中医护理方案49859

中医护理方案49859
中医护理方案49859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与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6、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7、刮痧(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后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中极等穴;或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

2、首次排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及中药外敷。

四、健康指导

(一) 生活起居

1、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每日便后及每晚温水清洗。

2、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与粗糙内裤。

3、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时指导患者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圈。

4指导患者避免增加腹压,避免用力排便、咳嗽、久站、久蹲等。

5、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1遍,每遇做20~30次。

(二)饮食指导

1、风伤肠络证:宜食清热凉血的食品,如绿豆、苦瓜、芹菜、马蹄等。

2、湿热下注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菜花、赤小豆、绿豆、意苡仁、小米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的食品,如山楂、木耳、桃仁、番茄、黑米等。

4、脾虚气陷证:宜食益气养血的食品,如茯苓、山药、蔗苡仁、鸡肉等。

5、便血者,进软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补血之品,忌粗糙、坚硬食品。

6、忌食辛辣刺激肥甘的食品,术后初期避免进食产气食品。

((三)情志调理

1、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

2、多与患者沟通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五、护理难点

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多种形式向患者宜传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吸烟喝酒的患者,使其充分认识。到烟酒的危害性,帮助其制定详细的计划,树立戒烟、戒洒的决心与信心;对喜食辛辣油腻饮食的患者可指导其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3、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给予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混合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版胀便流,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同院唯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干、乏力,舌液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淤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与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就先兆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法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胞、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数,取脚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吸气

1、观察吞酸、吸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遵医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与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 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噯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牌、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

症状。

2、患者宣卧床体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脆、肝俞等穴。

(四)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遵医嘱指导思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6、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

寸,时间5~10分钟

(五)便秘

1、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

2、指导患者规律排便,适度增加运动量,餐后1~2小时,取平卧位,以肚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揉腹部,促进肠螺动,排便时忌努责。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5、遵医嘱中药导管滴入。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康莱特注射液:同肺癌。

(2)榄香烯注射液:同肺癌。

((3)鸦胆子油乳剂:①少数患者有油腻感,厌食等消化道不适反应;②油乳剂如有分层停止使用

(4)其她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数(详见附录2)。

2、艾灸(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6、中药导管滴入(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虚寒型患者住向阳病室为宜,阴虛型惠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

2、做好安全评估,防呕吐息、昏摔伤、自杀倾向等意外

3、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兔腹部受凉

(二)饮食指导

1、脾气虚证:宜食补中健牌的食品,如鸡蛋、瘦猪肉、羊肉、大枣、桂圆、

白扁豆、山药、茯苓。

2、胃阴虚证:宜食滋补胃阴的食品,如莲子、山药、百合、大枣、意苡仁、

构杞等。

3、血虚证:宜食补气养血的食品,如大枣、桂圆、山药。

4、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晶,如羊肉、桂圆、肉桂、生姜等。

5、热毒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晶,如海带、紫菜、杏仁、绿豆、藕粉、菊花、

蒲公英、金银花等。

6、痰湿证:宜食清热除湿的食品,如荸荠、马热宽、赤小豆等。

7、血察证:宜食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赤小豆等。忌粗糙、坚硬、油炸、厚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

8、肝胃不与证:宜食疏肝与胃的食品,如山植、山药、萝卜、生姜、桂花等。

9、指导患者戒烟酒,宜食健牌养胃的食品,如山药、红枣等。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兔进食过饱。

10、便秘者,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11、腹胀者,指导患者进食增加肠动力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等,避免产气食物的摄入。

12、吞酸、暖气者,应避免产酸的食物,如山楂、梅子、菠萝等。

(三)情志调理

1、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

2、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患者与家属掌握缓解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与精神压力,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安慰,精神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胃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异位妊娠

停经、下腹疼痛、阴道出血、腹部膨大,甚全痛剧厥阴、血脱、昏不识人

一、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因脏腑虚弱、气血劳伤,或情志不畅、气血郁滞,或风、湿、热邪损伤冲任,而致孕后聚于少度,不达子宫。以停经、少腹疼痛、阴道出血、腹部膨大,甚则痛剧厥阴、血脱、昏不识人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证护理】

