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透视世博文化精神

深刻透视世博文化精神
深刻透视世博文化精神

深刻透视世博文化精神

——读吴建中先生的《世博文化解读》

焦贵平

一个世纪的回顾:1900年巴黎世博会场地鸟瞰图

一部以独特而新颖的文化视野深刻透视世博文化核心价值的《进步创新交流——世博文化解读》一书近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吴建中先生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他长期致力于世博文化的研究,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在《世博文化解读》一书中他以飞扬的文采, 渊博的文化功底,丰富的世博历史文化资料与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相结合所写下的这些文章的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世博文化的河流,启迪思考,引人深思,使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世博文化的精彩和魅力。

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是一个进程,伟大的文化价值在进程的中间。世博文化的价值也是如此。

世博会早期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

1851年英国伦敦水晶宫博览会开幕式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展览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历了160年的岁月,并先后举办过40多届。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提起世博会,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闻名于世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原子城等,它们的出现不仅在世博会历史上成为里程碑,同时也成为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象征。作者以往的研究表明世博会作为人类文明的盛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同作者其他研究世博文化的书籍所不同的是(作者之前出版《世博会主题演绎》、《中国与世博》、《世博读本》等一批反响良好的图书),作者通过多年对世博资料和实地考察研究后,总结和归纳出以“进步、创新、交流”为主线的世博会核心价值观。认为“进步、创新、交流”是最能体现世博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关键词。这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识。具体讲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有三层含义:

一、进步——贯穿世博会全部历史的一条主线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早在1851年,水晶宫的创始人就高高地举起“进步”这面旗帜,为世博会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的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新大陆的主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许多著名的美国国际品牌;1855年巴黎世博会上首次展出的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的电动马达,这些工业革命的成就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让世人兴奋。经历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从科学崇拜转向科学反思。而到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协调技术进步、人生幸福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三重目标。160多年来,从首届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08年的萨拉戈萨世博会可以看出,“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世博会全部历史之中。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所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

二、创新——反映世博文化的追求

世博会是展示发现、激励创新的舞台,并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创新”这一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是体现“进步”这一主线的理想方式。“创新”是一种姿态,它激励人们去探索历史、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未解之谜;“创新”是一种方法,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在世博会早期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技术的竞争上,后来重心逐渐地转移到对未来的探索、思考和文化理念的创新。

三、交流——体现世博场所的价值

世博会是世界的缩影,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160年前,世博会的主办者希望将整个世界

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采用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体系,让参观者可以在园区内体验世界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后来,随着世博展示的重心向理念和文化转移,传统的展示方式让位于能深刻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的主题展示体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发达的大众传媒技术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同时,世博会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论坛。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在努力促使博览会从技术竞争的平台转向思想交流的平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全球未来的共同探讨上。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论坛,正像安娜﹒拉穆森(Anna Lamson)在《进步的辉煌》中表述的那样:参观者不再是商品的(潜在)购买者,他们已经成为理念、生活方式、社会计划的消费者……世博会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方式。作者认为这就是世博会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世博文化解读》一书指出,尽管作为国际性博览会管理协调机构的国际展览局(BIE)没有提炼过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但在历届世博会的实际运行中,确实也遵循了“进步、创新、交流”这一体现世博会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主线,作者认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这种独特的世博文化价值体系,正是这种崇尚进步、激励创新、促进交流的世博文化精神,推动着世博会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这正是本书的创新之处。

另外,作者从世博会展示分类法的角度对历届世博会进行了深入比较和观察,并对世博会从重展品与技术向重文化与理念发展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同时,本书还收录了反映作者对世博会独到见解以及有关世博会历史文化的一些新的发现,而且还澄清了人们对世博文化的一些误解。

此外,全书配合内容需要挑选了一些图表和图片,并在所有的图表和图片上注明了出处或来源,以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书末还按照国际惯例,还专门编辑了书后索引,以方便读者阅读和查考。

