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广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使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能熟练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现场流调工作的要求、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

二、演练对象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流行病技术人员。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现场调查人员

现场调查组包括流行病现场调查人员、实验室采样人员(其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人员至少2人,实验室采样人员1人)。

(二)携带的物品要求

1、防护物品:个人防护设备5套,包括口罩(12-16层棉纱口罩和N95或FFP2级别以上的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鞋套(高筒水鞋)。

2、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包括病例个案调查表3份、密切接触者调查表20份。

3、采样设备:

(1)血液收集耗材:医用(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各10支、5ml(真空)针管10支、止血带3根、无菌拭子一包、血清储藏管20支、标本标签20张、创可贴20个、可封性塑料袋30个、标本采集登记表格20张、带有冰袋的冰盒1个、棉拭子一包。

(2)全血收集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20支。

(3)血清保存管:2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4)粪便保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5)鼻咽拭子保存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6)痰液保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7)尸检组织冻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2支。

(8)记号笔:油性,防水,2支。

(9)洗手液(包括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的酒精等)任选一种。

四、现场调查步骤

(一)流行病学调查

1、到达现场后,首先做好个人防护。根据对不同的被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级别的个人防护:

一级防护: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对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防护要求:穿戴普通工作衣帽、戴12层—16层棉纱口罩,使用四小时后,消毒更换。每次接触后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二级防护:在发热门诊、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污染区或其它发病地点,对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隔离衣,戴防护帽和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以及戴乳胶手套和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离开污染区到半污染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交医院灭菌和消毒处理。离开疫点、疫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放入密闭污物袋封闭后带回疾控机构灭菌和消毒处理。

三级防护:适用于采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的工作人员。

防护要求: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口罩、防护眼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

其他要求:现场工作人员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的卫生和保护;参加现场工作人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掌握病例病情的发生过程、可疑接触史

(1)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是采用询问、查阅病历资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问题。

病例个案调查主要内容为基本情况、发病情况、治疗情况、接触者情况等,重点对病人的接触史进行详细的调查,特别是发病前接触同类病例的情况、与动物及外环境接触情况,以便发现可能的感染来源线索。

首先询问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疾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现住址、联系电话、临床表现、就诊时间、就诊单位、检查项目、确诊时间和单位等,必要时查阅病历、化验结果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

(2)查明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一般根据病人发病日期,往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即调查病人发病前两周的可疑流行病学接触史,以帮助判断可疑危险因素和暴露机会。主要调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外出史,什么时间到过哪些地方,曾到过的场所,以及乘坐过的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出租车等)的日期和班次、车次、车号、始发站和到达站等信息;

②发病前2周内是否去过医院看病、探视病人、取药还是取检查结果,停留的时间长短,曾停留的场所;

③发病前2周内是否与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接触的地点、方式、时间长短,最初及最后一次接触的具体日期,特别注意曾与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共同居住、同办公室、同一教室、共同聚餐或其他原因接触的情况,以判断病人被感染的可能性;

④发病前2周内是否以其它方式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如共用一个污水管道;

⑤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外出就餐史,以及就餐环境和就餐食物、就餐时间、地点及停留时间长短,以及共同就餐者的数量、健康情况;

⑥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可疑动物(如生病动物)接触史,家中是否有宠物动物,其动物种类、动物的健康近况,与动物接触的时间长短。

3、对其密切接触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并登记

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密切接触是指曾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自其出现症状前3天起,有过较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下列人员,包括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同学、医生、护士等。交通工具中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视交通工具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界定原则。(具

体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3年11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执行)

4、调查居住环境,接触动物的情况

如病例与禽鸟或动物类接触情况、病例居住周围农贸市场禽鸟类宰杀、销售情况等;或调查可疑感染或导致传播的场所环境,例如医院病区病房环境。对于现场调查所得资料不仅要作详细的描述,而且应绘制病例动态分布的标点地图及其他示意图。

5、严格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判定是否为疑似病例或病例

6、认真填写病例个案调查表和密切接触者个案调查表。

表格填写要完整,不得缺项。

(二)现场采样

采取可疑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血液、鼻咽拭子、漱口液等样品。

样品的采集、运送和保存自始至终要遵守无菌操作要求。将标本放入血清玻璃管(或医用塑料管,注意要用螺口管),并用胶布或封口膜密封,再用清洁塑料袋包裹严实,并表明采集编号和采集日期。按要求进行三层包装后运送。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密切接触者人体样品采集登记表》。具体可参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体样品采集、保藏、运输和使用规范》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执行。

