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二、课程类型:心理学专业必修课

三、教育心理学在培养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地位上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如何学(学习理论,包括一般学习理论、不同领域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一般知识和智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等)和教师如何教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理论等)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产生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

从专业需要上看,无论是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的教育类课程。

这门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等学科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工作中。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心理学抽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同时,这门课程又反过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前述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整个学校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的改革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总目标:概括地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三是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一) 基本理论的掌握:首先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最一般原理,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要了解、把握教育心理学前沿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则、方法。(二)要学生学会学习。通过理论的领会,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理论的应用原理、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使学习者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准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与教的能力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等。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应用抽象理论解决生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在讲解讲授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或试验,进行必要的调查、观察日常教学当中的教育心理现象,设计简单的心理实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撰写小论文。

六、考试考核方法:以笔试为主,兼用讨论、作业、小论文、实验设计、操作等方法。

七、课程总学时:126 课时。

目录

第一章总论 Pandect(4)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Education and Mental Development(5)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and learning Theories(6)

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 the Theories of 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7)

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 the Theories of Cognitive learning(8)

第六章其他学习理论Other learning Theories(9)

第七章知识学习与教学Knowledg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10)

第八章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the Strategies of Learning and their Formation(11)

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 the Acquirement of Motor Skills (12)

第十章学习迁移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13)

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the C ultivation of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14)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the Formation of moral character(15)

第十三章学习动机与学习 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and Learning(16)

第十四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18)第十五章学生的人格差异与因材施教person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and Individually-prescribed instruction(18)

第十六章学习中的集体与社会因素Collective and Social factors in Learning(20)第十七章教师心理与教学评价Teachers’s Mind and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20)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绪论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灵活把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研究类型与具体方法;初步掌握实验变量控制的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与研究的意义,记住并理解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

[建议课时]5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自学为辅。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变量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趋势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评价要点]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学科体系是什么?

2、具体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和教育性原则的含义。

4、结合实际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5、阐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6、说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7、简答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心理发展的概念与一般规律;掌握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重点掌握几种主要(皮亚杰、埃里克森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要点;结合实际领会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意义;记住并理解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内化、自我同一性、自我完善感、最近发展区等主要概念。[建议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点讲解理论的疑难点。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二因素论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评价要点]

1、什么是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评价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3、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发展的观点。

4、系统阐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包括结构论、建构伦、阶段论、相互作用论等)。

5、简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系统阐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高级心理发展论、社会历史论、内化论、最近发展区论等)。

7、结合实际评述上述几种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学习的性质与类别;了解学习理论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掌握学习机制获得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并掌握学习理论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记住并理解学习、元学习、联接学习、概念学习、观察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等主要概念。

[建议课时]10课时。

[教学方法]以结合实际讲解讲授为主,以自学、作业为辅。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类别

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观

一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

二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

第三节学习机能获得的学习理论派别

一学习机能获得的先验论

二学习机能获得的经验论

三学习机制获得的外部活动内化理论

第四节学习理论基本派别

一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评价要点]

1、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性质与类别)?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3、试分析评价学习机制获得的外部活动内化理论。

4、把人的学习的性质分为两个类型,即获得学习机能的元学习和获得客体经验的学习有何意义?

5、学习理论的基本倾向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在哪里?

6、联结派学习理论的核心及其基本观点。

7、试分析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不同理论家的不同观点。

8、试分析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学习论的启示。

9、试比较前苏联维、列、鲁学派活动内化论的基本点。

10、结合实际谈谈学习论对你学习的启发。

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完整地把握联结派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掌握桑代克、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关于学习的实质和规律的理论;了解熟悉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原理的应用技术;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了解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异同;记住并理解联结、尝试-错误、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结果期待、效能期待、自我效能感等主要概念。

[建议课时]8课时。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以演示、自学为辅。

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二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

三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

第二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建立过程与基本观点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学校教学的应用

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

三班杜拉的教学观及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四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评价要点]

1、简答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2、简答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

3、为什么把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也可称为“强化-联结”学说?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

5、试比较两种条件反射学说的异同。

6、论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

8、根据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应如何设计教学?

9、班杜拉如何看待强化对学习的影响的?

