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应对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应对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7698970.html,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应对

作者:任晓杰董会龙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09期

[摘要]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养老观念的转变,使得当今社会对老年服务与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增,但现有的人才培养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为社会输送优质的老年服务人才,缓解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老龄化

1.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专业,最早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开设相关课程。在此后十多年问,我国部分省和市先后开设了有关老年专业的课程,但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9年迈人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以每年3.8%的速率递增。以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为例,据权威资料统计,在城市老年人中,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农村老人的比例已超过20%,这部分老人尤其需要专业的护理与照顾,如果按照老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推算,目前全国至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但每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向养老或涉老服务行业输送的专业人才可谓是“九牛一毛”。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方面,该专业的任课教师专业对口性不强;课程建设方面,突出表现在缺乏相应的专业教材;教学方式方面,一般为“老师先讲授,学生后练习”的方式,学生真正动手去实际操作的时间较少,且很多实训实验都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方面,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也不能适应养老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内涵的确立

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内涵相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到“高技能人才”,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再到2011年提出要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由

此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各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注重“高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更是如此。

老龄化人口比重的增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养老观念的转变,使得当今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老年服务水平总体偏低,高素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草案)中也提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专题研究,例如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选择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力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形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并以此保证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适应性 1.高职教育人才规格以往提法的梳理 关于人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才四分说”得到国内专家较大的共识,即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其中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研究领域的几个提法:技术型人才说:我国现在通称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是由人才结构类型决定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说:应用型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理论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性运用,也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者是产品构型,并且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复合型人才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又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计划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 二、招生对象: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崇高价值追求、富有社会责任感,面向各级民政部门、老年机构、老年事业产业单位、老年社会团体领域第一线的,从事老年事业管理、老年产业经营、老年社团活动、老年大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具备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老年生活规划的开发与设计,以及老年文艺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老年产业创业等多方面的能力,能胜任一线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二)具体从业岗位 1.养老护理员 2.营养师 3.保健师 4.老年心理咨询师 5.老年活动策划员 6.社会工作师 (三)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马列主义理论、就业政策、应用文写作、英语、数学等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创新能力、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老年学概论、管理学基础、基础医学、老年心理学、护理学人际沟通与交流、老年政策法规等。老年人康复与训练、老年疾病预防与照护、营养与饮食保健、老年经济学、老年护理、社区护理

等。 2、能力要求 老年人生活护理能力、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力、老年人疾病照护能力等。老年人休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能力、老年康复与保健、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3、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开拓发展和创新能力

0---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5.10)

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资(通)12--000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是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本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知识和技能提高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工作原则 * 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坚持“重实际、重实效、按需培训”的原则,使技能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果;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技能提升与岗位复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持有证书作为使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坚持“服务企业生产、服务全体员工”的原则,更新培训工作服务理念,探索人才创新培养方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培训思路,通过深入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目标到“十二五”末: ——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大幅度增加高级工总量,增加各类高技能人才人,使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以上,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渐趋合理。 ——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选送外培训高技能人才名,培养名具有企业特有专业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引进紧缺急需型高技能人才名,其中引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名。 —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基本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公司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占工人队伍的比例提升10%左右,技师及以上等级提升6%左右。 三、实施八项工程 1、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工程。 为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今后两年在全公司评选表彰名“技能大师”、50名“首席技师”、300名“公司技术能手”,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各专项技能的拔尖型高技能人才。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对“技能大奖”、“首席技师”、“公司技术能手”荣誉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当好刻苦学习、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带动我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待遇,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2、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 结合我公司生产及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以良好的条件吸引高技能人才来企业工作。积极利用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条件,同步引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到其它大型企业,积极引进我公司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缓解我公司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建立浙江公司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 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 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中国移动以提升中高端客户服务为目标的精细化管理

