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是指工艺,术是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的生动再现,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技巧。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方法必须得到多数人们按照当时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若不认可的,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艺术是伴随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艺术

什么都不是!当今世界基本都是众说纷纭,各有所论,也很难为艺术下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定义。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搞艺术呢?究竟什么才算是艺术?

发现美、展示美是我们人类最美好的本性。从人们还是孩童时起,就逐渐的建立起对审美的认识。人们在穿着打扮中创造美,在居室摆设中构建美,在言谈举止中塑造美,在道德品质中完善美……这些都是人类出于内心善待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可以说,人人都在创造艺术,追求艺术。对于艺术的向往是人类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层次、各类别的艺术群体。

艺术具体说来,可大可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园林建筑。其种类纷繁、科目众多,涉及到我们生活得方方面面。举例来说,我们欣赏的影视剧是一种艺术,演员的表演是一种艺术,书法、绘画、摄影、雕塑是一种艺术,时装设计、表演是一种艺术,音乐、歌唱、舞蹈是一种艺术,装潢、装饰是一种艺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纹身是一种艺术,美容、美体是一种艺术,甚至一盘佳肴、美羹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几乎充斥在我们身边每一个角落。艺术凝聚了人们那丰富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展现了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能够体验和感觉到艺术那无穷的魅力,将让我们在精神

对西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活在画里的西方艺术 --浅谈对西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陈晓静 一直以来对西方艺术的认知都不是很多,谈到西方艺术,大都是从画里看艺术,想到的大概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那个以人为本的画风,或者是高中美术课本上的一些名作,诸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毕加索的格列尼卡,梵高的向日葵,又或者是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 而通过这个学期美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方艺术,不仅仅是我认识的那种图片认知,而是从作品的诞生年代,这一段时间的事件以及作者产生作品时的经历与处境,来分析作品真正在表达的内容。从而窥得了对西方艺术的点滴认识。 一幅作品的诞生投入的是作者满怀的热情与期盼,并希望能给予世人以启迪,就像是韩国电影《熔炉》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引起韩国社会沸腾热议,论压力促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熔炉法》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西方艺术中的《梅杜萨之筏》),泰奥多尔·籍里柯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这幅画表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暴露了无能的法国政府的弱点,从而使它带有强烈的政治引喻。尽管这一事件已经过去许久,但当人们站在画作前,似

乎又看到了汹涌的海浪,又看到了士兵们孤立无援的境况,画面通过匠心独具的布局和触目惊心的描绘,强烈地刺激了观赏者的情感。在当时也引发了市民的游行示威。 以及自由领导人民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 西方艺术许多佳作都是在反映当时的一段历史,某个事件,亦或是某个人,比如说拿破仑加冕大典,教皇,无名女郎,我们都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中去发现这个人物的内心,去揣测他内心的想法。还有,大卫创作的《马拉之死》。他曾经这样说到创作的动机:“公民们、人民都在召唤他们的朋友,他们忧伤的声音都可以听到:大卫,拿起你的画笔……为马拉复仇……我听到了人们的声音。我听从了。”于是他急速绘画,当年就完成了这么一个有力的形象。在大卫的笔下,马拉的形象是理想化的:周围的一切都非常真实,马拉被刺杀在浴盆里,凶器掉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左手仍握着“反革命分子”的名单,连字迹都清晰可见。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

浅谈我对艺术美学的理解与认识

浅谈我对艺术美学的理解与认识 班级:10美学国画姓名:杨清清学号:24号 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戏剧、建筑,甚至音乐、舞蹈,都是以一种相对整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示出来的,除了建筑和工艺这些特殊的形式之外,艺术主要诉诸人们的精神。艺术创作很少来自于直接的功利性。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审美既是一种可以通过判断来定性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形象来体认,通过快感来表述的体验活动。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然而,美是有相对性的。美的相对性是美和审美的辩证属性的重要方面,它与美的绝对性之间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美的相对性具有三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审美对象自身对美的表现有程度的区别,这种表现程度的差异性是以对象自身属性为基础的;其二是指不同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即使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感受也有程度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美感的相对性;其三是随着主客观因素及其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审美活动的逐步深化,主体的审美情趣将呈现出多层次、多趋向的状况,因而审美标准具有相对性。美的相对性的三种情况在美学史上的均被注意到,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所谓“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的”就意识到美本身的相对性,中国古代关于人体美的标准变迁如“环肥燕瘦”也显示出人们对美的相对性的思考。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追求的一种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种修饰,男