10、简要比较几种学习理论的异同,并分析对我们实际学习的启示。

第五章认知派学习理论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完整地把握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掌握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渊源以及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的异同;了解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观点;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根源及其基本观点;结合人的学习的分类重点掌握认知派学习理论对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记住并理解完形的组织、情境的组织、顿悟、中介变量、期待、认知结构、编码系统、认知-发现学习、接受-同化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双向建构、双机制学习理论等主要概念。

[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方法]以重点讲解为主,自学为辅。

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

二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观点

三对托尔曼学习问题的评价

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一布鲁纳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渊源

二布鲁纳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四对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三对奥苏贝尔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

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四对建构主义的评价

第六节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

一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

二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

[评价要点]

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其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2、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3、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有何渊源关系?布鲁纳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包括认知结构的观点、学习过程的观点、发现学习的特点、优点、促进学习的条件等)?

4、论述并评价布鲁纳结构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5、试论述并评价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有意义学习的定义、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条件和类型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包括哲学、心理学、技术方面的根源)?

7、简答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和教学的基本观点(关于学习的实质、过程、结果的观点)。

8、论述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并分析对我们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

第六章其他派别的学习理论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重点掌握加涅关于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学习的条件的基本观点;了解掌握人本主义关于学习的实质、目的、类型、过程、条件的理解和看法;了解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议课时]5课时。

[教学方法]以重点讲解为主,以自学讨论为辅。

第一节加涅的学习理论

一加涅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二学习的条件

三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

二人本主义典型教学模式

三对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评价

[评价要点]

1、加涅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是什么?

2、加涅关于学习的类型、过程和条件的观点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过程理论?

4、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是什么?

5、如何评价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论。

6、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有何关系,这两种知识的学习各自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理论提高自己学习的效果?

第三部分具体领域的学习与心理技能的获得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完整地把握知识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知识的概念与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掌握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记住并理解知识、表征、概念、原理、问题情境、问题解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命题、动机性策略、复述策略、组织者策略、多通道策略、多表层策略、复习策略、系统化策略。

[建议课时]14课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讲解为主、自学讨论为辅。

第一节知识与知识教学

一知识的概念

二知识的分类

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第二节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

一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二原理的学习与教学

三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

第三节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三知识结构的构成

[评价要点]

1、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学习?对知识如何进行分类?

2、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是什么?

3、什么是概念?概念有哪几种?有哪些功能?

4、如何获得概念?

5、什么是原理?原理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方式影响因素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6、什么是问题解决?阐述问题解决的性质、意义和过程。

7、结合实际谈谈试问题解决的各种理论模式对我们实际学习的影响。

8、什么是陈述性知识?其学习机制是什么?

9、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是什么?需要哪些教学策略?

10、什么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有哪些类型?需要哪些一般条件和教学策略?

第八章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掌握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心理成分以及元认知策略及一般学习策略的关系;了解学习策略水平测量的途径和方法;了解熟悉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方法技术;记住并理解学习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等主要概念。

[建议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重点讲解主要理论和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设计一个学习策略训练方案。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三学习策略的发展

四学习策略水平的测量

第二节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一元认知概述

二元认知策略

三元认知的培养与训练

第三节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一一般的学习策略

二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者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

[评价要点]

1、什么是学习策略?对学习策略如何进行分类?对学习策略如何进行测量?结合实际和理论知识设计一个适合你学习的策略。

2、什么是元认知?其结构是什么样的?结合你实际谈谈元认知对你学习的影响。

3、什么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有哪几种?其关系如何?

4、问题解决元认知策略训练的要点有哪些?试着设计一个问题解决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案。

5、结合实际分析学习策略、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6、简答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7、简答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

8、如何使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者?

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动作技能的概念及其种类;了解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特点和规律;初步掌握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的条件。

[建议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以讲解讲授为主,自学为辅。

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

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三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的阶段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的标志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第三节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一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条件

二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条件

[评价要点]

1、什么是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有哪几种?

2、动作技能的理论有哪几种?其要点是什么?

3、动作技能是如何形成的?从理论上如何解释?

4、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哪几个阶段?其标志是什么?

5、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有何特点?迁移的形式有哪几种形式?