本书的出版将世博文化的视野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

《进步创新交流——世博文化解读》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28.00元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文学研究计划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研究 研究背景 一、日本新感覚派 新感觉派是本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他们站在“从宗教时代到文艺时代”这一理念上追求新文学的创造。否定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主张崭新的拟人和比喻手法,特别注重描写意象新奇、感觉意象强烈的场面。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岡鉄兵?中川与一?十一谷義三郎等。 新感觉派的始末兴衰是与《文艺时代》杂志的创刊停刊密不可分的。1924年10月, 《文艺时代》的创刊号由东京金星堂出版发行。《文艺时代》是个文学刊物,采取同人形式, 参加者绝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青年,不过并非完全的无名者,而是初登文坛的年青作家, 目的在于团结一致开拓自己的道路,打破文坛沉闷的气氛,创造所谓新型的文艺。《文艺时代》创刊不久,千叶龟雄便在《世纪》第二号(1924年11月)上发表文艺时评,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指出《文艺时代》青年作家的倾向是重视技巧和感觉,他们喜欢站在特殊视野的绝顶,从那里透视、展望和具体形象地表现隐蔽的人生全貌,通过小孔窥视人生内部全面的存在和意义;他们比迄今所出现的任何艺术家都具有更新的词汇、诗情和节奏感,在如今令人窒息的文坛空气中,作为某种新嫩芽的萌发期,他们的活动不能不令人关切,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新感觉派的诞生。从此之后,《文艺时代》的同人便获得了新感觉派的称号。 《文艺时代》在赞成与反对交织的呼声中支撑了不足四年,于1927年5月停刊,共 计出版了32号。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7年9月,他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英文系,他特爱读书,读得最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等俄国作家和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尤其敬佩志贺直哉。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东大期间,他热心文学,积极参加编辑出版东大文科系统同人杂志《新思潮》。1924年春,他从东大毕业,决心走上文坛,同年10月,参与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运动。短篇集《感情装饰》、和《伊豆的舞女》显示了其新感觉派作家的特色。《感情装饰》收入川端康成创作的三十五篇手掌小说,受到好评。在这些手掌小说中,作者进行了新感觉的尝试,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这些作品语言简洁,形容奇特,文体新奇,构思特异,注重色彩对比配合,运用通感,给读者描写了一个奇异的主观性的新现实。

万绿之宗_彩云之南——昆明世博会理念策划案例

万绿之宗_彩云之南——昆明世博会理念策划案 例 中国区域经济的进展从改革开放前的打算、指令性经济、区域政策倾斜、承诺部分地区优先进展,到现在,已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各展其长的时代。谁能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谁就将把握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大大小小的区域首脑们共同面对的世纪命题。如何发挥本地区优势,利用某个时机推动地区经济进展,是地点政府最关怀的情况。完全依靠地点政府决策的时代差不多过去,许多地点的政府逐步认识到:借助外脑往往能够改换思路,获中意想不到的收成。由闻名策划人王志纲参与策划的昆明世博会策划案例确实是政府利用外脑进行理念策划的成功案例,“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本策划许多思路不仅对许多地点政府有所关心,对企业经营也专门有启发,如“把云南送出去、把世界请进来”等思路,事实上能够延伸到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去。请看本期“昆明世博会理念策划案例”。 一项目背景 ★1996年底,云南省负责人亲赴巴黎扛回了举办世博会的大旗。最初云南省政府只是把这次大会作为提升云南省知名度的活动来看待。等到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不久,世博局发觉此事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会期长(共184天),投资庞大,资金短缺,时刻紧迫,体会匮乏,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绝无退路。如此庞大的项目,希望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传统方式运作,运作将会专门困难。关于如何把主办一个会议当作一个项目来经营心中没底,担忧单靠云南省烟草的财力专门难支撑,搞不行此会将成为一个填钞票的“无底洞”,成为全省人民的繁重包袱。 ★1997年7月,为了以超常思路办好世博会,云南省政府邀请王志纲工作室作为世博局聘请的经营及形象策划顾咨询介入世博会。1997年8月,工作室项目组成员和旅行、金融专家抵达昆明,开始实地考察工作。 二项目分析

谈谈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重要意义

谈谈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重要意义 最佳答案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即将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目前,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在紧张的进行当中,上海市的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积极加强沟通协作、相互支持配合,为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做出切实的努力,力求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想必也会有其意义,归结如下: 首先,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国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向世界宣传我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据悉,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国元素”和反映现代经济崛起、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民族兴旺的新的“中国元素”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高度体现,让更多的海内外观众在亲和中接受与喜爱“中国元素”,肯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 其次,大大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她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旅客前来参观。我国将借此契机增强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平等友好、富有感性的交往,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据了解,在世博会期间,我国将利用开幕庆典、开园仪式、闭幕式、中国馆日和传统节庆,以及大量的演艺娱乐活动,真实、科学、有效地诠释和展示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现代文化和中华文明魅力。 再者,她将极大地促进上海城市的发展,拉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她对周围的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2010年世界博览会,上海作为以城市为主题的举办城市,在筹备过程中,必然会建造更多的优秀建筑、面向未来的住宅区,丰富城市发展的理念,完善并提升城市的功能,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的模式,推动城市化进程。而且,世博会,作为一个吸纳大量世界资源的创意产业,也将大力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处于瓶颈期的上海经济产业结构带来一个重大的转型动力。除此之外,申博成功之后,上海市民不断增强的外语能力、公民意识、公益理念、平等眼光等,无不逐渐凸显出作为国际都会的特征。而在社会治安、交通、环保等方面,上海市政府也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这些举措无疑对上海市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上海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亦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要论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意义,当然还有很多。历届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极大提高了举办地的声誉,对举办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各领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北京如此,对上海亦然。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回答相关提问时,曾明确表示“上海作为

