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

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

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

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高中组优秀作文鉴赏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高中组获奖优秀作文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由北京三爱创新教育科技中心、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校园文学》杂志主办,并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语文报社、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深入合作。 创新作文大赛自2000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省、市(州)、县(区)教育局、学校、家长的大力支持,参赛学生2000余万人,收集初赛作品1800万余篇,评选出160万余名作文高手并在各省举行现场考试复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计有1000余名同学通过高效自主选拔进入清华、北大、复旦;10000余名同学进入全国各省名校;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9000余名;授予1000余所学校为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成为国内作文大赛第一品牌! (以下优秀作文仅供阅读参考,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删除!) 高中组初赛试题 罗威纳有三只不同大小且没有刻度的水杯,容量分别是3 升、5 升和8 升。最大的那个杯子是满的。他如何使用这三个杯子将8 升水平均分为4 升? 阅读上述材料,你将如何解答这个难题?请将你的思考过程以及产生的一切想法写下来,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900 字的作文。 “三只杯子”启示录 作者:王宇晨学校: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奖项:一等奖三个杯子按3升、5升、8升排列,初始状态为0升、0升、8升,如何将水均分为4 升呢?通过几次尝试,我迅速找到了答案,其中一种方案为:第一步,0升、5升、3升;第二步,3升、2升、3升;第三步,0升、2升、6升;第四步,2升、0升、6升;第五步,2升、5升、1升;第六步,3升、4升、1升;第七步,0升、4升、4升。看似简单的一道题目,其解决之道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思考。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从结果来看,被均分为4升的水,最终只能装在“5升杯”和“8升杯”中,“3升杯”

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 羡 慕

羡慕 我想我是一个怪人。 同是唱歌,我羡慕蛙。尽管它们同样唱得洪亮且不知休止。 同是拾遗,我羡慕蚁,却不羡慕屎壳郎。尽管它们同样卖力地找寻搬运,日日不息。 同是死亡,我羡慕圣埃克苏佩里,却不羡慕顾城。尽管他们同样摆脱了这不断吵吵嚷嚷的人间,获得了起码的清净。 同是一个我,我羡慕小时拖着鼻涕坐在外婆家的水井沿儿上看星星险些掉下井去的我,却不羡慕现在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四平八稳的我。尽管我仍然是我,鼻子仍塌着,头发仍疯狂茂盛地生长着。 后来我有幸认识了先生,在我歪在沙发上睁着酸痛的眼枕着一沓数学卷子时认识了他,于是这些怪事全涌上来,如被输入了正确密码的保险箱一样发出咔嗒咔嗒健康好听的声音,各就各位,嵌入眼前这位老人的字句里去。他说一种人情趣丰富,一种人情趣干枯,一种人对万事万物充满趣味并四处寻找趣味,一种人无趣味只与蝇蛆挣温饱。 正是如此。 蝉在白天吸着树汁大声叫喊,扯着嗓子贩卖尘世的喧嚣,只与车喇叭比嗓门,对于夜晚则摆出鄙夷的了无兴趣状;而蛙,只在夜晚,歌唱莲池的幽光,流萤的灯光。 蚁爱在尘土里找寻人类掉落的珠玉,一个一个用弱小的身躯将它们背负回家,堆放在巢穴中;屎壳郎却只会扒拉出屎便,吭哧吭哧滚成一个大球,趴在上面炫耀自己从蝇蛆的盘中夺来的美食。 圣埃克苏佩里践行着自己与小王子傻傻的诺言,他想念他,因此驾了飞机去另一个星球找寻面包树下的那个孩子;而曾经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顾城,终于陷入流言与背叛这些俗事的陷阱中,挥着斧子,与他曾有过的清净同归于尽。 我小时候的确是个傻姑娘。我爱跟着屋后的野猫去荒草堆里受虫咬,只因爱看它光滑的脊背;我爱一个人站在藤椅上扮成主持人自己播报自己唱,就是觉得自己走调也挺好听;我爱咬破一点点汤包的皮,再烫也要闭着眼把汤汁一股脑儿吸上来,美味毕竟不可错过。我常看田野中间刺入天际的树,它们全长着富有哲思的眼睛;我也常窝在外公胸前的自行车横杠上,屁股硌得生疼也要伸着脖子看虹桥下汩汩流过的泾水,与河边嚓嚓嚓得洗着衣裳的女人。老街的青石板路是我踩过无数遍的地方,个子再矮我也要仰头看看母亲当年住过的木制二楼的阳台,花窗后有半米宽的木台,那里晾着母亲当年的笑。我多么羡慕旧时的我。 而我终于不幸地成为现在这样一个“聪明人”。不会傻傻地停留在街边,只为欣赏一棵树一块石头的憨态。顶多,只为了在进校门前吃完早餐而在垃圾桶旁驻足。更难得歌唱,有那个时间不如多看看课本。毕竟我再也不“傻”了。 美,这种隐于幽暗,生于尘埃,却出于俗世悬于苍穹的物事,我似乎已将它遗落许久。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试题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试题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由北京三爱创新教育科技中心、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校园文学》杂志主办,并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语文报社、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深入合作。 创新作文大赛自2000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省、市(州)、县(区)教育局、学校、家长的大力支持,参赛学生2000余万人,收集初赛作品1800万余篇,评选出160万余名作文高手并在各省举行现场考试复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计有1000余名同学通过高效自主选拔进入清华、北大、复旦;10000余名同学进入全国各省名校;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9000余名;授予1000余所学校为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成为国内作文大赛第一品牌! 小学组题目一: 从下列词语中挑选三个你喜欢的词语并把它写在试卷的第一行,然后围绕你选择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文章。 水杯、橡皮、彩虹、冰箱、月亮、手机、机器人、黑洞、公主 小学组题目二: 请以《我想的生活》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文章。 初中组题目一: “曾经并肩往前的伙伴,在举杯祝福后都走散,只是那个夜晚,我深深的都留藏在心坎,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明天你好,含着泪微笑.......”阅读上述材料,请以《明天以后》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 初中组题目二: “大师,什么是快乐的秘诀?”