(三)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调查

对调查中怀疑为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后,除按以上步骤和要求进行调查外,应作以下补充调查:

1、病例在可疑感染或发病地的详细地址,可能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

2、病例从可疑感染或发病地返回时乘坐的交通工具(如日期、航班、车次、车厢、船舱等详细情况)、回程中同乘交通工具的密切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

3、病例返回当地后与其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同事和朋友等人的健康状况。

4、病例经治医院包括门诊和病房所有与其有密切接触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

5、经过初步调查分析、判定后将对病例的初步结果及拟采取的处理措施迅速向非典办报告,经批准后立即执行。

五、不同情况发生可疑病例时流调演练的具体要求

(一)医疗机构发生可疑病例时

1、对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中发生可疑病例,医院将按程序和要求对可疑病例进行诊断,并将按照卫生部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处理要求,对疑似病例送隔离区进行隔离治疗。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要在着二级防护的情况下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一级防护的情况下对其陪同人员或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还应对该患者就诊过的场所、接诊人员进行调查和登记。

2、对于在非发热门诊区域及其他非定点医院发生的可疑病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要对以下人群进行调查:(1)对所有接触疑似病人的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2)对陪同就诊者以及家属、密切接触者。

3、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

(二)城市居民区发生可疑病例时

1、迅速到达现场,着一级防护后开展工作。

2、要求居委会配合做好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与周围群众的隔离工作,同时迅速开展流病调查,初步诊断报告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如确诊或不能排除时,并填写病例个案

表;消毒人员对疫点(包括疑似病例的住家、发病后出入的场所、物品等)和环境进行消毒,迅速找到发病期间与之有密切接触是人员,登记并做密切接触者个案调查。

3、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

4、迅速报告,将可疑病例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诊断、治疗。

5、在居委会的配合下,开展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宣传,教育居民早期发现发热症状并懂得应该采取的措施。

6、取消社区或居民区的集会或其他集体活动。

(三)农村村屯发生可疑病例时

1、迅速赶到现场,着一级防护开展调查工作。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尽早作出初步诊断。

3、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4、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

5、联合村委会做好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医学观察工作。迅速报告,将病例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6、对疫点进行消毒。

7、开展宣教工作,让农民懂得正确判断发热和采取的正确措施。

8、根据情况考虑是否采取隔离村屯和取消人员比较集中的活动,如集市等。

(四)厂矿、工地发生可疑病例时

1、迅速赶到现场,着一级防护开展调查工作。

2、开展流调工作,尽早对可疑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3、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4、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

5、联合厂矿、工地管理委员会开展隔离工作。禁止外出以及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和工地。

6、迅速报告,将可疑病例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诊断、治疗。

7、疫点消毒。

8、加强宣传。

(五)学校、单位发生可疑病例时

1、迅速赶到现场,着一级防护开展调查工作。

2、开展流调工作,尽早对报告的可疑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3、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4、在学校对可疑病例同班及同宿舍的同学进行隔离工作。

5、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

6、迅速报告,将可疑病例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7、疫点消毒。对教室和生活区进行消毒处理。

8、加强宣传。

9、开展早晚测量体温的工作,对不适学生随时测量体温。

10、取消学校大型集会。

11、采取措施减少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六)交通工具发生可疑病例时

1、迅速赶到现场,着一级防护开展调查工作。

2、开展流调工作,尽早对报告的可疑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3、迅速报告,将可疑病例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诊断、治疗。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判断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对一般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对同节车厢的乘客进行登记。并收集有关交通工具信息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信息,提醒曾同乘一个交通

工具的乘客注意自己的体温,发现异常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

6、疫点消毒。对车辆、物品进行消毒。

7、加强宣传。

(七)旅游景点发生可疑病例时

1、接到报告后,迅速让导游停止一切旅游活动,就地进行暂时隔离。旅游团任何成员不能离开。

2、迅速赶到现场,着一级防护开展调查工作。

3、开展流调工作,尽早对报告的可疑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4、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5、迅速报告,将可疑病例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对旅行团中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其他成员进行医学观察。

