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基坑工程技术举例综述

国内外基坑工程技术举例综述

摘要: 介绍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并对基坑支护体系进行了分类, 对

国内外当前基坑工程技术进行了举例,并对我国当前基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对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基坑工程; 支护体系;土压力; 变形控制;施工技术

一、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基坑工程是基础和地下工程施工中和一个传统课题, 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难题, 既涉及土力学典型强度问题和变形问题, 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 是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仪器以及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的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早在20世纪40年代, Terzaghi 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 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 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粘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 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并从70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 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 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 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 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 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 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 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任何一个工程方面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 一种新的支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 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支护的增加, 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支护开挖。迄今为止, 支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支护机理来讲, 基坑支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 然后有悬臂支护、内支撑( 或拉锚) 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放坡开挖需要场地有较大的空间, 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场地周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放坡开挖至今仍然不失为基坑支护的好方法; 悬臂支护是指不带内支撑或拉锚的支护结构,其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形成支护结构。另外, 悬臂支护结构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加固改良形成, 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 为了改善悬臂式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 满足较深基坑支挡土体的要求, 发展了内撑式支护和拉锚式支护结构; 为了挖掘支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 使支护结构型式更加合理, 并能适合各种基坑型式, 综合利用空间效应, 发展了组合型支护结构型式。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 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土钉墙等。钢筋混凝土桩设置方法有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和预制桩等。

二、国内基坑工程技术

20世纪年0代前,由于基坑规模小工程量少,支护形式多为放坡钢板桩支护等简单形式,而今,土钉墙水泥土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挡式结构都已广泛应用。

1、土钉墙

土钉墙最初在北京、山东、江苏、昆明等非软土地区成功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这

一支护技术被列入了我国第一版基坑工程规范,但对其适应性相关规范都作了限制,如适用条件为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不宜用于淤泥质土饱和软土及未经降水处理地下水位以下的土,不宜用于饱和的粉细砂层、砂砾卵石层和淤泥质土层。由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我国沿海软土地区,如福建浙江上海等在20世90纪年代也曾大量采用土钉支护结构,一般开挖深度4-6米,最大为7-8米。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但发生较大位移甚至整体滑动破坏的事故也不鲜见。在深入研究了软土地基土钉墙的破坏机理后,认识到软土地基中的土钉墙除应考虑土钉加固土体本身的稳定外,还必须分析软弱下卧层对土钉墙稳定性的影响,应持科学谨慎而又积极的态度,针对各种软土状况进行相应设计验算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复合土钉墙使土钉墙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展诸如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止水帷幕复合土钉墙以及微型桩复合土钉墙等形式在实际工程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使非软土地基的土钉墙开挖深度更大,也使软土地区土钉墙的稳定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11年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颁布了《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2、水泥土搅拌桩技术:

水泥土搅拌桩技术一般认为是我国目前5米以内的首选支护形式。该技术既能挡土又能挡水,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它有好几种布置型式:实体式、空腹式、格构式、拱型或拱型加钻孔灌注桩,既可以浆喷也可以粉喷。

3、钻(冲、挖)孔桩、沉管灌注桩或钢筋砼预制桩:

对于5-10米深软土基坑,常采用钻(冲、挖)孔桩、沉管灌注桩或钢筋砼预制桩等技术。如需防渗止水时,则辅之以水泥土搅拌桩、化学灌浆或高压注浆形成止水帷幕,有时亦用钢板桩或H型钢桩。

4、锚杆技术:

锚杆技术以其能为基坑开挖提供较广阔的空间优势,在我国应用广泛。上海、天津先后提出了二次注浆技术、干成孔注浆技术等,有利于在饱和软土中推广应用。近年施工有许多成功的实例。

5、地下连续墙:

基坑深度大于10米时,较多地采用。国外及港台地区常倾向于采用地下连续墙技术,该技术在大深度基坑和复杂的工程环境下有优良表现,但造价较高,经济性不佳。以地下连续墙为挡土墙兼作地下室外墙,采用逆作法施工可缩短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大面积暴露的时间,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性能,使其刚度大为增强节省支撑或锚杆的费用,使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大为减少,从而使总造价降低,一举多得,是一种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

6、SMW工法连续墙:

SMW是soil Mixing Wall的缩写。该工法是以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现场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重叠搭接施工,然后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至水泥结硬,便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

