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值公式SUMPRODUCT

加权平均值公式SUMPRODUCT
加权平均值公式SUMPRODUCT

EXCEL中用公式算加权平均值

EXCEL有简单的公式或函数以案例来说明吧

假如有一批货,成本和数量不同,要计算平均成本如果简单算术平均,肯定不合理。

1

2

3

4

5

6

7

如果按照死办法,那么计算公式应该是

分子A2*B2+A3*B3+……+A7*B7

-------------------------------=38900/148=262.8378

分母B2+B3+……+B7

而公式只需要在单元格中输入

=SUMPRODUCT(A2:A7,B2:B7)/SUM(B2:B7)

再稍微解释一下

SUMPRODUCT函数是“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函数语法:

SUMPRODUCT(array1, [array2], [array3], ...)

SUMPRODUCT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

Array1必需。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的第一个数组参数。Array2, array3,...可选。2 到 255 个数组参数,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SUMPRODUCT(A2:A7,B2:B7)也就等效于A2*B2+A3*B3+……+A7*B7

SUM(B2:B7)就是从B2到B7的和

这样就解决了

收获是,又学到了一个函数【SUMPRODUCT】的用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在土方测量中运用革新 地质测量部――李建政 随着我矿地面工业民用建筑的迅猛发展,土方测量、计算在各项工程预算、决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我矿地处太行山脉,地貌复杂多变,为各项工程的土方测量、计算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只采用传统的分块测量计算或简单的整体加权平均平均法计算工程的填、挖方量,已不能满足我矿各项工程的预算、决算要求。通过不断的测量方法改进和计算求索,我们采用了整体地形特征点标高测量和分块段加权平均法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土方计算的精度,攻克了这一新的技术难题。通过测量计算中的实际运用,该项技术革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该项技术革新的具体方法。 一、传统土方测量及计算方法的缺点: 传统土方测量和计算方法是对土方计算区域采用整体划分网格进行标高测量和分格计算或采用整体加权平均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土方量。该方法运用的前提是对土方计算区域网格划分时必须是等网格划分,这种测量方法有着很大的缺点,在平原地区等网格划分可以做到,但在丘陵地区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在山势峻险复杂的山区,这种测量方法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山区,因为不能有效的做到土方计算区域等网格划分就为下一步土方计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采用逐一分格计算,计算工作量就会增加数十倍,分块面积计算会和整体面积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而大量的数据计算过程也会提高计算本身的错误机率。而采用整体加权平均法计算土方量其前提也是等格网测量的配套计算方法,在没有做到等格网测量

的基础上强行进行加权平均法计算,其结果也会相差很大。 二、整体地形特征点标高测量和分块段加权平均法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根据对传统方法的分析研究,为了有效的克服其缺点,我们在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上进行同时改进。在现场测量过程中,我们根据土方量计算区域的具体地形、地貌特点,将其划分成几个任意块段区域,并根据不同块段的特点进行地形特征点和地貌标高点的测量,地貌标高点的密度也会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结合计算精度要求和测量工作量进行块段密度科学布局(如图所示)。下图为我矿塔里风井工业广场局部地形图,在土方量测量计 算时,根据地形实际的地貌情况我们将整个土方计算区域划分成A、B、C三个任意的块段,A块段地形复杂,标高点明显测量密度较大,B区域次之,C 区域地形最为简单,相对标高点密度最小。在内业土方量计算过程中,首先绘制出CAD电子版地形图,根据实际地形测量所划分的块段区域和和地貌高程点的测量密度,相应的在地形图上画出密度格网线,并根据地貌标高点用

