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液循环 - 龙岩学院

第七章 血液循环 - 龙岩学院
第七章 血液循环 - 龙岩学院

第七章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亚极量运动中,心率增加的幅度越大,体能水平越。

2、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发生主要是、和室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液与心室壁振荡所致。

4、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高低可反映的高低。

5、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和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

的标志。

6、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其中以的改变最明显。

7、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的心指数为 L?min-1?m-2,运动时则随运动强度增大。

8、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心肌收缩力增强,故射血分数。

9、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

10、心肌的前负荷(初长度)常用和表示。

11、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和肌凝蛋白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12、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密切相关,所以运动实践中常用心率作为评定的生理指标。

13、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这是由于的缘故。

14、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是因为它在期能除极化。

15、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期,此期历时约,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

时间的主要原因。

1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7、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兴奋传导速度最慢,这使心肌收缩前有充分的。

18、正常成人静息时,每搏输出量平均毫升,射血分数为 %。

19、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

20、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压,尤以最为明显。

21、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

22、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 mmHg,舒张压为 mmHg。

23、动力性运动时,中大量血管扩张,而内血管收缩,故总外周阻力,舒张

压。

24、剧烈运动时肌肉血流量增加的非神经性调节的主要原因是肌肉本身代谢产物的和肌肉组织的。

25、微循环主要包括、、三类通路,其中是实现交换

的主要场所。

26、剧烈运动时,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随年龄增长而,故通常用来估算最高心率。

27、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将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从而使心室肌的初长度,心室通过

调节,使搏出量。

28、在动物实验中,切断心迷走神经,心率,说明迷走神经对心脏具有作用。

29、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迷走神经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

加。在功能上前者被称为系统,后者被称为系统。

30、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前列腺素是具有作用的活性物质;组织胺对微动脉、微静脉都有

,并增加毛细血管。

(二)判断题

1、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房收缩,房内压升高,迫使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2、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心率贮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而增大。()

3、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间接地用外周阻力来表示,心室肌的后负荷则取决于大动脉内的血压。()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时,致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当组织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多时,或因血液供应不足而缺氧时,可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使血管舒张,以增加血液的供应,适应组织代谢活动的需要。()

6、运动开始时,由于迷走神经活动加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多。()

7、心房和心室在一次兴奋过程中所出现的电变化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8、人在运动中,心率增加是一种反应,故心率增加的幅度与体能水平无关。()

9、心室的充盈主要依靠心室的舒张,而不是心房收缩。()

10、在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中,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变化。()

11、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搏出量的增加。()

12、在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经过耐力训练过的人,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较无训练者大。()

13、耐力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故射血分数增加。()

14、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心室不能过分扩大,而射血分数可明显增加,故收缩期贮备比舒张期贮备大得多。()

15、就心肌细胞异长自身调节而言,心肌初长度、前负荷、舒张末期心室内压、静脉回心血量为同一概念。()

16、直立位运动时,每搏输出量的增加,与异长自身调节有关。()

17、单纯心室后负荷增加,使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因而搏出量减少。()

18、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与神经细胞或骨骼肌细胞相同,即除极过程是Na+内流所致,复极全过程是K+外流所致。()

19、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有平台期。()

20、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到舒张早期。()

21、心电图不仅反映了心肌的生物电变化,也反映了心肌机械活动的变化。()

22、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血管系统中的血流也是间断的。()

23、左室壁较右室壁厚,是因为左心室必须射出比右心室更多的血流。()

24、微循环中的迂回通路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直接改变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实现的。()

25、如果心室射血能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将下降。()

26、当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时,主要通过减压反射而使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

27、血浆中P CO2升高,PH值下降或缺O2,可直接刺激心血管中枢而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28、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量增加。()

(三)单选题

1、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来自()

A、窦房结;

B、房室结;

C、希氏束;

D、浦肯野氏纤维。

2、动作电位从心房传到心室,在房室结上有一个时间延搁,其作用是()

A、避免心室肌痉挛;

B、使心室收缩不会太快以至于疲乏;

C、使前一次的收缩不会与这一次的合并;

D、使心室收缩与心房收缩时间分开。

3、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

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

C、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

D、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

4、下列有关心输出量正确的是()

A、心室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量;

B、每秒钟心室排出的血量;

C、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量;

D、每秒钟血液进入心房的血量。

5、以下对心动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心音出现于心室舒张时;

B、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时间重叠;

C、等容收缩期中,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

D、心房舒张和心室舒张时间不重叠。

6、心肌生理特性中,遇足够强度的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这是心肌的()

A自律性;B、传导性;C、收缩性;D、兴奋性。

7、下列何种血管的舒缩,对全身血压的影响最大()

A、大动脉;

B、中型动脉;

C、小动脉和微动脉;

D、腔静脉。

8、脉压是指()

A、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

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C、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

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

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心输出量增加,则血压下降;

B、血粘度增加,则血压下降;

C、末梢小动脉收缩,则血压上升;

D、血量减少,则血压上升。

10、下列血管中,血压最低的是()

A、大静脉;

B、小动脉;

C、微动脉;

D、微静脉。

11、若某人的动脉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90mmHg,其平均动脉压为()

A、115 mmHg;

B、110 mmHg;

C、100 mmHg;

D、95 mmHg。

12、血管阻力的变化,主要发生于()

A、静脉;

B、大动脉;

C、小动脉;

D、微血管。

13、下列因素中,不会造成局部血管扩张的是()

A、组织胺;

B、血清素;

C、二氧化碳;

D、乳酸。

14、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A、小静脉;

B、小动脉;

C、大静脉;

D、微血管。

15、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要延续到()

A、心室舒张早期;

B、舒张晚期;

C、收缩期开始;

D、整个收缩期。

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化初期是由于()

A、Na+内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17、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出现是由于()