浅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其意义

浅谈上海世博的主题及其意义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它包含了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有其意义,归结如下: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环绕主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切磋,以便能为人类共同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我国透过上海世博会的平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是对当代社会文明、智慧的记录和对未来的前瞻。让我们共享上海世博会所赋予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时尚与欢乐。

新感觉派的文化透视

文学研究 新感觉派的文化透视 王 敏 [提要] 上海新感觉派的产生,有着思想文化的基础和现实的基础,而它迅速走向消隐,更反映出历史的某种必然。新感觉派强调主体的新奇感觉,注重心理分析,展示感觉外化的世界,在小说的审美形态、叙述角度、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创新度和开放度。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借鉴; 创新; 历史命运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4145[2002]04 0098 04 王 敏,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山东 济南 250021 五四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空前开放的时期。在这个国门洞开、广为吸纳、弃旧图新的历史时期,西方各种最为流行的文学观念、艺术流派、创作方法、表现技巧等都被迅捷地介绍到国内,形成了当时新文艺、新思潮此起彼伏的壮阔景观。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思潮相比,现代主义思潮虽然是当时涌进国内的几个主要文艺思潮之一,但它在国内的影响及被接受的程度都远远小于前者。在诗歌领域,有人说真正称得上现代派的惟有李金发;在小说领域,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于上海的新感觉派,其代表作家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叶灵凤、黑婴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他们的创作活动却形成了当时中国惟一一个自觉地借鉴现代主义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尝试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以它对都市生活的丰富感受、对人的心理感觉的敏锐捕捉与描绘、对于创作主体主观感觉的极力张扬,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同时,它来去匆匆的短暂的艺术之旅,也为人们留下了诸多的思索与回味。 一、新感觉派从萌生到成熟 从文化环境上讲,五四时期的开放背景是新感觉派产生的前提。此时,恰逢西方现代主义文艺运动发展的鼎盛阶段,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及意识流等文学流派,纷纷在各自的旗帜下有目标地构建反传统的艺术审美原则及价值体系,在小说、诗歌、戏剧、美术、音乐、电影以及建筑等领域都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及传世之作,影响深远。这客观上为上海新感觉派的产生打下了深广的思想文化基础。 新感觉派小说起源于日本,是1924年以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片冈铁兵、今光东等人创刊文艺时代!、推出新进作家为标志的。新感觉派极力推崇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与实践,并汲取了日本传统的物哀心理小说特长,尝试着运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的内心感受及现代都市生活,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充满主观感觉意味的世界。新感觉派标新立异的艺术实践在20年代的日本文坛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 刘呐鸥第一个把日本的新感觉派介绍到中国。刘呐鸥是生长于日本的台湾人,幼年在东京青山学院专攻文学,对西方及日本文学颇有了解,1925 1926年在上海的震旦大学法文班与施蜇存、戴望舒、杜衡相识。1926年施蜇存、戴望舒、杜衡等曾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刊物缨珞!,表现了他们意从西方现代文学中汲取营养的创作意向,1927年时,三人酝酿创办同人刊物文学工场!,因内容激进而被出版商拒绝。此时,刘呐鸥回到上海,他不仅大力筹措资金,于1928年合力推出文学半月刊无轨列车!,而且还把大量日本新感觉派的作品、理论主张译介过来。无轨列车!虽如同一个从内容到形式 98山东社会科学?5/2002