“不要和愚者争论。” “我完全不认为这样能使人快乐!” “是的,你说的对。”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并完成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 高中组题目: 罗威纳有三只不同大小且没有刻度的水杯,容量分别是3 升、5 升和8 升。最大的那个杯子是满的。他如何使用这三个杯子将8 升水平均分为4 升? 阅读上述材料,你将如何解答这个难题?请将你的思考过程以及产生的一切想法写下来,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900 字的作文。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官方网站入口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官方网站入口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官方网站入口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赶紧点击进入报名吧! 点击进入>>>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官方网站 点击以下图片也可进入>>> 【相关阅读】 答案在风中飘荡作文 战争听上去并不怎么可怕,甚至会有人说,不就是打仗吗?导弹一射,原子弹一炸,不就搞定了吗?这种观念是错的,我们有没有想过,战争过后,要死多少人?毁坏多少土地与房屋?夺取多少人的生命啊?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访问各国?为什么要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就是为了不要有战争啊!为什么现在拥有和平鸽的象征?和平鸽就是要让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平”啊!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满是战争的年代,天天都听到的是打打杀杀,这里死了多少人,那里又死了多少人,自己心里肯定会不舒服的,谁都想有个不要战争的时代,都想要一个充满和谐气氛,和平的年代。 我讨厌战争,那次的伊拉克战争,让多少人倒在了枪弹之下,小孩失去了亲人,原本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现在却

变得孤苦伶仃,成为了一个孤儿,从他们的眼神中总能透入深深的哀伤,他们的脸色不像我们这么有光泽,反而他们的脸色却是蜡黄蜡黄的,身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件衣服上都有很多的小布丁,没有吃的,他们只能干啃一个窝窝头,或许,有窝窝头的孩子还是很好的,或许还有孩子没有吃的。没有房屋,没有被子,他们只能睡在外面,用胳膊当枕头,晚上,他们被寒风吹得打颤。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后果,战争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和平、幸福吗?不是,是灾难、硝烟。战争只会让更多的人伤心,流泪,死去…… 而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足足打了8年,在这8年中,死去了多少战士,但是,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因为,我们渴望和平,我们不希望被其他国家的人侵略,所以,我们必须拿起武器,打响战争,因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和平。 让我们放飞心中的和平鸽吧!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和平的世界。难道许多事情只能用武器来解决吗,而不能坐下来、静下心来和平解决呢! 我们渴望和平,让战争从我们的身边走开。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初赛题目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初赛题目 初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小王子走啊走啊,穿沙漠、翻山岩、过雪地,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发现了条大路。这里条条大路都通向人们居住的地方。 “你们好。”小王子说。 这是一个玫瑰盛开的花园。 “你好。”玫瑰花们说道。 小王子瞅着这些花,发现她们全都跟他自己那朵花一模一样。 “你们都是什么花?”小王子惊得发呆,问她们道。 “我们是玫瑰花。”玫瑰花们说道。 “啊!……”小王子说。 他感到自己十分不幸。他的那朵花曾对他说过,她在宇宙间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玫瑰花。可是现在,仅此一处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和她一模一样的花! 小王子自言自语道:“要是她看到这些,她定会很生气的……她会咳嗽得非常厉害,甚至装死,以免别人耻笑。而我呢,就不得不装出照料她的样子,因为不这样的话,她就叫我丢脸,也许真的会死去……” 接着他又自语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拥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其实我有的仅是一朵普普通通的玫瑰花。这朵花,连同那三座高不过膝的火山,而且其中一座也许是永远熄灭了,这一切都不会使我成为一个极其伟大的王子……”想到此,他一头扑在草地上哭了。 这时来了一只狐狸。 “你好。”狐狸说。 “你好。”小王子彬彬有礼地回答。他转过身子,但什么也没有看到。 “我在这儿呢,在苹果树底下……”那声音说。 “你是谁?”小王子说,“你真漂亮……” “我是一只狐狸。”狐狸说。 “来跟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向狐狸建议说,“我苦恼极了……” “我不能跟你一起玩,”狐狸说,“我还没有被你驯养呢。” “啊!对不起。”小王子说。 但是他思索了一阵子,又说道, “‘驯养’是什么意思?” “看来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说,“你来寻找什么呢?” “我来找人。”小王子说,“‘驯养’是什么意思?” “人,”狐狸说,“人有枪,他们打猎,这可真讨厌!他们也养鸡,这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你也找鸡吗?” “不,”小王子说,“我是来找朋友的。‘驯养’是什么意思?” “这是早就被人忘了的事情了,”狐狸说,“它的意思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 “当然啦,”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跟成千上万个男孩一模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跟成千上万只狐狸毫无差别。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谁也离不开