SMW工法近年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大量应用,有以下特点:施工不扰动邻近土体,不会产生邻近地面下沉、房屋倾斜、道路裂损及地下设施移位等危害;钻杆具有螺旋推进翼与搅拌翼相间设置的特点,随着钻掘和搅拌反复进行,可使水泥系强化剂与土得到充分搅拌,而且墙体全长无接缝,从而使它可比传统的连续墙具有更可靠的止水性,其渗透系数K可达10-7m/s;可在粘性土、粉土、砂土、砂砾土、Ф10 以上卵石及单轴抗压强度600Mpa以下的岩层应用;可成墙厚度550-1300mm,常用厚度600mm 。成墙最大深度目前为65m,视地质条件尚可施工至更深;所需工期较其他工法为短,在一般地质条件下,每一台班可成墙m;废土外运量远比其他工法为少;经济性好,目前在日本造价约为1500日元立70-802

方,约合人民币2600元立方左右,钢材用量约为200Kg立方。

7、目前较新的支护结构:

有“闭合(或非闭合)挡土拱圈”、“拱形水泥土槽壁结构”、“连拱式支护结构”、“桩———拱围护体系”等。“闭合挡土拱圈”用钢筋砼就地灌筑,适合于基坑周边场地允许挡墙在水平向起拱之处。拱圈矢高f>0.12L(基坑边长)。拱圈可由几条二次曲线组成(曲线不连续),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椭圆或蛋形拱圈(曲线连续)。作用在拱圈上的土压力大部分在拱圈内自身平衡。该技术不需要深入至基坑底面以下,也不需要从地面按基坑全深度配置。它可以在坑底以上至地面以下某一高度内配置,并可分若干道施工,每道高2米左右。当基坑周边局部因场地限制而不能采用闭合拱圈时,可采用“非闭合拱圈”,而局部采用排桩或其他支护结构,组成混合型支护体系。采用“闭合”或“非闭合”拱圈,应注意验算整体滑移和坑底隆起。拱圈有时尚需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化学灌浆等方法形成止水帷幕。优点是造价低于一般的桩墙支护结构。目前在广州、珠海、深圳等地6-12米深基坑中应用,比一般桩墙结构降低造价约50%。

三、国外基坑工程技术

1、在高层建筑中,国外迄今较流行的基础形式,仍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

这种桩型已为我们所熟悉。但它在国外最大直径已发展至4m,最大深度达150m。这自然与施工机械的发展有关同时,由于钻孔桩机的钻头中配有高水头离心泵,它能将废L完全上扬,又备有精密的超声探测仪可下孔检查,故对孔底沉碴清理较为彻底,并且清孔后常辅以压力灌浆,以进一步保证桩的承载力。

2、人工挖孔桩

国外至今并不认为其古老落后而废弃之。相反,当遇施工净空(高度)受限,或施工机械不能进场,或虽能进场而不能正常运行时,它常倍受青睐。其直径已发展至8m,深度达40m。不仅适合于土质好的地区,也适合于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区,已为大量工程实践所证明。

3、为了寻求更合理的桩基形式,近年法国出现了一种大尺寸矩形混凝土灌注桩,称为Barette

该方法已在巴黎地铁车站等工程中应用,桩深20余m,截面有30x1.0m、2.65xl.0m 等几种。它的施工工艺与大直径钻孔桩基本相同,也用反循环泥浆护壁,但需采用一种特别研制的液压碾磨机(Hydromill) 施工,可掘进软硬岩体。Barrette按截面长边平行布置,桩距2m中

m,在泥灰岩、石灰岩中,Barrette的单桩承载力约至中,液压碾磨机的工效约每小时掘进203

20~ 30MN(工作荷载)。一般按3一5根桩成群布置,可承担上部结构上百MN(即上万吨)的集中荷载。由计算可知,在桩身体积相等的条件下,矩形桩比大直径桩或方桩具有更多的桩表面积,因而可以发挥更高的(一般约增加20 %的)桩侧摩阻力。

4 、J一Osterberg 新的静载荷试桩法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单桩设计荷载常达数十MN,用传统的压重平台静载荷试桩法或锚桩反力架静载荷试桩法即使并非不可能,亦属过于费钱、费力、费时;若用近年流行的高应变、低应变动力测桩法,则存在测试成果不直观和精度不高等缺点。而且在基坑开挖后如采用高应变法,要把数十吨重的吊车和锤击设备运人坑底进行测桩也有实际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西北大学教授J一Osterberg 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静载荷试桩法。该法已获得多国专利,近数年在美国各州已广泛应用,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已开始应用。它适用于钻孔桩预制混凝土桩、钢管桩等桩型,实测单桩承30 MN以上。对狭窄场地和深坑试桩、水上地试桩、斜桩、嵌岩桩、抗拔桩等特殊情况它可一次直接测定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全、经济而省时。既可做快速测试,又可按不同要求做慢速测试。故是一种极有发展桩新技术。