6、对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

7、疫点消毒。对可疑病例有症状后到过的场所进行消毒。

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对在同一家庭或同一单位(如医院被同一科室、学校内同一班级等可能有共同暴露因素的单位)在2周内发生2例或以上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暴发或者2例或以上病例或疑似病例在短期内集中发生在某单位(如车间、家庭、学校、医院、工地等),病例之间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关系而产生的聚集性病例的调查。

(二)现场调查

1、内容:除对每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外,需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调查分析。

(1)调查引起本调查的病例的临床表现、2周内的外出史、同类病人密切接触史,传染来源。

(2)每一例患者和所有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情况、发病情况及去向。

(3)主要的传播途径。对感染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途径进行调查分析。

(4)调查影响本次暴发或流行的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

(5)传播过程、传播链。对本次暴发所有的病例进行传播过程和传播链的调查。

(6)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预测流行的发展趋势。

(三)调查步骤

1、核实是否暴发:根据初步调查,确定是否存在暴发,或者病例之间是否存在聚集现象以及有关因素是否已经掌握。

2、拟定调查计划:根据暴发发生的地点的不同相应地设计不同的调查计划。

3、现场询问:对于重要的信息,应重复询问他人,以求互相印证,再把所有的所获得的信息和印象总结。当向患者问到传染源线索时,应尽快追踪询问;如患者在传染期内与别人发生接触,也应尽快追踪询问并予以登记,以便及早诊断和进行适当处理。凡同等暴露的人均需进行调查。

详细记录首发病例的发病经过(包括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前后的接触者或接触方式)及流行病学史(包括同类病例接触史、外出、外人来家等)。

4、现场外环境调查:必须及时调查可疑感染或导致传播的场所环境。对于现场调查的资料要进行详细的描述,而且还应绘制病例动态分布的标点地图及其他示意图。

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原则

1、遵循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原则上遵循县级→市级→自治区级的调查处理顺序,只有在市级指导下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下,自治区级才出动流行病调查组协助、指导现场的调查工作。

2、县级作为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调最基层的机构,一定要做好辖区内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工作细致、认真,及时取得第一手的资料,为及时、迅速地开展疫情的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防止疫情的蔓延。

现场检查笔录经典范例

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要领 一、提高现场检查笔录证明力的“四要素” 现场检查笔录是行政执法重要的证据形式之一,所记录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直接涉及到笔录的证明力。但是,如何保证现场检查笔录所记录内容的客观、真实?全面把握抓住以下“四要素”是核心和关健, 1、必须注意查验和记载在场人员的身份、职务等情况。 在实施现场检查时,由于被检查方陪同人员的职务分工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对一些情况的了解和对一些问题的认知不同。因此,弄清现场陪同检查人员的姓名、身份、职务及所负责的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 2、必须注意、记载现场检查的过程。 记载过程应注意: (1)应客观描述实施检查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要记录实施检查人员组成情况及其分工情况,特别是要注明陪同检查的证人、被检查方人员参与检查过程的情况。要注意如实、准确地记录哪些人实施了某一具体检查活动。 (2)需要抽样检验的,一定要记录抽样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包括抽样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抽样实施人、产品批量/生产日期及规格型号、抽样器具、样品数量及封存形式、抽样单编号等信息。(3)要注意,对生产过程、原料、包装物及检查现场等情况的记载。(对检查现场情况作描述,有利于从空间角度对事实予以证实)。