目录 一、企业总体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以提升中高端客户服务为目标的精细化管理提出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成果内容结构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立CRM中高端客户关系管理新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创新打造“电话经理+客户经理”的团队营销模式错误!未 定义书签。 (三)、率先引入员工积分考核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成果中主要创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成果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营指标持续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效益显现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总体介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抚州分公司(以下简称“抚州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在全省11个设区市分公司之一,下辖临川区、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南丰县、黎川县、南城县、金溪县、广昌县、东乡县、资溪县等11个县(区)分公司。 成立十年来,抚州移动公司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奋斗目标,秉承“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追求客户满意的经营宗旨和“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胜利完成了起步、发展、腾飞的三步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分营到2009年3月,上缴利税近两亿元,其中上缴地方利税近6千万元,自1999年到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已逾八亿元,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用于通信建设,解决待业青年近千余人,带动相关产业人员3000余人,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客户数翻两番、业务量翻一番多,本地用户市场占有率超过80%,客户突破135万,运营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年均增长20%多,企业固定资产是成立初期的10多倍,成为一个网络覆盖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专业化运营公司,并以卓越的品牌优势和经营业绩于

(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生产过程中能动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做多强,并不取决于它获得了多少物质资产、多少资本,更主要取决于它的经理人、它的员工。企业兴衰乃是常事,但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败”。企业的人才资源区别于企业其它资源因素的最根本点,就在于它是人性的力量,具有其它资源因素所没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其它资源因素也只有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则是人力资源中与其它资源因素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无疑是左右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何为人才?似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但如果我们按员工的职业素养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人才划分为技能性、经验性和智慧性三类: 一、技能性人才 是指有某方面技术专长,并具备一定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人,如IT业的软件工程师。他们全面性不够,缺乏对市场、品牌、消费行为的认知。经验性人才一般都是从行业底层做起,熟悉产业链的全过程,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新知识,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差,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较差。 二、智慧性人才 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可以首先来为“智慧”定义,善于用哲学的角度去洞察知识,谓之智慧。知识是所有才能的源泉,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技能;同时,有经历也不等于有经验。因此,智慧性人才应该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复合体。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全局观和操控全局的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他们是高素质人才。 三、高素质人才 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许多企业价值体系中的首要内容。但多数企业对如何获取或如何培养这一“资源”,并没有做过科学的、有效的和长远的规划。纵观现阶段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一、从别的企业“挖人”;二、直接招收MBA毕业生;三、从企业内部培养提拔。 “挖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挖人”也是企业中无可厚非的竞争手段。但“挖人”的首要前提是:有人可挖。即要有适度的人才供求关系。否则,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奇货可居”;二是“以次充好”。前者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大、人员的不安定因素增加;而后者给企业带来的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危害了。 事实上,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但不可否认,相当部分的中、高级经理人才的综合商业素质是有较严重缺陷的。首先是知识结构的缺陷:如缺少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缺少政策法律知识、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等;其次是商务基本技能的不足,如演讲技巧差、写作能力差、商务概念缺乏、营销技能不全面,甚至连会议技巧都有欠缺(会议冗长、跑题、效率低);三是缺乏大局意识,只知道自己本岗位的情况,对其它有关市场、消费者的情况都不了解。四是以经验为导向,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实务创新能力。 因此,“挖人”只是企业在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种短期行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MBA不是企业的“救世主” MBA在中国企业中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代名词。MBA在成功风行于欧美之后,1991年被正式引入中国,并不出所料地为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学生狂热追捧。应该承认,MBA们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不过,MBA 教育专家戴启思教授观察了这种精英模式在中国的十年发展现状后,警告说:MBA有成为继夜大、电大、函大之后“第四大”的危险。美国斯坦福商业研究生院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重庆市紧缺骨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社会背景及行业背景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在2014年发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和整合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 截止2000年11月底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2%,按国际标准衡量,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14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容量为4.5万亿,占GDP的6.44%。预计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7.7万亿。近20年来,重庆市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的特点。截止2016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04.74万人,占总人口的14.04%,远远超过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总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分界线。 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中国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养儿防老”的家庭模式愈发难以维系,智能化、科技化养老服务项目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基于智能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或者利用科技、智能化的老龄化服务产品,也是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智能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和政府的强力推动,成为养老专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我校加快发展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智慧养老方向)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2.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养老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按照老年人口与服务人口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要养老服务人员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 1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院长期致力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关情况与各位领导做一交流,请各位同仁给与指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实践,面向技术”办学理念,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明确了“立足市场、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定位,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的管理,逐步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山西省内外40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资源共享、综合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为实践教学教学搭建有效

