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抒情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分析以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两首诗歌为例

英语抒情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分析以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两首诗歌为例
英语抒情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分析以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两首诗歌为例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

保持骨骼轻盈: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 马永波 试着译一些英诗已有些年头,起初是由于对语言的兴趣,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点儿新鲜的材料和视野,而我之对后现代主义诗歌感兴趣,大抵始于三年之前,那时“后现代”这一术语已渐渐流行、时髦起来,为广大诗人、批评家、社会学家所频繁使用,加之有些国内诗人纷纷自封为中国的“后现代”诗歌创始人,这一切都促使我产生了弄明白真正“原装”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本来面目的想法。 依专家所言,后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北美洲的文学批评,在六十年代,它几乎成了一个单单发生在美国的事件。其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欧美大陆。所以,集中考察一下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则可以较为便捷地得到一个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典型景观。 当代的美国诗歌,较五十年代以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更重现实细节,更有地域色彩,更具体。这些转变与二战后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加诸人们意识上的影响有关,而现代科技,尤其宇航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迫使人们以新的时空观念重新认识、估念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美国当代诗歌在经历了第一次大战前夕,由庞德倡导的“意像派”所代表的童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艾略特为代表的鼎盛时期,已经进入它开阔的中年。二十世纪早期生活中所特有的种种剧烈的脱节,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现代人的自我与其种族历史的加速分离和异化,都已记录在艾略特的《荒原》、史蒂文斯的《风琴》等诗集里面。更年青的诗人已不满于艾略特式学院气的沉思和玄想,而是要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解剖真实,逃避个性的“非个人化”原则已被更深的沉入诗人的自我所代替。哲学也不再作为完整的认识世界的框架,而是分散在具体的现实感受之后,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了。 这种转变的开始,则是始于一位艾略特的同时代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抱负远大的诗人。和许多去英国取经的诗人,如庞德、艾略特不同,威廉斯一辈子生活在新泽西州的路特福德,也许,作为一个英国人的儿子,他比大多数美国诗人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去除英国诗歌的所有特征的必要性。艾略特对传统英诗格律的继承,对荷马以来整个欧洲文学传统的珍视,以及他阴郁的学院气质,都使得威廉斯认为《荒原》是对自由诗运动的背叛,是美国诗歌的一个灾难,一个误会。他决心抓住工业化美国的实质,从形式上、内容上发展一种美国自己的新诗。1946年,威廉斯苦心经营的五卷本巨著《佩特森》第一卷问世,这部富于地域乡土色彩的史诗性作品,将自我与广袤美国融为一体,显

“移就”修辞格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

“移就”修辞格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 一、引言 移就,又称词语移用。《辞海》注曰:"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定义是:"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 如海涅的诗歌集中有一句"我的车子慢慢驶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驰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山谷。""快乐"原本应该修饰"我",此处却用来修饰"绿林翠木",即是移就的用法。在英文中,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给出了一个关于Hypallage的定义"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n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less appropriate of two nouns." Hypallage 与中文的移就意义接近。 二、移就与移觉 此处应分清移就与移觉两个概念。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都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但移觉,也叫通感,还有一个基本前提:甲乙必须是感官相通的,例如"灰色的寂静"就是把视觉和听觉联系在了一起,又如"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如蜜一般。"就是把听觉转换成了味觉,从而产生了典型的移觉。在英文中,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给出

了一个关于Hypallage的定义"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n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less appropriate of two nouns." Hypallage 与中文的移就意义接近。 三、移就在英诗中的体现 英语诗歌中有大量包含移就的例子,本文仅选取两处进 行分析,以期以小见大,对移就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1)Where youth grows pale, and spectre-thin, and dies; 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 And leaden-eyed despairs; (John Keats?D?DOde to a Nightingale) 作者用"pale, spectre-thin" 来修饰"youth",仿佛青春就 是一个重病者,所以会"dies", 同时,用"sad"形容头发,似乎白 发也有无限愁绪。接着用"leaden-eyed"修饰"despairs", 移物 于物,铅灰色本来就给人很压抑的感觉,用来形容绝望,更是十 分贴切到位。 (2)Joyous, O Youth, in the aged world renew Freshness to feel the eternities around it, Rain, stars and clouds, light and the sacred dew. (Laurence Binyon?D?DInvocation to Youth ) 欢快的青春,在这沧桑的世界复苏, 用你的清新来感受这大千世界的永恒, 雨滴,星群,白云,光华,和圣洁的露珠。

