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具学具准备: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

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法学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1、课前收集李白、杜甫的诗

2、读诗三遍

3、自学生字

4、你弄明白哪些问题?还有什么不懂?

第一课时

课前积累:

展示课前收集的李白、杜甫的诗,指导背下面的诗: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指名读诗,正音。

3、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杜甫的资料。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3、出示古诗注音,读出韵律美。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全班交流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生)它活生生地

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远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这里作者用了——的修辞手法)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检测

1、选择正确读音,打“√”号

日(rìyì)生(shēngsēng)紫(zǐzhǐ)

川(chuāncuān)三(shānsān)尺(chǐcǐ)

山(shānsān)上(shàngsàng)窗(chuāngcuāng)

2、比一比,分别组词语

庐()炉()芦()瀑()爆()暴()

鸣()呜()鸦()

3、结合两首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川:生:疑:鸣:含:泊:

4、说说古诗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2、疑是银河落九天。

5、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预习要求:1、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和古诗

2、读诗三遍

3、在明白的问题打对号,不明白的问题打问号。课前积累:背诵古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嘀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默写《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

重音。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

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

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生:透过窗户看见西岭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

到东吴去的客船。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填空

《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分别是()代伟大诗人()和()。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并借景()。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的景色。

《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2、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二年级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二年级古诗两首《xxxx瀑布、绝句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xxxx瀑布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望庐山瀑布》? 2、板书:望庐山瀑布,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望”是 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xx的瀑布。)

3、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注意“瀑”字怎样写?(“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齐读“瀑布”。 4、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精读《xxxx瀑布》,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预设xx双边活动: 1、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2、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3、(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 点拨), ●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庐山山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远看,川:水道、河流。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望庐山瀑 布》《绝句》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 (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望庐山瀑布》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古诗二首 导语:《望庐山瀑布 二首》是唐代大诗人作者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 ,一为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古诗二首,希望对大家 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 作者 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 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
1/8

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为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 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 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 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名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 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 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 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谐”二句: 一作“集谱宿所好, 永不归人间”, 又一作“爱此肠欲断, 不能归人间”。谐:谐与。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一解为旧友。 ⒅“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 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 : “香炉初上日, 瀑布喷成虹。 ”遥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⒆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 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 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2/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01 我会写 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 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 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 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 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 炉lú(火炉、香炉、炉子) 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 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 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 02 我会认 欲yù(欲望、食欲、贪欲) 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 瀑pù(瀑布、飞瀑、雨瀑) 布bù(白布、棉布、布料) 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 03 多音字 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 落luò (落后)là(丢三落四) 04 近义词 依——靠望——看 05 反义词 白——黑人——出穷——富 前——后直——弯

06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07 古诗大意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09 课文主题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3古诗两首苏教版三下望庐山瀑布

13.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课文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语言琅琅上口,重在写景,意境优美,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分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所作。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生字词,能说说诗中描写的景象。 3、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能够表述诗中描写的景色。 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是一个旅行的好时机,这节课老师 和你们一起跟随一个名叫李白的人去江西省看一个你们似乎熟悉

