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1101)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实践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5)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6)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7)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2. 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的初步能力。

(3)具有在护理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书写护理文书的能力。

(5)具有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

(6)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7)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8)具有初步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9)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10)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11)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3. 素质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6)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7)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评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8)在应用各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对于不能胜任或不能安全处理的护理问题,应具有寻求上级护士帮助的意识。

(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最小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护理学、基础医学、人文社会科学。

(二)核心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研究等。

四、课程设置与修读学分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学分

(一)军训

军训安排在新生入学之初,不计学分。

(二)实验与实训

无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验教学内容均与理论课一同考核、记分。

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按实验教学考核、计分。

(三)见习与实习

1.小学期见习(共2学分)

第一学年小学期:安排1周的居民健康状况调研。

第二学年小学期:安排2周的医疗现状及护理现状调研。

第三学年小学期:安排3周的护理见习。

第一、二学年的调研,学生自主选题,填写小学期见习手册,成绩合格者,各记0.5学分;第三学年的见习采取自助方式,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行安排时间,填写小学期见习手册,成绩合格者记1学分。

2.毕业实习

(1)时间:40周。

(2)学期:安排在第7、8学期。

(3)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的实习目标与要求详见《护理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4)实习学分:

实习环节总计34学分。具体分配见下表:

(四)第二课堂

分为社会实践、竞技竞赛、技能考试、科研训练、创业实践、论文成果和素质修养7个大类,选修不低于2个学分。实施办法详见《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

六、教学进程表

2.学科基础课最低修满26.5学分,其中必修22.5学分,选修课不低于4

6.个性培养课程:必修4学分,选修不低于2学分

七、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应承载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详见下表:

八、制定说明

本培养方案在此前方案基础上,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2010)、《护理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补充标准》、《护理学专业认证要求》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修订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校教字〔201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1.本方案围绕我校“培养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以“厚实基础,加强实践,强化能力,突出特色,因材施教”为原则,坚持“满足个体需求,引导个性发展”的理念,突出“以文化人、厚重基础”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加强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形成既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质量,又充分体现我校办学优势特色的培养方案。

2.为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化”的需求,在基本培养要求中,对职业素质目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3.本次修订以保证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的教学为重点,确保其教学的核心地位。

4.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了个性化课程,明确了创新训练教学环节及学分。

5.本方案所列课程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部分自编教材。

6.各业务课程讲课、实验、见习等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详见有关课程教学大纲。

7.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进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8.本方案自2017年级学生开始使用。

9.本培养方案由护理学院修订,解释权属于护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创新实验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dvanced Economics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家为目标,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加大数学课程的份量,与数学专业同等要求。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with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an in-depth analytical skill of mathematics,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ill become specialists to research and do practical work in the area of economy and finance.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经济学修完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基本课程;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2. 学习较多的数学课程,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3. 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及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4.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 5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he/she shall gain the following: 1. The basic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s;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四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研究、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卫生事业,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医学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二)知识能力 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基本掌握急、难重症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具有从事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具有日常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人文素质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行为端庄、举止文明;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 (四)身心素质要求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0山东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402)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和现代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能够在医院、社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营养指导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营养学实践。 (2)比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中医学食疗药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营养临床诊疗知识。 (6)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 (7)熟悉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 (8)熟悉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2. 能力要求 (1)具有对各类人群进行营养宣教、营养评估、营养指导、编制营养食谱的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及证候进行中医食养食疗指导的能力。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食物资源开发和食品强化的营养设计与鉴定。

(4)具有对食品中各种污染物、添加剂、天然有毒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基本能力。 (5)掌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抢救的方法和技能。 (6)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 (8)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9)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3. 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职业素质:热爱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事业,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 (3)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学分制实施计划方案

