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今天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小编快马加鞭送上热腾腾的发布会内容及答记者问记录,帮你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新动态。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课题组负责人就研究成果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指标,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Q:社会各界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核心素养的研

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

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

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Q: 开展核心素养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主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Q:核心素养研究的专业性很强,请介绍一下研究过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业性强,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工作历时三年,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研究过程主要包括:

1)精心开展研究,提出素养框架。课题组成立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厘清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结构,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分析比较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标框架和落实情况;通过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开展传统文化分析,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传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课程标准分析,了解现行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相关表述,明确课标修订任务。

同时,通过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各界对核心素养的期待。课题组访谈了十二个界别的608名代表人物,问卷调查了566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企业家等,汇总形成约351万字的访谈记录和大量调查数据,为建构符合国情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供实证依据。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召开专家论证会60余次,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的主要结论,初步提出了核心素养总框架。此后,又召开征求意见会20余次,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对总框架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2)开展转化研究,对接课标修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提交了核心素养总框架初稿。2014年7月,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

会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行了审议。

为做好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修订的衔接工作,2014年8月,呈请教育部基础二司委托

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方面专家,开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研究”。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

2015年1月,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了衔接转化研究成果,赞同研究组提出的核心素养落实方式。

3)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为确保核心素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两次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将核心素养初稿及研究报告送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征求意见。

同时,正式征求了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并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征求各省市教育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意见。此外,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一线教育实践专家意见。

Q:根据课题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Q: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

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Q: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是什么?

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素养的协调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Q: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汇总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 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 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 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 整体架构设计

电子政务题目答案题库练习题参考答案1

题目答案题库 《电子政务》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1.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义包含哪三个方面的信息 答案: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研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物,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实务,如检务(例如公司执照车辆年检)、审务、社区服务等。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流程再造。 2.电子政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电子政务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特点表现在:1. 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 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3.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4. 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 5. 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 6. 平台一体化。 3.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应用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案: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交流;政务公开;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进行网络交流。 4.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答案:(1)准备阶段(1982-1993)。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SL)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线,从过去以研制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转向以普遍应用为重点。(2)启动阶段(1993-1997)。以“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的启动为标志。 (3)展开阶段(1997-2000)。以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4)发展阶段(2000至今)。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 5.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1)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2)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联沟通不畅、共享程度低;(4)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 6.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到2010年,覆盖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减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7.什么事企业系统规划 答案:它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着重帮助企业做出信息系统的规划,来满足其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 8.为什么要对项目开发优先级进行确认 答案:学生答案可能不同,但应反映出对优先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9.决策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 决策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特定目标而确定战略、策略、方案和办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在掌握大量有关情报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多个预选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10.科学决策的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案:施行科学的决策程序,使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11.什么是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总体架构规划