3、必须注意记载涉案物品价格、数量的获取途径、方式。 涉案物品的数量、价格多少,是行政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的依据。因此,应注重对涉案物品价格、数量的采集及相关证据的记录。(1)要记明物品的放置场所、码放位置、码放方式; (2)有包装的要记明包装形式和包装标注内容等情况; (3)要记明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 (4)要记明获取相关数据的途径、方式。相对人口述的,要写明据什么人介绍;现场清点的,要证明清点方式、参与人;查看帐册、单据的,要记明查看的什么帐册或什么单据并记明编号,必要时制作复制件; (5)散装物品的计量,要记明使用的计量器具的状态及计量过程;(6)数据一定要确切,不能出现“大约”、“等”之类的字眼,计件的一定要精确到个位数,不能估算。 4、必须注意对相关证据、活动、文书制作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记载。 现场检查笔录作为证据,应与其他证据相互关联和相互印证;因此,在现场检查笔录上有必要记明对书证、物证的采集、抽样过程、封存过程及其文书的制作等情况。如涉及封存(扣押)或登记保存的,应记明封存(扣押)或登记保存决定书、封条的编号,相对人和执法人员应同时在封条上签字。采集的物证、书证一定要由相对人签字确认,在现场检查笔录上也要作相应的记录。对票据、帐册复印时,要由相对人确认票据、帐册复印件与原件相符(核对无误)并签字。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管理方案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管理方案 一、项目目标 1、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2、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能力,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3、规范管理,完善培训工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1、国家级培训对象为省级、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师资)。 2、省级培训对象为省本级和各地(市)级、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学员须由所在单位推荐,具有中专或以上学历,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其中: 省级人员培训90-120学时(20人以上,12-15天),地级人员培训60-80学时(5人以上,7-10天),县级人员培训40-60学时(3人以上,5-8天)。原则上理论教学占50%,案例和实践教学占50%。课程按教学单位设置,每个教学单位四节,每节按50分钟计,每天两个教学单位。 3、通过培训要求达到:系统掌握现场流行病学工作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独立开展流行病学现场组织、实施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掌握: 1)现场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应用技术; 3)快速获取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 4)实验室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和处理技术; 5)传染病流行病学基础及传染病现场消毒要点; 6)开展针对不明原因疾病现场调查的基本要领;

7)疾病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评价方法; 8)疾病控制工作中的现场调查处理能力; 9)组织开展现场培训的宣讲能力和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10)指导现场实践活动,并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11)提高撰写技术方案和调查报告的能力; 1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项目组织实施 1、卫生部统一组织实施省级师资培训,协调、督导、检查和评估培训工作的实施过程。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省的培训工作,制定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培训规划,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规范培训管理,指导培训工作,并提供本省项目执行报告。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落实,组织开展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 4、在正式培训前,应制订本省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内容、师资、进度、组织实施与管理等。 5、授课教师以参加全国培训(流行病、检验、消杀、信息)的省级师资为主,参照国家级培训下发的光盘(已发至各地),结合本地工作的实际实施。开展培训用的统一教材《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已经发放至各地(其中:省级50本、地级10本,县级4本)。 四、项目执行时间 1、准备阶段(2004年7月-12月):国家完成制定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培训师资。 2、实施阶段(2005年1月-10月):各地完成省、地和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师资培训及岗位轮训,提交本省(级)总结报告。 3、总结阶段(2005年11月-12月):国家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提供总结报告。

