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制成的瓶坯(无色瓶坯和有色瓶坯)为原料,采用吹塑工艺生产的饮料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480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17931瓶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

GB3160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GB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5009.156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16288塑料制品的标志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QB/T186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

BB/T0060包装容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注点:是指从瓶口平面到液面距离一定的点。

3.2垂直度偏差:瓶几何中心轴线与底平面的垂直轴线的偏差值。

4分类

4.1按瓶结构分为有底座瓶(见图1)和无底座瓶(见2)。

4.2

瓶口按结构分为1716瓶口(见图3)、PCO 瓶口(见图4)和PCO-1881瓶口(见图5)。

图1有底座瓶

A—螺纹、B—支撑环、C—肩部、D—瓶身、E—瓶底、G—底部中心

图2无底座瓶

A—螺纹、B—支撑环、C—肩部、D—瓶身、E—底脚部、F—瓶底、G—底部中心、

图31716瓶口

图4PCO 瓶口

4.3按瓶颜色分为无色瓶和有色瓶。

5要求

5.1原辅料要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所使用的瓶坯应符合BB/T0060的要求。

5.2外观

应符合表1要求。

表1外观

项目指标

有底座瓶无底座瓶

瓶底色泽均匀,底座浇口不超过

底平面,无明显飞边

注入饮料后浇口不超过底

面,瓶能稳定地站立

瓶体塑化良好,无气泡、无污点及雾状发白,色泽均匀,成型饱满,瓶体无明显收缩、变形

瓶口端面平整,螺纹光滑、无崩缺,溢料毛边不超过0.13㎜5.3瓶口规格及尺寸偏差

应符合表2、表3和表4的要求。

表21716瓶口规格及尺寸偏差单位:㎜

项目指标

支撑环直径Z34.50±0.13

锁环直径A27.96±0.13

螺纹直径T27.56±0.13

瓶口直径E24.94±0.13

螺纹开端S 1.60±0.10

锁环高度D14.10±0.18

瓶口高度X22.43±0.25

图5PCO-1881瓶口

表3PCO瓶口规格及尺寸偏差单位:㎜

项目指标

支撑环直径Z33.00±0.38

锁环直径A27.97±0.13

螺纹直径T27.43±0.13

瓶口直径E24.94±0.13

螺纹开端S 1.70±0.13

锁环高度D14.10±0.20

瓶口高度X21.01±0.25

表4PCO-1881瓶口规格及尺寸偏差单位:㎜

项目指标

支撑环直径Z33.00±0.15

锁环直径A28.00±0.15

螺纹直径T27.40±0.13

瓶口直径E24.94±0.13

螺纹开端S 1.70±0.08

锁环高度D11.20±0.20

瓶口高度X17.00±0.25 5.4高度偏差

应符合表5要求。

表5高度偏差单位:㎜

项目极限偏差

高度H<150±1.0

150~300±1.5

>300±1.8

5.5垂直度偏差

应符合表6要求。

表6垂直度偏差单位:㎜项目极限偏差

高度H<150≤3

150~300≤4

>300≤5

5.6容量偏差

应符合表7要求。

表7容量偏差单位:mL 项目极限偏差平均偏差

公称容量250~500

+8

-5

≥0 501~1000

+11

-6

≥0

1001~1500+14-7≥01501~2000+18-9≥02001~3000

+22-10

≥0

5.7物理机械性能

应符合表8要求。

表8物理机械性能

项目

指标密封性能--二氧化碳损失率/%

17.5

跌落性能从2米高跌落瓶体不能破裂,可稳定地站立

耐内压力/MPa

1透光率/%

85

注:有色瓶不测透光率。

5.8热稳定性

应符合表9要求。

表9热稳定性

项目

指标250mL~500mL

501mL~1000mL 1001mL~1500mL 1501mL~2000mL 2001mL~3000mL 瓶体不破裂,瓶站立稳定

不破裂,瓶站立稳定

不破裂,瓶站立稳定

不破裂,瓶站立稳定

不破裂,瓶站立稳定

高度偏差/%

≤ 3.0 3.0 3.0 3.5 3.5液面下降/㎜

≤11.016.022.023.028.0垂直度偏差/㎜

≤9.09.09.09.09.0D 部位直径偏差

/%≤

2.5

2.5

3.0

3.0

3.0

5.9乙醛含量(粉碎法)

