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

【篇一:海洋环境公报】

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

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

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

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

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

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

项监测工作。

2010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水环境质量监测。各季节监测结

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夏季全海域海

水中营养盐、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指

标的监测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

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全海域海水中无

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

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

积的95%。

2012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

监测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

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

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

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

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2014年,全海域开展了春季、夏季

和秋季三个航次的海水质量监测,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

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海水

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良好。

通过这几年的检测,可看出我国海域近几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海

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并且通过检测可总结出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

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但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

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

潮灾害多发,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重,海洋溢油等突发性事件的环境风险加剧等。

全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

海洋环境污染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现实,由此引发的海洋环境灾害更

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

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绿藻漂浮在水面会造成水中缺氧,从而导致鱼、虾、蟹等水中生物死亡,而叶绿素及绿藻类物质大量繁殖阻碍

了江水的流动,,散发恶臭气味,对生态及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2010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平方公里。东

海赤潮规模仍然最大,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为39次和6 374平

方公里;南海为14次和223平方公里;黄海为9次和735平方公里;渤海为7次和3 560平方公里,南黄海海域发生浒苔绿潮灾害。

2011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55次,累计面积6 076平方公里。东

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23次;黄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4 242

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来最低,5~8月,黄

海沿岸海域发生绿潮。2012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累计面

积7 971平方公里。东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38次;渤海赤潮累

计面积最大,为3 869平方公里。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月,3~8

月在南黄海沿岸海域发生浒苔绿潮。2013年,全年共发现赤潮46

次,累计面积4 070平方公里。东海赤潮发现次数最多,为25次;

渤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1 880平方公里。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月,占全年赤潮发现次数的74%,3~8月在黄海沿岸海域发生浒苔

绿潮。2014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 290平方公里。东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27次;渤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

4 078平方公里。2014年赤潮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与近5年平均值基本持平,4~8月在黄海沿岸海域发生绿潮。

下表是对比近几年赤潮与绿藻的污染状况。

近几年我国赤潮与绿藻海域覆盖面积折线图

我国对部分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从得到的数据我们可

以推断我国海洋环境的一些数据。2010年,我国对66个海水增养

殖区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

养殖活动要求,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

优良、较好和及格的比例分别为55%、30%和15%。监测时段内,23个重点海水浴场中有12个浴场每日水质等级均为“优”或“良”。重点监测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水质指数为4.3。监测时段内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3%,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7%,保护区的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满足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主要保护对象或

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

2011年,对11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17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展了监测。其中大部分保护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

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

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受检测的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

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4%,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6%。

2012年,对全国63个海水增养殖区开展了监测。结果表明,海水

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23个海水浴场水

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7%,水质为差的天数占3%。17个滨海旅游

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数为4.2,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3%,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7%。

2013年,开展监测的62个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

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其中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

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7%,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3%。

2014年,55个开展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

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

平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6%,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4%。

受监测旅游度假区水质状况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是局部

地区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

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

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

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

域某一要素的自然的或认为的变化,都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产生的具

体地点上,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

响和作用。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加强海

洋环境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二: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4

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5-03-13)

2014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本网讯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

状况基本稳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

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公报》,2014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

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万平方公里、4.1万平方公里和5.7万平方

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浙

江沿岸、珠江口等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夏季重

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重点监测的44个海湾中,

20个海湾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公报》显示,2014年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自然分布格局未发

生显著变化,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

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对象基本保持

稳定。但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

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

不合理开发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主要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较差,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五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

均超过50%。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60万吨,较2013年

增加5%。但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仍然较低,445个陆源入海

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次数仅占监测总次数的52%。入海排污口邻近

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91%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无法满足

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根据《公报》,2014年海洋

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油气区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基本符

合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

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

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014年全海域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290平方公里,赤潮次

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黄海沿岸海域浒苔绿潮影响范

围为近5年来最大。

2014年,国家海洋局继续对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油污染事件实施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事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依然存在。

【篇三:2012年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12年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2013年4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

条例》和舟山市人民政府赋予的职责,我局组织实施了2012年度舟

山市海域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和监视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完成了《2012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现予以发布。