_思在物中_从现象学角度看威廉斯客体派诗歌

“思在物中” ———从现象学角度看威廉斯客体派诗歌 武新玉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现象学理论,从创作主题、语言和形式等方面探讨威廉斯客体派诗歌的意义,认为威廉斯诗歌的美学思想“思在物 中”使诗歌摆脱了“思”的束缚,更加客观具体地走向了日常生活。 关键词 威廉斯 客体派 思在物中 现象学直观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 illia m Carl os W illia m s,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卓越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开拓者。1928年3月与刘易斯?朱可夫斯基(Louis Zukofsky)的结识,让威廉斯更多地从“意象”转向了“客体”,并在30年代投身于客体主义(Objectivis m)运动,致力于客体派理论和诗歌创作的探讨和实验。 威廉斯对自己的客体派诗学有过这样的解释:“我用这个词是因为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人生活在世界上,与世界同在,你感觉到它们,想到它们,那是首要的事。”①威廉斯认为诗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必须源于现实世界,因为现实世界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和源泉,它本身就充满诗意。他还主张诗歌必须使用普通人的鲜活语言及韵律来表现日常生活,要清新明朗,剥去一切虚饰,通过具体的事物进行艺术构思和表情达意。威廉斯客体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强调从形而上学的纯粹思想走向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存在,而这恰是现代西方现象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①张子清:《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49页。

———海德格尔就曾经将现象学的座右铭定为“走向事物本身”。 ①一、诗之主题:走向生活本身 威廉斯的诗歌关注美国人独特的生活,他所描写的无论是树木、花朵、穷人、病人、城市等,都是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世界里的人和物。他立足本土,认为现代诗人应该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发现并挖掘隐藏其中的美,哪 怕是“丑陋中的美”。如下面这首《完美》(“Perfecti on ” ):啊,可爱的苹果! 纵然已完全腐烂, 却依旧美丽, 轮廓少有瑕疵——— 也许 顶部有点儿皱 此外别无毛病 处处堪称完美! 啊,可爱的苹果! 那完好无损的表皮 覆盖了何等浓厚 痛苦的褐色! 一个月前我把你 放在门廊的栏杆上 等待你成熟 没有人动过你 外国文学评论 No.2,2010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278页。

英文诗歌赏析方法

英文诗歌赏析方法 英诗的欣赏:诗的格律、诗的押韵、诗的体式、诗的评判。 诗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讲究联想,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 一、诗的格律 “格律是指可以用脚打拍子的节奏”,是每个音步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读时轻重音的依据。而音步是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构成的诗的分析单位。重读音节为扬(重),在音节上用“-”或“?”标示,非重读音节为抑(轻),在音节上用“?”标示,音步之间可用“/”隔开。以下是五种常见格式: 1. 抑扬格(轻重格)Iambus: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 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 my dear,Till a` / the seas / gang dry: Robert Burns(1759-1796):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注;art=are luve=love bonnie=beautiful a`=all gang=go 上例中为四音步与三音步交叉,可标示为:?-/?-/?-/(?-) 2.扬抑格(重轻格)Trochee: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下例中为四音步扬抑格(少一个轻音节),可标示为:-?/-?/-?/- Tyger!/ Ty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William Blake:The Tyger 3. 抑抑扬格(轻轻重格)Anapaestic foot:每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抑扬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 4. 扬抑抑格(重轻轻格)Dactylic foot: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两音步扬抑抑格-??/-?? ?Touch her not / ?scornfully, ?Think of her / ?mournfully. - Thomas Hood 5. 抑扬抑格(轻重轻格)Amphibrach: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再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扬抑格?-?/?-?/?-?下例中最后一个音步为抑扬格。 O ?hush thee / my ?babie / thy ?sire was / a knight. 在同一首诗中常会出现不同的格律,格律解析对朗读诗歌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代诗中常不遵守规范的格律。 二、诗的押韵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