5、国外对深基坑支护多采用地下连续墙

主要因其技术成熟可靠,能挡上又能止水,并可作永久性承重结构,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机,目前在软粘土、一般砂土、砾石层中最大深度可达150m,成墙厚度可至3m。我台湾地区仿照某国成槽机进行改进获得成功,近年已以自产成槽机取代进口设备,其深度可达50m,成墙厚度自60Omm 至1500mm,足以满足一般工程需要,且其垂直精度和工作效率均高于进日成槽机。为在极密实的粉土、砂土和砾石层中筑造l0m深的地下墙,意大利研制成功一种碾磨机,叫eRomill,。其机身内配有电子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记录各种施工参数

,包括掘进速度、深度、磨轮转速与扭矩、泥浆泵液压系统的流量与压力、作用于地基的竖向推力等数据采集系统梅分钟完成30次测读循环。该机并有一系列自控操纵装置,以保证墙体儿何形状的精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将意大利的Ro nill与法国的Hydromill相联系,看来碾磨掘进技术已在欧洲成为桩和地下墙施工技术的一个新方向。

6、其它技术

尽管已实现了泥浆废土自动化处理,为了进一步免除处理和外运土方之繁,日本正在研制一种非置换型(即不取土的)大直径桩。它采用表面带肋的钢管插人于大直径水泥土搅拌桩,其直径已达l0m,深度已达15m,正在作加大、加深的研究。同时,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台湾地区近年已采用一种非置换型SMW工法地下墙,亦即水泥上搅拌墙。其深度已达65m,成

m,最近据闻英美等国也墙厚度可在550至1300mm之间变化,每机械台班可成墙70一802

开发了类似的方法。我国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及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亦已分别报道了各自研究成功和在工程中应用该工法的信息。看来就地搅拌地基原土,使能成桩成墙至较大深度且能承受较大荷载,应是深基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结语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在谈及我国建筑业发展时说: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个别为世界领先,可以说目前我国基坑工程技术正是属于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领域。二十多年来基坑工程的飞速发展和丰硕成果,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但也不应回避并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基坑工程事故频发的状况,由于缺乏对基坑工程复杂性、综合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认识,不少工程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工程和环境安全,存在设计盲目、施工粗放、管理松懈、监测不力等情况,这也值得工程界认真考虑吸取教训并予克服。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可以预期基坑工程将向大面积超深度方向发展,它将促进各学科进一步结合,加强基坑设计空间分析,实现设计施工的信息化。基坑工程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确保工程安全,并在施工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做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实现绿色施工。

