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考题(新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考题(新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考题(新规范)

新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监测—-就是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得发生、分布及影

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与反馈给有关部门与科室,为医院感染得预防、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就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得发病密度,指在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

新发医院感染得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全面综合性监测——就是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得全部住院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

染及有关危险因素得监测。

4、目标性监测——就是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得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如重症监

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用性监测等。

5、抗菌药物——具有杀菌与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部分

也可以用于局部)得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与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6、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得比率。

7、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得每日使用量。

8、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为某一抗菌药物得总消耗量除以该药得规定日剂量。

9、什么就是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病率就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得病例出现频率

10、什么就是医院感染患病率?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就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二、判断题:

1、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得意识与能力。√

2、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

得控制措施。√

3、医院可以不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应建立)

4、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

常。√

5、医院感染信息得收集就是病人出院后查阅病历。×(前瞻性与回顾性)

6、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对象就是被选定监测手术得所有择期与急诊手术患者.√

三、单选题:

1、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D

A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与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C细菌耐用性监测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B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重症病房医院感染监测.D全院综合性监测与目标性监测.

2、全院综合性监测对象就是:D

A住院患者与家属B医院工作人员C手术出院后一定时期内得患者

D住院患者与医务人员(包括手术出院后一定时期内得患者)

3、医院感染病例得调查,专职人员应以:A

A查阅病历与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得方式

B查瞧病程记录与护理记录相结合得方式

C询问主管医生与调查患者相结合得方式

D查瞧医嘱与检查报告单相结合得方式

四、多选题:

1、医院感染监测得管理与要求:ABCD

A医院应建立有效得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

B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

C分析发生医院感染得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得预防与控制措施。

D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得要求:ABC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得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得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D以上都不就是。

3、患者感染信息得收集包括:ABCD

A查房B病例讨论C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

D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与其她部门得信息

4、病原学信息得收集包括:ABCD

A临床微生物学B病毒学C病理学D血清学检查结果

5、全院综合性监测得内容包括:ABC

A基本情况B医院感染情况C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D以上都不就是

6、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其目得就是:ABC

A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B促进抗菌药物得临床合理应用。

C预防耐用性得产生。D以上都不就是.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ward area 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佳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 病室(房)inpatient room 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 床单元bed unit 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4.1.1 要求 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 4.1.2 人员构成 4.1.2.1 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4.1.2.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 4.1.2.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宜为病区内相对固定人员,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4.1.3 职责 4.1.3.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3.2 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 4.1.3.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 一、单选题(9题)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 应不少于多长时间。()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2、医院开展目标性监测时,持续时间应连续多长时间以上。()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多长时间至少开展一次。()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4、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简称为() A PDR-A B B PDR-PA C VRE D ESBLs E MSSA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 A MSSA B PRP C VRE D MRSA E MSSA 6、ICU患者目标性监测,临床病情等级评定,需要多少时间1次() A 每日 B 每周 C 每月D每季E每年 7、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患者住院日表示。() A 10个 B 100个 C 1000个 D 10000个 8、目标性监测是针对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A 全部住院患者 B 门诊病人 C 医务人员 D 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9、医院应按每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

A 50-100张 B 100-150张 C 150-200张 D 200-250张 二、填空题(6题) 1、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发生医院感染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医院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考核体系。 3、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的意识 与能力。 4、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等。 5、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可分为和。 6、全院综合性监测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和进 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四、判断题(5题) 1、医院感染监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 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 2、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等均属于目标性监测。() 3、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4、医院应重点培养检验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5、医院发生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按照《国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 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 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 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 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 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三)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五)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4298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与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就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与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与反馈给有关部门与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就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9题) 二、多项选择5题) 三、填空题(12题) 四、判断题10题) 五、简答题1题) 一、单选题9题)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 少于多长时间。(D) A 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 24个月 2、医院开展目标性监测时,持续时间应连续多长时间以上。(B) A 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 24个月 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多长时间至少开展一次。(C) A 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 24个月 4、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简称为A) A PDR-AB

CVRE D ESBLs EMSSA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D) A MSSA B PRP CVRE D MRSA EMSSA 6 ICU患者目标性监测,临床病情等级评定,需要多少时间1次B) A每日 B每周 C每月 D每季 E每年 7、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患者住院日表示。(C) A 10个 B 100 个 C1000个 D 10000个 8、目标性监测是针对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D) A全部住院患者 B门诊病人 C医务人员 D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9、医院应按每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D) A 50-100 张 B 100-150 张