艺术作业

城建学院安全1003 14 方将来 我对艺术的理解 何为艺术?这是千百年来众多艺术家、理论家、思想家不懈探求的问题。 古希腊人将凡是可凭专门知识来学会的工作都叫做“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之类便称之为“艺术”;而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属于“艺术”范畴。古希腊人将雕刻绘画之类的艺术与手工业、农业等生产劳动归在一起,可见当时人们对“艺术”的鄙视。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感性事物,它所得到的只是真正美的“影子的影子”,因此,艺术是微不足道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艺术的态度不再是鄙视,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艺术”普遍认同的释义之一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我以为,该释义中对艺术“典型性”的解释,就包括了它的“难度性”。凡称的上是“艺术”的艺术作品,都应是作者在跨越了较大难度后才得以创作成功的作品,而决不该是信手拈来或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物;而且,艺术创作的作品应该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有一则报道:西方某大国当红“画家”,坐在地上,两只赤脚往盛满墨汁的盆中一涮,然后用它在挂于墙上的画布上乱蹬乱踹了一通,一幅“杰作”便横空出世。由于人们对此印象极其深,便时刻等待着它的后续报道:某年某月某日,世界上顶级拍卖行,以天价拍出此幅“惊世之作”,但不幸的是,人们苦等许多年后,始终未闻此佳音,也不知道那位“天才画家”此后高就于何处。这种毫无难度可言的作品怎么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许多所谓的“艺术”的作品,追求简单易懂而抛弃了艺术原有的风貌和一定的难度,能称其

作文:我对艺术的理解

我对艺术的理解 摘要: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意味的形式的阐述 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与内容 一、文学形式的阐述 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是相互规定的:一方面,一定的材料和内容要求并规定着相应的文学形式。另一方面,文学材料和内容又必须达到充分地形式化,融入到文学形式之中。在文学之美的创造过程中,形式对材料和内容的表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别林斯基曾做过深刻的诠释,他说“对文学作品而言,他的形式对于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他自己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因而在文学创造中,当内容显化成形式并为作家组织起来的时候,内容就消逝,消逝在里面,整个渗透在里面。作家们对文学形式的重要性有着更加丰富的体会。当有人向列夫托尔斯泰讨教他的小说主题是,他说,“艺术品的完整的基本内容只能由那艺术品本身表现出来”,如果要让他说明自己的作品主题,他就得按照小说的标新方式从头到尾的在叙述一遍。匈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巴拉兹说,作家“观察整个生活现实,不过只是从他们的那种艺术形式的观点来观察,这种艺术形式已成为他们表现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宗白华也强调:“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我国现代作家王汶石在谈创作体会时,对艺术构思中材料和内容的形式化过程有过很生动的描述:我们一旦明白了它的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一旦点燃起,所有的生活现实、情节,都被统统照亮,活动了起

来,向主题四项点聚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个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在文学创造过程中内容转化为形式的过程就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有形呈现,在此基础上,作品还要运用各种艺术艺术表现手法,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进一步外化成为或传达为文学作品,至此,文学的形式创造才算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对形式创造在内容表现上的价值功能,古典作家早有深刻的认识。如唐代文学家孤独及说“志非言不行,言非文不彰”意思是说,有了言辞,内容才能成形,而有文采的言辞才能使其赏心悦目。古罗马诗人贺拉更是把形式对内容的表现功能说的明确而具体:“喜剧的主题绝不能用悲剧的诗行来表达;同时,提厄斯的筵席(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情节)也不能用日常的适合喜剧的诗格来叙述。 形式创造在作家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在文学创造的实践中,由于形势的生成作用,内容却能得到深化或生化乃至产生审美新质。如现代叙述学对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都做了精细的分类和分析,认为不同的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都有各自的艺术效应,也是符合创作实际的。鲁迅的《药》塑造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夏瑜的形象,自始至终用的都是侧面描写。小说从他被害的余波写起,选取几个富有特征的场面,通过一些不理解,不同情乃至仇恨革命的人物的议论予以表现。显然,正是这种叙述视角,与作家冷漠的叙述语调相匹配,让读者心底透出一片冰凉,仿佛空气都因夏瑜与周围社会环境的隔膜而变得稀薄了。从而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群众的悲剧的凄冷范围,如果换上另一种叙述方式,其体现的艺术内容就不一样。 二、有意味的形式

