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自考资料整理

导论

一、会计发展的回顾和现代会计的形成

会计的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是从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漫长时期的会计。

近代会计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巴其阿勒的有关簿记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复式记账法推向全世界。

从20世纪中期至今是现代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现代会计的形成有着以下三个重要标志:

(一)会计工艺的现代化

(二)企业会计形成两个重要分支:财务会计(外部)和管理会计(内部)

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外部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

(三)会计边界不断变化,职能范围日益扩大(在企业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独立会计分支的同时,亦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民经济会计、绿色环保会计等新的会计分支。)

二、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容

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是指财务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的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等基础观念构成。

(1)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为哪些人提供哪些快及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2)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经济业务等。

(4)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

2、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以及科学的会计程序。

1、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

2、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测”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

3、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看)

高级财务会计是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

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传统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四、高级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一)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1、外币交易与折算的会计业务。

2、企业所得税的会计业务。

3、股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4、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业务。

(二)特殊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

1、期货交易与经营的会计业务。

2、现代租赁经营的会计业务。

(三)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

1、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

2、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总公司与所属分支机构及各所属企业间内部往来的会计业务。

3、企业合并和集团公司建立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业务。

(四)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

1、通货膨胀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2、企业停业、破产与清算的会计业务。

有的内容在分类中也会有所交叉。如企业清算会计,它是突破了会计分期假设的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也是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五、关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大纲未要求)

一、外币与外币业务

(一)外币与外汇

金融上的外币:外国货币,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货币。

会计上的外币=非记账本位币(在会计上,对外币核算有广义的理解。会计上是以记账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货币就作为外币。)

外汇是外币资产的总称,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券,其它外币资产,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2、在国内能够得到偿付的债券;3、可以兑换成其它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二)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对于发生多种货币计价核算的会计主体,必然要选择一个统一的成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记账货币,并以该货币表述和处理经济业务。我们把这种用于会计记账、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在我国,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1.企业选用记账本位币的选用原则: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2、企业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

(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

(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

3、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三)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

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非记账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

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

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外币业务活动的专门会计。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依据和标准。

1、汇率的标价

汇率的标价:是汇率以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标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的含义: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特点: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汇率的标价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也采用这一方法。

2)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全成一定数额的外币。间接标价法的特点:本国货币数固定不变,外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价值大小与汇率高低成正比。

通常英、美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方法,但美国对英国采用直接标价法。

2、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按外汇经营形式的不同,分为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银行挂牌汇率:是由银行挂牌进行外汇兑换的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

银行挂牌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以银行为主体买入、卖出)

1)买入汇率:是银行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又称“买入价”

2)卖出汇率:是银行在卖出外汇时所依据的汇率。又称“卖出价”

3)中间价即买价和卖价的平均价。

外汇市场汇率:是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外汇买卖汇率,一般有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价。

3、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3、按外汇付款期限不同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是外汇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

远期汇率:是属于预定的外汇买卖,按事先约定的将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标明远期外汇的实际汇率;二是用升水、贴水和平价间接标明的远期汇率。

升水:表示远期外汇价格高于即期外汇价格

贴水:表示远期外汇价格低于即期外汇价格

平价:表示远期外汇价格等于即期外汇价格持平。

(二)汇兑损益

1、汇兑损益的概念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对此又称“汇兑差额”。

2、汇兑损益的类型

根据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1)交易汇兑损益

2)兑换汇兑损益

3)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第二节外币交易会计

一、外币交易及其会计处理

外币交易是用外币计量的交易,具有许多表现形式,常见的有:

1)以外币标价的商品购销交易和劳务供应

2)以外币进行结算的借入和出借款项

3)以外币进行的保险业务,管理咨询来务。

对已经发生的外币交易,会计上要处理以下问题:

1)交易发生时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予以记录

2)进行汇兑损益计算和账务处理。

3)在交易结束日按一定的汇率折算和记录收回的外币应收款及偿付的外币应付款。

4)在报告期末,按编报日汇率调整各外币账户余额,以便报告外币资产和负债。

二、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单一交易观点或两项交易观点。

(一)单一交易观点

单一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将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因此,年终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汇兑差额不计入长期损益)在单一交易观点下,只有当外币偿还货款时,以人民币表示的购货成本才能确认。

会计处理要点是:

1、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汇率将交易发生的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2、在编制报表日,若交易尚未结算,按报表编制日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交易发生额,并对有关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账户进行调整。

3、在交易结算日,按结算日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交易发生额,并对有关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账户进行调整。

(二)两项交易观点

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项交易,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在两项交易观点下,有两种方法处理交易结算前汇兑损益:第一种方法是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列入当期收益表;第二种方法是作为未实现的递延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直到交易结算时才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入账。

两项交易观点被认为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三、我国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

我国采用两项交易观点的第一种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外币帐户采用复币记账。

2、采用即期汇率与即期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即期汇率通常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即期近似汇率是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

通常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3、对所有外币账户的余额要按月末汇率进行调整

(二)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的科目设置和帐务处理

(参考核算)

第三节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一、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意义

为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年末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对所属各企业的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成由统一的记账本位币计量的会计报表,以及为了特定目的将一种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为另一种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对此称为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外币折算是指把各种不同的外币金额用单一的同种的货币来重新表示。习惯上,是以总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作为统一货币。

在外币报表折算中,会计要处理如下问题:

1、选择外币报表的折算标准。

2、处理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方法(看)

外币会计报表采用的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

(一)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它是把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传统地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然后按各项目的流动与非流动分别选用适当的汇率进行折算。

