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WS 214-2008)

1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celphalitis virus,JEV,简称乙脑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脑,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

2.2

脑膜刺激征meningeal irritation sign

炎症刺激脊髓神经根,由其支配的相应肌群所出现的一种防御反应性肌痉挛现象。主要表现为颈强直、克尼格征(Kernig's sign)和布鲁辛斯基征(Brudzinski's sign)阳性等。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居住在乙脑流行地区且在蚊虫孳生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d在蚊虫孳牛季节曾去过乙脑流行地区。流行病学特征见附录D。

3.2临床表现

3.2.1潜伏期

一般为10d~14d,可短至4d,长至2ld。

3.2.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啧射性呕吐,发热2d~3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3.2.3体征

浅反射消失、深反剂亢进。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痉挛性瘫痪或去大脑强直。可伴有瞳孔大小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颅压升高体征。

3.2.4临床分型

3.2.

4.1轻型

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神志清楚,无抽搐,病程7d~10d。

3.2.

4.2普通型

发热,体温39℃~40℃;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嗜睡、昏睡或浅昏迷,局部肌肉小抽搐,病程约2周。

3.2.

4.3重型

发热,体温40℃以上;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很快进人昏迷,反复抽搐,病程约3周,愈后可留有后遗症。

3.2.

4.4极重型

起病急骤,体温在ld~2d上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昏迷,迅速出现脑疝及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幸存者发生后遗症几率较高。

3.3实验室检查

3. 3.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在(10~20) ×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

3.3.2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50~500) ×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3.3.3血清学检查

操作方法按附录B进行,附录C提供的方法可供参考

3.3.3.1 1个月未接种乙脑疫苗者,血液或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3.3.3.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阳转和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以上升高;

3.3.3.3急性期抗乙脑墒毒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

3.3.4病原学检查

操作方法按附录A执行,病原学参见附录D。

3.3.

4.1早期感染者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3.3.

4.2检测出乙脑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4诊断原则

4.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

4.2碗定诊断须依靠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

5诊断

5.1疑似病例

符合3.1、3.2.2、3.2.3和3.3.1项者。

5.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台3.3.2项者。

5.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3.3中任一项者;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3.4中任一项者。

5.4在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基础上,根据3.2.4进行临床分型诊断。

6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中毒性痢疾等鉴别。

附录D(资料性附录)

乙脑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D.1病原学

D.1.1分类

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

D.1.2形态结构

球形,直径约40nm,分子量4.2×106D。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明显的嗜神经特性,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0 976个核苷酸,编码3个结构蛋白与7个非结构蛋白。

D.1.3分型

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基于乙弛病毒C/PrM基因亭列可以将乙脑病毒分为五种基因型,我国目前有Ⅰ、Ⅲ两种基因型乙脑病毒的流行。

D.1.4理化特性

乙脑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如碘酊、乙醇、酚)和有机溶剂敏感。

D.1.5诊断意义

检测到乙脑病毒特异性核酸或抗原、分离到乙脑病毒均可作为病原学诊断依据。

D.2流行病学

D.2.1传播媒介

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我国主要是三带睬库蚊。

D.2.2宿主及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其中猪是导致人感染最重要要传染源。猪感染乙脑病毒后3d~5d有病毒血症,此时蚊虫吸血后可带毒,人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

蚊虫既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野生动物和野鸟是自然疫源地的贮存宿主。

D.2.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人被感染后。绝大部分呈隐性或亚临床感染,仅有少数出现典型乙脑症状;感染后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D.2.4流行病学特征

乙脑发病以儿童为主,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我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乙脑的流行,流行主要集中在蚊虫叮咬季节。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 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

附件2: 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 一、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每年在5000~10000例之间,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 为落实《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动态,科学地预测、预警乙脑发病趋势,加强乙脑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我国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疫情趋势。 (二)掌握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和人群免疫水平。 (三)及时发现乙脑疫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 三、监测病例定义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 29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 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 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 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 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

