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设想,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产物。我省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加上我们工作的原因,使我省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就省内而言,一个贫困,一个生态恶化,仍然是严重困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差距扩大,如果不清醒看到这一点,并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

面对这一现实,通过对过去工作的反思,我们提出了用灵活的梯度政策来弥补日益扩大的效益差距、探索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的想法。也就是说,要以改革总揽全局,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采取一切有利于消除贫困落后的特殊措施,探索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新途径。为此,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变全面推进为重点突破,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改革试验,把毕节地区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经过前段时间酝酿准备,加上这次会议所做工作,建立试验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序幕已经拉开。这次会议后,毕节试验区就要由准备阶段转入起步阶段。如何把试验区工作迅速展开,如何加快试验区建设步伐,我讲几点看法。

一、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

毕节地区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毕节地区情况所决定的,也是毕节试验区与全国其他经济特区、开发区所不同的。全国所有经济特区、开发区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战略,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而毕节地区作为内陆边远山区,则是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标。经济特区、开发区是解决经济起飞先富起来的问题,而毕节则是改变贫困面貌、继续解决温饱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毕节试验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自身特点有清醒认识,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在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照搬沿海开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这不仅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决定试验区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

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就要针对全地区还有三百万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这一现实,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策措施,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目标。要针对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一半以

上的现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逐步走向生态良性循环。如果这两大目标都能如期实现,那就表明试验区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果没有实现,就说明试验区任务没有完成。

实现这两大目标,任务很艰巨。这就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强化有利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政策,有倾斜度地安排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投人,动员各方面力量,努力把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以改革总揽全局,加快改革步伐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首先必须是加快和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实现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必须改革束缚商品经济发展的僵化体制。实现由救济扶贫向开发扶贫转变,必须改革扶贫方式和扶贫工作。实现生态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生态建设。因此,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动力。

在制定并落实更加灵活和更加优惠的政策、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必须引导企业和有关方面把注意力放在深化内部改革、激发内在活力、改善经营机制上。没有这一点,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运用价值规律问题。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仅表现在人均生产水平上,而且表现在商品化程度上。商品经济不发达,在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主体,这也是我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方面毕节地区恐怕更为突出,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任务就更加艰巨。这就更加需要注意发挥价值规律作用。认为商品化程度低、价值规律起不了作用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价值规律是最有效的指挥棒,愈是商品经济不发达,就愈要自觉借助于价值规律的力量去推动和激发商品生产发展。由于我们在价值规律运用上还不熟悉,这就有必要进一步提倡学习价值规律、运用价值规律,上好价值规律这所大学校。

还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问题,已经作为试验区建设重要指导原则确定下来。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固然有政策引导问题,这一方面应该说已初步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和习惯势力问题。首先把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问题解决好,只要不再把两眼只盯着全民所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就可以发展起来。

三、注重智力开发和培养引进人才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建设试验区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从毕节实际情况看,技术落后、管理落后、劳动者素质较低是导致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反过来说,进行智力开发、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

因素。在试验区工作逐步展开后,能否有效解决人才短缺矛盾,将从根本上影响试验区工作进程。因此,加强智力开发,注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要在全地区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积极性。

随着城乡商品经济发展,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有胆略、有魄力、懂生产、会经营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他们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一定要正确对待他们,充分肯定他们在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中的开拓精神,对他们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诚意教育和帮助。要善于发挥能人效应,力求用好一个能人、带动周围一片,形成一个有利于改革探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良好社会环境。

要十分注意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在企业,要加强职工全员培训,特别是新建企业一定要对新职工进行必要的政治、经济知识的普及。在农村,要加强乡土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从毕节实际出发,在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初级技术人才,以适应试验区建设需要。

四、全方位扩大开放

从实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目标出发,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形势出发,都必须彻底改变毕节长期形成的封闭格局,实行全方位开放。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开发建设过程中人才、资金、信息短缺矛盾,借助外力加快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步伐。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方位开放意识。坚决抛弃满足现状、夜郎自大、自我封闭的自然经济观念,坚决克服“怕吃亏”“怕肥水流人外人田”的小生产狭隘观念,从思想上解决好让利于外、让利在先问题,形成有利于扩大开放的舆论环境。