(二)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它是指将资产负债的项目分为货币和非货币两大类,折算外币报表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汇率),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性项目,按报表编制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对非货币性项目及业主权益项目,按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

(三)现行汇率法:它是将列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外币资产项目和外币负债项目,均根据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及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因而它是一种单一汇率法。

(四)时态法:时态法是指要求现金应收和应付项目(包括流动与非流动的)按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当时现行汇率换算,其他资产和负债则依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换算。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各国“从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中选择其一进行外币报表这算”。

三、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概念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对表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额。又称外币报表折算损益。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未实现损益,它一般不在账簿中反映,只反映在报表中。

(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大致有两种方法:

1)作为递延损益处理;指:对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不计入当期损益而且递延到以后各期,即将报表折算差额以单独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内,作为累计递延处理。

2)作为当期损益处理。指:在收益表中确认折算金额。

采用现行汇率法(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采用时态法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为当期损益。

四、我国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实际上是现行汇率法)

(一)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

1、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3)上述折算所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4)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按上述规定处理。

2、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应用

(1)资产、负债类项目均按照折算日即期汇率折合为相应人民币数额。

(2)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照实际发生美元数乘以历史汇率折合成相应人民币。

(3)“未分配利润”项目数额根据利润表及其分配表中该项目的数额直接填列。

(4)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即资产与权益合计数的差额。

3、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及外币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二)关于处置境外经营

1、在完全处理境外经营时,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的、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2、在部分处置境外经营时,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并将该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三)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境外经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判断:

(1)最近3年累计通货膨胀率接近或超过100%;

(2)利率、工资和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

(3)一般公众不是以当地货币、而是以相对稳定的外币为单位作为衡量货币金额的基础;

(4)一般公众倾向于以非货币性资产或相对稳定的外币来保存自己的财富,持有的当地货币立即用于投资以保持购买力;

(5)即使信用期限很短,赊销、赊购交易仍按补偿信用期预计购买力损失的价格成交。对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处理:

(1)首先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对利润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予以重述;然后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2)在境外经营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停止重述,并按照停止之日的价格水平重述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五、外币折算会计信息的披露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由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构成。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

概括起来,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税法和会计走过了一段相互承认、相互修正,共同发展,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彼此一致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税法借鉴于会计的可行方法和合理的思想内容,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税法的改进也加速了优良的会计实务的推广和使用,从而导致了对会计程序和概念的修正与发展。

(税法与会计的差异) 税法和会计两者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服务宗旨,工作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二者停止相互仿效的不适用的方法,朝着各自的学科方向发展。二者最主要的差异是:

1.目标不同。所得税会计依据公平税负,方便经营的要求,根据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纳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在所计算的企业利润中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规定的支出要依法纳税。而财务会计按照会计的收入和成本的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和资产所有者的要求,着重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反映某一时期收支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因而二者在确认会计收益上存在差异。

2.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大差异在于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不同。税法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对某些依照会计原则而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予以扣减。而财务会计计算收益的原则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不管当期是否客观实现了现金的流进或流出。由此而产生的收益确认的概念和标准不同,成为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又一分歧点。

3.核算依据不同。所得税会计依据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所得,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计算会计所得。从现代会计学科观点来看,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税法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核心也就是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关系问题。

(三)所得税会计兴起和发展时期。

1994年6月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

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前大多数采用)

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帐面余额。

1、贯彻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界定

2、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认。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确定暂时性差异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五)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未来期间计税时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二、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产生原因: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产生原因: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三)资产、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公允价值与成本)(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资本公积)

(3)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权益法下随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4)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公允价值与成本)

(5)固定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折旧、减值准备)

(6)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减值准备、自行开发实际研发成本为账面价值,税费按实际发生的百分之一百五十为计税基础)

(7)其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2、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2)预收账款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3)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的意义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体现了资产负债的定义以及会计核算基础。

首先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导致未来应纳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发生变化,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其次,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遵循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

除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注意的问题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3)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余额。

(5)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1)不属于企业合并的交易,且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于所得税的影响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以及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两个条件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利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时,不应确认或全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企业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适用税率的确定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2、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折现

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

3、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复核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一般原则

2、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注意的问题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企业合并以外的发生时不影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的其它交易和事项。

(3)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转回时间且预计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的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企业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按照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折现。

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企业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它们均应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

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影响。)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本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第三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第一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它通常是指以入股方法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自负盈亏,股东以确认的股份享有利益或承受损失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股份公司,亦称股份制企业,是以股份制形式集资组成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二)股份公司的类别。

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1、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投份有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的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A: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

B;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C;经批准,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交易和转让;

D:股东数不得小于规定的数目,但无上限;

E:每一股有一票表决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F:公司应将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过的会计报告公开。

2、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特征:

A:公司的全部资产不分为等额股份;

B: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

C: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

D: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限制;

E: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F:公司的财务不要求公开。

目前我国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司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公开发行的股份比例为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意义和法律责任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规定日期,以各种书面形式,将公司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意义在于:

1、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2、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落实公司管理人员的托管责任

4、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

5、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形式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会计信息占有较大比重。

(一)招股说明书

1、招股说明书的概念

招股说明书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股份时,由发起人起草,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有关信息的书面报告。

2、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

(二)上市公告书

1、上市公告书的概念

上市公告书

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其管理当局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股票上市情况信息的书面报告。

2、上市公告书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告书的内容除应当包括招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外,还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1、交易日期和批准文号。

