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一轮复习资料答案(历史)

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历史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梳理】

考点1 一、公元前1046 周

二、1.有效统治 2.(1)王族 古代帝王的后代 土地 人民 诸侯国 (2)周天子 镇守疆土 交

纳贡赋 (3)①卿大夫 ②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 (4)诸侯 卿大夫 (5)与周王同姓亲族 3.(1)地方 边远

三、1.(1)统治秩序 (2)权力 财产 土地继承 2.血缘 政治等级 互为表里 3.嫡长子 独

立性 命令 约束 服从 血缘 政治 4.各级贵族 统治集团

四、血缘 互为表里 神 王 高度集中

五、互为表里

考点2 一、商鞅 公元前221 诸侯割据 统一的中央集权 咸阳

二、1.(1)政治 经济 军事 主要官员 虎符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2)①丞相 御史大夫 丞相 ②全国政事 监察百官 军务 ③职责 权利 ④丞相 御史大夫 2.(1)李斯 (2)郡守 承受中央命令 督责所属各县 皇帝 丞相 县令 县长 皇帝 财政 司法 (3)地方政权 官僚政治 垂直

世袭

三、多民族的封建 政治制度

四、1.血缘关系 地域 2.世袭 皇帝任免 3.独立性 垂直

考点3 一、决策 审议 执行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宰相 相权 皇权

二、1.(1)郡县 封国 (2)七国之乱 推恩令 2.(1)山西 山东 朝廷 (2)路 府 州 宣慰

司 (3)地方 中央集权 省制 3.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三、1.察举制 孝廉 2.九品中正制 门第 3.(1)隋炀帝 进士 (2)唐宋元 (3)做官 任命

官吏 世家大族4.特权垄断 文化

四、1.君主 2.中央 任免

考点4 一、1.(1)丞相 2.(1)明太祖 (2)丞相 六部 3.宰相制度 君主专制

二、1.(1)殿阁大学士 (2)明成祖 翰林院 内阁 2.(1)内阁大学士 (2)张居正 六部 3.(1)中央 内侍 (2)君主专制

三、1.雍正 2.跪受 皇帝 地方官员 3.皇帝 君主专制

考点5 一、1.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2.血缘 神 王 3.(1)地方 终身 世袭

二、1.(1)地方 外国侵略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和平环境 (3)经济文化建设 长城 (4)交

流 2.独断 官僚主义 进步 思想

【考点延伸】

一、行政 民主 君主专制

二、1.秦 隋唐 元朝 明清 2.皇权至高无上 皇位世袭制 皇帝 中央和地方 君权和相权 皇权 相权 中央权力 地方权力 神 思想文化专制 3.皇帝制度 神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丞相 内阁 军机处 皇帝 科举 御史大夫

【考点精练】

1.D 2.C 3.B 4.B 5.B 6.C 7.A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15.C 16.D 17.C 18.A 19.B 20.A 21.C 22.C 23.A 24.A 25.D 26.(1)图一: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图二:元朝行省制度。 (2)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疆域扩大;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27.(1)品行、才学。 (2)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政府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或大族出生的官吏控制地方上的察举)。 (3)设科考试(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梳理】

考点6 一、2.商周 3.春秋战国 汉 隋唐 曲辕

二、1.铁器 牛耕技术 私田 井田制 2.(1)鲁国 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商鞅 井田制 封建

土地私有

三、1.(1)铁器 牛耕技术 (2)封建土地私有制 2.家庭 家庭手工业 生活需要 自然经济 基

本模式 3.(1)铁器和牛耕技术 生产力 (2)积极性 (4)重农抑商 4.(1)自然经济 主导

四、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本生产模式 2.铁犁牛耕,实行精耕细作 3.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4.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7 一、1.青铜铸造 煮盐 冶铁 铸钱 2.(1)国家 大作坊 (2)成本 (3)冶金 制瓷 

丝织 3.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明中叶以后

二、1.(1)原始社会晚期 商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礼器 (2)铁器 高炉炼铁 炒钢 杜诗 灌钢法 2.(1)中国 (2)原始 (3)青 白 南青北白 (4)瓷窑 (5)景德镇 青花瓷 

(6)唐朝 17 3.(1)中国 (3)斜纹提花 (4)长安 (5)波斯 (7)苏州 杭州 缎

三、2.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3.官营 专业 家庭

考点8 一、1.商朝 3.时间 地点 ③市长 市令 4.市 坊 日中为市 汉口镇 佛山镇 景

德镇 朱仙镇

二、1.长安 洛阳 开封 临安 大都 2.扬州 益州 扬一益二 3.商帮 徽商 晋商

考点9 一、1.重农抑商 商鞅 2.赋役 地租 巩固封建统治 3.官铸 专卖 4.专卖 民营 5.(1)地主阶级政权 (2)资本主义萌芽

二、1.倭寇 2.出海 官方 3.限制 抗清 封建经济 4.广州 5.海外市场 资本 资本主义

萌芽 落后

【考点精练】

1.C 2.C 3.B 4.D 5.D 6.A 7.B 8.B 9.C 10.B 11.D 12.A 13.C 14.D 15.B 16.C 17.D 18.D 19.D 20.B 21.A 22.D 23.(1)重农抑商。 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由轻视商业到崇尚商业。 明朝商品经济繁荣。 (3)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 (4)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24.(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意义:方便百姓日

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25.(1)不同:“晋商”、“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而“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

充和附庸,而“闽商”则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原因:枕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使福建与内陆的陆上交通极不方便,而海运则成为与省外交通的特殊优势,海外贸易发达。 (2)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受到清末明初“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等。

第三单元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10 一、1.(1)“仁” 待人宽容 (2)以德 民力 苛政 刑杀 (3)礼乐制度 克己复礼 

(4)私学 2.道家 (1)道 (2)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二、1.社会上 学术上 2.(1)井田制 (2)周王室 (3)诸侯国统治者 (4)学术 3.(1)老子 

庄子 (2)孔子 孟子 荀子 (3)墨子 (4)韩非子 4.(1)思想解放 (2)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

三、1.(1)“仁政” (2)社稷 民本 (3)性本善 仁政 2.(1)仁义 王道 (2)君 民 (3)恶礼乐 善 3.完整 适应社会 蔚然大宗

考点11 一、1.董仲舒 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 2.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统治秩序

