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经验交流

2018届高考备考论坛发言稿

高中语文韩勇

各位同仁:

大家晚上好!说是经验交流,其实谈不上。在高考备考这条路上,我做的事情和大家一样,若要非得说出个所以然来,可能只是在方法上,我找到了更适合我的备考方法而已,下面就此跟大家聊一聊。

一、端正认识。不管你带的什么样的学生,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学好语文很重要!

我自己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似乎是“王婆卖瓜”,说服力不强,学生肯定不信,尤其是理科生。这时就看你怎么去征服学生。俗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就从现实中的语文现象入手,给理科生讲了下面的事例:

第一个:“到操场溜两圈”的事例。

吃过晚饭后,我对一个理科老师说道:“走,时间还早,咱们到操场溜两圈”。当我们溜完第二圈时,这个理科老师就说“走,回去,你说溜两圈,够了!”。我二话没说就回去了,因为我知道这个理科老师没有理解语文中数量词的实指和虚指的问题。我内心一阵窃喜,因为这可以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来告诫学生:语文学不好,理解都成问题。

第二个:“新栋,不动”的事例。(略,自己讲述)

用这个事例来强调说话含蓄幽默,简洁明了的好处。

第三个:“隔壁老王缺德,给自己的淘宝用户名起名为’我爹’”的故事。

隔壁老王缺德,给自己淘宝用户名用的是“我爹”俩字,每次快递员给他送货的时候总是很为难:

快递员:“你是…我爹吗?”老王:是的!

快递员:“你是我爹吧,下楼取快递。”老王:好的!

快递员:“是…我爹…吧,这有你的快递…”

快递员感到怎么说都觉得别扭,后来问自己的语文老师,得到了指点……

快递员:喂!你好!你叫我爹对吧?老王:你……是?

快递员:你是不是叫我爹?老王:你是谁?

快递员:我问你叫我爹对不对?老王:你到底干啥?

快递员:你要是叫我爹我就把快递给你送过去!你要不叫我爹就把快递退回去了啊?

感谢语文老师,反败为胜!

个人感觉用这样的事例来强调语文的重要性,比单纯的说教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认识端正了之后,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二、不怕麻烦,坚持做到底的几件事

1、练字抄写,常年不断

学生应该如何做呢?要求有三:①用方格本,原则上人人需做到“横平竖直”。若能做

到“横平竖直”,那么卷面也差不哪去。②天天写。每天练字课只需抽出七八分钟,心平气和地来写。目的是磨练学生的心性,能坐得住,稳得住。③要以64篇、古代文化常识、成语为抄写内容。毕竟高三时间宝贵,抄写要直接为高考服务,指向性要明确。

老师如何做呢?我是每天必收必改,以“优”、“良”“中”“差”加以区分。两个班百十来人,而且一直坚持到6月1号,所以任务量较重,对耐心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我目前依然在重复着这件事,因为它带来的好处很直观:卷面工整了,名默、古代文化常识、成语这11分得分率极大提高了。

2、背诵过关,亲力亲为

针对考纲规定的64篇背诵篇目,老师一定要亲自来抓,每大周布置适当的过关任务,让每个学生务必到你这里挨着过关,之后给每个学生签字,最后在过关单子上打钩。过不了关的同学,周五离校时要被扣留出门条,扣留时长要依据放学的时间而定,最后学生给我打电话来获取出门条的位置。(安全,提前跟家长沟通)

这样来抓,高考名默拿满分轻而易举。但这将耗费你大量的时间,学生会在不同的时间段找你来过关,而你又没法拒绝。一个个学生,一篇篇诗文,无休止地循环,所以这更是对老师耐力的一个巨大考验。

3、阅读课堂,全身心投入

进入高三,时间确实宝贵、紧张,很多学生甚至一些老师认为没有时间阅读。但我的做法是:不管时间有多紧,任务有多重,语文阅读都要雷打不动地进行,决不因高考的紧张忙碌而改变。2016届6班的一些同学直到高考前仍传阅着龙应台的《野火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粱文道的《常识》等作品。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可阅读却是值得坚守一辈子的事。学生只有在先哲智慧精神的感召下,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高考。

另外,我反对在阅读课上给学生的阅读附加条件,如设计几道题或是写篇读后感等等,带着任务去读,学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读书养性的作用就很难实现。我提倡的是: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时,他可以忘却烦恼,忘却一切的焦躁不安,敞开心扉,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交流,;他可以因阅读而明晰社会、丰盈认知进而提升自己。

长期的阅读,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使他们形成了多样的作文风格,也使他们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价值关怀,他们心灵也就不再苍白。

4、小题量,隔三差五练。

语文老师都会发现,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刷语文,他们练手的机会就是考试。这时老师就要出马,自己有针对性地找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感觉此题很重要;题量切忌过大,每次耗时5---10分钟即可,方便他们利用一些零敲碎打的时间;每次要收要改(小题量好改),答案粘贴,讲解要视批阅情况而定。长期坚持,效果甚佳。

5、错题思路呈现,找准出错节点

针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展示出做题时的思路,老师再把脉,诊断出

错因所在,随后给学生印发相关的试题强化训练的小学案,以攻克难关。学生出错很正常,但老师一定得知道学生为何会出错,才能让学生知错就改,错不二犯。

6、询问难点,各个击破

高三,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题,有很多考点反复考,学生都能了然于胸。但每套试题中的难点不一,老师认为是难点,有时学生不一定觉得它难,所以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搞个调查,让学生列举出来一段时间以来的难点,由课代表归类整理,最后反馈到老师这里,视情况重点讲解。例如,学生都知道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作用,但依据他们反馈的难点来看,他们不知道次要人物的作用和物象的作用,锁定这一情况之后,我用三节课的时间,整理出6篇相关试题,练讲结合,多角度分析,最后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今后遇到此考点不再畏!

7、与优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培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老师方法不尽相同。 16届时我是这样做的:

①帮助他们认清高考语文的重要性。如语文是高考第一科、高分的杀手锏、决定了是是你选择院校还是院校选择你。语文在高考中份量很重,语文的得分,直接影响高考的成败。

②综合多次考试,画出优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决定总分及名次高低的曲线图,直观呈现“语文兴,则我胜;语文衰,则我败”的真理。

③另开炉灶。常言道“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平常的训练很难满足优生,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优生不同的情况,精选不同的试题,分类练习,延伸拓展,提升能力。每天一题,师生同做,全收全改,遇到错点师生互讲,讲透为止。

④师生同做高考卷。这样做,可谓共赢互利。老师能够准确把握近几年高考考点的动态分布情况,学生也能够全方位暴露自己的短板,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补差时老师能够有的放矢。

⑤心连心。优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压力,老师主动和优生谈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聊天的话题不可只围绕学习,话题可围绕他们感兴趣的,这样的谈心才能真正释放压力。

以上是我带过16届17届高三之后的一些心得与体会,也算不上什么经验,毕竟大家都在做,至于怎么做,大家各显神通!

最后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要想出彩,就得有挂彩的勇气;要想成功,就得有超越常人的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