秦安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我校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中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增强学生、学校、市场之间相互的选择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高质量、多种类、多规格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试行),现公布如下,请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就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2.实行学分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分制可以满足多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可以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产学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及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无缝隙链接”,使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实行学分制是推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必由之路。学分制可以满足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实行学分制是形成全新教育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势,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个体差异结合起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习上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灵活性,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动态性,专业设置上的市场引导性,人才标准上的职业岗位适应性,教学管理上的人本性等优势选择,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程结构 (一)推行学分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提升为目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和个性发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学分制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开放性和模块化特点: 1.构建两大基础平台。一是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调整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总学分的30%);允许学习者根据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 按照山东省人事厅、校有关文件要求,各学院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对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进行了认真评选。经学校审查,陈萌等381名被评为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现将名单予以公示; 一、本专科优秀毕业生 基础医学院(121人) 陈萌赵环环臧翠翠徐强李静刘丽慧 靳岭辛嫣燕张路迟辉唐亮王省 杨易宋德臣李芳芳梁明吕浩王炎 高博郭建姜楠刘文君王传梅肖瑞 许媛慧赵大鹏赵延娜迟涛胜高占瑞郭炜 纪小美贾广媛李经颂孙伟瑜王剑薛海鹏 王凯郑玫朱璇李晓玲马碧涛黄玮 李玉成刘锟毛妮宋红彬赵林冰杨荣盼 张瑞王桂蒙梁静雅董小康王蕾王越 司源尚子乂刘文佳李强寇军燕管士伟 冯春霞陈源张向超陈桂风董蓓蓓李昌 张庆杰李丽丽潘登郝苗隗嘉鸿高燕 杨珂耿贵锋吴继芳徐伟任东孙妮娜 刘茜茜李宗芳柴红静赵见文伍婧娟钟长安 陈砚真胡延柱李超李玉王静任书亭 谢伟鑫杨忠马全健王馨蕾刘金芳刘晶晶 梁晓明李永强成涛燕化霞张书娟田海宁 刘春阳崔云鹏郭波郑学芳辛花岳子俊 杨洁邢亚明商辉辉周先磊李胜君裴友翠 罗丹王轩张波牛德国刘辉赵丽 任登锋 药学院(102人) 于刚李明月贾猛周英芬陈志丛张业川 吴超朱祥霞徐珊珊王有龙代娜张一军 彭作兰严立业徐公明张春伟郭丽萍刘鑫 马赞冯春雷李晓蕾王小虎吴萍杨学伟