一、雷克斯罗思的杜甫情结 肯尼斯.雷克斯罗思(Kenneth Rexroth, 1905-1982)并不是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主要是由于他不参加任何一个诗歌流派,独往独来,自成一体,他似乎游离于美国主流的诗歌传统之外。但是,雷克斯罗思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第一位重要的诗人,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他尤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垮掉派出现以前的垮掉分子 雷克斯罗思出生在印第安纳州,后来长期生活在旧金山。他在美国的中西部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3岁时成为孤儿。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很不系统,他曾在芝加哥和纽约学习过绘画,当过画家、工人、专栏作家、记者和大学教师。他干过各种杂活,并结识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从激进的波希米亚文学运动到立体主义诗歌和抽象派绘画,他无不介入。雷克斯罗思一生结过四次婚,共出版了50余部书。1929年,他开始在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1940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他的主要诗歌作品有︰《几点钟》(In What Hour, 1940)、《凤凰与乌龟》(The Phoenix and the Tortoise, 1944)、《万物的印记》(The Signiture of All Things, 1949)、《世俗智能的艺术》(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 1949)、《龙与独角兽》(Dragon and Unicorn, 1952)、《捍卫地球》(In Defense of the Earth, 1956)和《自然数》(Natural Numbers, 1963)等。 在50年代,雷克斯罗思成为"垮掉派的教父",同垮掉派作家ailun艾伦?金斯堡(Allen Ginberg, 1926-1997)、弗林盖蒂(Laurence Ferlinghetti, 1920-)和斯奈德(Gary Snyder, 1930-)有着密切的交往。他帮助这些垮掉派作家树立自己独立的形象,并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影响协助年轻的诗人进行创作。但应该明确指出的是,雷克斯罗思不是一位垮掉派诗人。他从不愿意把自己的创作局限在某一种风格的标签之下。 雷克斯罗思不仅创作了不少诗作,还写过一些评论文章。他的文学评论也颇有见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他的专着《二十世纪的美国诗歌》(American Poe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71)。雷克斯罗思对亚洲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他曾经翻译过《日本诗歌一百首》(100 Poems from the Japanese, 1955)、《中国诗歌一百首》(100 Poems from the Chinese, 1956)以及《爱与历史的转折岁月︰中国诗百首》(Love and the Turning Year:100 More Poems from the Chinese, 1970)他还同美籍华人钟玲合译了《中国女诗人》(Women Poets of China, 1972)和《李清照词全集》(Li Ching Chao: plete Poems, 1979)。雷克斯罗思于1974年出版的《新诗集》(New Poems)其实不都是他自己创作的诗。这部诗集包括4个部分︰他自己创作的诗、他翻译的一位假托的日本女诗人的诗、中国诗的仿作以及中国诗的译作。可以看出,雷克斯罗思已经把自己的创作同他对东方文化的介绍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甚至很难判断出哪些是他自己的创作,哪些又是翻译的中国诗作。 雷克斯罗思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美国文学不应该从欧洲追根溯源,而应该从当地的印第安文化中汲取力量。他强调在诗歌作品中表现个人的生活经验,歌颂大自然和新生事物,抨击腐朽的传统和社会的罪恶。他对劳动人民怀有同情,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极端痛恨各种人为的灾难,对战争更是深恶痛觉。他曾声称他写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揭露一切邪恶"。 在创作技巧上,雷克斯罗思曾做过许多尝试。"他写过意象主义诗、立体主义诗、仿玛拉美的印象主义诗、仿阿波里奈尔的象征主义诗、超现实主义结构的诗、仿中国或日本风格的诗、有爵士乐队伴奏的诗、民谣体的诗、古香古色的山水诗等。"他非常注意从世界各国的文学中汲取营养,曾翻译出版了许多中国、日本、希腊、拉丁、西班牙和法国的诗歌。他认为诗歌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交流。他自己创作出来的诗接近口语化,清新明朗,亲切自然,具有中国山水画般的宁静和深邃。 (二)雷克斯罗思的《中国诗歌一百首》 雷克斯罗思在研究外国文化的时候,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雷克斯罗思翻

