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

浅谈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
浅谈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

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D

I G I T C W 经验

228DIGITCW

2019.10

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电动汽车定义为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并配置大容量电能储存装置的汽车。电动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3种类型。现阶段电动汽车主要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形式出现。电动汽车的出现其实早在100多年前,汽车工程师们就使用电力驱动过汽车,不过当时的电能储存装置所储存的能量不能让车跑太远,高效的汽油逐渐成为了公路世界的主流。半个多世纪以后,电力汽车再次来到路上。随着能源危机的不但扩张,全球的电动汽车产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政府政策和经济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电动汽车行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如BYD ,北汽新能源等。同时在终端市场,每年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销量节节攀升。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的汽车行业有望凭借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现今电动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机系统,电池系统,电控系统这“三电”上。电机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充电组件等。电动汽车对电池系统的要求较高,要有较好的充放电特性,要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好的运行稳定性等。现阶段电动汽车的电池主要采用三元锂电池,它具有电池电压高、重量轻、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高等特点。如今对于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它的能量密度以及充电时间上。随着不断的投入,电池的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已经出现了续航里程达到600km 以上的电动汽车。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上把电动汽车各个部件有机结合起来的关键部件。电控这里所谓的电控中最为关键的是电机控制和动力电池控制(BMS ),把汽车上的所有这些控制元件集成在在一起,就是所谓的ECU ,可以理解为整个电动汽车的“大脑”。一般来说,电机所有的加速特性等都是需要电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最基本的控制就是将动力电池的直流电转化为电机所需要的交流电,然后根据速度输出需求机芯动态调节。在不断的优化系统下,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点是在控制精度以及识别场景方面。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无疑是美好的,但首先应解决电动汽车所面临的几大问题。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续驶里程有限,蓄电池使用寿命太短,蓄电池尺寸和质量的制约,电动汽车价格昂贵,间接污染严重等等。只要解决了这几大问题电动汽车定会获得最快的发展。

2 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终端市场的需求,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全新的汽车概念应运而生。智能网联汽车,即ICV (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

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

的新一代汽车。简而言之它通过把单个汽车连入智能交通网络中,依托各种先进技术实现车辆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在最近几年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出现,各个国家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以我国为例2018年12月25日,国家工信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计划》,在计划中提出了分阶段实现车载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正是在市场以及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传统车企以及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网联汽车或者系统。例如国内的百度公司已经推出了实用化的无人驾驶系统。

根据汽车自动驾驶的技术等级不同,国际自动化工程师学会(简称SAE )将汽车智能化分为L0~L5共六个等级。L0代表没有自动驾驶加入的传统人类驾驶,L1~L5则随自动驾驶的成熟程度进行了分级。L0级为纯人工驾驶,汽车只负责执行命令并不进行任何驾驶干预。L1级为驾驶辅助。例如已经在很多车上装备的自适应巡航(ACC )功能,即能够通过雷达探测与前车的实时距离自动控制加减速,从而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L2级为部分自动化,同样属于驾驶辅助的范畴。在汽车除了具备上面L1级描述的功能外,同时还配备了车道辅助功能,车辆不但能自主加减速还能在某些情景下对方向盘进行控制。但是人仍然是驾驶环境的观察者和主要决策者。L3级可以称为部分条件下的自动驾驶。车载智能系统已经能够识别出直线、弯道、红绿灯、限速路牌,路上行走奔跑的人猫狗等等各种环境。环境观察和驾驶操作都由系统来完成。驾驶员将不再需要驾驶汽车,但仍需要观察环境,以便随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工智能应对不了的情况。目前L3级的汽车可以实现高速路况下的无人驾驶。L4级可以称为高级自动化。在L3的基础上,人不需要对所有的系统要求进行应答。只需要在一些极端情形下,对系统请求做出决策,而其他情况下系统能独自应付自动驾驶,这就是L4级。L5级则是完全的实现了自动驾驶。目前国内外量产化的汽车基本上都已经到L2级的水平甚至达到L3级的也有很多。