段其书葛晶晶崔妍鞠美玲刘琼晏贝贝郭振杰张玲袁玉玲王鹏赵金凤陈丛丛王启永高铭良陈朋伟杨灿肖腾云李学段聪聪孙樱丹杨小磊郭霞孙丽萍赵永强王文仁沈惟良刘芳瑞薛刚赵健韦迎春余媛君马宁徐璐罗珊珊章宸吴长岩王振华姜建华黄延亮于燕袁海宁王延春张玉朋孙桂芝毕晓雷贾临超李莹莹徐明婧王徽梁琳范军明刘波巢玉彬郭方马荣华张玥张靖万广辉葛萍萍陈伟徐灵巧戚发恒李磊张乐林毛平平王芳高天屹单晓娟杨清波孙蕾刘敏吴桂丹许致林王翔聂树博蒋东旭宋昌鸽范秀平针灸推拿学院(45人) 孙伟张翠萍隋明庚田超孙晓君李安春马洪举崔云龙陈晟刘丛丛宫宝杰王俊磊任燕波赵慧魏宝王燕孔东杨晓琳董保兴战永亮杨然李婷赵兰风路亮王黎明杜辉刘团辉安增亮张永光胡晓刘敬军季友山徐德科王伟李斌丛竼李喜宾朱振明刘志玲于保金钱新新徐远建舒大青卢加庆王颜华 护理学院(34人) 乔海燕刘娜娜潘同慧王娇滕宏宇王建杨素娟王若维徐婧陈明月盛岩徐晓芝张伟辛永亮柏庆宁张霞魏淑军姚菲李安娜蒲欣薛明玥刘瑜李娅娜许庆超国焕甄淑娟王开海王艳芳单晓玲何晓彬王雪王丽孙晓华孙亚男 人文社科学院(9人) 刘广勇刘银平赵鹏杨银霞陈强强范海楠董琛曲平刘来彪 外国语学院(5人) 王肖婷董晓茹毛莎莎刘麒刘婷婷乔佳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辽宁省辽阳中医药学校赵丽荣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卫生防疫机构。 (二)职业范围及职业岗位 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 (三)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就 业领域就业 岗位 工作任 务 岗位所 需能力 对应课程(项 目) 教学方法教学条件 护理临床 护理 生活护 理 1.掌握日常生活护理知识 2.具有熟练规范的生活护 理操作技能 3.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度责 任心和关爱精神 4.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 通的能力 护理基础概论 基础护理技术 护理心理学 护理沟通与礼 仪 社会学基础 讲授法 案例教学 法 情境教学 法 项目实训 多媒体教 室 教学观摩 示教反示 教系统 模拟病房 及辅助教 学系统 治疗护 理 1.掌握相关治疗护理知识 2.具有熟练规范的治疗护 理操作技能 3.具有敏锐的常用药物疗 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 理能力 4.具有严谨慎独的工作作 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 神 5.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 通的能力 人体结构功能 学 护理药理学 健康评估 护理基础概论 基础护理技术 护理沟通与礼 仪 讲授法 案例教学 法 情境教学 法 项目实训 实验实训 室 多媒体教 室 教学观摩 示教反示 教系统 模拟病房 及辅助教 学系统 疾病护 理 1.掌握常见病病人的护理 知识 2.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 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有熟练规范的基础护 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技 能 4.具有敏锐的病情和常用 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 察和护理能力 5.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体结构功能 学 病原学 病理病生学 护理药理学 健康评估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五官科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 讲授法 探究式教 学法 案例教学 法 情境教学 法 项目实训 实验实训 室 多媒体教 室 教学观摩 示教反示 教系统 模拟病房 及辅助教 学系统 见习医院

学分制实施细则

湖南工程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条为深化我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学习年限 第三条我校本科专业的学制,除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外,其余均为四年。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四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五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4-7年。 第四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准予毕业;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南工程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因患病、出国、创业等原因可申请休学1-2年,休学期限以学年为单位计算,学生最多可申请休学2次,累计时间最多2年。学生休学须本人提出申请,经家长签字确认,学院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 第三章课程、学分与成绩考核 第六条人才培养计划内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均有最低学分要求规定。 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选修课指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两种。限选课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任选课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就业方向选修的课程。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1)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熟悉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向经济和管理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较高素质和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熟练掌握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技能以及其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国内外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理论热点,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深刻认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及热点问题; (4)通过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与规范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形成厚实的科研基础和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

毕业证编号与学校编号查询,很全的列表没有找不到的哦

毕业证编号与学校编号查询,很全的列表没有找不到的哦10378 安徽财贸学院编号 10379 宿州师范专科学校编号 10380 巢湖学院编号 10381 淮南师范学院编号 10383 铜陵学院编号 10384 厦门大学编号 10385 华侨大学编号 10386 福州大学编号 10388 福建工程学院编号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编号 10390 集美大学编号 10392 福建医科大学编号 10393 福建中医学院编号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编号 10395 闽江学院编号 10397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号 10398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号 10399 泉州师范学院编号 10402 漳州师范学院编号 10403 南昌大学编号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编号10405 东华理工学院编号10406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编号10407 南方冶金学院编号10408 景德镇陶瓷学院编号10410 江西农业大学编号10411 江西医学院编号10412 江西中医学院编号10413 赣南医学院编号10414 江西师范大学编号10416 上饶师范学院编号10417 宜春学院编号 10418 赣南师范学院编号10419 井冈山师范学院编号10420 抚州师范专科学校编号10421 江西财经大学编号10422 山东大学编号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编号10424 山东科技大学编号10426 青岛科技大学编号10427 济南大学编号