实行全方位开放,当然包括向国外开放。从毕节实际出发,要着重抓好投资环境改善。同时,对已确定的援助项目和外商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加快科学论证,搞好协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力求搞一个成一个,以树立良好信誉,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实行全方位开放,当前主要还是向国内、省内开放。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资金作导向,大力发展多层次横向经济联合,特别是发展和沿海地区大跨度的横向经济联合。

五、发扬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精神

随着试验区工作逐步展开和生产力发展,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会基本解

决,广大群众生活也会进一步改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必须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清楚,我们是在全国最贫困的地区搞试验,是在进行开发扶贫试验,决不能期望像沿海发达地区那样,经过不太长时间就能使大家都富裕起来。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带领群众谱写毕节地区艰苦创业的历史。要集中更多资金用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用于包括电力、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楼堂馆所建设,一定要按照规定严格管理。各项管理权限下放以后,地、县权力大了,但责任也重了。一定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必要的议事程序,坚决防止盲目决策、瞎指挥,防止乱铺摊子,防止铺张浪费。

要鼓实劲、办实事、讲实效,体现试验区工作效率和作风要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做就做好,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图虚名。要勇于探索、奋力进取、知难而进、坚韧不拔,不要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犹豫迟疑,发生动摇。

(这是胡锦涛同志在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胡锦涛同志当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毕节试验区建设知识题精编版

毕节试验区建设知识题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毕节试验区建设知识题1、毕节实验区的建立 时间.1988年,倡导者,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 全称.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特点.以农村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试验区2、试验区的‘三大主题’。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控制人口’ 3 、毕节试验区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 4、试验区的三大建设 ①、新型能源基地 ②、特色农业基地 ③、旅游农业基地 5、试验区的四个转变 ①、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 ②、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 ③、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强区转变 ④、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 6、试验区的四大目标 ①、经济快速发展 ②、生态不断改善

③、社会和谐稳定 ④、人民安居乐业 7、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主要指标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增色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8交通规划 A、高速铁路:2011―2015,夏蓉高速和杭瑞高速过境毕节地区 B、高速铁路:2011―2015,成贵高铁过境毕节地区 C、飞机场:毕节支线飞机场—飞雄机场 9试验区的主要功能 ——小试验,大方向。为岩溶贫困落后地区和贵州省改革发展作近期示范,长远探路。 10、试验区的创新范例 “五子登科” 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种地砍树、搞坡改梯栓“带子”坡地种植绿肥、覆盖地膜铺“毯子”,山下搞乡镇企业、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 11、什么是“五园新村” ——指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圆,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12、毕节试验区发展目标

2020届贵州省毕节市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有答案)(已审阅)

毕节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综合理科(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卷I必须使用2B铅笔,卷II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 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Zn:65 Fe:56 卷I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该项的序号按 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 1.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2.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3.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毕节市人民的骄傲,每年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其中最具魅力的是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它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试问碳酸钙属于哪类物质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D.配制溶液时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 5.氮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其中有一种为红棕色气体叫二氧化氮(NO2),此氧化物中氮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6.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DOC 37页)

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DOC 37页)

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主要成就 (2) 第二节发展优势 (3) 第三节机遇挑战 (4)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6) 第三节战略定位 (7) 第四节发展目标 (8) 第三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9) 第一节功能分区 (9) 第二节空间结构 (10) 第四章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0) 第一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1) 第二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2) 第三节推进通信、能源通道建设 (13) 第五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3) 第一节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机制 (13) 第二节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14) 第三节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15) 第六章推进新农村建设 (15) 第一节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体制机制 (15) 第二节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 (16) 第三节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17) 第四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18) 第七章促进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 (19)

