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2课

第四单元 第12课
第四单元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1894年,________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____________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________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签订《____________》

4.影响

(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______________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预习评价】

1.(判断)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朝鲜东学党起义。()

2.(判断)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思考)与以往的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最大特点是什么?

试答: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____________”的旗号,在________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

(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____________,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____________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____________内。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________”。【预习评价】

1.(判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2.(判断)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因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3.(思考)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答:

【图解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名师点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瓜分世界的活动,这是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也是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华的原因所在,从这一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带有必然性。

【图解历史】《马关条约》的内容

【误区警示】《南京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则是以资本输出为主。

【历史纵横】(教材第59页)《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展开了英勇的反割台斗争。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多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这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解历史】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误区警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

【误区警示】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

【名师点拨】《辛丑条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意味着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知识点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1901年9月。

2.内容及危害

3.影响

(1)迫使________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_社会的境地。

【预习评价】

1.(判断)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清政府。()

2.(判断)《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远超以往的各个条约。()

3.(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答:,【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朝鲜 2.(1)丰岛(3)威海卫(4)旅顺

(5)北洋舰队 3.马关条约台湾主权苏州内地税资本输出 4.(1)瓜分中国

预习评价 1.× 2.√ 3.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扩大资本输出的要求。

知识点二

1.(2)扶清灭洋京津 2.(1)义和团(2)廊坊附近(3)紫禁城 3.议和

预习评价 1.× 2.×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中外民族矛盾激化。

知识点三

2.税收中国人列强外务部

3.(1)清政府(2)半殖民地半封建

预习评价 1.√ 2.× 3.腐朽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难以战胜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

主题甲午中日战争

[史料探究]

1.爆发的原因

史料1894年3月①,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注:①时间早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反映了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挑起的侵略战争。

思考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提示(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侵华蓄谋已久。(2)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促成中日冲突,挑起战争。

2.战争的影响

史料

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

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

注:图片中列强争先对“大饼”下刀,反映了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实。

思考图片反映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战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战败的原因

史料一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①。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注:①反映了清政府腐朽的吏治。

思考(1)史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清政府的腐败。

史料二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①”,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②。

——《中国近代史编》注:①说明李鸿章把希望寄托于列强的调停。②体现了李鸿章“避战自保”的错误战略。思考(2)依据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的原因。

提示①一味依靠外国调停,不积极备战。②战略失误。

,[史论形成]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

(2)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4)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5)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中国人民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拓展延伸]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

(3)思想原因:信奉“武器决定论”。

(4)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5)外部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名家论史]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史料: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导读: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

主题八国联军侵华

[史料探究]

1.背景

史料神助拳①,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②。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③。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义和团揭帖一则注:①反映义和团宗教迷信色彩。②说明义和团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③说明义和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排斥态度。

思考据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局限。

提示(1)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局限: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盲目排外。2.影响

史料一下图漫画中的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①

注:①图片中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玩偶和“你们的地盘,我做主。”形象地反映出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思考(1)史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辛丑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史料中漫画的主旨?

提示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史料二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①。

——新华网:某学者的评论注:①辩证地看待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思考(2)史料是如何认识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的?

提示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史论形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1)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充分暴露了清王朝“洋人的朝廷”本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4)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拓展延伸]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名家论史] 《辛丑条约》的影响

观点:“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猛回头》导读:《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组织,成为列强的侵略工具。

1.(2015·浙江学业水平)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A.“致远”舰B.“定远”舰

C.“靖远”舰D.“经远”舰

解析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故A项正确;“定远”舰由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故B项错误;“靖远”舰管带是叶祖珪,故C项错误;“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5·北京学业水平)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解析材料中涉及台湾人民的反抗,《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割给日本。

答案 C

3.(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由关键信息:“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

了”可知这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 C

4.(2015·新疆学业水平)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解析结合材料中“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看出是《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项。答案 C

5.(2015·甘肃学业水平)下图所示为两江总督刘坤一奏疏的部分内容。这份奏疏主要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侵华和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抓住本题关键信息“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这体现了义和团抗击洋教;由题干关键信息“各国……增兵”,这体现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故选D。

答案 D

6.(2015·福建学业水平)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

廷”。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解析抓住题目的时间1901年,结合《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这一信息得出答案。《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