二、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国家大政 选拔人才 任官授爵 (3)儒家经典 《诗》《书》《礼》《易》《春秋》 博士 (4)太学 太学 (5)郡县 地方教育系统 2.正统 传统文化

考点12 一、1.(1)儒 佛 道 (2)程颢 程颐 朱熹 (3)朱熹 (4)天理 天理 2.(1)天理天理 理 物 (2)伦理道德 人伦者 (3)格物致知 探究 3.(1)天理 三纲五常 (2)欲望 存天理 灭人欲 天理 圣言 道德 真 (4)《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1)统治阶

级的政治 南宋 统治 封建专制统治 (2)日本 朝鲜 欧洲 日本 朝鲜

二、1.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反省内心 2.佛教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

合一 良知 心 良知

三、1.宋明 政治 文化教育 伦理道德 2.三纲五常 自然欲求 3.主观意志 品德 社会责任 人性 中华民族

考点13 一、1.(1)孔子 儒家经典 时代 孔子的是非 (2)正统 正当的私欲 人伦物理 空谈

仁义道德 2.资本主义萌芽

二、1.《明夷待访录》 2.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 天下为主 君为客 天下之法 一家之法 君权 

封建君主专制 反专制 推动

三、1.《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2.社会实际 经世致用 实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崇实

致用 朴实学风

四、1.《船山遗书》 2.物质的 不断变化的 考察研究 相对的 绝对的 3.唯物 思维方法 划

时代

五、批判继承 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考点延伸】

一、

思想家及思想的比较孔 子孟 子荀 子

“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二、1.孔子 孟子 荀子 仁 德政 统治者 2.春秋大一统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专制集权 汉武帝 太学 正统 统治者 3.朱熹 封建伦理精神体系 科举考试(或八股取士) 王阳

明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4.专制 经世致用 唯物

三、1.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统治阶级 三纲五常 保守 封闭 封建礼教 道德规范 维护国家统

一 人 和谐社会 2.中国文化 儒家文化 日本 韩国 东南亚 欧洲 东南亚 东西方文化 现代3.新文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继承 剔除

【考点精练】

一、1.A 2.D 3.C 4.D 5.A 6.A 7.D 8.B 9.C 10.A 11.B 12.A 13.C 14.B 15.C 16.D 17.C 18.D 19.C 20.A 21.C 22.A 23.C 24.B 25.C 26.D 27.C 28.A 29.C 30.D 31.D 32.C 33.D 34.A 35.A

二、36.(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2)“爱人”、“仁民”。 (3)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4)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37.(1)轻天(神)重民;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作用和地位提高。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理论依据。 (3)董仲舒的思想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使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同时也要求君主实行仁政,具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38.①同:都认为民为邦本。都主张善待民众。 ②异:上古重视“民”,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帝王的统治;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则包含有一定的“民主”成分,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 ③原因:具有相同点的原因:是他们都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 存在不同点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不同。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梳理】

考点14 一、1.西汉 蔡伦 2.纸 二、1.司南 宋朝 2.地理大发现 三、1.火药 唐朝 宋 2.资产阶级 四、1.雕版 宋 毕癉 2.活字印刷机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考点15 一、《诗经》 现实主义 二、屈原 “楚辞” 《离骚》 三、赋 司马相如 张衡 四、1.五万2.王勃 陈子昂 高适 岑参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浪漫主义 “诗仙” 现实主义 

“诗圣” 白居易 五、1.柳永 李清照 2.苏轼 辛弃疾 六、元曲 关汉卿 马致远 七、《三国演义》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曹雪芹 《红楼梦》 《儒林外史》 蒲松龄

考点16 一、1.商 2.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二、1.钟繇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2.王羲之 王献之 张旭 怀素 3.王羲之 颜真卿 三、1.战国 3.顾恺之 《女使箴图》 《洛神赋图》 4.展子虔 阎立本 吴道子 敦煌莫高窟 5.风俗画 张择端 6.文人画 写意画王冕 徐渭 郑板桥

考点17 1.元杂剧 昆曲 2.生 旦 净 丑 乾隆 道光 京剧 3.同治 光绪 4.民国【考点精练】

一、1.B、A、C、D 2.C 3.C 4.B 5.C 6.C 7.A 8.A 9.D 10.C 11.B 12.B 13.D 14.C 15.C 16.(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后期走向衰落。 (2)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和理论创新。(3)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4)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的阻碍;专制统治思想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一)

【考点梳理】

考点18 1.(1)①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销售市场 原料产地 英 ②清政府 西方列强 ③鸦片贸

易 (2)香港岛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商定 (3)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 2.(1)①中国市场 ②修约要求 (2)①公使 十 内地 长江 东南 北方②天津条约 天津 九龙司 (3)①领土 中

外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②内地 ③洋务运动

考点19 1.(1)(2)南京 天京 2.(1)“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2)户 人口 年龄 国库 (3)“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4)①获得土地 反封建 ②绝对平均主义 3.《资政新篇》(1)洪仁 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2)首次 资本主义 4.天京陷落

考点20 1.(1)①明治维新 ②农民起义 (2)邓世昌 李鸿章 威海卫 制海 (3)①辽东半岛 台湾及附属岛屿 ②二亿 ③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④通商口岸 (4)①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 ②人民③资本输出 民族资本主义 ④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半殖民地化 2.割台 50 3.(1)民族危机 反帝爱国 京津 (2)辛丑 (3)①4.5亿39 ②东交民巷 驻兵 ③大沽 兵 山海关铁路 ④反帝斗争 中国人 ⑤外务部 六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工具 “洋人的朝廷” 4.(1)甲午中日 义和团 “扶清灭洋” 1900 京津 (2)反帝 瓜分中国

考点21 1.(1)1905 日本东京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黄兴《民报》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黄花岗起义 2.1911 武汉三镇 3.(1)1912 南京 中华民国 五色旗 (2)宣统帝 清朝 4.(1)①国民全体 ②各民族 ③自由 ④选举 被选举 ⑤三权分立 ⑥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 总理副署 (2)资产阶级 5.(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清王朝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 (3)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考点延伸】