第一节建立产业布局和发展引导机制 (19) 第二节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0) 第三节建立资源加工循环利用体系 (20) 第四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1) 第五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22) 第六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23) 第八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4) 第一节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24) 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5) 第三节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6) 第四节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26) 第五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27) 第六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28) 第九章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28) 第一节提升对外经贸水平 (29) 第二节加强与国内相关区域的经济合作 (29) 第十章政策保障 (30)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30) 第二节深化多党合作 (31) 第三节强化政策支持 (32) 第四节落实督促检查机制 (32)

2018年脱贫攻坚边境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8年脱贫攻坚边境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 案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2018年脱贫攻坚边境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安民守边、军民固边、边贸兴边、睦邻友边”为切入点,坚持“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的总体思路,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改善边民住房条件,扩大边民生产资料,提高边民生活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边民守边积极性,构筑边境安全屏障,保持边境长期稳定。 边境扶贫专项行动涉及边民1340户、4250人,边民贫困户132户、411人。其中,塔克什肯镇贫困户76户,219人,查干郭勒乡贫困户56户,192人。边境村7个,边境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3个。抵边村3个:塔克什肯镇萨尔布拉村、阿克哈仁村,查干郭勒乡萨尔布拉村。 二、六大任务 1.解决边民基本生产生活问题,逐步完善边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2.规划建设一批外向型出口生产和加工基地,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发展边境贸易及建设综合服务市场。 3.争取兴边富民、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实行实名制补贴,增加边民收入。 4.稳步推进边境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对边境村学校、卫生室、就业、培训、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通讯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给予扶持,解决子女上学、就医、边民“两居”住房和生产资料等问题。 5.解决边境村道路、物流运输、水利设施等建设,创造发展产业的条件。 6.深化“党政军警兵民”六位一体联防联控联管机制,坚持军民融 第 2 页共 7 页

合发展,整合民兵、群众护边员队伍,加大补贴发放,促进边民稳定和边防巩固。 三、实施范围及分布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月25日至1月30日)。召开专项行动成员单位联系会议,指挥长对边境扶贫专项行动进行总体动员和安排部署。各成员单位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报行动小组办公室。 (二)调查摸底阶段(1月29日至2月20日)。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分工,积极与乡(镇)及对口单位对接沟通,前往各贫困村进行实地调查摸底,掌握实际情况,梳理边境扶贫基本情况和建设项目,报行动小组办公室,小组办公室汇总形成边境扶贫专项行动任务及推进计划初稿。 (三)方案修订阶段(2月21日至3月9日)。各成员单位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再次调查摸底,对边境扶贫行动任务及推进计划进行调整、修订,接照因村施策、因户制宜的要求,把本单位负责的目标任务分解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责任落实到人。 (四)项目准备阶段(3月10日至3月31日)。各责任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做好项目前期各项手续,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开工、顺利推进。 (五)项目实施阶段(4月1日至10月20日)。抓好各类项目的实施,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各项脱贫政策的落实,增强脱贫效果。 (六)评估验收阶段(10月21日至10月30日)。各单位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向行动小组报告完成情况,行动小组组织检查验收组对专项行动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初验,评估结束后,行动小组向县脱 第 3 页共 7 页

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1)