A、Ca2+内流与K+外流;

B、Na+内流与K+外流;

C、Ca2+外流与K+内流;

D、C、Cl-内流与K+外流。

18、心肌组织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房室交界;

B、房室束;

C、窦房结;

D、结间束。

19、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是()

A、50~70次/分;

B、60~80次/分;

C、70~100次/分;

D、60~100次/分。

20、左心室的前负荷是()

A、等容收缩期压力;

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C、收缩末期压力;

D、主动脉压。

21、左心室的后负荷是()

A、等容收缩期压力;

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C、收缩末期压力;

D、主动脉压。

22、人在运动或劳动时,心输出量持久而大幅度地增加,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A、局部体液调节;

B、全身性体液调节;

C、等长自身调节;

D、异长自身调节。

23、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表现为()

A、静息时较慢;

B、小强度运动时较快;

C、最大心率比同龄人高;

D、阵发性心动过缓。

24、平卧运动比直立运动时的搏出量大,这是因为()

A、循环血量重新分配;

B、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C、外周阻力降低;

D、胸内压升高。

25、受试者每分吸氧量为250ml/min,若动静脉氧差为0.5ml·100-1,其每分输出量是()

A、3L/min;

B、4L/min;

C、5L/min;

D、8L/min。

26、正常机体,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

A、心室容积增加;

B、室内压升高;

C、主动脉压升高;

D、交感神经兴奋。

27、心脏收缩能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是因为()

A、血流快;

B、血流阻力小;

C、心室内舒张期压力低;

D、血压高。

28、肌肉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

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D、心率加快,血压稳定。

29、运动时,脑血流量保持不变,但内脏器官的血流量()

A、先增加,后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减少。

30、由卧位转为立位时会引起动脉血压暂时性降低,但接着通过何种调节恢复正常()

A、肌肉收缩活动加强;

B、减压反射增加;

C、减压反射减弱;

D、体液调节加强。

31、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血供增加,其重要机理是()

A、循环血量增加;

B、静脉回流量增加;

C、心输出量增加;

D、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32、静息时,骨骼肌的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0%,而最大运动时则占()

A、72%;

B、47%;

C、88%;

D、50%。

33、从卧位转为站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是()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34、减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

A、降低血压;

B、加强心交感中枢的活动;

C、加强心迷走中枢的活动;

D、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35、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C、心肺压力感受器;

D、以上都有。

36、运动时,机体能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其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37、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

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D、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尤其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

3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

A射血速度快;B、每搏输出量大;

C、射出的血液流经的管道狭窄;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39、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呀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

D、心房收缩。

40、在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B、心室舒张期末;C、快速射血期;D、快速充盈期末。

41、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指()

A、减慢充盈期;

B、快速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心室收缩末期。

42、人在卧位时,下列指标中数值达峰值的是()

A、心率;

B、每搏输出量;

C、每分心输出量;

D、胸内压。

43、英国生理学家Starling提出的“心的定律”是指()

A、心肌代谢水平的变化;

B、植物性神经对心脏的调控;

C、心脏搏出量的等长自身调节机制;

D、心脏搏出量的异长自身调节机制。

44、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

A、心力贮备的调节;

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

C、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调节;

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调节。

45、心机的等长自身调节,是指通过改变()

A、心肌初长度;

B、Starling机制;

C、心肌收缩性能;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46、正常人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快速充盈期缩短;

B、减慢充盈期缩短;

C、快速射血期缩短;

D、减慢射血期缩短。

47、平均动脉压是指是指()

A、(收缩压+舒张压)÷2;

B、舒张压+1/3脉压;

C、收缩压+1/3舒张压;

D、舒张压+1/3收缩压。

48、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

A、心功能曲线右移;

B、窦房结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速率减慢;

C、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

D、房室束传导速度减慢。

49、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

A、此反射通常发生在动脉血压迅速变化时;

B、此反射对缓慢的血压变化不敏感;

C、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大意义;

D、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KPa以上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50、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刺激最敏感的是()

A、P CO2 ↑;

B、H+↑;

C、PH↓;

D、P O2↓。

51、健康人的射血分数为()

A、55%~60%;

B、70%~80%;

C、80%~85%;

D、85%~95%。

52、个体的心指数()

A、在10岁时达到最大;

B、20~25岁时最大;

C、5~7岁时最大;

D、25~40岁时最大。

53、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发挥调节作用的是()

A、安静时;

B、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

C、直立位时;

D、睡眠时。

54、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肌浆网不发达,Ca2+贮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55、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A、0期除极速度快;

B、2期的持续时间长;

C、阈电位水平高;

D、兴奋性高。

56、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代偿间歇是由于()

A、窦性节律传导速度减慢;

B、窦性心率不齐;

C、房室传导阻滞;

D、窦性下传的一次兴奋节律落在室性期前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中。

57、心肌组织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浦肯野氏纤维。

58、对照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最重要的特征是()

A、4期能自动除极;

B、0期除极速度快,幅度大;

C、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平台期;

D、复极速度很快。

59、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

A、有平台期;

B、除极化速度不同;

C、4期自动除极;

D、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不同。

60、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和血管作用的错误叙述是()

A、两者都能升高血压;

B、肾上腺素能使心输出量增加;

C、肾上腺素使皮肤血管收缩,因而使总外周阻力明显上升;

D、在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减慢、变弱,心输出量减少。

(四)多选题

1、造成搏出量增加的因素有()

A、外周阻力减小;

B、心跳速率减慢;

C、心收缩力增强;

D、外周阻力增加。

2、关于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心肌皆有;

B、惟有传导系统才有;

C、因心肌组织动作电位中有舒张期去极化而产生;

D、不需外来刺激即可产生节律性兴奋。

3、下列能引起血管舒张的物质有()

A、CO2;

B、H+;

C、组织胺;