电子政务总体架构规划 今天上午和刚才有几位领导和专家把电子政务架构的意义和作用都做了一些阐述,还有我们的JASON大师把架构是什么和标准框架都做了介绍。我就从具体架构怎么做?从操作层面,我们有标准的方法了,那究竟怎么做?因为CIO要解决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角度来切入,看一看架构结合中国的实践,我们CIO时代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 首先,做架构这个事情不是凭空要做,它要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我们电子政务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里面总结出来的,我就引过来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实际这是一个数据架构规划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应用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应用的水平低,应用不能支持公众服务,这也是一个现状。因为我们电子政务最终要实现的是支持公众服务,面向公众的服务,这方面很差。另一个方面就是标准化的问题,要建整体的架构,以使信息资源能够共享,应用能够整和在一起,要通过标准来整和,标准建立的不好。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和最致命的是运行的体制的问题。因为体制很难解决,需要建立围绕架构的IT治理体系,这方面很弱的,当然体制就触及到深层次的问题了。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加强电子政务的总体架构设计或者有些专家提出顶层设计这个问题来解决。根据架构来牵引需求,然后根据架构的设计进行系统的实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从信息化的一般规律着手来讲这个问题。 首先,一般的信息化过程,我们知道先规划后实施,要有规划,规划完了实施,实施完了,系统上线之后还要运维,是这样一个过程,是个理性的过程,但规划,我们传统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我们国家我们政府部门不缺规划,“十一五”规划年年做,但我们要看这些规划都是什么层面的,就目前我们各级政府还有各级的部门做的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是属于战略层面的规划,high level的规划,原则性的规划,目标性的规划。当然它也有项目层面的一点点,从高的层面一直到项目,但就缺架构的核心层,核心层的规划是没有的,也就是说顶层的设计是没有的。实际核心层这个规划不只是规划,它是个底线,也就是架构的设计。核心层规划有几个方面,在标准框架里面,如果按EA的模型来说,它包括业务,但我们把业务这块拿去从IT角度来说就包括数据应用和基础设施,以及围绕这个架构的一个治理的体系,就是IT治理体系。核心的建完之后,然后它就可以承接我们的愿景式的规划、战略层的规划到项目的规划,然后把架构落实起来。我们这个“十一五”规划高层次的规划就通过架构落地了,落地到项目上到执行层了,这是这样一个结构。 但对于架构层它要规划出什么内容来?到什么层面它才起作用?这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是我画了一个很简单的直观的模型: 这个架构层面刚才JASON大师也已经讲到了,它是分层次的,在横向这个层面,包括应用、数据以及基础设施架构是构成的要素,然后在纵向这个层面架构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概念的模型,它是个框架,也就是说你架构有什么样的内容,有哪些要素。然后这个逻辑层面就是架构各个构件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两层架构是高层面架构。再往下来物理模型这层是你每个构件用什么技术还是用什么样的软硬件产品去实现的,这是这个层面。然后详细设计这个层面包括技术规范以及操作指南,是指你用的技术包括你产品在实施的时候怎么把它装上去,怎么把它落实到这个框架之中去,这是这样的。所以一个完整的框架应该是由各个层面而且最后要做到每个层面都要有相应的模型、规范和标准。 这个有些事例了,你象模型这个层面有各种各样的模型的标准。在物理的这个层面有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的规范和标准。到详细的设计详细的操作规范这个层次会有一些实施的具体的规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深圳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深圳政府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经贸信息信息字〔2014〕107号 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 《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 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已经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代章) 2014年9月9日

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解决各部门自建、自管、自用的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实现全市电子政务统一架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幅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党政机关履职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全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走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目标: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整合利用已有资源,采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构建“统建统管”、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立泛在、均等化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形成共享、协同、优化、创新的全市电子政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二、总体框架构成 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由一个平台和四个体系组成(“1+4”总体框架),即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在“1+4”总体框架中,公共平台是支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公共服务是宗旨,安全和管理是保障。各区、各部门在总体框架的

软件总体架构图

1软件总体架构图 软件结构如图1.1所示: 大容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 工业以太网 网关路由程序 CGI BOA TCP/IP 操作系统界面 ucLinux 内核 MicroBlaze Ip 设计 图1.1 FPGA 数据采集软件架构图 以上是系统的软件结构框图,我们下面将就具体每一个步骤的设计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 2 MicroBlaze IP 核设计 IP 字面意思是知识产权,在微电子领域,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模块成为IP Core 或IP 核。IP 可以用来生成ASIC 和PLD 逻辑功能块,又称为虚拟器件VC 。IP 核可以有很多种,比如UART 、CPU 、以太网控制器、PCI 接口等。根据IP 核描述的所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层次,IP 可以分为硬IP 、软IP 、固IP 。硬IP 的芯片中物理掩膜布局已经得到证明,所有的验证和仿真工作都已经完成,用它可以直接生产硅片,系统设计者不能再对它进行修改。而软IP 是以行为级和RTL 级的Verilog 或VHDL 代码的形式存在,它要经过逻辑综合和版图综合才能最终实现在硅片上。固IP 则介于两者之间。 Xilinx 公司的MicroBlaze32位软处理器核是支持CoreConnect 总线的标准外设集合。MicroBlaze 处理器运行在150MHz 时钟下,可提供125 D-MIPS 的性能,非常适合设计针对网络、电信、数据通信和消费市场的复杂嵌入式系统。 1.MicroBlaze 的体系结构 MicroBlaze 是基于Xilinx 公司FPGA 的微处理器IP 核,和其它外设IP 核一起,可以完成可编程系统芯片(SOPC)的设计。MicroBlaze 处理器采用RISC 架构和哈佛结构的32位指令和数据总线, 可以全速执行存储在片上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中的程序, 并访问其中的数据, 如图4.1所示