不稳定型者,禁止腹部热敷与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2、休克型者,注意保暖,建立静脉通道,并积极给予抢救措施。

3、需手术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2、不稳定型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宣。

3、休克型应及时予以禁食,待病情稳定后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如有恶心呕吐者,中药宜浓煎,少量多次频服。

2、包块型者,遵医嘱局部外数中药散剂,促进包块吸收。

3、服用活血化药时,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及有无胚胎组织物排出。

4、使用药物杀伤胚胎时,应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腹痛、阴道流血、有无胚胎组织物排出现象。

【情志护理】

安慰患者,解释病情,消除不良精神刺激,调节情绪。

【健康指导】

1、注意经期与性生活卫生,减少炎症发生。

2、指导患者选择避孕方法,做好避孕工作,减少人工流产及引产次数

3、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预防异位奸娠的发生。

4、定期门诊复查,特别就是术后与包块型患者。

5、妊娠失败者,嘶与下次受孕时十间不得太近:再次停经后,注意就是否怀孕,如出现腹痛、阴道出血及时就诊。

二、辨证施护

(一)未破损期

【胎元阻络】

1、主证

停经,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少腹隐痛,一侧附件或可扪及软性包块,轻压霜。BCG阳性,或经B超证实为输卵管妊嫗,但未破损。脉弦滑。

2、施护

(1)卧床休息

(2)观察腹痛腹胀、阴道流血、肛门有无坠胀以及面色、神志血压,汗出等情况。

((3)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恶心呕叶者中药浓煎宜少量多次频服。服用杀胚药后,观察不良反应及有无胚胎组织物排出。

(4)饮食宜请淡、易消化为原则,忌生冷,油賦,辛辣刺激之品。

(5)避风寒、洁外阴。忌增加腹压动作。

【胎瘀阻滞】

1.主证

停经,有不规剧阴道流血,下腹坠胀不适,少腹或有局限性包块。B-HCG

阳性。否质暗,脉弦细涩。

2、施护

(1)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2)洁外阴,避风塞。

((3)忌生冷,肥腻之品。

(二)已破损期

【气血亏脱】

1、主证

停经,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突发下腹剧缩,面色苍自,冷汁淋漓,四属冷,烦不

安,甚或昏厥,血压下降,后穹窿穿刺或B超提示有腹腔内出血,舌淡皆白,脉孔或细微。

2、施护

(1)绝对卧床体息,保暖。

(2)观察腹、阴道流血,神志、血压,汗出变化。

((3)做好手术及抢救准备。

(4)体克型者按昏厥护理常规。

(5)手术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气虚血瘀】

1.主证

输卵管妊媛破损后不久,仍腹拒按,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可切及包块,头晕神

舌质暗,脉细弦。

2、施护

(1)卧床体息,防劳损,注意保暖

(2)服用活血化瘀药时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及有无胚胎组织物排出。

(3)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

(4)饮食忌生冷、油腻之品。

(5)安慰患者、消除不良精神刺激。

【瘀结成癥】

1、主证

翰卵管妊娠破损日久,腹疝减轻或消失,小腹或有坠胀不适,下腹切诊有局限性包块。B-HCG四性。舌质暗,脉弦细涩。

2、施护

(1)中药温服

(2)避风寒、畅情志。

(3)忌生冷油腻之品。

(4)遵医嘱局部外数中药散剂

内痔

内痔就是直肠末端与肛管壁的静脉从屈曲、扩张所致。就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属中医学“持”的范畴。

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便血、脱出,粘液外溢、肛门不适、继发性贫血。

【临证护理】

1、痔发作期要例卧休息。

2、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坐浴。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排使时痔球核脱出,应及时还纳。

