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诊疗常规

骨科诊疗常规
骨科诊疗常规

珠海仁和骨伤医院诊疗常规合集

珠海仁和骨伤医院诊疗常规合集

一般常用技术

急救固定

【急救】

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 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 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 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 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固定】

基本原则为固定损伤部位的上下关节。

1. 头颈部损伤时:用沙袋、米袋等物置于颈的两旁,作临时固定。严防头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

2. 单纯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托住前臂悬吊于胸前。

3. 严重肩部损伤,在腋下先垫以软垫,然后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4.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放于前后两侧,再将其固定于胸前。

5. 前臂骨折,前后方用夹板固定,背侧板应超过腕关节,防止前臂旋转,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6. 脊柱骨折,保持伤后姿势置于硬板床上,在悬空位置放进软垫,搬运时严防扭转或过屈、过伸腰部。

7. 骨盆骨折,病者仰卧位置于木板床,骨盆周围不应放置重物,尤其在腹部耻骨联合处,必要时在骨盆两侧放置较宽木板,作为临时骨盆兜,以起暂时保护作用。

8. 股骨骨折,用长木板,连同腰部平齐固定。

9. 胫腓骨骨折,用木板四块、在患肢四周放置后固定,或将患肢固定于健侧,搬运时可作适当牵引,减少疼痛。

踝、跖、趾骨折:局部绷带包扎,避免负重即可。

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

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

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 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 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 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牵引术

【适应证】

1.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牵引方法】

1.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穿针部位:

1)尺骨鹰嘴:肘关节屈曲90°,在鹰嘴最突出部穿入,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位于肱骨内上髁下方的尺神经。

2)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3)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4)股骨髁上部位: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操作方法:

1)放好体位,划好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手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4)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进出口。

5)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抬高。

2. 皮肤牵引。

(1)先清洁皮肤,在牵引区涂上安息香酸酊,并在其未干之前贴上胶布。(2)贴于肢体之胶布应先备妥,粘贴时要平坦无皱折,胶布末端分2~3块,以使牵引力均匀分布在患肢上。

(3)在骨隆起处用纱块或棉垫保护,可用长条胶布大螺旋形将两侧牵引胶布连接,但切忌环形缠绕肢体。

(4)再用绷带缠绕二层,但胶布近端留1厘米露出,以利日后观察胶布有否脱落。

(5)牵引端用宽窄适宜的扩张板。

(6)放置牵引架,加上适当重量。下肢牵引时要抬高床尾。

【持续牵引的注意事项】

1. 注意胶布有无松脱,扩张板是否在适合角度,有否折断。

2. 经常检查牵引架的位置,如有错位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3. 注意牵引绳是否受阻,注意牵引重量是否合适。重锤应离地面26厘米左右。

4. 注意牵引针出入口处有无感染,有否移位,每天用75%酒精滴在纱布上,以防感染。

5. 患肢牵引轴线是否符合要求,有否旋转,成角畸形。

6. 注意肢体皮温、色泽,有否血循环不良或神经受压现象。

7. 骨折或脱位病例,除上述各项外,还应注意:

(1)每天测量、并记录肢体长度变化情况。

(2)应按患者具体情况、不同类型骨折,及时调整牵引重量。

(3)视情况有规律地指导病人作肌肉运动及关节功能锻炼。

(4)按术前或术后要求,及时调整牵引角度。

小夹板固定术

【适应证】

1. 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

【注意事项】

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珠海仁和骨伤医院诊疗常规合集

骨折

闭合性骨折

【诊断要点】

1. 病史:外伤史。

2. 体征:具有骨折专有体征: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 X线照片。

【治疗原则】

1. 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

2. 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

3. 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 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

5. 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 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 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 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 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骨干6~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 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锁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

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 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

损伤。

3. 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4.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诊断】

1. 有明确的外伤史。

2. 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的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 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2. 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或胸膜顶,则在手术检查的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施行手术。

【疗效标准】

1. 骨折愈合:8周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消失。

2. 延迟愈合:4~8个月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仍清晰。

3. 不愈合:8个月摄X线片骨折线仍清晰。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肩胛骨骨折

【病史采集】

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

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注意是否合并胸腔脏器损伤。

2. 应拍摄肩胛骨X线片,了解是否骨折及移位情况。注意是否合并肋骨骨折。

3.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诊断】

1. 明确的外伤史。

2. 肩胛区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血,压痛,骨擦感阴性不能排除肩胛骨骨折。患侧肩关节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

3. 肩胛骨X线片可显示其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 对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将患肢制动保护1~2周;或将上臂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于胸壁上则可。

2. 对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尤其是肩胛冈骨折移位,在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X线片示肩胛骨骨折线消失。

2. 基本治愈:严重的肩胛骨骨折,可遗留不同程度的患肩关节功能受限。【出院标准】

症状改善,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肱骨骨折

【病史采集】

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检查】

1. 医师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对肱骨干中下1/3骨折要特别注意是否伴有桡神经损伤。对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严重移位者应注意是否伴有肱动脉损伤;对开放性肱骨干骨折,应注意出血情况、上止血带时间、桡动脉搏动情况。