软件系统架构图_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

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 注:逻辑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 注:技术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注程度、投资水平和推进力度都在不断加强。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明显加大投资和指导的力度,尤其是在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在网络和硬件建设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发展业务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将成为中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的重点。 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将朝着建设业务应用和信息应用方向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特点与主要问题 从“大楼建设”向“小区建设”建设阶段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在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多数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经历了下面的阶段(见表一): 随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面临建设“由多种应用构成的大规模复杂信息体系”的挑战。中国电子政务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建设单个应用系统“大楼”,而是建设有众多应用系统构成的“信息小区”或“信息城市”。

表一 存在人才与技能的瓶颈 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角度看,“信息小区”或“信息城市”需要在系统之上和之外来规划和设计整个体系,这也是中国电子政务指导部门常常提出的“顶层设计”。 采用EA的方法来解决“顶层设计”是中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人才技能短缺又是最关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使用能够提供EA咨询服务的外部资源来解决政府和社会上人才瓶颈,同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是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共同关心问题。 在许多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整体EA规划,导致应用系统采用了封闭架构、系统之间没有交互能力、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随着政府走向网上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提供网上服务能力成为所有政府的新的关注点。提供网上服务也要求后台的业务应用具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能力。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 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 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

来源:京信息办时间:2008-07-31 13:23:23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 图1.1: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图 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 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 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等。 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 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

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 7、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巾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 一、网络结构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 l、有线政务专网 有线政务专网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有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络之间是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承载市、区县党政机关涉密办公业务。它的边界为市、区县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单位。 政务外网主要承载的业务是各委办局的各类纵向业务信息系统及跨部门的共享信息系统。它的边界为政府机构到街道、乡镇。 2、无线政务专网 无线政务专网主要承载全市无线综合指挥调度和数据通信业务,可划分为若干虚拟专网,由市级管理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各单位根据情况设置管理调度台或通信调度台管理本单位的虚拟子网。 3、公众网 公众网络则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社会公用网络资源,这些资源是政务专网的有益补充,是政府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原则性意见 1、政务专网必须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应用驱动、注重实效。政务专网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以考虑利用公众网。 2、各区县负责对本级有线政务专网进行完善和改造,保证市级专网和区县级专网的全网连通。 3、有线政务专网统一监管、分级维护。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整个有线政务专网的运行监控;市级政务专网和区县级政务专网分别由市、区县有关部门负责运行维护。 4、有线政务专网的IP地址必须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和使用,减少因地址转换引起的网络传输瓶颈。 5、各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应依托于有线政务专网,充分发挥该网络的作用。 6、各部门的无线指挥调度业务需求均应统一规划,作为无线政务专网虚拟子网。 第三章政府信息资源 一、政府信息资源构成 信息资源的构成如图3.1所示,主要由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和各部门的内部信息资源组成。 1、共享信息资源 (1)基础信息资源 基础信息资源主要指各职能部门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均需使用到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公用信息资源。

《电子政务》练习题一题目题库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练习题一题目题库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的4个突出的特点: 1。电子政务将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 2。电子政务将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 3。电子政务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4。电子政务将重新构造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加协调,使企业和居民能够更好的参与政府的管理。1.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义包含哪三个方面的信息? 答案: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研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 第二,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物,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实务,如检务(例如公司执照车辆年检)、审务、社区服务等。 第三,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流程再造。 2.电子政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电子政务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特点表现在:1.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2.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资源配置;4.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5.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

服务; 6.平台一体化。 3.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应用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案: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交流;政务公开;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进行网络交流。 4.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答案: (1)准备阶段(1982-1993)。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SL)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线,从过去以研制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转向以普遍应用为重点。(2)启动阶段(1993-1997)。以“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的启动为标志。 (3)展开阶段(1997-2000)。以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4)发展阶段(2000至今)。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 5.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1)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2)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联沟通不畅、共享程度低;(4)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 6.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到2010年,覆盖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

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 注:逻辑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

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

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 注:技术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 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