2、股票发行等情况。

3、股票交易的决议。

4、有关人员简历等情况。

5、公司经营业绩等情况。

6、其他事项。

3、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二者编制的主体和发布的方式相同,有时使用的资料也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公布的时间不同,招股说明书在前,上市公告书在后;

第二:标志不同,招股说明书的公布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上市,可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的公布则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

第三:编制目的不同。招股说明书面向股票一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则面向股票二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宣布一级市场发行的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流通交易。

包括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其中年度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在经营阶段披露的最重要的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结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以下内容的年度报告,并予公告。

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业务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股东会报告;财务报告;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披露情况简介;关联企业;公司的其他有关资料。

年度报告是公司会计在经营状况的全面总结。

2、中期报告

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结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以下内容的中期报告,并予公告。

3、季度报告

上市公司的季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四)临时报告

临时报告是指上市公司根据有关法规对某些可能给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予以披露的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1、重大事件公告

2、公司收购公告

第二节分部报告

一、分部报告的意义、类别和编制基础

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按照其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编报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财务报告。

分部报告的意义:

提供分部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估不同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

1.通过分部报告,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绩。

2.通过分部报告,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回报。

(二)

一种是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成为业务分部报告;

另一种是按经营业务有的地域范围编制的分部报告,称为地区分布报告。

二、分部的确定

(一)分布的概念和类别

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承担不同于其它组成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组成部分。某一组成部分是否承担了不同于其它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是确定分部的主要依据。

分部包括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两类。

(二)业务分部的确定

1、业务分部的概念及其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并且该组成部分承担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业务分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是:

业务分部可以是:

(1)业务部门;

(2)若干业务部门;

(3)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部门;

(4)生产若干产品或提供若干劳务的部门。

2、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

(1)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

(2)生产过程的性质;

(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

(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使用的方法;

(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

(三)地区分部的确定

1、地区分部的概念及其行政区域的关系

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2、地区分部的确定基础

3、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

(1)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

(2)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

(3)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

(4)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

(5)外汇管理规定;

(6)外汇风险。

企业应当以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为基础确定报告分部。

2、报告分部的重要性标准的判断

(1)一个分部的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10%或者以上。

(2)一个分部的营业利润(或营业亏损)的绝对额,占所有盈利分部利润合计额或者所有亏损分部亏损合计额的绝对额两者中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

(3)一个分部的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合计额的10%或者以上。

3、低于10%重要性标准的特殊处理

(1)不考虑该分部的规模,直接将其指定为报告分部;

(2)不将该分部直接指定为报告分部的,可将该分部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类似的、未满足准则规定条件的其他分部合并为一个报告分部;

(3)不将该分部指定为报告分部且不与其他分部合并的,应当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将其作为其他项目单独披露。

4、报告分部的75%标准

报告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合计额占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未达到75%的,应当将其他的分部确定为报告分部(即使它们未满足本准则第八条规定的条件),直到该比重达到75%.

5、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

企业内部管理如按照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即使其大部分收入不通过对外交易取得,仍可将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确定为独立的报告业务分部。

6、为提供可比信息报告分部的确定

对于上期确定为报告分部的,企业本期认为其依然重要,即使本期未满足本准则第八条规定条件的,仍应将其确定为本期的报告分部。

三、分部报告的种类及其确定

分部报告按其报告形式分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和次要分部报告形式。

(二)分部报告形式的确定

确定的依据是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

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按下列原则确定:

1、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产品和劳务差异影响的,报告分部信息的主要形式应当是业务分部,次要形式是地区分部。

2、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营活动影响的,报告分部信息的主要形式应当是地区分部,次要形式是业务分部。

3、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同时较大地受其产品和劳务的差异以及经营活动所在地区的差异影响的,报告分部信息的主要形式应当是业务分部,次要形式是地区分部。

四、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主要报告形势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主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亏损)、分部资产总额和分部负债总额等。

(1)分部收入——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应当分别披露。

分部收入不包括: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处置投资形成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2)分部费用——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和对其他分部交易费用。分部的折旧费用、摊销费用以及其他重大的非现金费用,应当分别披露。

分部费用不包括:利息费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应承担的份额;处置投资发生的净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与企业整体相关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3)分部利润(或亏损)——是指分部收入减去分部费用后的余额。

在合并利润表中,分部利润(亏损)应当在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前确定。

(4)分部资产——是指分部经营活动使用的可归属于该分部的资产,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

披露分部资产总额时,当期发生的在建工程成本总额、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总额,应当单独披露。

(5)分部负债——是指分部经营活动形成的可归属于该分部的负债,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

2、分部信息与企业财务报表总额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衔接

(1)分部收入应当与企业的对外交易收入相衔接。

(2)分部利(或亏损)应当与企业营业利润(或亏损)和企业净利润(或净亏损)相衔接。(3)分部资产总额应当与企业资产总额相衔接。

(4)分部负债总额应当与企业负债总额相衔接。

部的,应当就次要报告形式披露下列信息:

(1)对外交易收入占企业对外交易收入总额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外部客户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对外交易收入。

(2)分部资产占所有地区分部资产总额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资产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分部资产总额。

2、采用地区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下次要信息的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是地区分部的,应当就次要报告形式披露下列信息:

(1)对外交易收入占企业对外交易收入总额10%或者以上的业务分部,应当披露对外交易收入。

(2)分部资产占所有业务分部资产总额10%或者以上的业务分部,应当披露分部资产总额。

(三)分部报告的其它披露内容

1、分部间转移价格的确定及其变更。(分部间转移交易应当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基础计量。转移价格的确定基础及其变更情况,应当予以披露。)