10429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编号10430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编号10431 山东轻工业学院编号10433 山东理工大学编号10434 山东农业大学编号10435 莱阳农学院编号10438 潍坊医学院编号10439 泰山医学院编号10440 滨州医学院编号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编号10442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编号10443 济宁医学院编号10444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编号10445 山东师范大学编号10446 曲阜师范大学编号10447 聊城大学编号 10448 德州学院编号 10449 滨州师范专科学校编号10451 烟台师范学院编号10452 临沂师范学院编号10453 泰山学院编号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 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 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的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工作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具有奉献于社会及服务人群的信念和牢固的专业思想。 2、具有主动、负责、服务与关怀的精神及人道主义价值观,坚持以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 3、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人的权利,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 4、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5、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护理科学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7、掌握护理伦理学原则,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要求。 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护理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全面、安全、系统的整体护理。 2、熟悉护理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3、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护理实践。 4、熟悉有关医药卫生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5、熟悉国内外护理学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 专业技能要求: 1、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和监护能力。 2、具有对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3、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开展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护理研究的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5、具有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科学研究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1学分制培养方案(经济管理专业群)

经济管理专业群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2013年 6 月 30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学分制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弹性学习制度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群课程,构建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决定在学院省级重点专业群推行学分制管理,制订2013级学分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设公共基础学习领域(G)、职业能力学习领域(Z)两大领域。课外另设素质教育活动(S),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分制专业群课程体系配置表 序号学习领域模块性质学分备注 G1 公共基础 学习领域基础必修模块必修26 G2 基础选修模块选修8-15 可限选G3 素质延展模块选修8 Z1 专业能力 学习领域专业群平台课必修20-30 Z2 专业核心课必修25-35 Z3 集中实践课选修12-20 可限选 Z4 高层互选课选修8-15 合计130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公共基础课程指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课程,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化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般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的需要,同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包含基础必修模块(G1)、基础选修模块(G2)、素质延展模块(G3)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应在教务处的统一指导下,由课程归属系(部)负责管理。其中基础必修模块(G1)是全院性必修课程,原则上不得随意变动;基础选修模块(G2)除统一提供的课程外,各专业群可根据人才培养规格需要添加课程,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ternet基础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教案首页 教研室主任:曹慧 授课人: 学院年级专业年月日 题目:第七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定义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拓扑结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内容与时间分配: 第一学时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第二学时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拓扑结构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拓扑结构 难点--------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 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案内文 第一学时: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 §7.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7.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联机终端网络是一种主要的系统结构形式,从计算机技术上来看,这是由单用户独占一个系统发展到分时多用户系统,即多个终端用户分时占用主机上的资源,这种结构被称为第一代网络。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并减轻主机的负担,以单机联机系统为基础,在主机和通信线路之间设置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全部的通信任务,让主机专门进行数据处理,以提高效率;在终端会聚处设置集中器,其一端使用多条低速线路与各终端相连,另一端用一条高速线路与主机相连,实现高速通讯;使用多点通信线路即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连接多个终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3.计算机网络 将多个单计算机联机系统连接起来,以一台或多台主机作为网络的中心,并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接起来。连接形式有两种:一是主机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的形式。二是在主机之间设置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各主机之间的通信处理和控制。 7.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讯线路和设备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交换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 (2) 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组网的主要目标之一。计算机的许多资源是十分昂贵的,不可能为每个用户所拥有,这些昂贵的资源都可以为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所共享。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提高可靠性表现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就可由其他计算机代为处理,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4) 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 对于大型的任务或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上进行,这样既可以处理大型的任务,使得一台计算机不会负担过重,又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学分制实施细则样本