反稀释条款中加权平均价格公式权重的理解定稿版

反稀释条款中加权平均 价格公式权重的理解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反稀释条款中 加权平均价格公式权重的理解 这里,先举一个网上随处尽用的例子,以说明和验证计算结果。 案例:甲目标公司首轮融资人民币400万,按每股优先股人民币4元的初始价格共发行100万股A系列优先股,因公司发展不佳,在第二轮融资时,B系列优先股的发行价跌为每股2元,根据完全棘轮条款的规定,A系列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也调整为2元,则A轮投资人的100万优先股转换为200万股普通股。 加权平均价格条款规定,调整后的转换价格应是初始转换价格和新增发行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以前述甲目标公司例如,该公司融资前已发行普通股600万股,首轮融资人民币400万,按每股优先股人民币4元的初始价格共发行100万股A系列优先股,第二轮融资额为人民币600万,按人民币2元的价格发行300万B系列优先股。则在加权平均条款下,新转换价格=4*(600+100+150[=600w/4元])/(600+100+300)=3.4元,则首轮投资者行权时获得400万÷3.4=117.647万普通股。相对而言,加权平均条款更为常用。 一、全棘轮条款 A轮投资人在B轮估值减少情况下,股权调整比例S。 S = 累计投资金额 B轮公司估值 –调整时投资人在持股比例; 即A轮投资人按全棘轮条款获得调整后的“持股比例=累计投资金额/B轮公司估值”。变形可得:A轮投资人在调整后持股数量M,

M= 累计投资额 B 轮价格 以上几个公式计算出的最后持股数量是一样的。 二、 加权平均条款 首先,网上给出的公式是:A 轮投资人在B 轮估值减少情况下的新转换价格公式。 新转换价格= 原A 轮价格 ? A 轮前股份数+A 轮增加股份数+B 轮资金以A 轮价格可购得股份数 B 轮后实际股份数 然后计算A 轮投资人获得调整后股份数量=累计投资金额/新转换价格。 那么,新转换价格与A 、B 轮价格及增股数量有什么关系呢?以上公式并不能直观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下面我们把上述公式变形。 方法一,新转换价格与估值和资金量的关系; 方法二,新转换价格与A 轮价格、B 轮价格的关系; 大家可以用上述例子的数字检查一下。

Excel_SUMPRODUCT函数应用

Excel SUMPRODUCT函数应用 SUMPRODUCT是一个很特别的公式,表面的作用跟我们平常用的这函数的目的不大一样。特别是在2003版或以前的Excel中,还没有SUMIFS,COUNTIFS的功能(就是多条件的SUMIF和COUNTIF),就是在2007版以后,多了SUMIFS,COUNTIFS这两个函数,还是有学习这个函数的意义的。典型的脑子转个弯,就可以达到不同效果。 用途: 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比如说第一个数组是{1,2,3},第二个数组是{6,7,8},SUMPRODUCT会把两个数组相对应的值相乘,就是 1*6,2*7,3*8,然后把结果相加,就是 1*6 + 2*7 + 3*8。 语法: SUMPRODUCT(数组1,数组2,数组3,...) 数组1/数组2/数组3等是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的数组,一般是单元格范围的索引。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数组内的元素数目必须相同,如果是单元格范围,每个单元格 范围的大小必须相同。 例子: A B C D 1 1 5 9 2 2 2 6 10 4 3 3 7 a 5 4 4 8 b 7 公式结果解释 =SUMPRODUCT(A1:A4,B1:B4) 70 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 1*5 + 2*6 + 3*7 + 4*8。 =SUMPRODUCT(A1:A4,C1:C4) 29 非数值型会被视同为 0 处理,所以是 1*9 + 2*10 + 3*0 + 4*0。 =SUMPRODUCT(A1:A4,B1:B4,C1:C4) 165 三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 1*5*9 + 2*6*10 + 3*7*0 + 4*8*0。(把非数值视同 0 )

SUMPRODUCT函数计算原理

⑴数据表如下数据表所示: 要求:统计数据表中男、女性中分别是中一、中二的人数 统计表E列F列G列中一中二男女要求:统计上面数据表中男、女性中分别是中一、中二的人数。如下图片, A1:C11数据区域,在E1:G3区域统计男、女中中一和中二的人数是多少。 ⑵公式在数据统计区域中的F2单元格编辑如下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向下复制到F3,向右复制到G3。 ⑶公式分解及分析