智能网联汽车并不是仅仅实现无人驾驶,它还有其更高的目标是涉及到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讯与控制,车辆与其他的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协调,这个时候已经突破车辆本身的范畴,而是整个交通或者城市基建方面的问题了,需要协同其他领域来共同解决。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不断发展,它还涉及到法律以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自动驾驶出现事故该如何认定等。这些问题同车辆上的技术难题一起摆在相关从业者面前,需要一个一个去突破。当解决掉这些问题以后智能网联汽车将发展的更为顺利,它改变的将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系

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此文件中强调,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性(下转第247页)

浅谈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

蔡睿智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50)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愈演愈烈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各种新能源汽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大院校也紧跟行业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性和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悄然的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将改变我们汽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教育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10.181中图分类号:U469.72;TM73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10-0228-02

作者简介: 蔡睿智,男,1989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对国内外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规划布局等方面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状况,对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应是电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按照目前技术的发展方向或者车辆驱动原理,可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部分领域已实现了与日美欧等国同步发展。目前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已具有消费市场规模大、制造成本低、技术取得局部突破、资源保障能力强的四大优势。在技术突破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刺激下,我国电动汽车已处于市场引爆的临界点,预计未来两年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将迅速扩大,电动汽车将进入快速成长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充电设施的发展。 1 电动汽车充电的基本方式 目前常用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有慢充、快充和快换三种: (1) 慢充方式。慢充一般以较小交流电流进行充电,充电时间通常为6~10 h,慢充方式一般利用晚间进行充电,充电时可以采用晚间低谷电价,有利于降低充电成本,但是难以满足使用者紧急或者长距离行驶需求。慢充一般采用单相220V/16A 交流电源,通过车载充电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车载充电器可采用国标三口插座,基本不存在接口标准的问题。电动汽车慢充一般通过充电桩进行。 (2) 快充方式。快充又称应急充电,以较大直流电流在20 min 至1 h 内,为电动汽车提供短时充电服务,快充方式可以解决续航里程不足时电能补给问题,但是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因电流较大,对技术、安全性要求也较高。快充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充电时间短(约1 h)。目前,这种充电方式的充电插口的针脚定义、电压、电流值、控制协议等均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已投入使用的充电机和电动车电池充电插口均由各生产厂家自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夺标准的制订权,各大电动汽车厂家也纷纷抢先投放产品,抢占市场、提高占有率,试图使多数充电站不得不采用其充电设备,从而成为事实标准。快充方式主要在充电站中进行。 (3) 快换方式。快换则是通过直接更换车载电池的方式补充电能,换电时间与燃油汽车加油时间相近,大约需要5~10 min。快换方式最为便捷,但是需要电动汽车和车载电池实现标准化,而且快换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快换可以在充电站也可在专用电池更换站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电动车电池不需现场充电,更换电池时间较短,但要求电池的外形、容量等参数完全统一,同时,还要求电动汽车的构造设计能满足更换电池的方便性、快捷性。 2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状况