历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获奖作文

历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获奖作文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由北京三爱创新教育科技中心、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校园文学》杂志主办,并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语文报社、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深入合作。 创新作文大赛自2000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省、市(州)、县(区)教育局、学校、家长的大力支持,参赛学生2000余万人,收集初赛作品1800万余篇,评选出160万余名作文高手并在各省举行现场考试复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计有1000余名同学通过高效自主选拔进入清华、北大、复旦;10000余名同学进入全国各省名校;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9000余名;授予1000余所学校为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成为国内作文大赛第一品牌! (以下优秀作文仅供阅读参考,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删除!) 你可以是你的样子,也可以不是 作者:李紫嫣学校: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奖项:特等奖 目力所及,即全部人生。 “学生应该有学生的样子!” 入耳便觉得不堪了,青春,仿佛正是张扬个性,昂首阔步,开创未来的代名词啊。随黛玉葬落花,也拾起装点夏;随云漂泊七万里,也守故七不离去;随父母心意勤学苦读,也不羁任性恣意张狂。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如此如此,不过是不愿成大人模样。蟒蛇应该是蟒蛇的样子,吞了大象的蟒蛇便不是蟒蛇,因为那是帽子的样子。大人,拘泥于所见的世界,因为,那代表了真实。 好巧,我也只看到帽子,我也只看到盒子。 天赐人想象的无尽,人予人思想的边境,人先是天上人,后来才是人上人。从儿时起,人们就指指点点,人说,护着儿童的想象力,因为他们最纯真最质朴,最充满好奇。孩子是什么?孩子是未来、是花朵,是风鸣中观鸟语、与夏虫语冰,只知人善不知人恶的天使呀。所以每一个天使,都退化成人类样子。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作文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作文试题 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限1500-1800之间。 遇见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叶紫 在五月一个烈日当空的正午,一场奇幻的遇见正在倒计时。 一位来自极远极远的地方的贵客在沉睡中徐徐醒来,迎宾者散乱地站在一起,在心中悄悄想象着贵客的轮廓。 一人抬起手腕,浑圆的表盘上长短不一的指针一圈又一圈地相互追赶着。时间向后无限地延伸着,触到了人们情绪的开关,焦急兴奋溢满了偌大的房间和不见尾的走廊,空气黏稠起来。 快了,快了。奔走相告的人们搅动着快要凝固的空气,室内呼呼作响的空调对升温的气氛也无能为力。 这将会是一场神奇的遇见。坐立不安的人们在相互耳语。列车行驶到一个交叉口,铁轨接口转动了,小小的一次转动,将会直接改变列车行驶的方向。巨大的改变正在孕育着。 迎宾者的脚渐渐地立不安稳了,四处走动。错杂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迎宾的交响乐,一曲毕,一曲起。 这是一场奇妙的遇见,从今往后,你的心房会多一位住客,并且这位住客会渐渐占满你心中的空间,你的关注,你的快乐,你的气恼从此都尽数与这住客连在一起。 这是一场奇特的遇见,因它只会发生一次,你只有一次遇见对方的机会,失了这机会,那就成了永诀。 这是一次奇怪的遇见,从今往后,你的购物清单会被大大加长,餐桌上会多一套碗筷,阳台上会多出许多并不是你的衣物,家中会有一个小房间不再被闲置。 你会向这位你遇见的客人介绍你生活的世界,你会向他教授你的语言,你会告诉他为什么树叶落下,树就变了颜色,你会告诉他为什么鸟儿不在水中,鱼儿不在空中。你会为他设想许多条他的出路,但也许他会去另辟小径,你会呵斥他做了错事,你会笑着接受他的道歉。这些丰富的经历在你遇见这位客人以后,你都会悉数体验。 贵客临门,欢笑声如雷。贵客睁开眼,看见东道主,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呼告着自己的到来。欢笑声中一处哭声冲出重围,回荡在偌大的房间里头。 贵客被东道主热情地迎进家中,盛情款待。自此,贵客与东道主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创新作文大赛(精选多篇)