①条件1——$B$2:$B$11=$E2在计算过程中,条件1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B$2:$B$11=$E2具体操作: 选中10个连续的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后,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 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1。 ②条件2——$C$2:$C$11=F$1与条件1相同,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 写成公式如下:=$C$2:$C$11=F$1具体操作:同样的方法,选中对应的10连续单元格, 输入上述公式,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 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FALSE;TRUE;TRUE;TRUE。 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另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2。 ③($B$2:$B$11=$E2)*($C$2:$C$11=F$1)由新构成的数组1乘以数组2,即: =($B$2:$B$11=$E2)*($C$2:$C$11=F$1) ={数组1*数组2} ={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FALSE;TRUE;TRUE;TRUE } ={TRUE*TRUE;FALSE*FALSE;FALSE*TRUE;TRUE*TRUE;FALSE*TRUE;TRU E*FALSE; FALSE*FALSE;TRUE*TRUE;TRUE*TRUE; FALSE*TRUE} ={1;0;0;1;0;0;0;1;1;0} 其中,逻辑值TRU*与**LSE参与计算时: TRUE=1,FALSE=0,TRUE*TRUE=1,TRUE*FALSE=FALSE*TRUE=0,FALSE*FALSE=0 因此{数组1*数组2}={1;0;0;1;0;0;0;1;1;0}由1和0构成了一个新的数组3。 ④=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函数SUMPRODUCT对新的数组3中的所有数据求和。即: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SUMPRODUCT({数组1*数组2}) =SUMPRODUCT({数组3}) =SUMPRODUCT({1;0;0;1;0;0;0;1;1;0}) =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式编辑按照函数SUMPRODUCT的一般格式,可以编辑如下等效的公式: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函数SUMPRODUCT的作用是对数组($B$2:$B$11=$E2)与数组($C$2:$C$11=F$1))计算其乘积的和,即:

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第1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1. 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下面播放一段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广东宏远队”和“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 (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算术平均数

投影教材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2011—2012 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广东东莞银行队”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1)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小组交流。 (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答对的打上星,给予鼓励。 答案: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98m,平均年龄为25.4 岁; 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 m,平均年龄为24.1岁。 所以,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更为年轻。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 1,x 2 ,…,x n ,我们把 n 1 (x 1 +x 2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内容2:加权平均数 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1)÷(1+4+2+2+1+2+2+1)﹦25.4(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例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进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 0%”的比例计算(如P135图20.1.5).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6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应该为70×40%+90×60%=82(分). 二、探究新知 (―)加权概念的引人 教师讲解;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40%与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学期总评成绩82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上题计算下面问题:小青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第1次测验得89分,第二次测验得78分,第3次测验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上图所显示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的权重,那么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分? 学生计算后,教师给出答案.设置此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按权重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二)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某公司对应聘者A、B、C、D进行面试,并按三个方面给应聘者打分,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权”的差异对于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能 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设置问题: 1. 数据2、3、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平均数. 2.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做好接受新知识 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 问题 : 计算意大利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小A 求得意大利队员的平均年龄为 你认为小A 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以前学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问题:“权”的意义是什么?“权”可以是百分数或者分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 己的思考结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权的意义在于反应各个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推进新课 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 的权 分别是 ,我们把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5.28431262928=+++=x n x x x ,...,,21n ωωω...,21,,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

SUMIF、COUNTIF和SUMPRODUCT函数在成绩统计中的应用

SUMIF、COUNTIF和SUMPRODUCT函数在成绩统计中的应用 在学校组织的学年考试考务工作中,为了便于评卷实行流水作业和避免学生作弊,经常将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拆散混编。在考试登分完毕之后,如何做到不改变原始表格的状态而进行分班成绩统计呢?利用SUMIF、COUNTIF和SUMPRODUCT这三个函数,一切都将会变得十分轻松。下面举例说明。 一、造册登分 登分册一般有班级、考号、及语文、数学等学科名称,我们可以把这个工作表建立在Sheet1,并将其重命名为“登分册”,将学生成绩输入其中(见图一)。将Sheet2命名为“统计表”,在其中设置好班级、科目、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等统计信息列标题,输入班级和需要统计的科目容(如图二)。

二、建立函数 在“统计表”中的C2单元格输入数组公式=SUMIF(登分册!$A$2:A$13,"一(1)",登分册!$D$2:D$13),按住Ctrl和Shift键回车可以计算出一(1)班的总分,将公式向下复制到各单元格,并将其中的“一(1)”班分别改为相应班级名称。这个数组公式的含义是:在“登分册”工作表中查找“一(1)班对应的成绩,并返回一(1)班所有成绩之和。如图三