关于举办医学侦探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培训班的

关于举办“医学侦探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培训班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学专家曾光教授带领的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多年,教学团队指导下,已举办多期有关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培训班,如每年举办的“现场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更新培训班”。教学内容一直结合新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授课。把公共卫生观念和现场调查方法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启发式的理论教学以及经典的和我国目前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讨论,增强学员们对现场流行病学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受到广大公共卫生人员的高度好评。使学员能够深刻理解、掌握和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水平,并能够依据调查结果,针对性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并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干中学”的模式和成果推广到全国,以帮助推动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2014年的“医学侦探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培训班将于5月27日-3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诚邀广大公共卫生人员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各级卫生单位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教学等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员。 本培训班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 (国),参加培训的学员经考试合格,可获得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同时获得8个学分。 二、培训方法和内容 采用国际先进的现场流行病学核心课程培训模式,理论教学16小时与案例分析讨论8个小时,理论教学以实例引领强化概念、方法和技能的理解,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开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 Intellegence Service, EIS)。该培训模式旨在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骨干,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爆发流行和其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多年来,WHO等有关国际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和建立FETP,先后有3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相继建立了类似于现场流行病学或实用流行病学的培训项目。目前,FETP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3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多数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中坚。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我国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在中国建立FETP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筹划准备,除选派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和借鉴外,还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协作关系。200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 从此,中国按照国际统一、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重要举措。CFETP的培训目的不仅是培养数量不多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所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是学生,更重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加入时间:2009-5-21 8:59:28 来源:点击:296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 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现场检查笔录(核查涉嫌公共场所无证经营的正文制作模板)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 现场检查笔录 第页共页 被检查人:×××美容店 地址:扬中市××镇(社区/街道)×××××街(路、村)××号 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业主):王某职务经营者电话88588888 其他/ 检查机关:扬中市卫生局 检查时间:2011年5月1日10时10分至11时10分 检查地点:扬中市××镇(社区/街道)×××××街(路、村)××号该单位经营场所内 检查记录: 扬中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员秦某、郭某、表明身份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后,在该单位经营者王某的陪 同下,对正在营业中的×××美容店进行现场检查,检查情况如下: 模板一:1、该单位现场未能出示《卫生许可证》或者经现场核实,该单位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2、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正在开业(如开店门经营);店内外招牌和宣传广告; 有无顾客正在接受服务;顾客接受何种服务;主要的卫生设施设备或者经营用操作设施设备; 从业人员是否正在操作;现场有无发现经营账册或者消费单等经营记录;(可以选择性书写) 3、现场拍摄照片共计…张,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份。(以下空白) 模板二:1、该单位现场出示的《卫生许可证》,登记的项目如下:证件编号为:……;单位名称: ……;负责人:……;单位地址:……;许可项目:……;发证日期:……。 2、根据现场核查,该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为……,与“卫生许可证”登记内容不符; 3、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店是否正在开业(如开店门经营);店内外招牌和宣传广告;有无顾客正在接受服务;顾客接受何种服务;主要的卫生设施设备或者经营用操作设施设备;从业人员是否正在操作;现场有无发现经营账册或者消费单等经营记录;(可以选择性书写) 4、现场拍摄照片共计……张。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份。(以下空白) 模板三:1、该单位现场出示的《卫生许可证》,登记注册的项目如下:证件编号为:……;单位名称: ……;负责人:……;单位地址:……;许可项目:……;发证日期:……。经核实,截止到检查当日,该“卫生许可证”已经超过四年有效期限; 2、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店是否正在开业(如开店门经营);店内外招牌和宣传广告;有无顾客正在接受服务;顾客接受何种服务;主要的卫生设施设备或者经营用操作设施设备;从业人员是否正在操作;现场有无发现经营账册或者消费单等经营记录;(可以选择性书写) 3、现场拍摄照片共计……张。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份。(以下空白) 模板四: 1、该单位现场出示的《卫生许可证》,登记注册的项目如下:证件编号为:……;单位名称: ……;负责人:……;单位地址:……;许可项目:……;发证日期:……。 2、经核实,截止到检查当日,该“卫生许可证”未办理两年一次的复核手续; 3、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店是否正在开业(如开店门经营);店内外招牌和宣传广告;有无顾客正在接受服务;顾客接受何种服务;主要的卫生设施设备或者经营用操作设施设备;从业人员是否正在操作;现场有无发现经营账册或者消费单等经营记录;(可以选择性书写) 4、现场拍摄照片共计……张。(以下空白)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一个较为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是发现暴发或流行的前提条件。当报告的病例数量与疾病 监测系统资料相比较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际病例数量是否超过既往的正常水平,现时应分析引起报告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是否改变。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四项因素:即患者的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预防学(卫生学)案例及解析

实习一环境砷污染案例分析 【实验目的】 根据提供的实际调查资料,熟悉环境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暴露-效应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资料线索步步深入,能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 【实验原理】 环境流行病学的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人群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群体中特定效应的出现频率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是剂量与效应依存性的重要依据,是对暴露剂量和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一种定量描述,可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法规及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资料】 某市为一南北走向盲状峡谷小盆地,人口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炼厂。常年风向频率以南风为主,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铅、砷和氟等。该厂每年排入环境中的砷大约9.5吨,砷排出量占投入量19%,如以污染面积3km2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3.18吨/km2/年。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该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试问:1.为了解该市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2.如何选择调查点? 3.如果经过调查得到下文资料,你应该如何评价该地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实验方法】 1.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 1.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1,试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其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 答:是的,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 途径:可能是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的耕作层。通过表1和续表1的数据来看,在大气、地表水、土壤耕作层的砷含量,污染区A、B 都远远大于对照区,至于室内空气、地表水、土壤深层、砷含量、污染区A、B和对照区差别都不大,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深层,说明污染区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doc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全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培训测试及答案