6、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需要哪些条件?

7、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8、结合自己的实际陈述动作技能练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章学习的迁移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及研究测量学习迁移的方法和

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了解把握学习迁移研究的新进展;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理解并记住学习迁移、一般迁移、特殊迁移、纵向迁移、横向迁移、迁移率、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以及关系转换说和三维迁移模式的概念。[建议课时]8课时。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实验演示为辅。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

二、迁移的种类

三、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的常用方法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第二节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

一、形式训练说

二、共同要素说

三、概括说

四、关系转换说

五、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第三节学习迁移研究的新进展

一、当前关于学习迁移的重要理论与研究

二、当前学习迁移研究的特点

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评价要点]

1、如何理解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学习迁移有哪几种?

2、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有哪些?其要点分别是什么?

4、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和迁移的图式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对传统的迁移理论有哪些发展?

5、关于样例迁移与样例三维迁移模式的研究对迁移理论及应用有哪些发展?对我们的实际学习有和启发?

6、学习迁移的研究有哪些新特点和新进展?

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把握智力的结构、实质及其在整个个性当中的地位;掌握智力结构理论;初步掌握智力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技术;掌握智力、知识、个性

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掌握创造力的概念和创造力的有关理论;了解掌握儿童创造力发展特点和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熟悉国内外智力与创造力训练与开发的主要模式;掌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原则、方法。

[建议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疑难理论知识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设计智力和创造力的训练方案。

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智力及其结构

二智力的测量

三智力的测量

四智力的测量

五智力培养的原则

六国内外智力开发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创造力概述

二创造力的测量与鉴别

三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四创造力的培养

[评价要点]

1、智力的含义是什么?智力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因素?智力在整个个性结构当中占有何地位?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有何特色?

2、如何测量和培养智力和创造力?

3、如何理解创造力的概念?智力、知识和创造力有何关系?

4、如何训练与开发智力?有哪些模式?智力训练方案大致有几类?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过程领会之理循理职能的过程和步骤。

5、智力训练的两种模式各有哪些弊端?

6、创造力的发展有何特点?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7、培养创造力的原则、方法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品德概念和品德的心理结构;了解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重点掌握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了解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品德理论;掌握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与条件;掌握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掌握品德培养的方

法策略;了解品德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初步掌握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技术;记住并理解品德、不良品德、品德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他律、自律等主要概念。

[建议课时]8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主要理论,自学品德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国外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

(一)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品德理论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三新精神分析派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

四道德行为的形成

五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六品德培养的策略

第四节品德不良的矫正

一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二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评价要点]

1、什么是品德?你如何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

2、分析评述皮亚杰、柯尔伯格、班杜拉和柯尔伯格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3、结合实际阐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

4、简答儿童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并设计道德认知的教育敢于研究方案。

5、道德情感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6、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品德心理结构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7、品德是如何形成的?形成不良品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正之?主要策略有

哪些?

第四部分教学心理

第十三章学习动机与学习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了解行为动力在人类行为中的意义;掌握学习动机的含义与一般学习的关系;具体掌握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记忆并叙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各层次关系并作出简要评价;简要叙述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理解并叙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提出者和其基本含义;简要说明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归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自我效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初步掌握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技术;记住并理解动机、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最佳动机水平、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等主要概念。

[建议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自学讨论为辅,并要求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实施方案。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

四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

第二节国外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论

三强化论

四需要层次论

五认知失调论

六自我效能论

七成就动机论

八归因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二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评价要点]

1.学习动机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2.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影响是怎样的?

3.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该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什么?应如何评价?

5.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6.自我效能论与成就动机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自我效能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有关动机?

7.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如何引导学生作出积极而正确的归因?

8.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十四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教学设计的涵义与现代教学设计观;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与要求;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技术。

[建议课时]8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案。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设计观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组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第三节不同知识类型与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一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二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评价要点]

1、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2、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3、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应用技术?

