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免费提供使用的广州市人事电子政务系统一览表

广东省广州市领导干部公务员

2012广东省、广州市领导干部、公务员“发展杯”乒乓球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广州市乒乓球协会 协办单位: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二、比赛安排: 各单位预赛:2012年11月27日前,各单位自行组织。 各组别总决赛:2012年12月1、2日(周六、周日)。 三、比赛时间:比赛日上午9:00开始,下午1:00开始(具体时间 以秩序册为准)。 四、比赛地点:广州市乒乓球协会训练馆(地址:天河体育中心北门), 联系方式: TEL: FAX:。 E-mail: 2012年11月27日上午09:00在广州市乒协二楼进 行决赛第一阶段的抽签,请各代表队派人参加。 五、比赛项目: 1、省市领导、邀请嘉宾联谊活动。 2、公务员团体比赛(男女混合团体赛)分市各部委局办和各区(县 级市)两个组分别进行。 六、竞赛办法: 1.省市领导、邀请嘉宾联谊单打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2.公务员混合团体比赛采用五场三胜、每场三局两胜、每局11分制。

上场顺序:第一场局级对局级(含副局级,县级市副市级以上领导); 第二场处级对处级(含副处级,县级市副局级干部); 第三场女子对女子(可由副局级,县级市副市级以上男领导顶替); 第四场双打(级别性别不限); 第五场公务员对公务员(级别性别不限); 参赛运动员副局级,县级市副市级和副处级,县级市副局级以上领导最多可上场2次。 4、比赛形式为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赛,第二阶段采用淘汰赛。 七、报名办法: 1.市4套班子各自组1个队。 2.市各部委局办、各直属机关自行预赛后,各自组1个队。 3.各区(县级市)自行预赛后,各自组1个队。 4.团体赛每队最多可报8人:领队1人、教练1人、联络员1人、运动员5人(须有1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县级市副市级以上领导、1名副处级,县级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名女干部,无女干部的可由副局级,县级市副市级以上级别的干部代替)。 5.参加本次比赛的人员必须是在职人员。市部委局办和直属机关参加公务员团体赛的人员必须是各部委局办直属机关的公务员。各区(县级市)以区(县级市)为单位组建参赛队参加公务员团体赛,参赛人员必须是区(县级市)直属机关的公务员。 6.如报名参赛运动员比赛当天因故不能参加比赛,团体赛换人必须

广州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答(二)(穗人社发〔2014〕2号)

广州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答(二) (穗人社发〔2014〕2号) 1. 关于重新明确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问题。 答:为切实解决我市岗位设置管理中出现的人员聘用问题,对于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今后可参考以下原则: 聘用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四级岗位3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四级岗位的,须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五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七级岗位6年以上或已聘专业技术六级岗位3 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六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七级岗位3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的,须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八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十级岗位4年以上或专业技术九级岗位2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九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十级岗位2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十级岗位的,须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1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且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可以直接聘用到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聘用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的,须取得助理级或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十三级岗位的,须取得员级专业技术资格及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对在现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或者其它有关专业技术工作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主研人员),其基本任职年限可以适当放宽(专业技术一、二级岗位除外)。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可以放宽2年;获得省(部)级奖励的,可以放宽 1年。获得国家和省、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的人员,可根据其获得的专业技术资格按最高等级聘用(正高级岗位除外)。上述奖励是指由各级政府或行政职能部门授予、且与其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奖励。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根据岗位职责自行制定聘用条件,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聘用条件应着重体现专业技术水平能力、突出业绩,适当考虑任职年限。 对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受聘时还应提供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要求等方面证明材料。 2. 来穗前已取得省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人员,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流动或政策性安置进入我市事业单位后,应如何办理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

广州市人才引进需提交材料明细(2014)