在“统计表”D2单元格输入公式=ROUND(C2/COUNTIF(登分册!$A$2:A$13,统计表!A2),2)计算出一(1)班的平均分,向下拖动复制公式到相应单元格。该公式的含义是:将C2中的总分除以“登分册”A列中与A2显示的值(一(1)班)相同的人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在E2中输入数组公式计算及格人数。该数组函数为=SUMPRODUCT((登分册!$A$2:A$13=统计表!$A2)*(登分册!$D$2:D$13>=60)),其含义是:若“登分册”工作表A列中有与“统计表”A2相同的信息,即“一(1)班”,则返回与“一(1)班”相对应的成绩于或等于60分的人数(如图四)。将公式向下复制后,在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E2/COUNTIF(登分册!$A$2:A$13,统计表!$A2)计算该班的及格率。

加权平均数

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其解决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数据重要性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即用问题串来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形成知识技能,深化认识。 2.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巧设伏笔 【问题一】: (1)已知数据:3,5,6:则他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 (2)已知数据:3,3,5,5,5,6,6,6,6‘则他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__。 (第一个问题复习了算术平均数,第二个问题复习了带频数的算术平均数,突出仅有数据是不够的,因为重复出现的次数不同,地位不同,而该题中计算的方法又为后面的加权平均数公式做了铺垫。) (二)问题导航,呈现新知 【问题二】: 问题1:某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n f x f x f x f x k k ++++ 332211郊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A 15 B 7 C 10 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示正确吗 ++ 3 思考1:这个市郊县的 人均耕地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人均耕地面积 人口总数 0.15×150.21×70.18×10+ +15+7+10 ≈ 0.17(公顷) 解答: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思考2:总耕地面积三个郊县耕地面积之和思考3:人口总数 三个郊县人数之和 在上面的问题中,三个数据、、的权分别是15、7、10,说明三个数据在计算这个市郊县人均耕地面积时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权”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相同时,我们可以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4 32463523++?+?+?2 3 4 10 71510 18.0721.01515.0++++××× 你能否将上述两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式子用一般的模式进行描述 一般地,设x 1,x 2,x 3,…,x k 为k 个数据,f 1,f 2,f 3, …,f k 依次为这k 个数据的权,其中 f 1+f 2+f 3+…+f k =n,则称 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问题三】:

SUMPRODUCT函数的应用:条件计数、求和和排序功能的使用介绍

SUMPRODUCT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工作表内多列中对应值相乘后的和,其语法为: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其中,Array1, array2, array3, … 为 2 到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否则,函数SUMPRODUCT 将返回错误值#V ALUE!。该函数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0 处理。 用法一: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 看一个例子就容易明白SUMPRODUCT的用法: A B C D (列号) 1 数组1 数组1 数组 2 数组2 (第1行) 2 1 2 10 20 (第2行) 3 3 4 30 40 (第3行) 4 5 6 50 60 (第4行) 公式:=SUMPRODUCT(A2:B4, C2:D4) 说明: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1*10 + 2*20 + 3*30 + 4*40 + 5*50 + 6*60(结果为910) 用法二:多条件求和+求个数 1、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计数语法:=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条件3) * …(条件n)) 作用:统计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的个数。实例:=SUMPRODUCT((A2:A10=" 男")*(B2:B10="中级职称"))公式解释:统计性别为男性且职称为中级职称的职工的人数 2、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求和语法:=SUMPRODUCT((条件1)*(条件2)* (条件3) *…(条件n)*某区域) 作用:汇总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指定区域的汇总金额。实例:=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C2:C10) 公式解释:统计性别为男性且职称为中级职称的职工的工资总和(假设C列为工资)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N)利用此函数进行多条件计数时,* :满足所有条件;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N) + :满足任一条件 我找到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解释=SUMPRODUCT(($B2:$B26=F1)*($C2:$C26>=20)*($C2:$C26<30)) =SUMPRODUCT((G1:G3="男")*(E1:E3<=60))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统计,G1-G3是男的,同时E1-E3数值小于等于60的人数。 首先这是一个数组公式,要按Ctrl+Shift+Enter结束。 然后看他的计算过程: 假如G1=男,G2,G3都为女,然后E1=65,E2=60,E3=80。 这时候公式变为 =SUMPRODUCT((TRUE,FALSE,FALSE)*(TRUE,FALSE,FALSE)) 这不知道能理解不,因为G1=男,所以第一个值为TRUE。第二个不为男,值就为FALSE。 接下来,TRUE和FALSE分别代表1和0。所以公式变为: =SUMPRODUCT((1,0,0)*(1,0,0)) 然后接下来就是SUMPRODUCT的计算过程了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加权平均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2006-12-28【大中小】【打印】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 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 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Sumproduct函数的使用方法