乙醛含量≤15μg/L。5.10卫生指标

应符合GB 4806.7中4.3的规定。5.11

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

5.11.1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5.11.2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9685的规定

5.12真实性要求

产品中不得加入国家标准规定以外的物质。

5.13生产加工要求

应符合GB/T23887及GB30603-2015规定的要求。

6试验方法

6.1外观

外观按QB/T1868-2004中6.2的方法测定。

6.2瓶口规格及尺寸偏差

瓶口规格及尺寸偏差按QB/T1868-2004中6.2的方法进行检测或用定制卡板进行测定。

6.3高度偏差

高度偏差按QB/T1868-2004中6.3的方法进行测定。

6.4垂直度偏差

垂直度偏差按QB/T1868-2004中6.4的方法进行测定。

6.5容量偏差

容量偏差按QB/T1868-2004中6.5的方法进行测定。

6.6物理机械性能

物理机械性能按QB/T1868-2004中6.6的方法进行测定。

6.7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按QB/T1868-2004中6.7的方法进行测定。

6.8乙醛含量

乙醛含量按QB/T1868-2004中6.8的方法(粉碎法)进行测定。

6.9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按按GB4806.7中的方法测定。

7检验规则

7.1组批和抽样

7.1.1组批

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检验。同一牌号、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类产品为一批,每批不得超过100万个,不足100万个的以不超过3天产量为一批。

7.1.2抽样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外观、容量偏差按每12小时产量抽取1模(16或20只)进行检验。其他项目检验以批为单位,在每批中抽取50个样瓶进行检验。

7.2检验分类

7.2.1出厂检验

产品在出厂前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为:5.2外观、5.6容量偏差及客户规定的项目。

7.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投产时;

b)原料产地、生产设备、工艺发生变化时;

c)停产三个月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DB31 2015-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指南

DB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2015—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也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总部对其门店的食品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未注释的术语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中的用语含义相同。 3.1易腐食品 在常温下容易腐败变质,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细菌生长、繁殖、产毒的食品。 3.2餐用具 餐具、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 4总体管理要求 4.1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应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确保所供应食品的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为宗旨。 4.2餐饮服务单位应将确保食品安全作为本单位的重要政策,并向全体食品从业人员表明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单位食品安全制度的重要性。 4.3餐饮服务单位应确定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目标。食品安全目标: ——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应经过适宜性、可行性的评估; ——应经过与本单位各部门的沟通; ——是否达到应可进行评估。 4.4餐饮服务单位应使全体食品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确定管理目标和制定管理措施,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 4.5餐饮服务单位应确保管理中可获得各种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资源。 5管理职责

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合称聚酯

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合称聚酯 一、反应物性状分析 1、对苯二甲酸 其结构式为 俗称TPA,是产量最大的二元羧酸,主要从对二甲苯制得,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常温下为固体。加热不熔化,300℃以上升华。若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可于425℃熔化。常温下难溶于水。主要用于制造合成树脂、酸成纤维等。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自燃点680℃,燃点384~421℃ ,升华热98.4kJ/mol ,燃烧热3225.9kJ/mol ,闪点>110℃,密度为1.55g/cm3. 溶于碱溶液,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水、乙醚、冰醋酸、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甲苯、DMF、氯仿大多数有机溶剂。 对苯二甲酸可发生酯化反应,在强烈条件下,也可发生卤化、硝化和 磺化反应。 包装与储运袋装产品采用内衬塑料薄膜的包装袋,每袋产品净重 1000±2kg。包装袋上应印有生产厂名、地址、商标、产品名称、等级、批号、净重和标准代号等。也可使用不锈钢槽车装运,装料前应检查槽车是 否清洁、干燥,装料后进料口应密封并施加铅封。产品运输中应防火、防潮、防静电。袋装产品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槽车装卸作业 时应注意控制装卸速度,防止产生静电。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 库内,应远离火种和热源,与氧化剂、酸碱类物品分开存放,应防止日晒 雨淋,不得露天堆放。 使用注意事项属低毒类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过敏症者,接触本品可引起皮疹和支气管炎。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0.1mg/m3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 2、乙二醇 其结构式为