5、术后出现尿谢留。但经诱导无法解除者,遵医嘱针刺或导尿。

6、术后7一9天为持核坏死脱落阶段,嘶悲者少活动,密切观察便血情况。

7、内海结孔术后,嘶患者不可牵拉留在肛外的线端,以免疼痛或出血。【饮食护理】

1、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以及纤维素等食物。

2、

肠结

肠结指因怒后过食生冷硬物而致肠道阻塞不通的病证,即肠梗阻,

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山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证护理】

1、腹痛加剧者,遵医刺针刺或药物止痛。

2、据虫、龚石引起的梗阻,遵医嘱口服或胃管注入植物油或液态石蜡,必要时使用药理气通。

3、呕吐者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记录?引流性质及量。

4、明确诊断后予以穴位按压或针刺足三里止痛。

【饮食护理】

1.肠梗阻未缓解前禁食。

2、肠梗阻症状缓解后,遵医喇进食流质、半流质。

3、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热燥食物。

【用药护理】

1.遵医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

2.中药汤剂宜温服,若用背管注入,应在注入后夹管1-2小时,防止滋出。

3.遵医嘱用芒硝数脐,大黄、芒硝液保留潮肠,并观察灌肠后排便。排气情况及腹部体征。

【并发症护理】

1、体液失衡:因严重的缺水血液浓综,电解质紊乱等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休克

应观察T、P、R、BP及神志、皮肤弹性、尿量、引流等并及时补充血容量。

2.肠坏死穿孔:当肠坏死穿孔发生腹膜炎时,全身中毒严重,病员有可能因老性肾功能衰竭及術环、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应积极配合医坐做好术前签项准备。

【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避免暴饮食与饭后剧烈运动,恢复期少食易产气的甜食。山芋、牛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与治疗肠道生虫病。

3、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烟酒辣等刺激性食物。

4、长期服用抗高血或利尿药。可能会引|起纸钾性梗阻,如出现恶心属叶题便

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保持情绪稳定,态度乐观。

6、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味活动,防止肠粘述。

7、腹都手术病史悲者术后注意增强体质,避感。

二、辨证施护

【气血亏虚】

1、主症

大使不通或秘结,或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脉脆度胀痛,神倦少气。2、施护

(1)注意休息,以免过劳耗伤气血,室温宜暖,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2)轻摩腹部,针灸足三里以行气止痛。

(3)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

【瘀血内停】

1.主症

脘腹疼痛,或刺痛,或钝痛,痛有定处,至夜发热,舌黯或有点斑,脉细涩。

2、施护

(1)疼痛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2)观察腹部体征,若突然出现持续性的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并迅速蔓延全腹,

出现腹膜炎体征时,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

(3)遵医使用理气通腑中药胃管注入与灌肠。

【湿热蕴肠】

1、主症

脘腹胀痛,大便不通或秘结,嗳腐吞酸,恶食,小便黃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2、施护

(1)重者暂禁食,好转后或轻症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

(2)病室温度略低,清爽通风,空气新鲜。

(3)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腹症、脱证等危急征象。

(4)汤药宜温服。

(5)针刺:取穴中脘,天枢,气海,内庭,足三里等,以泻法为主。

(6)遵医嘱使用清热解毒中药及补充血容量,配合使用中药敷脐。【燥热内结】

1、主症

脘腹痞满胀痛,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神昏谵语,严重者大热渴饮,头痛干呕或吐血或吐出棕褐色物,舌红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

2、施护

(1)禁食

(2)汤药宜凉服

(3)病室温度咯低,清爽通风,空气新鲜。

(4)补充液体,做好手术准备。

胁痛

胁痛就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既可单为病,又就是多种着疾病伴随的一种自觉症。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docx

精品文档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 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 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 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 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 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 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 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 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 分钟,每日2~3 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 髎、次髎等穴位;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 200~300ml (消渴患者除外), 15 分钟内分次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 200ml 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 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6.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