创新作文大赛(精选多篇) 当今世界,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创造生活,创造世界,开拓未来,开拓创新。 尤肯达修女的这种情谊是我们所不能达到的,我们不能够去改变未来,但我们可以去创造,可以去创新。 曾有人说现实是残酷的,当今太现实(来源说明,太直接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相反地,我认为现实不一定是残酷的,而是美好的,我们虽不能去篡改历史,去成就未来,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实,未来是我们所不能到达的,但是我们终究有一天会到达那里。那时,我们总会这样想,如果当初那样,现在就好了。 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人生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三分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三分是别人口中不争的现实,三分是自己无所畏惧的追求,剩下一份就留给偶尔的忐忑不安,颓废,消极或怠慢逃避。、有事,现实是美好的,白日做梦的人永远都是幸福不了的,偶尔憧憬一下美好的未来是对的,抱有渴望是好的,但不要沉浸其中不好把未来勾画的过于美好。每个人都会想象,我每次憧憬美好的目标都会做好最坏的打算,给自己留有退路,这样即使发生不想发生的,也可以从容面对。 魏晨的《未来》中,oh oh oh my way,er er er every day,oh oh oh my way, oh oh oh my way。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地去想未来起程,向自己的幸福起程。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我们用爱铸造完美现在,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每朵浪花一样澎湃,这是最美好的未来,不分你我彼此相亲相爱,千山万水证明这关怀,幸福永远与未来同在。 所以如果你想达成未来的现实 , 那么我有几点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永远相信,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合适的,你最爱的就是你最合适的! 当别人劝你现实点时,请你告诉他:你说的是现在的现实还是未来的现实?把目标细化,你会更容易明确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活在当下,把握今天!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 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定不要放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可以说很累,但是绝对不能说不行! 未来和现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为自己的未来付出的努力多一点,为现在汗水多留一点。你将会更幸福,更快乐。 第二篇:创新作文大赛在我县启动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 摘 要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诞生》。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分多场进行,并新增文学素养测评部分,计入成绩,本文特此整理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供大家参考练习。 半命题作文题目 《诞生》,1500字左右。 (二) 摘 要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选择》。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分多场进行,并新增文学素养测评部分,计入成绩,本文特此整理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供大家参考练习。 命题作文题目:《选择》 (三) 摘 要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心灵的童年》。

分,计入成绩,本文特此整理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供大家参考练习。 命题作文题目:《心灵的童年》 (四) 摘 要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新旧之间》。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分多场进行,并新增文学素养测评部分,计入成绩,本文特此整理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供大家参考练习。 命题作文题目:《新旧之间》 (五) 摘 要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我宁愿失去......,也不愿失去......》。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分多场进行,并新增文学素养测评部分,计入成绩,本文特此整理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供大家参考练习。 半命题作文题目: 《我宁愿失去......,也不愿失去......》 (六) 摘 要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坐在酒杯中》。

首届全国中教杯全国“中教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首届全国中教杯全国“中教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首届全国中教杯全国“中教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完美结束,以下为部分获奖作品名单,查询完全获奖名单请登录中教杯官网。 陈宝杰今天,00后二等奖河北省衡水市衡水十三中 高一年级C3-25班 指导老师:吴华英 凌娜爷爷的背特等奖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中心小学指导老师:凌玲 游岱武我与书的故 事 一等奖北京市育鸿学校七年级5班指导老师:王娜 张钰婷妈妈出差 了…… 特等奖山西大同矿区恒安一中指导老师奖郭倩 曾芷媛《秋天的到 来》 一等奖桂雅路小学三年级 陈奉泽打出来的水 漂之乒乓球 王 二等奖 陈佳宁读《做虫要 厚道》有感 一等奖南昌大学附属小学一(2)班指导老师:吴明霞 陈佳悦驱散心中的 阴霾 二等奖衡水市第十三中学17-c07 指导老师王蕾 陈亮羽怀悲·入府一等奖 陈纾睿《神奇的黄 金树》 二等奖八桂绿城二年级 次仁玉珍格桑花儿开一等奖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中学初三(5) 班 指导教师:刘建明 德庆远方的朋友 请你留下来 一等奖尼木县中学九年级2班 指导老师:尼玛次 仁 董若冰漫游三十年 后的上海 一等奖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 学四(1)班 指导老师:李静 董芯汝心的光芒一等奖杭州市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小学 四(2)班 指导老师:诸嫄嫄 杜金岩叫卖声二等奖衡水十三中学C01班指导老师:吴明明杜彦冰森林冒险三等奖 冯楚楚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等奖 新疆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高 三5班 徐金凤老师的一起 邮寄