广州市人才引进业务需提交材料明细 申报人提交以下申报材料原件及A4纸样的复印件,材料报送初审受理窗口时,需同时报送所提交材料的原件。相关材料必须在审核材料前归档。所有复印件须由用人单位和人事户头(人才市场)加盖公章(如个别单位不同意在个人材料加盖公章的,可以不盖,但是所有单位相关材料必须加盖单位公章)。 一、《广州市人才引进申报表》(2014年版) 注意事项:1、个人简历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把从高中起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包括失业状态)详细列明,工作经历须填写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并 与所附的申报材料(如户口本、专业技术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相一致;“原工作单位”栏原则上应写原档案单位,如无同意调出函 的填写原工作单位; 2、“引进单位意见”栏必须填写意见(如:同意办理),及联系人、电 话、日期; 3、“引进单位分管部门意见”栏“联系人”为业务专管员签名,填写 业务专管员的固定电话与手机号码; 4、此表除签名及意见外,其他内容必须是清晰的电子打印表格,签名 必须亲笔签名; 5、呈报表上不使用校对章,如信息填写有误,请重新提供呈报表。 二、调动或就业登记资料 提供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的同意调出函。不提供同意调出函的必须由本人签署《暂不办理人事档案或同意调出函承诺书》,并按指印。经核实,有正当理由暂时不能办理档案调转、不能提供档案转递证明或原单位同意调出函的,应为申报人建立临时档案并提交其在引进单位表现的考核材料(参照范本格式),同时须提供在引进单位连续参加1年以上的社会保险证明材料、在引进单位的就业登记材料、由申报人签署《暂不办理个人档案或同意调出函承诺书》(附件2)等资料。 申报单位未如实申报引进人才档案情况或未按规定办理档案商调和审核工作以及未建立临时档案的,不予受理申报,相关责任后果由申报人本人和用人单位承担。

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一、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配置建设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市级民政数据分中心和民政政务外网建设的通知》,市级数据分中心建设、市级民政政务外网建设要求,数据中心服务器方面应按照可靠、稳定、安全标准建设,数据备份、冗余有对应的处理设备;外网建设方面对外网防火墙、WEB服务器都应在攻击、漏洞方面做到及时更新,网络处理纠错能力较强; 市级民政部门需要建设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机关局域网。政务外网依托互联网建设,在互联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外网。 为保证网络畅通和数据安全,租用联通线路连接互联网并购置知名防火墙品牌;政务内网在政务专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内网。 根据通知要求数据中心要求,列出以下配置方案: 设备名称技术要求数量 内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48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外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24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内网、外网防火墙山石网科SG-6000-M6110 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设备基本要求: 8×GE,4×SFP,1*consol口, 支持至少1 个扩展插槽; 性能要求:吞吐量≥2Gbps,可扩展到 4G,AV 2

吞吐≥250Mbps,IPS吞吐≥500Mbps,IPsec VPN 吞吐率(AES256+SHA-1)≥1Gbps,最大并发会话 数≥100 万,必须支持扩展到 200 万,最大IPsec VPN 隧道数≥4000,每秒新建会话≥30000, SSLVPN并发用户数可扩展到至2000个; 功能要求:支持静态、动态(RIP、OSPF、BGP) 路由协议,并内置运营商路由条目;支持免费 ARP 广播,ARP 客户端认证(基于PKI 技术)防止ARP 攻击和ARP 病毒;支持基于源、目的、服务的会话 1台 — 3 —控制和防火墙策略命中条目数的统计,Web 页面关键字加权过滤;支持功能扩展,可扩展网关防 毒、流量控制、入侵防御等功能,并支持病毒库、 应用识别特征库、入侵检测特征库的离线在线升 级;3 年保修和升级服务。 数据库服务 器浪潮NF560D2 4U 四路机架式。 CPU : 2 颗六核 Intel Xeon MP7450/1 (2.4GHz)。 内存: 32GB,DDR2 FBD全缓冲内存; 硬盘:3 块 3.5 寸 15000 转 300G 热插拔 盘; RAID:512MB SAS高性能RAID卡。 网卡:1000MB*4 RJ45。 电源:1200W1+1冗余电源; 导轨,DVD光驱,1.44标准软驱; 服务:三年保修; Red Flag Asianux Server 3(含介质) 2 PC 服务器浪潮NF5280 2U 双路机架式。 CPU:2颗四核Intel XeonE5520/8MB(2.26GHz)。 内存:8GB ECC DDR3内存; 硬盘:3块300GB 15000转热插拔SAS硬盘; RAID:高性能SAS RAID,支持RAID0、1、5、10。 网卡:集成1000MB*2 RJ45; 电源及外设:600W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导轨, DVD光驱,USB软驱。 4