1.sumproduct函数的含义 1.Sumproduct函数的适用范围,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然后把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最后返回乘积之和。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sumproduct有两个英文单词组成,sum是和,product是积,所以是乘积之和的意思。 2.sumproduct函数的语法格式1 2.sumproduct函数的语法格式=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Array为数组。 3.sumproduct函数案列——基础用法1 3.当sumproduct函数中的参数只有一个数组时,即对数组{1;2;3;4;5;6;7}进行求和,1+2+3+4+5+6+7=28。 4.当sumproduct函数中参数为两个数组时,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 公式=sumproduct(A2:A8,B2:B8)可转化为 =sumproduct(数组1,数组2) =sumproduct({1;2;3;4;5;6;7},{1;2;3;4;5;6;7})=1*1+2*2+3*3+4*4+5*5+6*6+7*7=140。 5.当sumproduct函数中参数为三个数组时,三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 4.sumproduct函数案列——多条件求和1 6.单条件求和——统计成都发货平台的发货量。 =sumproduct((A2:A13="成都发货平台")*(B2:B13)) 看到这公式你可能有疑惑,它跟语法格式好像不一样,其实把它看做是只有一个参数。因为当函数中出现由TRUE和FALSE 组成的逻辑数组时,这时公式要写成这种格式=sumproduct((A2:A13="成都发货平台")*1,(B2:B13)),乘以1,把它转化成数组才能参与运算。否则就写成最上面的那种形式。 公式分解=sumproduct({数组1}*{数组2}) =sumproduct({TRUE;…..TRUE;…..TRUE}*{11012;…41568;…12506}) =1*11012+1*41568+1*12506=65086。

sumproduct函数应用实战

SUMPRODUCT的应用及其强大功能SUMPRODUCT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有强大能力的求和公式,它是2007版本后增加的一个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大的公式。 函数定义:SUMPRODUCT---返回相应的数组或区域乘积的和,即不同数组对应区域乘积之和。注意是乘积的和。 语法:SUMPRODUCT(数组区域1,数组区域2,数组区域3,……),最多可以有255个这样的数组。 1、语法说明:下图中要示购买所有商品的总金额,一般做法就是B列单价与C列数量相乘,最后把乘积相加就得到总金额。现在利用sumproduct函数,一步就可以算出来。SUMPRODUCT函数就是令B 列与C列对应数字相乘,然后相加,即B2*C2,B3*C3……等。 在E2输入公式:=SUMPRODUCT(B2:B9,C2:C9)。这是sumproduct 函数最经典也是最简单最好理解的形式,结果为10548。

在这里,也可以将两数组或者区域直接用“*”相乘,结果是一样。如下图:=SUMPRODUCT((B2:B9)*(C2:C9))

下图是用传统的方法求得的总金额,可以看出结果与用sumproduct计算结果一样的。

2、某部门在2月3月4月给部分员工的工资流水,现在要求在这段时间内张三共领了多少工资?显然,如果用sumif或者sumifs也可以求出,如下图,用sumif可以求出:=SUMIF(C2:C18,"张三",D2:E18)或者用sumifs也可以求出:=SUMIFS(D2:D18,C2:C18,"张三")。也可以用此函数sumproduct求出:=SUMPRODUCT((C2:C18="张三 ")*(D2:D18)),从这一点看,这三个函数都可以达到目的。

[练习]多条件求和及sumproduct函数

[练习]多条件求和及sumproduct函数Excel多条件求和 & SUMPRODUCT函数用法详解 龙逸凡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多条件求和,方法有多种,第一类:使用基本功能来实现。主要有: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多条件求和向导;第二类:使用公式来实现方法。主要有:使用SUM函数编写的数组公式、联用SUMIF和辅助列(将多条件变为单条件)、使用SUMPRODUCT函数、使用SUMIFS函数(限于Excel2007及以上的版本),方法千差万别、效果各有千秋。本人更喜欢用SUMPRODUCT函数。由于Excel帮助对SUMPRODUCT函数的解释太简短了,与SUMPRODUCT函数的作用相比实在不匹配,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函数,特将其整理如下。 龙逸凡注:欢迎转贴~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一、基本用法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语法: 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 array2, array3, ... 为 2 到 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公式:=SUMPRODUCT(A2:B4, C2:D4) A B C D 1 Array 1 Array 1 Array 2 Array 2