脑病科2018年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总结(1)(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8年脑病科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9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98例:痰蒙清窍12例,痰热内闭证8例,元气败脱证8例。风火上扰证12例,风痰阻络证14例,痰热腑实证13例,气虚血瘀证15例,阴虚风动证16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吞咽困难,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20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00例:风痰瘀阻证例48,气虚血瘀证110例,肝肾亏虚证4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三)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我科收治眩晕病140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肾气亏虚证46例,痰瘀互结证22例,肝火亢盛证23例,阴虚阳亢证49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四)头痛(偏头痛)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头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2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8例:肝阳上亢证8例,痰浊内阻证6例,瘀血阻络证5例,气血两虚证5例,肝肾亏虚证4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用药护理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4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精选、)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

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

2019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四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2019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四篇)目录: 2019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一 2019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精选二 2019年中学体育卫生工作计划三 2019年中学体育卫生工作计划精品四

2019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一 20xx年护理部工作计划将围绕医院工作目标,在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开展工作,为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现计划如下。 工作重点: 1、内科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2、迎接“二甲”检查 一、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丰富护理服务内涵,。随着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服务工程”活动的积极开展,我们××县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该项工作。 1.拟定内科病区首先开展优质护理 2.成立医院创建“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3.试点病房对临床护理服务薄弱环节进行自查,对照有关要求认真加以落实。 4.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示范工程”活动中全程进行督导检查;广泛收集全院职工、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引入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5.未开展“优质护理”病区根据科室特色开展一项优质护理服务项目。 二、根据卫生部十大安全目标,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一)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1、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重点加强护理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的管理及网上申报工作,为此制定了新的护理入院评估单并投入使用,每季进行护理过失分析,制订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预防跌倒图文宣教基础上,要求科室进行针对化宣教,并用视频引起重视。 2、防止错误的手术部位、手术病人、手术操作。 3、监督各项护理安全制度的落实:如药品管理制度,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4、加强执行医嘱的环节管理:要求每日医嘱大查对,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静脉输液要求按规范核对,医嘱执行有严格核对程序,控制静脉输注流速等,进行各项操作时主动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 5、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各科室每月上报风险事件,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并改进。 6、加强危重及手术病人转运安全管理。医技科室备用抢救物品,院内统一要求填写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 7、护士长分两人一组每周夜查房两次,对存在问题汇总并反馈。 8、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提出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每季度汇总反馈。 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检查护理质控小组人员变动情况,包括压疮质控小组等。 2、由医院护理质量委员会督促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按护理质量分析评价标准,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反馈、整改和评价并由护士长做好上报工作。

8 脑病科 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二)证候诊断 1.痰热内闭证: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2.元气败脱证:神昏,肢体瘫软,目合口张,呼吸微弱,手撤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不伸,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3.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时间:地点:主讲人: 内容: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参加人员: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病因病机 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辩证论治 (1)阴寒证: 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痰浊证: 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3)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4)气阴两虚证:

中医护理工作计划

2019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 20xx年护理部工作计划将围绕医院工作目标,在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开展工作,为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现计划如下。 工作重点: 1、内科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2、迎接“二甲”检查 一、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丰富护理服务内涵,。随着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服务工程”活动的积极开展,我们仙居县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该项工作。 1.拟定内科病区首先开展优质护理 2.成立医院创建“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3.试点病房对临床护理服务薄弱环节进行自查,对照有关要求认真加以落实。 4.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示范工程”活动中全程进行督导检查;广泛收集全院职工、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引入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5.未开展“优质护理”病区根据科室特色开展一项优质护理服

务项目。 二、根据卫生部十大安全目标,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一)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1、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重点加强护理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的管理及网上申报工作,为此制定了新的护理入院评估单并投入使用,每季进行护理过失分析,制订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预防跌倒图文宣教基础上,要求科室进行针对化宣教,并用视频引起重视。 2、防止错误的手术部位、手术病人、手术操作。 3、监督各项护理安全制度的落实:如药品管理制度,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4、加强执行医嘱的环节管理:要求每日医嘱大查对,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静脉输液要求按规范核对,医嘱执行有严格核对程序,控制静脉输注流速等,进行各项操作时主动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 5、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各科室每月上报风险事件,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并改进。 6、加强危重及手术病人转运安全管理。医技科室备用抢救物品,院内统一要求填写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 7、护士长分两人一组每周夜查房两次,对存在问题汇总并反馈。 8、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提出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每季度汇总反馈。