2. X线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对多发性损伤应摄全肱骨X线片,以免遗漏肱骨解剖颈、外科颈、肱骨髁上、肱骨内外髁、肱骨髁间及肱骨小头骨折。

3.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明确的外伤史。

2. 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痛阳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出现肩关节功能受限,肱骨远端骨折可出现肘关节功能受限。

3. 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

4. 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对疑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摄胸部X线片。【治疗原则】

1. 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

(1)无移位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保护患侧上肢,或将患侧上臂贴胸壁固定,或用外展架固定4~6周。

(2)有移位骨折,可在局麻下手法复位,用超肩关节或外展架固定,或用甩肩疗法。

(3)若移位明显的骨折,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患者又有较高要求,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干骨折:

(1)无移位的骨折,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6~8周。

(2)有移位的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也可用悬垂石膏。肱骨干开放性骨折或皮肤缺损需要换药者,可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

(3)对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满意,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或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在手术探查时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3. 肱骨远端骨折:

(1)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内外髁骨折、髁间骨折、肱骨小头骨折,可行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对髁上骨折,伸直型应功能位固定,屈曲型应伸直位固定。

(2)对有移位的上述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较低,应及时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标准】

1. 骨折愈合:4个月内愈合。

2. 延迟愈合:4~8个月。

3. 不愈合:超过8个月骨折线仍清晰。

(1)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致程度不同的肩关节功能障碍。

(2)肱骨远端骨折可致肘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3)肱骨内外髁骨折可致肘关节不同程度的肘内、外翻畸形。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尺桡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及时完成病史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应包括损伤的原因、性质、时间、部位及伤后处理经过。

【检查】

1. 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尤其要注意是否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对尺桡骨干骨折应注意勿遗漏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2. 应拍摄尺桡骨正侧位X线片,尽可能地包括肘、腕关节。若不可能时应正位包括肘关节,侧位包括腕关节。

3.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明确的外伤史。

2. 前臂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血、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功能障碍。孟氏骨折、桡骨小头或桡骨颈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可有肘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盖氏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则可有腕关节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3. 摄尺桡骨X线片可确诊。

【治疗原则】

1. 无移位的尺桡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小头或桡骨颈骨折、尺桡骨远端骨折,可用石膏固定。

2. 对移位的骨折,尤其是孟氏骨折、盖氏骨折、尺桡骨双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3. 对有移位的上述骨折,经反复多次地复位仍不满意者,或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检查血管神经损伤情况。

【疗效标准】

1. 骨折愈合:4个月内骨折线消失。

2. 骨折延迟愈合:4~8个月内骨折线消失。

3. 骨折不愈合:超过8个月骨折线仍清晰,骨折断端骨质硬化。

孟氏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小头或桡骨颈骨折、尺桡骨上1/3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盖氏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尺桡骨下1/3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股骨颈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骨折的时间、致伤因素、外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检查】

1. 患者到院后必须尽快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四个程序进行)。

2. 辅助检查:

(1)有条件者一定及时摄伤肢X线片检查,必要时根据患者年龄于2周内复查。

(2)有条件者可行CT检查。

(3)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外伤史。

2. 患肢不能负重,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障碍。

3. 肢体短缩、内收及外旋畸形,股三角区有压痛,大粗隆处有扣击痛,Bryant 三角底边短缩。

4. X线片及CT片提示骨折征象、断端移位方向及程度,有无合并髋臼骨折

及髋关节脱位。

【治疗原则】

1. 骨折的治疗:

(1)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法。

1)无移位的基底骨折:牵引加“丁”字鞋制动8~12周后练习扶双拐下地活动,或选闭合穿钉内定固术。

2)有移位的基底骨折及中段骨折:多针类或加压钉类内固定。

3)头下型或经颈型Pauwel氏角大而有移位的骨折:根据年龄选用多针类或加压钉类内固定,并可加行带血管或肌蒂的骨瓣植骨术,或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儿童骨折:无移位者可用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治疗;有移位者可用多针类内固定。

(2)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畸形愈合考虑截骨术;伴有股骨头缺血坏死加带血管或肌蒂骨瓣植骨术;功能仍难以恢复者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2. 辅助性治疗:

(1)防止休克:补充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止痛。

(2)防止感染: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

(3)物理治疗。

(4)功能锻炼。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愈合、股骨头无缺血坏死,患肢功能基本正常。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股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

1. 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 辅助检查:

(1)有条件者一定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具有外伤史。

2. 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 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 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

(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 急症手术适应证:

(1) 开放性骨折。

(2) 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 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 限期手术适应证:

(1) 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 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 关节内骨折。

(5)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 对儿童慎重考虑。

4. 手术方法选择:

(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鹅颈钉、双翼钉、“γ”钉等。

(2) 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梅花针、钢板等。

(3) 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及其它具有锁定功能内固定器械。

(4) 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骨栓、特形钢板等。

5. 辅助性治疗:

(1) 抗生素。

(2) 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 防止并发症。

(4) 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 物理治疗。

(6) 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

1. 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股骨髁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检查】