答案 D

7.(2016·河南鹿邑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请用一句话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主题。

(2)《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寻找最能说明半殖民地化的条款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归纳出“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结论,据此得出“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等结论。

答案(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内容: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一、学思之窗(教材P59)

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想。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危机。谭嗣同的诗寄托了他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为了救亡图存,诗人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甚至不惜以死来唤醒世人。

二、本课测评(教材P61)

列举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提示(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2)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罪行累累。(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三、学习延伸(教材P61)

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提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

(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总额,或者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了日本的资本积累。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

(3)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主要表现在: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

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6·山东菏泽期中)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鲜农民起义而引发

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朝鲜农民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解析朝鲜农民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其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2.(2016·江苏启东中学期末)仔细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形势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

解析由图中战役发生在中国、朝鲜、日本、渤海、黄海一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答案 C

3.(2016·山东济宁期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 B

4.(2016·福建惠安一中期末)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解析从材料“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图固守以待转机”可以判断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6·吉林长春五中期中)《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②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使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不堪重负,①成立;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列强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也相继向中国输出资本,②成立;通商口岸重庆已经是长江中上游,③成立;综合起来,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④成

立。

答案 A

6.(2016·河南安阳期末)“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从材料中“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故选C。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C

7.(2016·江苏大丰实验中学期末)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设立“使馆区”,由外国人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答案 C

8.(2016·河北邢台期末)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根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解析宣传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痛打的弱者是指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2016·河北隆化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

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原因。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提示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分析回答。

答案(1)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

(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网格式)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材分析】 本科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安排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比较野外的景物和游乐场景物的不同,从面上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知道自然物构成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第二个活动是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通过观察一些具体的物品,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的不同,自然物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而人造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没有的。第三个活动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几个自然物,比如用树枝、树叶搭建一个小棚子,当学生亲身经历,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的这个过程。第四个活动是通过阅读指导人们需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往往会利用自然物来制造物品,而这种制造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从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理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的名称、一些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动手,通过自己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或者说一个人造物出来,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而形成的,同时感受搭建小棚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由上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要能够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尤其是要能够发现人造物上面人们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这是一个难点。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这样,所以老师要准备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要准备一些树枝、石块、泥土等这些东西。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科学探究: 1.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8静夜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 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 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 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https://www.360docs.net/doc/c44849175.html,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4849175.html,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4849175.html,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 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 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4849175.html, 课件|视频|试卷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 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 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 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上课伊始的猜谜导入, 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画浓郁的意境引入 对诗人的介绍,并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这个单元,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短文两篇》,一篇略读课文《最苦与最乐》和一个习作及一个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本单元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2、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 3、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4、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难点: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指导】 1、略读法。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第四单元其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教案 新人教版

12、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 (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 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白求恩同志去世后发表的一篇议论文,学习本文要求学生知道:“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而且,引导学生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人物介绍。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公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3、写作背景: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12月1日为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三、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

部编九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合集

13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谈读书》语言简练优美的特点及作用。 2.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议论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同伴互助,基本完成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和论证方法的阅读任务;同时,以“好书推荐”“质疑大师”等活动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培养思考和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谈读书》 一、预习反馈、初读感知 1.坦诚相告: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2.走近培根,了解作者。 3.生字词预习检测。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课文,小组交流整理本课的字词及文学常

识,由教师检测。旨在让学生养成专注预习的习惯,促进课堂的高效性。) 二、互助探究、精读品析 1.齐读课文,谈谈自己最喜欢文中哪句话,或认为文中哪句最有道理,说说理由。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文中名言警句的含义。 2.齐读课文后,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两道题考查其他小组。(温馨提示:你可从文章内容、论证方法、所用修辞、词语运用、句子赏析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出题。)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并说出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谈论,把握修辞、论证方法、文章内容等。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赏析语句,学会抓住论证方法进行把握。希望转变方式,从新的角度引导学生主动地有兴趣的学习。) 三、师生联动、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互助探究的成果。 2.师生共评。 3.课堂生成问题的质疑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成果的评议,引导学生质疑并解惑。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适时地加以点拨。) 四、体验实践、拓展延伸 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告诉他们这本书的优点,以及你从中获得的益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后题及答案(含四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为人民服务》课后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é mìnɡ() tài shān() mù biāo()chè dǐ() xī shēnɡ() yā pò() 二、查字典填空。 1.“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首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 2.“鼎”字共有______画,第六笔是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____部。 三、选字填空。 (泰、秦)()山()朝 (鼎、顶)()峰()立 (炊、吹)()具()嘘 (牺、栖)()息()牲 四、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兵简政是减轻群众负担的一项好措施。(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B.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死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地方) C.新建的贸易广场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指全国各地) D.为个人利益而死,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多形容轻微或不足道)