纯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浅析

摘要:随着石油储量的下降和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传统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许多汽 车厂纷纷转型,开始研发汽车。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当地环境和研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种类繁多,纯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以我国纯的发展现状和 特点为基础,对我国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1 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纯产业的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校企技术合作的帮助, 纯在销量和技术上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国家政策方面,通过购车补贴以及当地政府的政策 扶助,我国纯的销量飞速增长,自2012年起年销量始终保持在万台以上,占据汽车销售的大半壁江山;校企技术合作方面,一汽、东风、上汽、吉利等汽车龙头纷纷就地取材,与邻近 大学展开技术合作,共同研发纯,比如东风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了东风风神E70, 该车采用镍钻锰酸锉,电池容量高达49.1 kWh,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00 km,补贴后售价仅13.98万元人民币,在当前纯市场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与价格竞争力。 2 纯的特点 2.1发展优势 纯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像汽油机或者柴油 机会产生大量的CO2和其他的有害气体。其次纯充电所需电能的来源众多,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能发电乃至核能发电等方式,都可以作为电力来源,因此不会受到石油枯竭的制约,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我国在发展纯方面,也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在纯的两大核心部件和电机上,都取得了 技术上的突破性发展。方面,以制造起家的比亚迪公司,由于多年研发的技术积累,成为我 国乃至全球在汽车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在2007年成功研发出磷酸铁铿电池,并实现了量产,结束了特斯拉公司三元铿离子电池在纯电动车方面的技术垄断地位。电机方面,众泰集团在 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系统上都研发出自己的专利技术,并取得我国第一个纯生产批号。 除以上发展优势外,我国在矿产资源上也有着极大的优势。纯的性能与成本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其。目前,综合性能和成本考虑,纯采用锉离子电池是其唯一的选择,而中国拥有着储 量超过百万吨级别的西藏的扎布耶盐湖,这是欧洲、日本和美国等资源匮乏国家所不具备的 矿产优势。 2.2发展劣势 我国发展纯最大的问题是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不完善,可以说大多数城市的配套设施 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再加上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许多地方电网 建设混乱,不利于充电站或是换电站的规划建设。此外,各汽车厂的充电接口都不一致,更 加大了建设的难度,而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远非一家或几家汽车公司所能承担, 因此需要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寻找解决办法。 3 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虽然纯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以发展前景而论仍是有相当大的潜力的。 (1)环保方面,近几年来,国民饱受雾n等环境污染之害,已拥有较高的环保意识,纯在环保方面的优势较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非常明显,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选择纯出行。(2)能源方面,我国目前的石油储量处于国际较低水平,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赖性较大,而采用纯可以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发电资源,比如在夜间进行充电,避开白天的波峰用电期,

浅谈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55556666

浅谈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 第一章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世界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概述 1.2. 世界各国纯电动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1.3 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新动态 第二章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2.1 汽车工业面临能源问题重大挑战 2.2 发展绿色交通是城市环境的需求 2.3 电动汽车能满足更为苛刻环保要求 2.4 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第三章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3.1 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动态 3.1.1 纯电动汽车锂电池技术 3.1.2 纯电动汽车超快充电技术 3.1.3 电池与电容相结合技术 3.1.4 纯电动汽车电动轮技术 3.2 纯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2.1 充电问题制约纯电动车产业化发展 3.2.2 中国发展纯电动车存在问题及对策 3.2.3 新能源汽车应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第四章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4.1 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4.2 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预测分析 4.3 政策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解决这二个技术难点的最佳途径。 解决汽车污染排放问题。全球碳排放标准的推出强化了主要国家推动纯电动汽车产业普及的动力的欲望,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给大气层和地球生存环境带来日趋严重破坏,人类必需在未来二十年内努力将碳排放量指标恢复到合理水准,而削减碳排放量保护生存环境显然已经是比赚钱更迫切更紧急的事情。推广和普及纯电动汽车是行之有效手段并且也是削减碳排放量重点方向之一! 由于电池价格高,且销售未成规模,目前电动汽车价格不菲,从而大大弱化了个人的购车需求。虽然耗电成本不足燃油成本的1/4,但昂贵的购车成本还是让个人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如何降低纯电动汽车的成本,以及有效推广,还任重而道远。 电池技术有待提高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动汽车车用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比能量、能量密度、比功率、循环寿命和成本等。要使电动汽车能与燃油汽车相竞争,关键就是要开发出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电池。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用电池经过了3代的发展,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1代是铅酸电池,第2代是碱性电池,第3代是以燃料电池为主的电池。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能量转变效率高,比能量和比功率都高,并且可以控制反应过程,能量转化过程可以连续进行,因此是理想的汽车用电池,但目前还处于研制阶段,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 目前中国电动车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充电设施)还很有限。对于无车库的城市车主,在家充电并不方便;即便可以用家用220伏充电,安全上也存在一定隐患。为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在小区、停车场建充电站。虽然电网公司已开始对该业务模式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但是中国要想快速发展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快步伐。