1. 应检查足、趾活动情况,足背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排除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

2. 如果病人情况允许,应同时检查膝部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有否损伤。

3. X线检查,摄膝部正侧位片。

4.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关节内积血,局部压痛明显;

2. 检查有无侧副韧带损伤,韧带处有无压痛。检查内外侧应力试验;

3. 清晰的膝部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情况。

【治疗原则】

1. 对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Ⅰ型骨折,若关节积血明显,应先抽液,然后加压包扎,长腿石膏固定。随即开始股四头肌活动,3~4周除去石膏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

2. 对移位明显的Ⅱ型、Ⅲ型骨折,应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如果怀疑有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时应作探查修补,术后外固定,去除外固定后功能锻炼。

【疗效标准】

1. 治愈: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好,疼痛症状消失,膝关节屈伸活动接近正常。

2. 好转:骨折复位良好,疼痛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仍有部分障碍。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胫腓骨干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检查】

1. 检查足趾背伸活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排除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

2. 若小腿肿胀明显,应同时注意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能。

3. 摄小腿正侧位X线片。

4.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外伤史,伤腿肿痛、活动受限。

2. 具有骨折的专有体征,对小腿上段的骨折,应详细检查血管、神经情况。

3. 清晰的小腿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情况。

【治疗原则】

1. 无移位或经整复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行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2. 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等不稳定性骨折,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选取骨牵引、石膏或夹板、手术内固定或外支架等方法,或联合使用。

3. 开放性骨折的病人,应根据伤情及骨折部位污染情况,清创后选用骨牵引或即时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患肢无疼痛,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复查X线片示骨折功能复位,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踝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检查】

1. 应检查侧副韧带有无损伤,有无踝关节脱位。

2. 应摄踝部正侧位X线片。

3.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外伤史,伤后踝部肿胀、压痛、功能受限。

2. 清晰的X光片,加上受伤机制可以明确骨折类型。

【治疗原则】

1. 对无移位的踝部骨折,可以石膏固定6~8周,并早期行肢体锻炼。

2. 对有移位或复位后仍有移位的骨折及脱位,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要求做到:

(1) 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2) 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3) 对关节内的骨及软骨碎片必须清除。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解剖复位,踝部疼痛消失,行走无不适。

2. 好转: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踝部仍有疼痛或行走时疼痛。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距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检查】

1. 临床检查:局部肿胀、压痛、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摄踝部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或脱位情况。

3.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外伤史,伤后踝部肿胀、压痛、功能受限。

2. 根据X线片明确骨折及脱位情况。

【治疗原则】

1. 对无明显移位,或经复位后骨折脱位情况得到纠正者,可给予石膏外固定。

2. 对移位明显的骨折脱位或复位失败者应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距下关节融合,术后再予石膏固定。

3. 距骨骨折脱位整复后,为了防止距骨缺血坏死,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半年内不宜负重。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复位好,疼痛症状消失,踝部及行走无影响。

2. 好转:骨折复位好,疼痛仍然存在,行走无大影响者。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跖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检查】

摄足部正斜位X线片。

【诊断】

1. 外伤史,足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2. X线照片可以显示骨折情况。

【治疗原则】

1. 对无明显移位骨折,可行石膏外固定。

2. 对移位明显影响足部负重的,应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3. 对跖骨骨折合并脱位者,手法复位比较困难,主张切开复位,术后石膏外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复位好,疼痛症状消失,行走不受影响。

2. 好转:骨折复位好,疼痛仍然存在,行走无大影响。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跟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3. 受伤原因多为高处跌下,足跟着地压缩所致,常伴有胸腰椎骨折,勿误诊。【检查】

1. 临床检查:局部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全身的系统检查。

2. X线检查:摄跟骨侧及轴位片。

【诊断】

1. 多有高处坠下史,足跟局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2. 清晰X线片可以了解骨折情况及跟距关节是否波及。

3. 注意并发症的诊断。

【治疗原则】

1. 对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行石膏外固定。

2. 对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主张功能疗法。

3. 跟骨上后关节面严重粉碎骨折,陈旧性骨折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可手术治疗。

4. 注意并发症的治疗。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复位好,疼痛症状消失,行走不受影响。

2. 好转:骨折复位好,疼痛仍然存在,行走无大影响。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颈椎骨折脱位

【病史采集】

1. 即时采集病史,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仔细询问致伤原因、损伤时间、外力作用方向、致伤体位姿势及伤后知觉运动机能变化情况。

3. 快速依序检查,确定损伤节段、范围、程度并详细记录之。

【检查】

1. 致伤部位肿胀,软组织破损,颈肌痉挛,触痛,颈部活动受限,部分病例可有损伤节段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迟钝。

2. 合并脊髓损伤,其支配区域可有知觉运动机能障碍,肌力、肌张力及反射改变。

3. 常规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部位、形态及移位征像。

4. CT扫描,MRI能清晰反映出骨折、移位、椎管矢状径改变和脊髓受损程度,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5.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明确的纵向压缩暴力或来自水平方向之横向撞击暴力等外伤史。