全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培训测试 1. 以下哪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C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能引起大流行 D. 有感染后免疫 2. 关于传染病,以下哪个描述是不准确的?A A. 传染力大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也大 B. 致病力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C. 毒力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D. 传染力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3.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目前认为能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D A.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发病人数增加 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隐性感染人数增加 D. 以上三种说法都可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 4. 100万人口的地区,共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5000例,死亡400人。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为多少?B A. 500/10万 B. 40/10万 C. 0.08 D. 0.92 5. 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流行,三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环节:D A.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B. 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C.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 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尤其是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必须在场指导或协助的人员是:A A. 经过培训,掌握穿脱技术的人员 B. 疾控人员 C. 技术人员 D. 参与疫情处置人员 7.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行按压闭合时需:B A. 单手拇指和食指同时按压 B.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

C. 单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压 D. 随意按压闭合即可 8. 手套和口罩佩戴时均需进行的检查是:D A. 防水性检查 B. 接口完好性检查 C. 材质检查 D. 气密性检查 9. 脱卸防护服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污染面对人身和环境的污染,需要遵守的原则:A A. 内裹外 B. 折叠 C. 清洁 D. 快速脱卸 10. 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过程中,每一步完成后均必须进行的操作是:A A. 手卫生 B. 更换手套 C. 更换口罩 D. 没有必须执行的操作 11. 判定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时,活动及接触调查应开始的时间:A A. 出现症状前2天 B. 出现症状当天 C. 就诊当天 D. 确诊当天 12.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新冠肺炎病例后,应完成初次流行病学调查的时限是:B A. 48小时 B. 24小时 C. 12小时 D. 6小时 13.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应于出院后多长时间接受随访复诊?C A. 第3、7天 B. 第5、10天 C. 第2、4周 D. 第3、6周 14. 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冠肺炎病例的转归是怎样的?C A. 均为轻症,完全治愈 B. 均为重症,预后不好 C.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学校卫生现场检查笔录

学校卫生服务 1、按照县卫生监督所部署,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主要巡查学校对学生晨检工作、因病缺课追查工作等工作是否落实),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应及时以电话和文本方式报告县卫生监督所监督执法二股;二是填写完整的附件1,其中报告内容必须写明隐患具体地点、范围大小、涉及人员多少、隐患大体因素等;三是保护好现场并协助卫生执法人员调查。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必须有笔录和照片),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必须有笔录和照片)。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县卫生监督所通知执行)。 2、学校卫生监督检查 2.1检查内容 2.1.1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内容按照餐饮业检查内容执行; 2.1.2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查内容按照集中式供水单位检查内容执行(不需要学校建立生活饮用水检验设备、人员等); 2.1.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包括组织、制度、演练情况等); 2.1.4学校新建、扩建、改建,对建设项目是否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2.2检查方法 必须及时开展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检查,检查程

序为: 2.2.1必须携带“现场笔录”、“卫生监督指导意见书”、“学校、单位摸底一览表”、“工作日志”等; 2.2.2对每户时必须有影像材料,检查后必须书写“现场检查笔录”; 2.2.3对存在问题单位必须发放“卫生监督指导意见书”; 2.2.4对新开业单位必须准确填写该单位“学校、托幼机构单位摸底一览表”中各项内容; 2.2.5回来后及时在该乡镇“学校、托幼机构单位摸底一览表”中增加该单位; 2.2.6每天工作情况,填入“工作日志”。 2.2.7全年必须将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单位检查覆盖不少 于4次。 2.3完善报告: 每月底,将上月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信息填写附件2“卫生监督检查(协管)巡查登记表”,上报县卫生监督所办公室。

传染病学案例分析

传染病学案例分析 1.患者女性,16岁,因发热四天后皮肤巩膜黄染7天,于1989年3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3月4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9摄氏度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4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病后大便稀,无粘液,无明显里急后重。两天前大便呈黄白色,现已成黄色。病后尿呈黄色,渐变成浓茶样,量中等,无皮肤瘙痒、咳嗽吐痰等症状、无出血倾向。 既往体健,其母HBsAg( ),无长期服药史。未到过湖区,同学中有类似病例数人。 体查:体温:37?С,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可及 0.5cm,质软,压痛,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扣痛,膝反射存在,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X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粪常规正常 问题: (1)此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如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请提出正确治疗意见。 1、答案 (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 急性黄疸性肝炎,甲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 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 ②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病程仅11天; ③有流行病资料,同学中有类似患者,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④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 (2)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抗HAV-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等。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有助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治疗:卧床休息;继续隔离治疗2周;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使用适当护肝药和对症处理;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现场检查笔录(固定格式)