冯桢珍春之使者一等奖 高慧娟百善孝为先二等奖衡水市十三中学高一c部4班指导教师:武明霞 高昕睿采果子二等奖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实验小学 五年级(6)班 指导老师:王莺 谷佳辉第一次学骑 自行车 一等奖一二五团中学四(2)班指导老师王凤 顾嘉城中秋观月小 记 一等奖城中小学五(3)班 指导老师:秦泽 红 顾书翰多能的他二等奖 郭凌云腾飞的祖国二等奖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高一 C组28班 辅导老师:扈其加 郭子祺一世轮回, 只为满分 特等奖 宁夏银川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初 三【3】班 指导教师岳琴 何谐我的爸爸二等奖 何雨桦《傲娇的表 哥》 三等奖东葛路小学六年级 何雨轩美丽的大东 海 二等奖 何梓馨兴隆湖踏青特等奖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五 二班 证书时间18年1月 份 侯圣杰《北京!北 京!》 特等奖衡水市第十三中学C08班 指导老师:武明霞 与路景芳老师一起 邮寄 胡韵楠泸沽湖三等奖 胡子浛那些关于丝 路的记忆 一等奖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高3.23 班 辅导老师:刘兴 华墨涵在充电站里一等奖江苏省扬州中学指导老师:何欢兰 黄牧野 向左走? 向右走? 三等奖 浙江温州鹿城区水心二小六(6) 班 指导老师王笑敏 黄奕铭沁润爱的年 糕 特等奖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2017级七 年制初一(3)班 指导老师:周尔娟 黄钰涵春游二等奖 黄煜婷生活中的 “美” 二等奖杭州市时代小学二(4)班指导老师朱妍 季佳乐学会坚强二等奖四年级二班指导老师王凤 金轼淳文武双全的 丁海峰 一等奖 郎瑞桐春的脚步特等奖

2016创新作文大赛题目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 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 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 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 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 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 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

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 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 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 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 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 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创新作文大赛题目

创新作文大赛题目 【篇一:创新作文竞赛题目】 创新作文竞赛题目 一、2007年1、七年级:以“特别的出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45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2、八年级:题目:守住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48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3、阅读下列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数年前,美国丹佛动物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动物园来了一头 美丽、健壮的北极熊,但这里没有适于北极熊生活的居所。只好将 它安置在一个狭小的、临时性的笼子里,北极熊的活动受到了严重 的限制,以致它无论往哪个方向行走,每走三步,就不得不转弯或 者回头。3年后,丹佛动物园的改造最终完成。改造后的丹佛动物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北极熊的新家:豪华宽敞,有瀑布,有洞穴,专 家们认定这是最适于北极熊居住的场所。北极熊离开了狭窄的笼子,住进了美丽的新家。此后,来丹佛动物园参观的人们都发现这头北 极熊有个奇特的习性:它总是走三步,四下望望,转弯,再走三步,四下望望,转弯??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外界各式各样的制约和禁锢,请以“禁锢” 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二、2006年 1、七年级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户要求:文体自定,字数不少于500字。 (2)半命题作文:神游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字数 不少于500字。 2、八年级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人在,心在 (2)半命题作文:如果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 少于500字。 3、九年级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我和名人有个约会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5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 于500字。 一位自命不凡的年轻人时常对上苍抱怨: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 是掉在我的头上?那颗卡里南钻石为什么不出现在我常去的港湾? 拿破仑偏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我却总没人垂青!上苍于 是想成全这位年轻人:他先是给年轻人掉下一个苹果,结果却被年 轻人吃掉了;又在年轻人闲逛时将硕大无比的卡里南钻石偷偷地放 在他的脚边,将他绊倒,可他爬起来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 阴沟。最后,上苍干脆就上年轻人去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拿破 仑一样,先是将他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他 抛在塞纳河边。就在上苍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往河边时,远 远地传来“扑通”一声——年轻人投河自尽了!朋友,这位年轻人错 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三、2005年 初一:1、带着上路 2、它躺在心灵的角落里,只愿意接受主人的探访;它是行动的指挥棒,牵引着主人的日常言行;它也是一道不上锁的门,任由主人带 朋友来参观。它的名字叫——秘密。其实,不但每个人心中有秘密,群体也可能有群体的秘密;有能够公开的秘密,也有不能公开的秘密。请自拟一个含有“秘密”一词的作文题目(如“公开的秘密”“我俩 的秘密约定”“当秘密被人知晓后”“少年的秘密有谁知”等),写一篇 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材自选,文体不限,要求写出 真情实感。 初二:1、你的,我永远记得 2、一天,农夫牵着自己的驴子经过一个枯井时,一不小心,驴子掉 进井里了,驴子在里面绝望地吼叫,可井太深了,根本无法把驴子 救上来,农夫决定把枯井给填了,把驴子埋在里面。当农夫把土一 点一点铲进井里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驴子不 断地抖动着背上的泥土,把泥土一点一点踩到了脚下,结果,驴子 踩着本来要埋葬它的泥土,升出了地面,获得了新生。 请认真体会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初三:1、品读

