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应力波与爆破作用原理简介

爆炸应力波与爆破作用原理简介
爆炸应力波与爆破作用原理简介

爆炸应力波与爆破作用原理简介

一、岩体内的爆炸应力波

装药在岩体或其他固体介质中爆炸所激起的应力扰动的传播称为爆炸应力波。爆炸应力波在距爆源点不同距离的区域内可出现塑性波、冲击波、弹塑性波、弹性应力波和地震波等。

大多数岩石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所激起的爆炸应力波主要是冲击波、弹性应力波和爆炸地震波。冲击波具有陡峭波头,以超声速传播,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应力衰减很快,作用范围很小,衰减后变为压缩应力波。压缩应力波以声速传播,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比冲击波小,衰减较慢,作用范围则较大,衰减后变为地震波。

冲击波和应力波都是脉冲波,不具有周期性,能对岩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而地震波为周期振动的弹性波,应力上升时间与应力下降时间大体相等,以声速传播,衰减很慢,作用范围最大,但不再能对岩石造成直接的破坏作用,只能扩大岩体内原有的裂隙,和威胁爆破地点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炸药爆炸的基本理论

对于应力波,当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时,介质中传播的是弹性波;呈非线性关系时,为塑性波和冲击波。

二、装药的内部作用与外部作用

装药中心距自由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对于一定量的装药来说,若其最小抵抗超过某一临界值(临界抵抗),当装药爆炸后,在自由面上不会看到爆破的迹象。也就是爆破作用只发生在岩体的内部,未能达到自由面。

这种作用称为装药的内部作用。发生这种作用的装药称为药壶装药。临界抵抗决定于炸药的类型、岩石性质和装药量。当装药发生内部作用时,除在装药处形成扩大的空腔外,还形成压碎圈、裂隙圈和震动圈。

在压碎圈内变形向方向成45°角的滑移面。在裂隙圈内,但形成辐射状的径向裂隙,有时在径向裂隙之间还形成有环状的切向裂隙。震动圈内的岩石没有任何破坏,只发生震动,其强度随距爆炸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弱,以致完全消失。

当装药的最小抵抗小于其临界抵抗时,在装药爆炸后,除在装药下方岩体内形成压碎圈、裂隙圈和振动圈外,装药上方一部分岩石将被破碎,脱离岩体,形成爆破漏斗。

当形成爆破漏斗的锥顶角较小时,漏斗内破碎的岩石只发生隆起,没有大量岩石的抛掷现象,发生这种作用的装药称为松动装药,其形成的爆破漏斗称为松动漏斗。只形成松动漏斗的爆破称松动漏斗为松动爆破。当爆破漏斗的锥顶角大于一定限度后,破碎的岩石将被抛出漏斗。发生这种作用的装药称为抛掷装药,其形成的漏斗称为抛掷漏斗。形成抛掷漏斗的爆破称为抛掷爆破。

当装药量不变、改变最小抵抗,或最小抵抗不变、改变装药量,可形成不同几何要素的爆破漏斗,包括松动漏斗和抛掷漏斗。

三、岩体爆破作用原理

(一)岩体爆破破坏机理

对于岩石等脆性介质爆破破坏机理,有许多假说,按其基本观点,归纳起来有爆生气体膨胀压力破坏理论,反射拉应力波破坏理论及反射拉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压力共同作用理论三种。

1、爆生气体膨胀压力破坏理论

该理论认为炸药爆炸所引起的脆性介质(岩石等)的破坏,主要是由于爆生气体的膨胀压力做功的结果。炸药爆炸时,爆生气体迅速膨胀,对炮孔壁作用一个极高的压力,在炮孔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压应力场,使介质质点发生径向位移。如果由径向位移衍生出来的切向拉应力超过介质的抗拉强度,则在岩石等介质中产生径向裂隙。如果在药包附近有自由面存在,则介质移动的阻力在最小抵抗线方向上最小,而质点移动的速度最大。在阻力不等的不同方向上,质点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引起剪切应力。如果该剪切应力超过了介质的抗剪强度,则介质将发生剪切破坏。因此,若药室中的爆生气体压力还足够大,则破碎岩块将沿径向方向抛掷出去。

该理论只强调爆生气体压力的准静态作用而忽视应力波对介质的动作用,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如当用外敷药包炸大块孤石时,仍能使岩石发生破碎。此时,由于爆生气体的膨胀几乎不受限制,故其对破岩所起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这时用爆生气体压力破坏理论来解释岩石发生破坏的原因,显然是不符合实际。

2、反射拉应力波破坏理论

该理论认为,脆性介质的爆破破坏主要是由于爆炸压应力波传播到自由面反射变成拉应力波造成对介质破坏所致。由于炸药爆炸的基本理论脆性介质的抗拉强度远远小于其抗压强度,如果反射拉应力波形成的拉应力超过介质的抗拉强度,便发生从自由面向药包方向层层拉断破坏(即片落)。

该理论虽能解释实际工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爆破时自由面处常出现层层片落等现象),但它与爆生气体压力破坏理论一样,只强调爆破的动作用,而忽视了爆生气体膨胀做功的静作用,因而也具有片面性。