2. 损伤部位疼痛,肌肉痉挛,软组织肿胀、破损、局部触痛,颈部活动受限及患者双手扶持头部等颈椎失稳的症状体征。

3. 躯体知觉、运动机能障碍,肌力、肌张力改变,神经反射异常有助损伤节段的定位诊断。

4. 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形态、移位方向,CT扫描,MRI检查能清晰显示骨折形态,移位方向,椎管矢状径改变及脊髓受损图像。

【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

(1)无论是否伴有脊髓损伤,均应按危重病人处理,作好各种应急措施的准备。

(2)严格制动:对移位不明显无脊髓损伤者,可在头颈两侧放置沙袋固定于中立位,保持椎节局部稳定。

(3)牵引复位:对骨折脱位者不论有无截瘫均应牵引复位,根据伤情一般选用颅骨牵引。

(4)骨折复位2~3周后改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或颈胸支架固定至骨折愈合。(5)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困难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术。

(6)脊髓脱水:凡有脊髓刺激症或受压症状者,均应予以甘露醇、高渗糖、地塞米松或甲基强地松龙静滴脱水治疗,以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减缓脊髓继发性损伤。

2. 手术治疗:对非手术治疗未获满意恢复或椎节不稳,骨折不愈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寰椎骨折脱位可选经口咽前路或后路枕寰融合术。

(2)齿状突骨折可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选用后路寰枢固定,颈枕融合,或前路开放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3)寰枢半脱位可选用寰枢融合术。

(4)颈椎小关节交锁牵引复位失败者,可选用后路小关节突切除椎板植骨融合术。

(5)颈椎骨折脱位关节不稳并有椎管内压迫物存在者,应在伤员全身情况允许条件下,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原则上压迫在哪里就在哪里减压并同时做植骨融合或内固定以求椎节间相对稳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脱位复位良好,椎节稳定,骨折愈合,临床症状消失,知觉运动机能恢复。

2. 好转:骨折基本复位,感觉运动机能部分恢复。

【出院标准】

骨折固定可靠,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可出院进行康复治疗及门诊随访。

胸腰椎骨折

【病史采集】

1. 及时采集病史,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要求全面、系统,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及伤后处理情况,尤其详细询问伤后胸腹症状。

【检查】

1. 脊柱检查,要求入院后立即完成,包括脊柱畸形、压痛、肿胀情况,同时进行胸部及腹部检查,以防合并胸腹损伤的漏诊。疑有胸腹部损伤者,即请有关专科会诊。

2. 神经系统检查:脊柱骨折常伴有脊髓损伤,在全面检查基础上,重视两下肢运动、感觉、反射的检查,切忌遗漏肛门及会阴部检查结果,并做好记录。

3. 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 CT或MRI检查以便观察骨折移位及对椎管、内容物压迫情况。

(3)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明确外伤史。

2. 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畸形、压痛、叩击痛及功能障碍。

3. 根据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改变。

【治疗原则】

1. 屈曲压缩型骨折。

(1)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50%,予卧硬板床及对症治疗3~4周。并尽早作腰背肌功能锻炼。

(2)椎体压缩>50%,影响脊柱稳定性,主张手术器械复位内固定。

2. 爆裂型骨折,脊椎前中柱均受破坏,且常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主张早期治疗,尽早行椎管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3. 屈曲牵引型骨折,多系脊柱后柱损伤,对不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者,主张卧床及对症治疗。

4. 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此类型骨折常伴有关节突骨折或脱位,为恢复脊柱生理载荷,主张手术治疗。

5. 剪刀型脱位,主张手术治疗以恢复脊椎的稳定性。

6. 合并脊髓损伤者,作好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如褥疮、呼吸系及泌尿系感染等)。

7. 重视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指导及协助病人做康复锻炼。

【疗效标准】

1. 痊愈:脊柱稳定性恢复,功能无障碍。

2. 好转:经治疗后脊柱活动功能部分障碍。

3. 改善:脊柱骨折治愈,对合并脊髓损伤者截瘫无恢复。

【出院标准】

骨折固定可靠,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可出院。院外进行康复治疗及门诊随访. 骨盆骨折