演讲稿——对艺术的理解

演讲稿——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 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儿童舞蹈:对舞蹈艺术的理解

儿童舞蹈:对舞蹈艺术的理解 首先谈谈民间舞蹈,既然叫民间舞蹈,那就应该是源自于民间的 那些风格鲜明,为生活在最基层人们喜闻乐见的舞蹈。小时生活在遥 远的北疆,逢年过节大人们穿的红红绿绿的衣裳,踩着高跷扭秧歌的 情景仍历历在目。长大后陆续看到了很多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如:姿 态优美的傣族孔雀舞,质朴豪放的景颇族刀舞、典雅飘逸的朝鲜族长 鼓舞等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国外也是如此,象美国夏威夷的草 裙舞,苏格兰踢踏舞、西班牙的斗牛舞等等都是纯粹来自于民间,不 知朋友们看过电影《巴黎圣母院》没有,,剧中女主角艾斯米拉达那 热情奔放的吉普赛舞蹈,彻底征服剧中的男主角,也征服了场下所有 的观众,,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方式,就 会有舞蹈这门艺术。民间舞蹈好象不属于阳春白雪,但经过提炼和艺 术加工依然能够登上高雅的艺术殿堂。不知道朋友们是否还记得零六 年的春晚,来自河北唐山的几个老太太表演的《俏夕阳》,把一些地 地道道乡土艺术如皮影、唢呐等搬上春晚的舞台,为我们展示了带有 浓郁乡村气息的舞蹈节目,,最后舞蹈获几等奖我不知道,但留给我 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接着谈谈古典舞,古典舞应该算是纯正的高雅艺术了,有些高深 莫测,好象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古典舞就是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持续的艺术升华,最终保留下来的舞蹈形式。古典舞同古典 音乐一样,具有严谨规范的程式,,西方的古典舞蹈一般就是指芭蕾舞,世界的三大芭蕾舞《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我 身临其境观赏过《天鹅湖》,,从头看下来犹如在欣赏一首浪漫的抒 情诗篇,无论是剧情、音乐、还是演员的表演都给我留下了梦幻般的 视觉、听觉享受。我们国家的古典舞蹈可谓历史久远,如取自于敦煌 壁画的敦煌舞蹈《飞天》、《反弹琵琶》、《盛唐古乐》等等,,中 国古典舞蹈讲究神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这是古典舞蹈的精髓。零五年春节晚会上,聋哑艺术家邰丽华等为我们展示的《千手观音》,

浅谈对艺术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是指工艺,术是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的生动再现,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技巧。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方法必须得到多数人们按照当时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若不认可的,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艺术是伴随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

对现代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艺 术 概 论 论 文 艺术设计学院

对现代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摘要】 现代艺术是相对传统的美术而起的一个新名词,它企图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追求艺术的新观念、新价值,采用新奇的表现形式,十分注重艺术的创新和艺术领域的开拓。 【关键词】 现代艺术 【正文】 一、现代艺术的出现 认识现代艺术,要从它如何出现谈起。从古希腊阿波罗神殿镌刻的“认识你自己”1的箴言开始,艺术始终凝结着时代的文明和人类的文化智慧。人类社会的历史,每一个文化类型都有着表达自己时代的方法与技巧,如古埃及文化、中国文化、文艺复兴文化等等。现代艺术也同样表达着我们所处时代的意志,只是

