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育硕士考研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笔记

2015教育硕士考研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笔记
2015教育硕士考研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笔记

2015教育硕士考研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笔记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一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大多数人的素质还是很高,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在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人拿走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心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人学姐亲自整理,累计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一臂之力,金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性质: 1.实践性。 2.交往性: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3.动力性: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4.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 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 发展:P16 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 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

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6.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原理的学科性质: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学科。从研究领域看是研究教育活动的领域;从研究内容看介于普通教育学应用学科与形而上学层次之间;研究方法上更多的从宏观,整体上研究问题,力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过渡。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高教研究对象:透过诸多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来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教育遵循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高教的特殊矛盾和基本规律是高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和高教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两规律反应在两关系上,构成要素:高教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两大研究轨道:注重高教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更加重视高教应用性研究。 高教发展历史:春秋,官学衰私学现,学术活跃;汉设太学,封建教育制度建立;东汉-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科举隋朝建立唐发展;宋现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提举学事司。宋书院是私学演进的形式后官学化。 高校职能: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职能之一。 研究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研他可以使我们认清教育现象的本质;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高教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本质四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志说、本质规定说。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概念:广义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和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即学校教育。 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遵循既定的教育目的,运用教育影响,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目的。 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人和动物都有;心理起源说(孟禄)原始社会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历史阶段:原始状态简单;农业社会阶级性与劳动分离;工业社会现代学校,又与劳动结合;信息社会变革国际化本土化终身化全民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水平(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领导权,教育目的,受教育的权力)人口因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地域分布)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333教育综合考研面试占多大比重

333教育综合考研面试占多大比重 本文系统介绍333教育综合考研难度,就业方向,学费介绍,333教育综合考研参考书,333教育综合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333教育综合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一、333教育综合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教育硕士333考研难度不大,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据凯程从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科目里,教育硕士基础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333教育综合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教育硕士专业复试分数总成绩不低于310分,且政治英语成绩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85分。复试内容包含对专业能力、专业外语及口语、逻辑分析、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度考查。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三、333教育综合考研的一些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08政教内部资料 绪论(多出选择题 ) 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课本P1-P9) 1. 教育学孕育、萌芽阶段 (1) 孕育时期: 孔子的《论语》 、 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均不是专门的教育著作。 (2) 萌芽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论.教.育.的.著.作. 《学记》 ,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古罗马帝国的 昆体良 所著 的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培养》 。 2.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标志:捷克著名教育家 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 ,探讨“把 .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 德国心理学 家和教 育家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 。 (1) 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a. 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 b. 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尝试 班.级.授.课.制 . 。 c. “.经.验.—.—.描.述.”.的.写.作.及.论.述.方.式. 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d.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 ,将人的一 生划分为成七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2)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的教育家。。 同时期其他代表人物:洛克..(英)、卢.梭.(法)、裴.斯.泰.洛.奇. (瑞士)、福.禄.贝.尔.(德)、康.德.(德)等。 ? ? ?? ????? ???? ?? 3.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1)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的《教育论》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2) 德国教育家 拉伊 的《实验心理学》 ,他将生物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感受 ..—.—.整.理.—.—.表. 现.”三个阶段。 (3) 美国教育家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主张“儿.童.中.心.论.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论断 “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 (4) 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的《教育学》 ,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的规律,标志着社会主 义.教.学.理.论.... 的 诞生。 4. 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 (1) 美国心理学家 布卢姆 的《教育目标分类》 ,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 三类。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的 《教育过程》 ,他提倡发.现.学.习. 。 (3) 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 的 《教学与发展》 。 (4) 苏联教育家 巴班斯基 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目的、内容)、心理方面(动 机、意志、情绪、思维)和控制方面(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第一章 教育的涵义(以选择题为主) 一、 教育家对教育的宽泛与偏狭解释(课本 P17) 1 、宽泛: 杜威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2、偏狭: 斯宾塞 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涂尔干 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二、 教育起源(课本 P30-P31 ) 1 、动物起源说

教育学原理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中介系统构成。 2.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人。它包含人才价值部分和人才素质两部分。 3.教育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而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使人的发展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教育把人异化了。它包含教育被(人)异化及(人被)教育异化两个部分。 4.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形式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并且不断增加不同教育体系的共同因素以形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全球教育体系的过程。它包括教育资源全球化和教育要素全球化。 5.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是特定的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6.隐性德育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它具有影响的间接性、内隐性;范围的广泛性;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的特点。 7.教育无目的论: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无目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反对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强迫教育和学生服从这一目的,违背了他所理解的教育的基本精神。 8.教学: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重点背诵

