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四课学案

政治生活第四课学案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学习目标

1.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

5.政府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体系

对人民(必要性)

原因

对政府(重要性)

监督政府权力

健全监督机制

措施完善监督体系

自觉接受监督—阳光工程

三、自主学习

(一)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的好,可以;权力一旦被滥

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重要性(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和,防止和减少;才能防止,防止、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和的政府。

(二)怎样对政府权力实施监督

1.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这个机制,一靠,二靠。

具体说,①发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健全等制度。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的监督、

的监督、的监督。

(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

3.自觉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

(1)“阳光工程”的必要性

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是的基本要求。可以方便人民群众对及其进行监督,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2)“阳光工程”的意义

“阳光工程”实施,说明政府的、正在逐步增强。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便于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维护自己的;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生活导学案(2)

【经典训练】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对人民实行民主 B.对敌人实行专政 C.阶级性 D.人民当家作主 2、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 - 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中有154名中国人。在得知航班失去联系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公民的安全,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物质保障 C.国家的专政职能 D.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历史性 B.社会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4、2014年6月山东省公安厅启动反恐“一分钟处置”机制,提升反恐防暴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B.只要坚持专政职能,就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C.对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D.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已成为各项工作中心 5、2014年5月,为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新疆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通告》。这表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专政职能同样适用于民族、宗教问题 ③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④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这一规定() ①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充分体现②折射出了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③反映了我国公民权利实现具有保障④为公民实现基本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7、201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初露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8、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是() 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全民的民主

第四课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学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问题探究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 二、课前预习 1、生产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2)生产决定消费的。 (3)生产决定消费的和。(4)生产为消费。 2、消费于生产,消费拉动,。(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 (2)一个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消费时生产的和。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 (1)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2)是要求。 4、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 (2)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 (3)才能不断增强,提高我国的; (4)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1)从生产力角度: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牢牢扭住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 ③必须加快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2)从生产关系角度:必须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四、反馈练习 1、随着轿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家庭轿车拥有量不断增加,省内、省际的“自驾游”开始成为部分人群旅游的“新宠”。这主要说明() A.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 B.轿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 C.消费创造了新的劳动力 D.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2012年,我国生产汽车1379.1万辆,居世界第一。汽车生产的大发展,使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向往更强烈。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航天科技的民用化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得益于航天科技发展的人造心脏技术、汽车导航技术、红外线温度计、数码相机等走进了大众生活。这体现了() A.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C.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水平 D.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经济的发展 4、3G最大的优点即是高速的数据下载能力,它可以实现名副其实的移动宽带,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随着3G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第十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说明]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 控的重要性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为了满足多方 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中好 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 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住处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 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 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就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 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 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措施: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必 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 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 和失信惩戒制度。 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 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 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

高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一课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学案 一、学习目标: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二、基础再现: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包括________ 国有经济指由_______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__,在国民经济中起_______作用。集体经济是由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_________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工业和服务业中。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____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__成分。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_________中占优势。这是就_____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__________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______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个体经济以劳动者________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________所有和支配。 私营经济: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___________企业以及_________企业、__________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5.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_________的发展,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两个符合,三个有利于) 如何坚持?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两个毫不动摇一个新格局) 三、重难点突破 情境一:李明家有六口人,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他们工作企业的性质 1、爸爸在中石油上班 2、爷爷在村委拥有一家煤厂工作 3、奶奶自己开了一家烟花厂,雇有20个工人 4、妈妈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 5、姐姐在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采购部工作(该公司为韩国三星集团独资) 6、李明在上海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国有资金占80%,非公有资金占20%)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政治生活:第3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学案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考纲要求(学习目标)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2.我国政府的作用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知识梳理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政府的性质和地位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___________ 的政府。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_____机关,是国家_____机关。 (2)政府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担负着五个方面的职能: 第一,保障_________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组织社会主义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织社会主义_________ 。主要包括:一方面,宣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业。 第四,加强_____建设。 第五,推进_________建设。 (3)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_________。我国正在建设_______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_________发展服务、___________的能力和水平。 2.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______;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四个主要内容 知识深化和拓展: 2.正确认识政府职能 (1)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政府发挥作用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①不越位: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政府不要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揽在手里,要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②不缺位:政府不能万事包办,同时也不能什么都不管。政府应该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③不错位:政府不能既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规则的执行者。 无限政府是指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态度是无限的;有限政府是指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不能包办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市场、社会能做的,政府不做;市场、社会做不了的,政府来管。 结论:政府要对人民负责,这是无限的;但政府履行的职能是有限的。 4. 转变政府职能不是弱化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就弱化,是弱化还是强化还是保持不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命题点一:政府职能 1、以下属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 ①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②政府要加强监管市场活动,加强提供各类公共服务 ③中共中央首次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 ④建设有限政府,减少和弱化政府职能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2.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2019年12月1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自2019年1月1日起,高考将取消中学生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5大加分项目。促进教育公平( ) ①是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