智慧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2) 1.1项目背景 (2) 1.2总体目标 (3) 1.3三大中心建设内容 (3) 2.三大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4) 2.1应用特点 (4) 2.2设计原则 (4) 2.3整体架构 (5) 2.4优势与亮点 (6) 3.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7) 3.1海量数据存储 (7) 3.2虚拟化与节能 (10) 3.3服务能力随需而变 (12) 3.4负载均衡与动态迁移 (14) 3.5大型数据中心管理 (15) 3.6备份和容灾 (16) 4.运行现状和用户评价 (18) 5.成功意义 (18)

1. 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1.1 项目背景 电子政务外网是为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基于互联网架构的政务业务专网,是国家、省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各级政务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外网建设之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政务外网,各部门业务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交换接口未预留、相互独立、数据封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间信息难以交换、共享,既影响了面向政府内部的部门间业务协同,又影响了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资金来源方面,90%以上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资金全部依靠财政投入,而各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投放分散现象,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通用、共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影响了部门间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另外,技术运维人员的缺乏也影响了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各界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与公众互动交流等功能;二是需要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服务窗口,进一步方便市民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服务部门的联系与交流;三是需要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能够满足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工作需要的全市统一的网络和应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 政务外网网络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础网络架构的布局较为合理,完全具备政务外网应用软件系统开发、部署及运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基础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系统资源不能整合及共享;没有发挥出基础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架构优势。解决这些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是政务外网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2) 1.1项目概述 (2) 1.1.1建设背景 (2) 1.1.2建设目标 (4) 1.1.3建设内容 (5) 1.1.4建设标准 (6) 1.1.5建设原则 (8) 1.2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9) 1.2.1信息化建设现状 (9) 1.2.2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11) 1.2.3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1.2.4本期项目建设意义 (13) 1.2.5标准与规范分析 (13) 1.2.6流程与功能分析 (14) 1.2.7用户角色分析 (14) 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6) 2.1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16) 2.2总体标准规范架构 (17) 2.3目录系统业务架构 (18) 2.4目录系统技术架构 (19) 2.5目录系统数据结构 (20)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1.1 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的多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各类社会主体的运作效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也影响着决策者前面的方向,对数据的全面搜集和有效挖掘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规中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明确了全局性的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提出了清晰、协同、可实施的方案。该设计中分政府主导领域和市场主导领域,从市级、部门和区县三个层次,系统地开展全市顶层设计。其中,在政府主导领域,明确由决策分析与公众服务统领全局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顶层设计,明确要建立各区县、各行业建设区县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 政府也提出加强数据中心工作,在区领导、创新办就多次提出要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支撑领导决策能力,并从多方面已具备了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 在理论研究方面,2012年开展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架构、信息资源利用模式及服务体系研究》项目,在基础数据架构方面,提出了基于配置开放式基础数据架构设计理念的“三层四区”的基础库总体架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四横两纵”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框架,设计了“1图(基础地图)、1库(人房关联主题库)、1表(重大事件跟踪表)、1报(民情日报)、1刊(便民服务快刊)、1年鉴(网格化年鉴)”6大数据产品,;在云服务中心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云服务中心内容体系、流程规范、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支撑平台需求,为数据中心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其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 在数据资源方面,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数据关系,建成了相互关联的人、地、物、组织、房屋、地下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整合了120多万条基础数据,其中常驻人口953,998条、流动人口220,444

广州职称认定申报操作流程(个人)