半殖民地半封建 资本主义 自然 民族资本主义 农民 新思想

【考点精练】

1.A 2.D3.D 4.B 5.D 6.B 7.C 8.B 9.B 10.B 11.B 12.C 13.D 14.A 15.B 16.C 17.A 18.C 19.D 20.D 21.B 22.C 23.D 24.B 25.A 26.B 27.(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2)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 (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4)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考点梳理】

考点22 一、1.(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1919年 北京 罢课 上海 工人 (3)被捕

学生 曹、章、陆 和约上签字 初步 2.彻底 不妥协 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 二、1.1921年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中国共产党 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工人阶级 工人运动 中央局 3.焕然一新

考点23 一、1927 周恩来、贺龙 第一枪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二、秋收 长沙 井冈山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三、1.土豪 田地 封建剥削 2.翻了身 分到

了土地 四、1.第五次反“围剿” 左倾 2.1934 长征 1936 甘肃 围剿 转危为安 长征 五、1.1935 2.博古 “左”倾 毛泽东 毛泽东 军事 3.“左”倾 毛泽东 转折点

考点24 一、1.1931 东北 华北 2.卢沟桥事变 1937 全国抗日战争 二、12 30万 三、1.国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台儿庄 人民战争 

全面抗战 游击战争 抗日根据地 彭德怀 百团大战 四、1.1945 2.第一次 自尊心 自信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地位

考点25 一、1947 大别山 战略反攻 二、1948 1949 辽沈 淮海 平津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三、1.南京 国民政府 2.独立 统一 政治格局 和平 民主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考点延伸】

一、(1)国共合作 (2)民族解放 (4)中流砥柱 (5)第一次 二、阵地防御 敌后战场 主战场 

根据地 运动战 战略配合 互相配合

【考点精练】

1.A 2.D 3.B 4.D 5.C 6.B 7.C 8.B 9.B 10.A 11.D 12.B 13.B 14.C 15.A 16.C 17.B 18.D 19.C 20.C 21.C 22.A 23.D 24.A 25.B 26.B 27.C 28.D 29.B 30.(1)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很快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殖民统治。 (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或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日、或美苏英的支持及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31.(1)长征的胜利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提高国际地位。 (3)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 (4)民族的独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 32.(1)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全面尖锐化。不正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2)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3)不全面。农民是民主革命中反封建势力的中坚力量。(4)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前者是主观主义,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26 一、1.经济侵略 2.(1)纺 织 织 耕 自然经济 统治 (2)国际市场 商品 3.(1)

商品 自然 (2)资本主义 世界资本主义

二、1.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军事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2.(1)科学技术 (2)技术 (3)中国资本主义

(4)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5)封建经济

三、1.外商企业 洋务派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 2.(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东南沿海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经济 近代化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列强 民族资产阶级

考点27 一、1.(1)清朝统治 中华民国 发展实业 近代企业 反帝爱国 一战 欧洲列强 (2)470 纺织业 面粉业 萧条 (3)迅速 短暂 半殖民地半封建 轻工业 重工业 沿海 内地 封建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 (4)无产阶级队伍 新文化运动 2.(1)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工业 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较快 棉纺织业 面粉业 化学工业 橡胶工业 日本和朝鲜半岛 国民生

产总值 历史最高纪录(3)抗战

二、1.(1)空前残酷 萎缩 (2)全面侵华 沦陷区 国统区 战时 官僚 压榨 2.(1)中美友好

通商航海条约 官僚资本 苛捐杂税 (2)陷入绝境

三、1.维新变法 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资本主义 封建势力 官僚 半殖民地半封建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资本主义 2.(1)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 商品 近代 

(2)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队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3)封建正统

【考点延伸】

一、1.(1)封建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外商企业 近代企业 (2)19世纪60、70年代 (3)依赖性 

双重 2.(1)甲午中日 资本 财政 民间设厂 (2)初步 (3)维新变法 革命 辛亥革命 3.(2)1912 1919 (3)纺织 面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列强 半殖民地半封建 4.南京国民政府 较快

 抗日战争 美国 官僚 陷入绝境 5.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 社会主义 1956 社会主义 6.(1)帝

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1.(1)资本 技术 市场 (2)半殖民地半封建 轻工业 重工业 沿海 工业结构 地区分布

 稳定 2.(1)西方列强 生产方式 思想观念 封建经济 (3)反帝爱国 社会

【考点精练】

1.A 2.D 3.A 4.B 5.A 6.C 7.A 8.B 9.C 10.D 11.D 12.B 13.B 14.A 15.D16.C 17.A 18.A 19.B 20.B 21.C 22.A 23.B 24.B 25.C26.A 27.D 28.B 29.D30.C 31.C 32.B 33.C 34.A 35.B 36.A 37.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原因: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

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或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③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改新等。(答出两点即可) 38.(1)主要观点: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不同意“商务立国”的看法,强调只有工业建设才能创造财富(或工业建设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兴办实业是富国御侮之道。进步潮流:实业救国。(2)原因:一战的影响,与军工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特征: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代”或进一步发展)。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再次陷入举步维艰的状况;用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经营者应对无方,改革措施不力。(3)根本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因素:国家民族的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以提供原材料及消费市场。 39.(1)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涉及经济领域广泛;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2)袁世凯政府的支持;利用自身任财政总长的特殊地位。 (3)实践:国民政府实行了币制改革,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影响: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4)从单一的封建自然经济变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化经济结构);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新的经济因素(近代工业)产生。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梳理】

考点28 一、1.《四洲志》 开眼看世界 2.《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世界 启迪 二、1.洋务 2.封建 科学技术 3.清王朝

考点29 一、1.人民 2.万木草堂 《孔子改制考》 3.《变法通议》 设议院 二、1.光绪 戊戌变法 2.思想启蒙 思想解放

考点30 一、1.陈独秀 李大钊 2.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二、1.资产阶级 封建 2.封建思想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3.肯定 否定

考点31 一、1.《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社会主义 2.《新青年》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1.毛

泽东 马克思主义 2.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

【考点延伸】

一、1.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国 正统思想 2.维新变法 光绪帝 君主专制 《临时约法》 新文化运