基坑工程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 5 月 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基坑开挖监测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监测在取得大量测试数据同时对工程总结经验、完善基坑的支撑、提高设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我市周边地区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可知,由于部分单位不重视基坑施工过程的监测,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工程事故,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事故。如基坑围护结构的失稳,周边建筑的裂缝及地下设施的破坏。因此,当前对于我基坑开展监测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软件工程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首先浅谈下软件工程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自1968年北约组织的技术委员会正式提“软件工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内容极其广泛的综合性学科。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则、技术和方法的学科。从学术观点看,软件工程要以软件开发和维护为出发点,总结规律,建立科学概念,指定软件生产的规范,逐步形成理论体系。总之,软件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软件的生存率,降低软件的生产成本,改进软件的质量,增加可靠性。 1、软件技术发展早期 在计算机发展早期,应用领域较窄,主要是科学与工程计算,处理对象是数值数据。1956年在J.Backus领导下为IBM机器研制出第一个实用高级语言Fortran及其翻译程序。此后,相继又有多种高级语言问世,从而使设计和编制程序的功效大为提高。这个时期计算机软件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在当时的水平上成功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从Fortran及Algol60开始设计出了具有高级数据结构和控制结构的高级程序语言,另一方面又发明了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自动转换技术,即编译技术。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除了科学计算继续发展以外,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和非数值计算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出现了操作系统;为了适应大量数据处理问题的需要,开始出现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软件规模与复杂性迅速增大。当程序复杂性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软件研制周期难以控制,正确性难以保证,可靠性问题相当突出。为此,人们提出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方法来克服这一危机。软件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软件工程形成的初始阶段1968—1975 此阶段主要提出和探讨软件工程及当时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使用单个方法和工具以及改善组织管理手段加以解决。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调査、分析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统计、分析程序设计及程序出错的类型。 3.研制软件测试方法与工具。 4.提出改进软件质量的方法。 5.提出软件生产化的必要性与设想。 6.数据的抽象化和方式。 7.研究程序实现的技巧与措施。 从70年代初开始,大型软件系统的出现给软件开发带来了新问题。大型软件系统的研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可是研制出来的产品却是可靠性差、错误多、维护和修改也很困难。一个大型操作系统有时需要几千人年的工作量,而所获得的系统又常常会隐藏着几百甚至几千个错误。程序可靠性很难保证,程序设计工具的严重缺乏也使软件开发陷入困境。结构程序设计的讨论导致产生了由Pascal到Ada这一系列的结构化语言。这些语言具有较为清晰的控制结构,与原来常见的高级程序语言相比有一定的改进,但在数据类型抽象方面仍显不足。面向对象技术的兴起是这一时期软件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面向对象”这一名词在80年代初由Smalltalk语言的设计者开始提出,而后逐渐流行起来。 面向对象的程序结构将数据及其上作用的操作一起封装,组成抽象数据或者叫做对象。具有相同结构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构成对象类。对象系统就是由一组相关的对象类组成,能够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高空和地下寻求发展空间。目前,各类地下工程诸如越江、隧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等已随处可见。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的中央广场,日本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等。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O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人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O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O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的课题提出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提高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5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基坑工程分类较多,按照施工工艺大体分为放坡开挖及支护开挖两大类。放坡开挖既简单又经济,一般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市内修建,基坑较深而场地往往又比较狭小,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迄今为止,支护开挖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主要包括悬臂支护、内支撑或拉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和土钉墙等。 2、基坑支护类型 基坑开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并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基坑工程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基坑支护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l6],以下简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流输电综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综述 0引言: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直流输电又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与交流输电并驾齐驱。1954年,世界上第一条工业性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营,从此,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底电缆送电、远距离大功率输电、不同频率或相同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联结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地应用。IGBT、GTO 的出现,促使了VSC-HVDC和MMC-HVDC的产生,成为直流输电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igh voltage DC transmission)是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它具有高度模块化、易于扩展、输出电压波形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应用。本文首先介绍MMC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总结MMC的主要技术特点;然后分别回顾MMC在电容电压平衡、环流、控制策略、故障保护等关键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MMC今后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MC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未来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尤其是高压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正文: 传统两电平电压源型变换器,在电机传动、新能源并网、开关电源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在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中,为解决功率开关器件的耐压问题,通常通过工频变压器接入高压电网,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大大增加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体积和成本,限制了系统效率。鉴于现有传统多电平变换器在较高应用电压等级、有功功率传输场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德国学者 Marquardt R.及其合作者提出了基于级联结构的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拓扑。 现将传统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SC-HVDC)和MMC-HVDC三种直流输电方式的特点列表如下。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综述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综述 摘要 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深基坑支护的研究背景和特点。本文对工程应用和数值模拟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阶段深基坑支护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本文可以掌握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现状。 一、介绍 早在20世纪30年代,太沙基等人就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开挖稳定性预测和支护荷载大小全应力法。从那时起,世界各地的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基坑工程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以前,北京、上海等地的高层和多层建筑的地下室相对较浅,约为4m单层地下室,其他城市的基坑发展较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逐渐增大。地下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基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深基坑工程一般集中在城市建筑物附近,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很大,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深基坑支护工程在土方施工、挡土结构施工、降水施工等工程中都会影响周围的地质结构,并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深基坑支护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复杂,从而进一步推动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许多新的施工技术已经投入使用。 二、深基坑支护 (一)深基坑工程的主要特点 深基坑是指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或深度不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是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的主要特点包括:建筑物越来越高,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 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和宽度可达数百米,这使得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更难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 在软弱土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这将影响地下管线和周围建筑物的地基。 深基坑施工时间长,施工场地狭窄,降雨和重载堆积不利于基坑的稳定性。 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孔、基础浇筑混凝土等过程将相互制约和

软件工程发展概述

软件工程发展概述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软件工程。分别从软件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现在发展动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简单分析,使我对软件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定义;过程;动态;趋势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悄然兴起,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目前,信息化已从整体上引导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一期间,计算机软件以其独特的知识形态,广泛渗透于国名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对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以及生产过程、社会生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尤其是软件工程作为软件产业的依托学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 2.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工程是将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就软件工程而言,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软件。其中应用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管理科学。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2.1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地说,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根据各位学者、组织机构给出的软件工程定义,我简单的将软件工程理解为:软件工程是按照工程学的管理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成本限额以内按时完成开发且能在实际机器上可靠有效地运行的软件,并不断对软件进行优化、维护及管理的工作过程。 2.2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