英文诗歌-韵律学

《英文诗歌》 英语诗歌的韵律dasha英诗节奏(Rhythm) 构成英诗节奏的基础是韵律(metre)。在希腊语中,“metre”这个字是“尺度(标谁)”的意思。英诗就是根据诗行中的音节和重读节奏作为“尺度(标准)”来计算韵律的。英诗的特点之一是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排列格式。各诗行不达到每页页边,每行开始词首大写。几行成为一节(stanza),不分段落。各行都要讲究一定的音节数量,行末押韵或不押韵,交错排列。 ……音节重读(stressed),非重读(unstressed)。……这就是一种正规的重读形式,在诗歌中即体现为韵律。研究诗歌韵律规则的科学叫作韵律学(Prosody)。1.音步(Foot): 英诗中这种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只有一个必须重读。分析英诗的格律就是将它划分成音步,并区分出是何种音步以及计算音步的数量。这种音步划分叫scansion。根据一首英诗组成的音步数量,每一诗行一个音步称“单音步”(monometer);每一诗行有两个音步的,称“双音步”(di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三音步”(trimeter);此外还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 Is this | a fast, | to keqp The lard | or lean And clean? (Herrick) 2.韵律(Metre):英诗的韵律是依据音步包含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传统英诗的音步有六种:即抑扬格(Lambus)、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Amphibrach):(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Amphibrach): “⌒”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 涂寿鹏编著, 《英文诗歌导读》 英诗的韵 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和尾韵(Rhyme)。头韵指词首重复,如great和grew;谐元韵是指词中重读元音重复,如great和fail;尾韵则指词尾音素重复,如great和bait。但一行诗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押韵形式:The light that lies in women's eyes. --Thomas Moore 这行诗中既有头韵light和lies,谐元韵light、lies、eyes,又有且有尾韵(这种押韵方式称行中韵middle rhyme)lies和eyes。 英语诗歌的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称韵法(rhyming scheme)。常见有两行转韵(AABB)、隔行押韵(ABCB)、隔行交互押韵(ABAB)和交错押韵(ABBA)。(Dasha整理) 英诗体例: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资料来源:秦秀白《文体学概论》P227-235, 有改动。)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富有艺术魅力。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则是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歌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有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之分,它们都是就两个截然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明喻是直接地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故通常使用like,as等词;暗喻则是把某一事物说成是另外一种不同的事物,暗示其相似之处。 (1)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Robert Burns) (2) And the great shipls sail outward and return, Bending and bowing o’er the billowy swells.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中的luve (=love)被直接喻为a red, red rose,着意于“我的爱人”与“一朵六月里迎风初开的红玫瑰”之间的相似之处,构成明喻;在(2)中,诗人把“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雄姿”与“忽而弯腰、忽而点头”的动作进行比较,暗示其相似之姿态,构成富有形象色彩的暗喻。 比喻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称作tenor)和喻体(即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称作vehicle)。两个条件是:(一)本体和喻体应属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因此,在She looks (is) like her mother中,并没有比喻的用法。 比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含义赋有具体的形象,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比如,在the pain of separation这一比喻中,Pain并不指人们所熟悉的某种肉体上的“痛苦”,但把“离别时的心情”喻为“某种肉体上的痛苦”,那么就自然使“离别的痛苦”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表达效果。这种比喻可称作“具体的比喻”(the Concretive Metaphor)。在room for negotiation, life’s journey, the leading lights of diplomacy等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比喻。 (二)比喻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生命,从而造成某种意象或抒发某种感情。如:an angry sky; the graves yawned; killing half-an-hour; the shoulder of the hill;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泛灵比喻”(the Animistic Metaphor)。 (三)比喻可以使不具有人性的事物赋有人类的特征,this friendly river; laughing valleys; his appearance and manner speak eloquently for him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拟人化比喻”(the Humanizing Metaphor或the Anthropomorphic Metaphor),它与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手法十分接近。John Donne在The Sun Rising一诗中,一开头就把太阳比喻成一个“不守规矩的、繁忙的老愚人”,赋予太阳以人格: Busy old fool, unruly sun, Why dost thou thus, Through windows and through curtains call on us? … 由于运用了“拟人化比喻”,诗中的“太阳”形象鲜明、逼真,富有表现力。 (四)比喻可以产生“通感”(Synaesthesia),即把属于某种感觉领域的语义转移到另一个感觉领域,形成不同感觉之间的流通。钱钟书先生指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