(完整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一、实施背景 (一)产业发展现状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市场快速发展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超过50%。 首先,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取得重大突破,高速电机、电机控制器及高功率电力电子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体系。其次,制造装备及工艺全面升级。企业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性价比进一步提高,自主产品配套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另外,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完善研发管理体制、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增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整体起步较

晚,研发基础薄弱,车载级环境感知等智能传感器、集成化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落后,面向自动驾驶技术的示范、测试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高性能动力电池及关键制造设备研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新型动力驱动系统集成和控制、功率芯片集成设计和模块封装等方面还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先进材料研制、系统集成、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需加强协同攻关;整车轻量化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亟需快速提升跨产业、跨学科的汽车轻量化产业水平。 (三)实施必要性 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世界传统汽车强国和优势整车制造企业均已完成战略布局,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持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委将继续组织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二、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国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最新发展形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动力电池、高性能纯电直驱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车身结构和轻量化等方向,择优支持产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企业能力强的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智能网联汽车

纯电动汽车新技术

研究生课程考核论文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发动机现代技术概论教师:周恩序 姓名:尤敏学号: 221 专业:车辆工程领域类别:(专业硕士) 上课时间: 2014 年 9 月至2014 年 11 月 考生成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领域所面临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受到了高度重 视,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布局更为灵活,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系

统,轮毂电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再生制动系统在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和续航里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一项关键的节能技术,再生制动系统的研究对电动汽车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超级电容可以进行短时大电流充放电,而且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上万次,故能很好的解决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问题。 【关键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再生制动;超级电容 1.研究背景 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减少,大气环境越来越差,电动汽车以其低污染、低能耗等优势为各个国家及各大汽车厂商所青睐。然而电动汽车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所以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和电子控制系统技术为电动汽车目前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以其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成为汽车发展的新宠儿。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动能一直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大都被转换为热量耗散掉了。特别是在市区等复杂的城市工况下,红绿灯较多,车速较低,制动频繁,制动能量回收的意义显得尤为明显。目前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主要有飞轮储能制动能量回收、液压储能制动能量回收和电化学能储能制动能量回收等。而电化学储能制动能量回收因为其能量主要以电能的形式流动,构造简单,控制方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电动汽车中的蓄电池与驱动电机结构为电化学储能制动能量回收提供了方便。超级电容作为一种全新的储能元件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级电容有着蓄电池所不具备的优点。超级电容的充放电速率要比电池快的多,功率密度要比蓄电池大得多。利用超级电容可以迅速的回收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2.轮毂电机技术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因为独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汽车企业已经将其列为公司发展规划当中。由此可见,轮毂电机技术正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有人预言: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将是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汽车。这主要是因为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技术有着以下的优点: 1) 传动效率高是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最大的技术优势:普通的内燃机驱动汽车,在市区路况时,平均能量利用率仅为20%,而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技术可使能量利用率达到90%。轮毂电机没有传统的变速器、轴或齿轮,直接将转子与车轮安装在一起。这样既提升了性能,也让电动机更为紧凑,便于安装在汽车上,同时腾出了更

2019年丰田汽车专题研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 、电动汽车

2019年丰田汽车专题研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 共享出行 、电动汽车

正文目录 一、打造更好的汽车 (4) 1.1 丰田全球愿景 (4) 1.1.1 全球愿景概览 (4) 1.1.2 生产满足各区域消费者需求的汽车 (4) 1.1.3 实现未来汽车社会 (5) 1.2 新开发架构——TNGA (5) 1.2.1 TNGA的改进内容 (5) 1.2.2 TNGA生产模式 (6) 1.2.3 生产结构与产品性能优化 (6) 1.3 组织结构调整 (7) 1.3.1 2011年调整 (7) 1.3.2 2013年调整 (7) 1.3.3 2016年调整 (8) 二、创建未来汽车社会 (9) 2.1 Connected——智能网联 (9) 2.2 Autonomous——自动驾驶 (12) 2.3 Sharing——共享出行 (14) 2.4 Electrification——电动汽车 (15) 2.4.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15) 2.4.2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 (16) 2.4.3 纯电动汽车(BEV) (16) 2.4.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17) 2.5 e-Palette概念车 (19) 三、投资策略 (19) 四、风险提示 (20) 图表目录 图1丰田汽车全球销量(千辆) (4) 图2传统市场(日本、北美和欧洲)销售占比 (4) 图3雷克萨斯系列汽车年销量(千辆) (5)