通过本公报的发布,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舟山市海洋

环境质量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2013年4月

目录

1概

述 ....................................................................................................... (1)

2 海域环境状

况 ....................................................................................................... . (3)

2.1 海水环境........................................................................................................ .. 3

2.2 沉积物环境 (5)

2.3 海洋生物多样性 (6)

3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状

况 (7)

3.1 陆源入海排污口状况 (7)

3.2 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 (8)

4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

况 (9)

4.1 海水浴场环境状况 (9)

4.2 滨海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 (9)

4.3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 (10)

4.4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11)

4.5 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状况 (12)

4.6 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 (14)

5 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染事

件 (15)

5.1赤潮........................................................................................................ (15)

5.2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 (17)

5.3海洋污染事件 (17)

6 海洋垃圾状

况 ....................................................................................................... .. 18

7 海洋工程环境监视监管与监

测 (19)

7.1海洋工程环境监视监管 (19)

7.2海洋工程环境监测 (20)

8 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与行

动 (21)

1概述

2012年,舟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扎实组织开展舟山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

近海域环境监测,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增养殖区、海

洋特别保护区、赤潮监控区等海洋功能区监测,海洋垃圾监测,海

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视监管与监测,海洋灾害、海洋污染事件的

预报与监测。全年在舟山市海域内共布设各类监测站位200余个,

动用监测船只130船次,总航程近4000海里,获取监测数据近40000个。

监测结果表明:舟山市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海水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

水质标准》gb3097-1997,下同)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

积较上年增加,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较上年减少,第二

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较上年减少,无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

海域。舟山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洋

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下同)。海

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鉴定到浮游植物56种、浮游动物66种、底栖

生物15种。

陆源入海排污口普遍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南沙海水浴场、普陀和嵊

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嵊泗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良好;四个海水

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良好,适宜养殖;两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

环境状况基本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要求;倾倒活动对倾倒区的水质、

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各倾倒区的水深较上年无显著变化;朱

家尖东沙沙滩及邻近海域垃圾种类较少,密度较小。

舟山近岸海域共发现赤潮7起,累计面积755平方公里。全年共发生风暴潮5次,灾害性海浪过程4次。岱

山海域平湖油气田输油管线断裂引起少量轻质原油泄露,未对邻近

海域环境敏感区造成明显影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沿海省市都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构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渔、港、景、油、涂”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我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从总体上反映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本课题对海洋经济的概念及行业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阐述了海洋经济主要总量指标的核算思路,并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及其他典型调查资料,测算了我省海洋经济总量指标;分析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我省的海洋经济效益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港口客货吞吐量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海水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远洋运输能力不强,海洋科技人才缺乏,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最后提出海洋经济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问题。 浙江位于我国沿海中部,处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濒临东海。全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5倍;海岸线长达6486公里,占全国总长度的20.3%,居全国第1位;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061个,占全国海岛总数的2/5;全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有7个连接海洋,沿海或海岛县(市、区)有37个。因此,我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渔、港、景、油、涂”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我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从总体上反映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本课题对海洋经济范畴进行了科学界定,阐述了海洋经济主要总量指标的核算思路,并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及其他典型调查资料,测算了我省海洋经济总量指标,分析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海洋经济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问题。 国家海洋局对海洋经济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各类海洋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海洋产业是指人类直接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是海洋产业的关联层。主要包括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海洋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海洋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且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测算,2007年浙江省海洋及相关产业总产出为7373亿元,占全社会总产出的11.2%;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温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优势与重大意义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重大意义 (4)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6) 第一节指导思想 (6) 第二节发展定位 (7) 第三节发展目标 (8) 第四节空间格局 (10) 第三章重点任务 (11) 第一节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 (11) 第二节建设国家重要枢纽港 (16) 第三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 第四节推进重要海岛开发与保护 (25) 第五节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完善 (28) 第六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提升 (33) 第四章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37)

第二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37) 第三节加强要素保障支撑 (38) 第四节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39) 第五节加强重大项目带动 (40) 第六节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41) 附表 1、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 2、温州市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工一览表 3、温州市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发展导向表 4、温州市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库 附图 1、空间格局示意图 2、综合交通示意图 3、重点海洋产业区块示意图 4、重要海岛开发布局示意图