九年级政治第九课学案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建和谐社会; 2.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3.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二、重难点: 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多媒体辅助 四、课前预习: 1、小康——最早出自《诗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首先提出的。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 3、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4、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是什么?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一】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眉开眼笑,过上清闲殷实的日子; ﹡政治上:民主制度极大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文化上: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充实,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教育上: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享有更加良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活动二】○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完整版)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教学计划 引言 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购买。我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怎样看待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知识上的准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引言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货币到底是什么?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教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材分析 本课从商品入手,让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货币的知识。具体包括: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与货币发行相关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人们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等一系列知识。 第1页

教学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课2课时;复习课1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价格的含义、两种结算方式、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的用途;懂得外汇的含义;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汇率的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经济生活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联系人民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制意识;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信用卡;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对商品、货币、纸币、外汇等概念,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直接采用讲授法;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及其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等知识直接采用讨论法对货币的产生及纸币的产生等知识直接采用情境设疑法。 学生的学法:1、探究法,即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并设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中形成认识; 2、讨论法,即结合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在观点碰撞中掌握真理; 3、自学法,即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任务说明 完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 本科时教学的具体内容 回顾生活,情境导入 说明:可利用课文P4中的虚框内容和提问,也可利用学生课桌上的课本学习用具。教师通过提问而引入新课程内容。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题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探究活动一: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如学生身边的课桌、书籍、学习用品等等。 说明: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商品的含义,懂得“商品的两必备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的道理。 第2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班级姓名 【考点扫描】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3.公有制为主体 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知识网络】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决定环节)、、 、消费(是 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1、生产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②生产决定消费的;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④生产为消费创造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①消费是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同落后的之 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2、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 ⑴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②发展,对于全面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⑵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 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差距, 赶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的才能不 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的基 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含义:指由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 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 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2)集体经济:含义:是由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 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地位:是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 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混合所有制经济: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 济形式。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地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 混合所有制是资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将进一步发 展。 ③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A: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 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B: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 的集体经济。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 一,;第二,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生 产 与 经 济 制 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 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四个环节的内容 四个环节的关系 公有制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 坚 持 和 完 善 我 国 的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原因 意义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 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 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 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 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 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经济生活学案22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编写人:张小明审稿人:张慧日期: 班级:姓名: 目标导学 知识目标 1、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2、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以及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含义。 4、了解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含义。 5、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2、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3、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4、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合算的,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2、通过学习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 学案诱思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商品价格上涨,人需求就,反之,则。 (二)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大/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大/较小)。 (三)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如果某种商品有替代品存在,一旦其价格上涨,就会大量减少需求量,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反之,其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需求量,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例如,牛肉和羊肉、火车和飞机等 如果某种商品有互补商品,该商品价格上涨,就会使其需求量减少,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反之,该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例如,汽车和汽油、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等。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第二,; 第三,。 知能训练 单项选择题 1.盛夏来临,空调的价格提高了,导致风扇的销售量增加,是因为()A.风扇是空调的互补商品 B.风扇是空调的替代品 C.风扇较受人们喜欢 D.风扇的价格降低了 2.下列属于互补商品的是()A.牛肉与猪肉 B.货车与飞机 C.汽车与汽油 D.自行车与电动车 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为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此外,受油价过高影响,美国市场中型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根据材料回答3~4题。 探究活动一 材料:如何购物更实惠。 ⊙在你的日常消费中,哪些商品是在旺季购买的,哪些是在淡季购买的?理由是什么?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市场上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商品?探究活动二 材料:牛蒡事件。 ⊙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生产活动的?⊙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