图4雷克萨斯系列汽车占丰田汽车销量比 (5) 图5 TNGA架构中两部分生产汽车 (6) 图6 TNGA产品 (6) 图7 丰田业务部门架构 (8) 图8 丰田部门架构 (9) 图9 MSPF移动服务平台 (10) 图10 丰田与软银合资公司MONET主要业务 (11) 图11 丰田网联化发展历程 (12) 图12 丰田与Uber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 (13) 图13 Toyota i-Road (15) 图14 Toyota Auto Body COMS (15) 图1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年销量(千辆) (16) 图16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年销量(千辆) (16) 图1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年销量(辆) (17) 图18 e-Palette调色板概念车 (19) 图19丰田汽车战略 (20) 表1:程序接口与行业移动服务对照 (10) 表2:MONET股东结构和投资比例(每家公司完成投资后) (11) 表3: 丰田投资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早期创业公司 (14) 表4:丰田在氢能源供给方面的基础建设 (17)

浅谈BYD电动汽车技术

南阳理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实践(报告)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学生:马亚坤 指导教师:杨样 实践单位:深圳比亚迪汽车公司 实践时间: 2014年12月26日至2015年05月29日完成日期 2015 年 5 月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实践(报告) 浅谈BYD电动汽车技术Introduction to BYD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总计:34 页 表格: 3 个 插图: 15 幅

浅谈BYD电动汽车技术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马亚坤 [摘要]能源匮乏、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结合BYD电动汽车介绍了电动汽车的优缺点、关键零部件技术,阐述了电动汽车现阶段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剖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障碍。通过对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归纳总结分析,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特点分析,发展对策

Introduction to BYD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 MA Ya-kun Abstract: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preventing national economy from developing rapidly. Developing energy saving and new energy vehicle represented by electric vehicle is an affirmative approach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energy short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limate change and etc., and also progres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his article deeply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key departments technology , explores the electric energy application in automobile and presents situ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in the world, analyzes the obstacles of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 (EV);Key technology;Characterstic analysi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纯电动汽车新技术

纯电动汽车新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研究生课程考核论文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发动机现代技术概论教师:周恩序 姓名:尤敏学号: 20140713221 专业:车辆工程领域类别:(专业硕士) 上课时间: 2014 年 9 月至2014 年 11 月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领域所面临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布局更为灵活,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轮毂电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再生制动系统在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和续航里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一项关键的节能技术,再生制动系统的研究对电动汽车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超级电容可以进行短时大电流充放电,而且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上万次,故能很好的解决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问题。 【关键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再生制动;超级电容 1.研究背景 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减少,大气环境越来越差,电动汽车以其低污染、低能耗等优势为各个国家及各大汽车厂商所青睐。然而电动汽车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所以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和电子控制系统技术为电动汽车目前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以其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成为汽车发展的新宠儿。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动能一直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大都被转换为热量耗散掉了。特别是在市区等复杂的城市工况下,红绿灯较多,车速较低,制动频繁,制动能量回收的意义显得尤为明显。目前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主要有飞轮储能制动能量回收、液压储能制动能量回收和电化学能储能制动能量回收等。而电化学储能制动能量回收因为其能量主要以电能的形式流动,构造简单,控制方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电动汽车中的蓄电池与驱动电机结构为电化学储能制动能量回收提供了方便。超级电容作为一种全新的储能元件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级电容有着蓄电池所不具备的优点。超级电容的充放电速率要比电池快的多,功率密度要比蓄电池大得多。利用超级电容可以迅速的回收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2.轮毂电机技术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因为独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汽车企业已经将其列为公司发展规划当中。由此可见,轮毂电机技术正逐步被人们所重