软件总体架构图资料

1软件总体架构图 软件结构如图1.1所示: 大容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 工业以太网 网关路由程序 CGI BOA TCP/IP 操作系统界面 ucLinux 内核 MicroBlaze Ip 设计 图1.1 FPGA 数据采集软件架构图 以上是系统的软件结构框图,我们下面将就具体每一个步骤的设计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 2 MicroBlaze IP 核设计 IP 字面意思是知识产权,在微电子领域,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模块成为IP Core 或IP 核。IP 可以用来生成ASIC 和PLD 逻辑功能块,又称为虚拟器件VC 。IP 核可以有很多种,比如UART 、CPU 、以太网控制器、PCI 接口等。根据IP 核描述的所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层次,IP 可以分为硬IP 、软IP 、固IP 。硬IP 的芯片中物理掩膜布局已经得到证明,所有的验证和仿真工作都已经完成,用它可以直接生产硅片,系统设计者不能再对它进行修改。而软IP 是以行为级和RTL 级的Verilog 或VHDL 代码的形式存在,它要经过逻辑综合和版图综合才能最终实现在硅片上。固IP 则介于两者之间。 Xilinx 公司的MicroBlaze32位软处理器核是支持CoreConnect 总线的标准外设集合。MicroBlaze 处理器运行在150MHz 时钟下,可提供125 D-MIPS 的性能,非常适合设计针对网络、电信、数据通信和消费市场的复杂嵌入式系统。 1.MicroBlaze 的体系结构 MicroBlaze 是基于Xilinx 公司FPGA 的微处理器IP 核,和其它外设IP 核一起,可以完成可编程系统芯片(SOPC)的设计。MicroBlaze 处理器采用RISC 架构和哈佛结构的32位指令和数据总线, 可以全速执行存储在片上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中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006)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信〔2006〕2号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2002 〕 17 号)印发以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重点业务系统的应用进展顺利,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不断推进,基础信息库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应用系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效率低;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滞后,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运行体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进入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指导“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地推行电子政务,促进全国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更加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深化应用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需求,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动信息化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到2010 年,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 50% 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总体框架的构成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框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三、服务与应用系统

系统架构设计方案(模板)

XX工程 工程编号: ] 系统架构设计;

目录1、概述4 .系统的目的4 .系统总体描述4 》 .系统边界图4 .条件与限制4 2、总体架构4 .系统逻辑功能架构4 .主要协作场景描述5 .系统技术框架5 .系统物理网络架构5 3、数据架构设计5 ; .数据结构设计5 .数据存储设计6 4、核心模块组件概要描述6 .<组件1>编号GSD_XXX_XXX_XXX6 功能描述6 对外接口6 .<组件2>编号GSD_XXX_XXX_XXX6 功能描述6 ~ 对外接口6 5、出错处理设计6 .出错处理对策7 .出错处理输出7 6、安全保密设计7 .网络安全7 .系统用户安全7 .防攻击机制7 — .数据安全7 .应用服务器配置安全7 .文档安全8 .安全日志8 7、附录8 .附录A外部系统接口8

.附录B架构决策8 .附录C组件实现决策8 。 修订记录 { 】

1、概述 1.1.系统的目的 [必须输出] ( [请明确客户建立本系统的目的,建议引用需求说明书的内容。] 1.2.系统总体描述 [必须输出] [描述系统的 总体功能说明 设计原则 设计特点] 1.3.系统边界图 ' [必须输出] [请明确本系统的范围及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划分本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边界。同时描述本系统在客户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及定位情况,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守客户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及规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画出本系统在客户信息化建设中的定位关系图。] 1.4.条件与限制 [可选项] [列出在问题领域,工程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系统在使用上或者功能上的前提条件与限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试行)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目录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 一、网络结构 二、原则性意见 第三章政府信息资源 一、政府信息资源构成 二、原则性意见 第四章应用基础支撑平台 一、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结构 二、原则性意见 第五章应用系统 一、应用系统分类

二、原则性意见 第六章门户及访问渠道 一、门户分类 二、访问渠道 三、原则性意见 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 一、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原则性意见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

图1.1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模型 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 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 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

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等。 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 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 7、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 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中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 一、网络结构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

架构电子政务总体应用架构设计指南

二○○七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引论1 1.1 本指南的目的1 1.2 本指南依据的长风联盟参考文档1 1.3 什么是SOA电子政务总体应用架构1 1.4 什么是SOA电子政务总体应用架构设计2 1.5 本指南的章节组织7 1.6 应用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7 1.7 应用架构分解结构与参考架构(RA)7 1.8 应用架构设计环境8 1.9 应用架构设计干系人8 1.10 应用架构设计指南与长风联盟其他文档的关系9 第二章应用架构设计知识领域、原则和过程组10 2.1 应用架构设计知识领域10 2.1.1 SOA设计方法学10 2.1.2 数据建模方法学10 2.1.3 面向流程设计方法学11 2.1.4 技术领域架构设计方法学11 2.1.5 通用架构设计方法学13