D、氧气。

4、增进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有()

A、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肌肉泵作用;

B、深呼吸导致胸内压降低;

C、由直立为改为平卧位;

D、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全身血管收缩。

5、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

A、心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电图。

6、下列关于心输出量的正确叙述是()

A、心输出量是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的;

B、可因性别、年龄、情绪和肌肉活动而改变;

C、左右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同;

D、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的心输出量可达15—20ml/s-1。

7、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增加的因素是()

A、心室充盈期延长;

B、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增大;

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剧烈运动。

8、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

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血压升高。

9、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是指()

A、兴奋性;

B、自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10、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A、心输出量;

B、外周阻力;

C、动脉管壁的弹性;

D、循环血量。

11、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

A、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B、心脏收缩力;

C、骨骼肌的节律性舒缩;

D、呼吸运动。

12、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对心脏活动的效应表现为()

A、正变力作用(心缩加强);

B、负变力作用(心缩减弱);

C、正变时作用(心率加快);

D、负变时作用(心率减慢。

13、心室等容收缩期表现为()

A、心室内压急剧升高;

B、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

C、心室容积不变;

D、主动脉压升高。

14、心室快速射血期表现为()

A、心室容积明显缩小;

B、心室内压上升达峰值;

C、主动脉血流量上升达峰值;

D、主动脉压快速上升。

15、耐力训练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A、静息心率下降;

B、安静时搏出量增加;

C、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高;

D、亚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小。(五)名词解释

1、自动节律性

2、期前收缩

3、代偿间歇

4、心率

5、心动周期

6、心指数

7、心输出量

8、射血分数

9、搏出量

10、心力贮备

11、异长自身调节

12、心肌收缩能力

13、最佳心率范围

14、心电图

15、血压

16、收缩压

17、舒张压

18、脉压

19、平均动脉压

20、动脉脉搏

21、微循环

22、减压反射

23、血液的重新分配

24、离心性肥大

25、向心性肥大

(六)简述题

1、简述血液循环的功能。

2、简述心泵功能的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3、什么是“最佳心率范围”?为什么?

4、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5、简述心脏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

6、简述血管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

7、简述减压反射。

8、简述运动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9、何为血液的重新分配?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

1、与骨骼肌相比,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2、试述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

3、试述心泵功能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4、阐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5、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剧烈运动后怎样做才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加速疲劳的消除?为什么?

6、运动时循环功能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述其调节机制。

7、试述运动员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差;

2、HR max=220-年龄

3、收缩期,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

4、舒张期,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

5、搏出量,心率,贮备力

6、缩短,舒张期

7、3.0-3.5,成比例增加

8、增大,不变

9、搏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贮备,心脏作功

10、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舒张末期容积

11、横桥,ATP酶

1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

13、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14、4,自动

15、平台,100-150毫秒,长

16、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起,超常期

17、房-室交界,血液充盈

18、70,60%

19、血液充盈血管,心室肌收缩,一定的外周阻力

20、升高,收缩压

21、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

22、90-120,60-80

23、骨骼肌,内脏,变化不大,基本不变

24、增加,低氧

25、迂回通路,直接通路,动-静脉短路,迂回通路,物质

26、下降,年龄

27、增加,增加,异长自身调节,增加

28、加快,抑制

29、儿茶酚胺,胰岛素,交感-肾上腺,迷走-胰岛

30、舒张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

()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10、对。

11、错。12、错。13、错。14、对。15、对。16、错。17、对。18、错。19、对。20、对。

21、错。22、错。23、错。24、错。25、对。26、对。27、错。28、对。

(三)单选题

1、A;

2、D;

3、D;

4、C;

5、C;

6、D;

7、C;

8、B;

9、C;10、A;

11、C;12、C;13、B;14、D;15、A;16、C;17、A;18、C;19、D;20、B;

21、D;22、C;23、A;24、B;25、C;26、D;27、C;28、A;29、D;30、C;

31、D;32、C;33、B;34、D;35、A;36、C;37、B;38、D;39、B;40、C;

41、A;42、B;43、D;44、C;45、C;46、A;47、B;48、C;49、D;50、A;

51、A;52、A;53、B;54、D;55、B;56、D;57、B;58、C;59、C;60、C。

(四)多选题

1、A B C;

2、A C;

3、A B C;

4、A B C ;

5、A B C;

6、A B C;

7、A C;

8、A B C;

9、A B C D; 10、A B C D;

11、A B C D; 12、A C; 13、A C; 14、A B C; 15、A B C D。

(五)名词解释

1、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节律性。

2、在窦房结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脏受到一次足够强的额外的刺激,随之产生的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期前收缩。

3、紧接着期前收缩后的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4、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5、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6、心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钟心输出量。

7、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

8、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9、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

10、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11、异长自身调节是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

12、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在特性。

13、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称为最佳心率范围。

14、心电图是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15、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

16、心室收缩中期,动脉血管内的血压达到最大,称收缩压。

17、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内的血压最低,称舒张压。

18、脉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

19、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20、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周期性波动可引起动脉血管壁发生搏动,称动脉脉搏。

21、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微循环。

22、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此反射称减压反射。

23、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这一现象称血液的重新分配。

24、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左心室室壁厚度轻度增加,这种心脏肥大又称离心性肥大。

25、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以心室,特别是左心室室壁增厚为主,心腔扩大不明显,这种肥大称为向心性肥大。

(六)简答题

1、(1)实现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发物;(2)运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3)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功能。

2、一定范围内,回心血量越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即初长度越长,心肌受到的牵拉越明显,心收缩的力量就越大,这种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调节机制,称为异长自身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对搏出量作精细调节,并匹配左右心室的搏出量。

3、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这样的心率期间称最佳心率范围。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成正比。当心率过低时,心室充盈早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继续增加搏出量,故总的每分输出量不多。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会导致充盈不足,搏出量大幅下降,心输出量反而减少。因此,只有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才处于较高水平。