绿色世博的理念和实践

绿色世博的理念和实践 Green Expo: Concept and Practices Dr. Xu Ding 许定博士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 Bureau of Shanghai World Expo Coordination 演讲纲要| Outline 一、上海世博会概览|Brief Introduction of Expo2010 2002年12月3日,上海成功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On December 3, 2002, China won the bid to host World EXPO. 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预计将吸引7000万人次参观,日均参观人次40万。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ity and life‖ is selected as the theme for the World EXPO. Estimated number of official exhibitors: 70 million 1. 选址 选址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Location reflect sustainable concept 为促进黄浦江两岸的可持续发展,让黄浦江及其两岸的功能实现由生产型到综合服务型的转变,在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决定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场址范围选择在黄浦江两岸的滨水区域。 In order to develop both sides of Huangpu River, and transfer the foundation from production to comprehensive service, we selected the waterfront area to construct the expo park 2010. 2.世博会规划范围5.28平方公里Planning Area:5.28km2 围栏区面积3.28平方公里The enclosed area 3.28 km2 3.分区Zoning 4.参展情况Participants 二、世博会主题的绿色内涵|Green meaning of Expo theme 1、目标:Objective 世博会的组织者和参展者需要回答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By developing the ―city‖ theme, the participants seek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three major questions: 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大都市上海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博会结束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世博会与跨文化沟通

世博会与跨文化沟通 -------------读跨文化沟通与心理学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是要靠人来完成,而世博会就培养了这支队伍,所以我们说世博会是世界公民的速成班。如果世界公民多了,大家都会相互理解,沟通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因为大家的情怀、精神境界、看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是一样的。 我们通常会把世博会和奥运会、世界杯作比较。同为世界盛事,但是世博会的参与主体更加广泛,有国家,有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有企业,有城市,还有普通公民,因为到世博园参观的游客其实都在参与各种互动。此外,世博会参与的方法是奥运会、足球赛无法比拟的。体育赛事往往要受到时空的限制,场地再大,一场比赛容下几万人了不起了,绝大多数人只能看电视转播。而世博会不一样,是直接参与,还可以互动体验,与参展方自由交谈。还有就是世博会的展示时间长。奥运会再精彩,两星期结束。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不过就是一个月左右。上海世博会是184天,184天里可以和任何人、任何国际组织进行无拘束零距离交往,这不是很神奇吗? 说世博会是跨文化对话的理想平台,还因为这是中国社会大规模、长时间、零距离与国际社会对接的一次历史机遇。所谓大规模就是中国社会齐动员,我们有国家馆、省市馆、最佳城市实践区的城市案例,还有国企、民企,各种世博会合作伙伴、赞助商。过去对外国朋友来说,他们了解中国一直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现在31个省市全体亮相,大家在一个平台上交流。所以,我说这是中华民族一种立

体式地参与国际交流。还有就是外宾数量的庞大性。我跟大家算一算,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发达国家一般来办博人员不少于二三百人,考虑到还有广大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个国家算50人,该有多少办博工作人员?还要加上他们世博期间自己内部的来宾,这个数字更大。一些欧洲国家的总代表告诉我,至少他们要接待50批,每批至少50人。如果我们按每批20人算乘上242,算一下又有多少人?此外,根据世博会的规则,184天里所有国家都有一个馆日。按惯例,通常这一天来参加馆日活动的将是参展国家的最高领导。一些参展国家已明确告诉是其国家元首来,也有一些国家是政府首脑来。如果是元首来,政府首脑来的话,可想而知企业家要来,媒体要来,各界都要来,这又是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而这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历史上各届世博会都有成百上千的国际政要、世界名流莅临,从而成为人类的重大庆典。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大街小巷充满各种肤色和各种语言,那将是一道多么亮丽的跨文化对话风景线! 世博会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目前的国际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还存在着各种对我们的误解,我们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外交家吴建民先生曾表示,如果国际社会看到的世博会东道国是谦虚的、讲礼仪的、懂规则的,那么中国崛起得到的理解就会多些,遇到的阻力就会少一些。洛塞泰斯秘书长也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塑造国际形象的历史机会,国际社会通过东道国人民的一言一行,看到正在崛起的中国是一个愿意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处、共建未来的和平友好的中国。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抄袭与否始末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始末:寻找“中国红” 2010-04-20 15:44:00来源: 北京日报 有人说,它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借喻国之重器、鼎盛中华;有人说,它像古时论两称斤的斗,取意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有人说,它像古人头上的冠帽,故此得名“东方之冠”。而且,既有评论说它雄浑威仪,体现了国家气度,也有观点认为,它太过庄严,有损亲和。 但不管人们如何议论,这座层叠出挑的红色倒锥形建筑已然耸立在上海浦江东岸,古朴大气,静静地期待着绽放的一刻。 在设计者看来,它不仅仅是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也不仅仅是一座能引来世人关注的建筑。它更像一个在国家重大建筑上发言、亮相的机会,是中国建筑界的一次集体展示。在西方建筑师独领风骚的今天,这样的机会尤为难得、尤为可贵。 中国建筑师的机会 站在上海浦东世博集团大楼(现为世博局办公楼)楼顶,朝黄浦江方向望去,何镜堂心里很不平静。 天气晴好,视野极佳,何镜堂能够清楚地看到浦江两岸、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有两块空地,一大一小,隔江相望。根据国家已经批复的建设规划,那里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对纵揽两岸的园区规划赞赏不已,他深信,这片总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足以让建筑设计师们大展拳脚。 不过,兴奋之余,何镜堂也有一丝忧虑。规划区内,平整土地才刚开始,大片的老厂房、居民楼尚未拆除,十几辆推土机在高低不平的荒头滩地上往来奔忙。当时已是2007年4月,距上海世博会召开仅剩下三年多的时间,规划面积如此之大,能否如期完工?跟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何镜堂,确实有点犯嘀咕。而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拿出中国馆的设计方案。年近七旬的何镜堂就是为此从广州赶到了上海,与近百位国内同行一起,参加由建设部、世博集团和中国建设学会三方举办的中国馆设计招标会。 时任世博集团世博项目部副总经理的施建培对那段忙忙碌碌的岁月记忆犹新。“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前期规划,初步确定了一轴(世博轴)四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作为永久性建筑。到2006年底,中国馆的各项规划指标