D 200-250 张 二、多选题5题) 1、关于医院感染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E) A包括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B具有长期、系统、连续的特点 C研究对象是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D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E所有医院都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2、关于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CE) A监测对象即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 B监测对象即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 C监测时间至少1年 D监测时间至少2年 E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可以同时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3、关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BD) A指的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B不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 C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D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3个月以上 E应该在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开展 4、下面的定义中,哪些是正确的?BCE) A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B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C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D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总贝y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一节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它相大任务。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九条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完整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 [1]医院感染 [2]清洁 [3]消毒 [4]灭菌 二、填空题(6分) [1]构成感染链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感染源、()和()。 [2]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可将医院感染分为()感染和 ()感染。 [3]紫外线灯管消毒空气时,有效距离不超过()米,照射时间为 ()分钟。 三、判断题(5分) [1]只要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即不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包括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 ) [3]只要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 [4]已感染的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 ) [5]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为可靠的一种方法。( ) 四、选择题(10分) [1]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 ) A、门诊患者 B、急诊患者 C、住院患者 D、探视者 E、陪护着 [2]破伤风病人用过的换药器械的处理:( ) A、用水冲洗后消毒 B、消毒后清洁 C、水泡后消毒 D、清洁后消毒 E、以上都不对 [3]以下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A、新生儿肺炎 B、新生儿脐炎 C、新生儿腹泻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硬肿症 [4]关于高压蒸汽灭菌,不正确的是:( ) A、无菌包不宜过大 B、放置无菌包不宜太紧 C、布类物品放在金属物品之下 D、高压锅内物品不能装得太多 E、放置时各包之间要有空隙 [5]流感病人出院后病室空气消毒,常用消毒剂为:( ) A、食醋 B、苯扎溴铵 C、酒精 D、氯胺 E、漂白粉

五、简答题(9分) [1]简述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5分) [2]简述医院感染的危害。(4分)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资料范文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 1 医院感染监测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 全院综合性监测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4 目标性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5 抗菌药物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6 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三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5 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6 人员与设施

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考核试题

《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培训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5分) 1.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包括:() A.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B.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C.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D.以上都是 2.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小时,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超过()小时。 A.6,4 B.8,6 C.12,4 D.24,4 3.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应控制在术前()(剖宫产手术除外)。 A.即刻 B.15~20分钟 C.30~60分钟 D. 2小时 4.新建、改建病房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m。 A. B. C. D.1 5.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为:() A.院长 B.主管院长 C.感染办D.临床科主任 6. 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 A.提前5分钟配液B.现用现配 C.提前十分钟配液 D.提前半小时配液 7.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A.意外伤害 B.未按要求实施防护 C.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D.以上都对8.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A. 消毒法 B.灭菌法 C.清洁处理 D.清洗处理 9.医疗废物容器应符合要求,不遗洒;标识明显、正确,医疗废物不应超过包装物或容器()A.1/3 B.1/2 C.1/4 D.3/4 10.经空气传播疾病是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 ),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 A.> B.>1m C.> D.> 二、多选题(共8题,每题5分) 1.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A.空气 B.物体表面C.医务人员手D.使用中消毒剂 2.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监测,包括()等。A.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B.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要求规范46768

医院感染监测规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现患率≤10% 2、清洁切口感染率≤% 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重点部门洗手正确率达95%。 5、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逐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6、医院感染暴发为“0” 7、医院感染漏报率<1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质控医师和质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目标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收集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度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微生物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感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主要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微生物室负责。院感科将监测结果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做好记录。(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为了保障我院消毒物品及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我科每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器械及手术室、内镜中心的灭菌内镜进行抽样监测;同时对我院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抽样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3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5题) 三、填空题(12题) 四、判断题(10题) 五、简答题(1题) 一、单选题(10题)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得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 应不少于多长时间。(D)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2、医院开展得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多长时间以上。(B)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至少多长时间开展一次。(C)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4、泛耐药得鲍曼不动杆菌简称为(A) A PDR-A B B PDR-PA C VRE D ESBLs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D) A MSSA B PRP