五、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我会学着写:我们在______________的时候,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共有四句:第一句讲________,第二句讲________,第 三、四句讲________。(选一选) A.“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B.“我们”要欢迎批评 C.“我们”接受任何人正确的批评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被俘.(fǔ fú)裤裆.(dǎnɡ dānɡ) 筹.集(chóu shòu)矜.持(jīnɡ jīn) 深山坞.(wū wù)企.望(qí qǐ) 金镯.(zhuó shǔ)威吓.(hè xià) 二、比一比,再组词。 俘()矜()涛()坞()浮()怜()筹()呜() 三、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 ..三天?!齿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 ..过。 奢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1.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2.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3.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 4.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作者运用插叙的方法讲述了“一桩趣事”。() 2. 《清贫》一文选自《可爱的中国》,作者是方志敏。() 3.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4. 因为被俘,所以作者叙述的语言是沉痛而悲伤的。() 六、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1)能否将句中的“捏”改为“摸”,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身之后,国民党士兵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这句话描写了人物的()。 A. 神态 B.语言 C. 动作 (2)这句话表现了方志敏同志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数数数的组成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 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课前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 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 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 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 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番茄太阳”》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番茄太阳”》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99分) 1. (6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黄瓜________的豆角 ________的番茄________的头发 ________的皮肤________的眉毛 2. (8分)比一比,再组词 蔬________碌________脆________戚________ 疏________绿________危________威________ 3. (6分)照样子,写一写。 声:歌声一串歌声一串银铃般的清脆歌声 心: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10分)看拼音,写词语 fān qiémánɡ tónɡmánɡ lùshū cài juān 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īnɡ cuìfánɡ wūqīn qi tiān shǐwēn nu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附近—________ 小型—________ 忙碌—________ 6. (4分)形近字组词 情________ 摸________ 请________ 模________ 7. (5分)修改病句。 ①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 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发展。 ③我一条鲜艳的红领巾。 ④《中国少年报》和《东方少年》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8. (5分)说“长”道“短” 提示:其实,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何对待“长”与“短”呢? 9. (5分)用钢笔描红。 肖咏握忧烛 卡黎 10. (5分)给下面片段加上标点 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11.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导引 1。本单元是新教材初中阶段中的第一个集中编排的小说单元。此前,虽然学生已在1-4册课本中接触到了6篇小说,课外也或多或少做了阅读,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体裁知识,但是由于这些小说都散居于四册书中由不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的单元里,且有些篇目小说的特征并不突显,学生不易将相关的阅读小说知识系统起来,所以学生还未形成阅读小说的能力。因此,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仍应继续引导学生巩固记叙文阅读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将相关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小说的能力,形成欣赏小说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 2。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世界,但是小说中借人和事所表现的人性或者情感体验则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它们所表现的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五篇小说都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故

乡》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被剥削被损害的农民的深切同情与焦虑,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一个普通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它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至上的本质。《麦琪的礼物》写在圣诞节前夕,一对小夫妻相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彼此珍贵的礼物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这一切都表现了他们爱的真诚。《范进中举》围绕老童生范进中举,描述了范进及周围人等的种种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鞭挞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不朽的失眠》给我们讲述了一场失意人的失眠,成就了脍炙人口的诗章的故事。阅读这些小说,汲取基中的真善美,鄙弃其中的假恶丑,尤其要引导学生摄取其中富含哲理性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被其虚构的情节所吸引的层面上。 3。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从时代看,古代作品一篇,现代四篇;从类别看,古代白话章回体小说节选一篇,短篇小说四篇;从作者看,中国小说四篇,外国小说一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学生都不熟悉,但学生对小说容易产生兴趣,且通过课内外阅读小说已有一定的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 第12课《亭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亭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亭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本地的亭子资源及文化不够,因此学生对于此方面的了解也不多。 学生在线描画上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刻画不够细致,都是需要在课堂中注意的地方! 3重点难点 1、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2、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亭子》教学设计 1、视频导入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置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简单介绍名亭历史渊源)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分类内容课 时 教学要点 课文桥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 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 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 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 的写法。 在柏林 1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 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 有声的效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 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 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 的故 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 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 很重要。 语文园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编号 103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 单位:淄川区松龄路小学 姓名:付加永 电话: 5271502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二、“有余数的除法”在学段学习中的位置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中有“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除法是四则运算中较难的一种,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一种运算。除法的学习本学段安排三次,第一次是二下“表内除法”,第二次是本册“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包括竖式计算。第三次是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又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口算或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目标解读 1、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减缓这种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然后再学习有余数除法,这对除法算式的结构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对有余数除法如何定商,教材却没作要求,那么在达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作适当补充。 3、对口算要求 教参要求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