动 思想解放

二、1.洋务 民主共和 无产阶级 政治制度 传统思想 马克思主义 2.中体西用 政治制度 

民主 科学 李大钊 最早

【考点精练】

1.A 2.A 3.B 4.C 5.D 6.D 7.D 8.A 9.B 10.A 11.A 12.C 13.D 14.C15.A 16.B 17.C 18.D 19.A 20.(1)主张:“西学中源”。意图: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巩固封建统治。 (2)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制。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民主思想的传播。 (3)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共和思想,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1.(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 “实倡先声”指的是魏源的观点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 (3)观点:批判地吸收。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

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

第八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32 一、1.1949年

二、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统一战线组织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爱国统一战线

三、2.1954年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3)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 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四、1.中央政府 自治区域 自治机关 自治权利 2.(1)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 基本政治制度 3.(1)民族平等 (2)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考点33 一、1.左 2.修正主义 3.林彪 江青

二、1.刘少奇 根本大法 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 2.社会秩序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三、1.(1)社会主义法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化 法律化 依法治国 2.(1)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2)民族区域自治法 基本政治制度 内部事务 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 (3)九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基层民主 民主制度

考点34 一、1.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2.(1)告台湾同胞书 和平方式 (3)一国两制

二、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外交途径 (2)联合声明 (3)1997

年7月1日 3.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三、1.(3)香港问题 2.(2)1999年

四、2.(2)1979年 (2)1987年 经济文化 3.(1)海基会 海协会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的原则 九二共识 (3)连战 和平之旅 九二共识 台独 台海和平稳定

【考点延伸】

2.(1)根本利益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祖国统一大业 (2)和平方式

【考点精练】

1.B 2.C 3.B 4.C 5.A 6.D 7.B 8.B 9.C 10.A 11.D 12.D 13.A 14.A 15.A 16.D 17.A 18.C 19.D 20.A 21.D 22.A 23.B 24.B 25.C 26.D 27.D 28.B 29.B 30.C 31.D 32.A 33.D 34.C 35.B 36.D 37.D 38.D 39.D 40.D 4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我国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全国人大把建立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逐步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应该依法治国;同时,只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42.(1)悲愤或爱国。 (2)台湾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 有利因素: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梳理】

考点35 一、1.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2.独立自主的和平 另

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二、1.(1)外交孤立 中苏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3 3.基本准则 意识形态

三、1.(1)朝鲜 (2)世界五大国之一 (3)日内瓦协议 2.(1)西方殖民主义国家 (2)求同存异

考点36、37 一、1.(1)美国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发展中国家 2.1971 10 26 阿尔巴利亚 3.孤立中国

二、1.守势 台湾 2.(1)基辛格 (2)1972 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 只有一个中国 武装力量 

军事设施 对抗 走向正常化 (3)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1.田中角荣 2.1972

四、孤立遏制 僵局

五、2.霸权主义 世界和平 3.(1)联合国 (2)地区性 ①2001 上海 九 上海共识 ②上海合

作组织 俄罗斯 中亚 主导

【考点延伸】

一、1.50 独立自主 和平 2.第三世界 外交僵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1)对抗 霸权 冷战 台湾海峡 (2)正常化 侵越 美苏争霸 台湾 开始 (3)单极世

界 利益

【考点精练】

1.C 2.A 3.C 4.C 5.C 6.D 7.B 8.D 9.A 10.D 11.C 12.C 13.C 14.D15.B 16.C 17.C 18.A 19.D 20.(1)背景: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孤立遏制中国。 方针:“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背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推行霸权政策,威胁中国安全。 影响:结束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因素: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 (3)联系:中美关系缓和,直

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影响: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国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外交新局面。 21.(1)传统经济遭到破坏;近代工业受到阻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具有依附性。由于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非洲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 (2)冲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和包围;团结非洲人民,反对殖民势力;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亚非会议对中非关系的促进与推动。有利于非洲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2.(1)目的:摆脱美国的控制,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影响:增强了法国在国际问题中的影响力,冲击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影响着国际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发展。(2)重要前提:法国认识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藏独,不干涉中国内政。 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共同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3)材料三认为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的。同意。中法两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国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不可避免会有冲突,产生矛盾。

第十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梳理】

考点38 一、1.(1)农业国 (2)美国 (3)苏联 2.工业化 3.1953 4.重工业 5.鞍山钢铁公

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 6.初步

二、1.1953 1956 2.(1)合作社 集体化 (2)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农业合作化高潮 全行业

公私合营 3.生产关系 4.(1)社会主义公有制 (2)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3)初级阶段

三、1.1956 北京 2.(1)社会主义制度 先进的工业国 落后的农业国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2)落后的农业国 先进的工业国 3.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未能坚持

四、1.1958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2.(1)高指标 粮食 (2)人民 经济规律 主观能动性 3.客观规律 历史发展 国民经济比例 生产积极性 1959 1961 4.(1)农村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1962 (3)1965

考点39 一、1.(1)粉碎四人帮 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 (2)1978 光明日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标准问题 思想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指导思想2.(1)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 (2)以阶级斗争为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 (3)改革开放

二、新中国历史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1.(1)1978 安徽、四川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生产 分配 平均主义 生产积极性 (2)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3 人民公社 乡、镇 村民委员会 3.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四、1.(1)政企 商品生产 价值规律 市场 平均主义 自主权 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 2.1984 3.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搞活 (1)政企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商品生产者 经营者 (2)公

有制经济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 (3)按劳分配 4.(1)竞争 活力 (2)效益

五、社会生产力 国民经济

六、1.(1)1992 社会主义的本质 姓“社”姓“资”的标准 市场经济 (2)199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

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阶段 2.1993 十四届三中 3.1997 十五 4.21

七、1.9% 2.温饱 小康水平 全面

考点40 一、1.(1)1980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2)1988 2.外资 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

