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材分析: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德育目标)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活动准备:

(一)学生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二)教师准备: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或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

喜欢玩玩具吗?(出示玩具汽车)怎样使小车跑起来?(学生演示)

如果让一位同学蹲在地上,你能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吗?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做之前让学生先说说做法,统一游戏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活动设计的整体构思。)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儿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学生的发现可能很多,教师应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及时地加以肯定,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处理,对有些发现如:同样都是拉和推,同学甲有时运动,有时不运动,有时向这个方向运动,有时向那个方向运动,要及时的加以梳理引导,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及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效。

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准备一些活动的材料。)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本活动分为两个层次展开,一是通过小车在相同距离上的速度比赛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小车的速度之所以有快有慢是因为小车所受的推力或拉力大小不同,从而建立起拉力(推力)有大小的概念,二是通过小车越障碍的活动,让学

生明确要想让小车按一定的轨迹运动,在用力相同的条件下,用力的方向就有一定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体会推力(拉力)是有方向的,两个层次的活动是同时开展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具体研究的子课题,活动前还要着重讲解测力计,秒表的使用方法。)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学生预测: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

(针对学生提出的预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所受到的力有关系”。)

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让小车爬上斜面或桥的模型,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

实验记录

小车受到的

拉力

小车运动时

我们的

发现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拉力和推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制作好游戏规则,根据学生的讨论适当时机播放。)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

游戏规则“让小车顺利地通过障碍物”规则:

我们的

做法

我们的

发现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分析记录后获得的发现,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交流他们的“发现”,让学生在发现中思考,进一步理解,认识推力和拉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记录与发现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课件。)

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课件,你有什么想法?

三、自由活动: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

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推拉体验感受在推力拉力大小相等时,只有方向一致时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对推力和拉力有了全方位、立体式认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2、活动评价: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四、拓展活动:

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教学反思:

本届课是一节探究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应该是学生积极性非常高、非常喜欢上的一节课,可在实际中仍有的小组的组员充当“看客”不愿参与,没有真正的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只是提醒他们要参与活动没有更好的处理这个细节,如果在当时我能给这样的同学布置一个活动任务并且在实验结束后师生谈收获时我能把这样的问题拿出来再次强调,或者效果就会好很多,现在想想真是很可惜没能对细节问题处理好。在今后我一定要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让他们喜欢参与喜欢动手。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同时我认为每节课细节的处理一定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生物教师培训讲座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一、概念: 教学设计是为老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 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 定义一: 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规划的过程。 定义二: 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三要素: 1.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2.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 3.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此处可适当与普通教案进行比较)三、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 1 / 12

1.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的联系。 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骤,并在每一步后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主要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等。 2.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重点入在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行为本身。 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 主要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3.建构主义。 建构主认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其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

《运动与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江湾小学贾静明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5课。在前几课中,学生们已经利用小车和弹簧测力计对运动和力作了探究。因此,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探究性课。通过引导,讨论,实验操作,观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通过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实施实验,在小组共同探究分享中获得知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学生反馈情况,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情境,认识摩擦力 科学学习可以明白生活中一些现象蕴涵的道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避免一些灾难。知识的探索总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情境。在关于摩擦现象的认识中,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调查教室里的摩擦现象,家庭中的摩擦现象。如:写字用的笔,穿的鞋,擦玻璃,拖地等。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想象力,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2.制定方案,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交流过程中有的老师提醒我要注意实验中对学生的指 导与提示,于是我在这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自由猜想,制定验证计划并完

善方案。在教师参与的实验探究中,充分展现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加强了对学生认真观察的引导,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便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科学概念。利用课件提示实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实验获得准确的信息。 3.合作学习,分析数据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科学课的学习,更多的是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意向,尽量让学生按不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实施,相互配合,乐于合作和交流,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不断地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见解,注意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强化了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待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集体讨论分析,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分享各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是,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对实验操作细节的讨论不够,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没能很好的落实,在导入和过渡性的问题上显得有些重复,没能很好的把问题简洁化。造成时间上的把握不是很恰当。考虑到时间上的把握,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没能很好展现。最终使交流讨论的时间过去形式,没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注意备学生,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使每一堂常规课都能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资源:怎么写教学设计

