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总体架构规划

电子政务总体架构规划
电子政务总体架构规划

电子政务总体架构规划

今天上午和刚才有几位领导和专家把电子政务架构的意义和作用都做了一些阐述,还有我们的JASON大师把架构是什么和标准框架都做了介绍。我就从具体架构怎么做?从操作层面,我们有标准的方法了,那究竟怎么做?因为CIO要解决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角度来切入,看一看架构结合中国的实践,我们CIO时代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

首先,做架构这个事情不是凭空要做,它要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我们电子政务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里面总结出来的,我就引过来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实际这是一个数据架构规划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应用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应用的水平低,应用不能支持公众服务,这也是一个现状。因为我们电子政务最终要实现的是支持公众服务,面向公众的服务,这方面很差。另一个方面就是标准化的问题,要建整体的架构,以使信息资源能够共享,应用能够整和在一起,要通过标准来整和,标准建立的不好。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和最致命的是运行的体制的问题。因为体制很难解决,需要建立围绕架构的IT治理体系,这方面很弱的,当然体制就触及到深层次的问题了。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加强电子政务的总体架构设计或者有些专家提出顶层设计这个问题来解决。根据架构来牵引需求,然后根据架构的设计进行系统的实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从信息化的一般规律着手来讲这个问题。

首先,一般的信息化过程,我们知道先规划后实施,要有规划,规划完了实施,实施完了,系统上线之后还要运维,是这样一个过程,是个理性的过程,但规划,我们传统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我们国家我们政府部门不缺规划,“十一五”规划年年做,但我们要看这些规划都是什么层面的,就目前我们各级政府还有各级的部门做的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是属于战略层面的规划,high level的规划,原则性的规划,目标性的规划。当然它也有项目层面的一点点,从高的层面一直到项目,但就缺架构的核心层,核心层的规划是没有的,也就是说顶层的设计是没有的。实际核心层这个规划不只是规划,它是个底线,也就是架构的设计。核心层规划有几个方面,在标准框架里面,如果按EA的模型来说,它包括业务,但我们把业务这块拿去从IT角度来说就包括数据应用和基础设施,以及围绕这个架构的一个治理的体系,就是IT治理体系。核心的建完之后,然后它就可以承接我们的愿景式的规划、战略层的规划到项目的规划,然后把架构落实起来。我们这个“十一五”规划高层次的规划就通过架构落地了,落地到项目上到执行层了,这是这样一个结构。

但对于架构层它要规划出什么内容来?到什么层面它才起作用?这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是我画了一个很简单的直观的模型:

这个架构层面刚才JASON大师也已经讲到了,它是分层次的,在横向这个层面,包括应用、数据以及基础设施架构是构成的要素,然后在纵向这个层面架构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概念的模型,它是个框架,也就是说你架构有什么样的内容,有哪些要素。然后这个逻辑层面就是架构各个构件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两层架构是高层面架构。再往下来物理模型这层是你每个构件用什么技术还是用什么样的软硬件产品去实现的,这是这个层面。然后详细设计这个层面包括技术规范以及操作指南,是指你用的技术包括你产品在实施的时候怎么把它装上去,怎么把它落实到这个框架之中去,这是这样的。所以一个完整的框架应该是由各个层面而且最后要做到每个层面都要有相应的模型、规范和标准。

这个有些事例了,你象模型这个层面有各种各样的模型的标准。在物理的这个层面有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的规范和标准。到详细的设计详细的操作规范这个层次会有一些实施的具体的规

范。但是这个标准是要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的。也就是我们边设计边实施,我们不可能等待,一下子把架构和标准全建立起来了,我们再做具体的实施,那黄瓜菜都凉了。因为我们现在政府的信息化是很紧迫,等不得,所以我们就把高层的框架建立起来之后,标准慢慢的去完善,逐步去完善。在完善标准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建立起来的高层次模型进行维护,这是比较实际的做法。