4、设计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并说明其理论与方法依据。

第十五章学生的人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人格差异的概念与涵义;系统掌握归因、控制点与学习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归因理论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掌握焦虑与学习的内

在关系;了解并把握优生与差生的含义及教育措施。

[建议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人格差异与教育

一人格差异概述

二、人格差异与教育

三、教育教学建议

第二节归因、控制点与学习

一归因与归因方式

二控制点

三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

第三节焦虑与学习

一焦虑的一般概念

二焦虑与学习的关系

三对教育教学的建议

第四节优生与差生的学习

一优生与差生学习差异的认知因素分析

二优生与差生学习差异的人格因素分析

三差生的教育措施

第五节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个别化教学系统

二、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三、掌握学习

四、分层教学

五、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

[评价要点]

1.什么是人格?人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人格差异的研究对教育有何启示?

2.资质优异儿童的身心特点是什么怎样采取措施教育资质优异儿童?

3.什么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有哪几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应坚持有哪些原则?

有哪些教育模式?

4.什么是弱智儿童?应怎样教育弱智儿童?

5.什么是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他们有哪些特征?如何鉴别?如何教育他们?

6.什么是学习困难儿童?他们有何特征?如何教育他们?

7.维纳归因理论的含义是什么?归因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控制有何意义?

8.焦虑与学生学习有何关系?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

第十六章学习中的集体与社会因素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课堂集体的动力,掌握好教师的品质;了解青少年同辈集体对他们的影响;了解社会角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建议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

第一节课堂集体的动力

一课堂气氛概述

二教师的领导方式

三学生间的相互作用、集体学习的优化与局限

四合作与竞争

第二节青少年学生与同辈集体

一对同辈文化的遵从

二同辈集体与成人文化的准则

第三节社会性别角色与社会经济地位

一学校中的社会性别角色

二学生学习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

[评价要点]

1.什么是课堂气氛?课堂集体的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2.社会性别角色对对学习的学习有哪些影响?是如何影响的?

3.同伴关系对学生有哪些影响?是怎样影响的?

第十七章教师心理与教学评价

[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掌握教师的角色与威信以及教师的能力和人格特征;掌握师生互动中的教师行为要求;初步具备培养学生良好心理与行为的心理品质;掌握教学评价的概念、要求与目标;掌握有效评价的条件;了解并初步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能够初步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养,初步能设计并运用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议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进行自学和讨论。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威信

一、教师的期待与教师角色的形成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教师的能力

一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效能感

三专家型教师的能力特点

第三节教师的人格特征

一、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

二、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

第四节师生互动中的教师行为

一师生互动概念

二师对学生的认知

三师对学生的期待

第五节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三、测量、评价与教学目标

第六节有效评价的必要条件

一、效度认知教学的评价

二、信度

三、代表性

四、辨别力

五、可行性

第七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和过程

一教学评价的类型

二教学评价的过程

[评价要点]

1、充分发挥教师效能的条件是什么?

2、教师扮演什么角色?教师期待对学生发展有何作用?

3、如何发挥教师效能?

4、简答有效教学评价的条件和过程。

5、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主要教材。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三版。

4.张大钧《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5.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师大出版社,1998。

6.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陈中永主编《教育心理学》,远方出版社,2003.12

8.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9.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10. 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余星南等译,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

1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 . 北师大出版社, 1998 。

12.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州 .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2 。

13.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

14. 加涅:《学习的条件》,傅统先等译,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

15.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 (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11)老年期(50/60-入土)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 ★③不平衡性(关键期-CP: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康拉德?洛(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关键期(印刻印象) ④差异性(于予与何诛?) 第二单元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常出选择) 维果斯基的“最优发展区”(常出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或认知发展阶段论) 同化:质没变,量变 顺应:质变量也变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嘴的吮吸,手的抚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性、我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关键词是: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 (二)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 除绪论部分外,内容主要有: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知识掌握心理学; 3.技能形成心理学; 4.品德心理学; 5.教学心理 二、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注意: 1.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 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 3.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等因素带来的。 (二)学习的分类 ?1.我国的分类:⑴知识的学习 ?⑵智力技能的学习 ?⑶动作技能的 ?⑷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 2.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⑴言语信息的学习 ?⑵智慧技能的学习 ?⑶认知策略的学习 ?⑷运动技能的学习 ?⑸态度的学习 ? 3.布卢姆的分类 ?⑴认知领域的学习 ?⑵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⑶情感领域的学习 ?