俗名甘醇,是最简短的二元醇。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与乙醇相似,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如与混有硫酸的硝酸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酰氯或酸酐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乙二醇在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失水。乙二醇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形成醇盐。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一元醇盐;如将此醇盐(例如乙二醇一钠)在氢气流中加热到180~200°C,可形成乙二醇二钠和乙二醇。此外用乙二醇与2摩尔甲醇钠一起加热,可得乙二醇二钠。乙二醇二钠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乙二醇单醚或双醚。乙二醇二钠与1,2-二溴乙烷反应,生成二氧六环。此外,乙二醇也容易被氧化,随所用氧化剂或反应条件的不同,可生成各种产物,如乙醇醛HOCH2CHO、乙二醛OHCCHO、乙醇酸HOCH2COOH、草酸HOOCCOOH 及二氧化碳和水。a二醇与其他二醇不同,经高碘酸氧化可发生碳链断裂。制法工业上由环氧乙烷用稀盐酸水解制得。实验室中可用水解二卤代烷或卤代乙醇的方法制备。应用乙二醇常可代替甘油使用。在制革和制药工业中,分别用作水合剂和溶剂。乙二醇的衍生物二硝酸酯是炸药。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如甲溶纤剂HOCH2CH2OCH3 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乙二醇的溶解能力很强,但它容易代谢氧化,生成有毒的草酸,因而不能广泛用作溶剂。乙二醇是一个抗冻剂,60%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C时结冰。 二、催化剂,稳定剂,供热系统 反应采用三氧化二锑作为催化剂,在反映前用160度的高温乙二醇进行溶解,冷却到120度进入反应系统;为保证反应顺利进行,产物品质稳定,用磷酸作为稳定剂,另算也用乙二醇稀释后进入反应系统。反应所需要的热量来源于重油燃烧,燃烧重油给导热油加热,通过管路将一定温度的导热油送入反应系统。 三、反应原理 1、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三氧化二锑的催化作用下,用磷酸做稳定剂,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为第一酯化系统 a 第一酯化槽 C-050为第一酯化槽,膏化物由P-041泵至C-050,热来 0和为参加反应EG汽体则经由05P03C控制后进C-050Tube-heateW-应生成的H 2 精馏(K-050)。C-050具备安全阀(设定4Bar);超压时由BD管路排放。由于C-050高度较高,为了减少搅拌轴的震动,搅拌器R-050位于C-050底部,因此

贵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贵州米豆腐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省内大多数是以小作坊模式进行生产制作,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鲜见有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因此在日常监管和抽样检验工作中涉及米豆腐此类食品时常常没有标准可依,制约了米豆腐的生产经营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类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亟需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地方标准。 为完善贵州地方特色食品米豆腐的生产要求,经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批准立项而开展《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该项地方标准的制定,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加工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我贵州米豆腐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二)任务来源 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办函〔2015〕94号)要求,经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成立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编制小组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由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由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铜仁市碧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许锡娟、罗艳、安莎、李雪、孙海达、申鹰、李雨鑫、汪国龙、付志会、黄坤宁、谭波、周红、黄烈斌。 本标准的编制历时两年。 2015年6月~8月编制小组首先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人员分工,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及主要技术内容等,并对标准起草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5年8月~12月编制小组前往贵阳、铜仁等地的米豆腐生产作坊及流通经营市场等进行摸底调查。 2016年1月~12月编制小组查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实际样品检测数据,结合米豆腐生产消费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讨论稿)。 2017年1月~7月,编制组召开专题会广泛征求了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对本标准的不完全确定、不完善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2017年8月提交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标准中涉及的重要指标均根据谷类制品及大米制品相关的《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同时参照现行地方标准《DB52/T 449-2013 贵州米粉(米皮)》,结合实际样品检测数据并充分考虑米豆腐该类产品的食品安全特征而制定。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备案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解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 第三条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包括食品及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与规程等食品安全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生产企业所在地的食 品安全地方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第五条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 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地方食品特点和饮食习惯,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六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具体程序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由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三部分组成。 汉语拼音字母“DBS”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组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号。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示例: DBS××/×××-×××× 代号顺序号年代号 第八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20日内报卫生部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报送文件; (二)标准文本; (三)编制说明。 第九条卫生部对符合备案条件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予以备案。