2、分部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企业应当披露分部会计政策,但分部会计政策与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一致的除外。分部会计政策变更影响重大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披露,并提供相关比较数据。提供比较数据不切实可行的,应当说明原因。)

3、前期比较数据。(企业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应当提供前期比较数据。但是,提供比较数据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第三节中期财务报告

一、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基本构成和编制意义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中期财务报告有可能是月度财务报告,季度财务报告或者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当然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会计报告。

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1、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3、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独立观和一体观

三、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1、重要性

(1)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应当以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而不得以预计的年度财务数据为基础。(2)重要性的运用应当保证中期财务报告包括与理解企业中期末财务状况和中期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

(3)重要性程度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

2、及时性

四、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

1、中期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

2、中期会计计量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

3、中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应当符合规定。

(二)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三)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五、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一)中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

完整报表而非简明报表,其格式和内容应当与上年度财务报表一致。

(二)中期合并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1、上年度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中期期末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2、上年度财务报告除了包括合并财务报表,还包括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中期财务报告也应当包括母公司财务报表。

3、上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了合并财务报表,但报告中期内处置了所有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只需提供母公司财务报表,但上年度比较财务报表仍应当包括合并财务报表,上年度可比中期没有子公司的除外。

企业在中期财务报告中应提供下列前期比较会计财务报表:

(1)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

(2)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

(3)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

六、中期财务会计报告附注披露的要求和内容

(一)中期财务报告附注的披露要求

1、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披露。

2、应当对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进行披露。

(1)中期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上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的声明。

会计政策发生变更的,应当说明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原因及其影响数;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应当说明原因。

(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原因及其影响数;影响数不能确定的,应当说明原因。(3)前期差错的性质及其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应当说明原因。

(4)企业经营的季节性或者周期性特征。

(5)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发生变化的情况;关联方之间发生交易的,应当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和交易要素。

(6)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

(7)对性质特别或者金额异常的财务报表项目的说明。

(8)证券发行、回购和偿还情况。

(9)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的情况,包括在中期内实施的利润分配和已提出或者已批准但尚未实施的利润分配情况。

(10)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规定应当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应当披露主要报告形式的分部收入与分部利润(亏损)。

(11)中期资产负债表日至中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非调整事项。

(12)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所发生的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变化情况。

(13)企业结构变化情况,包括企业合并,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或者控制关系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购买或者处置,终止经营等。

(14)其他重大交易或者事项,包括重大的长期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重大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情况、重大的研究和开发支出、重大的资产减值损失情况等。

第四节关联方披露

一、关联方披露概述

(一)关联方的概念及其特征

1、关联方的概念

关联方一般是指有关联的各方。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2、关联方的特征

(1)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

(2)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

(二)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管,防止国家税收损失。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第5章

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单选]期汇合约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单选]企业取得衍生金融工具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单选]有关远期外汇合同表述正确的是远期外汇合同在订立时即可确认和计量。 [单选]在期货合同中,价格变量没有标准化。 [单选]非衍生金融工具只有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时,才能在套期会计中被指定为套期工具。 [单选]如果金融期权的买方有选择权买入某种金融资产,则该种期权称为看涨期权。 [单选]企业的一般经营风险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 [单选]企业签订期货合同时交纳的保证金属于企业的童产。 [单选]具有选择权的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期权合同。 [单选]将给予合约持有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权利称之为看跌期权。 [单选]有关外汇远期合同表述正确的是外汇远期合同在订立时即可确认和计量。 [单选]企业进行期货投资所支付的期货交易手续费应计入当期损益。 [单选]以投机为目的金融期货合同,报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 [单选]按现行规定,企业从事商品期货业务,期末持仓合约产生的浮动盈亏,会计上确认为当期损益。 [单选]对未来外币购销约定业务资产或负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属于处币约定确定承诺套期保值。 [单选]“套期工具”科目是基同类、资产性质的会计科目,该借方余额反映套期工具形成的。 [单选]以套期保值为目的金融期货合同,报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应计入套期损益。 [单选]判断金融工具是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依据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单选]对境外子公司投资净额进行套保时,所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有效套期部分作为单列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单选]欧式期权的买方只能在到期日履行合约。 [单选]为套期保值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在会计报表编制日按以报裹编制日公允价为基础予以计量计价。 [多选]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工具或合约,应同时具备的三个特征是衍生工具的价值变动取决于基础金融工具标的变量的变化:不要求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多选]金融远期、商品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期权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多选]金融期货交易目的是回僻金融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为了投机获利。 [多选]期货交易的主要特点包括:期货合约标准化、期货交易的买卖对象是期货合约而不是商品、期货交易以保证金的方式保证合约双方履行、期货交易相对风险较大、合约到期前可以反向操作平仓.也可以到期时办理实物交喇手续。 [多选]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时所设置的报表项目应包括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 [多选]企业发行金融工具时,应确认为权益工具的情况包括合同条款中不包括企业未来支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合同条款中不包括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企业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该工具是非衍生工具,且企业没有义务交付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 [多选]企业之间合同具有定期净额结算条款,符合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互抵消条件的是甲公司对乙公司的应收款和甲公司对乙公司的应付款相互抵消。 [简答]简述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下列特征: (1)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衍生工具的价值变动取决予标的变量的变化。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00159高级财务会计自考考点串讲