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作者:聂华发布时间:2010-12-17 15:44:26 浏览量: 160 【摘要】毕节试验区成立22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诸多有效途径,形成了可在贫困山区推而广之的“毕节经验”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提炼和研究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提供给类似毕节这样的岩溶贫困山区借鉴,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字】毕节试验区成功经验发展模式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已经走过了22年的光辉历程。22年来,毕节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大力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小试验、大方向”要求积极开展改革试验,在偏远贫困的乌蒙山区掀起了攻克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经济贫困三大难题的热潮,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条有效途径,形成了可在贫困山区推而广之的“毕节经验”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 一、“毕节经验”的主要亮点 毕节试验区的经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毕节试验区的建立,使毕节地区的干部群众从根本上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不请不到,不给不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请不到,不给不要”是一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束缚了贫困山区干部的手脚,使广大的基层干部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年来,毕节试验区的各级干部化被动为主动,走出去考察学习、招商引资,走上去汇报工作,争取项目,不仅经常到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寻求支持,还不断到中央机关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既引来了资金和人才,又争取了大量的项目。通过努力,除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一直帮助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外,国家农业部、林业部、教育部、科技部、烟草局等十多个部委先后把毕节试验区列为工作的联系点或示范点,比如教育部批准毕节为“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试验区”,并把毕节学院列为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创先争优”的工作联系点,科技部批准毕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土资源部批准毕节为“国土资源综合创新改革试点地区”,国家林业局批准毕节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农发行把毕节列为重点支持地区,农业部把毕节确定为部长联系点,水利部和贵州省签订了共同投资60亿元重点扶持对口支援毕节试验区水利建设协议,卫生部拟与贵州省签订帮扶毕节试验区卫生工作跨越式发展协议,国务院扶贫办把威宁确定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2009年中央统战部牵头召开的北京“4?14”会议之后一年的时间,国家部

全开展扶贫项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全市开展扶贫项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市扶贫办《关于在全市开展“两个百日攻坚”和“七大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白扶办发〔2019〕3号)、《吉林省产业扶贫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0年)》及3月27日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扶贫项目专项行动,强化组织推进保障措施,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措施、落实责任,解决“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中存在的扶贫项目底数不清,扶贫项目偏小、偏弱,带户能力不强,扶贫资产管理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更好地推动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市脱贫攻坚任务目标。 二、主要任务 结合“两个百日攻坚”,全市扶贫项目专项行动从4月份开始至9月份基本结束。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配合,大安市、洮北区、通榆县3个县(市、区)具体落实(其他县市同步参照进行),对所有行政村,开展一次全面梳理,看是否都有扶贫项目,是否做到了贫困户全覆盖,是否实现产业分红。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要围绕“双带四增”,迅速研究落实项目,做到覆盖到位,确保贫困户脱贫时有扶贫项目增收因素。 (一)全力提升产业扶贫项目质量水平。一是市本级和

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年)》编制工作。及时印发基层执行。二是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做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组建贫困县产业扶贫专家库。达到一二三产业发展基本都有市县两级专家指导。【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各县(市、区)政府】 (二)促进龙头企业提升带户增收成效。一是培育种养加小微企业100户、评选成长型龙头企业20户。通过与贫困户在规模化种植养殖签订订单、有针对性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二是组织和推动省内外龙头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三是对带户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优先推介宣传、安排考察培训、融资贷款、申报项目等。【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三)培育市级“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典型。一是在全市遴选200个合作社示范社,作为市级“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典型来培育。二是县乡农经管理部门采取“一对一”模式对示范社进行扶持和培育,规范财务账目、承包经营合同,建立管理制度,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推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贫困地区农民拥有更多的流转方式选择,拓展贫困人口收入来源,部署土地经营权入股省级试点,抓好通榆县土地规模示范县创建;全市建设市级土地规模经营示范点50个。四是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接活动。努力解决融资难融资

贵州省毕节市2020年中考理综(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答案)

2020年毕节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综合理科(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卷I必须使用2B铅笔,卷II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 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Zn:65 Fe:56 卷I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 该项的序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 1.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2.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3.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毕节市人民的骄傲,每年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其中最具魅力的是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它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试问碳酸钙属于哪类物质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D.配制溶液时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 5.氮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其中有一种为红棕色气体叫二氧化氮(NO2),此氧化物中氮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6.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最容易失去1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7.生活中有许多盐,小苏打是其中一种,下列小苏打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Na2CO3 B.NaHCO3 C.NaCl D.NaOH 8.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是“生态建设”,下列符合该主题的是

