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

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

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划和建立生态湿地公园。这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生态利用下进行的积极保护。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湿地中开展生态旅游正蓬勃兴起。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湿地在旅游开发时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如废水、废气、垃圾等)旅游活动打扰居民和生物的生活规律等。因此,开展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是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湿地公园的含义与分类《湿地公约》中:“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湿地公园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

地景观区域,体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湿地公园是保持该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根据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将湿地公园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两大类。自然湿地公园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区划一定的范围,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如观鸟亭台、科普馆、游道等),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如日本的钏路湿地公园,我国香港的米埔湿地公园和上海的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使城市本身也成为一个“生态城市” 。如我国正在兴建的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山东荣成湿地

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21 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环境功能丧失和生态问题触目惊心,客观上为湿地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我国于1992 年成为《湿地公约》签约国,表明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及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良好姿态。由国务院17 个部委合作编制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把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保证湿地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定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总目标。湿地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迅速发展,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湿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的湿地公园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香港米埔湿地公园、上海东滩湿地公园、福州乌龙江湿地公园、黑龙江同江湿地公园等,正在兴建的湿地公园有北京延庆三里河湿地公园、江苏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辽宁沈阳湿地公园、厦门马銮湾湿地公园、宁夏北月海湿地公园、银川西湖湿地公园

等。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湿地公园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园址选择湿地的三大要素是湿地水文、湿地物理化学和湿地生物,湿地水文是其根本。湿地水文包括降水、地表迳流、地下水、

蒸散、潮汐和洪水等类型以及水深、水流格局、洪水周期和频率等特征;湿地物理化学是指湿単以周期性的水渍为特征,间歇性产生厌氧和好氧,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过程复杂多变,同1 时大量水分快速地输入与输出,带动物质和能量在区域范围内迁移并重新分配,它包含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湿地生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物质交换,是以土壤、水分、空气动植物、微生物等相互作用进行的循环变化;湿地生物包括湿地植被、动物、微生物。湿地水文决定湿地土壤、沉积物和水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一步影响湿地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而湿地生物群体分别对其栖息地的物理化学环境和湿地水文环境进行反馈调节,湿地物理化学特征的改变反过来也会改变湿地的水文状态。此夕卜,湿地还受到区域气候和地貌的制约,它们直接影响

湿地的三大组成要素。因此,湿地公园园址必须根据湿地的三大组成要素进行选择。自然湿地公园是在现有湿地的基础上建设而成,不存在园址选择问题;城市湿地公园园址应选择水源补给充足、地形地貌变化多样、自然条件和配套设施较好,并且符合城市绿地系统发展规划的地段。规划设计的原则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生物生态学、景观学等理论与原理,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公园建设必须以保护优先,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及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湿地旅游,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实行可持续发展。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是管理、规划及合理开发生物资源的基础。生态系统不是静止不变的,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是维持群落的种类成分永远不变,而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并体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具备系统自身反馈和演替的能力。突出生态主题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突出生态主题、“原汁原味”,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性”、“古朴性”原则。充分体

现湿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湿地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包括战场遗址、最早的居民点或人类移居地、重要历史研究地等,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突出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和体现湿地的历史与文化,提升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品位。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经济、环保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条件,对区域内的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物种,按照生物学和景观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量,做到经济、环保。项目设置以人为本湿地公园的项目设置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人类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以人为本,既要考虑湿地公园的管理,又要方便游客,满足其需求,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休闲环境。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湿地从陆地至核心水域区,在地貌上具有陆地—草滩—泥滩—浅水区—深水区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上具有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浮叶植物和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结构特征;在动物上具有陆生动物—两栖类动物—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鱼类等

水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的结构特征;在以湿地为生境的鸟类上具有留鸟(林中)—涉禽(滩地和浅水区)—水禽(水面)等的结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这些结构组成具有特定的生态位,

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维系了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景观。由湿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湿地生态核、湿地景观、湿地休闲科普、湿地研究实验、湿地公园服务接待、湿地公园管理机制等。2.1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伦敦湿地公园1 背景介绍伦敦湿地公园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巴·艾尔姆(BamElms)区中,于2000 年5 月建成开放,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公园建成至今,已经接待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并且赢得了很多奖项,其中包括2001 年英国航空旅游协会评选的明日之星金奖。这些都验证着伦敦湿地公园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伦敦湿地公园所在的巴· 艾尔姆区有着优越的绿化环境,有96 个公园和花