针对框架这些内容,要做到那个层面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做?也就是做事情的方法。也就是刚才JASON大师已经讲过的TOGAF,还有李老师讲的FEA(美国的联邦架构),以及DOD,还有财政部的架构。当然美国的政府架构体系分为两个层面的,一个是在联邦政府层面,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总体的框架。当然我们国家现在制定的总体框架我感觉还有点太high level,那个要比较细化。在这个联邦架构之下,它各个部委还有自己的架构框架,那个就更具操作性了。TOGAF是个标准的框架方法,包括工具。当然在美国有很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在研究这些规划的方法,还有象麻省理工这样的大学也在进行这样的研究。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框架,它的依据都是EA的框架体系,它是最基础的。而且这些架构总体来看操作方法就是这样一个顺序:先定义架构的愿景目标,也就是蓝图和原则;然后分析现状,现在的架构什么样,定义未来的架构,现在与未来之间就有差距,根据差距找具体的改进的方法和实施计划。这些过程是反复的,它在做架构规划过程中是反复优化的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到位就做好的。

结合这些标准的框架,这些标准的框架拿到国内是很难直接用起来的。我们把它深入的研究之后,把它本质的东西抽取出来之后,要结合我们国内的政府部门的实际环境去操作。我们CIO时代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实践性的探索。通过研究国外的标准的框架,再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还有中国人做事的方式,我们CIO时代的电子政务架构规划的详细的操作过程。我给它分了三个大阶段,然后是七大部,有三十多项内容。当然我只是把简单的框架挑出来了,实际上每一步要做都是有操作模板的。否则我们国内的架构师的水平的话不给他模板做不了什么,这都是有模板的。那怎么做三个阶段呢?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是业务模式的分析,因为我们政府要研究政府政策的走向,这很重要。基于这个来做业务模式分析,然后IT把现状来梳理一下,未来就研究一下未来电子政务的趋势,国际的国内的。

把未来电子政务的愿景目标策略先给它定义出来,然后再定义未来的架构。架构分几个方面,数据的应用的基础设施的,然后包括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因为你的架构没有管理体系配套的话,根本就没法落实下去。即使你做得很好,没有相应体制的变革,也一样没用的。这就与未来的有差距了,差距分析出来。

然后第三阶段,就是执行操作计划。我们这个架构做的很好,我们怎么把它落实下去,落实要通过项目,把这个架构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或一系列的任务把它落实。首先把架构的迁移的改进的点、计划挑出来,然后把项目的清单列出来,项目的优先级,项目的排队计划,以及每个项目要实施什么内容,它的目标范围以及初步方案确定下来。再把投资理出来,但这有一个问题,因为政府的预算模式,我们规划的很好预算出来了,但政府的财政不按你的规划给你投资。这个问题就需要领导和专家去思考推动我们政府部门做体制的变革,这实际上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了。

有了很好的规划之后,要落实就要配套一些具体的措施,首先,每个项目出来了之后,要针对每个项目要有启动的计划,让它能运转起来。然后对IT部门的组织、岗位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都要建立起来。这是围绕保证架构落实来建立的,还要加一些其他的各项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措施就要根据我们每个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定的,要根据中国人的做事的方

式来配套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落实。总的来说,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情来具体的操作下去,这才会有效果。