浅谈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纯电动汽车具有传统汽车无法超越的优点,是清洁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在未来的交通运输中将占有一席之地。纯电动汽车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电池技术、电机以及传动技术、整车控制技术,我国纯电动汽车在这几个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纯电动汽车在走向大众的路上,前途光明,任务艰巨。 【关键词】北京车展;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 背景 随着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 2010)(下称“北京车展”)的召开,电动汽车这个话题又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95台电动汽车亮相,成为本次北京车展的最大看点。不用质疑,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将掀起汽车行业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我国从“八五”开始,科技部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的相关项目。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国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电动汽车走入我们的生活,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动汽车分类 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电动汽车可分为 3 类,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和纯电动汽车(BEV)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发展的比较早,它需要具备两个动力源,一般是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为汽车提供动力,纯电动汽车(BEV)采用蓄电池为车辆提供动力,目前在观光车,高尔夫球场用车等低速短距离场合应用较多,国内公司如比亚迪、奇瑞、长安等汽车制造商也将其电动轿车产品投入市场,虽然从目前看它们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它的发展潜力巨大,是未来城市理想的交通工具。本文主要讨论纯电动汽车(BEV)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电动汽车优点 电动汽车相对传统汽车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污染小这是电动汽车最突出的优点。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与传统汽车相比根本不存在大气污染的问题。有人说电动汽车使用的二次能源——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产生时污染了大气,它只是把污染从城市转移到了郊区。 ②无噪音,噪声低这是电动汽车最直观的特点。现在大城市中汽车噪声已经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污染,减少噪声污染也是对今后汽车工业的考验。汽车发动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浅析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浅析 (xxx公司 xxx) 摘要:基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对四大关键技术的应用存在部分技术要求。本文指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要点,并针对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参数对比与技术分析;大胆预测了未来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电机及控制; 通过分析总结电动汽车四大关键技术,包括电池及管理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整车控制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电机及其管理控制技术开发,整车控制与集成等关键技术均取得了较大改进与突破。现就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中电池及其管理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谈谈自己的些许理解。 1、电池及其管理技术 电动汽车的成败关键仍然是电池。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池选择将直接关系到整车的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等,现代电动汽车对车用电池有如下要求: (l)高能量密度(W·h/kg)及功率密度(W/kg);(2)长的循环寿命;(3)充电方便、迅速;(4)低的制造成本;(5)低的内阻及自放电率;(6)不污染环境;(7)能在较宽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8)少维护或免维护;(9)使用安全;(10)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目前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着多种性能因素在动力电池选择上占据优势。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它具有磷氧共价键结构,使得氧原子不会被释放出来,因此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电热峰值350℃—550℃)和安全性以及便宜的价格备受青睐。 由于电动汽车的车载能量有限,其行驶里程远远达不到内燃机汽车的水平,能量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车载能量,增加行驶里程。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实现:优化系统的能量分配,预测电动汽车电源的剩余能量,再生制动时合理地调整再生能量。能量管理系统如同电动汽车的大脑,同时具有功能多、灵活性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它能智能地利用有限的车载能量。 目前电池管理技术正朝着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方向运行,其充电监控、SOC