时代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同。现代艺术出现在19世纪末,壮大于20世纪初,正是现代社会形成的重要阶段,工业革命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明,人们的知识体系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不仅使物质生活的内容和质量都有大飞跃,而且更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以一种无可回避的现实摧毁了一切传统,接着是巨大的空白。 现代艺术首先是从西方的印象派的出现开始的。从而艺术家们开始反对传统的绘画观念,走向主观的自我表现为中心的现代工绘画艺术开始了。 正如海德格尔认为的那样“艺术是价值空虚的填补者,赋予世界新的意义,并把信念,救恩和爱赋予这个世界,艺术作为抗拒贫乏时代的本真力量,召唤人进入自由的空地”①。现代艺术在这样的土壤中萌芽,在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艺术家们发现过往的手法变得难以实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现实主义已丧失了真实感,所以现代艺术需要以抽象的,变形的方法重新获得激情,需要“荒谬与不和谐”来刺激人心,以达到“召唤人进入自由的空地”的目的。可以说,现代艺术不是源于艺术而是源于生活,它的形式以及难以理解的内容,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的反映,现代艺术也是总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艺术的抽象与扭曲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二、现代艺术的发展与成长 现代艺术是相对传统的美术而起的一个新名词,它企图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追求艺术的新观念、新价值,采用新奇的表现形式,十分注重艺术的创新和艺术领域的开拓。这些变革自然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曲折折的不平之路。 现代艺术是为反对传统艺术而生,而它却又在遭受传统艺术家们的嘲讽、讥笑中成长。然而它却在当今的艺术之林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量,这可以说明现代艺术具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当然这和为它付出的汗水的艺术家们是分不开的。 现代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创造精神,尤其是她那顽强的生命,同时也能够表现艺术家的生命。若是处处都是崇拜模仿那就要受其支配,则艺术家表现的绝对不是自己的生命。最高尚的艺术家必不受人的制约,对外界的批评毁誉也能视之漠然。因为我的艺术是我自己生命的表现!著名画家凡·高就是典型的代表。 别人怎么见得知道我绘画时的情感呢?别人又怎么知道我当时的内心变化呢?所以说肤浅的批评,是没有价值的! 何以艺术能够表现艺术家的生命呢?因为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感觉而表现的。因感觉而生情,才能产生艺术。换而言之,就是我对现实世界的感受而产生艺术。譬如:个性刚强的人喜欢热烈的色调,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就喜欢冷静的色调。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去画同一对象,他们所表现的色彩感觉,也是不相同的,如果强使他们一样的话,那就不是现代艺术所追求的东西了。所以现代艺术家作画都是从内心有感而发。如若不把内心感受表现出来,就必然不会快活,便象是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做似的,心里不会舒服,一定要把它表现出来。倘若艺术家在没有感受时而作画,那么就成为一种虚伪的技巧化了,纯粹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艺术。那作画之人也顶多算是个比较好画匠,而不能算是个艺术家。所以我要说艺术家表现在画面上的线条、韵律、色调都是艺术家本人的情感。因为艺术家作画时带有情感,自然画面也就有情感。因此是精神在统治整个画面,生命自然也就存在与画面中。赏画者也必然能够感受到画中有生命的存在。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新媒体艺术 20150647 马维全经过一学期的社团课程的学习,我对新媒体艺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就谈谈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一般而言,人们把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称为新媒体,而将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推陈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称为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根本理念是尽可能地用艺术反映真实的思想和创造思想产生的情景。也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用艺术反映思想的理念,透过艺术所表达的思想与观念,而这正是现代人的内心所看到的世界,媒体艺术家则使用媒体艺术使这些观念和思想情景再现,演示给观众。新媒体的发展和观念对传统媒体进行了反叛,是全新的颠覆与革新,对以往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超越,也带来了许多影响。 新媒体艺术带来的几点改革: 1、产生全新的时空观念: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信息在全世界触网之处流动。 2、提供人机对话的可能性:现代科技与IT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作的机会,特别在视觉艺术的

表达形式上。要实现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必须要为善于人际互动和沟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还需要充分掌握有关艺术与人性的相关知识,需要有一颗开放并富于想象的心。只有这样,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内容及其表现方式才会更有效果。 3、推动新媒体广告艺术的发展:新媒体动画在网络广告艺术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媒体艺术的应用给广告艺术的动画展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网页中闪动的标识,漂浮的广告,游行于画面之间、行踪不定的标题,这些都是以往传统广告艺术中所没有的。 4、新媒体艺术对文化产业复兴的推动:在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关。 5、催生人类新的生存观、价值观:网络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观和价值观。通过QQ、网络游戏等“网络交往”,人们可以把自己人生面孔的另一面展示出来,这种虚拟空间中的交往无形中必然改变人类感知及认识世界的方式。 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在慢慢的形成,将来的科技可能达到人们现在无法预测的高度,但我觉得那其中必有新媒体艺术的存在。