园,其中有两个著名的皇家公园和一个皇家花园。公园的东边临着泰晤士河,为每年牛津与剑桥两个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与居民区相邻(图1)。湿地公园共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 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 万7 千株。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环境野生生物的天堂,每年有超过170 种鸟类,300 种飞蛾及蝴蝶类前来此处;同时,公园也给伦敦市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游憩场所,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美丽绿洲,改善了周围都市的景观环境。伦敦湿地公园离市中心5 km,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 min 的车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周围的交通非常便捷。伦敦市的两条主干道:A205 公路和A4 公路离公园都不到1.6 km,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驾车前来。此外,尚有多条公交车线路可抵达公园附近,包括一路昵称为“鸭鸭公车”的专线。最近的地铁出口和火车站,也均在步行10 min 的距离以内。湿地公园

的规划设计、有以下两个主要目的:①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

② 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按照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湿地公园被划分为6 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 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 个芦苇泽地、1 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 个泥地区域一这6 个水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图3)。1995 年的伦敦湿地公园设计,深入分析了在这个特殊而复杂场所解决人与自然基本矛盾的方法,对水体和人流都作出了妥善而精巧的处理,从而成功地将原先废弃的水库恢复成了城市中心的美丽公园,成功地让自然和人类活动在此达到了和谐的平衡,在提供给野生生物一个舒适庇护所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样,造就包括国际《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⑥。保护好中国的湿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迅

速,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不少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而这些湿地被城市包融后、由于大规模的建设,往往面临着被支解和消融的危险。中国政府1992 年7 月31 日正式加入《湿地公约》,然而在湿地研究上,中国和国际先进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研究和借鉴国外一些湿地保护的成功例子,可以对今日我国城市开发中的湿地进行有预期性的保护,避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这对于我国湿地保护进程不无裨益。伦敦湿地公园这一个案给如何在城市区域中保存和恢复湿地探出了一条路,通过对这个例子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①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对城市区域中的湿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让湿地保护做到有法可依;②由政府牵头寻求多方合作,通过公益机构、房地产商和土地所有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保护好湿地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兼顾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实现“以地养地”的经济平衡,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机构拨款。③保护城市区域中的湿地、并不意味着将其隔离弃置。在城市区域中的湿地除了生态价值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如何

在保护好湿地的同时实现它的价值,让其既不成

为废地、又不被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所吞食,既和城市大环境融合协调、又要保持生态的独立一一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以及得到高科技的技术支持。西溪国家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背景: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 .64 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 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 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 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分为: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

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作为一名国际湿地专家,先后考察过英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湿地。他考察西溪湿地后认为,有着1800 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它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态湿地完全不同。也正因为这样,西溪不适合成立“自然保护区” ,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 的发展之路。“湿地公园” 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陈先生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肯定能在发挥湿地的三大效应即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可持续利用效应上为全国作出示范。陈克林先生特别强调,“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定是相结合的,中国湿地种类多、分布广、区域面积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拿出极大的一笔资金进行完全的原生态保护”。纯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利用的问题。杭州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它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游客的管理、污水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充足的经验。杭州很好的处理好了西溪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全国在

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典范。(一)功能片区划分批复明确西溪湿地保护范围划为三个层次,即保护区范围、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区控制区。整体布局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划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

期)。一期与二期以深潭港为界,应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在商业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上统一协调,避免投资的重复、工程的反复,景观风格上应协调统一。一期核心区通过门票合理限制游人量,二期为公共开放区,在各入口区合理安全控制游人量,一期二期的分隔以水岸河道为主,以不影响自然景观方便管理为原则。(二)绿色交通规划西溪湿地主要的游览交通工具将是舟楫。规划中的风景区主干道花三路为7 米宽。在深潭口、龙章、源谊三处构筑一条电瓶车环线,可通过小型机动车,其余景点均不考虑通达机动车,而通过舟楫解决其交通游览功能。一、湿地公园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经验借鉴(一)水主题旅游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与大黄堡湿地相同,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该项目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水主题旅游,这种