前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温州作为长三角南翼、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和我省三大沿海都市圈之一,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温州将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主动承接国家海洋开发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依据《省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沿海市县编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发改地区“2010”1259号),特制订《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推进“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 《实施方案》区域范围包括温州市所辖海域和温州市市区及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苍南、洞头6个沿海县(市)的陆域。海域、陆域面积分别为1.1万和0.87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陆域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期限为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

浙江省海洋经济统计监测办法研究报告

XX省海洋经济统计监测办法研究 字体:[ 大中小] 日期:2013-07-02 14:36:18 访问次数:20 信息来源:XX省统计局 海洋,是我们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是环境的重要调节器。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作为海洋资源大省,XX在全国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特色产业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使XX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XX海洋经济发展示X区规划》。规划明确了“一个中心、四个示X”的战略定位,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和构筑“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XX群岛新区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三大任务。这些规划和战略,再加上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将推动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那么,如何及时监测评估XX海洋经济发展运行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提供决策服务,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题将通过界定海洋经济统计X围,筛选海洋经济统计监测指标,明确海洋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以及海洋经济实物量指标的资料来源渠道,梳理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海洋经济统计监测思路等,来相对准确地反映全省及七个涉海市的海洋经济运行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一、海洋经济统计X围的界定 (一)海洋经济的X围。为了与全国海洋经济核算X围具有可比性,本课题考虑的海洋经济核算X围参考了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海洋经济是以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它可以分为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2)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活动; (3)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4)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5)与海洋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 海洋相关产业是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 (二)海洋经济的行业划分。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海洋开发活动的复杂性,因此,海洋经济统计与核算应包括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覆盖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根据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要求,对我省海洋经济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华德文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理论图表资料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理论图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海洋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对学生加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培养与教育教学重点: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辅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课件制作 3、收集有关海洋灾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二.风暴潮和海啸 3.巨浪:形成 ; 、 以及开敞的海岸 三.防灾与减灾 (一)要点1 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 (一)要点2风暴潮和海啸

探究活动1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观察图3-1-7和3-1-9、3-1-10,分析风暴潮海洋自然灾害 64页活动题学生收集资料讲述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过程、造成的损失以及吸取的教训。 (一)要点3防灾与减灾

探究活动3学生自己互相讨论后回答:减轻各种海洋自然灾害的对策 三课堂小结 为本节课设计知识体系 [应用提升] 1 下列有关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暴潮表现为海水水位急剧的升降并伴有狂风巨浪 B. 热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C. 北海、波罗的海均属内海,其沿岸国家不易遭受风暴潮灾害 D. 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沿海地区热带风暴潮发生频率最高 2. 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啸都是由海底浅源大地震引起的 B.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越洋海啸两类 C. 海啸的表现形式就是先涨后退,反复多次 D.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 .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3~4题: 3.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3中的() A.①B.②C.③D.④ 4.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5.下列地区不易发生风暴潮的是 A孟加拉湾 B墨西哥湾 C太平洋西岸 D秘鲁沿岸 6.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 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C. 海底火山的喷发D. 地震 7.不属于海啸的形成条件是 A. 海底地震震源较浅B. 海底大面积的垂直运动 C. 要有一定的水深D.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8.如图: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6°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5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应用文-浙江省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战

XXXXXX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xxxxxx 战略研究 当前,国家正在重构沿海经济大战略,浙江省被国家批准为海洋经济试点省。2010年8月,浙江省编制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上报发改委。2011年3月初,浙江省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州海洋资源丰富,实施主攻沿海战略,努力使台州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不仅是顺势之为,更是优化发展布局、培育持续发展动力的长远谋划。 一、XX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撑 对于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内外进行的都比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此后,在海洋经济的研究发展历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理论: 1.海权保护理论。19世纪末,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构建了完整的海权保护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 2.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海洋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的海洋区划体系内,包括自然区、功能区和经济区内形成的海洋区域经济体系,是以海洋区域为单元、以海域资源为基础、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复杂的 经济系统,是海洋经济发展及其海域布局规律的综合反映。 3.海洋区划理论。海洋区划理论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把一个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海洋经济区划以地(海)域经济为单元,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