2 3 4 2 7 3 8 6 6 7 4 1 9 5 3 公式解释: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 3*2 + 4*7 + 8*6 + 6*7 + 1*5 + 9*3。计算结果为156 二、扩展用法 1、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计数语法: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条件3)* …(条件n)) 作用: 统计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的个数。实例: =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 公式解释: 统计性别为男性且职称为中级职称的职工的人数 2、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求和语法: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 (条件3) *…(条件n)*某区域) 作用: 汇总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指定区域的汇总金额。 实例: =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C2:C10) 公式解释: 统计性别为男性且职称为中级职称的职工的工资总和(假设C列为工资) 三、注意事项 1、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否则,函数 SUMPRODUCT 将返回错误 值 #VALUE!。 2、SUMPRODUCT函数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 0 处理。

加权平均数教案

20.1 加权平均数 一、教与学目标: 1、让学生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能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表是小红和小明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的得分情况: 计算得出: 85+70+80+85=320 90+75+75+80=320

两人的总分相等,似乎不相上下? 作为演讲比赛的选手,你认为小明和小红谁更优秀?你用什么方法说明谁更优秀? (通过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给出对四项得分适当划分比例,突出各项成绩在总分中所起的作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仿做教材99页例2 (2)例2中的4:4:2表示应聘者期末各科平均成绩、作文比赛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项目在评聘中的重要程度。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 (3)一般地,如果n 个n 个数据1x ,2x ,……,n x 的重要程度用 连比1f :2f :…:k f 表示,其中1f ,2f ,…,k f 也叫做数据1x ,2x ,……, n x 的_______,那么这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做教材100页例3 2、合作交流: 小颖在做例2时,用的是以下算式,判断小颖做得是否合理? 解:∵4+4+2=10 .20102 .40104== ∴小颖、小亮、大刚的个人总分分别是:

多条件求和及sumproduct函数

Excel多条件求和& SUMPRODUCT函数用法详解 龙逸凡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多条件求和,方法有多种,第一类:使用基本功能来实现。主要有: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多条件求和向导;第二类:使用公式来实现方法。主要有:使用SUM函数编写的数组公式、联用SUMIF 和辅助列(将多条件变为单条件)、使用SUMPRODUCT函数、使用SUMIFS函数(限于Excel2007及以上的版本),方法千差万别、效果各有千秋。本人更喜欢用SUMPRODUCT函数。由于Excel帮助对SUMPRODUCT函数的解释太简短了,与SUMPRODUCT函数的作用相比实在不匹配,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函数,特将其整理如下。 龙逸凡注:欢迎转贴,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一、基本用法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语法: 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 array2, array3, ... 为2 到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公式:=SUMPRODUCT(A2:B4, C2:D4) A B C D 1 Array 1 Array 1 Array 2 Array 2 2 3 4 2 7 3 8 6 6 7 4 1 9 5 3 公式解释: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3*2 + 4*7 + 8*6 + 6*7 + 1*5 + 9*3。计算结果为156 二、扩展用法 1、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计数 语法: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条件3)* …(条件n)) 作用: 统计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的个数。 实例: =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

