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模型和经验公式分析设想

审计风险模型和经验公式分析设想
审计风险模型和经验公式分析设想

审计风险模型和经验公式分析设想摘要:通过对已有审计风险模型分析,采用分层次研究方法,引入编报风险概念,提出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r=编报风险系数k×基础编报风险y0,通过现代数理统计技术总结得到行业标准基础编报风险y0值,指导并实施具体的审计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经验公式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83年发布了sas47,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中,模型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一个审计风险模型必须包括所有的审计风险要素,但又不能重复,所以,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审计风险模型定义:AR=IR×CR×DR。其中:AR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IR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CR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DR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目录 计算方式 分析探讨 发展形式 案例分析 审计过程 模型比较 计算方式 分析探讨 发展形式 案例分析 审计过程 模型比较

展开 编辑本段计算方式 也可以用公式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即 Y=K/X。 审计风险模型 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因为在实际执业中,审计风险是一个确定的数值,CPA只有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而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来设计将要做的程序。编辑本段分析探讨,提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本文在分析该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讨论了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特别指出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的次优级状况决定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以解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发现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发现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从而将审计风险(此时体现为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但如果存在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运用该模型便会捉襟见肘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近二十年来,国际和国内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重大危机事件,如亚洲金融危机、安然事件、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银广厦”事件和“中航油”事件等,探究这些危机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发现有些危机事件是可以事先预防的,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同时,这些危机事件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多个风险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是一种组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因而兴起。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日益普及,对审计风险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个既适应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又适应风险导向模式的审计风险模型非常有必要。 1企业风险与传统审计风险 要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管理,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企业风险与传统审计风险。 1.1企业风险 风险的概念有很多,较为通用的概念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任何原因引起的企业价值可能的减少都可以称为企业风险。由经济学家情报社与安达信公司出版的《商业风险管理:一种整合方法》一书提出了商业风险模型,该模型将企业风险划分为环境风险、流程风险和决策信息风险三大类。这三大类下又划分为77个细分的风险[1]。它囊括了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企业的风险识别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2传统审计风险 按照传统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这一定义看,审计的业务仍然仅仅局限于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风险关注的,仍然仅仅是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风险。这里的内部控制风险,从上述企业风险的分类来看,主要属于流程风险。 2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随着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在全球的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也已初步成形。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6月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四条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Discussion on Internal Audit Risk Mode 辜东利 Gu Dongli (海南医学院财务管理中心,海南海口571101) (Financial Management Center,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nan Haikou571101) 摘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已经兴起并形成了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有五个方面的特征,需要新的审计管理理论加以适应,这其中就包括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侧重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进行考虑,认为审计风险=企业总体风险中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要求,特别适用于内部审计部门。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0)6-0251-03 Abstract: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has sprung up and formed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pattern.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pattern characteristic having five aspect,require that new auditing management theory including the new audit risk model to fit it.The new audit risk model reasoning with the risk-based strategic systems audit combin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put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internal audit risk,thinking that audit risk is material misstatement in total risk of en-terprise multiplied by examination risk.The new model can adapt to auditing under new circumstances,apply to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specially. Keywords:Risk;Risk Management;Internal Audit;Audit Risk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251