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旅游特色,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项目在湖面景观布置、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水路交通路线及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等方面均做足“水”文章,着力为杭州西溪湿地项目营造出江南水乡的主题基础特色。将项目设计得景色旖旎、特色鲜明,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了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这是西溪湿地公园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黄堡项目可以借鉴西溪湿地成功经验,善用北方罕有湿地的水资源,精心设计开发水主题旅游景观,将其建设成为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中一处独特的“大型水主题生态公园”,对周边地区的市场吸引力将远大于水乡杭州中的西溪湿地公园。(二)文化产业(艺术家村落)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湿地公园延续这一文脉,恢复重建泊庵、西溪草堂、西溪水阁、西溪梅墅、梅竹山庄、秋雪庵、高庄等以古代文人宅院为核心的文化主题景点,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在恢复重建的古建筑的基础上,西溪湿地三

期更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文化产业,规划建设“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该项目占地400 余亩,总建筑面积5 万平方米,由12 位中国当代实验建筑师集体设计,内容包括“梦西溪”艺术家酒店、“意象西溪”当代美术馆、西溪学社、“长生殿”人文讲堂及10 多处离散式创意会所聚落,是中国唯一的城市湿地艺术聚落,杭州艺术建筑群。湿地保护、水主题湿地公园与文化产业发展这三个主题在西溪湿地公园紧密结合、完美和谐、相互促进,为湿地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方向。大黄堡湿地连接京津两大文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国内外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若能借鉴西溪湿地成功经验,将文化产业与湿地旅游协同发展,必将起到更加良好的相互推送作用,使得湿地保护及产业发展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三)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西溪湿地另一与湿地结合的较为成功的旅游开发系列项目为形形色色的以湿地农耕渔耕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落。如烟水渔庄、西溪桑蚕丝绸故事、西溪人家、垂钓俱乐部、西溪婚俗馆、五常民俗文化村。游客在欣赏当地美景的同时,兴致来了,可

以在里面种种菜、钓钓鱼,充分体味当地民俗生活。这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方式推广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为本地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拉动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最大程度的

降低了湿地旅游开发强度,减小了拆迁和开发力度。使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和谐发展,互不影响。文章将在随后章节的附件部分对上述提到的景点一一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二、西溪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控制规划借鉴在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控制方

面,杭州的做法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出于保护湿地景观的需要,西溪湿地周边根据2008 年10 月公示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地区景观(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完善》,东至古翠路、南至老和山脊、西至春城路、北至留祥路、面积达114.25 平方公里的用地,其建筑高度都受到限制。其中,最核心的一级景观控制区内,所有新建建筑不宜露出绿化林冠线,建筑高度必须在18 米-60 米的限高以下。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建筑高度受限,从而使市场上非常稀缺的多

层、排屋、别墅等产品成为这一板块住宅的主流。目前,西溪湿地一级景观控制区内正在开发

的楼盘多达18 个,豪宅级占了半数以上,其售价

基本在每平方米11000 元——40000 元之间。周边建设的控制规划不仅保护了西溪湿地周边整体区域的景观环境,同时拉升了区域居住品质、提高了经济收益,从而保护、发展两不误。为大黄堡湿地周边开发控制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以下详见《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地区景观(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完善》。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生态湿地公园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生态湿地公园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生态湿地公园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生态湿地公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议书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申请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环评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总论 第一节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背景 一、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名称 二、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承办单位 三、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主管部门 四、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湿地公园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研究报告 篇一: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生态湿地公园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生态湿地公园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生态湿地公园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生态湿地公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议书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申请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环评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键词】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

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 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 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