10.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能够想办法让光进入封闭纸盒中,会用“有光才能看见物体”表述光的作用。 2.知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于亮和暗的要求不同,学会保护眼睛的办法。 3.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会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内有图画、四周有孔、可封闭的纸盒6个、手电筒6个、彩色卡纸6张、笔6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小游戏:看一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看得更清楚,应该怎么办? (可以开更多的孔,光透得越多,看得越清楚)。 3.分小组行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亮与暗 1.问题: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2.问题:如果亮暗调适不当,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伤害眼睛) 三、学会保护眼睛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眼睛”;

2.学生交流。 3.问题:在室外如何选择合适的环境看书? 4.生交流。 [设计意图: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光与眼睛的健康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1.出示问题“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2.师示范“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的办法。 3.学生用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上的彩色卡纸,请他们尝试画出不同的光斑。 4.引导学生讨论并说说手电筒照射桌面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5.生反馈:光斑的大小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关,且手电筒距离纸面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手电筒距离纸面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6.收拾与整理桌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一个初步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板书设计】 10.明亮与黑暗 光 保护眼睛 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盘古开天地》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盘古开天地》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 (共9题;共51分) 1. (9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撩________起衣襟________ 鲫________鱼 2. (2分)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匪”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B . 《匆匆》和《桃花心木》的作者分别是林清玄、朱自清。 C . “孰为汝多知乎?”中“孰”的意思是“谁”。 D . 许云峰是革命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3. (3分)写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完碧归赵________ 谈笑风生________ 绳池相会________ 不动生色________ 不屈不饶________ 赞不决口________ 再接再励________ 可成之机________ 4. (8分)读拼音写词语 xīshēng zhuóyuèxiāo yān kǎi xu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分)用画线词语的反义词填空。 鲁滨逊远离文明世界,流落到________的荒岛;远离了________的城市,居住在这寂寞的荒野;豪华的卧室入梦,________的帐篷成真。城市中司空见惯的灯红酒绿不见了,开始了一段世界上________的忧郁生活,他表现得________,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

6. (6分)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选填序号) ①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__ A.到这里回旋 B.回到这里来 ②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A.奇怪B.奇妙 7. (9分)连一连。 一条________ 蜻蜓游过来 一群________ 青蛙飞过来 一只________ 小鱼跳过来 8. (4分)补全成语,并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气喘________ 磕磕________ 声________击________ 一丝________ ________不乐若无________ 四面________ 赏心________ ①只见绿叶嫩绿,一片初春景色,令人________。 ②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表现得________,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9. (6分)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遇到________ A、发现 意外________ B、问题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8分) 10. (7分)课内阅读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及第3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大草原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咱们就出发吧!(出示百羊图片)瞧,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像不像无边的绿毯,这时来了一群小羊,给绿毯绣上了美丽的白花,好美啊。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能数一数,来了多少只羊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数方法。 学生数完后汇报,并说明怎样数的。(1个1个地数,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 2.教学例1。 (1)10个一是一十。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学生开始操作) 师:以前我们数小棒多少根就捆成一捆?(数10根就捆成一捆) 师: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 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10个十是一百 师:现在我手里有2捆小棒,是多少根?(20根) 师:如果再添上一根呢?(21根) 教师操作,学生依次往下数22,23, (29) 师:现在数到29根小棒了,再添1根是多少根?(30根) 师:这9根再添上1根满10根,又要捆成一捆,现在一共是几捆小棒?(3捆) 下面继续采取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每数到几十九的时候,就提示一次学生该数多少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让他起立回答,给予个别指导)每数到接近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含答案