4、(1)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2)心室的收缩为血液提供能量,1/3成为动能,推

动血液流向外周,其余的成为势能,贮存在血液中,并够成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形成动脉血压;(3)在心脏收缩期,之所以只有1/3的血液流向外周,是因为血流遇到了一定的外周阻力。后两者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

5、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其中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搏出量增加,心率加快,而心迷走神

经的作用刚好相反。调节心脏的体液因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可使心率加快,搏出量增加,每分输出量增加,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较弱。另外,心脏自身也能分泌一些激素,如心钠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它们具有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营养,实现运动心脏结构重塑等功能。6、血管受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都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血管平滑肌

收缩,口径变小,血压升高。体内仅有少量血管接受舒血管神经的支配,它的节后纤维能释放乙酰胆碱递质,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调节血管舒缩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冠状动脉以外的所有的血管都有缩血管作用,而肾上腺素对不同部位的血管作用不同,它能使皮肤、肾、胃肠血管收缩,而心、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另一类是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只在局部组织发挥调节作用,如内皮素、组织胺、前列腺素等,具有调节血管口径,改变局部血流量的作用。

7、当人体血压突然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处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入冲动增加,使延髓心血管活动改变,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加强,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减弱,最终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8、运动时,人体内血液中的化学成会发生变化,如缺氧、CO2、H+浓度升高等,会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处的化学

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兴奋,沿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将信号传至延髓,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活动改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9、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

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这一现象称血液的重新分配。其生理意义有两个:一方面通过减少不参与运动的器官的血流量,保证有较多的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另一方面在骨骼肌血管舒张的同时,骨骼肌以外的器官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不至于明显下降,从而保证了平均动脉压的不会下降,这也促进了肌肉血流量的增加。

(七)论述题

1、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心肌在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与骨骼肌不同的特征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1)由于心肌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低电阻的闰盘,当心脏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兴奋时,能很快通过缝隙连接,以电流的方式迅速传播兴奋,引起所有几乎同步兴奋和收缩,表现出兴奋和收缩“全或无”的特性,这保证了心脏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有效射血。而骨骼肌不同,参与收缩的肌纤维的数量取决于支配它的神经纤维和刺激强度的大小。(2)心肌组织中有两类细胞,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由于自律细胞的存在,使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的兴奋。同时,心脏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这就保证了心脏能终生不停地泵

血,并能根据机体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而骨骼肌的工作受意识支配,其收缩强度的大小受神经的调节。(3)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均具有兴奋性,但心肌细胞一次兴奋经历的时间很长,这是由于其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当膜电位接近0毫伏水平时,要经历约100毫秒的平台期。由于平台期的存在,使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到心室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的收缩通常是一个个的单收缩,保证了心脏的工作总是很有规律地舒缩交替进行。而骨骼肌的收缩大多为强直收缩,收缩力量大,受意识控制。

2、动周期以以心房收缩作起点,在此之前,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由于此时心腔内压力很低,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心房压相对高于心室压,房室瓣开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接着,心房开始收缩,心房容积减小,压力升高,进一步将心房内的血液挤压入心室,完成心室充盈。其后,心房舒张,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当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液向心房回流,返流的血液推动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关闭,心室处于等容收缩期。随着心室的继续强烈收缩,室内压急剧升高,当超过主动脉压时,血液冲开半月瓣,心室内血液大量射入主动脉,完成射血。射血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推动半月瓣关闭,随后室内压的进一步下降,当其低于心房压时,房室瓣打开,又开始了心室的充盈,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心脏泵血的机制是:依靠心室肌的收缩与舒张,造成室内压力变化,从而导致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

脉之间产生压力梯度,该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血液的单方向流动则是在瓣

膜的配合下实现的。总之,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心肌的舒缩引起心腔内压力变化,在瓣膜的配合下,压力梯度的变化推动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3、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与方法有:(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搏出量是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二者均与心肌的收缩力量成正比,心肌的收缩力量越大,心脏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心脏泵血功能越强。(2)心力贮备:它是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这是评价心泵功能的有效指标。心力贮备又包括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和舒张期贮备,其中舒张期贮备最少,心力贮备主要取决于前两者。心率贮备是指通过增加心率而使心输出量增加的能力。收缩期贮备是指通过心室收缩力增强而使心输出量增加的能力。评价一个人的心泵功能可通过三种状态下的心功能反应进行。首先是安静状态,心泵功能强的人表现为心脏搏动有力,徐缓。其次是定量负荷运动状态,心泵功能强的人表现为心率增加少,心泵功能节省化。最后是极量负荷运动状态,心功能强的人表现为在运动中最大心率高,搏出量大,每分心输出量多,而且运动结束后心功能恢复快。(3)心脏做功量: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心脏的搏功。用心脏做功量来评价心泵功能较每搏输出量更有意义。因为,心脏收缩不仅仅是射出一定的血量,而且要使这部分的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和较快的流速。通常,心脏做功量越多,心脏功能越强。

4、由于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故凡能影响这两者的因素,都会影响动脉血压。这些因素主要有:(1)心脏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时,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加,动脉管壁所受压力增加,动脉血压的收缩压升高。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压的升高必然导致血液流速加快,故心舒期的舒张压增加不多,脉压增大。反之,当搏出量减小时,则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2)心率:心率加快,由于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流减少,舒张期血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故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时,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心舒末期存留在动脉内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明显,脉压增加。(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使脉压减小。(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减少时,血管内的充盈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5、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液大部分流向运动的肌肉,为了加速疲劳的消除,就应促使肌肉中大量的静脉血液快速流回心脏,进行肺循环,从而使静脉血动脉化,清除其中致疲劳的代谢废物。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剧烈运动后应先慢跑或走一段时间,同时注意加深呼吸,等到机体平缓一些后,可以降低体位或平躺,若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还可以躺着举起双腿,并抖动。慢跑或走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骨骼肌的肌肉泵的作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深呼吸是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压,增加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促进静脉血回流;而降低体位或平躺则是克服静脉回流时重力的阻碍作用,使血液回流更容易,举腿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