#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分析性程序案例

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分析性程序案例 一、资料: 1、公司背景:假设A公司是一家制造汽车零件的企业。其零件主要是通过零售渠道销售。该公司20X0年、20X1年、20X2年的资产负债表和20X1年、20X2年的损益表反映在图9—2中。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反映在图9—4中。该公司组成于19X5年,19X8年上市。该公司所进入的行业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它是这一行业的最新加入者。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占有12%的市场份额(以销售数量为基础)。该公司的竞争主要来自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商的汽车零件子公司、一些国内其他公司和大量的外国(美国、日本、韩国)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零件被认为质量很高,因而以高价出售。该行业的产品有两个销售渠道:一是销售给大的汽车制造商,二是通过零售渠道销售。该公司的零件有约40%销售给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公司。销售的信用条件一般是N/30。该公司在按主要汽车公司的要求生产零件的同时,自己也开发新产品。该公司大约有25%的产品是自行设计和开发的。 该公司所在行业20X2年的有关数据如下: 毛利率42.20% 存货周转率 12.15 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17.20% 应收账款周转率 15.78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28.15% 销售增长率11.3% 股利/净收益45% 总资产报酬率19.40% 权益报酬率32% 销售利润率(税后) 6.85% 固定资产周转率11.21 资产负债率65% 零售占总销售的百分比40% 实际税率33.5% 销售、管理费用/销售 21.23% 应付账款周转率21.5 每个员工的人工成本47,540元 每个员工的额外津贴7,800元 新产品上市时间 1.90年 市盈率14.22 2、该公司关键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如下: (1)存货:该公司所有的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 (2)应收账款:该公司20X2年、20X1年、20X0年坏账准备的余额分别为7,500元、6,400元、和6,100元。 (3)固定资产: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从5年到30年不等。在20X2年公司以售后租回的方式处置了两个仓库。交易中取得的收入30,000元包括在折旧费用中。 (4)长期投资:该公司采用权益法来核算长期投资。所有的长期投资均是对合资企业的投资,这些企业为该公司提供原材料和配件。投资收益作为产品销售成本的减少。20X2年、20X1年、20X0年的投资净收益分别为34,000元、28,000元和2,500 元。 (5)所得税:20X2年、20X1年,该公司分别支付所得税358,000元、和156,000元。平均税率分别为42.94%和39.32%。该公司在20X2年没有递延所得税。 3、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销售队伍较小。虽然每个销售人员被指派负责一个大区域的销售,但是他们只能处理较大的汽车零件商店和汽车制造商的集中购买。订单实际上是通过因特网收到。 该公司的生产过程是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优美。公司的目标是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废料、缺陷减少到当前技术所允许的最低水平。该公司通过使用尖端的原材料计划软件来协调其供应链。不管何时,只要生产软件确认原材料不足,公司就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向供应商下达订单。 该公司的劳动力80%是工会会员,在公司中,工会的力量十分强大。在20X2年工会在工资谈判中获胜,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比行业中其它企业要高。 公司产品的质量保证是同行业中最好的。一般来说,公司有缺陷的零件先由顾客退给商店然后由商店退回公司。对顾客产品质量方面的申诉,不论是产品本身的缺陷还是仅只是顾客的错误使用,公司都予以接受。不幸地是,在20X2年该公司有三次召回内部开发的产品,这些产品被发现有设计方面的问题。 4、筹资安排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 核心环节。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涉及四个基本的概念,即信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以及信用风险评估。本节重点为厘清基本概念,并介绍相关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操作。 I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概念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是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是利用各种评估方法,分析受评企业信用关系中的履约趋势、偿债能力、信用状况、可信程度并进行公正审查和评估的活动。 