如果架构很好,别人的方法论也很好,我们只是研究不去实践那是没用的。真正的大师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CIO是奔着解决实际问题去的,不是想成为大师这个方向去的,很感谢大家。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规划的过程要遵循一个原则,中国人办事方式要遵循一个原则。首先要在政府的政策目标引导下,研究我们政策的走向,然后把IT架构和业务的规划保持一致,紧密结合。然后要业务需求趋动,当然我们要规划业务架构时,因为我们政府部门的一些业务,业务架构要想理清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业务的关键需求提炼出来,业务架构做完整挺难的。你把关键需求可以提炼出来,让需求来趋动。完了之后再分析政府部门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把规划做的科学合理,关键是要有操作性。规划可能做的不够完美,完美性是要一点一点来完善的。一开始可能不完美,但至少它要落地要能操作,这才有意义。否则,即使你做的再完美,最后没法操作,那都等于零,没用的。同时这个规划不是一次就做好的,它是有一种机制来结合的,要定期的编制,滚动的维护相结合的。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是说今年把架构完了,明年就不维护了,那过两年架构就没用了,那不行。要把它当成日常性的工作。同时我们在具体做的时候要与国家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虽然说它很high level, 但毕竟是原则性的指导,要保持一致。那么架构要落地,要真正能用起来,这就涉及到体制的问题。管理体制是关键,管理体制不能轻易的触动,是很难触动的。那怎么办呢?我用一种折中的根据中国的政府部门目前的管理模式做了一个建议性的组织架构。怎么来设计呢?要有信息化的建设领导委员会,成立一个最高的指导机构,这个机构有哪些人来参加呢?要有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要有搞行政的。虽然我们政府部门也有搞业务的和搞行政的,这都要参与进来,IT部门的人也要参与进来。但是要由主管IT的领导来牵头有这么一个委员会,执行的负责人就是CIO。现在我们政府部门没有CIO这个提法,但CIO这个角色必须要有,在CIO之下要有总架构师,在总架构师之下要有架构规划团队,这很关键。然后围绕架构的规划以及架构规划的团队来牵引需求的管理、项目的管理以及系统上线之后的运行维护,还有IT日常的管理。IT的决策要围绕架构的规划去决策,也就是把架构分解成一系列项目了。但是架构规划的这些负责人不是规划完就没事了,他在做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他要参与到项目之中去,来指导项目的实施,这样才能保障你的项目跟架构不脱节,在日常维护的过程中系统运转的过程中架构师也要参与去评估,与原来的架构规划设想是否一致,是否走样,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就目前的情况,国内的架构师团队培养起来很困难的,我们有做具体实施的人,可以把这些人慢慢来培养,让他们去学习培训,慢慢地让他们成长起来。对我们CIO来说,在学习和研究EA的架构体系和方法的时候,我们主要关心这个架构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它的真正的交付该是什么,这些东西我们清楚了就行,以及架构规划的合理的方法该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CIO是管理的角色。

好,今天就到这,谢谢大家!

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编制指南

附件2 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用于规范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新建、扩建、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的编写。编写方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省略与具体项目内容无关的条目。项目依据、必要性、技术方案和预算等章节为项目方案审查的重点。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性质:新建、扩建、升级改造、其他。 (三)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预期目标。 (五)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 如有相关文件依据、领导批示,必须在申报时一并提交。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说明项目对履行部门职能、完成部门业务工作目标的价值,以及现有信息化条件与业务需求的差异;扩建、升级改造项目必须描述现有系统实际情况、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原因,并分析说明不进行升级改造将会产生的风险。