3、反射拉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压力共同作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反射拉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压力都是引起介质破坏的重要原因,二者之间既密切相关,又互有影响,它们分别在介质破坏过程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炸药爆炸对介质的破坏,首先是爆炸应力波的动作用,然后是爆生气体压力的静作用。实践证明该理论是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爆破作用图形成机理

爆破作用只发生在介质内部的现象称为爆破的内部作用。根据介质的破坏特征,单个球形药包破坏的内部作用可在爆源周围形成压碎圈、裂隙圈和震动圈:

1、压碎圈

药包爆炸时,在药包周围的介质上作用一峰值极高的脉冲压力,并在紧靠药包附近的区域内激起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在冲击波的超高压作用下,介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并粉碎成微细粒子,从而形成压碎圈。该作用圈的半径很小,但由于介质遭到强烈粉碎,产生塑性变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炸药的爆炸,应尽可能控制或减小压碎圈的形成。

2、裂隙圈

压碎圈形成后,冲击波衰减为压应力波,其压力已低于介质的抗压强度,不再产生压破坏,但仍可使压碎圈外的介质产生径向压缩,引起介质点的径向位移和径向扩张,并由此产生切向拉应力。因为脆性介质的抗拉强度低于抗压强度,如果该切向拉应力值超过介质的抗拉强度便形成与压碎圈贯通的径向裂隙。

在冲击波应力波作用下,介质受到强烈的压缩,积蓄了一部分弹性变形能。随压碎圈的形成,径向裂隙展开,压力迅速下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原先在药包周围的介质被压缩过程中积蓄的弹性变形能释放出来,并转变为卸载波,形成与压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向心拉应力,使介质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移动。当此向心拉应力大于介质的抗拉强度时,则在已形成

的径向裂隙间产生环状裂隙。

在径向裂隙与环向裂隙形成的同时结果,还可形成剪切裂隙。这些是爆炸应力波的动作用结果。

爆生气体跟在冲击波后面以准静态压力形式作用于炮孔壁,并在高压作用下挤入由应力波形成的径向裂隙中,使裂隙扩张和延伸,并在裂隙的尖端形成应力集中,迫使裂隙进一步扩展。此外,爆生气体的作用时间较长,它在炮孔壁周围介质中形成的准静态应力场,也有助于裂隙的进一步扩展。

爆炸应力波的作用,接着爆生气体的膨胀、挤压、尖劈作用助长了裂隙的延伸、扩张和发育。只有当应力波和爆生气体衰减到一定程度后才停止裂隙扩展。这样,随着径向裂隙、环向裂隙和剪切裂隙的形成、扩展、贯通

外细的裂隙网,将介质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形成了裂隙圈,该作用圈是由拉、剪破坏形成的。其作用半径较压碎圈大。

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对介质的破坏都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高阻抗介质、高猛度炸药、耦合装药或不耦合系数较小的条件下,应力波的破坏作用是主要的。

3、震动圈

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在压碎圈和裂隙圈内消耗了很多。在裂隙以外的介质中不再对介质产生破坏作用,而只能使质点发生弹性振动,直到弹性振动波的能量完全被介质吸收为止。该作用圈的范围比前两个大得多,称为震动圈。

在爆破工程中,为了提高爆破能量的利用率,减小爆破危害,应尽可能控制或减少压碎圈和震动圈的形成,加强裂隙圈的破坏。

爆炸冲击波

19.3.3爆炸冲击波及其伤害、破坏作用 压力容器爆炸时,爆破能量在向外释放时以冲击波能量、碎片能量和容器残余变形能量3种形式表现出来。后二者所消耗的能量只占总爆破能量的3%~15%,也就是说大部分能量是产生空气冲击波。 1)爆炸冲击波 冲击波是由压缩波叠加形成的,是波阵面以突进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压缩波。容器破裂时,器内的高压气体大量冲出,使它周围的空气受到冲击波而发生扰动,使其状态(压力、密度、温度等)发生突跃变化,其传播速度大于扰动介质的声速,这种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就成为冲击波。在离爆破中心一定距离的地方,空气压力会随时间发生迅速而悬殊的变化。开始时,压力突然升高,产生一个很大的正压力,接着又迅速衰减,在很短时间内正压降至负压。如此反复循环数次,压力渐次衰减下去。开始时产生的最大正压力即是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p。多数情况下,冲击波的伤害、破坏作用是由超压引起的。超压△p可以达到数个甚至数十个大气压。 冲击波伤害、破坏作用准则有:超压准则、冲量准则、超压一冲量准则等。为了便于操作,下面仅介绍超压准则。超压准则认为,只要冲击波超压达到一定值,便会对目标造成一定的伤害或破坏。超压波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见表28—9和表28一10。

2)冲击波的超压 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与产生冲击波的能量有关,同时也与距离爆炸中心的远近有关。冲击波的超压与爆炸中心距离的关系为: 衰减系数在空气中随着超压的大小而变化,在爆炸中心附近为2.5~3;当超压在数个大气压以内时,n=2;小于1个大气压n=1.5。 实验数据表明,不同数量的同类炸药发生爆炸时,如果R与R0 比与q与q0之比的三次方根相等,则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相同,用公式表示如下: 利用式(28—52)就可以根据某些已知药量的试验所测得的超压来确定任意药量爆炸时在各种相应距离下的超压。 表28一11是1000kgTNT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

