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按摩方法名,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

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

“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

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图1)。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图1 捏脊法示意图

(一)操作

1. 二指捏

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2)。

3. 三指捏

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3)。

图2 二指捏脊法图3 三指捏脊法

(二)动作要领

1. 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图4)

2. 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三)作用层次及特点

1. 作用层次在皮下

2. 手法特点:轻快、柔和

图4 沿直接捏脊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本法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地调节作用。不仅用于儿童,也可用于成人。

1. 功效

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之一。

2. 方向

由下向上,从臀裂(龟尾穴)至颈部大椎穴。

3. 作用次数:一般3~6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捏三提一:加大刺激量。

图5 背部经络图6 背部经络走行

1. 配合因作用在背部缺乏安全感,前几次操作多有哭闹,

但如能配合方可进行。

2. 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

2小时后再进行。

3. 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4. 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

长,以3~5分钟为宜。

5.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

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图6 背部解剖图

罗珊供稿

医博士编辑整理

小儿捏脊及注意事项

小儿捏脊及注意事项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并且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小儿捏脊有什么作用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5、小儿捏脊会大大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推荐阅读没医生指导不宜自行为小儿捏脊宝宝总生病试试小儿捏脊 给宝宝捏脊的步骤小儿捏脊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 给宝宝捏脊的步骤 给宝宝进行小儿捏脊一般有两种手法:

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精选

九病区护理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

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艾灸法操作流程

艾灸法操作流程 我现在进行的操作是艾灸法,首先用物的准备:棉签,沙快,酒精灯,灭火的小瓶,还有艾条,打火机,一个小枕,治疗巾,洗手液,温开水,下面是医疗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 我刚才接到的医嘱是为901床小李进行艾灸法。患者主述是胃脘痛,遵医嘱予足三里的艾灸 已经为病人进行了评估,901床小李,女,35岁,主诉是胃脘痛,患者足三里部位皮肤干燥清洁无破损,患者为初次艾灸,已将艾灸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患者表示明白,患者不在月经期,没有操作的禁忌症。已嘱患者排二便,现在可以经行操作。 回到治疗室洗手,带口罩,准备用物到床前,对床号姓名 小李,你好,我是你的主管护士小陈,请你说出你的名字,好吗?那请问一下现在可以进行操作了吗

打开垃圾桶盖,洗手 摆体位,卷裤到大腿,弯曲一侧下肢,取足三里,定位:这个位置胀吗?翻开垃圾桶盖,洗手,垫小枕,铺治疗巾,放弯盘,点着艾条,给患者做饮食,艾灸的目的,注意事项的宣教。 用拇指或用两只手指旁开感受患者热感,告知患者太烫要告知护士 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外一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经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一般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 度。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操 作者要将食指、中指分开后置于施 灸部位两侧,通过操作者的手指来 测量患者局部的受热温度,以利随 时调节施灸的距离,掌握施灸的时

间,防止灼伤。 特点:温度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局部疼痛的艾疗。例如:痔疮 雀啄灸:艾条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 般,一上一下。用左手托住右手, 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 灸5min。 特点: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穴位和经络 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适用于 艾治远端的疼痛和内脏疾病。 例如膝骨性关节炎,术后腹胀回旋灸:艾条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就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 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救转动艾 条弹灰右三圈,左三圈,一般灸 20-30min。 特点:温度程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 部疼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 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 促进作用,故对艾点远端的病痛

小儿捏脊疗法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小儿捏脊可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在小儿推拿门诊,捏脊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此外,捏脊对于小儿的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症也有明显改善。 捏脊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小儿捏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张士荣副主任中医师提醒:正确的操作手法非常重要。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辨证及培训、指导后才可在家中给小儿捏脊。 张主任介绍,捏脊操作的位置在背脊正中,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具体操作手法: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下,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从小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小儿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7遍,在第4遍或第5遍捏

拿儿童脊背时,自下而上,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捏捻3下后提拉一下,直至大椎穴处,以加强刺激的疗效。捏拿第6~7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张主任指出在小儿捏脊时应注意: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所以,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捏脊开始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动作上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每次捏脊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以免身体裸露时间过长,导致着凉感冒。捏脊最好的时间是在小儿早上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捏脊前要先脱去小儿衣裳,露出整个背部,让其保持平趴的姿势,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划伤小儿皮肤。捏脊前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凉的手给小儿捏脊,以免其受到刺激无法平趴,或者受冻生病。小儿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也不适宜捏脊。