乙型脑炎防治方案

乙型脑炎防治方案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人或动物间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而且部分人留有严重后遗症、终生致残,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一、病原学特征: 乙脑病原体是黄病毒科的一种嗜神经病毒,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40nm,乙脑病毒对不耐热,56℃30分钟,100℃2分钟或37℃48小时均可灭活,病毒对酸、脂溶剂敏感,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强。乙脑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该病毒对各种常用消毒剂敏感,用5%碳酸溶液或5%来苏尔与病毒接触1分钟即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流行。自然界中许多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乙脑病毒,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猪由于其高的感染率、较长的病毒血症期、较高的血内病毒滴度成为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而人感染后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本病主要由蚊虫叮咬、吸血而传播。主要传播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其次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等。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隐性受染相当普遍。流行地区人群往往多次隐性感染而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故发病多为无免疫力的儿童。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见。我国乙脑主要发生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病例的9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已流行过的地区,发病主要在10岁以下儿童,3~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广泛接受预防接种,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乙脑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数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表现为隐性感染。部分人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只有少数人因感染较重而发生脑炎。乙脑临床的基本症候群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肌紧张及各种病理反射,部分病人可表现惊厥、昏迷、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等。典型病例可有以下病程经过。 1、初热期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头痛为此期的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倦怠及嗜睡等。持续约3~4天。 2、极期病程第4~10天,主要表现为:(1)高热:多数在39~40℃以上。热度愈高,持续时间愈长则病情愈重。(2)意识障碍: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从嗜睡至深度昏迷不等。(3)惊厥或抽搐:是病情较重的表现,特别是小儿重症病人多见。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止者,一般预后不良。(4)脑膜刺激征及颅内高压表现:患者常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颅内高压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变慢等。婴幼儿仅有前囟隆起。(5)呼吸衰竭:为本病最严重的表现,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深度昏迷的病人。其中以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6)循环衰竭:仅少数病人可出现循环衰竭。 32~5天内降至正常,神志逐渐清醒,一般2周左右康复。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在乙脑流行地区、乙脑流行季节(多在7、8、9三个月),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确诊病例: 1、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 2、高热昏迷、肢体痉挛瘫痪、脑膜刺激征及大脑锥体束受损(肌张力增高、巴彬斯基征阳性)。 3、高热、昏迷、抽搐、狂躁进而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测考试题.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测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在性感染 D .病毒被清除 E .病毒携带状态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均提示乙脑预后严重,除外( )A .合并肺炎 B .频繁抽搐 C .体温过高 D .昏迷时间过长 E .流行后期的病人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题答案: 4、多项选择题 乙脑的流行病学叙述正确的是( )A .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B .我国乙脑流行主要集中在秋季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乙脑集中暴发少,家庭中多人同时发病少见 D.三喙带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 E.乙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乙脑尚无特殊治疗,为了降低其病死率和防止后遗症,应积极处理好哪些严重症状( )A.惊厥、呼吸衰竭、肾衰竭 B.高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C.惊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D.高热、呼吸衰竭、抽搐 E.高热、呼吸衰竭、肾衰竭 本题答案: 6、多项选择题 患儿6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皮肤无瘀点、瘀斑,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0109/L,中性86%,血小板180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 应尽快完成的检查包括(多选题)( )A.头颅CT检查 B.腰穿测脑压,检查脑脊液 C.肛指检查,取大便化验 D.血气分析 E.抽血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关于乙脑的传染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l本题答案: 10、填空题 乙型脑炎病毒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与_____有关。 本题答案: 11、多项选择题 重型乙脑具有以下表现( )A.高热达40℃以上,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B.可有肢体瘫痪或呼吸衰竭

流行性乙脑试题培训资料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 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 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 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脑水肿 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姓名:得分: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 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流行性乙脑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 BC200×106/L,糖L,蛋白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