2016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复赛(高中组)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阅读能力测试。 神奇的土壤 土壤就在我们脚下,但却经常被我们忽视,完全没放在心上。土壤也许是人类安全和福祉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土壤真的不止是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前提,它也是保证地球上无数生命维护体系正常运转的错综相联的网络基础。 光凭“土壤”这个词是很难描述清楚这一结构复杂,功能繁复的体系,尤其是当你想到土壤里的各种成分有着天壤之别的时候。因为土壤的组成非常丰富。它的基本成分是风化的石头,死掉的生物,还活着的生物,气体和水分。把这些成分分别剥离出来,大概比例是:岩石45%,空气25%,水分25%,有机物5%。当然,不同的土壤差别很大,比如说泥沼的成分就是以有机物为主。 一般来说,土壤的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地理成分。沙性土壤颗粒很粗,主要有石灰岩、石英和花岗岩或者冰川风化以及河水沉积物。淤泥土壤颗粒更细,通常都很肥沃,但容易被水侵蚀。影响土壤性质和属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它里面包含的生物的数量——里面有无数小生命,包括腐化的动物尸体、树叶、木头和植物根须。 土壤的有机物承担着一系列重大功能,对于土壤最终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土壤里的有机物可以容纳本身质量20倍的水,因而能抵抗干旱。因为可以储存大量水分,土壤还能在雨季时降低洪水的风险。 土壤里的有机物富含碳基分子,是能量的源泉,因为碳基分子是所有生物中最重要的成分。不过说到在地下活着的或者跟地下有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那数据绝对让人头晕。例如,在10克健康的耕地土壤(也就一勺子)中所含细菌数比全球人口数还多。而这些细菌的种类可能至少有20000种之多。让人瞠目的不仅仅是种类和数量——在一公顷耕地的土壤里(就是一块100米见方的土地)细菌的体积可能相当于300头羊的体积! 除了非常非常小的有机物——也就是细菌、原生物和线虫——还有大一点的生物,包括蚯蚓、蜈蚣和各种昆虫。这些数量惊人的各式各样的生物承担着无数关键性工作。 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分解。正如这个词的字面意思,这项工作真的是要把东西打碎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释放营养成分,从而促成新的生长。这些数以万亿计的虫子、细菌和原生物就是生态过程的最初始基础,它们促成了我们生命体系的成长繁荣。至少对于陆地的生命体系来说是如此。 土壤的恩泽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文学素养题汇总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文学素养题汇总 摘 要 本文整理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25道文学素养题,看看你又有多少把握呢? 2018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分多场进行,并新增文学素养测评部分,计入成绩。本文整理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25道文学素养题,测测你能得多少分? 1、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依照纪渻子的驯养方法,下面哪句话表达的内容更接近斗鸡所应具有的精神气质?() A.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原文强调好的斗鸡要精神凝聚,不为外物所感,也就不会被外物所动所伤。A 强调傲骨,C强调个人品德的自我垂范,D强调坚守节操,只有B强调不为外物所动。 2、古代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祀,《礼记·檀弓》、《礼记·王制》中记有以初熟五谷或时鲜果物祭献的“荐新”之祭。下列属于“荐新”之祭的是() A.除夕夜以酒肉祭祖先 B.元宵节祭送祖先 C.夏至以麦面食品祭祖