(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 )是致力于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社会文化取向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人成长取向上说是知、情、意、行整体发展的教育。 盖茨(A.L.Gates )1956年说过 ?当别人向你问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解释全人教育观念时说:“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全部由6个方面组成: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教育追求‘真’;道德教育追求‘善’;艺术教育追求‘美’;宗教教育追求‘圣’;身体教育追求‘健’;生活教育追求‘富’。” ?在盛行唯智主义教育的今天,特别要提醒人们不要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初尝人生经验,感受发现的喜悦,回味奋斗的乐趣,体味创业的艰辛,领悟朋友的情谊,重温父母的恩情,理解老师的胸怀。 三、教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学习 ?教学是用来刺激、推动、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外部情境安排。 心理学为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 1.明确教学目标: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正确规定和陈述目标。 ? 2.分析任务: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分析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主要策略。 ?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借助各种测量工具,确定学生知识、动机、技能、身心发展的准备状态。 ? 4.设计课程:借助心理学知识,选择适当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 ? 5.教学:呈现教材,激发动机,引起反应,给予强化,指导方法。 ? 6.评价:借助心理测量的知识,制定或选择恰当的测评工具,对测评结果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实例1: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1)尝试法 ?(2)有次序地计数 ?(3)知识建构法 ? 四、学习动机含义、结构与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容较多) 第一节:学习概述 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 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试误—联结) 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 条件刺激——条件作用 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 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进行区别)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集答案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发射的心理学) B.桑代克 C.布鲁纳(教育目标 D.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 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 A.心理 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 4.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 要素。这是强调要遵循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5.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意识廓) D.桑代克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7.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是采用的研究方法 A.自然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个案法 第三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B.环境适应 C.个体进青春期后的变声 D.感觉适应 2. 某学生因不遵守纪律而被取消了参加某活动的资格。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A.正惩罚 B.负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3. “杀鸡给猴看”产生的强化效应是 A.外在 B.自我 C.替代 D.内在 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做好了”,这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 A.外在 B.自我 C.替代 D.消极

5.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 能被提问,于是他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过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6.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一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他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 起人们的 A.替代性学习 B.建构学习 C.试误学习 D.顿悟学习 7.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时,教师撤销对他的处罚,这 种管理方式属于 A.正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负惩罚 8.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出的学习律的是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效果律 9.学生李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随便离开操场并没有遇到麻烦,他也就参与到了其中。 这种同学行为对他的影响属于 A.直接学习 B.替代学习 C.亲历学习 D.试误学习 10.根据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观,大学生的知识学习应该使新知识与相应的原有经验 间建立 A.逻辑意义 B.潜在意义 C.心理意义 D.客观意义 11.建构主义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 A.客观性 B.确定性 C.动态性 D.稳定性 12. 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是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练习题 1.课堂学习中理解某规则含义的学习属于 A.策略性知识学习 B.陈述性知识学习 C.程序性知识学习 D.操作性知识学习 2.在下列具体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A.划线 B.列提纲 C.记忆术 D.网联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62643

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②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 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⑤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现状和趋势20C80Y 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 ②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 ③ 重视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④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 ⑤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⑤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 ⑥ 临床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②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 教学: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群体

③ 教员(中心角色) ④ 学生模仿的榜样 ⑤ 学者与学习者 ⑥ 权威人物 ⑦ 父母 ⑧ 课堂的管理者 ⑨ 团队活动领导者 ⑩ 公关人员 11 办事员 12 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 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④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⑤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③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④ 理解自己

高等教育心理学2002带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是( C ) A.弗洛伊德B.布鲁纳C.马斯洛D.布卢姆 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C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苛勒B.加涅C.奥苏伯尔D.布鲁纳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刚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被称( B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C ) 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 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C )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派 10.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B )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l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D ) A.正相关B.负相关C.无相关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 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B ) A.规范B.舆论C.群体气氛D.凝聚性 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4.有这样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D ) A.系统化B.联想C.替换D.组块化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十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D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3、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4.着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5.在慌慌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 。 A.上位学习 B.并列学习 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 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C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8.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1.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2.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4.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D 。 A.他人意识 B.言观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