载体。与山西益源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设“干部储备班”,与康美徕药业有限公司开办“店长强训班”,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09月,中国药店商学院山西分院在我院挂牌,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专题召开院长办公会研究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教师联系企业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已经作为我院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院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二是各专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论证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三是由合作办学科作为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对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规划。 三、工学结合,凸显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系2013年立项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对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特征、成长规律以及培养模式开展研究,重构了具有内蒙古地区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撰写出版了《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开发策略诸问题研究》等专著和专题报告,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论文。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技能型人才”,是指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一般是我国技术服务领域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提供的材料,目前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不匹配、面临断档三个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现有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复合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青年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等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 (二)课题的界定 据考证,目前对技能型人才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 1.“高级蓝领”说:首都经贸大学刘庆唐教授认为技能型人才是“高级蓝领”,是“持有高级技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证书的技术人员,具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

力,是工厂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复合型、技能型的工人”。 2.“灰领”说:陈宇教授在《就业市场中的灰领群体——技能型人才的最新发展》中提出技能型人才“灰领”学说。他认为,劳动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面是决策层,指挥层、管理层;下面是执行层、实施层、探索层;决策层主要靠科学理论和科技方法指导生产活动;执行层主要靠经验、实践来完成生产活动。而介于上、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即技术技能层)的就是“灰领”。灰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上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下面的经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3.“职业教育人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H·F·French所著《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职业带”理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承担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本课题中的“技能型人才”泛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培养的高级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紧缺人才”是指在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失业”较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市场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较长时期还难以缓解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的单位是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中职学校,在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如何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普适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三)研究现状 国外技能型人才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能型人才(以下简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简章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逐步呈现出高龄化、失能化等特点,但与其相矛盾的是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为应对这一矛盾,未来社会力量势必会在养老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养老服务也会趋于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因此未来的养老行业人才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会有大的提升,对人才专业度的要求也会更高。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为了满足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整合已有优势资源,开设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获得满意的就业结果,在养老行业内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 专业简介:本专业面向养老服务行业服务与管理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熟练掌握养老服务与管理实际工作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有“爱众亲仁”的道德精神及“博学笃行”的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针对老年服务与照护事业的现实人力资源需求,以培养具备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涉老相关的政策法规,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招生规模:学历教育30人 报名材料:1.初中毕业证书 2.身份证 3.户口本 学制:三年 学籍注册: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成人中专新生学籍注册工作的通知》精神,为面试合格录取的学生办理相关学籍注册手续。 录取流程: 报名----面试----文化课(语文、英语)测试----材料审核----办理入学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统一颁发的公共基础课各学科教育大纲,开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器基础、体育、公共艺术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 专业课程: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概论、老年人营养膳食与搭配、老年人体结构与机能、养老护理员(初级和中级)、老年人活动组织与策划、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人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急症护理、老年人多元辅助疗法、老年社会工作方法和实务、中医养生保健、社区居家运营与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产品营销、老年人康复照料、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等。 职业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养老护理员(中级)、营养师中级等。 实训基地:1、校内实训教室:校内实训基地由业内顶尖的中国建筑设计院项目团队设计,该实训基地将承载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能取证、技能竞赛等多种功能。校内护理、居家照护、营养膳食、心理慰藉、康复训练、无障碍设施等模拟实训室能满足理实一体实训教学需要。2、校区实训基地:双龙基地建有产学结合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才市场的“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中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辅具展示体验中心”及服务北京16