上海世博会的思想汇报

世博网 4月24日消息:“站在中国馆里,夏天无阳光直射,冬天却能享受和煦日光,这是一座神奇的建筑。” 8年来,上海世博会在实践承诺的进程中,不断彰显事不畏难、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 自我加压,源于一份庄严承诺 第一,人是世博会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一流的管理、运营水平,一个委托世界著名人才战略公司进行的浩大人才战略规划已经启动。第二,世博场址已最后确定。 8年筹办,园内园外的世博人每天都如此争分夺秒。 只争朝夕,从一开始是这样,现今还是这样。 自我加压,事不畏难,因为一个庄严的承诺──“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我们要为人类文明史奉献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力求精彩,只为更多真诚共鸣 筹办之路充满艰辛。如今,一身汗水已换来一路美景。一个卓尔不凡的世博建筑群,已矗立在世人眼前。 集世界智慧——日本国家馆“紫蚕岛”,整个外形宛如一座太空堡垒,更特别的是建筑覆盖了一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还有专为世博开发的40多项最尖端技术,其中大多为首创。 举全国之力——万众瞩目的中国馆,为配合世博会期,四月盛开了荷花,攻克的是业内公认的难题、国内尚无的先例。 美不胜收,也许有些参观者会这样赞叹世博园。但其实,这本不是筹办者最大的心愿,而是要用华美的外表吸引更多的眼球,引起更多的思考,唤醒人们去关注建筑设计师苦心表达的低碳理念,关注每个展馆对人的重新发现,关注一种新世纪应该建立的更卓越的生存方式。 为了引起更大的共鸣,人们愿意倾尽智慧,愿意不断突破自我,愿意在未知的黑暗中艰难探索,只为“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句159年来传承至今的宣告。 精益求精,城市发展不进则退再好的展示,也离不开服务的支撑。 整整半年,世博园区拥入的人流预计将超过7000万人次。老幼妇孺,如何将这些客人照顾好?中西佳朋,如何将那些贵宾接待好?这考验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考验着全体市民的精神素质,考验着世博会上的每一个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每空 1 分) 1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1921 年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193 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 1 、." 五四"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爱美的" 口号,其意思是(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唯美的戏剧 D. 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火山爆发式"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的诗集是( )