2.1.6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学19 2.2 服务设计原则21 2.2.1 显式定义边界21 2.2.2 自治性23 2.2.3 服务共享大纲和契约,但不共享类24 2.2.4 服务兼容性基于策略25 2.2.5 访问的开放性26 2.2.6 随时可用26 2.2.7 粗粒度服务接口27 2.2.8 服务分级28 2.2.9 松散耦合28 2.2.10 可重用的服务及服务接口设计管理29 2.2.11 标准化的接口29 2.2.12 支持各种消息模式30 2.2.13 精确定义服务接口30 2.3 应用架构设计过程组31 2.3.1 架构启动过程组33 2.3.1.1 概述33 2.3.1.2 业务模型合理性初步分析34 2.3.1.3 架构范围定义35 2.3.1.4 功能架构35 2.3.1.5 业务分类35 2.3.2 架构分析过程组36 2.3.2.1 概述36 2.3.2.2 组织模型分析37 2.3.2.3 数据模型分析38 2.3.2.4 流程模型分析38 2.3.2.5 UI分析39 2.3.2.6 外部接口分析39 2.3.2.7 关键用例分析39 2.3.2.8 关键技术点分析40 2.3.2.9 服务定义40 2.3.2.10 干系人分析40 2.3.2.11 外部接口设计过程41 2.3.2.12 服务设计过程42 2.3.3 架构设计过程组42 2.3.3.1 概述42 2.3.3.2 总体架构设计44 2.3.3.3 框架选择44 2.3.3.4 数据模型设计44 2.3.3.5 流程设计44 2.3.3.6 关键技术点设计44 2.3.3.7 外部接口设计45 2.3.3.8 UI设计46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 三网: 政务网平台:政府部门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 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 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 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 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部办公自动化 3,网上交互式办公 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 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容: 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第二、电子公文系统 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第五、电子办公系统

第六、电子培训系统 第七、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 第二,电子税务 第三,电子证照办理 第四,信息咨询服务 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容: 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 第二,就业服务。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 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第五,公民信息服务 第六,交通管理服务 第七,公民电子税务 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 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 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 展的重点。 ”的挑战。中国电 子政务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建设单个应 系统 大楼”,而是建设有众多应用 系统构成的 信息小区”或 信息城市 近年来,中国中央政 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 注程度、投资水平和 推进力度都在不断加强。 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明显加大投资和 指导的力度,尤其是 在网络和硬件设备建 设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在网络和硬件建设基 本建成的基础上,发展业务应用能力和信 息处理能力将成为中 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电 子政务建设重点将朝着建设业务应用和信 息应用方向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特点与主要问题 从 大楼建设”向 小区建设”建设阶段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起 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经 步晚、起点低,在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历了下面的阶段(见表一): 。目前,多数政府的 随着中国电子政务建 设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面临建设 由多种应用构成的 大规模复杂信息体系

角度看,信息小区”或 信息城市”需要在系统之上和之外来 ,这也是中国电子政务指导部门常常提出 的 顶层设计”。 对于硕反设计曽M 的帝皱设计方圧已经无矗港足需姜編话 采用企业FT 緊构(EA* Architectur?)的邀计力St. 5用一个IF 幫鋪的挖倉粧城1IRIH 内外褪片柱人才知坡的 靜■?權申■逸祠■乂其翼出?ft ■対于竈子越券Jt 设善干 闻18訓探讨*亠文中 対于EA 做了U 为洋愛的極介. > 采用EA 的方法来解决 顶层设计”是中国电子政务 未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而 人 度低。 存在人才与技能的瓶 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 规划和设计整个体系 才技能短缺又是最关 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使用能 够提供EA 咨询服务 的外部资源来解决政 府和社会上人才瓶颈,同时加大人才培养 的力度。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 资源共享程度低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 资源共享是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共同关 心问题。 在许多电子政务业务 应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整体 EA 规划,导致应用系 统采用了封闭架构、 系统之间没有交互能力、信息孤岛现象严 重、信息资源共享程 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