爆炸应力波

透波 1、一种壁厚渐变蜂窝宽带透波结构 采用介电常数渐变结构是一种有效实现宽带透波的方法。通过一种壁厚渐变六边形蜂窝结构实现,方法:根据蜂窝等效介电常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和介质介电常数变化分布,计算出该渐变结构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垂直入射和大入射角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宽带透波特性。介电常数渐变材料广泛应用于宽带透波、吸波材料设计领域。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垂直入射和大角度入射条件下较实心结构具有良好的宽带特性,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结构周期参数对透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使等效介电常数满足设计要求,该结构周期要远小于工作波长。然而由于加工工艺限制,周期无法无限变小。因此最好根据实际频率上限需要选择合适的周期。另外,由于该结构蜂窝孔暴露在外界环境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不便,可以考虑通过对蜂窝孔填充低介电常数泡沫材料来避免。 2、对防电磁脉冲屏蔽室与隔震地板关系的看法 一些重要的指挥、通信房间既要防电磁脉冲又要隔震,关于计算机屏蔽室与隔震地板就在屏蔽室内部的争论。结论::屏蔽室应在隔震地板上安装制作。 3、空气冲击波作用于柔性防爆墙的透射和绕射效应分析_年鑫哲 为研究爆炸空气冲击波作用于柔性防爆墙后发生的透射和绕射现象及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墙后发生的透射和绕射现象,比较了压力波形的变化特点,得到了墙后压力场变化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柔性墙背后的压力存在两个主要峰值,分别为透射压力峰值和绕射压力峰值。 消波 1、双层介质抗暴炸震塌结构的性能研究 采用碎石土回填层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抗爆炸震塌结构,若选用低阻抗混凝土做回填层,具有较好的消波吸能性能。 2、沙墙吸能作用对爆炸冲击波影响的数值分析 数值模拟,沙墙的消波吸能作用。

2爆炸与炸药的基本理论

16年济宁市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复训): 教学培训计划 (2016-12-13) 一、教学内容 1、爆炸与炸药的爆炸理论(二章) 2、爆破器材(三章) 3、起爆技术(四章) 4、岩土爆破理论(六章) 5、露天爆破(七章) 6、爆破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十四章) 7、相关法律法规 1天 8、爆破安全管理和相关规定(十五章) 1天 9、复习小结 0.5天 10、考试(笔试:填空、选择、问答、计算设计题) 0.5天 二、使用教材 《爆破设计与施工》中国爆协汪旭光主编、2015版(15章、782页121.9万字) 三、教学时间:5天(40学时) 具体教学课程安排见《课程表》 四、任课教师: 尹成祥、毕延华等 五、教学目的 1、提高爆破基础理论知识和爆破设计施工技能;

2、提高爆破工程行业管理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 3、解决爆破施工作业疑难问题,确保爆破工程施工效果和施工安全; 4、复训学习情况存档、备案,为办理个人爆破作业证件许可、审核提供依据;亦为爆破作业证件升级打基础。 六、教学要求 1、珍惜这次爆破技术人员复训学习机会 95年全国第一次举办爆破技术人员作业证: 2、严格遵守培训班各项规章制度; 3、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纪律,按时到课; 4、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编制:尹成祥 2016-12-1

第二章爆炸与炸药的基本理论 (教材10p)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爆炸及其分类 (一)爆炸 物质或物体在外界作用下,瞬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并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能量的的现象。 如:锅炉爆炸、热水瓶爆炸、轮胎爆炸、炸药爆炸、鞭炮爆炸等。 (二)爆炸的分类 1、物理爆炸 爆炸后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内部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 如车胎、水瓶、压力罐、雷电等 2、化学爆炸 爆炸后不但物质的物理形状发生变化,其内部分子结构也发生变化,并生成其它物质。 炸药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3、核爆炸 由核炸药的原子核发生烈变或聚变的连锁反应,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称为核爆炸。如u235,u238、氚、氘的爆炸等。 二、炸药及其爆炸特征(3个基本条件)