英文广告中的修辞

英文广告中的修辞 问题的提出 由于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入世,英文广告也越来越多地跃入我们的眼帘。然而,怎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英文广告?怎样欣赏英文广告?怎样通过常见的英文广告来帮助我们学习英语?一连串的问题在我们的脑海闪烁,引起我们的思考。广告语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因运用了大量的英语修辞手法而显现其精练和生动。所以,我们把研究的问题定位在英文广告语的修辞方法研究上。 研究目的 一、学习课本里已出现的英语修辞方法。 二、学习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方法。 三、从修辞学的角度欣赏英语广告。 四、学会运用简单的英语修辞法,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增加写作亮点。 五、进一步培养我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研究内容 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既是商家宣传产品的手段,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这门艺术中的文案写作比其他形式的写作更需要技巧,这种技巧表现在雅俗共赏,新颖幽默的文字上,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的欲望。因此,广告语的创造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这就为许多英语学习的初级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在课堂学习里,修辞不是教学的重点,遇到一些常用的修辞现象老师也很少讲解,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修辞方面的知识停留在空白阶段,甚至认为修辞是很高深的学问而产生逃惧心理。其实,任何语言都有修辞,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汉语修辞了,英语修辞和汉语修辞从本质上来讲是相通的。适当地学习英语修辞不仅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英文素养,也可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采取从学习课本里的修辞现象起把同学们引入广告语中修辞手法的学习,帮助同学们理解和吸收。 研究方法和过程 由于初次尝试研究,我们的研究步骤比较简单,但每个步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 步骤一:讨论、分工 讨论问题的着手点,讨论所研究问题最佳角度,讨论我们怎样分工合作。 讨论结果:1、从我们课本里接触到的修辞方法入手,进一步学习英语广告中出现的其他常用修辞方法。2、尹懿同学负责上网查资料,王嘉琳同学负责到图书馆搜寻资料。俩人一起研读课本、资料,一起巡街搜罗英文广告语,一起写论文。 步骤二:搜集资料