人事网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操作流程(1)(用户类型:个人;业务类型:专业技术资格认定) 一、注册 1、登录中国广州人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2682327.html,)------进入“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人事网首页----业务直通车菜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 2、点击“用户注册”(蓝色字体,在用户登录的下方),进入注册页面。 3、在“申请应用系统”步骤建议选择:①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③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共三项。 4、在“填写帐号信息”步骤:“姓名”与“公民身份号码”必须使用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请记住“用户名”和“密码”,方便以后登录系统时使用。 二、登录 1、登录中国广州人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2682327.html,)------进入“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界面(在人事网首页----业务直通车菜单----专业技术人员),界面左面是用户登录选项,右面是职称的相关文件及申报职称提示。 2、“用户类型”请选择“个人”,使用注册时的“用户名”

及“密码”进行登录。 三、填写资料 1、登录后,界面左面是业务操作的目录树,右面是相关的职称文件、操作指引等。 2、根据要求选择“专业技术资格认定”。 3、专业技术资格认定: (1)路径:正常申报----中级或初级(区县含南方人才市场)----认定资格系列(选择专业) (2)点击“基本信息”后:请慎重填写“认定专业”栏。具体可参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情况一览表》的相关专业。(3)点击“学历(学位)教育情况/非学历教育情况”后:①“学历(学位)教育情况”添加栏,学历“结束时间”是指学历证书的发证时间;“专业名称”选项有相应的毕业专业时,“详细专业”栏可不填写,若“专业名称”没有相应的毕业专业,请在“详细专业”栏手工录入毕业证或学位证的专业。②“非学历教育情况”栏不作要求,若填写,请在提交材料时提供相关的证书复印件。 (4)点击“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添加栏,“工作单位及部门”,若劳务派遣请注明派遣单位及工作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申报认定专业必须与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致,并且满足申报认定的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尚未结束时,“结束时间”为空值;“主要工

职称认定资格(广州人事局)

大中专毕业生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 您当前的位置:广州人事考试 > 职称评定 > 业务指南 来源:广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一)对象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三)材料要求 (四)办理程序 (五)受理时间 (六)政策文件 (一)对象范围 在广州市各种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对口或相近的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达到考核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二)申报条件 申报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资格名称,和其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其中申请考核认定卫生系列以及工程系列中的建筑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其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对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近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予办理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 申报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资格必须具备下述各级别档次相应的学历、资历等条件:

备注:a.大专毕业后,从事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资格。 b.中专毕业后,从事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小学(幼儿园)二级教师资格。

(三)材料要求(认定不需要考计算机和英语) ⑴《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须通过评审系统生成并下载打印)。 ⑵《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申报信息录入表》(须通过评审系统生成并下载打印)。 ⑶《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须通过评审系统生成并下载打印),所贴照片须与上传评审系统的个人相片一致。 ⑷身份证复印件。 ⑸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 ⑹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者,须提交专业技术资格证原件、复印件。 ⑺在需要持证上岗的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者,须提交相应的上岗(从业、职业、执业)证书原件、复印件。 ⑻硕士研究生认定中级资格者须对照相应专业中级资格条件提交论文、成果业绩及证书、证明材料。 ⑼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人员认定高级资格者须提交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考核合格材料、博士后证书原件、复印件。 ⑽直报人员、正常申报但户口不在我市或未通过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申报的人员,均须提供如下材料: a.国家或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学历(学位)鉴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b.与工作单位(法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原件、复印件以及社保缴费证明。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 39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越来越显示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作用。从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推行电子政务和重塑美国1993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 子娱乐)中,电子政务被排在首位。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促使政府对公众更负责任。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对政府管理必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同时,政府管理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选择。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公务员是政府管理的主体,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公务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观念的更新。公务员必须要适应电子政务中虚拟政府的要求,树立服务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等现代化观念。因为只有具备自觉、充分认识和理解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促进电子政务健康、顺利向前发展。 其次,表现在体能的延伸与增强。电子政务运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实现“集成化”、“无缝隙”的工作流程,使公务员的智力和体能得到延伸与增强。同时,对公务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已成为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重点。 最后,表现在能力的提高。电子政务改变了公务员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公务员的沟通能力,同时,决策和监督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公务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成本降低。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入后,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调WTO 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使传统政务的种种弊端得到克服,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首先,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实施电子政务可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提高政务效率,实现“政务边际成本递减”。例如,从年美国宣布实施电 1993子政务,到了年初,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减1996少了万,关闭了近个办公室,撤消了近242000200个联邦项目和执行机构,政府减少开支亿美1180元。 二○○四年克山师专学报 No.2第二期 Journal of Ke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4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应急灾备中心基本建设方案