又好像陌生的景点,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二、课文新授,李白这个人你们熟悉吗?与学生交流唐代、诗仙, 作品豪放,富有浪漫主义。 “熟悉”很多同学都会,请同学们说说了解多少? “陌生”事实上并非这一点点,我们还是和李白亲临其境才会知道哪里有多奇妙? 1、出示课件视频文件:庐山瀑布景色,学生自读诗句。 自学要求: 看视频要求:(1)一路旅行要轻松快乐的欣赏美景,同时更要发挥你们细心观察的优点。 (2)把你们旅行看到的最美记在心里。 自读诗要求:(3)自由读,读准字音。 (4)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找出生字词。 (5)你能找出李白他看到最美地方的文字吗? 2、学习课文生字:紫、尺、疑。出示课件。 3、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引导学生想象,并说一说。 香炉峰:庐山香炉峰,庐山西北,山峰尖园,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得名。 生:产生。 紫烟:紫色的云霞。 遥:远。 挂:化静为动。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片段: 一、导入 师:大自然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今天我们要学的《望庐山瀑布》将让我们感受自然风景之美。板书课题。齐读。理解题意。师范写、讲解“庐”字,生书空。 二、初读识字 1、师范读古诗。生自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2、识字。出示生字卡片“庐”、“炉”、“瀑”、“疑”。说说在读书中你记住了哪个字。指名读,领读。同桌赛读。 3、识记。从音、形、义比较庐——炉,生讨论记“瀑”、“疑”。 4、巩固生字。开火车读,男女生接龙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 1、欣赏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景色? 2、创设情景初读。画中人李白是我国唐代诗人,人称“诗仙”。他游览过祖国许多山山水水,留下许多著名诗篇,《望庐山瀑布》就

是其中之一。究竟庐山什么美景打动了李白呢,请自由读读本诗想一想。(生自读)指名说古诗主要写了什么景色之美?(瀑布) 3、感悟诗意。是呀,李白看到的瀑布不是一般的美啊,我们一齐读一遍。(生齐读)在读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一句呢,四人一组,和小伙伴说说。(生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4、感悟诗境。播放课件,欣赏瀑布景观,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外延伸 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李白的一首古诗,我知道同学们会背许多古诗,谁还会背李白的其他古诗? 教学实录片段: 感悟诗意 师:是呀,李白看到的瀑布不是一般的美啊,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一句呢,四人一组,和小伙伴说说。 生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我读懂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说瀑布飞快的往下流,很长很长,有三千尺那么长。疑是天河落下来了。 师:说的好!在这里,“三千尺”,真的是说瀑布有那么长? 生:不是,是形容它很长很长。 师:对,在这里,作者用的夸张的手法,是想表现瀑布很长很长。那么在这里你认为“疑”是什么意思呢? 生:疑问。 生:怀疑。 师:大家把“疑问”、“怀疑”分别带入诗句中,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 生(思考一番):怀疑!是“怀疑”的意思! 师:是呀,在这里是“怀疑”的意思。长长的瀑布飞快地从山上流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师:大家认真听一听看一看,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观,等会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播放大瀑布轰鸣飞溅的画面)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具学具准备: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

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法学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1、课前收集李白、杜甫的诗 2、读诗三遍 3、自学生字 4、你弄明白哪些问题?还有什么不懂? 第一课时 课前积累: 展示课前收集的李白、杜甫的诗,指导背下面的诗: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指名读诗,正音。 3、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杜甫的资料。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3、出示古诗注音,读出韵律美。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全班交流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生)它活生生地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部编版

8 《古诗两首》教案 《望庐山瀑布》 【教学内容】 《望庐山瀑布》一诗是李白五十多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首诗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出示课题。 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3.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

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 景色优美…… 4.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庐山上最著名的就是瀑布了。 5.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 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 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瀑布别样的美姿。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千古名诗。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我们走近作者,了解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迹遍及南北各地, 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4.来看本首诗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教师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5.下面来学习本首诗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在生字本上练一练,写一写。 过渡:认识了字词,了解了作者,下面让我们走进古诗,感悟诗的魅力。 三、品读古诗,精读领悟 1.先来看诗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

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瀑、布”等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照、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瀑、布”等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照、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瀑布的视频、课件 预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再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本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登鹳雀楼》,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古诗。全班齐背古诗《登鹳雀楼》。 2、《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瀑”字的读音。 5、了解诗人李白。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号称“诗仙”,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26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

8古诗二首 之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对“瀑布”这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瀑布的特点。针对大家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时展示从各个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图片,加以解说。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提出“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个步骤。 二、教学内容呈现 1.读诗 (诗歌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听配音朗诵,并指出生字词)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紫zǐ川chuān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1.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释义)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释义)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2.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释义)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3.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疑:怀疑。 (释义)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