【病史采集】

1. 及时完成病史采集。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

2. 病史采集内容必须包括外伤事故(包括重挤压、工地高处摔伤、交通事故等)的发生、时间、受力部位(大多由直接暴力),有无功能障碍。有无并发症、治疗经过及效果。

【检查】

1. 全身检查,有无颅脑、胸腹腔内脏损伤及多发性骨折。

2. 局部检查:注意骨折畸形、肿胀、有无腹肌张力增高、压痛,更要注意病人的申诉。

(1)骨盆环完整检查法:前后挤压法、骨盆分离法、合拢挤压法,检查髋关节有无压痛,下肢作“4”字试验,肢体长度是否改变等。

(2)了解骨盆骨折后骨盆有无移位,检查脐(髂前上棘)间距离和髂后上棘有无移位。

(3)测定内出血情况,有无合并内出血,需做腹腔穿刺。

(4)肛指检查:可了解骶骨骨折的尾骨脱位,并可测出有无直肠损伤,指套有无血迹,女性观察有无***流血。

(5)伤后不能自排小便或尿道口有无血迹及血尿。必须流置导尿管,导尿管

放不进尿道内或有血性液体流出,都说明可有膀胱、尿道损伤。

(6)神经系统检查:膝是否伸直(检查股神经)、下肢能否内收(检查闭孔神经)和足能否背曲(检查坐骨神经)。

3. 骨盆平片,确诊骨折脱位,类型,移位情况。

4.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较大暴力损伤史,常合并全身多发损伤和休克。

2. 局部症状主要是疼痛,体征主要为骨盆挤压,分离阳性。

3. X线片可确诊。

【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

(1)骨盆环未完全断裂,无明显移位,无合并症,卧床休息4~6周。(2)骨盆环完全断裂,有明显移位畸形的耻骨、坐骨支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应骨盆兜悬吊牵引固定8~10天,悬吊使臀部刚抬离床面为度。

2. 手术治疗:

(1)耻骨联合分离明显,多处骨折明显移位者,可内固定。牵引治疗效果不佳,亦可考虑行手术复位内固定。

(2)对合并大出血休克,经短时间大量输液输血休克得不到纠正者,可行髂内动脉栓塞疗法。

3. 内脏损伤,请有关科室协助处理。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盆环恢复原状,功能恢复。

2. 好转:骨盆骨折经治疗略遗有畸形,功能部分障碍。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 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 低危组: 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 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 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 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 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 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 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心脏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 肾脏表现:肾功减退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尿,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视乳头水肿。 5、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肌酐、胸片、眼底检查等。 6、特殊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踝/臂血压比值,心率变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功能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7、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血压,测静息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为依据。 诊断标准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 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

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 1、I型骨折无移位; 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 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可试行轻柔手法复位,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 【鉴别诊断】 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需同肘关节脱位及其他类似损伤相鉴别,如肱骨远端骨骺分离、Milch II型肱骨外髁骨折。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白内障 (一)术前检查与准备 1.眼科入院常规检查 2.验光(双眼) 3.测双眼角膜曲率(电脑测量、手动测量相互参照,必要时可参考角膜地形图测量结果) 4.眼科A/B超检查 5.根据验光(包括对侧眼)与A超测量结果确定拟植入得人工晶体度数(注意A常数) (二)入院医嘱 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普食 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 0、1ml 点术眼 4/日 裂隙灯检查 1/日 临时医嘱: 裂隙灯检查、视功能检查、散瞳查眼底、间接检眼镜检查、角膜曲率、医学影像工作站、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胸正位片、心电图、 (三)术前交待要点 1.手术得目得就是摘除混浊得晶体,植入人工晶体,提高视力。 2.如同时伴有眼底病与其它眼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或不能提高。 3.有可能不合适放人工晶体,最多见得原因就是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术中医生根据情况植入不同类型得人工晶体或不植入人工晶体。 4.可能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水肿失代偿与交感性眼炎,瞳孔可能变形。 5.手术中若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需尽快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6.术后如有晶体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需激光治疗或再次手术。 7.有继发眼内感染得可能,虽然大部分经治疗能够好转,但仍极少数病人由于严重得感染,不仅视力丧失,重者还可能丧失眼球。 8.极少数有眼内驱逐性出血得可能,导致术中眼压突然增高,不能缝合切口,严重者甚至需要当场摘除眼球。 9.术后人工晶体发生排斥反应或偏位,甚至脱落。 10.术后可能仍有屈光不正,需要配带眼镜才能达到最好视力。 11.若人工晶体脱落或偏位严重,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需二次手术。 12.术中与术后发生麻醉与心脑血管意外或全身其它意外危及生命。 (四)术前医嘱: 拟于明日×时×分在局麻下行×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冲洗结膜囊 剪睫毛 冲洗泪道 托吡卡胺眼液 0、1ml 点×眼 1次/10分钟×6次术前1小时 (五) 术后处理: 1.术后3天每天换药,检查术眼视力,观察前房得炎症反应情况,有无前房出血与晶体皮质残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脑出血 [定义]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以深部穿通支小动脉出血为最多见。 发病原因:①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②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瘤、脑动脉炎; [诊断] 一、症状 (一)50-70岁男﹥女冬春季多,白昼发病多于晚间;体型:颈部粗短,两肩宽阔、颜面鲜红、五短体材者; (二)使血压升高的因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剧烈运动;(三)前驱症状:(1)剧烈的后侧头痛或颈部痛;(2)运动或感觉障碍;(3)眩晕或晕厥;(4)鼻出血;(5)无视乳头水肿的视网膜出血。 (四)颅内压增高症状:(1)意识障碍(2)呕吐(3)头痛(五)惊厥: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杰克逊发作。 二、体征 (一)血压增高:收缩压﹥26.6Kpa(200mmHg) (二)颅内压增高体征 1、呼吸变深而慢,或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脉搏充实而缓慢,每分钟常在50-60次/分。血压增高。 2、眼底改变 (三)脑膜刺激征 (四)局灶性神经系体征 1、壳核—内囊出血:三偏征: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主侧半球病变) 2、丘脑出血:病灶对侧偏身浅感觉、深感觉缺失;波及中脑者发生系列眼球症状,如“日落眼”等。 3、脑桥出血:突然起病的深昏迷和无预感的头痛,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4、小脑出血: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等。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 (二)颅脑超声波检查:脑中线移位 (三)颅脑CT:高密度出血影,可显示出血部位、大小、邻近的脑水肿带、脑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等。 四、诊断要点 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进