爆炸成形的原理及应用

爆炸成形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对爆炸成型产生的历史背景做了简单的回顾,对研制和应用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新材料合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爆炸成型爆炸合成爆炸焊接 爆炸成型的发展历史: 爆炸是能量在极短时同内的快速释放。爆炸包括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利用可控爆炸从事的某些加工作业叫爆炸成型。这里所谓“爆炸成型”是指利用化学爆炸所进行的加工。爆炸成型的历史可以追朔到l9世纪末期。1876年英国工程师Adamson利用火药棉爆炸研究铁板和钢板承受冲击力时的行为,1888年美国化学家Charles Munroe利用火药棉接触爆炸,借助镂花模板和钢丝网模块在金属表面雕刻图案,都是人类早期从事爆炸成型的实例。20世纪初以后,人们对此也做过许多有益尝试,但是爆炸成型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还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一方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军事应用的需要,人们在爆炸理论、爆炸技术、爆炸效应、材料对爆炸载荷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毫秒级甚至微秒级瞬变过程探测和观察手段的建立中,为爆炸成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另一方面,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进入了两极对峙的冷战时期,疯狂的军备竞赛导致诸如原子能、航天等许多尖端军工产业的出现,这些新兴的军工企业往往要求加工许多形状奇特而复杂的零部件,生产批量小,要求精度高,传统的机加手段和设备无力进行加工。一些军工企业为了自身的需要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利用受控爆炸进行某些特殊加工作业上来。开始是试验性的,后经推广应用,逐渐形成一批专业企业的部门专门从事爆炸成型作业或技术研究工作。六、七十年代,爆炸成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成为世界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从1967年到1981年世界范围的国际高能率加工(碰小Energy Rate Fabizieation)会议就召开了七次,其它小型的专业研讨会、交流会不胜枚举,使爆炸成型技术越来越完善,应用越来越广泛。 爆炸成形的原理: 爆炸成形是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使金属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它是金属爆炸成型的一种重要类别。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 施(标准版)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 (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

(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安全距离和各小区的特点,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加以区划。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4)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等级,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住宅、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为外部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数值查阅有关设计安全规范就可找到。 5.工艺布置 (1)、在生产工艺方面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遥控化、做到人机隔离、远距离操作。 (2)、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需区分开危险生产工序与非危险生产工

4、大爆炸理论的简介

4、Big Bang Cosmology 的简介 20世纪最重要的宇宙学理论有5个:1. 大爆炸模型理论;2.恒稳态模型理论;3.准恒稳态模型理论;4.马赫原理模型理论;5.大数定律模型理论。它们都必须与宇宙学观测实验数据尽可能符合,都必须符合所谓宇宙学原理:宇宙大尺度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加速膨胀的:小尺度有结团(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等);量子宇宙是封闭的没有奇点的膨胀与收缩振荡的。目前,21世纪主流科学认可的是大爆炸模型理论。实际上,宇宙大爆炸说真正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期。对于大爆炸学说的思想起源,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当然,宇宙开端的问题在这之前很久就被讨论过。根据一些早先的宇宙论和犹太人/基督教/穆斯林传统,宇宙开端于有限的、并且不是非常远的过去的某一时刻。对这样一个开端,有一种议论是感到必须有“第一原因”来解释宇宙的存在。(见《时间简史》第17页)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Big Bang Cosmology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Big Bang Cosmology宇宙学的观点,Big Bang Cosmology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初始状态可能对于宇宙特征有过根本的影响,也许甚至影响到基本粒子和力的性质。”【1】美国物理学会前会长和哲学学会前会长Weeler教授认为:我们的宇宙开始于所谓“普朗克量子”,而终止于“黑洞”-----“大千世界源自量子比特”! 参考文献: 【1】史蒂芬·霍金. 果壳里的宇宙 [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爆炸应力波传播规律与TSP基本原理分析

第27卷 第2期2010年6月 爆 破 BLASTI NG V o.l 27 N o .2 Jun .2010 DO I :10.3963/.j issn.1001-487X.2010.02.009 爆炸应力波传播规律与TSP 基本原理分析 * 王国斌1,2 ,利奕年2 ,杨文东 3 (1.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2.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武汉430051; 3.武汉理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 T SP 是一种用微量炸药爆破产生地震波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技术。为了更好地了解T SP 基本原理,分析了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应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及其能量的分配,推导了应力波传播形式的波动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T SP 超前预报探测系统工作原理和T SP 测试爆破设计,最后应用TSP 法对某隧道掌子面进行了探测分析。这些成果可为探测人员进一步掌握TSP 技术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关键词: 爆炸; 应力波; TSP; 爆破设计 中图分类号: O 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87X (2010)02-0032-04 Anal ysis of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on StressW ave and Basic Pri nci ple of TSP WANG Guo bin 1,2 ,LI Yi nian 2 ,Y ANG W en dong 3 (1.Schoo l of Eng i n eering ,Ch i n a U niversity o fGeosc iences ,W uhan 430074,China ; 2.Co mm un ications Plann i n g and D esi g n I nstitute o fH uhe i Prov i n ce ,W uhan 430051,Ch i n a ; 3.Schoo l o f C ivil Eng i n 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 uhan U niversity of Techno logy ,W uhan 430070,China)A bstract : TSP i s a tunne l geo l og ica l adv anced pred icti on techno l ogy through se i s m ic wave produced by m i ni charge exp l os i on .In o rder to understand t he bas i c princ i p l e o f TPS be tter ,this artic l e ana lysis propagation for m s and energy distr i buti on of exp l os i ve stress wave i n t he m edi um and deduces the vo l a tility equati on o f stressw ave propaga tion for m s .Based on t h is ,this artic l e deta iled l y describes the wo rk i ng pr i nciple o f TSP advanced pred icti on detecti on syste m and T SP testing b l asti ng design .In t he end ,T SP i s appli ed to detect a t unne l face .T hese res u lts can prov i de som e theo retical re f e rences for prob i ng persons t o g rasp T SP techno logy furt her .K ey words : expl o si on ;stress w ave ;tunne l se i s m i c pred i c ti on ;blasting desi gn 收稿日期:2010-01-14 作者简介:王国斌(1974-),男,博士生,E ma i :l vocar @si na .co m 。基金项目:湖北省交通科技项目(鄂交科教[2005]361号) 0 引言 TSP(Tunnel Se is m ic Pred iction)是目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无损的地震波反射探测技术。该技术采用微量炸药爆破人为形成多个微振源,利用爆破地震波在岩土体中传播规律来探测隧道施工前方的地质状况。为了 探测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TSP 基本原理及其使用,首先,对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应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地阐述了TSP 超前预报探测系统工作原理和TSP 测试爆破设计及其应用。 1 爆炸应力波传播形式及波动方程 1)爆炸应力波传播形式 炸药包爆炸所产生的应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及其能量的分配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在靠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标准版)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矿山爆破采用的是工业炸药,使其爆炸以破碎、压实、疏松被爆物体,属化学爆炸。形成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爆炸反映过程必须放出大量的热能;化学反应过程必须是高速的;化学反应过程应能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反应能自行传播。 炸药化学反应有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等4种基本形式。这四种基本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可以控制外界条件,按需要来“驾驭”炸药的化学反应。 炸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炸药分解反应自行加速而转为爆炸,这一温度称为爆发点,炸药分解反应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所经历的时间叫爆发延滞期。炸药在明火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火焰感度。火焰感度用上限距离和下限距离表示,上限距离是利用导火索点燃装入加强帽中的0.05g炸药,100%发火的最大距离,下限距离是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炸药在机械撞击下能发生爆炸,其难易程度用其撞击感度表示。在机械摩擦条件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21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和防护措施正式样本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 力)、可达100 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 (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 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 (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 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 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厂库建筑与周 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