《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研究相较于国外对旅游生态资源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但近些年来在该方面投入研究的学者不断增加,对于生态旅游方面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结合实际都有着更深一步理解。 张婧(2016)[5]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一文中提出,湿地生态旅游是我国现代旅游业中的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合理,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损坏,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持续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如果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在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起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开发资源。 马莹萍等人(2018)[6]在《山东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生态旅游在城市旅游失去了对公众的吸引力时成为人们亲近、体验大自然的必要途径,人们一开始对于生态旅游一词十分陌生,随着政府开始积极建设和提倡生态旅游,人们越来越了解和接受生态旅游,生态湿地旅游与珍惜和保护湿地的双重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生态湿地旅游也让更多的人们树立了很高的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意识。 杜传健等人(2019)[7]在《南四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指出,湿地资源的开发必定会涉及湿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湿地开发的重要着眼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湿地自身的生态平衡性与湿地开发的不合理性的主要矛盾的出发点.因此,对湿地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全方位地处理好各个湿地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湿地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从湿地和经济的整体角度出发,协调各种湿地景观开发与利用间的矛盾,避免影响大局势的发展,达到湿地开发的效益最优化 丁玫(2019)[8]在《甘南州玛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表示素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是多种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场所,是多个水源涵养地,也是展现诸多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域。如净化水质,蓄水防旱,应对洪水泛滥,调节气候系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并且湿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更是平衡人类为保护生态系统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佳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湿地生态崩溃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为了促进湿地的保护 和管理,湿地公园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究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及发 展对策。 一、现状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起步较晚,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设了632个湿地公园,总面积已达到3.9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30个,占总数的4.74%。湿地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 湿地公园的管理实行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同时承担管理职责。然而,长期以来,湿地公园管理的具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专业的管 理团队,无法对湿地公园的管理细节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管,以及湿地公园的管理和发展计 划的规划、实施和落实审核等环节存在短板,造成了湿地公园的浪费和滥用等问题的发 生。 2、资金问题 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与恢复工作及产业的支持等,但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会资本和投资的参与,借助已有的投资渠道 开发湿地公园的有限性阻碍了潜在的经济利益,在保障公园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也尚待完 善。 3、湿地环保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湿地公园的观光游览业正日益兴盛,然而大众的湿地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不重视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各级政府应当引导民众尊重自然环境,从事破坏行为的人受到 相应的法律制裁,以保障湿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策略 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建立科学规范的湿地公园管理体系,强化监管机制和管理团队,确保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 2、开展社会投资和合作

湿地公园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湿地公园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1. 引言 湿地公园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的公共休闲场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报告旨在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探讨湿地公园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2. 背景 湿地公园是指具有湿地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公园,旨在保护湿地资源和提供公共休闲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湿地公园在许多城市已经建立或计划建设。然而,湿地公园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3. 市场调研结果 3.1 湿地公园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100个湿地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60%位于一、二线城市。与此同时,还有60个湿地公园正在筹备或建设中。这表明湿地公园市场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3.2 湿地公园的受众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湿地公园的主要受众群体为家庭和中老年人。由于湿地公园的环境优美、适合散步和休闲,家庭和中老年人成为湿地公园

的主要游客。此外,湿地公园还吸引了一部分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科学爱好者。 3.3 湿地公园的运营模式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湿地公园主要采用政府运营或公私合作的模式。政府运营的湿地公园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进行运营和维护,而公私合作的湿地公园则通过与企业合作,通过收取门票或租金等方式获取收入。 3.4 湿地公园的发展难题 虽然湿地公园市场潜力巨大,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难题。首先,由于湿地资源有限,湿地公园的建设面临用地困难。其次,湿地公园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增加了运营成本。最后,一些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4. 未来发展建议 基于对湿地公园市场调研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未来发展建议: - 加强湿地公园规划和用地管理,提高湿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 提升湿地公园的服务水平,打造更好的游览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 拓宽湿地公园的运营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减轻财政压力。 - 加强湿地公园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湿地公园是指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一个旅游、观赏、休闲、科 研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作为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重要载体,湿地公园在保护湿 地水环境、改善生态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湿地公园建 设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部分探讨。 一、现状 1.资金难题: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当前许多湿地公园的建设资金依赖于 政府拨款和投资公司的捐助,基本上没有其他筹款渠道。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难以满足 湿地公园的持续发展。 2.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科学的湿地公园管理体系,缺少合适的管理标准和指导文件,从而导致湿地公园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无法满足湿地公园保护和发展的需求。 3.意识观念欠缺:一些湿地公园管理人员和游客缺乏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湿地生态的 保护存在认识误区。实际上,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为干扰可能会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 二、发展对策 1.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需要支持多方面的资金来源,扩大捐款人群。比如,可以 鼓励企业对湿地公园进行赞助和合作,也可以推广湿地公园的捐款方式,吸引更多公众参 与其中。 2.完善管理体系:加快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建立完善的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和标准, 加强对湿地公园发展的监管,对于一些侵犯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严 格的法律惩罚。 4.开发旅游和教育资源:湿地公园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开展种植业和生态农业等 产业,为湿地公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也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态 文明意识的提高,解决上述问题并进一步推动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