1-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二)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

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或选用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方药为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 治法:熄风化痰通络 ①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1)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长沙市中医医院心病科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年01月至06月,我科应用“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2例:心血瘀阻证5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情志护理、腹部按摩、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贴敷、中药涂擦、穴位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其次是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胸痹心痛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4人(%);②一般:8人(%);不满意:0人。 分析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5人(%);②实用性较强:18人(%);③实用性一般:15人(%);不适用:4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加强沟通,观察病情应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 临床中,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需要各方面支持。

脑病科2018年中医护理方案优 化总结(1)

2018年脑病科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1、 基本情况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 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9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98例:痰蒙清窍12例,痰热内闭证8例,元气败脱证8例。风火上扰证12例,风痰阻络证14例,痰热腑实证13例,气虚血瘀证15例,阴虚风动证16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吞咽困难,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 用“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20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00例:风痰瘀阻证例48,气虚血瘀证110例,肝肾亏虚证4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三)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我科收治眩晕病140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肾气亏虚证46例,痰瘀互结证22例,肝火亢盛证23例,阴虚阳亢证49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

中医护理工作计划范例

中医护理工作计划范例 【导语】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下面是WTT为您整理的《中医护理工作计划范例》,仅供大家查阅。 一、工作计划 在总支、院办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20xx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精神,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为主要内容,以确保护理安全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创优质服务,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3、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继续开展全程优质无缝服务活动,创优质服务效益。 三、工作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专科护理合格率≥90% 4、技术水平合格率≥90%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病区管理合格率≥95% 9、年压疮发生次数0

10、健康教育病人覆盖率100%、病人知晓率≥80% 11、医疗安全管理合格率≥90% 12、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质量管理合格率≥90% 13、年护理严重差错、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 14、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8% 15、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或学时达到规定要求。 16、每年在州级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8篇 17、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四、工作措施 (一)人员管理 1、在护理人员配置上,尽早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比例。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为基础,遇特殊情况按实际工作量尽可能在院内作适当的调整,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避免造成护理资源的浪费。 2、努力争取逐步做到分层次使用护士: (1)、新进人员及低年资的护士认真完成本班护理工作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及病人的生活护理,护师及主管护师应做好指导工作; (2)、主管护师、护师在完成本班工作的基础上,还应承担质控、带教、讲课、制订护理计划、科研等工作; (3)、把病人满意的护理骨干用到临床第一线,如静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可以考虑安排治疗班,以保障护理服务的“优质”,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解决全院疑难穿刺问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评,护理部及科室认真做好护士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4、加强护士长的管理,做好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认真落实整体护理,改变排班模式,合理、科学、弹性排班,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质量管理 1、认真学习湖北省卫生厅、巴东县卫生局关于《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落实首问负责制,开展全程优质无缝服务活动。 2、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制度和护士长会议制度,建立由分管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

脑病科常见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江油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常见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二〇一一年度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3) 一、病名 (3) 二、诊断 (3) 三、中医治疗 (4) (一)辨证施治 (4) (二)特色疗法 (4) 四、疗效评估及评价: (9) 五、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9) (一)难点分析: (9) (二)应对措施:.............................................. (10)

中风病(脑梗死) 一、病名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以下是WTT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计划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 “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