最新儿童康复综合治疗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治疗 一、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有:小儿脑性瘫痪、生长发育迟缓、精神 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 1、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因复杂多样原因作用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数患儿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等,并非如字面理解为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8‰~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脑瘫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依据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的范围和性质,分型如下: (1)痉挛型: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患儿常合并智力低下和认知功能异常及语言障碍、视觉异常和惊厥发作等。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这些动作在睡眠时消失。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养困难,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手足徐动逐渐明显,因口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主要病变在小脑。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快变转化的动作差,指鼻试验易错误,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多数病例在婴幼儿期后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同一患儿可表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常同时受累。还有少数病儿无法分类。 2、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临床表现为:(1)、体格发育落后; (2)、运动发育落后;(3)、语言发育落后; (4)、智力发育落后;(5)、心理发展落后等。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

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班级学号姓名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

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班级学号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 胃痛 护士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号选手,我参加的项目是艾条灸,病症是胃痛,物品准备完毕,请求开始。 ——开始 ——核对医嘱、执行单。 走至病床尾,核对床尾卡。 ——你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王丽 ——王老师,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由于你胃痛,医生下医嘱要为你进行艾条灸。请问您做过艾条灸吗? ——没做过 ——那我给您介绍一下,艾条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就是用艾绒做成的艾条,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或患处的上方进行熏烤,通过温热刺激经络传导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通过艾灸可缓解您的胃部疼痛,在操作的过程中施灸局部皮肤会有温热的感觉,皮肤会稍有发红;点燃的艾条后由于个人的耐受程度不一样,有可能会有皮肤灼痛或形成水疱;请不要紧张,点燃的艾条与皮肤是间隔一定距离的,操作中会根据皮肤的感觉随时调整施灸的距离,避免疼痛或水疱;若形成水疱可通过消毒处理后可自行吸收的。通过我刚才的介绍,请问您能接受这项治疗吗? ——能 ——请问您有发热吗? ——没有 ——过度疲劳、月经期不适宜做艾条灸,请问您适合做吗? ——适合 ——您看由我来为您做这项治疗可以吗? ——可以 ——因为进行艾条灸的部位在腹部和手,我可以看一下局部皮肤情况吗? ——好的 ——整个操作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请问你需要去洗手间吗? ——不需要 ——请您稍等,我回去准备一下用物。 周围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有通风条件,符合操作要求。 核对用物,洗手,戴口罩。 推治疗车至病床尾,核对床尾卡,核对腕带信息。 ——您好,王老师,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那我们现在开始好吗?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屏风遮挡。 ——王老师,我现在要为您选取穴位。(口述定位,用同身寸选取)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天枢:在肚脐旁开2寸处。(肚脐)

儿童按摩常用的八种手法(组图)

儿童按摩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孩子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的方法。日常儿童按摩保健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搓法、捏法、拿法和运法8 种。 最受孩子欢迎的揉法 揉法是比较受孩子欢迎的按摩手法,所用于点、面状穴位。揉法就是以指、掌的某一部位按压在孩子的穴位上进行旋转揉动,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方向操作。揉动时,按压在穴位上手指或掌要紧贴皮肤而不要移动,发力于该处的皮下组织而揉动,力度要适中,手法要温和,以揉过皮肤不红为佳;揉法具体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三种,很容易掌握,可适用在孩子身体的任何部位。 运用最广的推法 推法为儿童按摩最常用手法,多用于线状穴位。推法就是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孩子要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法动作要求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压,以免损伤皮肤,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推法可分为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四种,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让孩子温暖的摩法 摩法就是用全手掌面,或者四指指面在穴位上旋转摩擦。摩法要求掌、腕应和缓协调,用力均匀,环旋连贯,速度适宜。摩法是一种能产生温热感的手法,适合在孩子腹、腰、背部的操作,具有舒筋活络、消食和胃的功效。 最有节奏的按法 按法就是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压在孩子穴位上,施以压力。按法的力量要由轻而重,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后,保持一段时间,而后再慢慢放松减压。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一般孩子腹泻、便秘、头痛等常用。 让孩子感到轻松的搓法 搓法就是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孩子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搓法要求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搓法是儿童按摩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孩子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按摩治疗的结束阶段,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功效。 增强孩子抵抗力的捏法 儿童按摩中捏法使用最多的就是捏脊。捏脊就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部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穴为止,即为一遍。捏脊操作时两手要交替进行,不可间断;不可歪斜,要走直线;力度要适当,不可拧转皮肤;手指要轻巧灵敏,力量要贯注于指端,柔和并深透。捏脊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合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孩子抵抗力的功效。 刺激性最强的拿法 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称地用力,提拿孩子的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按摩操作。拿法要求操作者迅速拿起肌肉组织后,要停留一会儿再松手至复原;提拿力度不要过大,以提拿时感觉酸涨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的力度为宜;力量要贯注于指腹,切忌用指甲。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多用于急救或者急性病症。 孩子最喜欢的最慢最轻的运法 运法是儿童按摩中最轻、最慢的手法,它是用拇指或者中指在穴位的皮肤上做轻缓的曲