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 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生态保护区,旨在保护湿地生物群落及其自然环境。近年来,湿地公园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下面将从建设情况、生态保护、文化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进一步探讨。 首先,湿地公园建设情况逐渐改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休闲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许多地方政府积极投入资金和资源,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湿地公园。例如,中国的鄱阳湖湿地公园和美国的伊莫娃湿地公园,都在保护湿地生态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其次,湿地公园在生态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湿地公园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保护和繁衍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同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和推广,例如,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修复植被覆盖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此外,湿地公园也扮演着文化教育的角色。湿地作为自然和人类相互联系的环境,具有丰富的生态、人文和历史价值。湿地公园可以通过展览、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湿地的知识和重要性,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湿地公园还可以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作用,例如保护湿地原住民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 最后,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课题。湿地公园需要合

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并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和经济发展。因此,湿地公园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确保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引入自然导游、开发园林农业和生物资源利用等方式,实现湿地公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建设情况改善、生态保护进展、文化教育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休闲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将继续得到关注和发展。同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湿地公园现状研究

中国湿地公园现状研究 湿地是“地球之肾”,城市湿地就是“城市之肾”,城市湿地公园是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理依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的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的湿地公园的最新进展。针对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标签:湿地公园;现状;保护 一、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于2004年由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首次批准建立,截止2012年底,中国的城市湿地公园已经达到45个,2013年新增4个,2015年新增4个,2017年新增5个,目前共计58个。从省级行政区域分布来看,城市湿地公园在山东省有11个,江苏省有7个,浙江省有5个,河南省有4个,安徽省和贵州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各有3个,甘肃省、河北省、山西省和四川省各有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重庆市各有1个。 国家湿地公园于2005年國家林业局首次批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数量不断增长,2017年底已经达898个,其中通过验收的数量和正式的国家湿地公园数量逐年增长,正式的国家湿地公园总数则已经达到258个(截至2017年底),尚未通过验收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数量达640个。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较为集中,而在中部地区其分布较为分散,高密度热点区域为鲁中南、长三角、湘北-鄂东南等地。 二、湿地公园存在问题 湿地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场所,总体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生态效益,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的飞速发展,全国湿地数量和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湿地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生态功能恶化,湿地面积与数量大幅下降。本文从三个方面简单的描述了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水体污染、富营养化严重 湖泊是湿地公园的核心,湖泊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湿地公园的健康状态,保持湿地公园良好的湖泊水质十分重要。湖泊水质受到污染或负营养化都会导致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不良发展,例如,水中营养物质过量会引起水体植物的大量生长,严重破坏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境。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是指地表覆水长期或周期性存在的土地,包括河流洪涝区域、沿海滩涂和湖泊沼 泽等。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类的福祉提供了重要的服 务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简要介绍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和农田开垦等人类活动,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全球湿地面 积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水质退化:湿地是重要的水体过滤器,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农药和化肥 的使用增加,湿地的水质逐渐恶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存储和繁殖地,但由于干扰和破坏,许 多湿地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湿地保护和恢复:国内外科学家和环保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采取不 同的措施保护湿地,包括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农田的合理化等。 2.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了 许多新物种,加深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湿地具有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重要的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家通过评估这些服务的价值,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湿地保护意识不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较低,有些人甚至不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湿地规划和管理不科学:一些地区湿地的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未充分考虑湿地生 态功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加强湿地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确保湿地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至关重要。 3.国际合作不足:湿地是全球资源,需要全球合作来保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 享湿地保护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湿地问题,制定全球性的保护政策。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湿地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的文化传承着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一词在我国逐渐被广泛应用。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尚未统一,初步统计,湿地定义有近60种,其中《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因此,根据公约的湿地定义,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河流、湖泊、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且必需的服务。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对湿地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已由单一资源的需求向多资源需求转变。《湿地公约》已从1971签订之初的以保护水禽栖息地为目标发展到现在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发 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转变。由全球95个国家1360名专家于2005年共同完成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详细 列出了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各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前,由于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威胁,湿地具有的供给淡水资源、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减贫致富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对湿地认识和需求的变化影响着各国对湿地保护采取不同的战略与政策。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一是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依法强化对湿地的保护,如欧盟制定了《栖息地法令》、《鸟类保护法令》和《水框架法令》,明确规定了自然保护地以及流域层次水资源管 理的相关义务,要求纳入各国相关法律和政策中。美国在《清洁水法》中专款规定了湿地保护