三、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一)需求分析。 包括业务功能需求、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信息传输量、存储量分析、数据结构分析,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信息资源共享需求,机房环境、基础网络、跨域信息交换、信息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需求。 (二)业务目标。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明确项目支持的用户、业务内容和数据规模目标;明确项目在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等方面的预期量化绩效目标;明确项目在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机制规范及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方面的目标。 (三)技术目标。 为实现业务目标所要达到的技术功能性能目标:包括软件功能、性能、易用性、兼容性、可靠性、健壮性等目标;网络、存储、主机、机房设备等硬件的性能、兼容性等目标;根据系统安全风险确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目标;建设中可以形成的信息资源、规范标准等目标;技术保障运行等方面的目标。 如为分期建设项目,应说明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并重点阐述本期建设目标。 四、技术方案 (一)总体思路。 建设原则、遵循和参考的标准规范、总体设计框架和技术路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作者:陆俊严耕 如果一个大众化的政府没有大众化的信息或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它不过是一出闹剧或一出悲剧的序幕或二者皆是。 [美]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① 电子政务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最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97%以上的地区和部门已建成了办公业务网,辽宁、上海、重庆等75%的地区建立了联接所辖各厅局和各地(市)、县的计算机网络系统,43%的国务院部门分别建立了覆盖本系统的办公业务资源网,85%以上的地区和部门建设了政府公众信息网。[1]但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总体状况却不那么令人满意,离电子政务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2002年下半年,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计世资讯完成了《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根据我国国情,其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为3 大类一级指标(网站内容服务指标、网站功能服务指标和网站建设质量指标)、10类二级指标和28类三级指标。其中网站功能服务指标权重最大。而网站内容指标中,政务公开权重最大。而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如所评估的36个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政府网站总平均分仅为5 分,属较差,不及格。10个城市的成绩在及格以上,占总数的2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达到了良好,占总数8%。没有政府网站的城市只有3个,也占8%,有网站的城市最低为2.4分。有学者据此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认为“总体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不平衡,拉低了总平均分。”[2] 我们认为,尽管网站功能服务指标权重最大(36个城市网站总平均分仅为3.6),但其中许多功能的发挥,如网上办公、网上监督和公众反馈等是与政务信息公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果没有相关政务信息的公开,是无法体现电子政府的很大一部分功能的。因此,我们考察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就不能不把视点和关注的焦点放在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性上。 一、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收听、观看、下载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为与制度。也就是说,政府信息公开包括行为和制度两个层面,行为以制度为依据。”②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指出:“电子政务不是现有政府的电子化,电子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它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更有效,更精简;2、更公开,更透明;3、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4、重新构造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协调,使企业和居民能更好地参与政府的管理。”[3]因此,我们在分析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主要的参照系就是上述标准和要求,与此对照,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着下述各种问题。 1.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有数据表明,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部门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80%的有价值的信息,3000多个数据库,但大部分都还是“死库”。[4](28) 而所谓“死库”(有人

电子政务规划方案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一、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简介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有专家所言,它和整个信息化进程一样“没有终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限于条件和资源制约,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分阶段推进。因此,电子政务的策略本质上是阶段性策略,无论盲目激进,还是消极不前,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制定电子政务的策略,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正确把握电子政务本身的基本特点,处理好“电子”与“政务”的关系。“‘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似乎已经为大家所认可,但其实不然,实践中典型的反面例证,即是“电子” 电子政务起步 信息上网 (单项发布) 单个流程上网 (双向沟通) 整体流程上网 (多部门联合办公) 无缝集成的 电子政府 未来五年 湖北省目前

对“政务”喧宾夺主或两张皮的现象,其表现诸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脱节(应用严重滞后)、系统实效性差、重复建设、人为造成的信息孤岛等等。 一方面是正确的原则要真正落在实处并非易事,需要在实践层面上解决问题。比如,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技术主导力过强且分散、宏观协调不力、投资约束偏软、效果测评和考核落实不够等等;另一方面是在人们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偏差。我们在电子政务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使各级决策者制定电子政务策略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为了深入探讨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了一项阶段性研究课题。这项研究采用行政生态学的方法,在探索建立我国电子政务基础理论和策略分析框架方面进行尝试,获得了一些新颖的研究成果。 基于“电子”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对电子政务发展的一般趋势,人们可从用户界面的特点变化上,将其归纳为四个递进的阶段:一是公共机关在网上单向发布信息;二是局部政务应用上的双向互动;三是双向在线实时的政务处理;四是整合多种政务应用系统基础上的在线政务,即面向用户提供“一站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引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精神,指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相关技术管理活动,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可靠,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第一条《技术指南》用于指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选择。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技术选择要围绕业务需求,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遵循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要求。 (一)要以业务需求为主导,以完整地实现系统预期功能为目标,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用性。 (二)要根据安全需求,实现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三)要根据应用的需求,合理确定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和可靠性等级,合理确定系统部件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四)为保证系统不断扩展的需要,有利于工程的分步实施,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系统要预留功能扩充的接口。 第二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坚持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一)按照《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标委高新[2002]42号)要求,积极采用国家标准。 (二)对尚无国家标准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三)各地区、各部门也可以结合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国家标准制定建议和方案。 第三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适应业务协同和系统扩展的要求。 (一)优先选用浏览器/服务器(B/S)的体系结构。 (二)鼓励服务器端使用集群服务器和高可用服务器软件。 (三)鼓励选用不同技术方案,使用多种终端,在业务集中管理、安全性要求高的窗口服务型行业和内部办公系统,推荐使用网络计算机。