1.外币即“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外汇是外币资产的总称。外币与外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汇包括外币。 2.记账本位币是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非记账本位币则为会计核算上的外币,由此可见会计上外币的特定含义,即指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处。 3.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对于外币交易业务应能区分确认。 4.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是不用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依据和标准。 5.汇率的标准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对应。通常英、美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方法,但美国对英国采用直接标价法。 6、汇兑损益的类型。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于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对此又称“汇兑差额”。7.汇兑损益的类型。根据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其中前两种类型属于日常交易发生的损益;后两种类型属于期末调整和折算产生的损益。 8.单一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将发生的外币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因此,年终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9.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者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也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者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10.采用即期汇率与即期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11.“即期汇率”通常是指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12.“即期近似汇率”是“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汇率波动不大的,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但前后各期应当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当期的近似汇率。 13.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内容主要包括: (1)收到外币投资的账务处理。企业收到外币投资额应将出资人役入外币的资本折合为记账本位币记账确认“实收资本”账户的金额。在折合时,应当按交易发生的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2)收到外币筹资额的账务处理。“银行存款”以及“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等负债账户均按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 (3)结汇业务的账务处理。企业向银行结汇,是指企业按规定卖出外汇,银行买进外汇并按其挂牌买入价将人民币兑付给企业。企业记账时,应按实际收到的人民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向银行结售的外币金额与按即期汇率折合人民币金额,贷记有关账户;借贷方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账户。(4)售汇业务的账务处理。售汇业务是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银行卖出外汇。银行售汇时按其挂牌卖出汇率向企业计收人民币。企业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与购入外汇按企业选定的市场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5)外币兑换业务的账务处理。当企业发生的外币交易属于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以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或卖出价的折算。 14.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高级财务会计自考笔记

第一章:外币会计 一、外币与外币业务 1、外币含义指:“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 或地区的货币。它常用于企业因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对外结算 业务中。 2、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以及可用于国 际支付的特殊债权、其他外币资产。 外汇包括外币,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是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 2)是在国外能够得到偿付的债权; 3)是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3、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记账本位币:用于会计记账、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 在我国,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因为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 收付结算,以及编制所需要的报表等均以人民币计量为主。对于存有大量外币计量经济业务的企业,为简化核算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要求,经投资各方同意,选择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4、外币业务: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 1)外币交易:指企业以非记账本位币进行的收付、结算等业务。 2)外币报表折算: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 换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述的会计报表。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外币业务活动的专门会计。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汇率 1、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 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标价:是汇率以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 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标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的含义: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 货币。特点: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汇率的标价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也采用这一方法。 2)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全成一定数额的 外币。 间接标价法的特点:本国货币数固定不变,外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价值大小与汇率高低成正比。通常英、美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方法,但美国对英国采用直接标价法。 2、按外汇经营形式的不同分: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银行挂牌汇率:是由银行挂牌进行外汇兑换的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 1)买入汇率:是银行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又称“买入价” 2)卖出汇率:是银行在卖出外汇时所依据的汇率。又称“卖出价”

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自考

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自考 一、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成为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自考学习,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提高个人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和技术。 二、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反映。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 资产结构: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比例,了解企业的投资结构和资产运营情况。 - 负债结构:分析企业的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比例,评估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 权益比率:计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衡量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2. 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状况。在分析利润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营业收入结构:分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比例,了解企业的盈利来源和经营风险。 - 毛利率和净利率:计算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 利润增长率:比较企业的利润增速和行业平均水平,判断企业的盈利增长潜力。 三、成本管理与控制 成本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在实施成本管理和控制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成本分类 将企业的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有助于分析成本结构和成本影响因素。 2. 差异分析 通过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成本的偏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3. 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评估企业的投资项目和业务流程的成本效益,有助于优化资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第2章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第2章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单选]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单选]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单选]所得税会计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更符合负债或资产的定义。 [单选]某企业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的账面价值9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的差额10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单选]预提产品保修费的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与预计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单选]本期下列情况可能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有会计处理采用直线法提取折旧.而税法规定为加速折旧法.折旧年限.净残值均相同。 [单选]会计利润计算上作为费用和损失扣除的项目中,税法也允许从应税所得中扣除的是从银行借款的罚息。 [单选]按照税法规定,公益性捐赠超过会计利润12%以上的部分要计算纳税。 [多选]会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有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所得税率变动。 [多选]税法和会计的主要差异在于目标不同、依据不同、核算基础不同。 [多选]下列负债项目中,不会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的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多选]在所得税会计中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其他规定均相同、预提产品保修费。

[多选]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应予考虑的因素有当期实现的利润总额、当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当期发生的税前不允许扣除的费用。 [多选]会计上可据实列支,但税法规定了计税开支标准的费用、损失项目有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 [多选]不会导致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产生差异的有存货期末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以前未计提过跌价准备)、购买国债确认的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维修支出。 [多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核算时对应的科目有所得税费用、商誉、资本公积。 [多选]企业在所得税会计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时,当期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可能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有: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简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 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体现了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对未来期间计税的影响,即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或是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情况,能较完整的体现资产负债观念,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等基本会计要素的界定。 [简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高级财务会计自考重点整理