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

㈢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 1.摩腹⑴位置:腹部 ⑵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 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见图2)。 ⑶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按揉足三里 ⑴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处(见图3)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4.按揉迎香穴 ⑴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 鼻唇沟中(见图4)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 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 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 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5.按揉四神聪穴 ⑴四神聪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见图5)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 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儿童康复综合治疗完整版

儿童康复综合治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治疗一、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有:小儿脑性瘫痪、生长发育迟缓、精神 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 1、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因复杂多样原因作用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数患儿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等,并非如字面理解为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8‰~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脑瘫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依据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的范围和性质,分型如下: (1)痉挛型: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患儿常合并智力低下和认知功能异常及语言障碍、视觉异常和惊厥发作等。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这些动作在睡眠时消失。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养困难,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手足徐

动逐渐明显,因口肌受累呈显着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着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主要病变在小脑。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快变转化的动作差,指鼻试验易错误,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多数病例在婴幼儿期后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同一患儿可表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常同时受累。还有少数病儿无法分类。 2、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临床表现为:(1)、体格

中医适宜技术—小儿捏脊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又叫捏积疗法.是以明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而起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特殊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 【适应症】 1、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2、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3、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同时,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1、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2、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操作程序】 1、患者俯卧,暴露脊背部,医者站于一侧,在脊背施以攘法、擦法、按法、抚法、捏拿肩井等手法,并根据辨证点按相关腧穴。 2、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抵住骶尾部皮肤,沿脊柱两侧,由下

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可连做3遍~5遍,再由上向下用同样手法做3遍~5遍。 3、在施术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 【注意事项】 1、室内温度要适中。 2、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3、体质较差的患者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 5分钟为宜。 4、小儿和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体质较好的年轻人手法可略重。 5、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6、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7、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儿童神经康复科简介

儿童神经康复科简介 天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成立于2009年,是陇东南地区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儿童神经康复的专业科室科室现有床位42张,科室共有医务人员30余人,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康复医师3名、功能训练师8人、作业治疗师2人、语言治疗师1人、推拿师2人、针灸治疗师1人、其余护理人员10余人,每个人都有从事相关专业的资质并且从业地点均为我院(后面附相关执业证书、专业证书、培训证书等)。儿童神经康复科是我院重点建设的医疗保健专科,担负着我市小儿脑病、脑瘫的诊疗与康复训练任务。科室拥有目前最先进的脑循环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肌兴奋仪、高压氧舱等治疗设备,并配有一整套针对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运动障碍、脑瘫的治疗训练及康复器械。开展小儿脑瘫、脑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积水、癫痫、智力低下、脑炎、脑膜炎后遗症恢复期和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训练。 儿童神经康复科自从从2009年成立开科到现在收住病人3000余人,病种有脑瘫、智障、脑发育不良、中枢协调障碍、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孤独症等,治疗好转率达到99%以上,得到了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直好评和肯定。现科室每月住院人数40余人,对于这些患儿开展的治疗项目有: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语言康复治疗、推拿按摩、中医理疗、针灸、电针、穴位注射治疗、高压氧治疗等等。下面对开展的各个项目做逐一介绍 1、功能训练:

使小儿脑瘫患儿能够享受正常的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小儿脑瘫患儿正常的运动发育和精神神经发育、防止小儿脑瘫患儿畸形的固定、抑制小儿脑瘫患儿异常的原始反射和异常姿势、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小脑运动功能及小脑前庭系统功能,能较快的站立行走起来而且姿势协调、改进大脑神经功能:包括视听、平衡、语言、咀嚼、吞咽、颈肩部活动等、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阻断其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2、作业疗法: 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身体、精神、发育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训练,使其生活、学习、劳动能力得以恢复、改善、增强,并帮助其重返社会的一种治疗方法。脑瘫的作业治疗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以感觉、运动、认知和心理技巧为基础,针对患儿在自理、游戏、上学三个方面的功能表现进行训练,以解决生活、学习及社交中所遇到的困难,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适应性。因此,脑瘫的作业治疗领域相当广泛,包括姿势控制的发育,手功能的发育、移动、感觉统合、感知与认知、心理和情感,进食和口运动功能、自理和独立性、书写、游戏等方面。 3、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一定的操作要求和动作技巧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如肌肉、穴位、经络)从而实现治疗小儿疾病或保健目的的方法。小儿推拿目的:通过各种手法,刺激患儿的经络、腧穴、肌肉、关节和神经感受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协调阴阳之目的,同时可改善患儿肌肉营养及代

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5762906.html, 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作者:钟玉兰徐能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小儿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排出困难, 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等症状,且经常伴排便恐惧,肛裂便血等相关症状。该疾病在我国国内发病率较高,儿童一旦患上该疾病将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发育,所以在临床中我们给予积极的干预诊治。本文探讨了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治疗结果十分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八髎穴;小儿功能性便秘;推拿捏脊治疗; 小儿便秘在临床上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类,中医所指的便秘为功能性便秘,是指肠道未发现明显器质改变,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便秘。有调查小儿慢性便秘结果发现,功能性便秘占62.7%。西医相关研究表明引起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有性别、年龄、饮食因素如饮水量少、蔬菜水果摄入量少等,不良排便习惯,精神因素,家族史,运动量少等。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回顾研究发现心理行为、调整饮食、西药缓泻等方法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远期效果欠佳,中医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敷贴药物和中医中药在远期效果上优于西医,治疗效果佳。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治疗上标本兼顾,从脾治疗,分寒热虚实证,兼顾肺、肾、大肠等脏腑,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具有一定优势,但需指出的是多数治疗为个人治疗经验,应进一步结合小儿体质学说,形成标准化的辨证分型及形成一证一方一药,达到中医中药剂量标准化、剂型使用方便化、提高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了自2016年4月到2018年3月于普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及儿科门诊患者的22例患者,经我院儿科确诊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经常规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表现不佳后转针灸科就诊,22名患者中女性14名,男性8名;年龄范围在0.5岁—6岁之间的婴幼儿及儿童,平均年龄(2±1.3)岁,病程最短 3 个月、最长 3年,平均(214±0.2)年。 患者选取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 2006 年 FGID 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关于小儿 FC的定义,均经直肠指检及腹部放射学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脉沉实或滑数;指纹紫滞;伴腹胀或腹痛,夜卧不安;食欲不振,胃纳减少;面赤身热,唇红,口臭;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或黄腻。

背部按摩手法详细图解

背部按摩手法详细图解 1、把你的右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左手放在背上部。闭上眼睛,深呼吸。把精神集中在你的手上,放松。 2、现在,把你的右手移向左臀部的侧面,另一只手还留在她的背上部。用掌根部轻轻地开始摇,把她的身体向外推。 3、继续摇,同时把你的左手带到右手旁边。轻轻地摇。 4、继续摇,把你的左手逐步沿整个背部移动由左向右。缓缓地停止摇。 5、把盖在伙伴身上的毛巾向下折叠到她的臀部。要保证她感到舒服。

6、双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脊柱的两侧,由下而上慢慢向颈底部推行,然后向两肩推,再沿背的两侧推回。 7、回滑到腰部时,向上和向里拉。dd重复步骤6和7,直到背部均匀地抹上油并感到发热为止。 8、从背下部开始,双手用游泳的动作在背的两边划交叠的大圈。向上划到肩部,再从两侧直下。重复几次。 9、把右手放在脊柱的底部,手指朝向头部。左手叠加在右手上,加大力度向颈部推动。 10、移开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脊柱的两边。左右手交替进行,向背下部按压。

11、从臀部开始,手掌交替,沿身体的曲线向上拉身体的两侧。在最高处时,把手指拉过肩膀向颈部移动。然后再回到臀下部。双手应紧密相随,使手与身体的接触不会中断。 12、双手靠拢,平放在臀部。手指伸展指尖略微上翘。向着肩膀的方向,来回搓动,以使肌肉发热。对肩胛骨和位于肩胛骨与脊柱之间的部位多加注意。再返回到臀下部。 13、揉捏臀部的肌肉。双手交替抓和挤肌肉,并逐步加大压力。向背上部推进,揉捏到臂的上部。用拇指和食指捻动肩部肌肉。轻捏颈背部。沿脊柱和肩胛骨之间下移。 14、两拇指交替从脊柱向肩胛骨作向外划圈横推。在你加大对肌肉的压力时,让伙伴把感觉反馈给你。这种手法产生一种“舒畅的疼痛”和释放紧张的快感。在肩胛骨上按摩。