关于世博会的演讲稿

关于世博会的演讲稿 在2008年,北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如今这“两个奥运”都已圆满结束,北京用堪称完美的表现实现了对世界做出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庄严答应,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由衷地自豪。接下来世界的目光会聚拢到哪里呢?它将会来到上海,中国经济最发达,面积最大的都市上海,上海将要举办另一场全球性的盛会,那算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北京的成功关于上海来说,既是模范,也是挑战。 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东部现代化大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依赖全市广阔市民努力奋斗,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都市文明水准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还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包括世界特奥会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活动,这些成就,提升了上海在亚洲和全球的地位,并且也促进了上海自身的文明进展和进步。如今,距上海世博会开幕差不多别满600天了,当世博会向我们走来的“足步”越来越临近的时候,我们每一具上海的市民,都会生出一种紧迫感:即怎么在短短的500多天内,做好一切预备,办一届时刻长、要求高、海外来宾多的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当我们学习北京办“两个奥运”成功经验和以办一届精彩世博的高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各项预备工作时,我们就会发觉,上海的都市文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都市的日子环境、都市的社会秩序、都市的窗口服务方面,“脏、乱、差”的事情还存在着,部分市民在文化素养、文明修养等方面,还别具备能“全天候”、“全方位”接待来自世界各国参观世博会的别同来宾的能力。所以,上海要举办一届精彩的世博会,也必须文明先行,即首先要提升都市的文明水准,提高市民的素养,从而使都市文明与精彩世博相辅相成。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都市,让日子更美好”。它的核心价值观,算是办好精彩世博,让人民的日子更加美好。精彩世博会既是中国对世界的答应,也是为了上海全体市民幸福美好的改日,为了日子更和谐,因此,办世博,与每一位市民都有切身的利益关系。 世博会的举办,也为上海的青年儿童展示良好精神面貌、参与都市文明建设提供了时代机遇和广大舞台。为了引导广阔青年儿童关注世博、了解世博,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参与各项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动打算的推进实施,上海市文明办、上海世博局、团市委决定在全市青年儿童当中开展“雏鹰世博文明行动”,环绕“都市,让日子更美好”的主题,传递“文明的都市,美好的日子”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的理念。此次“雏鹰世博文明行动”共分为“小手牵大手,大伙儿寻陋习”、“小手牵大手,共养好适应”、“小手牵大手,礼仪迎来宾”三个内容,这一活动将向来持续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 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出倡议: 首先,希翼同学们做一名“世博小小宣传员”,进家庭、进社区向家长和邻里宣传世博知识,倡导世博理念,号召大伙儿一起来服务世博、参与世博,做好世博会东道主。 其次,我们今天将会向39年级各班同学发放“世博文明卡”,请同学们回到家向父母长辈宣传“雏鹰世博文明行动”,在校园、家庭、社区、公众场所等别同区域,针对自己、伙伴、家长等别同人群,开展寻觅陋习活动。并将寻到的陋习记录在“世博文明卡”上,之后在班内进行总结和公布;分析陋习形成的原因,和家长共同制定“告别陋习”打算,告别家庭日子陋习,倡导健康家庭日子方式等。 精彩世博,文明先行。希翼同学们积极投身世博、共创文明,在迎世博、办世博的全过程中了解世博会、参与世博会、奉献世博会、共享世博会的胜利成果。希翼同学们和家长共同经过参与此次“雏鹰世博文明行动”,收获体验,得到感悟。让我们在实践中别断推进上海的文明和谐建设,更快、更广、更好地提升都市文明水准,用同学们的小手拉起周围家长、邻里的大手,共同克服日子陋习,摒弃脏乱差,养成良好适应,展示上海青青年文明、健康的形象,继而引导全社会都来参与根除陋习,共养文明适应,让上海市民的精神风貌有一具全然的大变化,一起以良好的素质共同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办一届成功、精

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 城市两字一起合用最早出现于《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在此之前,《说文解字》中讲的以盛民地的城,以及买卖之所的市,终于,因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需求,盛 民之地与买卖之所两者合二为一。 便也有了我们口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 人民创造一方文明。在这过程中因一方人民逐渐 形成的一方水土城市,也渐渐衍生了它独有的人 文精神,代表着它的孕育者。在人类发展的进程 史上,每一座具有特色的城市,都有其独到的城 市精神,不同于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以及东京干练、优雅、合作,上海以其多元化凝练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独特内涵。 身为一个上海人,我却一直并没能真正体会其 中的深意,直到藉由上海世博会这一全世界人民 的盛宴,我才有所感悟。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精神,我也成为为世博会 出力的一份子。来到了园区内,看到了川流不息 的人群,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口中说着不同的 语言,却因同一件盛事而汇聚到一起,各异的脸

上却露出相似的欢欣笑颜,也不免感染了紧张踌 躇的我,让我更加期待融入他们。身旁是已经经 验丰富的大姐姐们,望着她们因烈阳暴晒而通红 的双颊,惊异她们更加清晰嘹亮的声线,清澈动 听的仿佛化作一弯清溪,为这炎炎夏日注入了一 抹舒适,她们优雅有礼的身影,专业详细的问答 都深深的印入了我的眼中。我也迫不及待的加入 了这个队伍中。 打扰一下,请问中国馆怎么走?温润的声音提 醒我回到了现实,转头便看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 老奶奶,突然的提问扰乱了我的思维,使我措手 不及。我急忙拿出地图,为她解答,多日的训练 使我慢慢镇静下来,语句也渐渐流畅让我来为您 说明一下,首先,您应解答完毕,我的心情也因 老奶奶赞赏的笑容而雀跃作文不已,更多了几分 自信,也希望多来几位游客让我来大显身手。 到后来,无论是用蹩脚的英语为外国游客解答 疑难,还是用普通话为全国各地的游人排忧解难,我都更加游刃有余。望着因我的帮助而喜悦的人们,我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其实不论人们来自哪 个国家,浸润于何种文化,信仰哪个宗教,来到 上海,欣赏世博会上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和科学