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_方潜生

2012年10月上第41卷第374期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 应惠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阐述了二十年来我国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指出了有关水土压力的两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介绍了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板式支护结构等支护结构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关键词]地下工程;基坑;水土压力;设计;施工技术;逆作法[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19-0001-05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Ying Huiq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concept and method evolution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and pointed out two problems about lateral earth pressure worthy of study.It also described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nailing wall ,gravity cement-soil wall ,plate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top-dow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underground ;foundation excavation ;lateral earth pressure ;design ;construction ;top-down method [收稿日期]2012-09-20 [作者简介]应惠清,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136********@163.com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工程日益增多。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基坑工程的分析理论、 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坑工程的规模由中小型基坑发展到大型、超深基坑;运用范围则从建筑、市政工程拓展到桥梁、 铁路、地铁等工程;发展区域也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著名建筑施工专家赵志缙教授曾说:“如果把历史推前20 30年,那时还没有‘基坑工程’这个组合名词”。我国20世纪中有关地下工程专著或教材还很少见,这些年的发展已使基坑工程成为建筑和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几个版本中都把基坑工程置于首位,也显见基坑工程在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的两个阶段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建设事业高速发展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结构、岩土、材料、施工、 信息等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为基坑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基坑工程技术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大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这是一个研究、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大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开始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涌现了大量地下工程。而之前的基坑一般规模较小,多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地下室或城市市政管沟基槽,工程界尚缺乏大型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经验。于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工程技术人员率先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大量工程实践。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十年,这是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阶段。这十年中,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并开始进行实时的施工监测,以信息化指导设计和施工,并研究开发了基坑设计施工的反分析、环境控制及风险防范系统和应用软件。 我国基坑工程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①第一阶段,在2000年前后颁布了一批有关基坑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这些规范(规程)总结了我国基坑工程前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浅谈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浅谈 1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 按施工方法,桩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三大类。再细分,桩的施工方法超过300种。施工方法的变化、完善、更新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图1中列出桩的部分施工类型。 以埋入式桩为例,图中仅列出三大类,实际上细分可有80种以上类型。所谓中掘施工法桩是把小于桩径30~40mm的长螺旋钻、或钻杆端部装有搅拌翼片的螺旋钻及钻斗钻等插入桩的中空部,在钻头附近的地层连续钻进,使土沿中空部上升,从桩顶排土的同时将桩沉设。在施工中通常将桩端注入压缩空气和水,促进钻进的同时也使桩沉顺利。为使桩获得更大的承载力,桩埋入孔中后可分别采用量终打击方式、桩端加固方式或扩大头加固方式。按中掘埋入工艺、钻机、承载力发挥方法及采用的预制桩种类等,中掘施工法桩又可细分为40余种桩型。而预钻孔埋入式桩亦可细分为40余种。 以泥浆护壁法钻孔扩底灌注桩的成孔方法为例,亦有40种以上,扩底方式可分为反循环扩底、钻斗钻扩底、正循环扩底及潜水钻扩底等。其中反循环扩底方式又分为扩刀上开、扩刀下开、扩刀滑降及扩刀推出等方式;钻斗钻扩底方式又分为水平推出、滑降及下开和水平推出的并用等方式。 以桩端压力注浆为例,注浆工艺可分为闭式注浆和开式注浆两大类,桩端压力注浆施工工艺的核心部件——桩端压力注浆装置又可分为预留压力注浆室、预留承压包、预留注浆空腔、预留注浆通道及预留特殊注浆装置五大类,两者组合,目前已有20余种桩端压力注浆桩工法,其中国内有18种。 2 常用桩设桩工艺选择 桩型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 (1)“因荷载制宜”即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荷载大小是控制单桩承载力要求的主要因素。 (2)“因土层制宜”,即根据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和桩端持力层深度等,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方案桩结构的承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选择桩的类型。