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 (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安全距离和各小区的特点,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加以区划。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炸药与爆炸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本章小结 本章集中介绍了与炸药爆炸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这些内容是后续章节的基础。现将其中的要点归纳如下: 1.炸药发生化学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炸药爆炸的三要素,炸药的分类。炸药、单质炸药、混合炸药、起爆药、猛炸药和炸药爆炸的概念。 2.炸药氧平衡的概念极其计算方法。爆热、爆温、爆容、爆炸压力的概念。 3.波、横波、纵波、音波、压缩波、稀疏波、冲击波的概念。冲击波的基本特性。 4.爆轰波、爆轰压力、爆轰温度的概念和爆轰波的结构。凝聚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 5.炸药的使用感度、危险感度、热感度、爆发点、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起爆感度和雷管感度的概念。炸药的物理状态和装药条件对炸药感度的影响。 6.炸药的热点起爆理论,爆炸物直接作用于炸药的起爆机理。 7.炸药的爆速、影响爆速的主要因素、爆速的测定方法。作功能力、猛度、殉爆距离的概念及其试验测定方法。炸药的理想爆速、临界爆速、极限直径、临界直径、最佳密度、临界密度的概念。 8.沟槽效应,产生沟槽效应的机理,消除沟槽效应的措施。 9.聚能效应及其应用。 复习题 1.计算硝化甘油和梯恩梯的氧平衡。 2.在铵油炸药中(硝酸铵与柴油的混合炸药),假如 4%木粉作疏松剂,试按零氧平衡设计炸药配方。 3?已知凝聚炸药的绝热指数 K值一般取为3,试推导计算凝聚炸药爆轰波参数

的方程式。 4?已测得某种岩石铵梯炸药的密度 0 1.0g/cm,爆速D=3750m/s。经计算得到其爆温 T b 2592 C。试求这种炸药的其余各项爆轰波参数u H、P H、 H、c H和T H。 5?如果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爆炸压力P,则存在关系P 0(K 1)Q v。试证明:爆轰压力近似等于爆炸压力的2倍。 6?试推导实验测定炸药爆速的导爆索法中计算爆速的公式。 3