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复习题 ㈠填空题 1. 乙型脑炎病毒属科,属。 2. 乙脑是的自然疫然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通过而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感染后免疫力维持。 3. 乙型脑炎的预防以,,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㈡选择题 1. A1型题 ⑴对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 发病季节 B. 明显脑膜刺激征 C. 高热、头痛、呕吐、昏迷 D. 皮肤瘀点瘀斑 E. 外周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⑵关于乙脑抽搐的治疗,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脑水肿以甘露醇脱水治疗为主 B.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脑实质病变引起的,首选巴比妥钠镇静剂 D.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者,以吸痰、给氧为主 E.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 ⑶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中,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起病急B.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C.神志不清可于病程第一天出现D.呼吸衰竭多为中枢性的 E.病程2周后仍可出现新的神经系统表现 ⑷乙脑主要死亡原因是: A.持续抽搐B.呼吸衰竭C.循环衰竭 D.脑水肿、脑疝E.意识障碍 ⑸关于乙脑,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常有家庭聚集性 B. 我国多见于5~10月份 C. 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D. 病毒分离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E.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⑹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意识障碍时间越长,病情则越重 B. 常有颅内压升高现象,检查有脑膜刺激征表现 C. 部分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 病程早期皮肤可见瘀点 E. 重者可有脑疝表现 ⑺下列哪一项脑脊液检查结果不符合乙型脑炎? A. 压力增高 B.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 C. 白细胞计数50~500×106/L D. 氯化物正常 E. 糖明显降低 ⑻下列哪一种表现符合中枢性呼吸衰竭? A. 明显呼吸困难 B. 呼吸先快后慢,但呼吸节律整齐 C. 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减弱 D. 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 E. 发绀 2. A2型题 ⑴男性,12岁,高热伴头痛2天,神志不清半天于7月11日入院,体检T40.5℃, ,P110次/分,R28次/分,昏迷状态,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仅及,脾未扪及,Kernig S征阴性,巴彬氏征阳性,外周血象WBC20×109/L,N92%。本例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败血症 B. 结核性脑炎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疟疾 ⑵男性,20岁,外地来穗学生。高热3天,抽搐、意识障碍1天入院,体检T40℃,R30次/分,颈抵抗,Kernig S征阳性,巴彬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外周血象WBC20×109/L,N92%。尿蛋白(+)。 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为重要: A.血培养B.乙脑特异性抗体检查C.脑脊液检查 D.病毒分离E.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查 3. B型题 ⑴ A.发热、头痛、嗜睡、皮肤出血点 B.发热、抽搐、昏迷、休克 C.发热、头痛、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钩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2008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WS 214-2008) 1X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celphalitis virus,JEV,简称乙脑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脑,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 2.2 脑膜刺激征meningeal irritation sign 炎症刺激脊髓神经根,由其支配的相应肌群所出现的一种防御反应性肌痉挛现象。主要表现为颈强直、克尼格征(Kernig's sign)和布鲁辛斯基征(Brudzinski's sign)阳性等。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居住在乙脑流行地区且在蚊虫孳生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d内在蚊虫孳牛季节曾去过乙脑流行地区。流行病学特征见附录D。 3.2临床表现 3.2.1潜伏期 一般为10d~14d,可短至4d,长至2ld。 3.2.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啧射性呕吐,发热2d~3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3.2.3体征 浅反射消失、深反剂亢进。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痉挛性瘫痪或去大脑强直。可伴有瞳孔大小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颅内压升高体征。 3.2.4临床分型 3.2. 4.1轻型 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神志清楚,无抽搐,病程7d~10d。 3.2. 4.2普通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 1/300~1/500的人发病,且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高。感染后具有持久免疫力。本病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以蚊虫繁殖、活动猖獗之7、8、9三月发病最集中。近年来在我国广泛的接种乙脑疫苗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乙脑流行,有无接触蚊虫机会,有无乙脑预防接种史。 2.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大多急性起病,体温呈逐渐升高趋势)。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体检要点】 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提睾、膝等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肌张力高低,眼球活