调节 3.深圳速度 一夜崛起的城市

二、1.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 2.1984 14

三、1985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地区 1992

四、1.引进外资 生产高新技术产品 加工出口产品 人才 技术 知识 2.管理经验 管理水平

五、1.1990 2.经济 社会文化 地理 交通 人才 产业 3.新兴高科技产业 现代工业 经济

增长点 90

六、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考点精练】

1.C 2.A 3.C 4.A 5.D 6.C 7.C 8.A 9.C 10.B 11.D 12.B 13.D 14.C15.C 16.A 17.A 18.B 19.B 20.D 21.C 22.C 23.B 24.C 25.(1)问题:企业没有自主权,造成官僚主义和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居主导地位。 (2)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指“市场价格”。通过调节市场价格来影响社会生产。 (4)召开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26.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1)从国营经济为主导、私有经济占优势的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原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2)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27.(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 (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4)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28.(1)特点: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经验。 (2)片面发展重工业。原因:一些领导人“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 (3)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新特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结合。原因:科技革命的要求,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4)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29.(1)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答出具体政治制度也可);经济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科技基础: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0.(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2)第一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第二次:邓小平南巡谈话(或中共十四大)。 (3)经济迅速增长;人民

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4)根本原因: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1.(1)第一个五年计划。 (2)大炼钢铁。 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造成环境破坏。 (3)措施: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 国际因素:20世纪50年代,“冷战”及两极格局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威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苏东剧变的影响。

第十一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梳理】

考点41 一、1.(1)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3)中西合璧 2.(1)戊戌变法 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 民国 文明简约 (2)握手 鞠躬 先生 同志 国庆 元旦

二、(1)五彩缤纷 多样化 (2)温饱问题 菜篮子工程 (3)安居工程

考点42 一、1.80 唐山 胥各庄 辛亥革命 宝成 兰新 一 青藏铁路 2.20 上海 汽车制

造厂 3.轮船招商局 4.冯如 北京 天津 民航大国

二、1.台湾 上海崇明 2.南京 一 3.互联网

考点43 一、1.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申报 2.《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3.《人民日报》、《红旗》

二、1.(1)1905年 定军山 (2)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 风云儿女 义勇军进行曲 2.1958年 北京

电视台

三、1.报纸 广播 电视 互联网 60年代末 1994年 2.(1)文字 图像 声音 (3)电子邮

件 聊天室

【考点精练】

1.B 2.D 3.C 4.D 5.C 6.D 7.C 8.B 9.A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C 18.C 19.D 20.D 21.B 22.C 23.D 24.B 25.B 26.(1)因素:西方的影响;科举改革的影响;社会的需要。 (2)作用:《清议报》:宣传维新思想(或倡导民权、启迪国民或推动维新运动)。《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或推动革命运动)。《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人民群众中起了宣传、组织作用;让国外人士了解中国抗战的活动和政策。 (3)原因:适应形势;内容丰富;易于阅读(或图文并茂)。 (4)功能:传递信息;社会教化;舆论监督;休闲娱乐。 27.(1)特点:仍然传统,但也出现了自由恋爱与半中半洋的婚礼。原因:传统是因为处于旧王朝统治时期,封建礼俗根深蒂固;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受海外及西方自由思想影响,但还不成气候。 (2)力量:地方政府干预婚俗。推动:结婚要向政府申请“婚姻注册许可证”;取得健康检查证明书。 (3)广东人的婚礼仪式越来越多样化;说明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个人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4)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习俗民风的移易,迎娶婚嫁的主题也产生着新的变化;广东百年婚俗由传统向现代时尚转变,虽有反复(如“文革”期间),但总的来说是不断进步的;异彩纷呈的嫁娶风俗包含着广东风情,丰富着岭南文化。

第十二单元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梳理】

考点44 一、1.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 民权 民生 2.(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革命 (2)创立民国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平均地权 原主 3.(1)

中华民国 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时代 阶级 (2)辛亥革命

二、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反帝反封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2)一般平民 (3)资本耕者有其田 3.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时期

考点45 一、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1.《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3.(1)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七大

三、1.(1)《论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民主 (3)国家 2.(1)《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两类矛盾学说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46 一、1.(1)①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两个凡是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③中国特色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 成熟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十五 2.一国两制 和平与发展

二、1.邓小平 正反 3.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点延伸】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实际 正确 集体智慧

三、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考点精练】

1.B 2.A 3.D 4.D 5.B 6.C 7.D 8.B 9.B 10.A 11.A 12.C 13.D 14.D 15.C 16.A 17.A 18.D 19.D 20.D 21.C 22.C 23.B 24.D 25.A 26.(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27.(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 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8.(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三单元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梳理】

一、1.原子弹 2.秦山 大亚湾 3.近程 中近程 4.东方红一号 五 航天5.神舟5号 杨

利伟 三 载人航天

二、1.杂交 南优2号 2.第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饥饿

1.C 2.B 3.C 4.B 5.C 6.B 7.A 8.C 9.C10.A 11.B 12.C 13.C 14.(1)美国和苏联。(1分)两极格局。(2分)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2分)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3分)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4分) 15.(1)原因有:①建国之初,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使海内外科学家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②“左”倾错误和三年的经济困难。③党的纠“左”措施使得形势好转。④文革时期科技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⑤结束文革,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①发展条件:国家重视,科学决策,科研队伍,经费投入,教育水平等。②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十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梳理】

考点48 一、1.海洋 商品 2.小国寡民 独立自主 参与城邦政治 追求民主权利

二、1.(1)公元前6世纪初 (2)财产多寡 公民大会 四百人议事会 公民陪审法庭 债奴制 (3)旧氏族贵族 2.(1)公元前6世纪末 (2)地区部落 五百人议事会 十将军委员会 陶片放逐法 (3)基本铲除 3.(1)公元前5世纪 (2)成年男性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 工资和津贴 黄金时代

三、1.西方民主政治 2.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小国寡民 奴隶制 妇女

考点49 一、1.公元前509 习惯 贵族 平民 2.平民反对贵族 《十二铜表法》 贵族 平民 3.公元前27 公民 万民 4.查士丁尼 《民法大全》

二、私有财产 法律 奴隶制度

三、立法和司法 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考点延伸】

1.(1)民主制度(政体) (2)民主的运作方式 (3)民主监督 (4)民主参与

【考点精练】

1.C 2.B 3.B 4.D 5.B 6.A 7.B 8.D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B 16.C 17.C 18.B 19.D 20.C 21.C 22.D 23.C