6、运动时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心输出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脏充分动员心率贮备和搏出量贮备,使心输出量增加。与安静时比,心率和搏出量大幅增加,一般人的心输出量可增加4~5倍,运动员可增加7~8倍。这一变化的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系统实现的。运动时,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加强,肾上腺髓

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者共同作用,使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使心率加快,搏出量增加,心泵功能显著增强。另外,运动时呼吸和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也有利于血液回流,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机制,也会使心泵功能增强。(2)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这一现象称血液的重新分配。血液重新分配的机制是:运动时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而内脏器官的缩血管神经兴奋,导致血流阻力的重新分配,血液大部分流向骨骼肌,内脏的血流量不增反减;同时运动时分泌的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对人体不同部位的血管有不同的作用,它能使骨骼肌血管舒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从而进一步实现了血液的重新分配。至于心脏内的血流量增加,则和局部代谢产物聚集导致的舒血管作用和心脏自身所分泌的心血管调节肽的调节作用有关。(3)动脉血压的变化运动中,动脉血压的变化和运动的方式有关。在动力性运动过程中,由于心输出量增加,运动肌肉血管舒张,而内脏血管收缩,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故血压的变化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而静力性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增幅小,同时肌肉持续收缩压迫血管,腹腔内脏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平行升高。

7、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形态、结构和机能三个方面:(1)运

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员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

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心腔容积的扩大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2)在运动员心脏外部形态改变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良好的适应。表现为:心肌纤维直径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氧弥散距离缩短,线粒体内的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与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改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内的特殊分泌颗粒增多,心肌细胞的上述结构重塑,使心肌肥大的同时,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和能量的产生能与之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3)运动员心脏由于其形态、结构方面的良好变化,最终导致其功能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慢于一般人;在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高度节省化,心率较慢;而在极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则表现出它所特有的高功能,高贮备。一般人的心力贮备只有20~25升/分,而运动员可达35~40升/分。由于其心泵功能的大贮备量,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三章循环系统 一、填空练习 1.循环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2.心血管系统有、、、组成。 3.除毛细血管外,管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组、、三层。 4.中动脉的内膜主要有、和组成。 5.中动脉的中膜主要由组,又称为。 6.大动脉的中膜很厚,含有多层,又称为。 7.在投射镜下,根据内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可以分为三类,即、、。 8. 静脉管壁内放置血液逆流的结构称为。 9.毛细血管管壁有和组成,两者之间散在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 10.中小静脉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静脉的数量比相应的动脉多,管径较伴行的动脉, 管壁较伴行的动脉而,其弹性较伴行的动脉,所以在组织学切片中静脉管壁常,管腔常。 11.一个典型微循环的血管包括、、、和。 12.在微循环中,起到控制微循环总闸门的作用,行程迂回曲折,血流很慢,是物质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13.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它是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 14.心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和。 15.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它包括、和。 16.在心的传导系统中,发出节律性的兴奋,是心正常的起搏点。 17.心斜位于胸腔纵膈内,约在身体中线的左侧,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18.心的外形包括、、和。 19.心有四个腔,在后上部的为和,在前下部的为和。 20.从主动脉弓上发出的三个大的血管分支,从右向左依次是、和。 21.心包分为和两层,内层又可以分为和,两层之间的间隙为。 22.主动脉口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为,其左侧和右侧分别有的开口。 23.外周阻力血管包括、和。其关闭平滑肌收缩可增加血流的外周阻力,对维持有重要作用。 24.心内膜分为、和,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有纤维。 25.心瓣膜包括、、和。它们都是由向腔内折叠而成,具有防止的功能。 26.心室肌纤维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层。 27.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持性结构称,它是心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遍过)

动脉血压增高如何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动脉压↑→搏出量↓→心室余血量↑充血量↑通过异 长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水平 ⒉能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调 节)继续保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⒊长期动脉压↑,心肌肥厚,发生病理改变,泵血功 能下降 问题 35 需要评分 5.简要说明心室肌细胞膜Na +通道的特征 ?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电压依从性 ⒉激活快.失活快 ⒊被TTZ 阻断 问题 36 需要评分 6.心肌细胞膜慢Ca2+通道的特征?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激活.失活.复活都较慢 ⒉对Ca2+通透性高 ⒊电压依从性 ⒋可被异搏定等阻断 问题 37 需要评分 7.简要说明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形成机制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内向If (起搏电流)逐渐增强 外向Ik 逐渐衰减 问题 38 需要评分 8.简要说明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⒉阈电位水平 ⒊4期自动除极速度 问题 39 需要评分 9.简要说明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抢先占领 ⒉超速压抑 问题 40 需要评分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说心率加快对心脏 不利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区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