爆炸作用原理

第一章 爆炸分为:物理,化学,核爆炸。 炸药爆炸的三要素:过程的放热性;过程中生成大量气体产物;过程的高速度与自性传播。炸药的化学变化形式:缓慢的化学变化;燃烧;爆轰。 气体的状态参量:P V T 物理性质:1.连续性,2.可压缩性,3.粘性,4.导热性。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 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系统所传递的热量Q,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增加,一部分用于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任何一种与外界无能量交换的隔离系统中所发生的过程若是一种可逆过程,则熵值始终保持不变,然而一旦发生了不可逆过程,系统的熵值将增大。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宏观体系的绝热温度为0K时,体系的熵为0。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他们彼此必定处于热平衡。 第二章 波:可识别的传播速度从介质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任何可识别的讯号。分类:(数学角度)双曲波,色散波。(物理本质)电磁波,机械波。 波阵面:在扰动或波波传播过程中,已受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分界面。 弱扰动:扰动前后状态参数变化量与原来得状态参数值相比有很微小的扰动。特点:状态变化时微小的扰动是逐渐连续的。 冲击波:是一种强烈的压缩波,扰动波传过后压力密度等状态参量增大的波,波速与质点运动速度相等,方向相反。 声波:声源体发生震动引起四周空气震荡,它的传播过程是弱扰动波的传播过程。 声速:对于小扰动来说,无论是膨胀扰动还是压缩扰动,他们都以相同的速度向外传播。压缩波:扰动波过后状态参量均增大的波。特点:波的运动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同,速度相等。 稀疏波:扰动波过后状态参量均减小的波,是弱扰动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速度方向相反。 密接波:波阵面的起始点在飞行器干扰点上的波。 脱体波:波阵面的起始点在飞行器干扰点之前的波。 一切弱扰动波(声波,稀疏波)都是以当地声波的速度进行传播的且都是等熵传播。 等熵线:由等熵方程所确定的曲线,表示介质在进行等熵压缩和等熵膨胀时介质状态变化所走过的路径。 冲击波绝热线(雨贡纽曲线)与等熵线的关系:①冲击绝热线不是过程线,等熵线是介质状态变化的过程线②二者在初始点处是相切的③绝热线上的各状态点的熵都大于等熵线初始状态的熵④沿着整个绝热线的熵是单调增加的⑤冲击波传播速度相对于波前是超声波的⑥介质相同,初始状态不同,雨贡纽曲线不同。 冲击波的正反射:①冲击波的反射作用会大大加强冲击波对目标的破坏作用②反射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总是低于入射冲击波的速度且二者的方向相反③反射冲击波的强度总是低于入射冲击波的强度。 斜冲击波:由一系列弱压缩波汇聚叠加的结果。斜冲击波从刚壁面上的反射分为正规斜反射,非正规斜反射。 第三章

蒸气云爆炸冲击波uvce

L P G罐区定量模拟评价 模拟事故及条件 液化石油气(LPG)一旦大量泄漏,极易与周围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到明火引起火灾爆炸,其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及爆炸热火球热辐射破坏、伤害作用极大。LPG 罐区发生过的事故类型主要有蒸气云爆炸(UVCE)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蒸气云爆炸(UVCE)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云状混合物在开阔地上空遇到点火源引发的爆炸。UVCE发生后的危害主要是爆炸冲击波对周围人员、建筑物、储罐等设备的伤害、破坏。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是指液化气体储罐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突然破裂,压力平衡破坏,液化石油气(LPG)急剧气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产生的爆炸。BLEVE 发生后的危害主要是火球热辐射危害,同时爆炸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也有一定的危害。 恒源石化炼油厂液化气储罐区共有液化气储罐9台,总储量3000 m3,最大储罐1000m3。 蒸气云爆炸(UVCE)定量模拟评价 TNT当量法是一种对UVCE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首先按超压-冲量准则确定人员伤亡区域及财产损失区域。冲击波超压破坏准则见表1: 表1冲击波超压破坏、伤害准则 1发生蒸气云爆炸(UVCE)的LPG的TNT当量W TNT 及爆炸总能量E: LPG的TNT当量:W TNT =αW LPG Q/Q TNT (1) α为LPG蒸气云当量系数(统计平均值为0.04); W LPG 为蒸气云中LPG质量(在此模拟400 m3储罐,折合约240t);Q为LPG燃烧热,46.5MJ/kg;

Q TNT 为TNT爆炸热5.066MJ/kg; 由式(1)可求得LPG的TNT当量:W TNT =88.1t; 2爆炸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ΔP: LPG的爆炸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 (1) 式中,—对比距离。 △P—为冲击波的正相最大超压(kPa); R—为距UVCE中心距离(m); W—为TNT质量或TNT当量(kg)。 图1冲击波的正相最大超压-距UVCE中心距离对数曲线由表1和图1可得出以下结果(表2): 表2冲击波超压破坏、伤害距离 超压/kPa 距UVCE中 心距离m 建筑物破坏程 度 超压/kPa 距UVCE中 心距离m 人伤害程度 5.88-9.81 797-491 受压面玻璃大部分 破碎 20-30 261-201 轻微伤害 20.7-27.6 263-216 油储罐破裂30-50 201-154 中等损伤68.65-98.07 132-114 砖墙倒塌50-100 154-113 严重损伤196.1-294.2 88-77 大型钢架结构破坏>100 <113 大部分死亡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定量模拟评价 BLEVE是在LPG储罐暴露于火源时发生的,是由储罐区发生的小型火灾引发的。BLEVE 的基本特点:容器损坏;超热液体的蒸气突然燃烧;蒸气燃烧并形成火球。 BLEVE发生后的最主要危害是产生火球强热辐射,火球当量半径R可由下式计算:R=2.9W1/3() 火球持续时间t可由下式计算: t=0.45W1/3() W:发生BLEVE的LPG质量,单位kg 模拟1000 m3储罐发生BLEVE,其火球当量半径R=244m,持续时间t=38s。 定量模拟评价总结