怎么写教学设计 怎么写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

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

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小车的运动》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小车的运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识,推和拉能够产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为了让学生研究我让学生准备了科学材料袋,里面有《小车的运动》这节课需要的零件。我怕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零件都放进桌洞里。一开始,我让他们效仿的课本上的一位同学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学。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做完这个试验后有位同学说: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没把我拉起来。另一位同学说他的力气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动我。这就让他们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让学生把坐小车的零件拿出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先把小车拼装好,拼装小车的时候有某些动手能力差的同学犯难了,这怎么安啊?这个细线怎么系上啊?这些曲别针怎么才能挂到线上呢?我对其一一进行了指导。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对小车速度的影响时,课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也强。我还没说完学生就开始动起来了,全体同学就等着做这个实验了。我让他们仔细看了看实验说明的步骤,看着步骤做实验,同学们都乐此不彼的做了起来,“呀,我的小车跑的好快啊,挂一颗曲别针车子直往前动一点,挂到六颗的时候车子一下子就跑

到了桌子边上了”。最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刘睿同学把他的水杯放到了小车上,车子不仅没动,反而被压的车轮都掉了。但是后来他重新组装好之后,又在曲别针的上面加了一块橡皮,重新拉他的水杯,终于拉动了。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多加一块橡皮力可以使载着水杯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 课后,我兴奋不已,我为学生的聪明和善于思考而兴奋。我茅塞顿开,我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活动方案,让他们在没有现成的活动器材的条件下如何寻找替代品而不影响活动效果,这样,我不但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是科学课的最终目的。

《我的老师》作文教案

《我的老师》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老师进行描写,进一步学习写人叙事的描写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激发敬师 爱师的情感,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3. 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明确作文过程是就是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东西, 从而使学生乐于作文。 课前准备: 1、《德育启蒙》。 2、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了解学校老师的情况。 3、教师关心学生成长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一个人,无私地教育你,陪伴你,关怀你,但他不是你的父母,是你的老师,他们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你,你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老师,理解老师。 (设计理念: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抓住中年级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一首动情的歌曲,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与教师有关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为写做铺垫。) 蜡烛、太阳下最光辉的人,引入《德育启蒙》。 二、汇报交流调查老师情况 1、导语: 课前同学们已认真地观察、调查过老师的工作等情况,现在就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2、学生汇报、学生评价。 生:老师到校比我们早,放学了还要备课。 生:老师给我们上课,改作业。 生:放学后,送我们到校门,我们走了老师再回家。 生:老师生病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 ……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写出真实的作文,必须要有真实的生活观察和生活经历。) 3、老师评价、鼓励。 小结:在汇报交流中,同学们知道了老师每天要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上课、备课、 批改作业,放学护送我们到校门口。晚上回家还要备课、改作业,真不容易! 看来,同学们对老师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认为老师的工作怎样? 生:很忙。 生:很辛苦。 三、感悟师爱 师:老师的工作只是忙和辛苦吗?请同学们看: 出示多媒体课件:老师时刻关心着我们成长。 1、学生看录像。交流。 师:看了录像,你想到了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 动》说课稿 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一门应用学科,他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小车的运动》这一课。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是物体运动体系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们对“相对运动”及“运动的基本形式”做简单的了解。从本单元开始,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物体的运动做简单的定量观察。而《小车的运动》一课,是以小车为话题,按“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本课也是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的一节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课,它的主要教学是: 1、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直接导入“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2、用小车进行实验,探究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学会控制变量。 学情分析 从小学生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体系上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三年级科学课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小车的运动》属于物体的运动的种类学习内容。通过对物体运动的距离、时间、方向的学习之后,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因素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解,对于本课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现有知识结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课学习。 教学目标 在《标准》理念指导下,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从方法、知识、情感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的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专题讲座如何编写教学设计和教案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和教案、如何听课和评课、教学反思及其写作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与教案 汤清修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编写一份教案。作为教师我们几乎每天都和教案打交道,教师这么熟悉的一个话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吗张老师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张为老师:我认为很重要,最近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用生命书写平凡与崇高的等式,追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陆永杰”。文章中提到陆永杰教授讲课23年,没有用过重复教案,每一年的授课内容相同,但授课方式和备课笔记却不相同,陆永杰教授从不拿上一年的教案给学生上课。他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课教师应该把抽象的理论给学生讲明白,让学生学以自用。他这种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工作风格,不但受到同事们的尊重,也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他们为拥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课又讲的好的老师感到庆幸。 汤清修老师:陆永杰教授的事迹确实非常感人,另外教案确实是上课的一个依据,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措施,现在学校也有一些措施来保证教案的实施,比如说,一些学生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教案是每年都要定期检查的,每年还对优秀教案进行评选,保证教案的书写。但是现在网络技术非常的发达,也有一些老师会从网上下载大量的教案,那么如果交教案、检查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话,那就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作用。写教案这样重要,那么如何写好一份教案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搞清楚教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问题1: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在前面的两讲中,我们的刘老师专门用两节课的时间讲了教学设计的概念、发展、教学设计如何准备、以及它的一些要素、如何进行撰写等等问题,那么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1、他们在概念界定上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除了概念界定上的区别以外,它们还有哪些不同 张为老师: 2、在层次分类上也有区别,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3、我还认为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的,我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