灸法操作流程

灸法 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药或其他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温 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药物或其他物 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 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适用范围 1. 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如风 2. 益气升阳。气虚 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等不愈。 3. 回阳 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4. 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 5. 温肾 健脾。如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6. 祛风解 表、温中散寒。如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呕吐、胃痛、泄泻。 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 较为适合,如久泄、痰饮、水肿、痿证、痹证、腹痛、胃 痛、阳痿、遗尿、疝、虚劳,妇女崩漏、阴挺、中风脱证、目的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 疾病之目的

操作流程 1.评估. 综合患者病情体质,无禁忌 2.器材准备. 3.患者体位选择和穴位选择 4.施灸(温针灸需先皮肤消毒后行针刺并得气) 施灸方法 1. 艾炷灸法.艾炷的制作,一般是将艾绒用 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再以拇、食、中三指捏紧置于平 板上轻轻按压即成。艾炷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分为大、 中、小三种。大艾炷如蚕豆大中艾炷如枣核大, 小艾炷如 麦粒大(见图艾炷)。施术方法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 两大类。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又称着肤灸。临床上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①化脓灸,属于烧灼灸法,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烧灼局部组织,施灸部位往往被烧破,甚至呈焦黑色,使其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施灸前要注意病人体位的平正和舒适,以及所灸穴位的准确性。局部消毒后,可涂以大蒜液或凡士林,增加艾炷对皮肤的粘附力。 点燃艾炷后, 病人一般会因烧灼感剧痛, 为了减轻疼痛,可轻轻拍打局部,亦可用麻醉法来防止。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灸之。灸满所需壮数后,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每天换一次。数天后即现灸疮,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一、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注意事项:腹摩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二、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取穴。刺激方式:1、用食指尖点压按摩,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一次约一分钟。揉按可以泻肺火,治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鼻流清涕。针灸歌云:“不闻香臭取迎香”。 四、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有防病保健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

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护理查房流程 选择较典型病例 主查人说明查房目的 责任护士汇报病人情况(病情、个案特点、体现动态过程)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达到的护理效果及尚需解决的护理问题 主查人查阅病历、护理记录等 现场查看病人,与病人交谈,择机进行护理体检 依据获取的资料组织护士共同参与讨论 进行点评和总结,简要评价此次查房效果 对发现的问题实施整改并反馈

二、护理会诊流程 遇到护理疑难病例 病区护士长提出申请,填写护理会诊申请单,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通知有关护理专家安 排会诊事宜 申请护理会诊护士长汇报护 理病例 会诊人员查看病历资料,进行 护理体检和评估 提出会诊意见,记录在会诊单上及时反馈效果,记录 病区执行处理意见,实施相应措施,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三、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院内大讨论 科内讨论护士长评估患者,确定病例 责任护士提出讨论要求 组织科内高年资护 士病人做好讨论 汇报护理部 护理部组织相关专 业人员参加讨论 记录 1、责任护士汇报病例,内容包括:病情、诊断、 主诉、治疗、护理等; 2、提出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执行相关护理措施 讨论并现场指导

四、护理投诉处理流程 病人、家属来投诉 热情接待,(请坐、必 要时倒水)、安抚情绪 认真听取投诉内容并准确全面 记录,留取投诉人的联系方式 将投诉内容汇报领导 针对投诉的问题,尽力解决,不能解决时,寻求其他部门帮助 在五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回复

五、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危重病人 由主任、护士长组织抢救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急性中毒等、立即报告医生 送至抢救室医生到来之前,护士根据病情采取紧急处理 措施,如: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吸痰等。 1、安排抢救护士分工合作; 2、通知家属(由医生通知); 3、实施重大抢救时汇报主管部门和领导。 实施抢救1、按规范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2、配合医生落实各项抢救措施;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做好心理护理 1、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等; 2、抢救记录必须在抢救结束6h内完成。 完成抢救记录 抢救结束后1、做好抢救物品和器械的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确保抢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2、严格交接班。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 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2、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2、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3、施灸方式:(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2)雀啄灸:手持艾条将点燃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上下移动,如雀啄食。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 化及有无不适,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5、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 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 感染。 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见附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