感受沧桑巨变 解读贵州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之路

感受沧桑巨变解读贵州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报道记者王静甫):贵州省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乌蒙山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等8个县(市),总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山地占了93.3%,全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土地贫瘠,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喀斯特地貌占总面积的73%。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主要由碳酸盐组成,保水性差,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毕节地区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前,这里一直是我国西南贫困带的核心区域,曾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应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7年,毕节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28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元;人均产粮不到200公斤,每年需国家调进粮食1.5亿公斤,在当时558.86万人口中没有解决温饱的有315万;有147 万人和12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面积达60%以上,森林覆盖率仅8.53%;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1.29‰,文盲半文盲占青壮年人口的50%以上。 然而,今天的毕节,与试验区建立之前的1987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从4.53亿元增长到73.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0.08亿元增长到23.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0.16亿元增长到35.9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0.28亿元增长到4.36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74亿元增长到11.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741元增长到101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元增长到2484元。 总投资12.4亿元的煤电化热电厂项目、总投资7.7亿元的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等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区面积从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到16.7平方公里;先后建成低压耐硫甲烷化煤气厂、日产10万吨水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爱民广场等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旧城区主要街道的改造和主要地段的拆迁及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城市提质扩容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从不足500公里增加到2748公里;城乡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安装固定电话10余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超过20万户;实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26.3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惠及10万余人。 通过积极稳妥地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强化粮食的基础地位。与1987年相比,2007年粮食总产达44.05万吨,增加23.25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2.28公斤,增加143.28公斤,粮食供给实现了由依靠进口到自给有余。近年来大力扶持基地建设,成功打造了马铃薯、蚕桑、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一批产业基地;积极支持地方龙头企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龙头企业27家、协

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脱贫攻坚任务实施方案汇编

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脱贫攻坚任务实施方案 汇编 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排查,严格按照“坚持攻坚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坚持精准方略,确保脱贫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到位”的原则,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拿条件卡”,摸清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原因、贫困程度等,全面查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扎实整改到位,确保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 二、督导内容 1、扶贫对象识别不准。没有严格按照贫困对象识别标准和程序识别,操作不规范,名单未公示,优亲厚友搞照顾;“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有小汽车户、有商品房或商铺户、个体工商户或经商办企业户)清理不彻底;优亲厚友致使不符合条件对象成为贫困户,少数真正贫困的对象未纳入;数据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完善,动态调整不及时,不到位。 2、扶贫对象退出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一公示一公告”要求,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贫困户住危房被脱贫;贫困户符合退出条件(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现行省定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而没有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脱贫”。

3、帮扶措施不实。驻村帮扶后方单位帮扶力度不够,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措施不精准,方法单一,力度不大,成效不显著。 4、资金项目监管不严。有的扶贫项目不实、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资金拨付不及时,存在滞留闲置等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告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 5、工作落实不力。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完成任务;特别是一些产业项目戴着扶贫帽,用扶贫政策,却没有将贫困户、贫困人口作为参与的主体,扶贫政策、项目没有更多更好地惠及贫困对象,而是被一些能人大户主享或是独占。 三、工作步骤 本次攻坚专项行动计划利用3个月的时间,做到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有效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 (一)第一阶段基础再夯实(8月24日—9月30日)。 分片区召开座谈会。5名县级领导分片区召开乡镇街区党(工)委书记、副书记、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剖析存在问题,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拉出时间表、路线图。 集中走访调研。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所选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逐户进行调研,摸清实质问题,并召开座谈会对摸出的“五通十有”、贫困户帮扶措施等情况拉出问题清单,形成调研报告。 拉网式排查。抽调充实扶贫一线的36名后备干部、扶贫办工作人员10名、22个乡镇分管乡镇长、扶贫办主任、从事扶贫的主任科员、业务骨干88人,23个督导组成员69人,组成22个排查小组,利用15天时间,对所有未脱贫贫困户进行拉网式排查,被排查村的“第一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 摘要: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惟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其20多年的实践是对生态文明经济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内容,具有广泛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学意义,对于落后地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毕节试验区;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5.12+8文献标识码:A 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辖6县3区,土地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其中高原山区面积占93.3%,人口83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建立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解决贫困岩溶山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世界性难题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为贵州省、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地区有效解决经济、环境、人口等恶性循环问题提供示范性经验和理论,也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奠定了实证基础。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要不断地克服改造中的负面效益,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建立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生态经济,建立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和社会平衡,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的再生产,社会的再生产,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同步发展。生态文明包括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其中良好的生态是基础,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 二、“贫困的恶性循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毕节模式” (一)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 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并且具有传递性,从而形成贫困