第十条卫生部定期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情况,指导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第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卫生监督机构、相关单位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评价情况应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跟踪评价结果等情况,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对标准复审,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复审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五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废止。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公布后20日内重新报送卫生部备案。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废止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废止后20日内向卫生部报送有关废止标准的文件。 第十四条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有异议时,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批准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属科技成果,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一、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制定的意义: 食用冰是炎炎夏日的最佳“搭配品”,加入各种饮品、制作成冰沙、生食保鲜等,受到大多数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喜爱,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多。随着央视曝光“冰块脏过马桶水”报道,很多地方陆续爆出食用冰卫生安全隐患[1]、[2]、[3]。从我省2014年抽检情况看,食用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属于高风险食品。 随着餐饮监管的加强,国家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管也进一步加强,但是目前对于餐饮企业使用的大量自制食用冰的监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缺乏餐饮业食用冰的相关标准(虽然目前有《GB2759.1-200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里面有食用冰的相关规定,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标秘发(2013)180号文“关于商请明确《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适用范围的复函”中说明此标准不适用于餐饮业制作的冷冻产品),导致检验机构无法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仲裁检验,政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处罚。而对餐饮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卫生标准,不利于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的指导,不利于解决或控制食用冰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没有适合餐饮业食用冰相关卫生标准的情况下,为加强贵州省内餐饮服务食用冰安全监督管理,规范餐饮服务食用冰加工行为,对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有效监管,提高餐饮服务提供者抵御食用冰安全风险的能力,保障消费者餐桌饮食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二、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写的原则

规程的编写原则是注重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加工和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规程注意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 三、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主要内容提出的依据 1、定义 通过2010年至2014年承担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企业食用冰的抽检工作经验,参照《SB-T10017-2008冷冻饮品食用冰》,确定了食用冰的概念。 2、适用范围 根据贵州省餐饮企业食用冰的制作与销售情况确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3、环境设施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必须具备的相关硬件设施要求。 5、人员要求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人员要求之规定。 6、操作规范 编制操作规范的内容是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最新修订版)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资料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调研报告 0 引言 聚2, 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高性能工业聚酯,是聚酯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PEN是由2, 6-萘二甲酸(NDCA)或2, 6-萘二甲酸二甲酯(NDC)与乙二醇(EG)反应生成的单体缩聚所得产物。它与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结构类似(图1),但由于萘环比苯环具有更大的共轭效应,更大的平面状结构,故分子链刚性高,因而使它具有比PET更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气体阻隔性能、化学稳定性及耐热、耐紫外线、耐辐射等性能,可代替PET广泛应用于薄膜、灌装容器、工程塑料、声光载体和纤维等领域,拥有广阔的潜在市场,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热塑性聚酯材料。然而尽管技术已趋成熟,装置能力可达万吨级,但是产品原材料价格与PTA相比仍处于过高的水平,以至在大多数应用领域,PEN 的性价比难以与PET相竞争,因此大大限制了PEN的发展速度。目前全球生产PEN的企业仅有帝人集团、东洋纺、三菱化学、钟纺、UniPET、M&G(收购Shell 公司的PET、PEN事业)、KOSA、杜邦及Kolon等为数不多的聚酯相关企业。另外还有一些聚酯生产厂商(如伊斯曼化学)在摸透了PEN制造和应用技术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之后,蓄势待发,等待有利时机进入PEN领域。 图1 PEN与PET结构式 1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发展历史 早在1964年,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PEN的研究工作,1971年,即以70~80吨/年规模试产PEN薄膜(商品名为Q薄膜),发现其性能与聚苯硫醚相当,是很理想的功能材料,可作高档磁记录薄膜。但由于PEN单体的制造成本高,使Q