动与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球结膜是否水肿。 【辅助检查】 9/L,20)×10分类以中性白细胞总数达(10~1.血常规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常规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白细胞计数多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以淋巴细胞500)×10在(50~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3.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脑电图一侧或双侧颞叶有弥漫性慢波和尖棘波。脑CT和MRI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征象。脑干脑炎者见脑干部位病灶。 4.病原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于感染后4日即可出现,持续3~4周,单份血清即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阳性率在39%~93.5%之间。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优先于血清中出现,且持续时间较血清中抗体为久,可用于早期诊断。 2)病毒分离可取血和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极少阳性。尸检脑组织分离病毒阳性率较高。 3) 病毒抗原和基因检查采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可 在脑脊液或尸检脑组织检测到特异性病毒抗原和核酸片段。【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患儿急性起病,有高热、

附表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附表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病例编码□□□□□□□□□□□ 一.一般情况 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1.2 身份证号*:□□□□□□□□□□□□□□□□□□ 1.3 报告日期*:20 年月日□□□□/□□/□□ 1.4 调查日期*:20 年月日□□□□/□□/□□ 1.5 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 1.6 性别**:①男②女□ 1.7 出生日期**:年月日□□□□/□□/□□ 1.7.1(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 1.8 病人属于**: (1)本县区(2)本市其他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6)外籍□ 1.9患者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大中小学)(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 (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 (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 1.10 居住情况:⑴散居⑵集体(托幼、学校、工地)⑶流动人口⑷其他⑸不祥□ 1.11户籍地**:口 ①本县区户口②本省其他县区户口③外省户口 1.11.1 若是非本县区户口,本县居住时间*:□ ①<25天②≥25天,<3个月②3~11个月③≥1年 1.11.2发病前25天内外出情况,及其外出范围*:□ ①到本市其它县②到本省其它市③到外省(标明) ④本省+外省⑤无外出史 1.12 联系人**:联系电话:工作单位: 1.13 家庭现住址(详填)**: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门牌号) 二. 发病情况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2、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 )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3、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 ) A.腰穿检测脑压 B.脑脊液化验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IgG抗体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 4、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5、乙脑典型的临床表现分期应除外: A.初期 B.中期 C.极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期。 6、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 A.隔离病人 B.防蚊、灭蚊 C.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D.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7、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 E.20%甘露醇 8、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 ( ) A.失语 B.强直性瘫痪 C 弛缓性瘫痪 D.扭转痉挛 E.精神失常 9、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 )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输血输入乙脑病毒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 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11、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意识障碍时间越长,病情则越重 B.重者可有脑疝表现 C.部分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病程早期皮肤可见瘀点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措施

王坝乡中心小学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措施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正值夏秋交替,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班班主任对学生加强教育。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为乙脑高发季节。为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我校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一、广泛开展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广泛开展的灭蚊和消灭蚊虫滋生地,综合整治环境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采取灭蚊防蚊措施,重点做好教室、宿舍、厕所等场所的灭蚊防蚊工作,切断人群感染乙脑机会。 二、对师生进行乙脑疫情防控教育。 学校请卫生院的同志给全校师生作乙脑疫情防控知识讲座,使学生解乙脑病毒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同时提高其防蚊灭蚊意识,避免到蚊虫较多的地方和场所去活动、玩耍,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三、尽量避免接触牲畜(特别是猪)。 人和动物(猪、牛、羊、马、鸭、鸡、鹅)都是乙型脑炎的传染源,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所以学生应尽量远离畜栅(特别是猪圈)