四川省教考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四川省教考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6道小题。 1. 近几年来,上海崇明推进海上森林花岛建设,系统开展生态公益林、经济果林、生态廊道等林地建设,融合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极大地提升了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这一做法体现了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促进事物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②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 ③抓住重点,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统率引领作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事物的固有联系推进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写意画推崇“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意境是其灵魂。在创作理念上,写意画不求形似,但求神韵。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在构图上讲究“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写意画 A. 是画家创意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符合审美要求 B.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失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C. 虽缺乏社会实践基础,但比写实画更有艺术价值 D. 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 他带领团队,用2年8个月的时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他隐姓埋名28年,默默为中国铸造核武盾牌维护和平,但当外界称赞他是中国“氢弹之父”时,他却谦虚地婉拒。他就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于敏。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于敏的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的 ②于敏取得事业成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

③于敏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成就他卓越人生的关键 ④于敏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川剧有三百年历史,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明末清初,各地移民入川过程中,江苏、江西、陕西等地南北声腔与四川方言土语及说唱曲艺相互糅合,逐步形成了川剧“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腔特色。这表明 ①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经之路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客观要求 ③博采众家之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④批判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18年,某国因遭遇旱灾导致稻谷大量减产,市场上大米价格猛涨。为保障居民生活稳定,政府决定对大米实行最高限价。在如图中,P 0为限价前大米的市场均衡价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大米的最高限价应该低于P 0 ②大米的最高限价应该高于P 0 ③限价可能会使居民抢购大米 ④限价会让商家增加大米供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虽然家附近就有菜市场,很多人还是会在生鲜平台订购;因为懒得出去吃饭,外卖小哥成了“救星”。近年来,衣柜整理师、家宴厨师、上门理疗师……各种新兴职业层出不穷,而各种智能家居、奇思妙想的小产品也借助于网络平台大卖特卖。这类“懒人经济”的兴起

扶贫活动方案

文殊二中“扶贫先扶志”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精准扶贫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努力在教育上营造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能力,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落实“扶贫先扶志”专项活动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教育扶贫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扶贫先扶志”活动有效开展。成立“扶贫先扶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少生 副组长:余自勇 组员:熊传虎樊雪冬余晓莉胡宽森 廖婷彭滢滢 二、主要措施 1、开展入户走访宣传扶贫先扶志活动。 我校参与扶贫教师要定期深入到帮扶的贫困村贫困家庭里,宣传“扶贫先扶志”的精神,向贫困生家庭宣传教育扶贫“两免一补”政策。同时宣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贫困户家庭了解教育扶贫政策,树立贫困家庭安心让孩子读好书的信心。 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校讯通平台等各种载体宣

传好“扶贫先扶志”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 2、开展教唱两首歌活动。 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唱《我爱你,光山》《共同奔小康》两首歌。开展围绕“扶贫先扶志”为主题的合唱团体大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要求每班课前演唱扶贫两首歌,学校政教处选定学生会干部专项检查,并为每个班级打分,进行评比,选出先进班集体。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开展“经典名篇朗诵”活动,通过全校上下朗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名篇经典,达到提高文化修养、健全人格、道德与智慧投身于社会。一篇经典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操守,一个人的品性,一个人的境界。此项措施开展,力求培养学生远大目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 4、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发出“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乡”的倡议,表达养成文明习惯的决心,倡导全校学生遵守文明公约,关心、支持、参与创建美好家园的活动。呼吁大家积极发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精神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到清洁家园活动中来。对学校周边、学校周边沿线、小区院落展开捡拾垃圾杂物、擦洗护栏、清扫楼道等行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劳动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良好品质,并以小手拉大手,号召带动各层面的居民群众主动参与清洁家园志愿服务,形成共建共护的强大合力,把我们的家园装