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

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 湿地公园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式,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中国,湿地公园的发展态势较为积极,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湿地公园的保护意识和法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公园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和质量有所提升。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功能和设施得以完善。一些大型湿地公园不仅具备基本的保护功能,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服务和体验体系,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此外,湿地公园的研究和科普教育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湿地公园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数据,为湿地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湿地公园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湿地公园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一些湿地公园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湿地公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监管机制,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其次,湿地公园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不足和模式单一问题。一些湿地公园仅仅依靠门票收入维持运营,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和策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湿

地公园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一些湿地公园面临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矛盾,如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冲突,需要寻求更加合理的平衡。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较为积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相关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应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昆明市东川区城市湿地地公园建设现状、建议意义、存在问题及建议

昆明市东川区城市湿地地公园建设现状、建议意义、存在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国务院将东川区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东川区将 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这对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机遇,也是东川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机遇,为提升城市改善人居环境,自2011年来,东川区建城市湿地公园3处,湿地公园的建立对保护湿地资源,改善 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现状;意义;问题;建议 东川概况 东川区距昆明市区公路里程150公里,国土面积1858.79平方公里,全区辖 7镇1乡,144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31万人。东 川区最高海拔4344.1米,最低695米,年平均气温20.2℃,年降雨量600—800 毫米,年日照时数2247—2292小时,无霜期长达300—350天,光照充足,热量 丰富,东地处低纬度高原,具有干旱少雨的亚热带气候特点,立体气候和干湿季 明显的特点,湿地资源极其珍贵,生态十分脆弱。为改善环境、发展经济,2011 年来,东川区建城市湿地公园3个,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湿地公园建设取得了 长足发展。但是,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的新形式,在其具体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湿地公园现状 从2011年建立首个湿地公园以来,截止2020年,东川区城区共建立城市湿 地公园3个。2011年建首个湿地公园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占地10.81万平方 米(162亩),主要体现东川铜文化、铜历史,同时,利用该地块丰富的地下水 资源,规划建设了水体景观,水体湖面1.12万平方米,植物突出体现东川亚热 带气候特点,种植乔木56个品种6361株,灌木3万株,水生植物及地被植物面

国内外湿地公园标识系统现状初探

国内外湿地公园标识系统现状初探 标识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公共环境、公共空间中,在不同的公共环境、不同的 时间、不同的地域中需要有不同类别的标识[1]。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要符合公园 本身的特点,要做到标识系统与湿地公园有机结合,产生符合湿地公园特点的标 识系统。湿地公园是标识系统的重要载体,相互依存。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湿地公园的标识应纳入湿地公园设计体系,然而,湿地公园标识规划设计并没有 特定的标准规范[2]。在实际标识设计中,常用的标准和规范,通常参照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的规范标准。但是,由于湿地公园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在湿地 公园标识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湿地公园的特点、管理方式和资源保护需求,体现出 湿地公园的标识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因此,研究湿地公园标识系统对湿地公园的 科普、园区管理、服务游客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识 “标识”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如记号,符号或标志物。在中国古代的辞海里,“标志”和“标识”是完全一样的。然而,从实际角度来看两者的使用略有不同[3]。“标志”顾名思义,是用来制作标识的牌子。上面有文字、图案和其他内容。它的作用是指引方向和警告的功能。可见标志是标识的一部分或标识的主要载体。如湿地公园入口处的标识,可以让游客直接将该公园认定为某某湿地公园[4]。 二、展示 展示是指清楚地展现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某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 间内有导向、有秩序、高频率、信息密集的收集、交换和扩散活动[5]。要在规定 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以有序,系统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某些 信息和内容。 三、讲解

讲解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欣赏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你对一个重要 事物的认知和情感。讲解可以采取很多样式,包括导游解说、宣传册、标识的设 计[6]。在湿地公园标识系统中,讲解设计不仅传播信息,而且为游客提供有一些 有价值的体验,在宣教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国内外标识系统 1、国外标识系统研究现状 从目前的资料看,国外对标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理论成果和实践基础也 较为系统。国外对标识的研究是伴随企业形象发展而产生,德国现代设计的主要 创始人贝吕西在1907年设计了西方最早的企业标识和企业形象[7]。在这之后,不 同国籍的设计者根据企业形象和审美要求创造了样式各异的图形和字体,这些文 字和图形渐渐的发展成为徽标。伴随着20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和商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宣传成为市场竞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的巨大需求, 成为标识发展的巨大动力,而标识发展取得的成就也被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标识在公园景观中的应用,就是标识发展的一个具体实践。在公园景观中引入标 识系统对于人们理解和认识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湿 地公园的建设更加注重标识系统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在湿地公园,有各种新颖 的设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导人们感受湿地,了解湿地。 伦敦湿地中心是一个被称为“展示人类和自然如何在未来和谐共存的理想模型”。通过有序的标识将道路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导览顺序,以造福于那些 访问的人。由此看出国外湿地标识系统更倾向于人性化的研究,以人为本,注重 调查后再设计出符合游客出行便利的标识系统。 总的来说,国外对基于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理论的标识系统研究相对 较早和全面,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用户的体验出发,积攒了 十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案例,深入了解和学习国外的标识系统研究,对于提升我 国湿地公园标识系统研究的水平,凸显标识系统在湿地公园中宣教、指引、解说、倡导生态保护功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国内标识系统研究现状