我的老师公开课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和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你记得作者和蔡老师之间哪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些事在对象与详略上有区别吗?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前五件事略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们发生的事情。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后两件事详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事,详写是为了表现我与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让你们小组给蔡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你们会在荣誉证书上写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最的老师”的光荣称号授予蔡老师,并说明授予这个称号的理由。 预设:1、最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看出来。 师: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不是真打? 轻轻、笑、好像、石板边上。 师:这里的“迎”换成“挡”好不好,请对比读读,看看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礼物,你会用迎,但这里落下来的是教鞭,学生为什么还要“迎”呢?表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睦的感情。) 2、最具教学特色的老师,从用唱歌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学生效仿老师写字两件事看得出来。 3、最爱学生的老师。如教鞭落下的细节。 4、最慈爱、公平的老师。从她排除我和同学纠纷这件事看得出来。 师:她是怎么排除纠纷的呢?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还写信劝慰我。 师:她为什么要批评“反对派”? 因为那些小“反对派”们在我耳边喊“哎呦呦……” 师:请同学们齐读“哎呦呦……”这句话,听听看哪些词语会特别刺耳? “哎哟哟”、“回不来”、“炮子儿”等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在经历了“准备——上课——评课——反思”的整个过程之后,感到颇有收获,下面我就从上课的体会与反思入手,谈谈我的个人收获。 一、体会和反思。 首先是选课的问题。我选择《小车的运动》一课,原因如下:(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科学素养;(二)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三)四年级的学生情绪易于调动,上课气氛活跃;(四)《小车的运动》一课为实验课, 教学目标明确,易出结论。 其次是确定上课环节。原想着《小车的运动》一课已经多次有人上过,若能在教法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则能显山露水、大气有成。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着太大的距离,在两次试讲之后,我终于放弃了让学生在路面、载重、拉力,甚至车轮等因素全面探究的设想。讲课过程中总感觉英雄气短、左支右绌,毎个问题都讲不明白,每个实验也难讲透。眼看着几天的时间已经悄然而逝,我一改最初的设想,调整课的设计,从目标入手,扎扎实实地走每一步。本课的重点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是在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其中,还特别强调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从而达到收集证据的目的。明确了目标,就如同船只行驶在黑暗的夜里,突然寻到了灯塔,使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多个实验难讲明白,我就突破一个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拉力和载重的问题是学生最易进行的自主探究的因素。应该选择哪个因素为突破口,才能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呢?从导入开始,先是比较车速的快慢,从而引入动力这个因素,其次替换拉力的概念,提出研究的问题“拉力怎样影响车的运动快慢”,接着进行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及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重难点解决了,一个实验讲透了,再设计其它实验,也变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收获。 1、教师的规范的进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磨课过程中,起先我认为实验很简单,只是让学生说了说实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由实验,过程中才发现问题重重,学生不会填实验报告单,秒表不会用,不懂实验流程,合作不默契,致使浪费了很多时间,收获还很小。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第一次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比较盲目,再加上平时实验机会少,对于实验器材很好奇,玩的意识大于探究。于是,在讲课时,我先进行师生配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目标,了解方法,这样,学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教学反思