关于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 篇一: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运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及经济学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基本概况、存在的环境建设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试验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对策;贵州毕节 毕节试验区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由于岩溶地质成土慢、易淋失等特点,加之人口增长、陡坡耕种等原因,水土大量流失、环境污染严重,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影响了山区人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地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造成威胁

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切实致力于把开发扶贫和改善环境结合起来,把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寓生态环境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确保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生态的良性循环,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试验区基本概况 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6853km2。最高海拔2900.3m,最低海拔457m,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3%。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辖7县1市1管委会,250个乡、镇(办事处)。20XX 年末总人口759万人,农业人口704.49万人,占总人口的92.8%,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20XX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4.7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63.27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人均占有粮食346.9kg,全区现有贫困人口55.91万人。 据国土部门20XX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全区国土总面积268.53万hm2,其中:农用地236.74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8.16%。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15.69万hm2,占坡耕地面积的17.55%。《毕节试验区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显示,全区有林地面积562264.88hm2,疏林地7036.89hm2,灌木林地438317.22hm2。森林覆盖率37.26%,

【精品】毕节试验区区情基本常识

毕节试验区区情 七星关区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6个办事处,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总人口148万人.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5摄氏度,最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51.34亿元,同比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1亿元,同比增长55。10%;财政总收入完成21.57亿元,同比增长86。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同比增长18。5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区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现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地区. 有识之士不妨来这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沃土一展身手。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正以淳朴的笑容、真挚的感情、热情的服务期待着您的到来,期待着您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大方县 大方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

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大方县辖36个乡镇:大方镇、双山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东关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文阁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高店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鸡场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

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设想,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产物。我省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加上我们工作的原因,使我省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就省内而言,一个贫困,一个生态恶化,仍然是严重困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差距扩大,如果不清醒看到这一点,并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 面对这一现实,通过对过去工作的反思,我们提出了用灵活的梯度政策来弥补日益扩大的效益差距、探索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的想法。也就是说,要以改革总揽全局,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采取一切有利于消除贫困落后的特殊措施,探索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新途径。为此,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变全面推进为重点突破,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改革试验,把毕节地区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经过前段时间酝酿准备,加上这次会议所做工作,建立试验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序幕已经拉开。这次会议后,毕节试验区就要由准备阶段转入起步阶段。如何把试验区工作迅速展开,如何加快试验区建设步伐,我讲几点看法。 一、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 毕节地区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毕节地区情况所决定的,也是毕节试验区与全国其他经济特区、开发区所不同的。全国所有经济特区、开发区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战略,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而毕节地区作为内陆边远山区,则是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标。经济特区、开发区是解决经济起飞先富起来的问题,而毕节则是改变贫困面貌、继续解决温饱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毕节试验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自身特点有清醒认识,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在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照搬沿海开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这不仅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决定试验区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 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就要针对全地区还有三百万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这一现实,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策措施,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目标。要针对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一半以

试验区中的“实验区”

试验区中的“试验区” ——大方县星宿乡立体式扶贫开发记实 近年来,星宿乡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按照地委秦如培书记“建设毕节试验区中的试验区”的要求,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扶贫模式,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使全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基本情况 星宿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47公里,辖10个村55个村民组,总面积127.47平方公里,总人口12459人,居住汉、苗、彝、仡佬、蒙古、白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是贵州省100个、毕节地区20个、大方县4个一类贫困乡之一。农村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星宿乡幅员辽阔,森林覆盖率达51%,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地委、行署在星宿乡实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战略,以“地级领导联系,县市党政领导、帮扶单位牵头,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组织实施”为主要内容,将星宿乡作为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的试点乡;地委书记秦如培和县委书记卢林联系帮扶星宿乡,着力构建“三大机制”,创新扶贫“五种模式”,强力推进“六大工程”,全乡面貌大有改观。