6-脑病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2010年)。 (1)神识呆滞,表情淡漠。 (2)足废不能用,行走不稳。 (3)小便淋漓不尽,甚至便溺不知。 (4)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明确病因如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脑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等。 2.西医诊断标准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1)起病年龄≥60岁,缓慢起病并逐渐加重,有时症状可波动性加重或缓解 (2)临床表现: ①步态障碍,发生率为94.2~100%。典型的三联征为步幅小、抬腿困难和步距宽,走路缓慢且不稳,有时会跌倒,尤其在起身站起或转向时更明显。引流一定量的脑脊液后,步态改善的特征性表现为步幅的增大及转向时所需步数的减少,其他方面则无明显改善。 ②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9~98%。轻度患者可有额叶相关功能如注意力、思维反应速度、语言流利程度、执行能力和记忆力的障碍。在记忆障碍方面,回忆记忆障碍要比识别记忆障碍相对严重。重度患者可表现为全部认知功能的障碍。少数者也可有行动笨拙及书写困难的表现。分流术后言语记忆和思维反应速度障碍的改善较明显。 ③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0~76.7%。患者膀胱内压力测定时,显示膀胱机能亢进。 ④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也可见上肢运动功能减退,表现为抓物上抬时因指尖抓力的减退而导致抓起动作缓慢。CSF引流测试可使上举动作得到改善。 ⑤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运动迟缓、运动技能减退、过伸强直、眉心反射、撅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单选题: 1.心痛发作期,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2.心痛发作期,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1.心痛缓解期,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2.心痛缓解期,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A.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3.心痛缓解期,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4.心痛缓解期,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5.心痛缓解期,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A. 热毒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二、多选题: 1.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A. 心 B. 肺 C. 神门 D. 皮质下 2.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便秘,可予() A.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B.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C.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D.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3. 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发作时() A.绝对卧床休息 B.必要时给予氧气 C. 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 D. 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三、填空题:

脑病科2017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1)

2017年脑病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7年全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19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98例:痰蒙清窍25例,痰热内闭证15例,元气败脱证10例。风火上扰证31例,风痰阻络证28例,痰热腑实证27例,气虚血瘀证29例,阴虚风动证3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吞咽困难,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7年全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40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400例:风痰瘀阻证例90,气虚血瘀证224例,肝肾亏虚证86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三)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7年全年,我科收治眩晕病276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肾气亏虚证92例,痰瘀互结证44例,肝火亢盛证46例,阴虚阳亢证94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四)头痛(偏头痛)2017年全年脑病科应用“头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4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47例:肝阳上亢证10例,痰浊内阻证9例,瘀血阻络证11例,气血两虚证8例,肝肾亏虚证9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 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用药护理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中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2020

中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2018 【导语】护理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指挥中心,护理部的工作管理水平,对全院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和护理质量的控制起至关重要作用。在医院工作中,护理与临床医疗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的质量。因此,对护理部的人员素质和工作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WTT搜集的《中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2018》,供大家参考阅读,更多内容,请访问工作计划频道。 【篇一】 第一方面、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工作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个人工作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痰闭阻证 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示,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2、痰火扰神证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瘀阻脑络证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4、心脾两虚证 反复发作,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5、心肾亏虚证 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更换体位,保持四肢良肢位,予温水擦浴2次/日,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金银花、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2次/日。 (二)抽搐

(1)癫痫发作时,使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立即松开衣领、裤带、上下齿之间置放牙垫以保护舌头。牙关紧闭时,使用开口器,勿强行撬开牙齿。 (2)及时清除口腔痰涎,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以利呼吸。 (3)缺氧明显者,立即给氧。 (4)设专人守护,以防碰伤,不可强行约束患者,以防造成意外损伤。 (5)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6)若抽搐连续发作,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密切观察神志、呼吸、瞳孔变化,警惕窒息的发生。 (7)发作后及时擦去口角痰涎,给于益口或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安置患者半俯卧或侧卧位休息。 (8)详细记录发作时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患者体位、姿势,有无强直期、维持时间、痉挛开始的部位、清醒后有无记忆,发作前是否有先兆等。 (9)遵医嘱穴位按摩人中、涌泉、合谷等穴以开窍起闭。 (三)感觉、运动、精神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有无恶心呕吐、面色潮红、出汗、心悸、寒战、发热和瞳孔异常等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或头痛、眩晕、麻木等感觉症状及暴怒、恐惧等精神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