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一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张新科,王斌,张宏彬,杨润贤 摘要: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设计明确的培养任务。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既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职;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0-00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苏教高〔2010〕17号)。 作者简介:张新科(1966-),男,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欧比较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邮编225127 一、引言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方式等诸多方面围绕“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词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这些创新与改革的举措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巩固了高职这个年轻分支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也扩大与提升了高职作为教育崭新类别的影响。 改革与创新需要激情、需要胆识、需要努力、需要坚守,但改革与创新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也需要尝试、需要耐心、需要纠偏、需要总结。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与研判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忽略与轻视。目前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 1、改革与创新重共性轻个体。近年来,高职教育开展的系列探索实践立足点在共性上,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服务岗位的界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技能证书获取标准的制定、职业素养的普遍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高等职业教育因办学规模大、发展快、模式与经验形成积累少,外加政府指导协调缺位、办学经费紧张、社会和企业配合程度低、教师自身素质不符合要求等相关因素影响,在过去以“校区建设与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办学阶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符合阶段性办学客观实际。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重心转移,这种全神关注共性的办学思路就有失偏颇了。高等教育的其他阶段,如本科阶段的导师制在中外已施行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更是作为基本培养制度在全球得到了普遍推广。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世界各国也推行或试行了以引导学生身

2012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草稿

老年服务与管理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教学标准 老年服务与管理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主编 主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221工程”项目建设成果 文件编号: 文件汇编: 审批: 分布日期:2012年月日实施日期:2012年月日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 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成果” 丛书编委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协助部门: 陕西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示范学校建设办公室

陕西彬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务处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221工程”项目建设成果 老年服务与管理重点建设专业 2012级专业教学标准LaoNian FuWu Yu GuanLi ZhongDian JianShe ZhuanYe 2012 Ji Zhuan Ye Jiao Xue Biao Zhun 老年服务与管理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主编 副主编 周建 参编 主审 副主审 陕西彬县职业教育中心示范办

二○一二年月 前言 自2011年7月25日,我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教职成厅函[2011]48号)以来,在学校“411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和指导下,以示范校四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积极引领其他专业开展建设。 2011年10月,教务处就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教职成[2010]13号)文件精神,着手起草了“2012年行业企业调研方案”,经示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各专业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调研工作,为修订2012级专业教学标准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本次修订按(教职成厅函[2012]19号)文件精神,将原“人才培养方案”改为“专业教学标准”,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专业教学标准;三是附件。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主要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与学历、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专业(实训课程)课程、课程体系构架、教学进度计划表、学习领域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条件、教学组织与评价、运行机制与保障等14项内容;附件主要包括原则性意见、专业名称规范及编码、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依据学校定位、软硬件条件、以及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同时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力求反映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的项目课程体系,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形成师生互动、共同探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从政策上积极引导以实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变。 同时,结合学校“411工程”项目建设的二个特色项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技能导向,按“基础学习领域(德育教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学习领域(理实一体课程、校内仿真实训、顶岗实习)”和“素质拓展领域(校本课程、第二课堂、人文素质课程)”等三个平台实施教学过程,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各部门以及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各专业部长、专业带头人及教师为此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此次专业教学标准虽经多次讨论、修改,但由于时间仓促,资料和水平有限,在定稿时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难免有取舍不当之处,同时在具体的实施和执行过程中还会存在其他问题,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关于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论证报告

关于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新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还较少,多数社区机构和居家的养老护理还是停留在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并没真正做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要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这一社会问题,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着设立老年护理专业的显著优势,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急需的老年护理人员,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我校无论从办学历史到办学环境,还是从师资软件到设备硬件都已经具备了建设中职三年制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条件,我们坚信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一定能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 一、社会需求分析 1、卫生服务模式的改变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作用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卫生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医疗救治逐步转向包括保健、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的全面照顾,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银行早在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就明确指出:大部分的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 2、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使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重要