上海世博会巨大的文化意义

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正像外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所以,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经济的、技术的、建筑设计的、自然环保的等各方面的成果,可是,如果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的展示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首先,主办国中国在世博会上充分表现其悠久深厚的文化韵味。比如,这次世博会的会徽,以一个由三人合臂相拥而成的中国传统汉字“世”来体现,古老的汉字成为主题,“世”蕴含着“世博会”的意义,在“世”字的引领下,连着数字“2010”和英文书写的“EXPO”、“HANGHAICHINA”,主次协调,组合巧妙,中国文化韵味浓厚,同时也表现着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意境,而绿色的基调充分表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再如,这次世博会的中国馆,以“东方之冠”为主题,以象征性的形式表达中华文化的气度、神态和气质,红色更是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颜色。中国馆从形态和色泽上表现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和谐理念,充分利用世博会的空间主题、显要位置大手笔地展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美好理想。中国馆正立面是一个传统的红色柱子组成的门廊,门廊上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中国馆以简洁外形、大胆的色彩运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正面墙壁上方以红色为背景,展示了巨幅十二生肖图;中国馆的标志“牡丹花·中国情”采用了红色牡丹花的符号,来诠释中国馆“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的主题。中国馆的主色调“中国红”传达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心中的红颜色,充分向世人传播吉祥、喜庆、欢乐、和谐的气氛和情感。中国馆这样的设计和建造,与会徽所所表达的“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统一,主旨一致,蕴含着深意。此外,主题馆内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八个主题,丰富多彩,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特别是经过高科技处理之后,原画里的人和动物都像是被吹了仙气搬得复活了,传统主题现代化的展示,让世人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更“现代性”的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深刻和生动。还有,开幕式大面积的红地毯,也在呼应着本次世博会意味深远的“中国红”。总之,今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就是以其庄重典雅的“中国红”为主色调,光在此颜色上,就为世界瞩目,再一次让“中国红”在世博会上“国色生香”,再一次更丰富、更深远地以特有的中国高贵、热情和吉祥的颜色来传达作为“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其次,这次世博会充分展示着各国文化创意的竞赛和角逐。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有人说,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各国的文化创意,这是很有道理的。本次世博会有约189个国家和地区,57个国际组织参加,参加的数量为历次世博会之最,其中,由参加国自建场馆的就有42个。最让人关注和兴趣的是各国独特的文化创意,即表现在参与国国家馆的设计蓝图上的非凡的创意。比如:英国馆命名为“创意之馆”,外部由无数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组成,每根触须顶端都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看上去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而且,所有建筑材料都可以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将为零。无数延伸的触须,代表着创意的无限,碳零排放紧扣绿色、自然、环保的主题,作为最早举办世博会的国家之一,这样的创意引人深思。西班牙馆由万千柳条“编织”而成,俯瞰就像一个形状独特的篮子,展馆内部主要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的纸作为材料,顶部则利用太阳能,起到节能效果。展馆似乎“编织”着绿色自然的梦。瑞士馆展馆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奇妙的是,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顶楼种着满绿草和蒲公英,观众乘坐缆车登顶,便可闻到蒲公英的芬芳。一直被认为是和平国家,作为联合国许多机构所在地的国度,这次更巧妙地表达联合国的绿色倡议,表达着世界各国未来的自然和谐的追求。法国馆被誉为是“感性城市”,它看上去像是漂浮在水平面上,和黄浦江相得益彰,这样的设计采用高新技术来