等场所,并告知家长做好住室内外的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灭蚊防蚊措施。 四、各班加强晨检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发现学生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立即就诊或送县(市)级以上医治救治,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和上级教育部门。 五、严格遵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如疫情需要,则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王坝乡中心小学 2017.9.4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20200627131150)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10 分) 1.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 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 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 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 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 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 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X) 1 .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 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 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 分) (一)A1 型题(每题 1 分) ( B ) 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 B.病原携带状态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轻型感染 ( D )2.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出现较早的抗体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 B )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行螺旋CT颅脑检查,并将CT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CT诊断特征。结果:本组34例患者CT检查阳性30例,阳性符合率88.24%,与临床确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39,P>0.05);其中,早期发病患者12例,包括无明显异常患者2例,脑肿胀患者6例,表现为双侧脑室及脑沟变浅,双侧基底节-丘脑区斑片状低密度影,两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患者2例,2例轻度梗阻性脑积水,表现为三、四脑室稍增宽,双侧脑室多数不大;极期发病患者6例,包括无明显异常患者1例,片状低密度灶患者3例,表现为双侧基底节-丘脑区斑片状低密度灶或伴有其他脑叶内低密度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1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例;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呈现阳性表现,包括梗阻性脑积水患者5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者6例,表现弥漫性脑水肿伴基底节-丘脑区低密度影,脑实质软化灶伴脑积水。结论:临床采用螺旋CT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进行诊断及分析,能较为真实、可靠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及发展。不同时期疾病发展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因此,对患者病情的确定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做出判断,给予有效治疗,促进其康复。 标签:螺旋CT;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9-0049-02 有国内文献报道,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8%~60%,且存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因此,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螺旋CT对3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进行了检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或临床确诊,符合《传染病学》关于乙型脑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0个月~64岁,平均(15.6±2.2)岁,发病时间1~16 d,平均(3.7±2.2)d。发病季节:7月份17例,占50.0%,8月份13例,占38.2%,9月份3例,占8.8%,10月份1例,占3.0%。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不清或昏迷30例,发热34例,头痛29例,呕吐21例,肢体活动障碍11例。普通型患者11例,重型16例,轻型7例。 1.2实验室检查 本组患者均有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细胞数升高12例,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7例患者蛋白轻度升高,脑脊液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6例,血清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阳性18例。 1.3仪器和方法 采用日本HITACHI Pronto SE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 kV,175MAS,层厚7~10 mm,层距7~10 mm,兴趣区层厚层5 mm[3]。

乙脑防治知识

乙脑防治知识 流行病学 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段,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以后几乎100%感染,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加上猪的饲养面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1-2个月前,现在家禽中流行,故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预测当年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传播途径: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由于蚊虫可携带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所以蚊虫不仅为传播媒介,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 流行特征: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地区。我国除东北,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具有本病流行,发病农村高于城市。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脑的发病率已逐年下降,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区,并引起了爆发流行。乙脑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本病集中发病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多人同时发病。[1][2] 发病机制: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3] 病理生理: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进一步导致脑疝。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流行,儿童易感,主要表现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 1. 流行病学特征 (1)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短,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25-1000,发病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随着乙脑疫苗在上海地区纳入计划免疫,并覆盖常驻外来流动儿童,近几年本市未发现常住儿童乙脑病例。但是,每年仍有几例外来流动儿童或者周边省份儿童因乙脑在我院诊治,患儿绝大多数居住农村或者郊区;多数病例报告居住地周围养猪或者蚊子密度较高;绝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少数接种过一剂乙脑疫苗后未及时加强免疫,仅发生个例接种2剂疫苗后仍发病的儿童病例。 (3)虽然乙脑在全国全年都有流行或散发,每年7月-9月为流行季节,但在上海及周边省份乙脑发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通常在7月-8月份,根据近10年我院的数据,本市首例儿童乙脑确诊病例发病在7月初,最后一例在8月底,85%病例发病在7月份,流行初期重型较多。 2. 临床表现 乙脑潜伏期5~15天。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头痛、有不同程度的嗜睡、颈项强直、惊厥发作,重症病例伴昏迷、反复惊厥等。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较重而恢复较慢,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或者运动功能障碍,极重型病例可因中枢性呼吸及/或循环衰竭而死亡。反复抽搐、昏迷、居住在猪群附近和血清CK > 200 IU/L 为乙脑预后相关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 3.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7-9月份流行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1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2)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3)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标准的病例: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和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4.鉴别诊断 (1)肠道病毒脑炎:与乙脑流行季节相同,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依据病原学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