高中《政治生活》第三课 第一框学案教案

****学校09级政治学案(淄川一中编制)《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一框编辑人: 审核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关键词:政府,职能,作用) 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 1.下列对我国政府性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③国家权力机关④全体公民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①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夺得32枚金牌②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③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学习好、宣传好十七大文件的通知④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⑤党的十七大修改党章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 A.②③④⑥B.④⑤⑥C.①③⑤⑥ D.②④ 3.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集中力量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等。我国的严打斗争是在行使 A.保障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有 ①国务院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②2008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 ③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④2007年10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和调整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5.由于雪灾造成了铁路中断,百万旅客滞留广州。广州市政府从2008年2月2日早上7时起启动琶洲预案,将进入广州乘火车的旅客全部疏导安置到广交会琶洲展馆的各个分区,并为旅客提供吃饭、保暖、卫生、医疗等服务。这体现了市政府积极履行A.建设政治文明的职能B.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D.维护社会安定的职能 6.政府履行职能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新生婴儿到派出所登记户口 ②政府办学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导致工人下岗 ④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供人们日常使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J市发展了“我为构建和谐J进一言活动”。市政府通过网络、报纸、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广大群众积极献言献策,仅网上留言每天就达上百条。市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和谐J的重点。第二,千方百计破解长期困扰老百姓的“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问题。第三,开展评选“知荣明耻十佳公民”等活动,提高全民的道德素养。第四,坚决整治制药厂、造纸厂等企业的污染问题,保护和治理环境。第五,健全多渠道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经常性的严打工作,坚决铲除社会黑恶势力,维护社会安定。第六,建设和谐社区,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社会治安功能。第七,实行政务公开,开展“群众评议政府”活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该市政府行使了哪些职能?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经济生活学案第八课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学习目标】 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2.理解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和含义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6.了解税收的含义 7.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8.了解个人所得税 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自学导图】 第一框国家财政 【预习填空】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就是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⑴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年度_________________。 ⑵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 ⑴国家财政是促进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的物质保证。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____________的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基础性的)和__________。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⑴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__________,或支出大于收入___________,都属于 财政收支平衡 ⑵财政盈余:是指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⑶财政赤字:是指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自主探究】 探究一:谁来拯救?——中国守法奶农 受三鹿影响,国内中国奶制品厂商纷纷停产整顿,善良的奶农看着牛奶卖不出去,只好倒掉,掩面哭泣中央财政紧急拨付了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内蒙古、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6个奶业主产省(区)特别困难的倒奶奶农。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采取切块一次性下达,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这体现财政具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 (1)地铁、青藏铁路、西部开发的“四大工程”、三峡工程和载人航天事业是谁投资建设的?(2)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3)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探究三: 材料一: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8%。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2%。其中美国为2.3%,欧元区为-0.4%,日本为2.0%。 ● 2012 ●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 材料二:P65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2)国家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么做? (3)说明财政具有怎样的作用?

《政治生活》第二课学案及答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考点展示】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考点解读】 考点一: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举方式的比较 (2011温州模拟)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回答例1-2题: 【例1】该村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这种选举有利于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人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③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确定选举方式的依据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例3】目前,在我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533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而实际的支出远高于此数。这表明 ①选举方式的选择与我国的国情密切相关②我们进行直接选举的条件还不具备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④我国不能采用直接选举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为什么?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怎么做? ①不断提高自己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态度:积极参加选举。 ③能力: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例4】某社区在进行新一届居委会选举中,想了不少办法来吸引年轻人,但效果不明显。不少青年居民并不热心,反应冷淡。作为社区青年居民,应该在居委会选举中 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选出令人满意的人大代表②增强选举参与感、责任感,积极参加选举③提高政治素养,透出自己神圣的一票④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4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设计

第4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设计★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我们会看到有国家投资的企业,有某个集体出资兴建的,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合作兴建的。这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2.65%,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8.5%、60.9%、43.7%,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为41.2%、57.6%。 材料二:2002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铁路83.1%、冶金64.4%、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长到2002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2、公有制为主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经济生活学案第九课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4: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自学导图】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预习填空】 一、市场调节 1、 ______在资源配置中起____________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_____和_______资源配置的两 种基本手段。 2、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_____的涨落 以及__________的变化,由_______来安排和调整的。 二、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要靠_____________来维护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对____________ 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3、加强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⑴___________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_______为支撑、_____为保障 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_________。 ⑵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_______、________规范和引导。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探究一:近几年, 汽车市场十分火暴. 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许多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也试图涉足汽车产业.激烈的竞争迫使一些企业退出了汽车行业,一些企业纷纷下调汽车价格,加快推出性能更好的新车型. 讨论:上述材料中,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谁在指挥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探究二:某北方城市缺水严重,夏季为解决供水矛盾,从今年开始每年7、9月都将执行季节性水价,由现行的每吨1.95元调整为2.34元,水价上涨,使价格较高的节水型器具开始热销。商家纷纷开始引进新技术生产节水型器具,从而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分组讨论:根据材料,说说市场经济的优点。 探究三:新教堂结婚仪式 神父:你是否愿这个男子成为你丈夫?陪他吃三聚氰胺奶、注水肉、避 孕鱼、明胶囊…直至永远?新娘:最毒妇人心,我愿意!神父:你是否愿这 个女人成为你妻子?为她买镉大米、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明胶老酸奶…… 直至永远?新郎:无毒不丈夫,我愿意!神父:恭喜你们结为中国式夫妻。 1、上述问题反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哪些缺陷? 2、如何看待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它们违背了市场规则的什么内容? 3、如何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参考角度:国家、食品行业、经营者、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