怎样理解艺术鉴赏

怎样理解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审美对象(艺术形象)与审美主体(欣赏者)。当代作家秦牧在《虾趣》一文中曾具体地描述了一个故事。他写道:“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来倒人尿肥,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一面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这表明,所谓艺术鉴赏,一方面由于作品艺术描写的生动性,唤起了欣赏者的某些形象的记忆,印证了她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她的审美情绪,从而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一种美的享受“竟着了迷”;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对客观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农妇把画里的虾与自己在生活中曾见过的虾作了比较,得出结论:“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农妇在看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了画家对生活美的发现和评价。 艺术的审美创造构成美的艺术作品,形成艺术作品应有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切事物的性质及其价值和意义又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满足社会审美需要的审美对象,其性质和意义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关系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这种关系就是人们对艺术的接受,特别是审美鉴赏接受。只有通过艺术接受,艺术作品的性质才能得以显示,价值和意义才能实现,功用才能得以发挥。 艺术接受是指一定时代、社会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文化和心理要求在鉴赏、读解、阐释和评论艺术作品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选择性认同和创造性实现。这种接受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它包含着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及再创造等等心理活动。接受者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并现实地鉴赏作品和实现作品的过程,就是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的性质大约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接受具有不可穷尽性。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很难确定的,而且,艺术家的自白也不能成为阐释艺术作品创作意图的惟一根据;二是艺术接受具有不可言传性。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具有不可言传性,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也具有不可言传性,因为艺术作品传达的情感是极其微妙、复杂和丰富的;三是艺术接受具有主观差异性。艺术接受的主体由于审美兴趣、思想感情、生活经验的差异,对同一艺术作品可能具有不同的艺术感受,并作出不同的补充和发现。 我们知道,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是艺术接受的一种主要形式。审美鉴赏是指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凭借审美知觉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如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发现和判断,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鉴赏具有下列特点与性质: 第一,审美鉴赏具有直觉性。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对审美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 第二,审美鉴赏具有情感性。审美鉴赏根源于情感需要,满足的也是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性是审美鉴赏的又一基本性质。从艺术鉴赏的实践来看,人们对艺术形象的观照是一种动情观照和寓情观照,即不仅是艺术对象激发鉴赏者的情感,而且鉴赏者也寓情感于观照对象之中。鉴赏主体的情感活动由接受转为主动,

对艺术的认识(新、选)

对艺术的认识 这学期我学习了《中外美术赏析》这门课,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中外美术的历史,著名人物,经典作品有了一些了解。最后老师让我们谈谈自己对艺术的认识,我觉得这个话题很难,因为艺术是门很深的学问,很难真正理解。所以我就只能谈谈自己对艺术的浅薄认识。 从概念上来讲,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通过感受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艺术分为四种: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懂得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是艺术的三大要素。 我认为,通过演绎或作品表现出来的,能体现出感情的都算是艺术。绘画是艺术,相声、小品和电影也是艺术,从中都能体现出人们不同的感情色彩,只是展示的形式不同。这学期主要学的是美术的艺术,我想重点说说关于美术的艺术。在古代,青铜所造的器皿用来祭祀或者盛放东西,器皿有各式各样的形状,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代表着当时社会的风俗文化,这是一种艺术。古代留存下来的皇宫宫殿,在南方留存下来的小桥流水,包括各民族特有的建筑,这也是一种艺术。在当代,设计师工程师设计的各式各样,形状各异的高楼大厦,其中都包含一定的寓意,建好的建筑十分漂亮,这也是一种艺术。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写诗作画,一般都是水墨画,山水画。而外国就不一样,外国都是油画,画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画的是人物,有的画的是教堂之类的,人文风俗不一样,信仰宗教不一样,呈现出来的画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或者受当时经济因素的制约,作画用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能够长久的保存,有的时间不长就会腐烂。画画的风格也是受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人们画画中能够体现当时的文化,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出的是当时社会的安逸现状,画面上有拱桥,有河流,人们在街市上买卖东西,一幅十分热闹的景象。在欧洲,人们的画作有的是关于宗教的,还有各种画派,表现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文化所展现出来的作品是不同的。而这都是艺术。 我认为艺术能够无时无刻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建筑体现艺术,行为体现艺术,语言体现艺术。这是一个充满艺术的世界,而每个人都是行走着的、生动的艺术品。我们做的应该是更多的从书本中,从美术作品、电影作品中学习了解艺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摘要:常常会听到有人问:艺术是什么?客观的说,艺术是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广泛:一幅画,一段音乐,一尊雕塑,一座建筑······甚至一盘菜肴,一段优美的文字也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艺术来源于我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感受,可是它又高于生活。 关键字:艺术社会审美感情 艺是指工艺,术是指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事物生动再现,包括真善美,假恶丑。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它所研究的是情感和审美,且最终回到审美。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艺术必须最终得到多数人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所以说,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具体来说,可大可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园林建筑。其种类纷繁、科目众多,涉及到我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我们欣赏的影视剧是一种艺术,书法、绘画、摄影是一种艺术,音乐、歌唱、舞蹈是一种艺术,纹身、美容、美体是一种艺术,甚至一盘佳肴、美羹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几乎充斥在我们身边每一个角落。 美国抽象绘画大师波洛克说:“艺术是表现内在世界”。保罗克利曾说:“艺术不是反应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而是要把那些看不到的事物创造出来”。昆斯曾今这样打过这样的比喻来说明艺术是什么,“如果森林中倒下一棵树,那么也没有人听到此事,会有什么声音吗?那就是艺术与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果艺术不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它还存在吗?”他们对艺术的理解都是对的。在我看来,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最终用具体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其中附加了我们个人的情感,这就是艺术。 艺术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社会是艺术表现的素材,则艺术是表现社会的现状。所以就有很多人会说,看一个人的绘画艺术作品,并不是看他画了什么,更多是看他怎么表达的,以及他在艺术中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创作于西欧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精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人们的思想从腐朽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人们更加注重人性,更加看重人的作用。达芬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幅传世佳作,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