薄膜的发展受到限制,不过PEN的出现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一些化工原料制造商的兴趣。1973年帝人公司建立年产1000吨PEN装置。1989年日本帝人公司使PEN膜商业化生产后,一直独占PEN膜供应市场,并在1993年建造了一条4000吨/年PEN薄膜生产线,将双向拉伸薄膜商标命名为TEONEX。2000年PEN膜市场需求已达到6300吨。PEN薄膜与PET薄膜同为聚酯类膜,可使用与PET 薄膜同样的设备,通过熔融--挤出--双向拉伸制得PEN膜。与PET膜相比,PEN 薄膜具有除优良的高强、高模及热阻性能外,还具备优良的气体阻隔性、耐水性、耐放射性等特点,有效的拓展了PEN薄膜的应用范围。PEN薄膜的应用是PEN 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也是PEN最早投入使用的产品。该公司90年代建立了4.8万吨PEN生产装置,生产的均聚PEN可直接用于生产包装瓶、薄膜、纤维及工程塑料。2001年帝人和三信化工共同开发了PEN学生饭盒。 中国在70年代曾对PEN进行过研究,也有批量生产,主要用于绝缘薄膜方面。进入80年代后中国对PEN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东华大学(原中国纺大)在80年代研制成PEN聚合物及纤维,鞍山钢院、天津石化等均对PEN 单体NDC进行过研究,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国桂林电器科研所曾试制PEN薄膜。仪征化纤股份公司已于1996年作为部级课题投入科研力量进行PEN的研究开发工作,从原料单体NDC开始,研究了聚合工艺以及催化剂效果,聚合了切片,完成了小试。但有关PEN单体和PEN工业化生产应用方面在国内少见报道。 1.1 国内外研发现状 1948年,Cook等人首次对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报道,但随后几十年里对PEN的研究却相当少见,PEN的主要原料是制约工业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PEN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原材料价格下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全世界已工业化生产NDC的生产厂家主要有美国阿莫科(Amoco)和日本三菱瓦斯化学(Mitsubishi Gas)两家公司。阿莫科公司是世界上率先将NDC 工业化的生产商,该公司现已在阿拉斯加州和阿拉巴马州的狄肯特分别建有4.5万t/a的NDC生产基地。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则是世界第二大NDC生产商,该公司目前已拥有4万t/a的NDC装置。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及备案指南

附件1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 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用参比制剂的选择和确定。 一、术语 仿制药是指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 参比制剂是指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对照药品,通常为被仿制的对象,如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参比制剂应为处方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药品。 原研药品是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 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是指在欧盟、美国、日本获准上市并获得参比制剂地位的仿制药。 二、选择原则 (一)参比制剂首选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的进口原研药品应与其原产国上市药品一致。若原研企业能证明其地产化药品与原研药品一致,地产化药品也可作为参比制剂使

用。 (二)若原研药品未在国内上市或有证据证明原研药品不符合参比制剂的条件,也可以选用在国内上市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作为参比制剂,其产品应与被列为参比制剂国家的上市药品一致。 (三)若原研药品和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均未在国内上市,可选择在欧盟、美国、日本上市并被列为参比制剂的药品。 三、提出和推荐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上述原则,自行选择参比制剂,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办公室(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参比制剂备案表见附1。 (二)行业协会可按照上述原则,组织同品种药品生产企业提出参比制剂的选择意见,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推荐。参比制剂推荐表见附2。 (三)原研药品生产企业、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生产企业其产品如可满足参比制剂的条件,可主动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申报作为参比制剂。参比制剂申报表见附3。 四、备案和审核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任务要求和拟评价品种的情况,开展先期研究,拟定参比制剂,报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在60个工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标准背景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体系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同步小康等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省质监局决定在特色优势产业、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十大标准体系,2014年10月省政府批文(黔府函[2014]20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大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贵州辣椒技术标准体系》就是十大标准体系其中之一。2015年5月省卫计委同意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黔卫计办函[2015]94号),立项标准名称:贵州辣椒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及辣椒制品系列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是立项计划完成的7个辣椒制品系列标准的其中之一。 辣椒干为贵州具有特色的辣椒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目前有一个国标GB 10465-1989《辣椒干》、一个行标NY 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三个地标: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267-2005《干辣椒》、重庆市地方标准DBS 50 008-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辣椒》、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978-2014《贵州辣椒干》。 国标GB 10465是1989年发布的,至今已有27年,该标准设置的不挥发乙醚提取物、粗纤维、辣椒素等检测指标要求,已不适应辣椒种植品种的发展变化,并且这些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指标,完全没有必要限制贵州辣椒干品种百花齐放、多元化的发展。而我省2014年