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 某市分中心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 4 - 1.1项目名称 (4) 1.2项目概况 (4) 1.3主要结论和建议 (4)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5 - 2.1某省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5) 2.2某省电子政务灾备系统现状及问题 (5)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6) 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 ........................................................................................................ - 7 - 3.1业务承载范围需求 (7) 3.2网络需求 (7) 3.3存储容量需求 (7) 3.4分险防控需求 (7) 3.5容灾系统能力需求 (8) 3.5.1 容灾系统的容灾对象.................................................................................................- 8 - 3.5.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RPO与RTO ........................................................................- 9 - 3.5.3 标准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 9 - 3.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的关系.................................. - 10 - 3.5.5 容灾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 11 - 第4章总体设计.............................................................................................................. - 12 - 4.1建设思路 (12) 4.2建设原则 (12) 4.3建设目标 (13) 4.3.1 近期目标.................................................................................................................. - 13 - 4.3.2 中远期目标.............................................................................................................. - 13 -4.4总体架构.. (14) 第5章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 - 15 - 5.1灾备中心架构概述 (15) 5.2灾备云平台建设 (18) 5.2.1 灾备网络建设.......................................................................................................... - 18 - 5.2.2 灾备云平台建设...................................................................................................... - 19 -5.3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 (22) 5.3.1管理层面................................................................................................................... - 22 -

填 写 说 明 -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人力资 …

填写说明 Instruction 一、请按要求简明扼要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不得改变表格格式,填写信息要完整,否则退回重填。 1. Please fill in the form as required, and do not leave any columns empty or change the format of the form. Otherwise it will be returned to refill. 二、申报人:指申报2014年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的人员。 2. Applicant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applies for the 2014 Recruitment Program of Leading Tal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三、申报单位:指引进申报人的用人单位,请写清楚单位的隶属关系。 3. Employer refers to the working unit who wants to recruit the applicant. Please specify the affiliation of the employer. 四、项目名称:指申报人来粤拟开展工作的主要项目名称。 4. Name of the Project refers to the project which the applicants will carry out in Guangdong. 五、申报类别:指应用基础研究类、技术研发产业化类两种,请选定其中一种填报,此项为必填项。 5. Category of the Project includes basic research for appl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categories as required. 六、项目所属产业领域:指所研项目所在产业领域,分为新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疗、创新药物、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6大领域,请选定其中一种填报,此项为必填项。 6. Area of the Project refers to the area which the project applied belongs to, including new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biotechnology and new medical treatment, innovative drugs, new materials, 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areas as required. 七、联系人:指申报单位指定1名承办申报具体工作、且熟悉申报人情况的人员。 7. Contact Person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of the application and is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nt. 八、身份证件。中国籍的须填写居民身份证号码;外国籍的须填写护照号码,并注明签发国家。 8. Identity Document: The applicants with Chinese nationality should fill in their own ID number while those with foreign nationalities should fill in their own passport number and specify the issuing country/state. 九、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请按时间顺序简明扼要、完整填写申报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日期具体到月份。

最新广州市人社局网上服务大厅

广州市人社局网上服务大厅: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界面) (一)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研究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流动政策,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三)负责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组织实施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毕业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四)统筹推进建立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相关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统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五)负责就业、失业和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相关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六)组织实施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贯彻执行国家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 (七)负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拟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承担博士后管理。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评价和培养的相关工作。拟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组织实施职业资格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政策。 (八)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等人事综合管理工作,拟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 (九)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贯彻执行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离退休政策。 (十)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