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教学反思 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教学反思 在开展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汽车都很感兴趣,记得有一天,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老师、我爸爸买了一辆好大的车呢,你到我家来,我们开车出去玩好吗?”于是,很多孩子都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老师,路上有红绿灯的”;“我也坐过小汽车”;“我奶奶送我一辆小汽车,我能开的”??对于马路上的事,孩子们似乎都特别感兴趣,如果让他们做一回司机的话,相信一定会很开心的,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 一、成功之处 1、以兴趣为基础,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 《纲要》中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本次活动,通过“开汽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以小司机的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活动中幼儿学会了看红绿灯,知道了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同时也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导入自然 活动的引入用了节奏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洗车”。既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特设的学车情景中。

个走,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3、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本次活动我主要有一下五部分组成:热身运动——自由练习——学会开车——提升经验——小结,放松运动。其中,在自由练习时先自由学习正走和倒走,然后在一个跟着一个正走或倒走,最后再通过情境式游戏,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安排,大多数幼儿基本知道了简单的交通规则也掌握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技能。 二、不足之处: 1、不注重情感的交流。 小班的幼儿非常需要老师情感上的沟通,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孩子们学会开 车时,我应该及时的肯定他们的开车技能。表扬以及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整个活动中,我参与的太多,以至于干涩了他们的自主性。 3、材料的准备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呼啦圈来当汽车的“方向盘”,有些孩子好像对呼啦圈不是很感兴趣,以至于在开车时,没有很好得运用呼啦圈。我觉得可以利用纸盒给孩子们做辆小汽车,这样孩子们参与和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 教案背景:《我的老师》是辽海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一单元《我眼中的你》第2主题《我眼中的老师》第一课《我的老师》。《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老师,从行动上真正尊重老师。 教学课题:我的老师 教学分析:我在设计《我的老师》一课中根据教学需要,从创设一定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的入手,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如一幅幅老师忘我工作的画面,一个个老师耐心教育的事件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师为学生的付出,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与尊重之情。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主动关心老师,为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2、热爱老师,尊敬老师。 教学准备:了解自己的任课老师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激趣学习,激发情感。 多媒体出示学校里老师的照片,让他们来猜猜他是学校的哪位老师?你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我们老师的生活与工作的世界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我眼中的老师——我的老师》。 二、汇报交流 1.请学生谈自己在老师培养教育下成长的事例。 2.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老师每天都在做什么?播放幻灯片:老师工作片段 3.教师现身说法,向学生介绍自己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 三、调查访问 1、分组调查访问你的一位任课教师,了解一下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填写在表格 四、感悟师情 1、回想一下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说一说老师是怎样爱我们的? 2、教师讲在汶川地震中老师为保护学生献出生命的事迹。 五、畅谈思想,升华情感。

【精品】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视频、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很多车,在小的时候一定玩过许多玩具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辆玩具车,看看谁会玩,给大家展示一下,生:到台前玩玩具车。 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玩具车比赛,其他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观察发现。 师问: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小车的运动) 师:有了问题,大家来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吧。 生1:可能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生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可能小车越重,运动的速度越慢。 生3:可能与风向有关,如果顶风的话,小车运动就慢,如果是顺风,小车运动就快。 生4:可能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就行驶得快。 生5:可能小车的外型有关,流线型的车子可能滑出去的距离比较远。 生6:可能与车轮的多少有关,车轮越少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7:可能与车轮和小车的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大了小车速度就慢。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板书:与风向有关、与路面的好坏有关、与载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有关、与车轮的多少有关等各种假设。)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运动的快慢产生影响。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干什么? 生1:动手进行实验。