信用风险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在收集企业历史样本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与各种数学建模方法构建统计模型与数学模型,从而对信用主体的信用风险大小进行量化测度。 I 二、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一)信用分析瘼型概述 — 在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信用分析模型可以分为两类,预测性模型和管理性模型。预测性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前景,衡量客户破产的可能性;管理性模型不具有预测性,它偏重于均衡地揭示和理解客户信息,从而衡量客户实力。 计分模型 Altman的Z计分模型是建立在单变量度量指标的比率水平和绝对水平基础上的多变量模型。这个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在评级的对象濒临破产时,Z 计分模型就会呈现出这些企业与基础良好企业的不同财务比率和财务趋势。 2.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Bathory模型)是以其发明者Alexander Bathory的名字命名的客户资信分析模型。此模型适用于所有的行业,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其主要的比率为税前利润/营运资本、股东权益/流动负债、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营运资本/总资产。 Z计分模型和巴萨利模型均属于预测性模型。 3.营运资产分析模型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同巴萨利模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其所需要的资料可以从一般的财务报表中直接取得。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的分析过程分为两个基本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营运资产(working worth);第二阶段是资产负债表比率的计算。从评估值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而资本结构比率越低越好。 《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是管理性模型,与预测性模型不同,它着重于流动性与资本结构比率的分析。由于净资产值中包含留存收益,因而营运资产分析可以反映企业的业绩。 □第三章企业征信业务 又因为该模型不需要精确的业绩资料,可以有效地适用于调整后的账目。通过营运资产和资产负债表比率的计算,确定了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准,并对资产负债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考察,可以确定适当的信用限额。 4.特征分析模型 特征分析模型采用特征分析技术对客户所有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特征,把它们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二)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① 1.预测性风险模型构建——Z计分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尝试将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引入审计风险模型,尝试将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加以改进,探讨审计人员应如何基于改进的审计风险模型,从应对审计诉讼风险,降低审计风险总体水平,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相关措施。 标签:审计;风险模型;诉讼风险 1 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可用数学模型表示,即审计风险模型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可接受审计风险的确定,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审计失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由于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审计人员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 2 改进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2.1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可以表述为审计失败被提起诉讼的概率与被提起诉讼后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乘积。审计失败被提起诉讼的概率又是“谁可以起诉注册会计师”以及“诉讼的门槛要求”两部分的乘积。这样,审计诉讼风险系数(Audit Suit Risk)最终是由“谁可以起诉审计师”、“诉讼的门槛要求”、“赔偿责任”等三个因素的乘积。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ASR=R1×R2×R3。其中: R1:谁可以起诉审计师。按照审计业务合同,委托人通常是公司的治理层或管理当局。 R2:诉讼的门槛要求。主要是指诉讼的技术难度。诉讼的技术难度越高,注