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 一.常规处理 1.保证足够的氧供,机械通气维持PaCO2 34~38mmHg,可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2min)以快速降低过高的ICP。 2.足够的循环血量,维持血红蛋白在110g/L,HCT在0.35以上,血浆白蛋白接近40g/L;维持每8小时阶段出入基本平衡,保证水电介质和内环境稳定。 3.病情需要时,应行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 4.避免高体温,允许给予冰毯控制低温状态(T在36~37度左右)。5.主要经胃肠的低热卡代谢支持(对成年人,最大热卡供给量为15~20Kcal/kg/24小时);避免高血糖,控制血糖在5~7.5 mmol/L; 避免低钠血症,允许性的高血钠值为150mmol/L。 6.头位抬高30~45度,头部处于中立位。 二.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经验性治疗选择有利于通过血脑屏障药物:罗氏芬(头孢曲松) 2.0 qd或特治星4.5q8h。 2.当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应完善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尽快转为目标学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三.颅内压>15mmHg,适当给予20%甘露醇100ml ivgtt q6h。四.早期给予充分的镇静 给予丙泊酚(得普利麻)30~80mg/h或咪唑安定(力月西)3~5mg/h。

五.为控制脑水肿,给予控制性降压,减少内源行二茶酚胺释放1.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倍它乐克)0.03~0.05mg/kg iv q6~8h,25~100mg po bid+中枢性的α2激动剂可乐定0.3~0.8ug/kg iv q4~6h。控制目标:成年人维持CPP在60~70mmHg。 2.小剂量的前列环素(凯时 0.4~0.8 ng/kg/min)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并有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的作用。 六.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 2.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七.预防继发性癫痫 早期给与鲁米钠0.1 im q12h,开放饮食后替换为丙戊酸钠片 0.2tid,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八.营养脑细胞及促醒药物 1.早期给予脑复康8.0 qd,慎用尼可林。 2.脑水肿高峰期过后,可给予适当促醒药物:醒脑静30ml qd。九.老年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可适当给予化痰药:沐舒坦/伊诺舒90~150mg qd.。 外科大手术后处理常规 常规处理 1.维持呼吸稳定,保证足够的氧供。 2.监测血流动力学

骨外科规培计划完整版

骨外科规培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骨外科规培计划 一、入科教育 通过入科前教育对每位新入科医师进行培训学习,熟悉医疗环境,法规制度、临床诊疗常规及操作常规,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医疗差错。 科室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18项医疗核心制度,包括病历书写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门急诊等基本规章制度,术前谈话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输血制度等。 医德、法规制度: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应遵循的医德规范,医院行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执业医师法》等,树立良好的医德风范和法制观念。 住院病历、处方书写:按照我院病历要求,根据临床规范进行病历书写,使医师进入科室后能尽快按本院规范书写医疗文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讲解,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 (二)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常见部位骨折;常见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支具、石膏固定;常见部位的骨牵引;常见关节脱位的手术复位; (2)参加以下手术: 急诊外伤的清创、缝合手术;骨折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脊柱或关节其他手术;四肢常见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手术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10份;书写大病历不少于4份 (3)参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杂志: 《实用骨科学》《坎贝尔骨科手术学》《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三,出科前轮转考核;由科考核小组(不少于5人)执行,包括以下内容: 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包括文书书写、管理病人、体格检查、技术操作、查房和病例讨论方面) 提交相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工作表现和态度;临床能力理论考试(笔试),专业外语水平(面试)。