电子政务的存在的问题

论述电子政务的存在的问题 摘要:一些地区或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对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边沿性的工作,可有可无,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二是缺乏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对电子政务的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 关键词语:电子政务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引入:由于电子政务起步不久,管理电子政务的经验不足与面对挑战的能 力不够,在应用及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需 要克服,并不断摸索发展的方向。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建立起电化的政府管理体系,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和管理创新。 (一)、引发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将使政府部门的管理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像所有的改革一样,电子政务要求改变官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 (二)、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三)、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四)、重构政府的组织结构。将政府组织看成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是当代政府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融合型政府,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官僚制政府,而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形态应该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电子政务将使得政府纵向结构趋于扁平化而横向结构趋于整合化。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站式服务大厅” 2:安全岛 3:VPN 二、单选题 1:电子政务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 经济发展 B. 现代信息技术 C. 社会进步 D. 政府职能优化 满分:2 分 2.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为主的管理。 A. 控制结果 B. 过程控制 C. 间接控制 D. 直接控制 满分:2 分 3. ()主要是指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起执行的过程。 A. 数据流 B. 电子流 C. 工作流 D. 信息流

4. 结构化知识一般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三个层次,其中数量最大的是()。 A. 数据 B. 信息 C. 原始数据 D. 知识 满分:2 分 5. 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的一个(),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各类 政府服务。 A. 远程政府 B. 民主政府 C. 虚拟政府 D. 现实政府 满分:2 分 6. 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中的事务处理系统,一般不包括下列哪种功能()。 A. 会议组织 B. 处理来信来访 C. 后勤服务 D. 资源信息管理 满分:2 分 7. 当前提倡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应该是以自上而下模式和()为主,多种模式并 存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A. 自主创建模式 B. 联合经营模式 C. 集约经营模式 D. 联合型集约模式

8. 为了刺激长期处于低速状态的经济()政府确立了“IT立国”的方针,把IT作为振兴 本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A. 新加坡 B. 日本 C. 中国 D. 美国 三、判断题 1:国家层面的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2006年3月19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是指导我国“十 一五”期间电子政务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电子政务深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里程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如果不建立网络行为人的信用机制和网络行为人的身份认证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是 无法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无论是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电子邮件或其他电子文件,其造假远比纸介质材料所形成的文 件要复杂,鉴定真伪的难度也比纸质环境小得多。 A. 错误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抄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新版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手册1 一、单选题 1、 ( D ) 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D )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 程 2、地方以及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 B )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3、 CSCW的关键是: ( C ) A 通信 B 合作 C协调 D网络 4、实施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中, 起步较早且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是: ( A ) A 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5、地方以及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 B )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6、工作流管理系统核心是: ( B )

A 工作流管理系统软件 B工作流执行服务 C 客户应用管理 D 数据储存 7、商务智能的基础是( C ) A 在线数据分析 B数据挖掘 C 数据仓库 D数据分析 8、政务智能的基础是( D ) A 提取整合数据 B 将数据转换成信息 C 将信息转换成知识 D 政府各种活动的各项数据 9、实施政府智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 ) A 建立数据库, 整理和归并各种形式的数据 B 数据挖掘 C 在线数据分析 D 将数据转化成信息 10、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 D ) A 20世纪80年代初 B 20世纪80年代中期 C 20世纪80年代末期 D 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方法有: ( BCD ) A 试点实验 B 统一的发展规则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信息公开