毕业论文(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2010届土木工程专业 学号 201001032 学生王鑫 指导教师严任苗 完成日期 2014年 8月20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类地下工程的飞速发展,地下空间与地铁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之相关的深基坑问题相继出现。在施工过程中,怎样保证经济合理地处理好地基沉降和基坑支护等方面的问题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基坑支护方面,地下连续墙及刚支撑由于施工振动小,噪音低,非常适于城市施工而得到广泛使用。 本次毕业论文的设计容为市7号线地铁车站基坑设计与分析。设计容包括土压力结构力计算、基坑稳定性分析、支撑设计、基坑变形估算以及控制降水设计;设计中首先根据本基坑的勘查报告和基坑周围的环境情况对将要采取的方案做出初步的估计,然后根据相关规要求对上述方案做出修改和优化。降水井的设计包括井点类型的选择,井深,井径及基坑周围总井数的确定;支护结构设计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型,边坡稳定性验算等以及在设计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 的验算。 设计中包括对所选择的降水井方案,支护结构方案及地下连续墙支护处理方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的施工流程编制,每道工序在整个施工顺序中的合理安排,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为保证按期优质完工,必须合理的编制施工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关键词:深基坑;地连墙;地铁;沉降;深基坑设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钟 (中建一局西诺公司,北京) 1 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土木工程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本世纪,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基坑工程这一古老课题,使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得以出现与成熟。 在本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基坑工程在我国进行广泛的研究是始于80年代初,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应地基础埋深不断增加,开挖深度也就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课题提出了的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控制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件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仍然很高。 任何一个工程方面的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新的围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围护开挖。迄今为止,围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围护机理来讲,基坑围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然后有悬臂围护、内撑(或拉锚)围护、组合型围护等。放坡开挖需要有较大的工作面,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至今仍然不失是基坑围护的好方法。悬臂围护是指不带内撑和拉锚的围护结构,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形成围护结构。它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南改良形成,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为了改善悬臂式围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满足较深基坑的支档土体要求,发展了内撑式围护和拉锚式围护结构。为了挖掘围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使围护结构形式更加合理,并能适合各种基坑形式,综合利用“空间效应”,发展了组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综述 徐军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综述徐军 发表时间:2020-01-03T15:15:46.603Z 来源:《河南电力》2019年7期作者:徐军[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领域的发现起到了促进作用,扩大了对信息忽视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各领域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领域的发现起到了促进作用,扩大了对信息忽视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各领域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创新出便捷的方式,同样,在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线工程项目的增多,加大了对继电的保护,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保护技术水平,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水平 为了能够满足各领域的用电需求,我国加大了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从高压直流输电保护原理的角度分析,其可靠性、保护性、灵敏度等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其故障的处理,不仅无法及时地发现所存在的故障问题,而且对故障问题的解决,需要花费大量的实践。对此后期保护工作,整体的保护速度比较慢,无法满足标准配置的发展要求。对此,需要加大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水平的研究,结合具体的问题分析,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案与措施,提高整体的可靠性与技术水平。 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影响因素 (一)电容电流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主要的要求就是大电容,大功率,再受到小波阻特点的影响,需要加强对组联电流的保护,才能够确保整体的效果与稳定性。那么对整个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的保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够确保输电线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电容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补偿策略[1]。 (二)过电压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导不同的故障,而一旦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了故障,会在电弧情况下不会熄灭,对其控制在可监控的范围内,才能够确保其不产生消弧现象。而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的保护,针对输电线两个的顶点开关,无法在第一时间切断,那么就不会产生反射行波,从而对高压直流输电继电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电磁暂态过程 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其整个的距离都比较远,一旦其发生了故障问题,就会增加高频分量,对其故障的诊断、处理加大工作难度,无法准确地测量出电气误差值,最终对高频分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电磁暂态过程,会引发高压直流输电故障的同时,使电流互感处于饱和的状态下,最终引导安全事故[2]。 二、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水平措施 (一)加强对行波的保护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问题比较多,对其故障的解决,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如果是产生了反行波的故障问题,会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西药加强对行波的科学保护。一般情况下,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的保护,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ABB方案,另一种是SIEMENS方案。ABB方案,是根据极波理论所提出的,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反行波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而SIEMENS方案,是以电压积分为原理所设计的一种方案。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的保护时间控制在16秒--20秒之间。把ABB方案与SIEMENS方案相比较,SIEMENS方案的起动时间比较长,但是干扰效果却比ABB方案的干扰效果更好[3]。为了能够更地加强对波保护质量的保护,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梯度理论与数学滤波技术等综合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二)针对微分电压的保护措施 微分电压的保护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差动电压主保护、后备保护等特点的综合分析[4]。例如:在西门子公司内,就会采用ABB方案加强对其行波的保护,对所应用对象的简称,详细地掌握电压电平、电压差动。