第一章外币会计 [单选]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 [单选]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方法是作为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单独列示。 [单选]会计上所讲的外币是指非记账本位币。 [单选]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呈反比。 [单选]对外币交易采用“单一交易”会计处理观点时,交易发生日与报表编制日汇率变动的差额应该调整该交易发生日的账户。 [单选]在单一交易观点下,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的结算日的汇率。 [单选]收到外币投资时,合同约定的汇率与收到出资额时的即期汇率不同的差额,会计处理方法为不计差额。 [单选]收到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时,其对应的实收资本账户采用的折算汇率是投资合同约定汇率。 [单选]将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作为当期损益的折算方法是时态法。 [单选]在外币报表的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项目,应按照现行汇率折算。 [单选]我国会计准则中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会计报表中应作为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单选]外币报表折算时,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数额列示。 [单选]企业有外币交易业务时,在期末对外币账户的余额进行调整时采用的汇率是平均汇率。 [多选]采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折算外币会计报表时,按照现行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有应位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 [多选]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下列项目中可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有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多选]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的因素有: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多选]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多选]我国外汇管理规定,外汇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外币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鲞、股票、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外国货币,包括钞墓和铸币:其他外币资金。 [多选]按外汇付款期限不同汇率可分为即塑汇率、远期汇率。 [多选]根据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可分为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多选]要进行复币计账的外币账户有应收外汇账款、应收外汇票据、应付外汇股利、短期外汇借款、预付外汇账款。 [多选]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性质的项目是存货、无形资产。 [多选]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外币会计报表时,按照历史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有实收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项目。 [多选]在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业务中,可用于选择的折算标准有记账日的历史汇率(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编裹日的现行汇率(资产负债裹日即期汇率)、编表期内的平均汇率。 [多选]采用时态法折算外币会计报表时,按照历史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有按成本计价的存货项目、按成本计价的投资项目、固定资产项目。 [多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一外币折算》,外币会计报表项目中允许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的有圭营业务收入、所得税费用。 [简答]简述我国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 我国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是: (l)外币账户采用复币记账。所谓复币记账即指反映外币交易时,在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账的同时,还要在账簿上用交易的成交货币(原币)记账。 (2)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记录时,可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作为折算汇率,也可以采用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作为折

(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自考资料整理

导论 一、会计发展的回顾和现代会计的形成 会计的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是从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漫长时期的会计。 近代会计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巴其阿勒的有关簿记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复式记账法推向全世界。 从20世纪中期至今是现代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现代会计的形成有着以下三个重要标志: (一)会计工艺的现代化 (二)企业会计形成两个重要分支:财务会计(外部)和管理会计(内部) 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外部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 (三)会计边界不断变化,职能范围日益扩大(在企业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独立会计分支的同时,亦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民经济会计、绿色环保会计等新的会计分支。) 二、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容 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是指财务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的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等基础观念构成。 (1)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为哪些人提供哪些快及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2)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经济业务等。 (4)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 2、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以及科学的会计程序。 1、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 2、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测”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 3、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看) 高级财务会计是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

(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 P15 1. 20*7年5月,A公司以其一直用于出租的一幢房屋换入B公司生产的办公家具准备作为办公设备使用,B公司则将换入的房屋继续出租。交换前A公司对该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房屋的原始成本为500 000元,累计已提折旧180 000元,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没有计提过减值准备;B公司换入房屋后继续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B公司办公家具的账面价值为280 000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300 000元,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B公司另外支付A公司49 000元的补价。假设该交换不涉及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分别编制A公司和B公司与该项资产交换相关的会计分录。 (1)A公司 ①分析判断:支付货币性资产比例= 49 000/400 000=12.25%<25%,该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应基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进行计价。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400 000-49 000-51 000=300 000(元) 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400 000-320 000=80 000(元) ③分录 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银行存款 49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32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8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500 000 (2)B公司①分析判断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00 000+49 000+300 000 ×17%=400 000(元) 资产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300 000-280 000=20 000(元)。 ③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 4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银行存款 49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80 000 贷:库存商品 280 000 第二章P29 1. 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1 000 000元。甲公司将其拥有的一台机器设备抵偿500000元欠款,该设备原价为600 000元,已提折旧180 000元,经评估,其公允价值为460 000元,甲公司支付评估费10 000元。甲公司另外将其持有的丙公司股票100 000股抵偿余下的500 000元欠款,当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4.6元,账面价值为每股4元,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印花税1 000元。乙公司对应收甲公司的账款未计提坏账准备(假定甲公司用该设备抵偿上述债务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及其他流转税费)。 要求:编制与上述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1)甲公司 假定甲公司转让该设备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430 000 累计折旧 180 000 贷:固定资产 600 000 银行存款 10 000 借:应付账款 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6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46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8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 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 30 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60 000 贷:投资收益 60 000 借:管理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乙公司