审计风险的文献的综述

审计风险文献综述 24110418 刘慧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完善我国的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系统地回顾了审计风险研究的文献,并按审计风险研究的不同层面和视角进行了评述,最后在归纳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关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和社会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发生了轰动全球的安然事件,位居世界前五位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在财务审计中未能尽其职责;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美国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为其连续多年签发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普华永道对黄山旅游股份公司的重大造假;被财政部查出并勒令普华永道整改;德勤对科龙的会计造假案等等。审计失败的案例影响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这些重大舞弊案等都提醒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 二.审计风险含义,类别及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由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可知,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察觉)风险三个类别构成。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控制性三个特征。 三.国外审计风险研究 (一)关于审计风险涵义的研究 K.stringer 在1961 年指出,“精确度和可靠度”与“注册会计师可能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可能是有据可查的关于审计风险研究的开端。1973 年,美国会计协会(AAA )发表“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也使用“可靠度”一词,并对“可靠度”进行解释:“某一认定或声明是真实或有效的可能性”。随后,国外审计职业团体对审计风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各自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审计准则(1983 )第47 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2004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 20 世纪70 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被陆续采用,D.H. 罗伯兹(1978 )提出了审计终极风险模型:终极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在归纳、总结实务工作的基础上,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ICPA )于1981 年发布第39 号《审计准则公告》,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组成。时隔两年,AICPA 在其发布的第47 号审计准则中把审计风险模型重新表达为: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2)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审计方法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特征 (3) (一)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 (3)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4) (三)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计划工作受到重视 (4) (四)充分应用分析性程序 (4) (五)合理预期的使用,有效地识别各种重大错报风险 (4) 四、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4) (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新的审计方法 (5)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加快新的审计方法的发展 (5) (三)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的不断出现需要新的审计方法 (5)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摘要: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特点,并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涵特点必要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会计和审计界的普遍关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学者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弥补了其诸多缺陷,特别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代表了现代审计方 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急剧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这种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审计师逐渐认识到被审计单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被审计单位隔离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网络,审计师就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因此,对于一套会计报表,只有研究其所反映的企业及其所处的整个“系统”,审计师才能够对其取得充分理解。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内向型特点,以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的基础,较少考虑内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及其会计报表的影响,因而当企业规模愈来愈大、经营愈来愈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快时,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就日渐明显。 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内部控制)正在被战略管理及其蕴含的企业风险管理所取代。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会计报表的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统称经营风险)的副产品。所以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师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风险与控制,从而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只有这样,审计师才能对会计报表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 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实践基础。 2006 年2 月以前,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上。为了给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国际接轨,我国于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开展逐步创造条 件。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虽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但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 新的审计方法。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战略系统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正确有效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

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4.2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4.2.1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和评价等级 ⑴建立原则 参考安全系统工程学中的“5M”模型和“SHELL”模型。由于影响危化行业安全风险的因素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集,且诸多指标之间各有隶属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多层次的系统。因此,一般称评价指标为指标体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准确的指标体系是安全风险评价的关键性一环。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②适当性原则;③可操作性原则;④独立性原则。由此辨识出危化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要素,并分析、确定其相互隶属关系,从而建立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⑵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以厂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为例,如下图所示。