千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研报告-千湖湿地

千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研报告:千湖湿地 聚力生态文明 建设山水千湖——千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研报告 我县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主要由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完成。 一、基本情况 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我县千河谷地下游,主要由冯家山水库及渭河一级支流千河千阳段构成,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71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402公顷,水库及河岸两侧耕地、林地、荒地面积5754公顷。涉及我县南寨、崔家头、城关、陈仓区桥镇冯家庄村3个镇的8个村,635户2392口人。主要对湿地内大天鹅、灰鹤、芦竹、荷花等珍稀动植物实施生态保护,同时进行水源地保护。湖内有10多种淡水鱼。有属于国家级保护鸟类的大天鹅、灰鹤、白鹭、豆雁、针尾鸭等野生珍稀水禽以及丹顶鹤、黑鹤、白鹳等多种珍稀迁徙鸟类共71种,其中湿地鸟类41种。保护区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1402公顷,缓冲区2066公顷,实验区3688公顷。保护区内现有湿地植被类型2个、16个群系,高等植物57种。生物资源丰富,湿地景观优美,生态系统完整独特,良好的自然资源为水禽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冬季有大量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和逗留。

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2021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总面积573.2公顷,地跨草碧镇、城关镇、水沟镇3个镇12个行政村,912户4392口人。公园西起草碧镇新兴村和水沟镇柿沟村,东至城关镇千阳中学南北宽约7.7公里,东西长约6.3公里。公园规划为湿地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湿地观光休闲区、湿地管理服务区四大功能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全力修复湿地生态植被。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修复退化湿地植被。沿千福公路两边荒坡地带,填土整理,种植小冠花、波斯菊、美国石竹、婆婆纳等宿根花卉70亩,修复植被裸露区域,美化环境。在千河南北两岸栽植雪松、侧柏、杨树、柳树等大苗9.3万余株,营造水源涵养林660亩。沿河堤新栽合欢、银杏等绿化苗木6600多株,河堤护坡栽植连翘、迎春等矮化植物3万余株。在湿地周边栽植绿化树木380多万株,建设绿地320亩,有效恢复了湿地植被,为水禽生活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着力强化湿地水源保护。积极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加大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保护,在湿地公园区域内的12个村新建垃圾屋200多个,在公园安装环保厕所10个,设置垃圾桶15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及时运出垃圾废渣;争取公益性岗位100名,坚持每天清理湿地公园内环境卫生,对公园周边及内部的垃圾进行统一拉运填埋,杜绝向湿地排放污染物,千河水质不断提高,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

浅析杭州西溪湿地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

上海杉达学院 学科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杭州西溪湿地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07届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2010年 5 月 6 日

目录: 一、绪论 二、杭州西溪湿地的现状 三、杭州西溪湿地开发中存在问题 四、杭州西溪湿地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五、杭州西溪湿地的发展前景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浅析杭州西溪湿地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绪论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始至现在的三期工程,开发遵循科学保护,规划先行;以民为本,妥善安置;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开发原则。2005年2月,西溪湿地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林业局同意杭州市正式开展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国家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严旬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建设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对于全面加强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生态特点和基本功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本文介绍了杭州西溪湿地的现状,阐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对西溪湿地的开发对策与建议,对西溪湿地的发展前景作展望。 本文是作者仅凭自己的学习水平做的报告,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对研究西溪湿地的学者有所帮助。 二.杭州西溪湿地的现状2 1百度,https://www.360docs.net/doc/c319078652.html,/view/79820.htm?fr=ala0_1,2010.4.28 2余杭新闻,https://www.360docs.net/doc/c319078652.html,/class/class_43/articles/94608.html, 2010.4.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