1.(1)面积小,独立自主,农耕经济不发达,但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 (2)面积小使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具有连续性;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互利、民主观念。 (3)不同:希腊城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中国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影响: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2.(1)表现: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才能是担任公职的先决条件;参加公职不论贫富;每个公民都关心国家事务;国家事务经过充分讨论,民主决策。 原因:①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多岛、少平原,土地少而贫。②工商业发达。 (2)每个公民都把国家事务当做个人事务的一部分,每个公民都关心国家事务,熟悉国家事务,敢于对国家事务发表意见。 (3)禁行含义: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理解:最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仅占居民比例的9%,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最充实———指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4)占统治地位的是罗马帝国;实行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文明遗产是罗马法。 3.(1)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地位: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的基本法。 评价:它本质上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的行为。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矛盾的显现,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3)贡献: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4)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1971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等。 (5)蕴含的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等具有永恒价值。

第十五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50 一、1.普罗泰格拉 2.“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 神 尊严 权威 自由 制度 法律 道

德 道德判断

二、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道德价值 2.知识 美德即知识 教育

考点51 一、1.《神曲》 教会 2.《十日谈》 人类平等 人的个性 3.《歌集》 人的学问 人文主

义之父

二、1.虔诚的信仰 赎罪券 2.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教皇和教会

三、1.人文主义 价值和尊严 2.神权 人性 思想 3.宗教神权 人文主义 罗马教会 资产阶级利益

考点52 一、1.①领袖 ②《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③天主教会 两足禽兽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天赋人权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人人平等 2.①《论法的精神》 ②君主专制 三权分立 立法 行政 司法 议会 法院 制约与平衡 ③封建专制制度 国家和法 3.①《社会契约论》②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人民 财产的私有 4.①《纯粹理性批判》 ②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 人民自

由 平等 自律

二、(1)思想解放 (2)法 专制王朝 自由 平等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民族独立 (4)追求

解放

三、封建制度 理想王国 法治 政治革命

【考点延伸】

一、1.人和人类社会 人文主义 2.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理性 美德即知

识 二、1.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2.(1)天主教会 封建君主专制 (4)权威理性 人性 理性 3.宗教改革 法国大革命

【考点精练】

1.A 2.A 3.A 4.C 5.B 6.C 7.C 8.B 9.D 10.C 11.B 12.D 13.B 14.D 15.C 16.A 17.D 18.A 19.B 20.A 21.B 22.A 23.B 24.B 25.B 26.A 27.A 28.(1)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背景:①经济上: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繁荣;②政治上:雅典的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从而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影响: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思想家: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美德从教育而来”。地位: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主张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开始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4)品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 29.(1)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2)可以。理由: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3)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因为材料三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 (4)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30.(1)薄伽丘。事件:文艺复兴运动。本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2)事件: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活动:启蒙运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社会的思想武器。 (5)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联合起来反对天主教会;启蒙运动中,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专制王权,号召消灭专制王权。

第十六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53 一、1.(1)迪亚士 好望角 (2)达·伽马 印度 (3)哥伦布 (4)麦哲伦 环球航行2.(1)商品经济 《马可波罗行记》 寻金 奥斯曼土耳其 天主教 (2)造船技术 航海技术 地理知

识 葡萄牙 西班牙

二、1.(1)相互孤立 文明 (2)商业 西欧 2.(1)商业 贸易 经营方式 地位 地中海 大西洋 (2)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 (3)葡萄牙 西班牙

考点54 一、2.(1)海上马车夫 (2)东印度 (3)好望角 马六甲 锡兰 台湾 阿姆斯特丹 (4)商业二、1.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实行“重商主义” (3)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4)建立了一支强大的

海军 2.(1)东印度公司 大西洋 (2)无敌舰队 英荷

考点55 一、1.(1)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资本主义制度) (2)圈地运动 (3)殖民贸易 殖民掠夺 (5)海外市场 手工工场 2.(1)珍妮机 棉纺织业 (2)改良蒸汽机 (3)手工劳动 工厂 (4)法 美 3.蒸汽时代 工厂 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生产方式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农业 城市化 世界工厂 欧美 基本 世界贸易

二、1.(1)资本主义 (2)工业 2.(1)电 (2)内燃机 (3)化工技术 (4)传统 3.发电机 电

灯 汽车 飞机 4.(1)电气时代 (2)社会化 垄断 (4)势力范围 瓜分世界 世界体系

【考点延伸】

一、1.(1)新航路 (2)殖民扩张 殖民掠夺 (3)工业革命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范围 规模 

(4)瓜分世界2.(1)葡萄牙 西班牙 (2)海上马车夫 (3)英国

二、1.葡萄牙 荷兰 英国 2.鸦片战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3.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势力范围 资本输出 民族危机 维

新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精练】

1.C 2.A 3.C 4.C 5.C 6.D 7.C 8.C 9.D 10.D 11.C 12.A 13.B 14.C 15.C 16.B 17.D 18.B 19.C 20.B 21.A 22.B 23.C 24.C 25.A 26.C 27.B 28.B 29.B 30.C 31.A 32.D 33.(1)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19世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3)世界工厂;工业革命。 (4)材料二中轮船和火车的使用,为英国世界工厂获取原料和市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5)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推动。 34.(1)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现象:①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进口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居“世界工厂”(世界工场)的地位;②材料四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中国经济逐渐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原因: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得到巩固;②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在英国广泛确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③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大肆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④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自由贸易政策。 (3)世界经济联系增强。 35.(1)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殖民扩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疯狂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6.①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②变化: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原因:白银外流;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主要特征:以欧洲为中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亚非拉三大洲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作用巨大。 37.(1)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闭塞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起步;民族工业开始出现。 政治: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被打破,国门就此被打开。思想文化:提倡“经世致用”,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引进自然科学,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第十七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56 一、1.不流血 2.资产阶级革命 君主立宪政体(制)

二、1.国王的权利 立法权 2.统而不治 君主立宪制

三、1.国王 议会 2.1721 沃而波尔 3.内阁大臣 行政 立法 大政方针

四、1.工业革命 3.工业资产阶级

五、1.君主制 民主制 2.议会内阁制 代议制政府 “临朝不理政”