由于其所使用的是ABB方案,会对其上升的时间产生影响,使其后备保护无法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但是对ABB方案上升时间的调整,至少可以解决20毫秒的时间问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的弊端就是抗干扰的能力不强。 对微分电压的安全保护,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有直接性的影响,提高其整体的灵敏度,但是其运行的速度要比行波保护低,以此形式的运行,无法确保其整体的电阻能力,那么就会使整体可靠性逐渐地降低,无法确保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与质量[5]。例如:对继电保护的整定值计算,会产生不同的故障问题,如果是低压问题,那么对此方法的应用,会使变压器高压侧系统电源持续加大;如果是对其负荷的保护,则需要根据极端反时限工作原理;如果是对限时电流的速断保护,那么就需要采用定时限工作原理等等。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不同故障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不要对电缆阻抗影响因素的忽视,会对进线开关、变压器进线保护定值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如表1所示。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分析 陈劝劝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分析陈劝劝 发表时间:2018-05-16T14:55:31.2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陈劝劝[导读] 本文就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几种深基坑支护技术手段,然后又探讨了具体施工操作注意事项。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避免出现各类隐患问题的重要条件,结合这种深基坑支护技术手段的应用,必须要首先结合具体深基坑结构特点及其施工建设需求,选择较为恰当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种类,促使其能够较为适宜可靠。本文就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几种深基坑支护技术手段,然后又探讨了具体施工操作注意事项,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未来深基坑支护水平。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引言 深基坑支护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不过,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该项技术的应用,也对工程质量和效益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此,研究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将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综述由于深基坑支护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对于不同区域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而且深基坑工程还拥有相对复杂的时空效应和环境效应,需要应用到较多的信息化技术,所以,在进行深基坑支护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非常大。在进行深基坑的支护时,应当依照下列6个原则开展:安全可靠的原则、造价经济的原则、便于施工的原则、避免污染的原则以及符合要求的原则。同时,还要对以往的工程建设施工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同时将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的创新与革新,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逐渐的完善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确保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2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时,由于涉及到土体的开挖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应当事先完成地质环境勘察以及测量工作,并且要对勘察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这样,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便能够依照勘察数据信息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对于一般性的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来说,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太多影响因素。不过,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会被非常多因素所影响,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所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的过程中,复杂的环境对于整个支护工程会产生极为重要影响。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之前,要求应当全面了解与掌握深基坑支护工程所在区域的施工环境,确保所选择用的支护方法最为科学与合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深基坑支护类型及施工技术 3.1深基坑周边土体止水控制技术 止水控制技术主要适用在高水位的地区,具体操作:通过高压喷射、压力注浆和深层搅拌方式进行止水。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这种施工过程中,如果搅拌桩的质量没有达标的话很容易出现深基坑渗水的现象。那么施工人员应该如何解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混凝土的掺加量,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地避免灌注过程中出现桩头镂空的现象,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障桩体搭接的长度和密实度,一定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是否存在蜂窝、空洞或者桩头开叉等现象,一旦遇到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处理。 3.2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支护是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也使得地下连续墙支护应用更加广泛,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一般应用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其是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施工工艺,地下连续墙具有其他工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具有很好的刚度以及防渗性能,同时还有很好的承重性,对环境以及交通情况的影响也比较小等等,这些可以很好的满足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基础施工的要求。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逆作法,就是在基坑的底部如果有很深的软土层,并且施工的深度大于80m,厚度大于1.4m,将墙体进行插入。但是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非常复杂,难度比较大,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多,因此在国内不经常使用。 3.3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是通过围岩内部的锚杆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岩石带,利用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深基坑支护作业完成以后,施工人员还不能够忽视后续工作的进行,例如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相关人员应当严加管理建筑物的所有设施,确保建筑物的相关指数符合国家的标准。锚杆支护技术越来越收到施工单位的重视,并且多次运用与实际施工中,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土钉墙支护方法一般土体所拥有的抗剪性能相对较差,抗拉强度也极为的小,不过,土体的结构整体性相对较好。进行深基坑的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确保直立状态下稳定性的一个临界高度,不过,要是深基坑的深度值大于这一临界值时,或者是地表存在一定的超载荷情况时,便极易导致突发性的整体破坏问题产生。通常深基坑开挖时所采用的护坡方法均属于被动的机制,通过挡土墙结构来承载土体所产生的侧向压力,避免发生整体性破坏问题。而土钉墙支护方法则是将特定长度的土钉按照适宜密度设置于土体之中,确保土体的强度有所提升。所以,此种深基坑支护方法是采用强化边坡土体自身稳定性的方式,来确保深基坑稳定性的一种主动制约体系。采用此种深基坑支护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土体刚度值,同时还能强化土体的抗拉以及抗剪切性能。在土体与土钉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下,使得土体自身的强度潜力得以有效发挥,预防了边坡发生变形或者破坏问题,确保了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土钉墙在受到外界的载荷作用之下,不会出现突发性的边坡坍塌问题,其可以有效延缓边坡发生塑性形变的时间,同时还拥有非常显著的渐进性变形特点,确保边坡不再出现整体滑塌的问题。 3.4柱列式灌注桩支护