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如正常成年人的心动周期为 0.8秒时,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 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 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进入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在心室舒张的前 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 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在心率增快或减慢时,心动周期的时间将发生相应 的变化,但舒张期的变化更明显。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收 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而心舒期是心室充盈 的时期,也是心脏得以休息和获得血液供应的主要时期,因此,心率增快时, 不仅不利于心室的充盈,也不利于心室休息和供血,使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 延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这对心脏的持久活动是不利的。同时,心率过快 时由于心脏过度消耗供能物质,会使心肌收缩力量降低,加之充盈的不足, 因而会明显降低心输出量。 问题 41 需要评分 2.列表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答案 所选答 案: 正确答 案: 将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列表如下: 心音 原因 特点 意义 第一心音 心室肌收缩引起的房室瓣关闭及 音调低.持续 反映心肌收缩力 . 血流撞击心室.动脉壁引起的 时间长 强弱及房室瓣功 . 振动 能状态 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早期发生半月瓣迅速 音调高.持续 反映动脉压的高 . 及血流撞击大动脉根部引起 时间短 半月瓣的功能关 . 的振动低 闭及状态 问题 42 需要评分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影响机制。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率 3.心排出量 4.血压 5.中心静脉压 6.微循环 7.自动节律性 8.收缩压 9.舒张压 10.期前收缩 二、填空题 1.成人正常心率为~次/分。 2.心动周期与心率呈比,当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缩短的程度更大。 3.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是在期,最低是在期。 4.第一心音的产生标志着;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 5.心室肌细胞的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 开始。 6.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7.心室肌动作电位的2期平台是同时存在的内向离子流和 的外向离子流处于的结果。 8.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因为。 9.我国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脉压为。 10.心室肌的前负荷可用表示,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 11.心电图P波代表,QRS波群代表,T波代表,PR间期代表。 12.对于动脉血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3.微循环中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其主要功能是。 14.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产生效应。 15.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产生效应。 16.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17.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 是。 18.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作用有和。 19.在皮肤、肾脏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上,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在 骨骼肌和肝的血管上,受体占优势。 20.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反射性地引起外周阻力,心率。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房收缩期 C.等容收缩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 等容舒张期末 2.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 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D.Na+和K+的平衡电位 E. Na+和Ca2+的平衡电位 3.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表示: A.心房肥大 B.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 C.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 D.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 E. 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加快 4.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 B.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C.心肌收缩依赖于细胞外Ca2+的流入,骨骼肌不需要 D.骨骼肌的收缩为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E. 骨骼肌的收缩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5.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动物生理学第7章:循环系统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 1.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A 收缩期开始 B 收缩期中期 C 舒张期早期 D 舒张期结束 【正确答案】 C 2. 肺循环和体循环,基本相同的()× A 收缩压 B 脉压 C 每博输出量 D 外周阻力 E 舒张压 【正确答案】 C 3. 肌肉运动时,其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动脉血压升高 B 未活动的肌肉内血管收缩 C 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D 交感缩血管纤维活动减弱 E 心输出量增加 【正确答案】 C 4. 生理情况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 A 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 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C 毛绷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 E 组织液和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正确答案】 C 5. CO2过多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中介物是(注:选项中H+=H+)()× A 乳酸 B H+ C Ach D NE E 5-HT 【正确答案】 B 6. 下列哪种情况下,血流阻力会减小()× A 血流粘滞度增加 B 由层流变成湍流 C 红细胞比容增大 D 血管收缩 E 血液温度升高 【正确答案】 E 7. 肾小球病变时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 静脉回流受阻 【正确答案】 B 8.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升压素 D 谷氨酸 E γ-氨基丁酸 【正确答案】 A 9. 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主动脉 B 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微静脉 E 大静脉 【正确答案】 B 10. 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冠状动脉 B 脑血管 C 肾血管 D 骨骼肌血管 E 皮肤血管 【正确答案】 E 11. 下列哪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 A 心房钠尿肽 B 内皮素 C 醛固酮 D 组胺 E 血管升压素 【正确答案】 D 12. 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时可使()× A 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 B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C 股动脉血压升高 D 交感舒血管活动增强 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活动加强 【正确答案】 C 13. 心内兴奋传导最易发生阻滞的部位是()× A 心房肌

第三章血液循环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教材重点提示及目的要求 [教材重点提示] 一、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1.概念因动脉血流入增多引起器官和组织的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因发生在动脉,故又称动脉性充血。 2.常见的充血类型 (1)生理性充血在生理情况下,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需要而发生的充血。 (2)病理性充血 1)炎症性充血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导致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的细动脉扩张充血。2)减压后充血当机体局部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后,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形成局部充血。 (4)侧支性充血指缺血组织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引起充血。 3.病理变化及后果 肉眼:充血的器官和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体积轻度增大。局部组织色泽鲜红。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功能活动增强。 镜下: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动脉性充血为暂时性血管反应,一旦原因去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对机体影响不大。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如脑动脉硬化。 (二)淤血 1.概念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称淤血。因其发生在静脉,故又称静脉性充血。 2.原因 (1)静脉受压因各种原因压迫静脉,使静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器官或组织发生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阻塞静脉,引起淤血。 (3)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引起肝、脾、胃肠道等体循环淤血。 3.病理变化和后果 肉眼:淤血的器官或组织呈暗红色或紫蓝色,发生在皮肤、粘膜时常呈紫蓝色,故称为紫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湿润多血。淤血处温度降低。 镜下:淤血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还可伴水肿。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淤血的部位、淤血的程度、淤血发生的速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淤血严重时常会出现以下后果:①淤血性水肿及出血。②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③淤血性硬化。 4.重要器官的淤血 肺淤血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出现褐色颗粒,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后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器官逐渐变硬,称为肺褐色硬化。 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带细胞萎缩,周边带发生脂肪变性,肝切面呈现黄红相间的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二、出血 1.概念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流出的现象,称为出血。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出血可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出血时血液流出体外,称外出血。若血液进入器官、组织或体腔则称为内出血。 2.原因和类型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河店中学 徐凤伟 复习摘要: 血浆 成分:主要成分是,还有及其它养料和废物 血液 功能: 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血管

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 结构四个腔 <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 <连通肺动脉) 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心脏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生理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各级动脉→→各级静脉→→右心房 的途径肺循环:→肺动脉→→肺静脉→ 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 输血与血型输血:输血时应以为原则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 典例解读:

例1、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b5E2RGbCAP 例2、下图是小动脉、小静脉与毛细血管示意图,根据图填写内容。 <1)A是;B是;C是。 <2)在显微镜下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而的血管;静脉内的血液由而的血管汇流入较的血管;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_____通过,血流速度。p1EanqFDPw 例3、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贫血患者;<3)血流不止者。DXDiTa9E3d

张道荣第三章 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一.概述心脏 A V 神经-体液调节 正常机体有动脉和静脉,通过心脏和神经-体液调节来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如平衡破坏,则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二.血液循环障碍分类 血液循环障碍类型: 局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全身 全身:心衰,可在身体局部表现出来左心衰→肺淤血 右心衰→肝淤血 两者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三.本章学习纲目: 局动脉性充血 部(一)血液改变:1.血液量改变:增多→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 血减少→缺血 液 2.血液质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 循血液内出现异物→栓子→栓塞→梗死环(二)血管壁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水肿 障漏出性出血 碍血管壁破裂→破裂性出血 第一节充血(Hyperemia) 概念: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 类型: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又称淤血(congestion) 一.动脉性充血 概念: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 常见的类型: (1)生理性充血:情绪激动、运动、饮食后的胃肠道 (2)病理性充血:常见于炎症反应的早期 (3)减压后充血:受压的组织或器官→突然解除压力→细动脉反射性扩张充血如一次性大量抽取胸水或腹水 病变: 肉眼: 大——组织器官体积轻度增大 红——颜色鲜红(红细胞增多,氧和血红蛋白增多) 热——代谢增强 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后果: 1)解除病因→可完全恢复 2)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破裂性出血(如脑出血) 3)减压后充血→脑组织相对缺血→虚脱、晕厥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搏出量的调节:搏出量的多少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心肌收缩越强, 速度越快,射出的血量就越多。 ?异自身调节:正常情况下,心肌肌小节的初长度比最适初长 度小,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的增加,使初长度增加,进而使搏出量增加。异长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它收到兴奋-收缩耦联各个环节因素的影响,如兴奋时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横桥活化的数量,ATP酶的活性等。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但后负荷持续过高,超过心肌代偿能力,搏出量将减少。 (2)心率:心率在每分钟40~160次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心率超过每分钟160次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心舒期过长,心室充盈接近最大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会增加心室 充盈量,尽管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心率过慢而心输出量减少。可见,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而过快或过慢时,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1)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每搏输出量增大,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2)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4)大动脉弹性: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比值增大,回心血量增加,血压升高;比值减 小,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改变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比值减小,动脉血压下降。

生理学实验第六章血液循环

第六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血压的形成是由于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物质交换,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自身机制的调节。 本章挑选了以下十个实验: 心脏的泵血功能 ---------- 6.1 :心音听诊 心肌的自律性 ------------ 6.2 :蛙心起搏点 心肌的兴奋性 ------------ 6.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血管反射 -------------- 6.4 :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 心电图 ------------------ 6.5 :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 6.6:人体心电图6.7: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血压 6.8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微循环 ------------------ 6.9 :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心血管的调节 ------------ 6.10 :Langendorff 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6.11:蛙心灌流 6.12:观察理化因素及递质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 6.13: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6.1心音听诊 【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方法。 2.了解正常心音特点及其产生原理。 3.学习听诊器的用法。 【原理】心音(Cardiac sound)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心音有四个,分别为第一心音(S1)、第二心 音(S2)、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它是由房室瓣关闭、心室收缩时血流冲击房室瓣引起心室振动及心室射出的血液撞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它是由于主动脉瓣何肺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形成的。第三心音发生在快速充盈期末, 此时血流速度的突然改变可造成心室壁和瓣膜振动,从而产生第三心音。第四心音又称心房音,由于心房收缩使血流进入心室,引起振动而产生。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都可听到两个心音S1和S2,在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听到S3, —般听不到S4,如能听到可能 为病理性。 【实验对象】人。【实验器材】听诊器。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在学习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 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五、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六、教法和学法 突破重点与难点: (一)、教法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人体解剖学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七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内流动的是淋巴液。淋巴液沿着一系列的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终汇入静脉,因此淋巴系统也可认为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

7.1.1.1 心血管系统 (1)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静脉:把血液带回心的管道,愈汇愈粗。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2)功能 1.运输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等; 2.运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进行血液防御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4.运送激素等活性物质,以实现体液调节;

7.1.1.2 淋巴系统 (1)组成 淋巴管道: 分布于全身各处,内有淋巴(液)无色透明的淋巴液。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腭扁桃体等。 淋巴组织:为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如消化管粘膜内的 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滤泡、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内的 淋巴细胞及其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和浆细胞。 (2)功能 1. 淋巴管道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管道,协助静脉回流组织液; 2.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等功能。

血液循环 1、定义: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2 、组成:体循环(大循环)、肺循环(小循环)7.1.2 血液循环的路径

7.1.2 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 (1)概念: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再经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2)特点: 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快速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胸膜腔内负压D.心室舒张的抽吸E.骨骼肌的挤压 3.心动周期是指 A.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C.心音活动周期D.心率变化周期E.室内压变化周期 4.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单位体重B.单位身高C.单位体表面积D.单位年龄E.单位能量消耗率 5.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B.动脉血压升高C.心率减慢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快速射血相缩短 6.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贮备 7.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贮备 8.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贮备 9.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为功能合胞体B.肌浆网不发达,储钙量少C.有自律性D.呈“全或无”E.有效不应期长 10心肌的异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钙浓度D.心肌收缩能力E.横桥ATP酶活性 11.心肌的等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钙浓度D.心肌收缩能力E.横桥ATP酶活性 12.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收缩期延长B.等容收缩期延长C.心室射血相延长D.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B.横桥ATP酶活性C.肌浆游离钙浓度 D.肌钙蛋白对钙亲合力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A.快速充盈期B.减慢射血期C.等容收缩期D.减慢射血期E.心房收缩期 15.左心室的搏功大于右室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的差别 A.每搏输出量B.射血速度C.心室舒张末期压力D.射血分数 E.肺动脉平均压