西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现场检查笔录 第页共页 被检查单位(人): 检查现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 检查人:记录人:监督检查类别: 检查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我们是西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执法证件名称:四川省行政执法证,编号:川I 、川I 。我们依法就你店(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请予配合。 检查记录: 1、基本情况:该店(单位)于年月日开始营业,从事经营,经营场所总面积㎡,其中厨房面积㎡,餐厨比例□符合/□不符合规定;设就餐座位数个,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距离□符合/□不符合规定。 2、持证情况:该店(单位)□已持/□未持《餐饮服务系可证》。证号:川餐证字:,有效期至:年月日。 3、专间设置情况:该餐饮服务单位设有:(1)、粗加工间,面积㎡;(2)、面点间,面积㎡;(3)、洗涤消毒间(区),面积㎡;(4)、凉菜间,面积㎡;(5)、切配烹饪间,面积㎡;(6)、食品库房,㎡;(7)、就餐区域,面积㎡。 4、卫生设施情况:该餐饮服务单位配备:冰箱(柜)台,消毒柜台,餐具密闭保洁柜台,紫外灭菌灯盏,空调台,洗涤消毒水池个,采用□物理□化学消毒方式。密闭废弃物、垃圾桶个,防蝇、防尘、防鼠设施□有/□无;机械通风排烟设施个。厨房墙壁是否使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是□否;地面是否□使用/□未使用防水防渗材料。 5、食品安全制度建立及经营信息公示情况:(1)、原材料采购登记制度是否建立:□是□否;(2)、废弃油脂处理制度是否建立:□是□否;(3)、餐具消毒登记制度是否建立:□是□否;(4)、经营信息是否公示:□是□否。 6、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情况:该餐饮服务单位现有从业人员人,其中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的人员人,已参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人员人。 其它检查情况: 当事人签名:检查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注:本文书一式二联,第一联存档,第二联交被检查单位。

《现场检查笔录经典范例》

现场检査笔录的制作要领 一、提高现场检査笔录证明力的“四要素” 现场检査笔录是行政执法重要的证据形式之一,所记录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直接涉及到笔录的证明力。但是,如何保证现场检査笔录所记录内容的客观、真实?全而把握抓住以下“四要索” 是核心和关健, 1、必须注意査验和记载在场人员的身份、职务等情况。 在实施现场检査吋,由于被检査方陪同人员的职务分工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对一些情况的了解和对一些问题的汄知不同。因此,弄清现场陪同检査人员的姓名、身份、职务及所负责的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 2、必须注意、记载现场检査的过程。 记载过程应注意: (1)应客观描述实施检査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要记录实施检査人员组成情况及其分工情况,特别是要注明陪同 检査的证人、被检査方人员参与检査过程的情况。要注意如实、准确地记录哪些人实施了某一具体检査活动。 (2)需要抽样检验的,一定要记录抽样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包括抽样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抽样实施人、产品批景/生产日期及规格型号、抽样器具、样品数景及封存形式、抽样单编号等信息。 (3)要注意,对生产过程、原料、包装物及检査现场等情况的记载。

(对检査现场情况作描述,有利于从空间角度对事实予以证实)。 3、必须注意记载涉案物品价格、数量的获取途径、方式。 涉案物品的数景、价格多少,是行政法律赋予的自由裁景权的依据。因此,应注重对涉案物品价格、数景的采集及相关证据的记录。 (1)要记明物品的放置场所、码放位置、码放方式; (2)有包装的要记明包装形式和包装标注内容等情况; (3)要记明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 (4)要记明获取相关数据的途径、方式。相对人口述的,要写明据什么人介绍;现场清点的,要证明清点方式、参与人;査看帐册、单据的,要记明査看的什么帐册或什么单据并记明编号,必要吋制作复制件; (5)散装物品的计景,要记明使用的计景器具的状态及计景过程; (6)数据一定要确切,不能出现“大约”、“等”之类的字眼,计 件的一定要精确到个位数,不能估算。 4、必须注意对相关证据、活动、文书制作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记载。 现场检査笔录作为证据,应与其他证据相互关联和相互印证;因此,在现场检査笔录上有必要记明对书证、物证的采集、抽样过程、封存过程及其文书的制作等情况。如涉及封存(扣押)或登记保存的,应记明封