学分制实施细则( 试行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 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促进终身教育体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制定本细则。 第2条: 我校的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效, 衡量学生能否毕业, 同时又要求学生修满规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 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形式, 允许学生选择, 体现弹性教学制度; 它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综合评价学生, 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3条: 本细则从在职高部开始试行, 适用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4条: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

的重要文件。为保证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 实施学分制的专业按照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分制管理要求及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 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并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新开专业的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在新生入学前报批。 本次学分制改革是以数、语、外等基础课为先导, 在各专业全面铺开。各教研组( 专业组) 在每学期开始前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每月上报一次月计划。 第5条: 课程设置 学分制实施弹性教学计划, 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 简称限课) 和任意选修课( 简称任选课) 及综合社会实践课和实习。 1、必修课指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必修课为专业基础课程( 各专业不同) 。 2.限选课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 按相关规定选修的课程。为保证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包括专业提高课和基础课程( 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等) , 采用”模块式”课程组形式, 由学生选修。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讲解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1101 一、培养目标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为指导,各专业自己拟定,要求:培养目标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培养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关爱生命,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培养目标2: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各项权利;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培养目标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具有创新精神及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 培养目标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培养目标5: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培养目标6: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培养目标7: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评估及护理干预方法。 培养目标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培养目标9: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培养目标10:具有在专业实践中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

技能。 培养目标1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12:具有专科护理技能,能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社区护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13:具有初步从事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培养目标14: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二、毕业要求 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科学地描述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素养。 毕业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 毕业要求2: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毕业要求3:具有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毕业要求4: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毕业要求5: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毕业要求6: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毕业要求7: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毕业要求8: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影响因素、发病机制、

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题

试题三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我国目前疾病谱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传染病增多,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 B.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减少 C.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 D.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减少 2、关于化生正确的是: A.化生是分化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B.化生对人体有害无益 C.通常上皮细胞只能化生为上皮细胞,间叶细胞只能化生为间叶细胞 D.化生可直接导致肿瘤的发生 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玻璃样变性? A.风湿病时风湿小结内的红染颗粒状、块状物 B.肝细胞胞浆中的Mallory 小体 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 D.蛋白尿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红色小滴 4、下列除哪项外是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A.蛋白质缺乏 B.年老体衰 C.服用激素 D.局部固定 5、股静脉内血栓脱落易引起的并发症是 A.下肢坏疽 B.门静脉栓塞 C.肺动脉栓塞 D.肾动脉栓塞 6、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可引起下列哪个脏器瘀血 A .脾 B .肝 C .肾 D .肺 7、炎症时最早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 A.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小静脉扩张,血流变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 D.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 8、下列哪项不属于体液中的炎症介质? A.血管活性胺 B.缓激肽 C.补体 D.纤维蛋白多肽 9、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A.核分裂象多见 D.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B.细胞丰富 E.血管丰富 10、肺转移性肝癌是指 A.肺癌转移到肝 D.肝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B.肝癌转移到肺 E.肝癌和肺癌同期转移到其它地方 11、交界性肿瘤是指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本科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计划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德语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Law (German Class)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 The program aims to train well-rounded,critical and socially conscious thinkers and doers in the fundamentals as well as emerging knowledge and their application of Law.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1.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宽厚的法学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及国际规则,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对法学理论知识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并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2.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与组织能力等; 3.熟悉一门外语,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1. Basic law theories and broa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aw, insights of the law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socialism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knowledge of sociology, managements and natural science; 2. Ability to conduct high-level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to the study of law and its related subjects, analytic abilities, social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organizational abilities, writing abilities, the abilities to acquire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and to solve problems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3. Mastery of a foreign language.

经济学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是山东政法学院为适应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山东政法学院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经济学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综合性特色的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该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和法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懂经济、懂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该专业注重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培养,强调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模拟实训和校外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经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研究、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现代经济方法与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掌握和运用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工具,具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运用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熟悉市场机制运行规律,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