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

谈谈理解的艺术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S11新闻采编与制作三班 付馨18

艺术美的认识

浅谈我对艺术美学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戏剧、建筑,甚至音乐、舞蹈,都是以一种相对整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示出来的,除了建筑和工艺这些特殊的形式之外,艺术主要诉诸人们的精神。艺术创作很少来自于直接的功利性。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审美既是一种可以通过判断来定性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形象来体认,通过快感来表述的体验活动。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然而,美是有相对性的。美的相对性是美和审美

的辩证属性的重要方面,它与美的绝对性之间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美的相对性具有三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审美对象自身对美的表现有程度的区别,这种表现程度的差异性是以对象自身属性为基础的;其二是指不同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即使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感受也有程度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美感的相对性;其三是随着主客观因素及其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审美活动的逐步深化,主体的审美情趣将呈现出多层次、多趋向的状况,因而审美标准具有相对性。美的相对性的三种情况在美学史上的均被注意到,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所谓“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的”就意识到美本身的相对性,中国古代关于人体美的标准变迁如“环肥燕瘦”也显示出人们对美的相对性的思考。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追求的一种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种修饰,男人的美是一种气质,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岁月的烙印;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体现,这也正是几千年来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 艺术美学离不开艺术的哺育,但也缺不了哲学的引领。艺术美学是各种艺术学学科群皇冠上的明珠。这就意味着它只有充分汲取各门艺术的精华、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其大者”,进而赢得其他艺术学科的由衷臣服,确立自己的王者地位。如果它疏离了与各门具体艺术的血脉联系,就会在空洞化中走向死亡。并且艺术美学是一门源于哲学的理论学科,必须坚持自己的哲学追求。可当今的艺术美学不是缺乏艺术,就是缺乏哲学,抑或两者都缺乏。