海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地(海)域系统。 4.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6 月,联合国 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中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海洋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破坏子孙后代资源为代价的发展”,它是海洋发展与环境之间保持平衡与协调的一种新思想和指导行动的新模式。 5.海洋产业经济理论。海洋产业经济理论所关注的是,怎样通过科技创新等 手段,构建一个完整、高层次的海洋产业体系。该理论认为要使海洋资源得以持续利用,海洋经济持续增长,海洋经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应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扶持新兴海洋产业,把海洋资源优势和陆域经济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区和新兴海洋项目,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海洋产业带和块状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 以上五种理论为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理论参考,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二、XXXX经济发展现状 (一)xx 海洋资源概况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是海洋资源大市,拥有“港、涂、渔、景、能”五大海 洋优势资源,在浙江省占有重要的位置。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台州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1.港口资源。台州市深水岸线和港湾资源丰富,可开发港口岸线长96.23 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港口的岸线长达30.75 公里,自北而南分布着三门湾、浦坝港、台州湾、隘顽湾和乐清湾等港湾以及大小港口15 处,还拥有国家批准的渔港20 个。 2.滩涂资源。台州市所辖海域海涂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成片,处于缓慢淤涨状态,主要分布在台州湾等开敞的河口海湾及三门湾、乐清湾等半封闭海湾 内。滩涂不仅具有调节气候、纳潮分洪、抵御风暴潮的作用,更有对污染物稀释扩散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甬政办发[2012]225号 【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10.22 【实施日期】2012.10.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甬政办发〔2012〕2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为防范和减轻海洋灾害影响,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141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 宁波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海洋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是我国海洋灾害较严重的

地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我市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风险不断加大,重大海上溢油污染、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及海啸灾害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海洋灾害已对我市的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沿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保平安、惠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海洋灾害,为促进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海洋灾害应急处置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市、县两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统一指挥、协调各类海洋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深化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合作,加强海洋观测预警预报机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以市级为主、县(市)区级为辅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业务体系。修订完善《宁波市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细化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定期组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系列课程(试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系列课程 总分:100分 1根据本课程,以下不属于在着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战略中,需要培育壮大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的是()。单选题(3分) A. 海洋药物 B. 水下运载 C. 特种工程装备 D. 海洋能开发业 2 2004年出台了(),成为海洋生态环保建设重要法律依据。单选题(3分) A. 《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 B. 《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 C.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D.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3根据本课程,以下不属于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战略的是()。单选题(3分)

A. 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B. 加强金融与信息服务支撑 C. 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 D. 推进建立全省港口联盟 4以下不属于2008年浙江省省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前三位的是()。单选题(3分) A. 丽水 B. 舟山 C. 衢州 D. 杭州 5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中,科技贡献率达()左右,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左右。单选题(3分) A. 35% 80% B. 50% 25% C. 25% 50%

D. 80% 35% 6以下不属于本课程指出的海岛及邻近海域的资源优势的是()。单选题(3分) A. 港址 B. 渔业 C. 旅游 D. 海洋不可再生能源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正式生效,它的诞生,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单选题(3分) A. 1992年11月16日 B. 1992年12月17日 C. 1970年12月17日 D. 1994年11月16日 8本课程指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不包括()。单选题(3分) A. 持续性

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研究现状及意义 ——海洋灾害及其防治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我国是一个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国,且我国边缘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所以我国也不能避免许多灾害的发生。比如前些年的南方雪灾,南方高温,四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频发,我国沿海地区也不断遭到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等海洋灾害。现在国家对海洋灾害相当重视,因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绝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国内外对海洋的各项灾害研究也不断深入,中国海大学海洋灾害防治研究所的成立,以及各所高校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等等。 我国海洋灾害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岸侵蚀、海雾、海冰、海底地质灾害、海水入侵、沿海地面下沉、河口及海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海上溢油等等。 1.风暴潮 指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如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2004年,我国沿海共发生了10次台风风暴潮,8次温带风暴潮,3次罕见天文大潮,受灾人口1614.2万,死亡失踪人口49人,直接经济损失52.15亿。其中“云娜”、“艾利”、“蒲公英”、“海马”的台风风暴潮在我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赤潮 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高磷高氮的水体条件下突发性繁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颜色改变的生态异常现象。 2006年我国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 起止时间地点 面积(平方公里) 5月3~8日浙江舟山外至六横岛东南海域1000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3227329.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概况 2007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见表1)。 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为87.15亿元;海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43人,直接经济损失为1.16亿元;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0.06亿元;海冰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未发生海啸灾害。 灾 种 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 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 失 (亿元) 风暴潮 (含近岸台风 浪) 30 18 87.15 海 浪 50 143 1.16 海 冰 1 无 - 赤 潮 82 无 0.06 海 啸 0 无 无 合 计 163 161 88.37 1和图2。 图1 1989~2007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亿元)