厂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A 危害因素A 1 被动措施A 2 主动措施A 3 安全管理A 4 事故处理能力A 5 物质危险性A 11 物质数量A 12 生产过程A 13 存放方式A 14 厂房层数A 15 使用年限A 16 耐火等级A 21 防火间距A 22 安全疏散A 23 防爆设计A 24 自动报警及安全联动控制系统A 31 通风与防排烟系统A 32 室内安全防护系统A 33 其他安全措施A 34 安全责任制A 41 应急预案A 42 安全培训A 43 安全检查A 44 安全措施维护A 45 安全通道A 51 安全人员战斗力A 52 图4.1 厂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⑶建立指标评价尺度和系统评价等级 经过研究和分析,并依据相关法规、标准,给出如下指标评价尺度和系统评价等级,如表4-1和表4-2所示。 各指标的定性评价 好 较好 中等 较差 差 各指标的对应等级 E 1 E 2 E 3 E 4 E 5 各指标对应的分数 5 4 3 2 1 系统安全分区间 [4.5,5] [3.5,4.5] (2.5,3.5) (1.5,2.5) [1,1.5] 各指标对应的分数 5 4 3 2 1 设最低层评价指标C i 的得分为P Ci ,其累积权重为W Ci ,则系统安全分S.V.为: ∑=?=1 ..i C C i i W P V S (4-1) 4.2.2利用AHP 确定指标权重 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不同因素两两比较的方法,即表3-1的1~9标度法,构造不同层次的判断矩阵。然后,求解出个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及累积权重。对判断矩阵的计

案例透过我国上市公司重大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审计失败成因

从银广夏透视审计目标 郁晓兰 07财务管理 一、案例概述 (2) 1、引子 (2) 3、“神话”的创造 (2) 二、案例分析 (3) 1 从注册会计师内部分析审计失败的成因: (3) (1)、对客户的经营业务及其状况了解不够 (3) (2)、没有重点分析会计舞弊的根源 (3) (3)、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和专业判断能力 (3) (4)、审计程序不当 (3) 2、从注册会计师外部分析审计失败的成因 (4) (1)、审计市场过度竞争 (4) (2)、中国文化中强调人际关系 (4) (3)、惩罚力度不够 (4) 3、减少审计失败的对策 (4) (1).对于注册会计师自身而言 (4) (2)、对于注册会计师外部而言 (4) 三、透视审计目标 5 四、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从银广夏事件透视审计目标 一、案例概述 1、引子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1994年6月17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银广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银广夏A被称作第一家来自宁夏的上市公司。 上市以后,围绕着陈川的银广夏高层队伍亦渐次成形。现任银广夏总裁的李有强来自天津。他生于1941年,曾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厂厂长,早在1985年就与陈川一起合作创业,1994年银广夏进入天津后,长期负责天津业务。而身兼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秘等多职的丁功民则常驻深圳。 1994年上市之时,国内软磁盘行业竞争已如火如荼,转眼间,每生产一张软磁盘就要亏损2美分。对以软磁盘为主业的银广夏来说,转型迫在眉睫。 银广夏最知名的项目是在银川西南永宁县西沙窝(现称征沙渠)治沙种草。治沙种草,为银广夏带来了异常良好的形像,但并没有带来什么效益。银广夏声称前后投资过6亿元,是一个夸大的数字。据《财经》了解,实际投资约9000万元。据说这一项目近期可持平,但要贡献巨额利润,为时尚早。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2、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洁制品有限公司。保洁公司曾经在1996年通过德国西·伊利斯公司(C.ILLES&CO.)进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产设备,这是可查的银广夏与西·伊利斯公司最早的往来;此后,银广夏又从西·伊利斯公司处订购了一套由德国伍德公司(Krupp Uhde)生产的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这是传奇的起点。 1998年,天津广夏接到了来自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第一张订单。其时,保洁公司已于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广夏)。 银广夏当年10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天津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50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姜精油、生姜含油树脂产品80吨,金额超过5000万马克。 几个月之后,1999年6月19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讨会上,当时的银广夏董事局主席陈川这样讲述这单合同的暴利内涵: “……德国诚信公司于1999年6月12日一次订货总价达5610万马克。6月26日,一艘载着天津广夏第一批农产品萃取产品的货轮起锚离港,远航德国。这第一批产品出口,竟获利7000多万元!” 1999年,银广夏利润总额1.58亿元,其中76%即来自于天津广夏(据张吉生一次内部讲话)。 3、“神话”的创造 随后,银广夏公告,将再从德国进口两条800立升萃取生产线,后又将计划升级为两条1500立升×3和一条3500立升×3的生产线。计划中的生产能力是天津广夏现有生产能力的13倍之多!一时间,市场为其展现的暴利前景而沸腾。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在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通常认为存在着一个审计风险模型。教科书中的审计模型通常是这样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对于这个审计风险模型,曾经有过的争论集中于检查风险。作为学术争论的结果和表现形式,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39号《审计抽样》曾将检查风险分解为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 测试风险,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推荐的审计风险模型则在检查风险后加上了“抽样风险”。尽管存在争议,但这一基本模型已经被美国的职业团体和学术界所认可。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也接受这一模型作为审计风险的基本模型。 这一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 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同时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 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或审计范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审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事实,这些新现象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下变得不易理解,因而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细化。本文拟就此做些探讨。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假设的探讨 传统风险理论有2个基本的假设是值得探讨的,笔者将其分别称做“反映”假设和“确认”假设。 “反映”假设 依据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的控制程序将终结于审计意见的发表。然而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风险的最后一项要素是检查风险。依据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 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因此,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 一、审计风险模型要素组成 主要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目前,审计界认可的一个基本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此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同时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或审计范围。 审计风险模型逻辑关系剖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的内在关系,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1、从定量方面看,是指审计风险可能造成各方面经济损失的一定限度的规定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探讨审计风险问题,目的是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审计风险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根据上述公式,在既定的期望审计总风险水平上,注册会计师可以容许的最大检查风险为:最大可容许检查风险=期望审计总风险/。其中,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 2、从定性方面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中接受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反之亦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应当考虑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 二、审计风险模型应用 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在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审计的终结阶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主要是根据计划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将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所搜集审计证据的数量。在