传承世博拼搏精神 打造文化服务精品

世博先锋一线行动、世博运行保障立功竞赛、“创先争优——世博保障”活动,都有声有色地开展,切实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技能、丰富了世博知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党员行动的影响下,一大批世博优秀个人和组织脱颖而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市工人先锋号”、“世博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成为文化中心世博保障工作中的亮点。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战斗。紧急任务来临时,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人员紧缺时,不顾翻班的疲惫继续顶上;酷暑高温时节,贴心地给现场执勤人员准备好饮用水;同事遇到困难一筹莫展时,送上最温暖的问候和帮助。在公司党支部的带领下,强大的组织凝聚力正是世博保障工作的坚强后盾。 廉洁办博紧抓不懈 在工程建设阶段,党总支全体成员就已明确党风廉政建设是全体干部的共同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既要保证分管业务工作高效推进,又要以同等精力抓好分管工作的党风廉政建设。各部门负责人对其部门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工作“一岗双职”,做到反腐倡廉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实施、同考核。 在正式运营阶段,党总支紧绷党风廉政这个弦不放松,在实际工作中以“公开透明原则”为核心,制订了各方面的制度和管理方法,细化形成与制度配套的工作流程,将“公开透明原则”贯彻到每一个业务环节中。继开展“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教育实践活动后,文化中心又开展了争创“运营优质、干部优秀”的新一轮“双优”活动。从教育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建设、预防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加强防腐倡廉制度建设和严格党风廉政责任制。同时,举办培训班、集中辅导、上党课、举行报告会、组织专题研讨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每两周进行一次轮训,学习中央、市委、市委宣传部关于廉洁办博的精神。对敏感岗位、重要岗位的员工进行专题廉政教育,与所有员工签订《廉洁双重责任承诺书》,通过教育培训和责任承诺,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自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切实将中央、市委、市纪委关于“廉洁办博”、“文明办博”和“节俭办博”的精神落到实处。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试卷 五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五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1918 年周作人发表《》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闻一多于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冷清秋是《》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五四”时,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的”口号,其意思是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 职业的戏剧[ ] 2、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A.《文学季刊》 B.《宇宙风》 C.《水星》 D.《文化评论》[ ] 3、《女神》是“火山爆发式”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A.《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 4、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 5、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郭沫若的历史剧中,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主人公有 A、《聂嫈》 B、《南冠草》 C、《卓文君》 D 、《湘累》 E 、《王昭君》[ ] 2、庐隐的中篇的小说《海滨故人》的内容包括 A、下层劳动者的悲剧命运 B 、女大学生的生活与追求 C 、对女性婚姻问题的探究 D 、知识女性露莎的苦闷与彷徨 E、知识女性投身革命洪流[ ] 3、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有 A、《原野》 B 、《赵阎王》 C 、《终身大事》 D、《上海屋檐下》 E 、《屈原》[ ] 4、下列可以用来描述曹七巧的词语有

20XX世博会设计理念及看点

20XX世博会设计理念及看点 20XX 年阿斯塔纳世博会的核心概念:基于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的思考。希望通过机构、组织、企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讨论,吸引国际社会对能源问题的普遍关注,提高责任意识,关注能源管理对人类和地球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本届世博会还设置了三个副主题,分别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日常能源的效率”和“能源,为了全人类”。 本届世博会标识为“风能 Wind Energy”。该标识由三个抽象字母“A”组成风车叶片。字母A是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Астана)的首写字母,每个叶片也被比喻成坚固的金字塔,象征知识与技术。 自哈萨克斯坦首次获得20XX年专业世博会举办权后,阿斯塔纳城市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97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正式宣布阿斯塔纳为新首都,在经过十七年的建设改造,这座前苏联时期曾被称为垦荒城的省中心城市面貌已焕然一新,城市面积扩大到710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28万发展到如今近100万,成为了哈萨克斯坦当代政治中心。尽管阿斯塔纳成为哈国首都还不到20年,但城市却有着上千年历史。从中世纪历史考古文物的记载到15-16世纪哈萨克汗国时代,这个城镇一直

被视为通往西伯利亚的前哨重镇。在近代几百年历史中,该城市曾经三改其名。从19世纪的地方省城阿克莫林斯克到20世纪60年代垦荒城,记载了前苏联时期开荒拓疆的一段创业历史。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其历史地名阿克莫拉得以恢复,直至1998年更名为阿斯塔纳,在哈语中意为首都。 阿斯塔纳成为中亚乃至整个独联体第一个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城市,这充分说明了该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地位,也证明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独立23年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具备了相应的经济综合实力。20XX年6月10日-9月10日,阿斯塔纳将以世博会东道主身份笑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国游客,将接待10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参观人数可达八百万,届时世人将可有幸目睹汇集了各国民族特色与创新科技成果的一场专业性的世博展览会。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根据哈萨克斯坦国家动力与矿产资源部的数据,哈萨克斯坦境内石油证实储量为55亿吨,列全世界排名第九,天然气3万亿立方米。哈目前每年开采石油的数量约为8000万吨,根据哈油气部的预测,到20XX年哈的年采油量可达9000万吨,而到2020年将达亿吨。 目前,哈萨克斯坦拥有80多个油气田,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的80%和天然气可采储量的70%已投入开采。正是在这样一个油气资源足够开采70年的国家,提出举办“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