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选择题

公共政策概论选择题

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答案:B

2.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地区成见

B.职业成见

C.性别成见

D.指鹿为马

答案:D

3.“公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是什么公平,而是人们被给予了哪些权利”,该观点体现了哪位学者的思想()。

A.罗尔斯

B.诺齐克

C.安德森

D.伍启元

答案:B

4.公共政策权威性的基础是()。

A.阶级性

B.合法性

C.合理性

D.优越性

答案:B

5.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

A.多数原则

B.赞成投票制

C.等级决定制

D.末位淘汰制

答案:C

6.前评估是指()。

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

答案:B

7.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

A.渐进性的

B.补充性的

C.删减性的

D.修正性的

答案:A

8.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答案:B

9.“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答案:B

10.“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中。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

C.零起点法

D.对演法

答案:A

11.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要求()

A.客观公正

B.维护真理

C.有利于经济发展

D.实事求是

答案:D

12.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

A.变动性

B.稳定性

C.强制性

D.独立性

答案:A

13.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问题的确立

B.政策议程的建立

C.政策方案的择定

D.政策目标的确立

答案:B

14.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属于心理压力中的()。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前后冲突

答案:A

15.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职员要求公司老板发放交通费

B.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C.群众强烈要求电视台报道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

D.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答案:D

16.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答案:B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错误的政策会具有负导向功能

B.正确的政策只会产生正导向功能

C.正确的政策会具有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

D.西方某些国家的福利政策体现了政策的负导向功能

答案:B

18.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答案:A

19.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戴伊

答案:C

20.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A.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B.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C.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社会公正原则

D.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答案:C

21.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

A.地理环境

B.国际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答案:C

22.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法属于()。

A.政策均衡

B.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

D.政策调整

答案:D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

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

B.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

C.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

D.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答案:A

24.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的存在。

A.光环效应

B.从众效应

C.乐队效应

D.旁观者迷

答案:B

25.斯图亚特?内格尔对公共政策的看法是()。

A.公共政策是政治家判定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的决定

D.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答案:C

26.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

A.信息原则

B.系统原则

C.客观原则

D.效益原则

E.可行原则

答案:A,B,C,D,E

27.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

A.妥协

B.替代

C.合并

D.分解

E.缩减

答案:B,C,D,E

28.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

A.政党

B.利益集团

C.思想库

D.大众传媒

E.公民个人

答案:A,B,C,D,E

29.确定政策目标要遵循的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面向未来

C.系统协调

D.明确具体

E.伦理考量

答案:A,B,C,D,E

30.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

A.政治价值观

B.组织价值观

C.个人价值观

D.公众价值观

E.意识形态价值观

答案:A,B,C,D,E

31.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有哪几部分组成()

A.立法决策

B.党的政策

C.人大决策

D.行政决策

E.司法政策

答案:B,C,D

32.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专业学术团体

D.研究机构

E.政策目标群体

答案:A,B,C,D,E

33.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

A.描述评估对象

B.阐述评估目的

C.建立评估标准

D.选择评估方法

E.确定评估目标

答案:A,B,C,D,E

34.美国学者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为标准提出的建立政策议程的类型包括()。

A.自上而下型

B.自下而上型

C.外在创始型

D.政治动员型

E.内在创始型

答案:C,D,E

35.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

A.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B.战略––––策略––––战术

C.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D.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答案:A,B,C

36.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答案:A,B,C,D

37.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

A.自然灾害

B.生态变迁

C.国际冲突

D.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

E.战争

答案:A,B,D

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终结

B.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调整

C.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延续

D.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E.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答案:D,E

39.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A.工业政策

B.外交政策

C.国家安全政策

D.政党政策

E.社会保障政策

答案:B,C,D

40.下列选项中属于定型效应的是()。

A.种族成见

B.职业成见

C.指鹿为马

D.性别成见

E.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答案:A,B,D

1.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

A.淘汰投票制

B.博尔达计数

C.孔多塞标准

D.正负表决法

答案:A

3.尼采曾说:“疯狂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例外,但对有些小组来讲,却成为一种规律。”他的论断揭示下列哪种理论模型的后果()。