第四单元 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 叶猴们在跳荡着、嬉闹着,它们有时会打架吗?北极渡鸦们滑上、滑下,它们这是在表演吗?露脊鲸们扬起“帆”,乘风远航,它们是在游戏吗?有人认为它们是在演习,演习生存的本领;有人认为它们是在娱乐,娱乐是它们的天性;有人认为它们是在学习,学习是实践的预演;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在锻炼,锻炼就像体育运动。动物充满了奥秘,奥秘有待于揭开,揭开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动物游戏之谜》告诉我们,动物会游戏,而关于游戏的目的,虽然有专家研究出了成果,但这些并不是最终成果,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动物并不是像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简单,它们有着丰富多彩的身体活动和内心活动。 爱护动物,已经是个老话题了,可是我们不得不重新来思考这个话题。自以为主宰世界、智慧独有的人类,原来总认为对动物的杀戮是理所应当的,对动物的保护是给予它们的恩惠。现在看来未必如此。动物也许是有着较高的智慧甚至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抛弃偏见,重新审视世界,给予动物——我们地球家园的好朋友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也许是我们最应该做好的事。 [运用角度] “保护动物”“关爱生命”“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 【课外运用】 1.动物与人类同属于地球母亲的骄子,它们虽然与人类“言语”不通、“风俗”不同,但

它们的的确确是一些可爱的生命,它们有喜怒哀乐,也有生老病死。它们与我们人类一样,也时刻为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担忧,而我们人类呢?却常常无视它们的权利和生命。 在地球上,人类和自然界中的所有动、植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和这些可爱的动物乃是 “一母同胞”。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那么的活泼有趣:猴子“走钢丝”、玩“倒立”,渡鸦“坐滑梯”,鲸鱼学“扬帆”;它们会单独游戏、战斗游戏,还会操纵周围事物游戏;野象能模仿人类踢球,黑猩猩会嚼烂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等等。它们都以自己的智慧生活在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地上,我们不应该因一己之私来惊扰它们,更不能因自己的“口腹之需”来杀害它们。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伤害它们。我们拥有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让动物们和我们人类一起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制止自己的行为,生态就会不平衡,世界的资源就会没法循环,我们人类也会灭绝。虽然有些动物会伤害我们人类,但那是我们人类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才导致的。只要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让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家园——地球,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让我们和动物们一起来珍惜这个美丽的家园吧!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教诲.(huì)反馈.(kuì)汲.水(jí)濒.临(pín) B.舀.水(yǎo) 嚼.舌(jué) 干涸.(hé) 称.心(chèn) C.衔.接(xián) 聒.噪(ɡuō) 圈.子(quān) 棘.手(jí) D.赔偿.(chánɡ) 歼.灭(jiān) 嬉.闹(xī) 氛.围(fèn) 解析:A项,“濒”应读bīn;B项,“嚼”应读jiáo;D项,“氛”应读fēn。 答案:C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读句子,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 她扯着喑.(yīn àn)哑的嗓子向我们讲述她的遭遇。 2. 他是一个不(拒拘)小节的人,从不在意细枝末节。 3.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jī jì)日。 4. 战士们再一次抖擞.(sǒu shǒu)精神,投入战斗。 5. 商贩们的露天烧烤弄得街道烟(熏薰)火炼。 6. 就算你有才干,也不能这样(恃侍)才傲物、狂妄自大。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 “撇”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抖擞”的意思是。 2. 如果你不认识“喑”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在“万马齐喑”中“喑”的意思 是。 三、先说说加点字词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休:。诗句的意思: 2.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诗句的意思: 3. 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王师:。乃翁:。

诗句的意思: 四、填空。 1. 《题临安邸》一诗中描写青山、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诗句是“”。这两句诗反映了景象。作者用“”三个字,话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其言外之意是:收复中原失地的事业几时才能着手? 2. 《示儿》一诗中,临终前,陆游的遗憾是,他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 五、按音节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六、阅读课外诗歌,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jiāng)卧:直挺挺躺着。②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 (jiāng)。轮台: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③夜阑(lán):夜深。④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