D.中秋节以月饼祭祖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夏至小麦刚刚收获,故C项正确。 3、如果回到古希腊,我们在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剧作演出中,通常可以看到几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索福克勒斯在埃斯库罗斯悲剧艺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演员,从而使对话和动作真正成为了戏剧最重要的部分,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使戏剧的矛盾冲突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因素。此前悲剧中只有两名演员演出。 4、古代男人的头饰有多种名称和样式,它往往是阶级、基层和身份的标志,下列头饰演变为现代男人戴的帽子的是() A.巾 B.冠 C.弁 D.冕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本草纲目·服器部》载:“古以尺布裹头为巾,后世以纱罗布葛缝合,方者曰巾,圆者曰帽。”故A项正确。 5、双蝴蝶是一种特征鲜明,甚至有些奇诡的植物。《植物名实图考》曰:“双蝴蝶,建昌山石向阴处有之。叶长圆二寸余有尖,二四对生,两大两小;面青蓝有碎斜纹,背红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高 中 组 1970年,赞比亚的玛丽·尤肯达修女写信质问美国航天专家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在目前地球上还有一些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施图林格在回信中给她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有一位伯爵,他是位心地善良的人,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受到瘟疫威胁的穷人。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这个人白天卖力工作,晚上却专心进行一项研究: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以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来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决定邀请这个人住到他的城堡里,并让他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的决定后,都抱怨道:“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而你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他表示:“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这个人的工作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施图林格的意思很明显: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其实,尤肯达修女的质问代表了一种关注当下的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代表的则是一种关注未来的开拓创新、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而这两者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理解,思考人文、科学、生活这三者的关系,并将你的思考与感悟写成一篇文章,题 目自拟,体裁不限,不超过2 000字。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课堂内外杂志社 协办单位 大 学 杂 志 社 参赛者个人资料 学校 姓名 班级 电话 Q Q 指导教师

高中语文组创新作文大赛活动方案

高中语文组创新作文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特举办此次创新作文大赛。 二、参赛对象 高一至高二年级学生(每班4人)共计:40人(高三不参加)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1年12月4日(星期天)晚自习18:40——20:40 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流程 (1)宣传阶段 各班语文教师认真传达本次作文大赛的宗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本次创新作文大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报名阶段 各班自愿报名,各班教师认真登记学生的个人信息,在12月2号(星期五)将参赛学生名单上报语文组,以便安排场地等。(3)准备阶段 教研组长认真登记各班的参赛名单,选好作文题目,做好ppt,安排场地等一系列的工作。 (4)比赛阶段 各班参赛学生认真作做好准备,在比赛当天赶到比赛地点,当场

完成作文,并将作文誊写在作文纸上。 (5)评阅阶段 各年级教师分别评阅自己所在年级的作文,各教师在评阅时可互相商量、讨论。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 五、奖项设置 高一:一等奖(3名)奖品+证书 二等奖(6名)奖品+证书 三等奖(9名)奖品+证书 其他为优胜奖 高二:一等奖(3名)奖品+证书 二等奖(5名)奖品+证书 三等奖(5名)奖品+证书 其他为优胜奖 六、活动预算 奖品设置: 一等奖(6名)作文书(价值15元)+证书(1元) 二等奖(11名)作文书(价值15元)+证书(1元) 三等奖(15名)作文书(价值15元)+证书(1元) 优胜奖(8名)作文书(15元)+证书(1元) 小计:作文书(40本)计600元 证书(40张)计40元 合计:600元+40元=640元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作文5篇优秀范例汇总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作文5篇优秀范例汇总 创新是人的才能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作文5篇优秀范例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诗和远方 我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人来人往的处所,心中不知怎的有无尽的感慨。忽地,一阵微风从我耳边吹来,我拢了拢耳边的几根发丛,在洁白的纸片上写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于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48次遭遇了冰山,116次触碓,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的栀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这样的一个事例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和如今的我。 曾经,我的作文水平还称不上优秀,只是一般般的样子,可我却不甘心于是我就报了作文培训班。 那年冬天,雪花飘舞的清晨,天空还很昏暗,朦朦胧胧的。我推开门,还没走出去,一股寒风就从我耳畔吹来,我用手搓了搓,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踏出了房门。我踩着雪往前走,地面上一层厚厚的雪被我踩出了无数个脚印,雪花从空中慢慢的飘落到我的肩膀,我拍打着自己的衣服,让雪花掉落下来,“呼呼呼”一阵凛冽的风逼来,我感到格外的寒冷,我用手碰了碰自己的脸颊竟是如此的冰凉。我想了想对自己说:“算了吧跟老师请假!”不行我的内心又在挣扎道:“你不可以放弃,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对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点苦算不上什么,在怎么样也要成为比之前更优秀的人!”我用围巾裹得我的脸严严实实,大步的向前走,这样的日子我经历了几个冬季的清晨。 如今,当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的邀请函送到我的面前时,我心中有很多话想说出来!我就这么呆呆的望着邀请函,想了很久,如果不是当年的我的努力拼搏,如果不是当年的我的不怕困难,我就得不到如今的荣誉。现在的自己十分感谢当年的我。 而这艘船不也是这样吗?它所遇到的困难比我多的多,,但它还是以自己顽强