A.精英模型

B.小组意识模型

C.系统模型

D.渐进模型

答案:B

4.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

A.巴以冲突

B.学生要求校方解除网络封锁

C.矿工要求老板增加安全设施

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

答案:D

5.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

A.政策断裂

B.政策僵化

C.政策均衡

D.政策失效

答案:B

6.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A.理性模型

B.渐进模型

C.精英模型

D.团体模型

答案:C

9.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答案:D

10.传统理性模型对人的假设是()。

A.经济人

B.道德人

C.行政人

D.社会人

答案:A

11.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

A.学术团体评估

B.高等院校评估

C.委托评估

D.专家评估

答案:C

13.由群体成员对所有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胜出,这种择案方法称作()。A.正负表决法B.孔多塞标准C.博尔达计数D.同意表决法

答案:D

14.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答案:B

15.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D.高等院校评估

答案:B

17.“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

A.哥顿法

B.零起点法

C.对演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C

18.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

A.简单多数方法

B.加权简单多数法

C.同意表决法

D.赞成投票制

答案:A

19.公平方程式“个人:结果/投入=他人:结果/投入”的提出者是()。

A.罗尔斯

B.亚当斯

C.诺齐克

D.克朗

答案:B

标准答案:B

21.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答案:D

22.一票否决制又被称作()。

A.淘汰投票制

B.正负表决法

C.全体一致原则

D.否定表决法

答案:C

23.下列机构和组织中不属于思想库的是()

A.兰德公司

B.野村研究所

C.布鲁金斯学会

D.奥姆真理教

答案:D

24.提出满意模型的学者是()。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托马斯?戴伊

答案:A

26.()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A.公共问题

B.公共目标

C.公共利益

D.公共伦理

答案:A,B,C

27.一般说来,政策议程的主要阶段包括:

A.公众议程

B.政党议程

C.媒体议程

D.政府议程

E.专家议程

答案:A,D

28.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从众效应的有()。

A.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B.谢利夫的光点实验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

E.我思故我在

答案:B,D

29.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E.托克维尔

答案:A,B,C,D

31.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问题的针对性

B.未来的预期性

C.公平性

D.效率性

E.可选择性

答案:A,B

3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步骤通常的安排是()。

A.从经验观察开始

B.从经验概括开始

C.从理论开始

D.从假设开始

答案:A,D

3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

C.群体狂想症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E.指鹿为马答案:A,B,D,E

35.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A.经费

B.人力

C.信息

D.权威

E.执行保护

答案:A,B,C,D,E

39.在现代政府构成中,()等都会成为政策问题的提出者。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军队

E.公民

答案:A,B,C,D

4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关联性

B.主观性

C.人为性

D.历史性

E.动态性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3.下列()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答案:D

4.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

A.设计政策方案

B.选择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评估政策方案

答案:C

5.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答案:C

8.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我得你必失

B.你得我必失

C.我得你不一定失

D.你我得失没有关联性

答案:C

10.人们把决策活动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

A.新闻效应

B.黄灯效应

C.红灯效应

D.乐队效应

答案:B

15.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

A.三权分立

B.四权分立

C.议行合一

D.两权并行

答案:C

18.“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体现了下列哪种理论模型的观点()。

A.传统理性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渐进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答案:A

21.认知均衡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森堡

B.海德格尔

C.海默

D.海德

答案:D

26.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A.立法机关

B.选民

C.利益集团

D.领袖人物

E.行政机关

答案:A,D,E

27.下列对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

B.政策诉求主体希望能够建立相应的公众议程

C.客观上一般不涉及公众

D.其主要特征是“体制内运作”

E.其扩散的对象不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

答案:A,C,D

30.下列对政策终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政策终结与一般自然现象中终结无异

B.它是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C.当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时,可以终结政策

D.当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时,可以终结政策

E.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答案:B,C,D,E

32.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立法机关

B.政党

C.利益集团

D.行政执行机关

E.法院

答案:A,D,E

3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人大决定

B.基本法

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

E.宪法

答案:A,B,C,E

38.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计划周密

B.执行准确

C.灵活创新

D.全局与局部兼顾

E.照抄照传

答案:A,B,C,D

40.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

A.胡弗研究所

B.联想集团

C.兰德公司

D.肯尼迪政府学院

E.野村研究所

答案:A,C,E

4.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的()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答案:C

12.“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两句话的思想均体现了下列哪一理论模型()。

A.渐进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传统理性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答案:C

13.下列现象中属于政策终结的是()。

A.工人罢工

B.中国电信免收手机入网费

C.学生罢课

D.微软公司与苹果公司价格大战

答案:B

16.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模型。

A.团体

B.过程

C.理性

D.渐进

答案:C

17.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立法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国家检察机关