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DB52/T 978,也有这些指标限制,日常检测中,企业送检的干辣椒水分、不挥发乙醚提取物、粗纤维、辣椒素经常发现不合格,给辣椒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把关造成很大困惑。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贵州“辣椒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函〔2015〕94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6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承担,在原DB52/T 978-2014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更加简化、适用,标准的操作性更强,并且确保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在标准编制工作中,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本次共收集19个批次的干辣椒数据,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经过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起草小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6年3月完成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辣椒》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制定标准的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2、标准中所涉及的卫生等重要指标均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以下简称"瓶坯")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色母、色油经过干燥、塑化、注塑,再经过迅速冷却生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树脂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56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 GB 96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3160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GB3160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 GB3160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的测定 GB3160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GB31604.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锑迁移量的测定 GB/T23887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 QB/T 1868-200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 QB 2357-1998 聚酯(PET)无汽饮料瓶 QB/T 2665-2004 热灌装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 3 要求 3.1 原辅材料要求 3.1.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应符合GB 4806.6规定的要求。 3.1.2 色母、色油应符合GB 9685及其他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3.2 感官 感官要求应符合GB4806.7中4. 2规定的要求。 3.3 外观 外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外观

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加工。 2 术语和定义 2.1 食品小作坊 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生产者。食品小作坊固定从业人员不超过7人,除办公、仓储、晒场等非生产加工场所外,生产加工场所使用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 2.2 GB 14881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基本要求 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应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4 加工场所 4.1 选址及周围环境 4.1.1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畜禽类动物圈养场所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4.1.2生活区应与生产加工区分隔,加工区域内无散养动物。 4.1.3加工场所外环境应整洁、卫生,道路宜采用混凝土、沥青等便于清洗的硬质材料铺设,路面平坦、无积水。 4.2 设计和布局 4.2.1加工场所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加工能力相适应,便于放置设备、原料及产品,并满足清洗消毒、人员操作及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 4.2.2 加工场所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加工工艺合理布局,上下工序衔接合理,根据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措施。 4.2.3 直接入口食品加工场所的原料清洗与加工区、生食与熟食区、内包装与外包装区宜进行有效分隔。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标准背景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体系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同步小康等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省质监局决定在特色优势产业、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十大标准体系,2014年10月省政府批文(黔府函[2014]20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大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贵州辣椒技术标准体系》就是十大标准体系其中之一。2015年5月省卫计委同意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黔卫计办函[2015]94号),立项标准名称:贵州辣椒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及辣椒制品系列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是立项计划完成的7个辣椒制品系列标准的其中之一。 辣椒面作为贵州具有特色的熟制辣椒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目前有一个国标GB/T23183-2009《辣椒粉》,但标准中的辣椒粉是指非即食性粉末,不适用于贵州特色即食性辣椒面、煳辣椒面和风味辣椒面。而现行有效的贵州地方标准DB52/458-2004《辣椒粉质量安全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至今有12年

了,已不能适应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等),该标准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1)没有涵盖贵州煳辣椒面这类产品; (2)水分限定偏低; (3)菌落总数限制过严; (4)大肠菌群、致病菌指标的设置不符合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5)该标准缺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限量指标。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地方标准使用及辣椒面生产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贵州辣椒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函〔2015〕94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6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贵州乡下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方县琼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毕节绿色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合成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PET合成工艺流程; 2.了解PET加工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设备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PET属于聚酯,是单体间通过酯基相互连接的一类聚合物。常见的酯化反应类型包括:○1醇和羧酸的直接酯化;○2醇-酯的酯交换反应;○3羧酸-酯的酯交换反应;○4酯和酯的酯交换反应;○5酰氯和醇的酯化反应;○6酸酐和醇的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上述反应中,除酰氯与醇的反应外,大多属于平衡反应,其平衡常数与单体的性质有关,通常较低,要获得高分子量的聚酯,必须使