Excel函数之——SUMPRODUCT函数太强大了

Excel函数之——SUMPRODUCT函数太强大了在excel中,对于sumproduct函数的说明是返回相应的数组或者区域乘积的和。看上去就是一组数据和另一组数据先分别相乘然后求和嘛,其实sumprodct函数的用法不只是看上去这么简单,它兼有sum函数、product函数、sumif函数、sumifs函数、countif函数、countis 等函数的功能。本文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sumproduct函数的用法吧。 一、基本用法。对于sumproduct函数,公式参数特别简单,即=SUMPRODUCT(数组1,数组2,数组3, ……),每个数组之间用逗号隔开,表示数组之间先相乘再求和。 如下图所示,在E2单元格中输入函数=SUMPRODUCT(C2:C21,D2:D21),计算过程为188*5+232*7+292*4+……224*2=23308,直接就求出来总销售额,而不用求出每个地区每个产品的销售额再求和。 在F2中输入函数=SUMPRODUCT(F9:F28),因为只有一组数据,所以返回的结果就是对这组数据求和,相当于sum函数。 在G2单元格输入函数=SUMPRODUCT(E4,F4),则表示E4单元格的数值乘以F4单元格的数值。相当于product函数。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函数只要有逗号,那么就是逗号隔开的区域相乘,且逗号两边区域的单元格个数必须相同。 二、条件求和。 在下图中的E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PRODUCT((B2:B21=B2)*C2:C21),就会算出A01产品的销量合计(图中绿色部分),这个公式中仍然只有一组参数,B2:B21=B2是在B列内容中判断条件是否是A01,返回的结果是TRUE;FALSE;FALSE……,(B2:B21=B2)*C2:C21表示逻辑值与销售数量相乘,返回{188;0;0;0;283;0;0;0;327;0;0;0;288;0;0;0;211;0;0;0},可以看到FALSE与数值相乘返回的是0,最后的sumproduct函数仅表示求和,因为只有一个参数。 在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PRODUCT((B2:B21=B2)*(C2:C21>200)*C2:C21),就会算出A01产品中销量大于200的合计数,对于这种多条件求和,其实原理和单条件求和一样,条件之间用乘号隔开即可。 在G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PRODUCT((B2:B21=B2)*C2:C21,D2:D21),算出的是A01产品的销售额。首先看到有一个逗号了,说明这里的sumproduct函数的参数就有两个,然后(B2:B21=B2)*C2:C21表示A01产品的数量(不是A01返回的数量是0),加上逗号后面D2:D21,表示的单价先相乘再求和,最后就算出A01产品的销售额了。 看完这三个公式,A01产品中销量大于200的销售额的公式也应该明白了,即SUMPRODUCT((B2:B21=B2)*(C2:C21>200)*C2:C21,D2:D21),和你想的一样吗? 三、条件计数。 在下图中E2单元格输入公式=SUMPRODUCT((B2:B21=B2)*1)后,可以统计出A01产品的数量。(B2:B21=B2)表示在产品型号中条件是A01,计算结果是返回的是TRUE;FALSE;FALSE……FALSE,但是此处为什么要在后面乘以1呢?因为sumproduct是对数值计算,而(B2:B21=B2)返回的结果是文本。而true*1=1,false*1=0,所以(B2:B21=B2)*1计算结果是1;0;0;0;1;0;0;0;1;0;0;0;1;0;0;0;1;0;0;0,进行求和就会算出5。 在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PRODUCT((B2:B21=B2)*1+(B2:B21=B3)*1),会统计出A01和B02产品的合计个数,因为求合计个数是或的关系,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所以两个条件之间用加号连接。 在G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PRODUCT((C2:C21>200)*1*(C2:C21

Excel多条件求和 & SUMPRODUCT函数用法详解

Excel多条件求和 & SUMPRODUCT函数用法详解 龙逸凡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多条件求和,方法有多种,第一类:使用基本功能来实现。主要有: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多条件求和向导;第二类:使用公式来实现方法。主要有:使用SUM函数编写的数组公式、联用SUMIF和辅助列(将多条件变为单条件)、使用SUMPRODUCT函数、使用SUMIFS函数(限于Excel2007及以上的版本),方法千差万别、效果各有千秋。本人更喜欢用SUMPRODUCT函数。由于Excel帮助对SUMPRODUCT函数的解释太简短了,与SUMPRODUCT函数的作用相比实在不匹配,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函数,特将其整理如下。 龙逸凡注:欢迎转贴,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一、基本用法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语法: 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 array2, array3, ... 为2 到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公式:=SUMPRODUCT(A2:B4, C2:D4) A B C D 1 Array 1 Array 1 Array 2 Array 2 2 3 4 2 7 3 8 6 6 7 4 1 9 5 3 公式解释: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3*2 + 4*7 + 8*6 + 6*7 + 1*5 + 9*3。计算结果为156 二、扩展用法 1、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计数 语法: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条件3)* …(条件n)) 作用: 统计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的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