写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

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学校配备的电子白板及畅言教学系统,在畅言电子课本中插入视频、图片、动画、仿真实验、excel电子表格等多种教学手段,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反思如下: 一、插入多媒体视频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本节课以我国田径运动员苏炳添参加2014年仁川亚运会100m决赛的视频导入新课,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很快得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即观众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和裁判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由于学生对裁判所用的方法的体验少,出示裁判的计时结果的图片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为学习速度公式后,计算不同运动员100m决赛的速度提供了数据支持。特别是在本次决赛中我国选手苏炳添虽仅获亚军,但我仍然提示同学们不能只看到冠军的身影,对于紧追冠军而奋勇拼搏的其他运动员也要给予鼓励与赞赏。 由于教材介绍了频闪照片的知识,但频闪照片对学生是全新知识,更不用说要求学生运用它来分析具体实例了。所以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段介绍频闪照片的小视频,既扩展了学生视野,又通过学生观察小球下落过程的频闪照片,进一步认识了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典型的变速运动。 二、出示问题串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 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活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去?这一直让我倍感困难,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串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些方法?2.如何比较路程与时间都不同时物体运动快慢?3.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判断运动快慢,而不是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来判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的设计,能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热点,促使学生们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在一系列的理性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升华。 三、仿真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活动是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际教学中由 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所以在新课教学时,我运用畅言电子课本中自带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 教案

21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连翘、拐杖、女娲、沾起、胳膊、蜈蚣、淳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4.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学习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5.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典型事例的感知,全面把握刘老师的性格特点。 2.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难点:1.体会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2.懂得写人时应选取多方面的事例,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 学生:了解作者苏叔阳,了解文章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教师: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说说你心中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教师:在作家苏叔阳的学生生涯中也有一位让他至今还喜欢着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老师》中去感受一下这位身有残疾,却给苏叔阳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板书课题:我的老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 2.同桌互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解决不明白的生字新词。(回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词典,平时自己积累) 4.全班学生交流“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教师相机评价。

5.小结:课文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1.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重点叙述了哪两个部分,哪一部分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小结:文章重点叙述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我们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 四、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探讨。 (一)刘老师的教学。 1.再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能表现出刘老师性格特点的句子,并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4.重点: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从“撑地”“离地”“一转”“再转”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刘老师上课板书的艰难,烘托出刘老师对工作是这样的尽心负责、倾情付出。) ②再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认真、负责) ③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可个别读、小组读。) 5.再探讨“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言之有理即可。 (二)刘老师放风筝。 1.重点: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从“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这一系列表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刘老师简直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还有浓郁的诗情,给文章染上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浓郁的诗情,既体现在文章的人物塑造上,也体现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 ②再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十分乐观。)

2019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

2019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汽车行驶的快慢与汽车________、路面的________等有关。 2. (4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3. (1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________,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4. (1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________,走得越快。 5. (1分)在实验中通过________判断小车行驶的快还是慢。 6. (2分)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中: 假设: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 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7. (3分)请你设计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________ 拉力(垫圈)实验结果 最后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两个 3.2 3.19 3.21 3.2

二、单选题。 (共1题;共2分) 8. (2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A . 大 B . 小 三、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9. (3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等因素都有关系。 A . 斜坡长短 B . 斜坡大小 C . 重量 D . 坡面光滑(粗糙)程度 10. (3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因素有关? A . 载重量 B . 拉力的大小 C . 路面的好坏 D . 坡度的大小 四、判断题 (共1题;共2分) 11. (2分)在实验中小车垫圈数相同,每次行驶距离不同,可以通过取平均数确定最后结果(距离)。() 五、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2. (5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一、明确什么是教学设计 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关系。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所以,广大考生在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在考题中,试卷编写者也把教案编写的题目直接设计成“教学设计”题目,这里,广大考生要引起注意。 二、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广大考生,在面对具体的教学设计题目时,首先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考生需要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以及写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学设计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2、内容齐全,要点具备 那么明确了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后,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者指定的章节,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时,应对教学设计的题目,一定要在心中清楚教学设计所涵盖的这几个方面。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每个方面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1)课题:说明所选章节的的名称,也即本课的标题。 (2)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明第几课时。 (3)课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本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②过程与方法: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写教学目标时,请广大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