蒸气云爆炸冲击波uvce

LPG罐区定量模拟评价 模拟事故及条件 液化石油气(LPG)一旦大量泄漏,极易与周围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到明火引起火灾爆炸,其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及爆炸热火球热辐射破坏、伤害作用极大。LPG 罐区发生过的事故类型主要有蒸气云爆炸(UVCE)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蒸气云爆炸(UVCE)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云状混合物在开阔地上空遇到点火源引发的爆炸。UVCE发生后的危害主要是爆炸冲击波对周围人员、建筑物、储罐等设备的伤害、破坏。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是指液化气体储罐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突然破裂,压力平衡破坏,液化石油气(LPG)急剧气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产生的爆炸。BLEVE发生后的危害主要是火球热辐射危害,同时爆炸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也有一定的危害。 恒源石化炼油厂液化气储罐区共有液化气储罐9台,总储量3000 m3,最大储罐1000m3。 蒸气云爆炸(UVCE)定量模拟评价 TNT当量法是一种对UVCE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首先按超压-冲量准则确定人员伤亡区域及财产损失区域。冲击波超压破坏准则见表1: 表1 冲击波超压破坏、伤害准则 1 发生蒸气云爆炸(UVCE)的LPG的TNT当量W TNT及爆炸总能量E:

LPG的TNT当量:W TNT=αW LPG Q/Q TNT (1) α为LPG蒸气云当量系数(统计平均值为0.04); W LPG为蒸气云中LPG质量(在此模拟400 m3储罐,折合约240t);Q为LPG燃烧热,46.5MJ/kg; Q TNT为TNT爆炸热5.066 MJ/kg; 由式(1)可求得LPG的TNT当量:W TNT=88.1t; 2爆炸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ΔP: LPG的爆炸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 (1) 式中,—对比距离。 △P—为冲击波的正相最大超压(kPa); R—为距UVCE中心距离(m); W—为TNT质量或TNT当量(kg)。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 矿山爆破采用的是工业炸药,使其爆炸以破碎、压实、疏松被爆物体,属化学爆炸。形成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爆炸反映过程必须放出大量的热能;化学反应过程必须是高速的;化学反应过程应能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反应能自行传播。 炸药化学反应有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等4种基本形式。这四种基本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可以控制外界条件,按需要来“驾驭”炸药的化学反应。 炸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炸药分解反应自行加速而转为爆炸,这一温度称为爆发点,炸药分解反应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所经历的时间叫爆发延滞期。炸药在明火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火焰感度。火焰感度用上限距离和下限距离表示,上限距离是利用导火索点燃装入加强帽中的0.05g炸药,100%发火的最大距离,下限距离是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炸药在机械撞击下能发生爆炸,其难易程度用其撞击感度表示。在机械摩擦条件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摩擦感度。一种炸药在其它炸药爆炸作用下引起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爆轰感度。炸药在静电火花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叫炸药的静电感度。炸药的物理状态与晶体形态、装药密度、炸药结晶的大小、温度、惰性杂质的掺入与否等多种因素对炸药的感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炸药由C、H、O、N等四种元素组成。爆炸后,这几种元素重新

组合,生成CO2、H2O、N2,没有多余的氧元素将氮氧化,也不会因氧元素不够而生成CO时,这种炸药爆炸时放热量最大,称为零氧平衡。炸药爆炸后,有多余的氧将氮氧化出现氮氧化合物时,称为正氧平衡,氧元素不够而出现CO时,称负氧平衡。

水下爆炸特征分析

水下爆炸特征分析 6.4.1水下爆炸试验特征分析 6.4.1.1水下爆炸试验背景 水下爆炸试验工程是指以确保完成水下爆炸试验任务为根本目的,为发展水下爆炸试验技术、具备水下爆炸试验能力而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水下爆炸试验工程不能等同于实船爆炸试验任务。实船爆炸试验是水下爆炸试验工程的中心内容,也是检验水下爆炸工程的唯一标准,而水下爆炸工程既包含了实船爆炸试验,也包含了与实船爆炸试验相关的其他许多科学技术活动。水下爆炸试验工程是研究为达到不同试验目的的最佳试验方式,研究冲击响应测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兵器和舰艇在水下爆炸作用下的仿真与评估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涉及多单位、多学科且周期长、耗资大的试验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 6.4.1.2水下爆炸试验工程系统 水下爆炸试验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为了从总体上把握系统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要素及变化,首先应该研究该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充分利用和挖掘系统潜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水下爆炸试验。

6.4.1.2.1统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水下爆炸试验工程系统是一个集中控制的多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个子系统又由若于更低层次的子系统组成,以此类推。一个子系统的功能是由其所属的下级子系统的功能共同实现的。这里所说“共同实现"的关系,可能是互相独立的“并联" 关系,也可能是互相依赖的“串联"关系。例如舰船冲击响应测量包括加速度测量、应变测量、速度测量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是“并联"关系,而组成每一参数测量子系统的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则为串联关系。 图4-1 海上爆炸试验工程系统功能结构 6.4.1.2.2系统功能结构关系 水下爆炸试验工程系统功能结构见图4-1。它是一个集科学、技术、工程为一体的系统。所谓系统功能结构是从技术层次上分析研究进行爆炸试验所必需的结构。从功能上说每个子系统至少完成一个确定的技术目标。由于每次爆炸试验的目的、规模、要求、试验方式各不相同,各级子系统与其所属下级子系统所需的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

编号:SM-ZD-12847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 防护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 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 (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