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 名词解释 1.会计准则——又称“会计原则”。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基础观念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概念和规则。 2.会计报表目标——又称“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是为哪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那些需要。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3.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非记账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 4.即期汇率——是外汇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 5.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于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6.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7.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8.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括可抵扣亏损和税款递减)计算的未来期间可收回(可抵减)的所得税金额。 9.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的所得税金额。 10.上市公告书——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其管理当局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股票上市情况信息的书面报告。 11.分部报告——是指对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按其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布)编报的有关组成部分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信息的财务报告。 12.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13.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14.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和承租方在资产租赁合同中约定租金总额后,承租方定期支付租金,同时对租入固定资产未付租金部分给付利息。 15.售后回租——是指企业(买主兼出租人)将其拥有的自制或外购资产售出后再租赁回来的租赁业务。 16.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 17.金融远期——是指在确定的将来某一时间按照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合约。 18.金融互换——是指当事人按照一定的条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不同金融工具交换的合约。 19.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20.被套期项目——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项目。 21.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22.控股合并——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份或相互交换股票取得对方股份,达到对其他企业进行控制的一种合并形式。 23.购买法——是指将企业合并视为某企业购买其他企业净资产行为的企业合并会计的核算方法。 24.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报告主体,由母公司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单位财务报表编制的,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25.抵消分录——是指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用来抵消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影响的会计分录。 26.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它包括集团内部投资事项、集团内部交易事项和集团内部借贷事项等。 27.通货膨胀——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正常需要而造成的单位币值降低和以货币计量的商品价格上涨的经济现象。它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28.一般物价指数——是指按范围广泛的商品综合价格计算的某一时期商品综合价格与基期的商品综合价格的比率。 29.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条件下,企业持有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其金额固定不变而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 30.货币性项目净额——是指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核算中,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和货币性权益相抵后的数额。 简答题 简述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意义。答:(1)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分章节真题归纳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分章节真题归纳第二章所得税会 计 《高级财务会计》自学考试 各章历年真题及答案汇编 课程代码:00159 一.单项选择题 1.导致当期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不同产生永久性差异的情况是()A.逾期一年尚未退回的包装物押金,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B.加速折旧使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产生的差异 C.企业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使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产生的差 异D.企业发生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答案】D2022考题 2.公司年初递延税款账面累计贷方余额为4500元,本年度发生应纳 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为900元,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 响金额为1300元,该公司年末递延税款账面累计贷方余额应该是 A.6700元C.4100元 【答案】C2022考题 3.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记入 本期损益的方法是()A.纳税影响会计法C.债务法 【答案】D2022考题 4.公司于2007年购买新设备,2022年该设备会计上计提折旧35万元,税法上允许计提折旧55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则甲公司的递延 所得税负债余额应该是()A.0万元C.35万元

【答案】B2022考题 5.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一般应选择的是在()A.财务报告公布日C.税务稽查日 【答案】D2022考题 6.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称为() B.4900元D.2300元 B.递延法D.应付税款法 B.5万元D.55万元 B.财务报告审计日D.资产负债表日 A.永久性差异C.暂时性差异 【答案】C2022考题 B.收益性差异D.税务性差异 7.公司2006年12月1日购入一项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 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同税法净残值)。 税收规定允许此类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2022年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22 年末该项设备的计税基础是()A.800万元C.640万元 【答案】C2022考题 8.下列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负债中,其计税基础不等于账面价值的是()...A.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 的预计负债B.企业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元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串讲笔记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串讲笔记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串讲笔记 第一章外币会计 懂得标价方法与升水贴水之间的关系,升水是指本国货币贬值,而外币升值,而贴水则是本国货币升值,而外币贬值。记住一种标价法下的计算公式即可。应重点掌握单一交易观点及两项交易观点下外币业务的处理及远期外汇交易业务的账务处理。购销业务直接产生的应收及应付款项,随着汇率的变化要不断进行调整,采用“两项交易”观点,差额要记入汇兑损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应收期汇合同款和应付期汇合同款之间的差额记入递延贴水或递延升水,递延升水或递延贴水根据时间进行摊销,摊销部分记入贴水费用或贴水收益或升水费用或升水收入。 要能区别四种折算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各项目折算汇率的选择,掌握时态法的时态原则,这种方法是针对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和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的缺陷而提出来的。要能区分什么是货币性资产,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 例题: 1.外币业务会计所指的外币 是……………………………………………………………………(D) A本国货币以外的货币C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 B外国货币D记帐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2.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的流动负债的 是……………………………………………………(D) A应付票据B应付帐款C预收帐款D应交税金 3.在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下,用外国货币换得的本国货币增加表示…………(A)(C) (E) A本国货币值下降B本国货币市值上升 C外口货币市值上升D汇率下降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应重点掌握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当期计列法与跨期所得税分摊法两组概念。应对跨期所得税分摊法下的两种分摊方法的定义及各自的观点进行理解,从本质上看,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对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的处理上,部分分摊法认为只应对不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进行分摊,而对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则不进行分摊;而全部分摊法则认为不管是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还是不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都应进行分摊。 应熟练掌握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债务法和递延法的应用。在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债务法和递延法对递延税款的处理不同。债务法要求“递延税?quot;科目余额反映按现行税率计算的、未转销的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在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债务法和递延法对递延税款的处理不同。债务法要求”递延税款“科目余额反映按现行税率计算的、未转销的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 第三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固定资产评估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评估涉及到评估值与固定资产原价值之间的差额及评估折旧与原固定资产折旧之间的差额,其会计处理比其他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要复杂。 例: 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为100000元,资产评估日累计折旧帐户为50000元,现经过对该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确认该企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为90000元,累计折旧为40000元。对上述评估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首先计算评估差额: 原始价值评估差额=100000-90000=10000 累计折旧评估差额=50000-40000=10000 作以下会计分录: 借:累计折旧1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

高级财务会计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高级财务会计自考笔记+自考资料科目:高级财务会计 名词解释题目录 0.1.会计报表目标 0.2.会计准那末 0.3.会计概念 0.4.高级财务会计 1.1.外币与外汇 1.2.记账本位币 1.3.汇率直接标价法 1.4.汇率间接标价法 1.5.汇兑损益 1.6.升水与贴水 1.7.汇率 1.8.货币性工程 1.9.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1.10.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1.11.即期汇率 2.1.所得税会计 2.2.暂时性差异 2.3.计税根抵 2.4.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6.负债的计税根抵 2.7.资产的计税根抵