A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A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摘要]在现代公司的治理中,股权结构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合理的调和、平衡公司经营者的自主权与股份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务,然而现今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治理上存在国有股独大的现象,如何合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首要问题。本文采用风险导向研究方法,研究揭示A公司问题和事实真相。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一股独大;重大事项未充分披露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广西A公司是广西唯一的公路上市公司,主营收费公路、桥梁的经营,是当地的交通业龙头,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财务优势、人才优势等诸多突出优势,有望受益于北部湾开发以及国家基础建设政策,得到更好的发展。 A公司(股票代码:60036X)于1992年12月成立,2000年12月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以"公路为主业,物流、地产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多元经营。 1.公司概况 (1)公司法定中文名称:广西A股份有限公司 (2)主营范围: ①经营收费公路:主要为广西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南宁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养护和收费,高速公路收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37%逐渐下滑到如今15%,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 ②房地产开发:公司注重品牌效应,成功打造出“五洲国际”及“哥伦布”两大知名商业地产品牌,多次荣获中国商业地产品牌的奖项。公司主要开发高档的集商业、住宅于一体的综合小区项目。其房地产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

重从20%逐渐下滑到如今5%; ③物流贸易: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42%上升,如今已占比重达到80%,是公司主要收入的来源; 2013年公司多元经营迈出了新步伐:二级子公司南宁利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业并顺利启动贷款发放业务,但收入及利润对公司影响不大。 (3)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036X (4)发展战略:提升交通主业,稳步推动多元化经营;发挥上市优势,积极实施收购与融资相结合的资本运作,把公司做强做大。 (5)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2、宏观分析 (1)行业状况 高速公路行业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近年来,全国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迅速,故公司的车流量逐年递增,稳定增长,虽然车辆通行费收费并没有调整,但是业务收入有所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房地产业方面,目前公司主要是在广西区内适时适度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近年来广西房地产市场得到较快发展,由于相关政策的不稳定,广西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观望情绪,短期内的不确定性有所加大。但目前广西正着力建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5866205.html,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 作者:鲍曼 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12期 摘要审计风险模型先后经历了初级审计风险模型、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揭示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审计程序、审计资料、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等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模型演进过程 一、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 (一)初级审计风险模型 1720年,英国爆发了审计史上著名的南海公司事件,该事件标志着现代审计的产生。自 那时起至20世纪初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审计师普遍采用的是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此时的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业务本身具有发生重要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固有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师检查了存在错误或舞弊的凭证和报表却没有发现错误与舞弊的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控制模型表述为: 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检查风险(DR) 该模型是审计风险模型的最初发展阶段,体现了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的基本思想,该思想至今仍被不同程度地采用,应用于一些重要科目的审查,以后阶段的模型皆是在这一初级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基本审计风险模型 1938年,美国爆发了审计史上最大的案件——麦克森·罗宾斯公司倒闭事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后颁布的增加的审计程序方面明确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与评价,这使得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开始在审计实务中应用,并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成为主流。由于该方法以控制测试为基础,因此产生了内部控制没能及时防止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即控制风险。同时,由于审计师在该方法下大量采用样本测试,于是存在着部分不能反映总体性质的可能,即抽样风险,从而提高了检查风险的水平,此时的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演变为: 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l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相对于初级审计风险模型来说,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已经初具规模,审计风险因素也基本齐全。由于审计师强调通过评价内部控制来发现和降低经济业务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审计的重点

7-风险导向审计答案

专题六、七风险导向审计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1】对华兴公司的风险评估 一、案例分析目的 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资料,熟悉风险评估的流程,掌握如何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应对评估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案例资料 华兴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华兴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华兴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2006年至今没有发生变化。华兴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注册会计师A和B负债审计华兴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 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华兴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2007 2006 年份 产品 项目C产品D产品C产品D产品 产成品2000 1800 2500 0 存货跌价准备0 0 主营业务收入18500 8000 20000 0 主营业务成本17000 5600 16800 0 销售费用-运输费1200 1150 利息支出300 25 减:利息资本化250 25 净利息支出50 0 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华兴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华兴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华兴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华兴公司所处行业20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华兴公司财务总监已为华兴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被华兴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华兴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以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华兴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华兴公司于20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售价下调了8%~10%。另外,华兴公司在20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08年全面扩大20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华兴公司于20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华兴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华兴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的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审计预估要素确定(底稿) 第315号国际审计准则(IsA315)要求从六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内部控制 ISA315将被审计单位的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与其他五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并列,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分解过于粗略,实务中难以实篇。我国学者汪国平认为:重大错报风险应从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微观因素三方面分解,微观因素包括:法人治理结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使管理层舞弊的因素、内部控制制度、战略规划、财务状况六个因素,这样的划分,较为全面概括了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 风险评估审计:审计风险--------> 道德风险*1+固有风险*β(式1)-------> 重大*1+非重大*α(式2) 1.道德风险(不可控制风险) 包括:可能使管理层舞弊的因素,管理层或股东有损害企业利益的等等行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值只有0和1,和重大事项风险相同,但重大风险的风险值可以通过展开后续审计减少可以控制的风险,降低后的重大风险事项和非重大风险事项的综合值才是应该被财务报表使用者参考的数据。 2.固有风险(可控制风险) 包括:固有风险=重大错报风险*1+非重大错报风险*α 3.重大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包括:与管理层沟通的有效性 客户持续经营能力,是否能保证持续经营 客户主体赔偿能力,是否能维持合理的资产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合理,股东是否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4.非重大风险=(外部环境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内部风险)*α 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宏观市场风险=①预测市场需求变化→预期销售收入增加率/减少率*+②整个行业的风险特点→同类比上市公司市场利润最高与最低的差值* 企业内部风险=③客户企业生产能力即供给状况→客户企业吸取资本的能力→当年实收资本/平均总资产*+④客户持续经营能力→营运能力综合指标+偿债能力综合指标*+⑤诉讼风险 1.1道德风险 包括:可能使管理层舞弊的因素,管理层或股东有损害企业利益的等等行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1.2固有风险=外部环境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内部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宏观市场风险=①预测市场需求变化→预期销售收入增加率/减少率*+②整个行业的风险特点→同类比上市公司市场利润最高与最低的差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