我国纯电动公交车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我国纯电动公交车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公交优先”战略的持续推行,截止“十二五”末,全国公共汽车保有量要达60万辆,较2010年增长20万辆。公交车市场在未来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市场。而随着国家启动“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纯电动公交车以其零污染,低运行成本的特点在公交市场将呈爆发式增长。本文将用影响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七种力量模型来分析我国纯电动公交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一、纯电动公交车行业产业竞争强度分析 在影响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七种力量中,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居于核心地位,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是否发展得好,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就是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纯电动公交车行业属于发展时间不长的新兴行业,其竞争强度应该属于中等或者较弱的水平,总体发展空间较大。具体而言,国内成规模的纯电动公交车生产销售企业主要有比亚迪公司、福田公司、安凯公司和宇通公司,为数不多的竞争对手表明行业竞争强度不大,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均有较为自由的发展空间。如果该行业中的某些企业能够运用恰当的竞争策略并获得有力的市场地位,企业的盈利应该会很可观。 二、纯电动公交车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1.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依托轨道运行,借助电力驱动,以列车编组方式在城市区域快速行驶的交通工具,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单轨铁路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它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特性,适用于市内和城郊之间大规模的、集中性的、定点、定时、定向的出行需求,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的骨干。 2.传统公交车 传统公交车也在环保节能方面不断进行着改进,如全铝合金车身可以降低车重,宇通的节能助驾系统,节能的轮胎技术,其中液化天然气汽车是效果最明显的,也是近年来各国大力推广的。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是竞争合作关系,两者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水平的整体。液化天然气公交车与燃油车比在环保,经济性,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但其毕竟还是燃料车,依然存在环境污染,并不能像纯电动公交一样做到零污染。轨道交通可以作为电动公交的补充,而液化天然气公交可以作为燃油车向电动车过渡的一个中间产品,因此,轨道交通和传统公交车都不对纯电动公交车产生威胁。 三、纯电动公交车行业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传统客车厂家是目前城市公交的主要提供者,在国家大力推动纯电动公交的政策刺激下,这些厂家都摩拳擦掌,意欲进入纯电动大巴市场。这些厂家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先进的整车制造技术,具备做纯电动公交车的先天优势。但纯电动汽车产业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进入的企业需要掌握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而突破这些技术壁垒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该行业

纯电动汽车技术及其发展研究

电动汽车技术及其发展研究 摘要:发展纯电动汽车必须解决好4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电池管理技术、电机及控制技术、 整车控制技术以及整车轻量化技术。本文将对这四个关键技术进行一一说明,并且介绍技术的发展情况。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 正文: 1、电池管理技术及发展 蓄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取决于对蓄电池的管理是否有效合理,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设计与研究己经成为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如何有效的利用和管理车载电池的能量、延长车载电池的使用寿命则是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的重要部分。.电池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估算电池剩余电量S()L,保证S()C维持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防止由于系统过允电或过放电对蓄电池造成的损伤口忍,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对故障的电池做出早期的预测,防止因个别蓄电池的损坏而未能及时发现造成整体电池组寿命的降低,从而降低纯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工作效率。 1.1 BMS总体设计方案 在使用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时,必须保证铅酸电池工作在合理的电压、电流和温度范

围内,根据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的功能要求,BMS主要包括:铅酸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绝缘电阻检测模块、故障报警模块、CAN通信模块等}'} , BMS 总体设计力一案如图1所示。 图1、电池管理系统整体框架 1.2 BMS硬件电路的设计 BMS选用了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18F4580和PIC12F675两种单片机,其中,PIC18F4580单片机作为本系统的主控芯片,主要实现对铅酸蓄电池组的单体电压、总电压、温度、电流等测量,同时与整车控制器(the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VMS)实时通信;PIC12F675单片机作为绝缘电阻检测模块的控制芯片,来实现对铅酸蓄电池正负极对地绝缘电阻大小的检测功能. 1.2.1电压检测模块 BMS针对8个单体铅酸蓄电池串联的铅酸蓄电池组,每个单体铅酸蓄电池的正常输出电压为12 V,串联电池组总电压为96 V.电压检测模块是检测各单体铅酸蓄电池的端电压和铅酸蓄电池组的总电压.为了实现该口的,BMS采用串联电阻分压的原理,对电池组进行电压的采集和检测.电压检测电路如图2所示.。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技术课程性质 汽车运用技术新能源 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教学时间安排 第4学期72课时 课程描述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技术,具体内容包括:电动汽车的主体结构认识,主要介绍传动系统、能源系统、驱动电机;电动汽车循环冷却技术认识,主要介绍电池组冷却、电机冷却、控制器冷却;电动汽车能量补充系统认识,主要介绍充电系统、制动能量回收等等;电动汽车辅助系统认识,主要介绍电动转向系统、电控制动系统、电动空调系统、电动冷却系统、辅助dc/dc 转换器等等;典型的纯电动汽车结构认识,主要介绍整体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如荣威E50);改装式的纯电动汽车(如福特福克斯);未来的纯电动汽车技术。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物操作相互结合,集中讲授与学生分组学习交替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会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设备和相关资料等进行规范作业。同时,培养学生生产安全、环保、效率、5S要求、团队协作等意识和素养。 学习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能描述传动系统、能源系统、驱动电机等电动汽车的主体结构; 能描述电池组冷却、电机冷却、控制器冷却等电动汽车循环冷却技术; 能描述充电系统、制动能量回收等等电动汽车能量补充系统;