【考纲】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真题】 华中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天津师大简答: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浙师简答: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时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东北师大论述:论述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各自作用 东北师大简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中山论述:谈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7. 2011 陕师大简答: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中山简答: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北师简答:试评“环境决定论“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1.广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2.狭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 3.分类: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①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②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 ③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三方面联系:人的发展的这三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交织在一起的。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未完成性和能动性 1.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 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2.能动性: ①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 ②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 我塑造等方面。 ③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考编1】 1.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 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 3.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和微观的】 4.教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 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 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 很大的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 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 第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本质 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 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 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 忽略了教育受制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 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理论知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4’=20’): 1、教育学: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成人 的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 ●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5、教育目的: ●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具体 说来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论: ●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 育活动。 7、个人本位论: ●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 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8、课程: ●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教育存在 9、学科课程: ●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 学习时数和期限。 10、活动课程: ●也叫经验课程。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 直接经验的课程。 11、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教育学00429 劳凯声《教育学》整理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创立 【识记】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领会】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读后感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专题一:什么是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一切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学是人类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论形式。教育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有宏观、中观与微观之分。 2、教育学引入我国仅有100多年的时间,分别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杜威的教育学、苏联凯罗夫教育学。但是这些教育学的研究范畴都不够大,没有将人类的所有的教育现象纳入到自己的研究体系中来。 3、胡德海教授认为,认识教育不能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经济基础、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方面来进行。理解教育应该站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高度来认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三件主要的事情,也是永恒的事情——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文化的创造;文化的传递(教育)。从这个高度来理解教育,教育就是人类文化传递的手段。 4、纵观人类社会古今中外的教育的形态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教育的活动,一种是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还是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有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传递的方法;教育事业是教育活动有效运行的框架支撑,要受到教育制度的约束。 专题二:教育的起源及其在人类社会的存在 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出现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原始时代与文明时代。在原始时代教育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教育活动,到了文明时代出现了第二种教育形态教育事业。 2、教育的起源不是来自于一般的生物活动,不是来起源于人类的心理现象,不是来自于人类的劳动,而是来自于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需要。教育的本质就是传递人类文明和文化成果的。 3、教育的存在形态分为两种——自在状态(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对教育没有认识,教育是自发的)和自为状态(教育是存在的,人类既参与教育活动,也对教育有所认识,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教育)。原始时代以自在状态为主,文明时代以自为状态为主,人类教育就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自为教育将全部代替自在教育。 专题三: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另一传承手段 1、教育的现象是教育的活动和教育的事业(如果说有第三个教育现象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的功能是传递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教育的本质就是传递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活动。 2、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需要,一种是物质文化需要,一种是精神文化需要。教育的起源就是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的简称。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指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科学、教育学科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总称,是若干门教育学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到十七世纪初叶。 ▲发展特征: (1)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 (2)教育学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代表作: 我国思孟学派《学记》(世界最早);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 韩愈的《师说》; 朱熹的《语录》; 颜元的《存学篇》。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划了出来,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时间跨度:十七世纪——十九世纪中叶 ▲发展特征: (1)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2)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3)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康德 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代表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独立学科代表作);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卢梭《爱弥儿》;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2018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1(超长)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得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得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得萌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我国得《学记》;教育方面得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得描述,缺乏理论得分析,没有形成完整得体系,所以只能说就是教育学得萌芽或者雏形。 2,独立形态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原因: (1)教育学得创立源于社会实践得客观需要,主要就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 (2)教育学得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得总趋势与一般科学发展奠定就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得独立同一些著名得学者与教育家得努力就是分不开得; (4)教育知识得丰富沉淀。 内容: (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得科学提了出来,与其她学科并列。(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就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得身世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得《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集成了康德得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就是一本自成体系得教育学著作,它得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标志: (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 (2)概念与术语方面:形成了专门得教育概念与范畴;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得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得教育学专家与系统得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得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就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 四、20世纪以来主流得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得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简答)15曲阜简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有区别于教育学的,是一种自古就存在的现象,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相关的理论学说和研究。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总括)(名词解释)10江苏,10中山,10西南,11扬州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 整个教育过程中,凡是已经看到的,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就是一种现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而衍生成一种问题,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趋势。 教育价值观念:是主观的,不与规律的客观性矛盾,我们追寻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联系:规律展示发展可能性,价值观念引领方向。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 第一章 教育学概念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 教育学的生产与发展 萌芽时期 独立形态时期 多样化时期 理论深化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主张、评价

可能性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教育艺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通过创造性的组织方式,且充满灵感,富有感情,且与众不同,易于被人接受,这个活动过程就会演变为艺术性的教育活动。教育艺术是我们整个教育学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灵魂。(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发展不能仅仅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它只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任务。指导实践是实然的一种状态,教育学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状态,教育学是游刃于实然和应然之间的。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代表人物:①乐正克《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②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也叫《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特点:①教育学的思想零星的散落在哲学、政治、文化的著作中; ②关于教育的论述停留在描述经验的层次上,抽象概括的层次较低。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代表人物:①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②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③德国康德,在大学开始将手教育学,这是教育学首次列入大学课堂的开端。 ④德国特普拉,这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研究》,西方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⑤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这是现代的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⑥法国卢梭,《爱弥儿》,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特点:①研究对象上: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使用概念和范畴上:有了专门的概念; ③研究方法上:有了专门的研究方法; ④研究结果上:有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 ⑤组织结构上:有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

0、教育定义: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战国时期思想家于思说:“修道谓之教。”教育家苟子认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对其解释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的教,即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者的效法;育,即使受教育者向好故方向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瑞土的教育家裴斯特洛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纵观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诸多说法,虽然对教育的概念表述存在着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即都把教育说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入的身心发展的过程。这一共识正确地反映了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是同人类共始终的。 广义的教育,其定义为;“凡是有目的地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为教育。”它包括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系统的和零碎的,外在的灌输和内在自发

感化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社会上一切教育都属于广义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讲是从学校产生以后出现的,因此,我们把狭义的教育也称为学校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话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1)遗传素质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①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③人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人不但能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人可以通过改造环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④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