最新人体循环系统

人体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2.熟悉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3.了解中医学中循环系统的有关记载。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为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内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其管道内流动着淋巴,最后注入静脉。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它们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1.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径路。 2.了解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1. 心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节律性的收缩,象水泵一样把从静脉吸入的血液不断地推送到动脉。 2.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因承受的压力较大,故管壁较厚。 3. 静脉是引导血液返回心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途中逐渐汇合变粗,最后注入心房。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管腔内可有静脉瓣,防止静脉倒流。 4.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与静脉间的微血管,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身(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指甲和牙釉质除外)。毛细血管的壁极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循环的径路 血液循环的径路 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这两个循环是同步进行的。 1. 体循环(大循环) ◆体循环(大循环)的途径: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动脉血带来的营养物质、激素和氧送

第七章 血液循环 - 龙岩学院

第七章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亚极量运动中,心率增加的幅度越大,体能水平越。 2、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发生主要是、和室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液与心室壁振荡所致。 4、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高低可反映的高低。 5、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和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 的标志。 6、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其中以的改变最明显。 7、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的心指数为 L?min-1?m-2,运动时则随运动强度增大。 8、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心肌收缩力增强,故射血分数。 9、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 10、心肌的前负荷(初长度)常用和表示。 11、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和肌凝蛋白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12、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密切相关,所以运动实践中常用心率作为评定的生理指标。 13、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这是由于的缘故。 14、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是因为它在期能除极化。 15、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期,此期历时约,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 时间的主要原因。 1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7、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兴奋传导速度最慢,这使心肌收缩前有充分的。 18、正常成人静息时,每搏输出量平均毫升,射血分数为 %。 19、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 20、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压,尤以最为明显。 21、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 22、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 mmHg,舒张压为 mmHg。 23、动力性运动时,中大量血管扩张,而内血管收缩,故总外周阻力,舒张 压。 24、剧烈运动时肌肉血流量增加的非神经性调节的主要原因是肌肉本身代谢产物的和肌肉组织的。 25、微循环主要包括、、三类通路,其中是实现交换 的主要场所。 26、剧烈运动时,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随年龄增长而,故通常用来估算最高心率。 27、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将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从而使心室肌的初长度,心室通过 调节,使搏出量。 28、在动物实验中,切断心迷走神经,心率,说明迷走神经对心脏具有作用。 29、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迷走神经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 加。在功能上前者被称为系统,后者被称为系统。 30、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前列腺素是具有作用的活性物质;组织胺对微动脉、微静脉都有 ,并增加毛细血管。 (二)判断题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使得我们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今天,我们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内流动的是淋巴液。淋巴液沿着一系列的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终汇入静脉,因此淋巴系统也可认为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 1、心脏

心脏的内部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同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是互相隔开的。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由此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同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血管和心脏的结地点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2、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3、人体的血液循环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网中 循环流动,这程就是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根据人体血液循环路径的不同,可以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 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由左心室进人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 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测试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测试题 一、一、名词解释 1.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2.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3.等容收缩期(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 period) 4.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5.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6.心指数(cardiac index) 7.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8.搏功(stroke work) 9.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 10.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 11.等长自身调节(homometric autoregulation) 12.心音(heart sound) 13.最大舒张期电位(maximal diastolic potential) 14.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15.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 16.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17.窦性节律(sinus rhythm) 18.异位节律(ectopic rhythm) 19.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20.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21.脉搏压(pulse pressure) 2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23.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24.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25.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ardiac cycle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等容舒张期 D.射血期 E.充盈期2.Cardiac cycle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时的“抽吸”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D.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 3.在一次cardiac cycle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4.Cardiac cycle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 等容舒张期末 B.快速充盈期末 C.射血期末 D.减慢充盈期末 E.心房收缩期末 5.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收缩期初 E.等容舒张期末 6.在一次cardiac cycle中,主动脉压力最高的是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六章循环系统(Circulation System) 第一节概述(General) 一、循环:各种液体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和交换的过程。 循环系统:包括(彩图6)循环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和淋巴管系统(淋巴循环)两部分。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 循环系统的主要机能是: ①把机体从外界摄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部,供给组织进行新陈代谢之用,同时把全 身各部组织的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分别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处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 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 ②它还将为数众多的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物质(如激素)运送到相应的器官,以调制各器官的 活动; ③淋巴系是组织液回收的第二条渠道,既是静脉系的辅助系统,又是抗体防御系统的一环。 1、淋巴循环:营养成分(小肠液)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脾组织液回流静脉、清除异物、生成淋巴细胞并参与免疫调控(见§5,P167-168) 2、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2.1基本构件及功能 ●心脏:动力器官(泵作用) ●血管:运输管道(动、静、毛细血管) ●瓣膜:控制血流方向 ●血液:携带并交换物质 2.2主要任务:将运输和养分进出组织器官,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 ●运送物质(气体、养分、代谢产物、功能因子) ●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调整血流量,及血液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配比 ●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等 A、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 左心室(left ventricle) 主动脉(aorta) 流经全身组 织器官上、下腔静脉右心房(right atrium) 出去的是a血;进入的是v血 B、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右心室(right ventricle) 肺动脉干(pulmonary truck) pulmonary arterial 肺泡(气体交换) 左心房(left atrium) 出去的是v血;进入的是a血 第二节心脏(Heart,Cardiac-) 一、心脏解剖* 1、位置与形态:左胸前区,心尖位于左前下方 本人拳头大小 锥形 2、基本结构:图Jin2-8,9,17,22 2.1心脏区域划分心腔:图Jin2-10 左(心,体循环)与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连接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血液循环(供参考)

第四章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 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

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 mmHg,舒张压一般为 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