2.8.递延所得税资产 3.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3.2.分部报告 3.3.关联方关系 3.4.中期财务报告 3.5.上市公告书 4.1.租赁 4.2.融资租赁 4.3.未确认融资费用4.4.担保余值 4.5.未担保余值 4.6.或者有租金 4.7.未实现融资收益4.8.租赁内含利率 4.9.最低租赁付款额 4.10.杠杆租赁 5.1.金融工具 5.2.衍生金融工具 5.3.套期保值 5.4.被套期工程. 6.1.企业合并 6.2.新设合并 6.3.吸收合并 6.4.控股合并 6.5.权益结合法

6.6.购置法 6.7.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6.8.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7.1.合并财务报表 7.2.母公司理论 7.3.实体理论 7.4.合并资产负债表 7.5.合并工作底稿 8.1.控制 8.2.合并资产负债表 8.3.合并现金流量表 8.4.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 8.5.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9.1.名义货币 9.2.等值货币 9.3.现时本钱 9.4.变现价值 9.5.财务资本 9.6.实物资本 9.7.财务资本维护 9.8.实物资本维护 9.9.会计收益 9.10.经济收益 9.11.持有资产收益 9.12.已实现持产收益

自考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资料

高级财务会计(2016年版)总复习20170916 第一章外币会计 考点一:日常业务期末结算 1、发生业务→即期汇率 2、期末结算时→即期汇率 3、差异调整“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实收资本→即期汇率 购汇→银行卖出汇率;售汇→银行买入汇率 非货币性账户无关,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考点二:报表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所有者权益”中的前三个→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历史汇率) 2、利润表项目→平均汇率 3、换算出“未分配利润” 4、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损益” 第二章企业合并 考点一: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A的立场) ①换出按账面价值 ②换入按账面价值 ③“①”和“②”之差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余额不足冲减的,依次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④需调整留存收益 ⑤合并费用一般费用→管理费用 发行股票费用→冲减溢价(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发行债券费用→计入债券成本(借:应付债券) 2、会计分录 ①借:B的资产项目【账面】 贷:B的负债项目【账面】 换出资产【账面】 资本公积(轧差) ②借:资本公积(属于A) 贷:盈余公积【B的账面】 未分配利润【B的账面】 ③借:管理费用 资本公积 应付债券 贷:银行存款 补充:假设A公司以某项固定资产对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 ①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以固定资产实现合并时: 借:B的资产项目 贷:B的负债项目 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轧差) 考点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 ①换出按公允价值,差额作资产处置损益(存货:视同销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 ②换入按公允价值

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九)

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九) (4)发行人重组的影响; 2、预测期间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如果预测是在发行人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做出的,则预测期间应为自预测时起至该会计年度结束时止的期间;(2)如果预测是在股票发行人会计年度的后六个月做出的,则预测期间应为自预测时起至不超过下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时止的期间;但最短不得少于12个月。 3、盈利预测的指标:包括会计年度净利润总额、每股盈利、市盈率、预测实现后每股净资产。 净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 每股盈利=净利润总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总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五、股票境外发行与上市的差异调节 1、股票境外发行与上市差异的含义:是指发行人既发行境内社会公众股又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或者境外上市外资股,所用不同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而得出的不完全相同的会计报表数据。 2、差异调节的基本方法:(1)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完全按股票发行、上市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重新处理。这种方法是将企业的经济活动按另一种会计准则的要求重新反映。(2)编制会计报表差异调节表,将差异以汇表的方式列示,汇总、并说明差异性的原因。 第三节:公司经营阶段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公司经营阶段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1、定期报告指:上市公司根据有关法规于规定时间编制并公布的反映公司业绩的报告。 包括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年度报告是公司会计年度经营状况的全面总结。中期报告是公司半年度经营状况的总结。 2、临时报告:上市公司根据有关法规对某些可能给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予以披露的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二、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 1、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 (1)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 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业务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 股东会报告;财务报告;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披露情况简介; 关联企业;公司的其他有关资料。 (2)要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20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 2、中期报告:包括中期报告正文和备查文件。 要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结束后60日内编制完成中期报告。 三、上市公司的临时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四、上市公司各种信息披露的异同: 1、年度报告与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的异同: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第4章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第4章 第四章租赁会计 [单选]租赁资产的担保余值,就承租人而言,是指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单选]履约成本不属于初始直接费用 [单选]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情况下,承租人每期确认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的摊销方法为按折旧进度。 [单选]租赁业务按其目的不同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单选]从融资方式的角度看,租赁业务的特点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 [单选]本色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答的租赁称为融资租赁。 [单选]租赁资产的所有者,在租赁业务活动中,让渡租赁资产的僮旦趣。 [单选]租赁公司以承租人身份与设备供货厂商直接签订租赁协议,租赁公司再以出租人的身份与用户签订租赁协议的租赁业务是转租赁。 [单选]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金支出,应列计入办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单选]承租人在融资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协议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如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等,应当确认为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单选]承租人对其融资租人固定资产而产生的负债作为长期负债。 [单选]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时,应将其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单选]资产负债表中需要揭示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年内将支付的租金。 [多选]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多选]应当包罗在最低租赁付款额中的有租赁期内承租人每期应支付的租金、租赁期届满时留购租赁资产的购买价款、与承租人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多选]影响融资租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协议印花税、租赁协议规定的利率、租赁期开始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多选]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可选择的折现率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租赁协议规定的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多选]租期届满,融资租赁资产的处理方法有退租、续租、留购。 [多选]融资租赁出租人的会计核算中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有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融资租赁资产。 [简答]融资租赁业务的判定标准有哪些? 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满足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含75%)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等于90%);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等于90%)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简答]承租人的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何不同? 承租人的经营租赁在财务报告中应披露与经营租赁有关的下列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不成撤销经营租赁的最低租赁付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