二、实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 星宿乡实施扶贫开发以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069元增加到2010年的346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以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突破发展瓶颈。建设村村通油路40公里,组组通公路31.31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乡境内的交通网络;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通组路13.4公里、窜寨路18公里和联户路27.7公里;正在建设投资50万元的客运站、油杉河进口油路500米。交通设施落后一直是影响星宿乡经济发展的瓶颈,丰富的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油杉河景区横跨星宿乡和雨冲乡,景区油路建设为旅游业开发打开了大门,乡、村、组三位一体的公路建设为发展打下了基础。白泥坝、庆岭、鹅岭、岩脚养殖场、云峰村500亩蔬菜基地等5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全面实施,完成了龙山村大土、长房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松树村深山组小II型水库勘测、项目申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有效缓解了工程性缺水问题。 2、以小城镇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大提速。实施了星宿街、彝族风情街和松树街三条街道建设,其中星宿街和松树街以苗族建筑风格为主,彝族风情街以彝族建筑风格为主,共计实施房屋改造1274户。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以每年35%的速度逐年递增,尤其到2011年大幅增加,从2010年末占总人

活动方案 学校扶贫帮困实施方案

学校扶贫帮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的通知》精神,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要求和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奉献爱心扶贫助学"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教育系统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和谐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有效开展"扶贫济困日"和"奉献爱心扶贫助学"系列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安排 (一)组织人员参加区"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 根据区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的统一安排,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参与6月30日下午全区"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主办股室:办公室)。 (二)在全区中小学生开展"扶贫济困,奉献爱心"专题教育活动 1、开展"扶贫济困、奉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向全区师生发出"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倡议书,提高广大师生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各学校要统一利用6月28日(星期一)上午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校内宣传栏等载体做好扶贫济困活动的动员工作,营造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在校园开展"扶贫济困奉献爱心"主题班

会,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我省贫困山区的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上"献爱心"的具体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鼓励人人争当"奉献爱心小明星"。开展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传递爱心",并自觉发扬关爱互助的精神,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主办股室:政体股) 2、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学校要积极围绕"扶贫济困"这一主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代表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贫困家庭,体验困难群众疾苦。探望关心贫困学生,广泛开展扶困助学的结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和奉献,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在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谈体会、写日记。(主办股室:政体股) (三)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扶贫济困"六个一次"活动 1、开展一次"奉献爱心扶贫助学"捐赠活动。尽最大努力,广泛动员、积极引导全区教育系统机关干部和教职工捐赠扶贫济困款物,并统一送到区慈善会。在进行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6月30日在全区中小学校举办一次"奉献你我爱心"捐献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学生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积极倡议广大学生"少举办一次生日会"、"少买一件玩具"、"少吃一个雪糕"等方法节省零用钱,动员学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或帮父母劳动时获得的奖励等,用实际行动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主办股室:办公室、教育工会、政体股) 2、开展一次"千名教师大帮扶"活动。组织全区广大教师,特别

毕节试验区区情概要

毕节试验区区情概要 毕节是1988年6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威宁和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7县1市1区、250个乡(镇、办事处),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平均海拔1400米。总人口750多万,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白、仡佬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2%。毕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日照1231小时,年平气温13.09℃,年均降水量1129毫米,森林覆盖率40.03%,是夏季最好的避暑之地。毕节是红色热土、革命老区,193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毕节建立。 试验区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和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同推进试验区改革发展。目前,教育部把毕节列为“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试验区”;科技部把毕节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土资源部把毕节列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水利部和贵州省签订了重点扶持对口支援毕节水利建设的协议;农业部建立了“农业部、贵州省农委、毕节地区”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并把威宁县作为农业部部长重点联系县;国家人口计生委帮助指导毕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国务院扶贫办在威宁县实施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国家林业局把毕节列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开发银行率先与毕节建立银政合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把毕节列为重点支持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