考点57 一、1.邦联 军队 2.关税 经济

二、1.联邦制 共和 2.一 成文 分权与制衡 民主 积极

三、(一)3.地方 4.(1)参议院 众议院 立法 (2)间接 元首 首脑 宪法 国会 (3)司法 解释 (二)华盛顿 联邦制共和政体 两党交替执政

考点58 一、1.君主 法兰西第三共和 2.(2)立法权 间接 成年男子 众议院 参众两院联席

会议 元首 军队最高统帅 内阁 众议院 (3)资本主义

二、1.(2)王朝战争 保守 不彻底 2.(2)联邦制 元首 议会 皇帝 立法 最高 联邦议会 

皇帝 不完善

【考点延伸】

1.间接 启蒙思想 4.(1)分权与制衡 政党 (2)君主立宪 联邦制共和政体 共和 君主立宪

制 5.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6.(1)直接 少数人(或奴隶主阶级) (2)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考点精练】

1.A 2.D 3.A 4.A 5.C 6.D 7.A 8.A 9.B 10.B 11.A 12.B 13.A 14.C15.D 16.C 17.A 18.D 19.B 20.C 21.(1)认识:“自然”指理性的客观规律,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2)不可以。原因:罗马法虽有其局限性,但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它提出的法律原则,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3)权力:立法权。实质: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确保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4)依据:1787年宪法规定了总统制的共和制政体和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原因:当时宪法存在忽视人民权利,特别是歧视妇女的倾向。 (5)相同点: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进步之处:规定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国民的政治权利,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6)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 22.(1)东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西方:民主制度。 东方:①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②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较发达。 西方:①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②工商业发达。 (2)相似之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 不同:中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或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美国:防止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制度(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3)东方:秦朝三公九卿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西方:英国:君主立宪制(或颁布《权利法案》)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 23.(1)美国:内阁和议会分权制衡;英国: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2)相似:体现本国特色,避免照抄他国。 特色: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美国的行为无视世界文化模式的多元化,缺乏对他国独特文明的尊重。它是以民主为幌子,实际上干涉别国的内政。 (4)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5)同: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异: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代议制民主,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民主广泛性。 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只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24.(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材料一对美国作用: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材料二对法国作用:共和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3)异: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4)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第十八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考点梳理】

考点59 一、1.1825 2.空想社会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3.十九 三四十 英 法 德

二、1.1848 马克思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 2.暴力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3.科学共产主义 科学理论 社会主义运动

【考点延伸】

1.资本主义经济 工业革命 经济危机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 3.德意志古典哲

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和恩格斯

【考点精练】

1.A 2.C 3.C 4.C 5.C 6.A 7.D

第十九单元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梳理】

考点60 一、1.自由落体 “日心说” 2.实验事实 严密逻辑体系 经典力学

二、1.物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2.实验 数学 3.经典力学体系 物理现象 万有引力定律 海王星

考点61 一、拉马克 环境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二、1.物种起源 2.(1)简单 复杂 (2)不同物种的变异 (3)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3.(1)生物界 生物界中地位 封建神学创世说 (2)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三、1.自然界 上帝 2.(1)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2)实验 观察研究 (3)统治阶级 民主和平等

考点62 一、1.(1)瓦特 单动式 (2)联动式 2.(1)蒸汽时代 (2)机器大工业工厂 社会化大

生产 (3)工业城市 工业国家 (4)蒸汽轮船 火车

二、1.法拉第 2.(1)发电机 电动机 电力 (2)输变电技术 (3)电力 (4)电气时代 3.(1)

电气革命 (2)资产阶级 (3)垄断

三、1.生产力 2.资产阶级 3.城市

考点75 一、2.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3.(1)绝对时空观 时间 空间 (2)相对论力学 (3)

物理学

二、1.放射线 微观的粒子 2.普朗克 3.(1)光电效应 (2)原子 (3)量子 4.(1)微观世界(2)现代物理学 (3)宏观世界 微观世界 认识世界

考点76 一、1.美 2.“冷战” 互联网 3.全球信息网

二、1.(1)信息化 (2)经济全球化 传统 (3)工作 社会交往 2.(3)部分青少年

【考点延伸】

1.20世纪90年代 美国 现代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 2.(1)解放思想 (2)科学技术 (3)客观

规律 (4)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考点精练】

1.D 2.C 3.B 4.A 5.B 6.C 7.C 8.B 9.D 10.C 11.D 12.A 13.B 14.A 15.A 16.B 17.C 18.C 19.B 20.C 21.C 22.C 23.C 24.C 25.A 26.B 27.B 28.D 29.D 30.D 31.A 32.C 33.C 34.(1)人文主义肯定“人”,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核心观点: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3)影响: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关系: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科学进步推动思想的解放。 35.(1)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经典力学体系确立,近代科学形成。 (2)贡献:生产技术:发明水力纺纱机;经营管理:首创工厂制。 (3)“蒸汽大王”主要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动力问题。发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明:发电机、电动机。 (4)新变化:技术进步依靠实验科学,所有的工业部门几乎都受到新的科学发现的影响。差异:新兴工业完全应用新技术,出现全新变化;传统工业只是改进技术,

步伐缓慢。 (5)积极影响:交通发达,出行便利;通讯便捷;工作效能提高;娱乐多样化。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6.(1)图一: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图二牛顿建立起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图三:爱因斯坦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图四:普朗克的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2)没有失去光辉。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牛顿关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有广泛的应用。 (3)从认识上,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是正确的。从目的上,爱因斯坦向美国政府建议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击法西斯势力,是对的;爱因斯坦对原子弹造成无辜平民伤亡感到遗憾和痛心,也是应该肯定的。启示: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成果应该应用于人类的和平事业,这样才能造福人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7.(1)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出现。 (2)变化:蒸汽机车和电车的出现,使人类交通运输事业发生彻底改变,尤其是电车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互联网使信息传递快捷迅速,人们之间的联系更方便。 例子:电灯、电话、电报等。 (3)积极:促进了新的城市形成和发展;随着电灯的使用,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变得日益重要;互联网使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人们的工作、学习、交往、娱乐等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消极:污染环境更加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网络的虚拟性也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进行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与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趋利避害等。

第二十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梳理】

考点63 一、1.(1)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2)一战 2.二月革命 罗曼诺夫 苏维埃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3.资产阶级民主