现场检查笔录

现场检查笔录 现场检查笔录 被检查人:泗洪县XXX饭店 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性别:年龄:联系方式:检查机关:泗洪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检查时间:2011年 7月 29日 10时0分至 10 时 20分检查记录: 执法人员、(所执《江苏省行政执法证》编号为:、)在被检查单位(人)(职务:)的配合下,亮证检查: 1、现场见《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证号:有效期限:) 无《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 2、操作间见散装食用油约XX升,为塑料桶包装,无标签标识; 3、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未索取供货方营业执照和消毒合格证明; 4、食品从业人员XXX、XXX不能出示有效健康证明; 4、现场未见食品添加剂; 5、未见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理记录和销售协议。 6、未能提供白酒、乳制品等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记录; 情况属实 当事人签名:执法人员签名: 2011年月日2011年月日 备注:本记录一式两联, 第一联留存卷宗备查,第二联交当事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制 监督意见书 (2011)第00 号 被监督人:泗洪县XXX饭店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XXX 地址:联系电话:监督意见: 1、散装食用油的容器、外包装上应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2、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应向供货方索取营业执照和消毒合格证明; 3、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理记录和销售协议; 4、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应持有效健康证明;

5、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索证索票及建立进货查验记录。 以上意见立即执行。 当事人签名:××× (公章)年月日年月日 备注:本意见书一式两联,第一联留存卷宗备查,第二联交当事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 (2011)第号 泗洪县XXX饭店: 你(单位)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未向供货方索取营业执照和消毒合格证明的行为,违反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九项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责令你(单位)于年月日前改正。改正内容及要求如下: 1、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应向供货方索取营业执照和消毒合格证明。以上内容立即执行 当事人签名:××× (公章)年月日年月日 备注:本通知书一式两联,第一联留存卷宗备查,第二联交当事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 (2011)第号 泗洪县XXX饭店: 你(单位)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未索证索票及建立进货查验记录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责令你(单位)于年月日前改正。改正内容及要求如下: 1、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应索证索票和建立进货查验记录。 以上内容立即执行 当事人签名:××× (公章)年月日年月日 备注:本通知书一式两联,第一联留存卷宗备查,第二联交当事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 (2011)第号 泗洪县XXX饭店: 你(单位)食品从业人员XXX、XXX不能出示有效健康证明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责令你(单位)于年月日前改正。改正内容及要求如下:

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发展分析

32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发展分析 刘丽蓉,刘爱玲,于丽萍,韦欣捷,康京丽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摘 要:2010—2018年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V)2年期核心培训已举办4期,培养了来自28个省区的流行病学技术骨干81名,创新性建设了以基础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区域流行病学培训、大学师资培训、国内导师培训为有益补充的“1+5”培训模式。本文阐述了CFETPV项目的培养模式来源、组织管理及项目的发展探索,分析了其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模式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成果。项目基本实现了培养一批高级兽医流行病学人才,打造一支现场流行病学工作队伍的基本目标,但仍需要在建立长期运行机制、本土化案例开发、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进一步推进项目的本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人才培养;核心能力;培训网络;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2019)10-0032-06 DOI: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7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or Veterinarians Liu Lirong,Liu Ailing,Yu Liping,Wei Xinjie,Kang Jingli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Qingdao,Shandong 266032,China) Abstract:The two-year core training of China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or Veterinarians(CFETPV)had been held for four times from 2010 to 2018,81 technical backbones in the field of epidemiology from 28 provinces/regions were trained,and the training mode of“1+5”with the supplement of elementary training,trainings for senior officers,regional epidemiology training,training by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domestic tutors was innovatively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the source of training mode and management of CFETPV 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were stated,then its achievements in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promotion of training mode were analyzed. Through CFETPV,the basic goals,including cultivating a number of senior veterinary epidemiologists and building a field epidemiology team,were generally achieved. However,it was still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develop localized case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and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so as to promote the loc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FETPV. Key words:?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or veterinarians;cultivating talents;core capability;training network;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收稿日期:2019-07-06 修回日期:2019-08-15 基金项目: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1000) 通信作者:韦欣捷,康京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