C VRE D MRSA 6、ICU患者目标性监测,临床病情等级评定,需要多少时间1次(B) A 每日 B 每周 C 每月D每季 7、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患者住院日表示。(C) A 10个 B 100个 C 1000个 D 10000个 8、目标性监测就是针对等开展得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得监测。(D) A 全部住院患者 B 门诊病人 C 医务人员吗 D 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9、医院应按每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D) A 50-100张 B 100-150张 C 150-200张 D 200-250张 10、抗菌药物使用率就是指( A ) A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得比率 B 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得比率 C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得每日使用量D出院患者抗菌药物得使用量 二、多选题(5题) 1、关于医院感染监测,下面哪些说法就是正确得?(ABCDE) A 包括全院综合性监测与目标性监测 B 具有长期、系统、连续得特点 C 研究对象就是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得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D 为医院感染得预防、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完整版 )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目的总结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经验。方法通过分析我院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经验,总结相关的管理与控制方法。结果强化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落实,以规章制度为核心做好规范管理,加强相关的培训,做好监测和新生儿病区管理,并完善一次性药品的管理和消毒,积极推动专业队伍建设等是我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主要方法。结论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很好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为我院在本地赢得较高知名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治疗,而且也给医患关系建设带来了突出的隐患[1]。我院作为一家三甲妇幼保健院,近年来围绕提升医院质量、服务患者,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成绩总结如下。 1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重视程度不高。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因此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具体的落实中往往会存在各种疏忽,从而加大医院感染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强化组织落实,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科室共同负责,以最大限度的将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到全院的具体工作中。为了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我院专门在2006年开展了三级网络组织管理模式: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委员为由我院的业务副院长主任担任,管理科配备1名专职的监控人员,小组人员由不同科室医生共同组成,主要落实消毒、灭菌等等工作。上下级互相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共同为防止医院感染做出努力。 2 建章立制,规范医院感染工作 在領导重视、积极落实相关组织机构的同时,我院强化了制度与规章的建设和落实。通过建章立制,有效的规范了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在相关制度和规章的建设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内容以及上级相关指导进行操作,每个级别人员落实具体责任,并根据各个不同科室问题制定详尽科学的措施。对我院的重点科室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与验收标准,我院每个病房必须保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治疗室、分娩室、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ICU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划分污染区跟清洁区,最终将相应患者安排在无菌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每个科室落实情况与检查具体情况开设季度总结大会,对本季优秀科室进行评定,选出不合格科室,作为下季度的重点检查对象。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因为上季度是优秀科室而放松检查,要做到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抽查,将医院感染控制在最小程度内。遇到不同问题要进行及时作出处理,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防止再次出现[4]。

2017年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17年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导语: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7年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docx

WS/T 510—2016 2017.6.1实施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住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病室(房) 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床单元 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4.1.1 要求 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 4.1.2 人员构成 4.1.2.1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4.1.2.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吧医师和护士。 4.1.2.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宜为病区内相对固定人员,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4.1.3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及要求

分值扣分标准 (一)无菌技术 1.护士进行各种无菌操作前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操 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进入病房的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各种注射执行一人一针一管。 4.静脉注射执行一人一止血带。 5.止血带用后浸泡消毒并干式存放,盛放止血带的容器1周消毒一次。 6.进行2人以上连续操作时,执行一人一洗手或手消毒。5分 1.不执行无菌操作1项扣 1分。 2.用后物品数量不符扣1 分。 3.浸泡液浓度及浸泡物品 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4.缺少物品1项扣1分。 存放不符合要求1项扣1 分。 5.手处理不符合要求1人 次扣1分。 (二)无菌物品 1.专柜放置,层次清楚,定期检查,无过期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灭菌后物品包标识明确,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上写物品的名称、有效期、打包人、锅次、批次。3.各种医疗器械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首选 高压灭菌。 4.未开启使用的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应符合要求。 5.无菌物品开启时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24小时。 6.无菌敷料筒(干纱布、棉球、油纱等)每天更换并灭菌。7.持物筒、钳干存放,有灭菌标识和日期,每4小时更换一次。(原标准是每班更换) 8.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5分 1.无菌物品存放不符合要 求1处扣1分。 2.无菌物品超过有效期1 件扣2分。 (三)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要求 1.严格掌握各种消毒液的浓度与配制方法。 2.浸泡、擦拭一般物品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 3.浸泡、擦拭被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毫克/升消毒液作用60分钟以上。 4.对一般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或均匀喷洒。2分 1.消毒液的浓度不符合要 求1处扣1分。 2.消毒时间不符合要求1 处扣1分。 3.护理人员不了解有效浓 度及消毒时间1处扣2分。 (四)治疗室及换药室(参考附件1) 1.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符合要求,标识清楚。 2.各班操作前后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工作台及物体表面。3.治疗车、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4.治疗车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5.治疗盘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所有浸泡物品,均不应超出液面。 7.擦拭抹布专用,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8.重复使用的物品,用后立即浸泡消毒,送供应室高压灭菌。9.静脉注射用药抽吸后放入盘布或包布内(存放不得超过210分 1. 治疗室、换药室区域划 分不符合要求扣2分,标 示不清或无标识扣1分。 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 不当扣1分,不清洁扣1 分。 3.药品使用超过开启时间、 物品使用超过消毒灭菌有 效期扣1分。 4.各种物品使用后消毒处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