爆炸冲击波

爆炸冲击波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9.3.3爆炸冲击波及其伤害、破坏作用 压力容器爆炸时,爆破能量在向外释放时以冲击波能量、碎片能量和容器残余变形能量3种形式表现出来。后二者所消耗的能量只占总爆破能量的3%~15%,也就是说大部分能量是产生空气冲击波。 1)爆炸冲击波 冲击波是由压缩波叠加形成的,是波阵面以突进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压缩波。容器破裂时,器内的高压气体大量冲出,使它周围的空气受到冲击波而发生扰动,使其状态(压力、密度、温度等)发生突跃变化,其传播速度大于扰动介质的声速,这种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就成为冲击波。在离爆破中心一定距离的地方,空气压力会随时间发生迅速而悬殊的变化。开始时,压力突然升高,产生一个很大的正压力,接着又迅速衰减,在很短时间内正压降至负压。如此反复循环数次,压力渐次衰减下去。开始时产生的最大正压力即是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p。多数情况下,冲击波的伤害、破坏作用是由超压引起的。超压△p可以达到数个甚至数十个大气压。 冲击波伤害、破坏作用准则有:超压准则、冲量准则、超压一冲量准则等。为了便于操作,下面仅介绍超压准则。超压准则认为,只要冲击波超压达到一定值,便会对目标造成一定的伤害或破坏。超压波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见表28—9和表28一10。 2)冲击波的超压

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与产生冲击波的能量有关,同时也与距离爆炸中心的远近有关。冲击波的超压与爆炸中心距离的关系为: 衰减系数在空气中随着超压的大小而变化,在爆炸中心附近为2.5~3;当超压在数个大气压以内时,n=2;小于1个大气压n=1.5。 比与q 实验数据表明,不同数量的同类炸药发生爆炸时,如果R与R 与q 之比的三次方根相等,则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相同,用公式表示如 下: 利用式(28—52)就可以根据某些已知药量的试验所测得的超压来确定任意药量爆炸时在各种相应距离下的超压。 表28一11是1000kgTNT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 综上所述,计算压力容器爆破时对目标的伤害、破坏作用,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首先根据容器内所装介质的特性,分别选用式(28—43)至式(28—49)计算出其爆破能量E。 (2)将爆破能量q换算成TNT当量q 。因为1kgTNT爆炸所放出的爆 T N T 破能量为4230~4836kJ/kg,一般取平均爆破能量为4500kJ/kg,故其关系为: (3)按式(28—51)求出爆炸的模拟比a,即:

岩石爆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岩石爆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要:结合笔者对爆破技术的研究,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岩石爆破技术的理论及控制爆破技术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随着岩石爆破技术的不断发展,爆破工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工程爆破作业有害效应更加的专注。岩石爆破技术的发展对爆破施工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岩石爆破技术;爆破理论;现状;发展 在破岩的过程中采用最为普遍也是效果最好的手段就是爆破。岩石爆破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取决机械设备、测量工具等硬件设备的发展,而且还需要依托爆破理论学、岩石力学等方面的理论成果。随着岩石爆破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爆破力学的不断深入,以及测量设备的不断改进、计算机技术在爆破中的普及应用,推动了我国爆破技术向着机械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其只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岩石爆破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逐渐的完善,爆破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二是在对岩石等相关材质的分析上广泛的采用了全新的扫描技术和分析处理技术,根据分析出的岩石的性质来选择与之相符的爆破方案;三是爆破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爆破的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四是在爆破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了环境保护,采用各种控制爆破技术,尽可能的降低岩石爆破对环境及生态造成的影响。五是在岩石爆破过程中开始普遍的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爆破,或者进行计算机模拟爆破,特别是将计算机与GPS 定位系统结合之后发展了数字钻爆系统。这些方面的特点都对我国岩石爆破技术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1 岩石爆破理论 所谓的岩石爆破就是利用炸药在爆炸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破碎岩石的方法。岩石爆破理论可以系统的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概述:一是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岩土在炸药爆炸的过程中,岩体会收到冲击和扰动,而在岩体中传播的波,在波的影响下岩体的内在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将在固定中传播的扰动波称之为应力波;二是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爆破机理的研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由于岩石爆破是也在一个高压、高温、高速的三高环境下发生的,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是无法进行测试的,而岩石的状态又是不定的,目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状态方程来对岩石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描述,因此,对岩石爆破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的阶段,现在实际采用的都是多年积累的经验,并没有科学的根据。虽然这个两种不通的机理,但是在实际的爆破过程中这两者都发挥着作用,只是在不通岩石材质下两者发挥的作用程度不一样。 岩石得以破坏是因为在爆破的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超过了岩石本身多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岩石的破坏与爆炸时产生的能量大小和岩石的力学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要想对岩石进行破坏,在假定装药的型号、形式及自由面相同的条件下,药包装药的多少只要是由岩石的力学特性决定的。在岩石爆破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岩石的力学特性与爆破破碎的关系一直都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岩石的力学特性决定了这次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它主要表现在岩石的抗压、抗拉、抗剪等方面。炸药的单耗与岩石的这些特性是成正比关系的,对于大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