答案:B

18.“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

A.新闻效应

B.旁观者迷

C.颂歌效应

D.黄灯效应

答案:C

20.首因效应又称为()。

A.新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先头效应

答案:D

21.下列哪项政策不属于政策替代()

A.利改税的政策

B.费改税的政策

C.改革开放政策

D.医疗保险代替公费医疗

答案:C

23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

D.社会问题的认定

答案:A

24.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威尔逊

B.伊斯顿

C.戴伊

D.内格尔

答案:C

30.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政策内容合法化

B.决策过程合法化

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D.以法律形成颁布所有政策

E.政治体系的合法化

答案:A,B,C

31.通常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

A.政治领袖

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民意代表和大众传媒

D.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E.政府部门本身

答案:A,B,C,D,E

34.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为如下哪两类()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行政议程

D.司法议程

E.立法议程

答案:A,B

35.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机构的设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政府的关注

答案:A,B,C,D

37.边界分析法往往有下列哪些步骤组成。()

A.相关性分析

B.层次性分析

C.饱和抽样

D.诱导性提高

E.边界估计

答案:C,D,E

7.()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A.政策缩减

B.政策分解

C.政策合并

D.政策替代

答案:A

23.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首先由官方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型

B.内在创始型

C.动员模型

D.自发模型

答案:C

25.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称作()。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反衬效应

D.黄灯效应

答案:B

28.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由哪几个层级构成。()

A.中央政策

B.省政策

C.市政策

D.地方政策

E.基层政策

答案:A,D,E

29.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答案:A,B,C,D,E

30.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

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

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C.评估政策方案

D.宣传政策主张

E.政策对象范围的扩大

答案:A,B

31.依据政策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如下哪些基本类型()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E.优抚政策

答案:A,B,C,D

16.“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

A.基本政策

B.具体政策

C.经济政策

D.元政策

答案:D

27.后行为主义时期,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公共政策学在方法论上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A.行为主义方法论

B.公共选择方法论

C.博弈论

D.个案研究法

E.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A,B,C,D

12.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确定政策目标

B.评估政策方案

C.拟定政策方案

D.择定政策方案

答案:A

13.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

A.社会动员

B.媒体宣传

C.体制内运作

D.公众参与

答案:C

26.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含下列哪几方面()。

A.研究对象

B.概念体系

C.研究方法

D.研究机构

E.研究目标

答案:A,B,C

22.下列选项中明显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常规政策

B.例行政策

C.定型化政策

D.象征性政策

答案:D

26.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A.紧扣政策目标

B.规划多重方案

C.方案彼此独立

D.方案要有创新

E.方案切实可行

答案:A,B,C,D,E

10.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矮子协会

B.巨人集团

C.自然之友

D.野村研究所

答案:D

1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A.客观和中肯

B.极端和绝对

C.相对和主观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22.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

A.信息资料

B.评估标准

C.评估方法

D.评估报告

答案:D

38.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

A.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

B.学校禁止学生抽烟喝酒

C.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

D.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作日

E.街头出现了许多染成金发的中国少年答案:A,C

1.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首先由官方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

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型

B.内在创始型

C.动员模型

D.自发模型

答案:C

2.“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

下矣。”这两句话的思想均体现了下列哪一理论模型()。

A.渐进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传统理性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答案:C

8.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

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答案:C

26.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

A.从主观愿望出发

B.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

C.切实可行

D.志存高远

E.降格要求

答案:B,C

27.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

B.其目标在于产生物质性效果

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

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

E.政府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答案:A,C,D

28.在90年代,公共政策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

A.伦理取向

B.管理取向

C.民族取向

D.理想取向

E.政府改革取向

答案:A,B,E

32.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的数量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分为()。

A.单目标政策

B.双目标政策

C.多目标政策

D.确定型政策

E.不确定型政策

答案:A,C

35.一般说来,政策议程的主要阶段包括:

A.公众议程

B.政党议程

C.媒体议程

D.政府议程

E.专家议程

答案:A,D

37.后行为主义时期,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公共政策学在方法论上的多样

化主要表现在()。

A.行为主义方法论

B.公共选择方法论

C.博弈论

D.个案研究法

E.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B,C,D

40.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

A.中央政策

B.反馈政策

C.权力型政策

D.妥协型政策

E.博弈型政策答案:C,D,E

16.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答案:C

8.()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

A.政策信息咨询

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

D.经验咨询

答案:B

标准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