骨外科诊疗规范

骨外科诊疗常规 为了规范治疗操作规则,防范医疗纠纷和治疗差错出现,特定制骨外科诊疗常规。凡违及者除了经济处罚外,一切后果自负。 1 凡年龄60岁以上,或小于60岁既往有高血压者,入院后一律监测血压一天两次或一天三次。 2 凡急诊入院患者,或老年患者,一律急诊测血常规、电解质、随机血糖、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率、心电图、胸片,需急诊手术者查凝血功能、输血前常规。 3 凡入院病人检查发现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腹部立位腹平片、ASO、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异常者,一律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4 凡需急诊手术病人,最基本检查包括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胸片、血糖、肾功能,非急诊病人包括全身检查肝功能、肺功能、心功能。 5 凡老年患者需手术者,包括局麻PVP手术,即使心电图正常,也要请心内科会诊,排除冠心病,以防心脏猝死。 6 凡腰腿痛入院患者,必查腰椎间盘(L3~S1)CT,腰椎MRI,还需查AFP、CEA、尿本周氏蛋白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还需查AS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排除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查HLA-B27排除强直性脊髓炎。 7 择期手术患者,必须全面检查心、肝、肺、肾、脑、内分泌、胃肠道、血液系统功能是否良好,必须查腹部立位腹平片,老年患者必查心脏彩超、肺功能、血气分析。 8 凡入院病人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必须给病人家属签病危通知书,告知随时有可能血栓行走造成心、肺、脑等栓塞,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9 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必须行下肢髂、股动静脉至腘窝动静脉等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血管栓塞和动脉闭塞硬化症。 10 凡老年患者大于60岁及以上需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需手术者要告知家属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脏血管意外,如心梗、心脏猝死、脑梗、脑溢血等危及生命。若手术后病情需要,必须跟病人家属讲转ICU之事。 11 凡病人诉某处疼痛需镇痛处理,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落实疼痛部位,根据病人整体情况,予以止痛处理,严禁未检查病人,口头给予杜冷丁、强痛定注射。 12 若病人诉胸腹部疼痛,或者恶心、心中不适、胸痛、胸闷,必须立即做床旁心电图,以防心绞痛、心梗。即使合并有肋骨骨折,也必须做心电图后方可止痛处理。 13 病人入院后重点关注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等,严禁未问糖尿病病史,未查随机血糖,即大量静脉滴注葡萄糖。 14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骨折需择期手术者,术前需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15 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危急重病人,现场抢救者,主管医生必须到场,以主管医师为主,科主任牵头,总住院必须到位,值班医师协助。护理部由护士长牵头,医师分工协作,一组搞抢救治疗,一组跟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双管齐下。若人员不够,本组上级医师和白班医师参与。 16 手术问题:手术切忌粗暴、抢时间,力争精益求精,认为骨折大致复位即可、打马虎。一定要让主管医师、家属满意方可。若骨折复位不满意,则需重来一次。 17 若病人年龄大,既往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术后一律上氧气,上心电监测。若出现内科疾病加重者,想方设法要把病人转到内科去,绝不允许由于内科疾病死于我科。 18 凡病人需转长沙上级医院诊治者,必须经报告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长沙。 19 凡病人为股骨颈、股骨粗隆骨折、髋臼骨折、股骨骨折未急诊手术者,术前一律需做牵引治疗,以骨牵引为主。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题库(终审稿)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 常规题库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便――200ml ,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活动性出血的判断】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垂体后叶素0.3-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0.1-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A、PPI、立止血。 (3)内镜下止血。 (4)保守治疗无效者急诊手术。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 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 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骨科疾病诊断标准

骨科疾病诊断标准 骨科诊断标准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标准定义 晨僵:关节及关节附近的晨僵在达到最大的改善之前至少持续1小时。 三个或更多部内科医生发现至少有三个关节出现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关节炎:的骨过度生长)。14个可能受累的关节包括:左侧或右侧的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踝及跖趾关节。 手关节炎:腕、近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至少有一处肿胀。 对称性关节炎:同一关节双侧同时起病(双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发病即可,不再需要绝对对称) 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骨突起处、伸肌腱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血清类风湿因子:用任何一种方法证实血清含量异常,而这种方法在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要小于5% X线改变:在手和腕关节前后位X线片上发现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必须包括受累关节或关节周围骨侵蚀或明确的骨脱钙(单纯的骨关节炎改变不算)。 美国类风湿协会对患者的功能进行如下分级:Ⅰ级,可完成所有日常活动,没有障碍;Ⅱ级,虽然有一个或更多关节的不适与活动受限,但仍能完成正常活动;Ⅲ级,只能完成少数工作或自理的活动;Ⅳ级,基本上或完全残疾,卧床或靠轮椅生活,几乎或完全不能自理。

二、转子间骨折分型: 1、 , 转子骨折的分型。(源自: , 58:853,1949.) Ⅰ型:由大转子至小转子、沿转子间线所发生的骨折,复位简单且易于维持,结果通常满意。 Ⅱ型:粉碎性骨折,骨折主要沿转子间线走行,皮质骨上有多处骨折。由于骨折粉碎程度有轻有重,因此,复位较为困难。一种容易误诊的骨折形式是正位片上类似Ⅰ型骨折,表现为线性转子间骨折,但侧位X线片可发现冠状面上另有骨折。 Ⅲ型:骨折基本上位于转子下,至少有一骨折线位于骨干近端、经过小转子或其稍远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此类骨折通常更难复位,不论是在手术期还是在恢复期都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Ⅳ型:骨折包括转子区和骨干近端,至少有两个平面出现骨折,其中一个常位于矢状面,常规前后位X片不易发现。由于股骨干呈螺旋形、斜形或蝶形骨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时,应行两个平面的固定。