英美诗歌修辞

音韵美 诗歌的音韵美是诗体语言重要特征之一,如果我们把诗义比作人的灵魂,语言就是他的骨干。一首好诗主要是取决于它的语言,语言的音韵美是由押韵和节奏来体现的。 一、押韵(Rhyme) 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腹韵(Consonance)、尾韵(EndRhyme)。 (一)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语音修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英诗中常见的以音表意的手法之一。是指词首或重音节的第一个辅音字母相同。作为一种语音修辞格,头韵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性、生动性,体现一种韵律美和音乐美,还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加强语言表现力等效果。 I slip,I slide,I gloom,I glance, Among my skimming swallows; I make the netted sunbeam dance Against my sandy shallows, (Alfred Tennyson) 这是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小溪》(the Brook)中的一节,这首诗仅第一行就用了两对头韵“slip,slide”和“gloom,glance”来描写小溪(诗中的“我”)的一连串动作:“我滑动,我流淌,我暗淡,我闪光,”该诗还大量地运用鼻辅音(如/m/、/n/和//共出现13次)送气音(如/s/和/z/共出现11次)和流音(如/I/共出现6次),有效地烘托出小溪的静谧与安宁。第一行中的两对头韵及其清脆柔和的音节与小溪的轻快流淌、潺潺远去构成了巧妙的吻合。软辅音的交替出现,头韵的使用与ABAB式的韵脚形式相配合,使这节诗具有极强的乐感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音韵美。 (二)谐元韵(Assonanc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重读元音音素相同,而末尾的辅音音素则不同。如 Make ready,make ready,my merry men our gucle ship sails the morn'- Now ever dark,my master dear I fear a deadly storm’ (Sir Walter Scott) 在第二、四行末,mom,和stoma是押or的腹韵。 (三)辅韵(consonance)是指辅音重复(尤指位于词尾的),但前面无相同或相似的元音。同头韵一样,辅韵亦是英文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文学手法(literary technique),试看下面的一段,体会辅韵在诗歌中的运用: And the afternoon,the evenings,sleeps so peacefully! Smoothed by long fingers, Asleep tired or it malingers, Stretched on the floor,here you and me. (T.S Eliot: The Love Song ofJ.Alfred Prufrok) 诗中柔和的辅音/s/和/l/在不同单词的不同部位多次重复。有机地配合了内容,并创造了一种宁静、松弛、昏昏欲睡的音响气氛。 (四)英语诗歌的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称韵法(Rhyming Scheme)。常见的有两行转韵(AABB)、隔行交互押韵(ABAB)、隔行押韵(ABCB)。

美国文学复习

美国文学复习整理 一、 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colonial settlements )& 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revolutionary period )(文艺复兴时期) 1. 清教主义的shaping influence 2. 代表人物 1. Anne Bradstreet 安妮·布莱德斯特 “T he Tenth Muse ” 第一位移民诗人 2. Philip Freneau 菲利普·佛瑞诺 有宗教隐喻,关注本土地貌、人文。写印第安人故事。 美国诗歌之父 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 代表作《野金银花》The Wild Honey Suckle 3. 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杰弗逊 起草了独立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76 4. Thomas Paine 托马斯·佩因 拥护独立宣言 早期殖 民文学

代表作:《常识》Common Sense 《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 5.Jonathan Edwards乔纳森·埃德沃兹 大觉醒运动的代表人物 the Great Awakening 6.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 代表作:《自传》The Autobiography 《穷理查德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 美国梦的代表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American Romanticism) 早期浪漫主义(Early Romantic Period) 1.背景:1> 时间:18世纪末到内战爆发前夕(1861) 2> 条件:○1国家的快速发展,大量移民和工业化发展 ○2小说的发展,期刊杂志(periodical)出现 ○3受英国文学的影响 2.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1>Stressing emotion rather than reason

英语中有19种修辞手法及英国文学作品与作家

英语中有19种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是:Simile明喻、Metaphor 隐喻,暗喻、Metonymy 借喻,转喻、Synecdoche 提喻、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Personification 拟人、Hyperbole 夸张、Parallelism 排比,平行、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Allegory 讽喻,比方、Irony 反语、Pun 双关、Parody 仿拟、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Paradox 隽语、Oxymoron 反意法,逆喻、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Anticlimax 渐降法。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19种修辞手法的全部解释和例句,快来学习吧!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雪莱诗歌修辞手法赏析

雪莱四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赏析 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之一,纵观古今中外,可以说几乎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有修辞手法的运用。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浪漫诗人之一的雪莱,更是在其诗歌中将修辞运用的淋漓尽致。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学作品更具可读性,欣赏性,使描写栩栩如生,使刻画淋漓尽致,总之,修辞的运用可谓是在文学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下面就是个人对雪莱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所做的一些赏析。 See! the mountains kiss high heaven, And the waves clasp one another; No sister flower could be forgiven, If it disdained its brother; And the sunlight clasps the earth, And the moonbeams kiss the sea; What is all this sweet work worth, If thou kiss not me? -选自《爱的哲学》 此处,诗歌中运用了拟人(personification)以及对照(contrast)的修辞手法,“高山吻着碧空,波浪也互相拥抱”“阳光拥抱大地,月光亲吻海岸”世间万物如此和谐相爱,而你却不肯吻我,本是无生命的山水,月亮太阳等,诗人却用只有人才能发出的动作如亲吻,拥抱等来把这些无生命的自然事物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感情,使得诗歌更加唯美婉转,自然万物的和谐与你我之间的对比更体现了诗人对爱的感悟和追求之心切,无奈等感情。 I bring fresh showers for the thirsting flowers From the seas and streams: I bear light shade for the leaves when laid In their noonday dreams. From my wings are shaken the dews that waken The sweet buds every one, When rocked to rest on their mother's breast, As she dances about the sun.