反应副产物(水、醇、酸)等从聚合体系中排出,使反应平衡向有利于聚合反应的方向进行。如果使用酰氯,由于酯化反应平衡常数大,通常可以看作是不平衡反应。因此聚酯化反应可分为两大类:适于醇-羧酸、醇-酯、羧酸-酯等聚合体系的高温熔融聚合和适于酰氯等高活性单体的低温溶液聚合。 三、实验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1.原材料 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催化剂、热稳定剂。 2.仪器设备 5L反应釜 1台 温控系统 1台 蒸馏系统 1套 分馏系统 1套 缓冲罐 1个 真空泵 1台 手套 1付 切粒机 1台 冷却水槽 1个PET加工设备主体结构如下: (1)反应釜。由搅拌电动机、减速机构和轴承等组成。具有保证合成过程中搅拌、制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保证能够变速作用。 (2)分馏系统。在酯化阶段将反应生成的水与乙二醇分离,保

证酯化反应的转化率。 (3)蒸馏系统。在聚合阶段减压,将体系中多余的乙二醇和反应生成的水从体系中分离出来,保证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4)缓冲罐。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乙二醇和水的前期储存装置,保证反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图1 PET合成装置 四、实验步骤 PET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与乙二醇的酯交换法,简称DMT法,二是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的直接酯化,简称PTA法。酯交换法和直接酯化法的合成流程见图2。 1.将计量过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稳定剂、抗氧剂、改性剂等各种助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氮气置换两次,加压至0.3MPa,控制反应釜内温230~262℃,达到理论出水量视为酯化结束,压力降至常压。 2. 减压进行缩聚反应,控制缩聚内温284~286℃,真空度小于

年产8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

年产8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

前言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别名涤纶树脂或聚酯树脂,俗称涤纶。 PET的用途不主要局限于纤维,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目前,PET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纸张、木材、钢铁和其他合成材料,聚酯的家庭也在持续扩大。 PET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经酯化和缩聚而成的高聚物,是热塑性聚酯之一,英国的卜内门(ICI)公司的Crothers于20世纪30年代末发现,40年代投入工业化生产,主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1953年杜邦公司首次开发出PET纤维产品。由于它的原料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及合成树脂技术成熟,其发展速度使任何一种纤维都难以比拟。 它优良的综合性及较好的服用性,在保持其固有特点同时,在接近天然化如穿着舒适性、染色性、抗静电性、吸湿性及外表美观等方面更接近于天然纤维,因此使其更具发展优势。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PET,现在生产能力很大。2000年总生产能力可达5000Kt/a。国内在90年代引进了吉玛、钟纺、伊文达和杜邦的工艺,使聚酯生产进入了工业腾飞时期。但目前PET树脂多用于纤维生产。PET工程塑料产品成本低,工作性优于PBT,且原料易得,可加速发展PET塑料的开发与应用。 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中国石化巴陵公司就完成了PET工程塑料的实验室研制项目。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PET工程塑料的生产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只有极少量生产,基本上还属于空白,因此也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而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乃至全球对聚酯的需求越来越大,更为我国聚酯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我们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不断完善和提高聚酯的生产技术,并研究开发新型聚酯产品,以增强我国聚酯行业的竞争能力。

DBS51001-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底料

DBS51 001-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底料

前言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DB 51/T389-2006; 与DB 51/T389-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以外,要紧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地点标准火锅底料”; ——修改了酸价指标、微生物限量要求; ——取消了水分、食盐、氨基酸态氮、总酸指标; ——增加了过氧化值指标、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兽药残留限量要求。 本标准要紧起草单位:四川省调味品协会、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DB 51/T389-2006的历次公布情形为: ——DB51/T389-2003。