对古希腊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 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 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与建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古希腊的社会制度、美学价值、审美观念、社会风尚等密不可分。 在整个古希腊艺术发展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强烈的外在感染力,也是古希腊雕塑的又一特征。但这种感染力必然是平静的。古希腊雕塑对人物神态,姿势,衣纹的处理技巧,多为后世所不及。因为那些雕塑人物大都来自神话故事,所以被赋予浓厚的传奇色彩,置身于某个突发的事件。拉奥孔,掷铁饼者,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出神入化地显示了这种魅力。站在这些雕像前,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或窒息的情景,或激烈的场面或豪迈的气势。 古希腊的雕塑不仅形式完美,而且表现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雕塑人物的面部,几乎没有表情,眼睛里没有眼珠,身体没有颜色。作品要表达的,是庄严和静穆,完全符合人们心目中神明的理想形象。一方面,受着素材的性质和领域狭窄的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也增强了塑像的庄严;不去表现面部表情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的与反常的现象,把剩余的一切留给绘画和文学,以便显示出抽象的比例与纯粹的形体。结果雕塑成为古希腊艺术的中心艺术。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久远地影响欧洲建筑达两千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就是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为一个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时期建筑的风貌。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希腊神殿莫属。 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主要是和谐、单纯、庄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同时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其中古希腊建筑史上产生了帕提农神殿、宙斯祭坛(帕加马)这样的艺术经典之作,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同时对世界建筑艺术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说,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那么,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代希腊并不是欧洲艺术惟一的发源地,但是,要说说欧洲艺术不得不从古希腊艺术说起,因为它对欧洲艺术以及整个世界的影响又深又远,经久不衰。 。

谈谈对于艺术的理解

谈谈对于艺术的理解及对于你的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 梦与幻想是典型的精神贯穿游戏,艺术起源于人的梦与幻想。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在以一种呈现于感官的方式传达着某种属于世界本质的东西。如上所诉,对于艺术的理解,各有见地。艺术似乎是人类十分熟悉的东西了。 从起源上看,在人类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艺术品。在西班牙山丹得尔省发现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是公元前一万五千年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品。而在法国南部蒙蒂尼亚发现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则有近两万年的历史。无论说艺术起源于摹仿,起源于游戏,还是起源于巫术,起源于劳动,都表明艺术已经有了上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艺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从远古的绘画、舞蹈、音乐、口头文学,到古代的戏剧、书面温习,至近现代的电影、电视艺术。艺术和人类的关系不是疏远了,而是更加密切了。艺术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更加重要了。老黑格尔曾经预言,十九世纪的烂漫艺术是艺术的最高峰,以后的艺术将衰落,哲学将发达,因为绝对理念将突破艺术的感性外壳,回到自身,这就是哲学。二十世纪艺术纷纭繁复的发展证明了老黑格尔预言的失败。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竞相表现,到了五十年代后,虽然艺术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中,西方又将出现艺术的复兴。美国的未来学家奈比斯特在《2000的大趋势》中,把艺术的重新兴起作为九十年代影响世界的十大趋势之一。一些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把艺术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中心。人类将更加深刻、广泛地生活在艺术中。 既然人们这样地熟悉艺术,和艺术须臾不分,既然艺术这样有价值,这样地重要,就应该能够清楚地回答艺术是什么。但是要准确清楚地回答艺术是什么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我对艺术的认知: 一、“艺术”是什么样的“艺术” 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然成为生活中的热词,它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的身影弥留了很多思想家、艺术家的身影。虽然艺术对现代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一个潮流词汇; 但很多学者却将其放入“抽象词汇”这一领域中。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无影无踪,却又有迹可循,每个人都可以诠释艺术的概念,却不能完整的描述艺术。因此就有了“艺术”是什么样的“艺术”的疑问。 首先,艺术是一个时期表现出的一种或多种状态。它是一个时期文化状况、人文情怀、物质状况的折射; 它既是自己的艺术,也是大众的艺术,有着自己存在的姿态,同时又实时的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艺术是自己的,也是大众的。其次,艺术同时是自己诠释自己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创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手法、理念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想,向大众描绘自己世界中的影子。此外,艺术是一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表达自我的同时,还需融入大众的视角; 而在流行趋势趋于大众的同时,艺术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艺术是多姿多彩的艺术,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的艺术。 二、“艺术”的活水源头 艺术的活水源头是什么? 这里我借用黄玉顺老先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他在其《关于“生活儒学”的一场大讨论》中表明: 生活是前科学、前哲学、前形而上学、前主客二分、前概念化、前对象化的本源情境,所以生活才是一切的大本大源。因此,我认为生活便是艺术的活水源头。 生活是真正的生命殿堂,是真正的生命海洋,是一切。艺术的思想来源于生活,凝练于生活之中,最后以融入生活的方式释放着自己的光芒。它是对社会的反思,对生命的描述,并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生活的真谛———爱。艺术在其再现自己的魅力的同时,把爱由己扩展到家庭,由家庭扩展到社会,由社会扩展到宇宙万物。例如: 梵高的《向日葵》,是一件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