的增长点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也日渐突出。发展老年卫生事业,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1999年,我国确立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使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重要的增长点。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监控、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者广泛地工作在社区诊所、家庭、机关、学校、厂矿等场所,从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慢性病人增加,大大增加了老年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办学条件分析 (一)师资力量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要求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从四个方面转型,确立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标签: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转型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国家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这项使命,高职院校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1教学以实践性为主 我们知道,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职业院校在培养模式上惯用的是学科型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课堂、课本的主导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只需要眼睛和耳朵,动手的机会很少;由于动手的环境,技能的培养几乎为零;课程结构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设置盲目,脱离实际,该开的课没有开,公共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架构中,公共课所占课时居多;教学方法陈旧,即使采用课件之类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弱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材的技术含量大多数滞后于生产实际,“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学材)更是稀缺;实践教学方面,不是把实训实习看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置于真实劳动环境,而是简化为走马观花或者体力劳动;实践教学设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备、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这些硬件“不硬”,四是现场教学重工轻学;师资队伍建设追求高学历,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引进能工巧匠一类“双师”,“双师型”教师相当一部分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这些都成为职业教育诟病。 职业院校要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必须确立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从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突破,否则,只能是新瓶装旧酒,新鞋走老路。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为其学术型人才培养服务,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为其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是培训模式,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是灌输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以直接就业为目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以研究再研究为目的。 2 技能培养以训练为主 技能型人才与科研型人才、高级管理型人才不同,与简单的操作型人才也不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是“实践长才干”,这个群体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过硬,实用本领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兴起,产生了许多技能要求高的职业岗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把传统课堂“学习知识”转变成实践“培训技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技能比赛,使能“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模式借助训练和比赛,加大训练量,提升技术层级,“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培养过程中“变单纯认知过程为综合实践过程”,考评标准上“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1] 把学习技能变成训练技能,就是要把有关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地转化成学生的实习实训行动,使学生在“使用”中学,在“使用”中练,在“使用”中巩固。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学校转制后升格而来的,还没有完全完全“脱胎换骨”。就教学模式而言,还是学科型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仍然处于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从属地位,要么有名无实,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走走过场。加上实习实训设施不全,设备陈旧,根本不能适应搞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确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老年学 概论、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政策、老年福利机构经营管理、老年病学、老年护理与老年保健、社会调查、课程实训、寒暑假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 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 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求毕业生掌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技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养老机构技术服务岗位主要有:在各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老年人高级生活护理、康 复保健等技术服务工作;养老机构基层管理岗位:在各级养老机构的 行政管理、护理管理、后勤管理等岗位从事基层管理工作;老年社会 工作岗位:在社区、养老机构等处从事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到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 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床位数仅仅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03%, 与西方发达国家4~6%的数目相差甚远。各地政府正在增大机构养老方 面的投入,尤其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正在介入这个行业。中国人口老龄 化有以下主要特点: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超前于 现代化;城乡老龄化水平倒置显著;老龄化进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 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当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老年服务队伍的整体 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水平、服务质量还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 的要求。老年服务社会化的人才需求所催生的老年服务教育事业必然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论证报告

关于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新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还较少,多数社区机构和居家的养老护理还是停留在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并没真正做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要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这一社会问题,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着设立老年护理专业的显著优势,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急需的老年护理人员,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我校无论从办学历史到办学环境,还是从师资软件到设备硬件都已经具备了建设中职三年制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条件,我们坚信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一定能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 一、社会需求分析 1、卫生服务模式的改变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作用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卫生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医疗救治逐步转向包括保健、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的全面照顾,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银行早在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就明确指出:大部分的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 2、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使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重要

的增长点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也日渐突出。发展老年卫生事业,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1999年,我国确立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使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重要的增长点。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监控、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者广泛地工作在社区诊所、家庭、机关、学校、厂矿等场所,从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慢性病人增加,大大增加了老年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办学条件分析 (一)师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