岩土工程勘察文献综述

1 岩土工程勘察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若勘察工作不到位,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将揭露出来,即使上部构造的设计、施工达到了优质也不免会遭受破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都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效应。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是按照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性态的影响,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等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提交处岩土工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决策性具体建议,并提出基础、边坡等工程的设计准则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意见,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阶段,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场地方案确定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的勘察称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岸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2 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工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在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计算机软件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现状

计算机软件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空间也随之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也被良好的推动,且在当前时期背景下,被广泛应用与行业发展和生产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不断深入,其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其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得出有效的运用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提供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对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现代化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计算机软件工程现代化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1.1概念阐述 计算机软件工程所指的是,对产品理念设计、产品开发等程序中,负责设计和开发的人员循规蹈矩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的操作,坚持有关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对计算机开发的操作,依靠计算机和其相关的软件,对计算机工程技术进行维护。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在各个行业都提供了便利,计算机软件也被运用到了多个领域当中,完美的与现代科技发展进行了结合,涉及到的内容多姿多彩,范围广阔。通过发掘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性的产品与服务,可以更好的将计算机的便捷之处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也能全面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行为、制度以及成果,为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计算机软件工程能够顺利的继续发展。

1.2重要性阐述 历经数年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支撑点,对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表明,我国在该领域获得了大量成果,具备的特点也是多种多样,例如运用范围广、内容充实、形式繁多等。然而,针对与核心信息工程技术来讲,还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所在,例如一味的加入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先进的结果等[2]。由于大量的采用其他国家的经验,导致缺失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依赖别的国家,所以无法从根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无法具备面对问题的对策和经验,导致计算机软件工程无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导致无法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暂时还没有达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没有具备这种素质的管理平台,就无法推动可持续的发展,也不能有效的助力于战略性的发展手段。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与产业之间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阻力。因此,计算机软件工程化一定会发展成为具备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工程,且还能够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必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国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2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对整体的计算机系统具有维护作用与支持作用,即计算机系统开发与运用中的防护。实际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中,成熟、效率高是其比较稳定的特点,根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概述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概述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113班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 专业:电工理论新技术

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展概况 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种新兴的输电方法,有很多优于交流输电地方,比如它可以实现不同额定频率或相同额定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期联络,特别适合高电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尤其适合大区电网间的互联,线路功耗小、对环境的危害小,线路故障时的自防护能力强等等。 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汞弧阀的高压直输电系统在瑞典投入商业运行.随着电力系统的需求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 1972年,基于可控硅阀的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加拿大伊尔河流域的背靠背直流工程中使用; 1979年,第一个基于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行; 1984年,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建造了电压等级最高(±600 kV)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 1987年底我国投运了自行建成的舟山100 kV海底电缆直流输电工程,随后葛洲坝-上海500 kV、1 200MW的大功率直流输电投运,大大促进了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水平的提高. 2000年以后,我国又相继建成了天生桥-广州、三峡-常州、三峡-广州、贵州-广州等500 kV容量达3 000MW的直流输电工程.此外,海南与台湾等海岛与大陆的联网、各大区电网的互联等等,都给我国直流输电的发展开辟了动人的前景. 近年来,直流输电技术又获得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即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技术和全控型电力电子功率器件,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基础的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发展起来,也就是轻型直流输电(HVDC light)技术. 现有的直流输电主要是两端系统.随着直流断路器研制的进展和成功以及直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完善,直流输电必将向着多端系统发展.同时许多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就将使输电技术的用途得到广泛的扩展.光纤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调节与保护更趋完善,运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在强电方面的应用研究正方兴未艾,在直流下运行时,超导电缆无附加损耗,可节省制冷费用,因此在超导输电方面直流输电也很适宜. 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构成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按联络线大致可分为单极联络线、双极联络线、同极联络线三大类。 单极联络线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通常采用一根负极性的导线,由大地或海水提供回路,采用负极性的导线,是因为负极的电晕引起的无线电干扰和受雷击的几率比正极性导线小得多,但当功率反送时,导线的极性反转,则变为负极接地。由于它只需要一根联络线,故出于降低造价的目的,常采用这类系统,对电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