图2 1989~2007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2.风暴潮灾害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3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其中7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和海南省沿海(见表2)。 本年度台风风暴潮灾害的特点是:台风风暴潮过程多,灾害发生次数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小。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7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2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山东省沿海(见表2)。 表2 2007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桃芝”(Toraji)、“帕布”(Pabuk)、“圣帕”(Sepat)、“韦帕”(Vipa)、

“范斯高(Francisco)”、“利奇马”(Lekima)、“罗莎”(Krosa)等7次台风风暴潮过程给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沿海造成较重损失。 ●“桃芝”风暴潮 热带风暴“桃芝”(0703)于7月5日16时50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镇一带沿海登陆。受“桃芝”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59亿元。 沿海最大增水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验潮站,为91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受灾人口10.98万,堤防损毁5.72公里,船只损毁16艘,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0.55亿元。北海市损坏海堤12处3.20公里、损坏小艇10艘,沉没4艘。钦州市损坏海堤28处0.60公里、水产养殖损失面积3公顷,产品数量7 吨。防城港市损坏海堤12处1.80公里,缺口2处0.12公里、倒塌房屋20间,损坏船只2艘。 海南省受灾人口0.24万人,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04亿元。 图3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渔港码头受损船只和堤岸 ●“帕布”风暴潮 强热带风暴“帕布”(0707)于8月10日16时前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屯门沿海地区登陆后,又折向偏西方向移动,并于18时30分在广东省中山市沿海地区再次登陆。受“帕布”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2.98亿元。 广东省受灾人口112.17万人,4人死亡,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59千公顷,潮水淹没农田40.58公顷,堤防损坏31处,堤防决口0.90公里。 ●“圣帕”风暴潮

中国的海洋灾害同步练习3 1

《中国的海洋灾害》同步练习 当堂双基达标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网2010年5月4日电: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福建省福州市长乐至平潭附近海域5月1日起发生赤潮,面积约380平方千米,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此回答1~2题。 1.赤潮的危害包括( ) ①危害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②损害海洋环境③危害人体健康④影响海洋旅游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 【解析】第1题,从赤潮的危害不难得出结果。第2题,赤潮发生是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其发生除赤潮本身生物学因素之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如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等人为原因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故选C。 【答案】 1.D 2.C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 【解析】第(1)题,由材料结合题目设问可知大风天气引发风暴潮,且是迎岸风。我国南方的热带气旋,北方的温带气旋都可能形成迎岸风,且风力大。第(2)题,海南岛东南部是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 【答案】 (1)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4.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3)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影响,综合性比较强。第(1)题,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布局和意义.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升为国家战略该去看“海”啦 2011-03-02 08:03:00来源: 浙江在线(杭州)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海洋,是一个听着就觉得浪漫、辽阔的词。而看海,则是许多浪漫电影中男女主角的美好愿望。 但是,从今往后,在浙江人眼里,“看海”可能会有更多的意义和解释。 记者昨天从省政府获悉,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认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 作为一个浙江人,是时候去看一看“海”了。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升为国家战略 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6696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海岛数量(2878个)占全国首位、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潮流能占全国一半以上……细细数来,浙江拥有如此丰富的港口、渔业、旅游、汽油、滩涂、海岛、海洋能等资源,组合优势明显,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批复要求,《规划》实施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国务院还要求浙江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并创新区域合作方式,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省市的对接合作。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要求发改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指导与督促检查工作。 “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布局 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