常见急诊病种诊疗常规

中医、中西医结合常见急诊病种和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中风病急症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诊断要求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厚味、烟酒等诱 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 二、分级 1、中经络:偏身麻木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主症,而无神 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 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三、治疗措施 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一般中经络者一周左右,中脏腑者四周左右。病情 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中脏腑患者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痰涎盛,频繁呕吐者,应取侧卧位(当以软枕垫起腰背臀部45度角)即可o 2、针剂 A、中经络 灯盏花注射液1-2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 丹参注射液10-2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 B、中脏腑 闭证:a、痰热内闭 清开灵注射液30-6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1静滴 醒脑静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 50ml静滴 安宫牛黄丸1--2丸/次 B、痰湿蒙塞。 苏合香丸1--2丸/次 脱证:参附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lOOml静滴 厥脱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诊断要点 本厥脱证非单纯之厥或脱症,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阳气或亡血伤津失血所致的气 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症。 二、分期分级 (一)分期 1、早期:表现气阴耗伤证o 2、中、晚期:表现真阴衰竭或阳气暴脱或阴竭阳脱证。 (二)分级 1、轻度:神清或烦躁不安,手足不温或肢端寒冷,汗出过多,脉沉细(数)无力, 收缩压降低至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低于平时

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

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盘源性,骨源性,颈椎关节错缝或化学因素等导致颈神经根被压迫而导致颈椎 及上肢的疼痛,功能活动受到限制的一组综合征。其致病因素有很多,患者也会有多种疼痛表现,该病还会引起相关部位的并发症,临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包括中医疗法的中药疗法、针灸疗法以及西医疗法,但是实践中,不同治疗手段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因此,通过对中医和西医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1月接收入院治疗的108例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每组各54例,其中一组采取中医骨伤疗法,另一组采取西医疗法。中医骨伤疗法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为44.5岁,患病时间平均为3.4年;采取西医 疗法的一组,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5岁,患病时间平均为3.2年。将 这两组患者基本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手段 对于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其中施行

中医骨伤疗法的一组给患者服用汤药同时配合中医的针灸 和推拿手段对54位患者进行治疗,中药成分包括杜仲、续断、葛根、丹参等,并且根据患者个人的体质用药有所增减,如果患者为寒湿性体质,则需要加入独活、细辛等药材;若患者为湿热型体质,则需要加入薏苡仁、黄柏等药材,其他类型的体质也需要对症给予不同的药方,患者每天要服用一剂中药分两次分别服用,同时有些患者伴随上肢麻木、颈肩疼痛异常、手指有麻木现象等情况,应根据其具体部位的不同施针于不同的穴位,并配合指拨经络的方式进行推拿。采取西医疗法的一组,应每天一次静脉注射甘露醇,同时使用地塞米松配合葡萄糖注射液,连续几日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减少地塞米松的用量,如果患者的自身感觉逐渐良好,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减少用量甚至停止用药,之后在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1.3疗效评价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基本痊愈。其中,若眩晕麻木等临床症状减少不足30%则判定为无效;若采取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眩晕麻木等临床症状减少在30%-70%则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眩晕麻木等临床症状减少在70%-90%则判定为显效;若症状明显改善且眩晕麻木等临床症状减少不少于90%则判定为基本痊愈。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之欧阳光明创编

一面瘫 欧阳光明(2021.03.07)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

骨科诊疗常规

创伤外科、骨科专业诊疗指南 目录 一、锁骨骨折.。。、、。、。。.。、.、.。。。。..、。。、。、。、.。.。、。。。 2 二、肱骨骨折。、.、、。。.、、、。。、、.。.。。、。。。、、、。、、。。、、。。。 4 三、尺桡骨骨折.。。。..、..、。...。。、.。。.。。、、、、.。、。、。、10 四、股骨颈骨折。。、、.。.、。.、、、、、。.。.、、、、、。.、。。....、13 五、股骨骨折。。、、..、。。.、.、、。..。、、。.、。、。。.。.、、、、。。16 六、胫腓骨干骨折、.。、、.、。.、、。。、、。。、..、、。、。、.。。。.、20 七、踝部骨折。、、。.、。。.、、、、、.、。、.。、.。、.、、。.。。。、.。、23 八、跟骨骨折、.。..。.、.、、.。、。、....。、、.。。。、。。。、、。.、25 九、肩关节脱位.。、。.、.、、。。..、、、...。、、...。...。。.、、28 十、髋关节脱位.、。、。、。.。。、。.、、、.、、、。。。。.。。、、、、.。。30 十一、颈椎病、。、.。.。、、、、、.。。。。、、。、。。、。。、.、。、、。. 32 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35 十三、骨性关节炎。。、。、.、。.。、。、、。.。、...、.。。。.、.。、. 39

十四、骨软骨瘤。。、、、。、、.、。、。、、。。。。。。...、。。、、.、。.、41 十五、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3 十六、小儿股骨干骨折。、..、、。.、..。、.。、。、。、。....。。、45 十七、小儿胫腓骨骨折。、..。。、。。、、、。。、。、.。、、.。..、.。47 一、锁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及时完成病史得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内容应包括受伤得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得经过、 【检查】 1。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尤其注意就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得损伤、 3、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必要时行CT、MRI检查。 4、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得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三项、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与心肌酶谱检查等。 【诊断】 1. 有明确得外伤史。 2。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得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统称。 (一)诊断: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症状: 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三)治疗: 主症: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昆仑,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pdf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 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 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 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 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上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 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 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 便――200ml,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 垂体后叶素 0."3- 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 0."1- 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 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 A、PPI、立止血。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痔(混合痔) 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本病以便血、痔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④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

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 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 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