二、1.临时政府 列宁 2.资产阶级民主 社会主义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和平

三、彼得格勒 阿芙乐尔 冬宫 十月革命

四、1.第一次 社会主义 社会公正 平等 2.现实 国际社会主义 3.帝国主义 无产阶级

考点64 一、1.社会主义 1918 国内战争 2.红军 新生政权 经济 3.(1)余粮收集制 (2)国有化 (3)自由 (4)义务 4.(1)国内战争 (2)农民 工农 政治经济 5.战争 统治危机 生产

关系 生产力

二、1.(1)国民经济 (2)战时共产主义 农民 政治和经济 (3)海军 2.十 3.(1)粮食税 余粮收集制 (2)国有 私人 租让 (3)国家 货币 商品 (4)实物分配 4.(1)生产 1925 (2)社

会主义 列宁 5.国家 多种所有制 私有 市场 价值 生产关系 生产力

三、1.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计划经济 工业化 2.(1)①重工业 公有 计划 资本主义世界 五

年计划 工业 ②一 二 反法西斯 (2)农业 粮食供应 集体农庄 小农 集体 生产力 落后 3.1936 4.(1)农业 生活 (2)农民 (3)计划 持续 解体

考点65 一、1.斯大林模式 2.(1)农业 义务交售 收购 家庭副业 垦荒 玉米 (2)部门管

理 加盟共和国 物质利益 3.(1)实事求是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1.社会动荡 2.经济 行政命令 市场 3.宏观决策 重工业 4.1991

【考点延伸】

1.(1)①国内 战时共产主义 ②军事 经济 (2)马克思主义 直接 实事求是 (3)①粮食税 ②国家 ③自由 ④义务 实物 (4)行政 市场 经济 间接 (5)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6)生产力

正确 工业 2.(1)国情 (2)改革 (3)长期性 (4)生产力 (5)广大人民 (6)丰富和发展【考点精练】

1.A 2.D 3.B 4.B 5.D 6.C 7.B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B 15.D 16.D 17.B 18.C 19.D 20.B 21.A 22.A 23.C 24.D 25.A 26.B 27.A 28.(1)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1928年后,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9.(1)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领导人希望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导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苏俄广大农民、工人和士兵却强烈不满,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2)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3)表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影响: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80年代初,里根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开始恢复;90年代,克林顿倡导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的第三条道路,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4)消极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举措: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任答几点都可)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30.(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苏联: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中国: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第二十一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梳理】

考点66 一、1.广大劳动人民 2.分期付款与银行贷款 3.股票投机 4.私有

二、1929 纽约华尔街 股市 大萧条

三、1.范围 资本主义世界 2.时间 3.破坏

四、1.社会危机 2.世界局势的紧张

考点67 一、1.社会 2.自由放任 社会动荡 新的强力政府 3.罗斯福 新政 保障经济稳定和

发展

二、1.财政金融体系 2.工业的计划指导 《全国工业复兴法》 3.农业调整署 农业 4.社会保障 紧急救济金 以工代赈 公共工程 5.《全国劳工关系法》 全国劳工关系

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四、1.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本质 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 社会矛盾 社会危机 法西斯主义 3.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垄断组织 国家政权 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68 一、1.凯恩斯主义 国家干预 宏观调控 黄金时期 2.滞胀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干预 市场 国有制 私有制

二、1.贫富差距 贫困 2.社会保障 社会服务 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 其经济安全 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 3.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 六七十年代 4.(1)贫富差距 社会稳

定 (2)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福利国家”的规模

三、经济全球化 信息技术革命 美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考点延伸】

二、1.自由主义 政府 2.垄断 生产资料私有制 1929—1933年 自由放任 经济 新政 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凯恩斯 3.新科技革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宏观调节 4.资本主义生产 生产力的进步 基本矛盾 滞胀

三、1.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自我调节 资本

主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基本矛盾的存在 3.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考点精练】

1.B 2.B 3.C 4.C 5.A 6.D 7.C 8.D 9.D 10.A 11.A 12.B 13.D 14.D 15.B 16.A 17.A 18.C 19.D 20.A 21.C 22.B 23.D 24.A 25.B 26.(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者:生产的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后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把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27.(1)领域:金融领域(或证券领域); 措施: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 (2)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核心:产业复兴法(或工业复兴法)。 (3)评价:“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 (4)经验教训:要居安思危,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 28.(1)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 (2)措施:推行社会保障措施。特点:以自愿为主。原因:受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 (3)特点: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影响: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得到提高,有利于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认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9.(1)从1932年的一无所有,仅仅维持生存,到1983年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等。 (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主要原因: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其他收入增加,如股票收益等;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收入增加,普通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第二十二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梳理】

考点69 一、1.雅尔塔 2.(1)西欧 日本 美国 (2)苏联 社会主义 3.社会制度 国家利益

二、1.(1)杜鲁门主义 遏制共产主义 (2)马歇尔计划 扶持 控制 (3)北大西洋公约 遏制苏

联 称霸世界 2.(1)经济互助委员会 (2)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军事政治

三、1.(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38度 大韩民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核力量对比 古巴导弹危机

考点70 一、1.(1)政治经济中心 联合 (2)欧洲煤钢 欧洲经济 欧洲原子能 1967 布鲁塞尔 2.欧洲联盟条约 欧洲联盟 3.(1)经济合作 独立自主 (2)三足鼎立 多极化

二、1.(1)民主改革 封建落后 冷战 朝鲜战争 (2)投资 教育 贸易立国 出口第一 2.第二 3.(1)政治大国 平起平坐 主导作用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三、1.(1)美苏的控制 自身的独立 (2)贝尔格莱德 新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 (3)非集团 不结盟 (4)霸权主义 国际经济新秩序 (5)民族解放运动 殖民体系 两极格局 2.改革开放 不结盟运动

考点71 一、1.(1)戈尔巴乔夫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多党制 (3)民族矛盾 2.1991 独

立国家联合体

二、1.苏联解体 2.(1)单极世界 (2)欧洲联盟条约 1993 常任理事国 军事力量 国际政治新

秩序 3.漫长而复杂

三、民主化 联合国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平 发展

【考点延伸】

一、1.支配作用 2.政治力量 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