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及评委点评【完整无错】

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一) 翻越“高墙”,以道德立世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陈婕 当康德让“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扎根内心时,也暗含了道德为一种美好信仰的态度。然而在愈发展愈复杂的社会中,道德,于很多人看来不甚美好。道德与良知在铺天盖地的德育宣传中更像越垒越高的城墙,人被唾沫左右,也被内心左右,让立世成为没有答案、充满挣扎的谈资。 可惜的是,人们总记得星空很高,却忘了仰望星空的那份亲切感与触手可得的满足。道德亦是如此。面对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人们忘记道德并不高大,作为人的初心,卑微而不卑贱。我们需要仰望和敬畏的是法律,道德则能成为安心立世之本。 在渔人的故事里,“未知”是他们实施救援的最大阻碍。前两个渔民因日期和地点的未知却步,也因此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第三个渔民则一语道出本质,一切未知的阻碍不过是因种种顾虑想要逃避的借口,道德的施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关键是人如何看待。他看见了社会的症结,他的不安既是内心的挣扎,也是对于社会的忧思。 故事终究是故事,“这里”也仅仅是个喻体,象征着无处不在的道德抉择。我们每日面临的冲突,说到底不过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胡塞尔毕生论述“理性”与“非理性”,仍身处两者的旋涡中,难以逃脱。他以真理、定律定义理性,那么何为真理?行善助人是否又是亘古不变的绝对要求呢?因此道德藏身于两者之间,人们常常渴望有一个做与不做的标尺,轻松地左右自身的抉择。然而,这个标尺是无法存在的,立于现实,有的只是纯粹的行善、纯粹的行恶与纯粹的独善其身。 小悦悦的事虽已时过境迁,也是国人不愿提起的伤疤,但作为透射世间百态亦具有普遍价值的例子,用于此以分析道德冲突的本质未尝不可。社会上众多行善反遭受不公平对待的例子,让人们面对求救者时的第一反应即保全自身。路人途经鲜血淋漓的马路,大抵是思索责任承担,思索医药费用,最终宽慰于周遭无人救援而漠然走开。 马尔道洛尔如此评价人们的心态:“人们无法消除不公正,只好将公正淹没于普遍的不公正之中。”如此,人便孤立于极端的罪恶,以求“多数人”的内心平静。“多数人”是个假象,有“大家都这样”的暂时安心,却改变不了败于冷漠的本质。 显然,社会评价中烂俗的“良知泯灭”已不再适用——对于阐述内心,绝对的否定过于单纯。人们不是不懂道德为何物,而是纠结于如何使用道德。熊培云多次强调的社会道德底线问题,也正是人们尚未解决的形而上学的命题。“底线”虽基础,于人心也是一道“高墙”。 我们有道德观,却更倾向于随意的个人行为。随心所欲、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是许多人现有的摇摇欲坠的道德观的弊病。没有底线的道德观必然是脆弱的,我们因此能够容忍利用善心行恶的罪状,也无法踏出施以援手的一步。在道德面前,人人都应画出一条明确的界线,有执着于心的原则,以此反抗黑暗。 与道德相对的是法律。在社会法治完善的路上,人们习惯于仰望法律,仰望那些白纸黑字、奖罚分明的文件,生怕触犯“天条”。此时人们安于“被统治”,便缺乏忠诚的道德判断。将最基础的社会要求看作让人崇高的戒律,无疑是危险的。单纯的法律统治之下,社会只能在人性的底层徘徊。 所以不要忘记,在法律之上的是更具权威的道德。 道德,其实最终指向成“人”的问题。这一在现世作为较高要求的名词存在于人的初心。人之初,无论善恶,必然是道德先行的,只是社会带来了遗忘。如何为人?不必有多么高尚的节操,但必有纯粹的道德理念。究竟是被世俗同化、被顾虑左右,还是弃绝社会的复杂,为“成人”而忠于内心,在人存在于世的最初便有定夺。 “角色错觉”的概念最初有曾德雄提出,四个简明扼要的字足以折射众多忙碌于现实世界的人的心态。我们记得自己是教师,是公务员,是丈夫妻子,却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个人。只有重拾人的本真,在为人中多一份义无反顾,才能最终放弃困于现实的“非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