道家美学

道家美学照耀下的两朵诗坛“奇葩”— 陶渊明与史蒂文斯

道家美学照耀下的两朵诗坛“奇葩”— 陶渊明与史蒂文斯 摘要: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 想学派之一,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中西方的著名“自然派”诗人陶渊明与史蒂文斯,使他们在诗坛留下辉煌的一页。本文主要分析道家美学思想对他们的代表性的诗作的影响,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西方的影响,特别是道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关键词:道家美学思想,自然派,陶渊明,史蒂文斯,田园诗

道家美学照耀下的两朵诗坛“奇葩”— 陶渊明与史蒂文斯 一道家美学思想概述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以道德、知足为美,讲究遵循大道贵信上德,是由宇宙的辽阔、自然的完美和人类局限而来,是从有限和无限、无为与有为的辨证中而出现的感受。道家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思想精髓影响了无数文人墨客。道家美学的核心观念就是“天人合一”,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得更为清晰。老子说:“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与的者,同于德;于天者,同于天。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天者,天亦乐得之。”可见,与道—人和德—人关系一样,与“天”保持一致的人,天也乐意得到他或包容他。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所以,总体来说自然、简洁、朴素、清净高远是道家美学的思想特征。二陶渊明与史蒂文斯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作风格得到了如,孟浩然,李白,苏轼等的高

如何能欣赏英文诗歌

如何欣赏英文诗歌 诗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讲究联想,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欣赏英文诗歌和学习英语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在欣赏英文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诗的格律、诗的押韵、诗的体式、诗的评判等方面来考虑。 一、节奏(Rhythm) 声音反映、服务、深化意义的原理不仅特指语音范畴,同样适用于格律变化,即节奏。诗歌除了音韵美,还有节奏美。“诗人取得音乐美的方式有二:借助于字音的选择与安排;借助于重音的安排。”前者是指通过拟声选择与意义相联系的、对应的元音与辅音;后者即诗人通过对格律的掌握,来控制思维流动的速度与进程,从而追求与意境相吻合的节奏美。 英诗的节奏是有规律性的。在英诗中,重读音节(stressed syllable)和非重读音节(unstressed syllable)按规律交替出现。重读音节和它相邻的非重读音节构成一个音步(foot)音步的交替出现,产生跌宕起伏,曲折绵延的艺术效果和美感。一个双音节以上的词有重读音节(可标记为-)和非重读音节(可标记为︶)。在句子中,不同的单词也有重轻读之分。一般来说,实义词通常重读。它包括名词,部份代词尤其是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动词。虚词通常非重读。它包括助动词、大多数的代词、连接词、冠词和前置词。分析英诗格律的第一步就是将每一诗行划分成音步,这种方法称为(scansion)。如: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William Wordsworth) 这个诗行就可划分成4个音步。每行诗所包含的音步各异。含有一个音步的称为“单音步”(monometer);含有二个音步的称为“双音步”(dia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为“三音步"(trimeter) ;四音步称为(tetrameter);五音步称为(pentameter );六音步称为(hexameter);七音步称为(heptameter)及八音步(octometer )。由于一个音步中重读音节所处的位置不同,音步有不同的类型。传统英诗的音步有七种类型。