能描述电动转向系统、电控制动系统、电动空调系统、电动冷却系统、辅助DC/DC转换器等等电动汽车辅助系统; 知道整体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如荣威E50)、改装式的纯电动汽车(如福特福克斯)、未来的纯电动汽车技术等典型纯电动动力汽车的结构。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 学习与工作内容 学习对象 ●应对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咨询并正确指导合理使用; ●对纯电动汽车的主体结构认识与应用; ●对电动汽车循环冷却技术的认识与应用; ●对电动汽车能量补充系统的认识与应用; ●对电动汽车辅助系统的认识工具 用户使用手册、驾驶员手册、维 护手册等资料; 汽车使用维护通用工具、汽车举 升器、维护检测专用工具及测量 仪器设备。 工作方法 与顾客进行新能源车辆使用、保 养、故障情况等方面的沟通; 与维修接待员或车间主任就新能 源车辆维护工单内容的沟通与记 录; 制订完成工单作业项目的工作计 划,确定必要的专用工具和仪器 设备; 工作要求 ●组内成员之间、员工与完 成任务涉及的其他部门相 关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 合作; ●注意车上作业的安全、环 保、经济性; ●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 录存档,评价和反馈; ●自觉保持规范、安全作业 及“5S”的工作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

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3324012031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授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8学时编写执笔人: 学分:3学分审定负责人: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课,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以项目化形式组织教学,以任务驱动、实践操作教学为主,同时辅以信息化教学手段。 2.课程的作用 《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汽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该课程以《嵌入式系统及编程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网络技术》为前导课程,可将前导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岗位综合实践。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与运维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与企业完全相同的教学环境,引进企业导师到课堂使学习岗位高度对接工作岗位,进行本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项目教学内容符合岗位需求,并对接“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整合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源库微视频、Flash动画、习题库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 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 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 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运维; 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 3.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2.具备团结合作意识和沟通意识; 3.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浅析提升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所遇到的难题

浅析提升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所遇到的难题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和5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产销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企业重规模增长、轻技术创新、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上眉梢值得探讨的难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从产销规模来看,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年新车销量1.8%,连续两年在1%以上。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100万辆。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 在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技术水平也进步明显。三元正极材料的能量型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最高已经达到220瓦时/公斤,模块比能量最高达到140瓦时/公斤,而动力电池系统价格下降到了2.5元/瓦时以下。 驱动电机技术比电池技术发展更快,特别是精进双电机“负载分配”电驱系统,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相关产业体系的构建,从区域上来看,我国已建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中原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此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现在包括国企、民企都在积极地参与商业模式创新,众筹建桩、“互联网+”等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公共场所、单位内部、居民小区、高速公路边,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进。2016年全国新建的公共充电桩达到10万个以上,这一数字是2015年的10倍。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充电服务网络已初步实现规模化运营。 成就耀目下的隐忧 尽管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各方面进步也有目共睹,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并不牢,国际竞争力也还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产业按下“快进键”,一些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浮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