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加速社会信息化,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同时电子政务的实现可产生强劲的示范辐射作用, 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全盘信息化,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共同构成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对所有政府机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精神,今后基本上要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就意味着,不仅政府要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而且公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主动要求政府公开一些需要知道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但要按照“基本内容公开,法定例外的不公开”的原则尽快向社会公开各种政府信息,而且要经常对已经公开的信息进行清理,剔除其中的虚假和错误信息,及时补充新信息和遗漏信息。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加入WTO之后的全球化趋势,公众的知情权被提得越来越多。2003年SARS来了以后,由于刚开始没有及时公开信息,公众议论纷纷,谣言满天飞,能够听到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在这样的危机事件面前,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主动公开了信息。后来的事态发展说明,这样的信息越公开,越有利于防止其后的恐慌情绪,越有利于恢复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经历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考验,政府信息公开真正走进普通公众的视野。2003年1月1日起,广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4年5月1日,《上海市信息公开规定》、《成都市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实施,接着,好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方面,都指出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更好的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如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指出:“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 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

电子政务暨信息公开工作会讲话稿

电子政务暨信息公开工作会讲话稿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是县政府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努力打造"数字富顺"的具体行动。前面,罗思远同志就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和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县正处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时期,处于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关键阶段,电子政务作为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先导工程,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实现社会信息资源享,增强行政透明度,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直接,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执政理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 总之,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突出重点,确保进度 (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一是要规范网络建设。要本着建享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发挥好公网络平台的效率,推进网络资源的享,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网站建设。在XX 月底前,依托电信网络,各镇乡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建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门户网站)。三是要确保网络安全。各镇乡、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确保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政府专网)的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等公众网络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专网专用。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要抓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梳理。各镇乡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全县规范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重梳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政府部门职能、业务事项的信息。二是要抓好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各镇乡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信息的填报工作,按照"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审核把关。三是加快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各镇乡政府要按照省、市、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平台,依托政府网站建设好信息发布平台。 三、强化措施,加强领导 (一)要高度重视。县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县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确定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尽快

国家电子政务项目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

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 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 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进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应,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空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it产品采购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政府采购154.9亿元 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形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 从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分析,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为107.3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21.1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2 6.5亿元。 可见,硬件设备投资仍旧是电子政务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 由于硬件产品采购幅度的连续增加,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政府机构各类硬件产品的拥有量已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迭起,为高速进展的中国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电子政务的专门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进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赛迪顾咨询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

软件投资额达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治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可见,在各个细分的市场中,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都十分可观 网络服务迅速增长 政府上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构架包括统一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业务处 理系统。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公布改革等方面,纵向网和跨部门网络建设连续呈快速进展之势,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中意的成绩。据赛迪顾咨询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已有81.1%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57.5%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 200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力度连续加大。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底,81.7%的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3.2%的政府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治理信息系统,30.1%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 应该看到,有关于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业