广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广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穗人考中心函〔2009〕10号 关于做好2009年度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考务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事局考试管理机构,市直有关单位人事部门: 根据广东省人事考试局《关于2009年度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粤人考…2009?5号)的要求,现将2009年度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考务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办法 2009年度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实行网上报名。凡在广州市报名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人员,均须登陆广州考试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2682327.html,)或中国广州人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2682327.html,/gzexam),并经过“网上预报名”和“报名确认”两个步骤完成报名手续。 (一)网上预报名时间 2009年2月16日上午9时起至3月27日下午17时止,网上受理参加5月23日(上半年)考试的考生报名。 2009年8月3日上午9时起至9月11日下午17时止,网上受理参加11月14日(下半年)考试的考生报名。

在上述时间区间内,进入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报名:经网上填表(简体字)和照片上传(上传的照片应为近期彩色大一寸证件照片,照片大小小于30K,所传照片须与“报名确认”提交的照片一致)等步骤完成网上报名。 (二)报名确认时间、地点 1.报名确认时间: (1)上半年考试:2009年3月23日至3月27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2)下半年考试:2009年9月7日至9月11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2.报名确认地址:广州市小北路266号北秀大厦8楼广州市人事考试中心(联系电话:83543605)。 (三)考生按单位属地原则报考。报考条件和提交材料的要求见附件1,网上报名步骤的具体操作程序见附件2。

广州市人事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干部调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广州市人事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干部调配工作的若 干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事调配 【发文字号】穗人[2000]31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人事局 【发布日期】2000.06.27 【实施日期】2000.06.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人事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干部调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穗人[2000]31号) 各区、县级市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部门、各高新技术企业: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干部调配工作,规范调配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才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特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干部调配工作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若遇到新情况,请及时向我局调配处反映。 二〇〇〇年六月二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干部调配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调配工作的原则 (一)干部调配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人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机关事业单位调进干部必须按规定的编制员额和本单位干部人数计划进行,各类单位调进干部要坚持合理使用、人尽其才的原则,保证干部资源合理配置。 (三)干部调配坚持以工作需要为主,注意发挥干部的专业特长。适当照顾干部的实际困难,鼓励和支持干部到艰苦行业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 (四)干部调配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有关于部回避的规定。 二、调配的范围 (一)在职的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单位中副处级以下级别的干部; (二)参加工作时系全日制普通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经县级以上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越来越显示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作用。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推行电子政务和重塑美国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中,电子政务被排在首位。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促使政府对公众更负责任。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对政府管理必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同时,政府管理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选择。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公务员是政府管理的主体,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公务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观念的更新。公务员必须要适应电子政务中虚拟政府的要求,树立服务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等现代化观念。 因为只有具备自觉、充分认识和理解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促进电子政务健康、顺利向前发展。 其次,表现在体能的延伸与增强。电子政务运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实现“集成化”、“无缝隙” 的工作流程,使公务员的智力和体能得到延伸与增强。同时,对公务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已成为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重点。 最后,表现在能力的提高。电子政务改变了公务员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公务员的沟通能力,同时,决策和监督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公务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成本降低。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总论 1.1概述 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2011年政府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也会转向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 1.2建设背景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落实政府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据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

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1.3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过去的数年中全国各地区都在构建电子政务外网,为此国家信息中心下发了有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技术指导,电子政务外网发展至今,其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当前电子政务外部平台的建设,网络的互通已经不再是政府建设的目标,政府更加关注电子政务外网的业务应当如何承载,数据应该如何整合,如何能够构建统一、全面的安全管理业务数据?数据整合、灾难备份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得到电子政务信息部门的高度重视,统设数据中心的模式无论从投资、管理、应急方面论证都是电子政务数据集中、数据整合的理想模式。 目前的情况,每一个政府机构已经开发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不是处于孤立的状态。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需要独立的信息系统来提供。每个信息系统通常是单独打包。没有通用的架构能够让前台和后台、后台和组织外部的系统的应用连接起来进行通讯,识别和授权的功能能够在每个信息系统中找得到,但不会一个组织部重新使用,更谈不上在组织之间重新使用。 数据中心主要是G2G、G2C、G2B等业务的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的重心与政府机构的业务紧密结合,是后电子政务时代数据大集中的体现,实现对集中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备份。 1.4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