食品安全地点标准 火锅底料 1范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动物油脂和(或)食用植物油、食用盐、香辛料、辣椒、豆瓣酱中的部分或全部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通过预处理、配料、炒制或熬制加工、包装(或分体包装)而成的火锅底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关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3技术要求 3.1原辅料要求 3.1.1 食用动物油脂应符合GB 10146和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或有关规定。3.1.2 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 2716和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或有关规定。3.1.3 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3.1.4 香辛料应符合GB/T 12729.1和GB/T 15691及有关规定。3.1.5 辣椒应符合GB/T 30382的规定。3.1.6 豆瓣酱应符合GB 2718的规定。3.1.7 其他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3.1.8 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的规定。3.1.9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2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检验方法色泽 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取适量样品,在自然光线下,将样品置于洁净的白色搪瓷盘中,观看其外观、色泽、有无杂质,嗅其气味,按照食用方法品尝其味道。 味道、气味 具有产品应有的味道和气味,无异味、无异嗅。状态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3.3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辣椒干(征求意见稿)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XXXXX—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辣椒干 Local food safety standards-Dried chilli (征求意见稿) 2016-XX-XX发布 2016-XX- XX实施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梁桂娟、张旭东、龚明宇、寻思颖、张绍刚、谭书明、韩志平、张建、舒梅宝、廖妍俨、龙四红、张涛、周筑平、杨继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干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生产加工的,非即食的各类辣椒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检总局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辣椒干 以鲜辣椒为原料,经筛选、干制、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辣椒干。 ` 3.2 黑斑椒 指辣椒受病虫危害或生理伤害、不良环境伤害后,呈现的黑斑、黑点。 3.3 黄梢

年产20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设计

年产20 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 目录 刖言 (1) 1概述.................................................................... -2 - 1.1基本概念..................................................................... -2 - 1.2聚酯产品规格................................................................. -3 - 1.3国内外聚酯生产现状. (3) 1.4全球聚酯发展与展望................................................... -5 - 1.5聚酯的应用............................................................ -5 - 2.PET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结构与性能............................................................ -6 - 2.1.1原料性能指标........................................................ -6 - 2.1.2PET结构及性能 . (10) 2.2合成PET的副反应...................................................... -11 - 3.PET生产工艺及工艺路线的选择 .......................................... -13 - 3.1合成原理及路线........................................................ -13 - 3.1.1合成原理............................................................ -13 - 3.1.2合成路线............................................................ -14 - 3.2PET生产工艺流程 . (17) 3.2.1连续缩聚............................................................ -17 - 3.2.2间歇缩聚............................................................ -18 - 3.3合成路线的选择及流程简述 (18) 3.4世界主要生产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PET生产工艺条件 ................................................. -18 3.5.1催化剂............................................................ -18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介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介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英文名为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 简称PET或PETP(以下或称为PET),俗称涤纶树脂。它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与PB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 1946年英国发表了第一个制备PET的专利,1949年英国ICI公司完成中试,但美国杜邦公司购买专利后,1953年建立了生产装置,在世界最先实现工业化生产。初期PET几乎都用于合成纤维(我国俗称涤纶、的确良)。80年代以来,PET 作为工程塑料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相续研制出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目前PET 与PBT一起作为热塑性聚酯,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我国的PET生产规模远远落后于国外几个主要生产厂商。进入80年代,我国逐步从国外引进万吨~几十万吨级先进的PET树脂合成装置,质量和产量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根据中国纺织学会统计,1997年我国生产PET切片树脂174万吨,其中高粘度包装用(饮料瓶和包装片材等)切片树脂生产能力为22.4万吨,所以生产PET工程塑料级的树脂来源充足。由于制备各种混配改性PET塑料的装置与其他聚合物混配改性用的装置是通用的,国内混配用挤出机等制造也形成一定规模,所以只要市场一旦开拓,国内PET塑料的生产也会快速增长。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特性与应用 一〃特性 PET是乳白色或前黄色高度结晶性的聚合物,表面帄滑而有光泽。耐蠕变、抗疲劳性、耐摩擦和尺寸稳定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具有热塑性塑料中最大的韧性;电绝缘性能好,受温度影响小,但耐电晕性较差。无毒、耐气候性、抗化学药品稳定性好,吸水率低,耐弱酸和有机溶剂,但不耐热水浸泡,不耐碱。 PET树脂的玻璃化温度较高,结晶速度慢,模塑周期长,成型周期长,成型收缩率大,尺寸稳定性差,结晶化的成型呈脆性,耐热性低等。 通过成核剂以及结晶剂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进,PET除了具有PBT的性质外,还有以下的特点: 1〃热变形温度和长期使用温度是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