唐诗英译好书推荐

唐诗英译好书推荐:《唐诗英译集注、比录、鉴评与索引》 诗苑之美,毕萃于唐,唐诗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唐诗英译集注、比录、鉴评与索引》是“研究唐诗英译涵盖最全面、内容最新的专著”,“从对每首译诗评论的深度和广度来看,编著者下了长期的深入而审慎的功夫”(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宝童教授语)。 该书在统计分析200 余年来13000 多首唐诗英译作品的基础上,精选出海内外译者翻译最多的100 首唐诗加上编著者最为青睐的8 首唐诗,从六个方面对这108 首最经典的唐诗进行了多视角的阐释和批评鉴赏。【简要注释】提供简要的文字、背景注释;【集注选萃】精选古代至近现代著名诗论家的评论精华;【精彩点评】主要以简练文字品评鉴赏、直击重点;【英译比录】博采不同时期、不同国籍、不同风格中西方译者译作;【译作评赏】旨在对所比录的译作及译者风格等作出评价或批评;【英译索引】提供了同一首诗在绝大部分译本中的收录情况,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深入学习研究。 本书评赏、索引的译作选自1909年以来海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近200本中外诗词英译著作和Sunflower Splendor,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The New Directions Anthology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等国外大型诗歌选集和外语类核心期刊。限于篇幅和版权问题,除第1首《静夜思》选46首,第2首、第106首各选12首外,其他诗作仅精选1-7首译诗。翻开本书,读者能够领略到约80位中西方译者风格各异的唐诗英译作品,以及编著者的评点、鉴赏。其中外国独立译者31位,包括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兰斯洛·克莱默-宾(Launcelot Cranmer-Byng)、查尔斯·巴德(Charles Budd)、庞德(Ezra Pound)、弗莱彻(W.J.B.Fletcher)、阿瑟·韦利(Arthur Waley)、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龚特(T.Gaunt)、小畑薰良(Shigeyoshi Obata)、爱诗客(Florence Ayscough)、路易·艾黎(Rewi Alley)、葛瑞汉(A.C.Graham)、王红公(Kenneth Rexroth)、华兹生(Burton Watson)、傅汉思(Hans H.Frankel)、熊古柏(Arthur Cooper)、静霓·韩登(Innes Herdan)、亨利·哈特(Henry H.Hart)、唐安石(John A.Turner)、凯斯·博斯莱(Keith Bosley)、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白之(Cyril Birch)、大卫·杨(David Young)、斯奈德(Gary Snyder)、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大卫·亨顿(David Hinton)、杰罗姆·希顿(Jerome P.Seaton)、赤松(Red Pine、Bill Porter)、山姆·汉米尔(Sam Hamill)、简·沃德(Jean E.Ward);华裔译者8位,包括蔡廷干(Ts’ai Ting-kan)、叶维廉(Wai-lim Yip)、柳无忌(Wu-chi Liu)、罗郁正(Irving Yucheng Lo)、刘若愚(James Liu)、欧阳桢(Eugene Eoyang)、林健民、裘小龙;合作译者包括宾纳(Witter Bynner)和江亢虎,杨宪益和戴乃迭(Gladys Yang),屠笛和屠岸,丁祖馨和拉菲尔(Burton Raffel),王守义和诺弗尔(John Knoepfle),张廷琛和魏博思(Bruce Wilson),万昌盛和王 中,巴恩斯通(Tony Barnstone)和周平(Chou Ping),任治稷和余正,刘国善等;中国独立译者有26位,包括许渊冲、吴钧陶、孙大雨、王玉书、王宝童、刘军平、王大濂、徐忠杰、刘重德、唐一鹤、张炳星、黄新渠、林同济、倪培龄、蔡宣培、顾绶昌、翁显良、曾炳衡、陈君朴、张智中、赵甄陶、赵彦春、马红军、朱曼华、王力伟、黄福海。 《唐诗英译集注、比录、鉴评与索引》“可以说是从百余年来唐诗英译的精华之中选取的珠宝,而且增添了集注、鉴评和索引的内容。许多珠宝集中在一起,免却读者寻觅之劳,不啻是一场供人浏览的会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是不辞辛劳,在十分需要的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了一件继往开来的大好事”,“我们岂能不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我们岂能不呼吁后来者后浪推前浪,涌起激动人心的高潮?”(著名诗人、翻译家吴钧陶先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