电大09行管本电子政务作业题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手册1 一、单选题: 1、( D )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D )P3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程 2、地方一级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B )P30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3、CSCW的关键是:( C )P37 A通信 B合作 C协调 D网络 4、实施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中。起步较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是:( A )P47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5、地方一级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B )P30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6、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是:( B )P39 A工作流管理系统软件 B工作流执行服务 C客户应用管理 D数据储存 7、商务智能的基础是:( C )P42 A在线数据分析 B数据挖掘 C数据仓库 D数据分析 8、政务智能的基础是:( D )P43 A提取整合数据 B将数据转换成信息 C将信息转换成知识 D政府各种活动的各项数据 9、实施政务智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 )P43 A建立数据库,整理和归并各种形式的数据 B数据挖掘 C在线数据分析 D将数据转化成信息 10、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D )P12 A.20世纪80年代初 B.20世纪80年代中期 C.20世纪80年代末期 D.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方法有:(ABCD )P140-141 A试点试验 B统一的发展规划 C采取“分地区、分等级、分类别、分阶段”的实施方案 D利用财务杠杆 2、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ABCD )P173-174 A政府电子交易 B政府网站设计 C政府搜索引擎 D辅助政府决策 3、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包括:(ABC )P83 A手段创新 B方法创新 C模式创新 D技术创新 4、GRM在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应用表现为:( ACD )P106-107 A为创新与整合服务提供渠道 B提升政府的服务理念 C整合政府服务内容 D提供个性服务 5、电子政务的组成包括:( ABCD )P23 A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办公 B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C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D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6、厂商对电子政务市场的竞争表现在:( ABCD )P123-124 A大牌厂商采取渗透、扩张、收购、联盟等方式大局进军 B地方厂商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竞争优势 C专业性的电子政务公司逐渐崭露头角 D目前没有哪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形成了电子政务的主导力量

电子政务题库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试题库 (五)、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2、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重组行政组织结构,改善公共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办 公自动化、政府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 3、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电子化等方面。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 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4、办公自动化是指在办公室的职能中应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进行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辅助决策,减少或避免各种差错和弊端。办公自动化系统分为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三类。 通常,办公信息包括数据、文字、语音、图形和图像等,那么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处理的就是以上这些信息。 5、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6、政府创新:政府创新指的是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 形成新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过程。 7、政务流程:政务流程是一组相关的、结构化活动的集合,或者说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这些活动集合或链条为特定的公众提供 特定的服务或产品,这个流程是有目的的,并且有始有终。 8、政府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是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和行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绩效和服务品质,不是简单 的组织精简和结构重组。 9、政府内网:政务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的政务部门的办公网,它与该级别以下的政务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中运行国家 涉密信息、高度敏感内容、核心办公业务数据等。主要解决一定级别部门的内部办公问题,同时还负责这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政务内网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运行的是以核心和涉密业务为主体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效用和效率。 10、政府外网:政府外网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运行不涉及国家机密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所需的、与专业性服务相关的政务业务 网。该网与因特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并通过政府因特网的门户网站为社会直接提供服务。 11、政府信息:政府信息是指由或为政府而生产、收集、处理、传播或处置的信息。 12、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它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按照规定的标准、 程序和时限,将本单位办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事项,利用信息载体予以公开,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并接受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 13、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层次和机构的政府信息资 源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相互渗透、高度协同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的过程。 14、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部门精简和数据整合,将分属政府不同部门的业务受理网点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政务平台 上,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包括咨询、申报、交费、注册、审批、报关、投诉在内的一整套服务项目。 15、数字鸿沟:指的是由于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导致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产 业之间、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业已存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差距。 16、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的是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 的窃取、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7、数字签名:数字签名可以证明某则信息的确是有某个人发出来的,并且可以保证该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没有受到修改。在进行数 字签名时,先由一个hash算法从要发送的信息中得到一个定长的字符串,称为“信息摘要”, 然后对这个“摘要”用私有密钥进行加密以作为数字签名同时发送,从而保证信息是来自该发送者的。 18、数字证书:数字身份认证是基于国际PKI标准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证书相当于网上的身份证,它以数字签名的方式通过 第三方权威认证有效地进行网上身份认证,帮助各个实体识别对方身份和表明自身的身份,具有真实性和防抵赖功能。 19、网上交易:网上交易主要包括网上谈判、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等方面。 20、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 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21、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目的是保护网络不被他人侵扰。 22、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是监视网线的数据包并试图是否有黑客/骇客试图进入系统(或者进行拒绝服务攻击DoS)的一种系统工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 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以下可简称“初步设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任务旨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同)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五)初步设计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有较大变化,其调整投资未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须以独立章节对变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论证;对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应报请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二、格式和提纲 初步设计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