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解读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解读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解读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第一单元除法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除起,如果百位数比除数大,商就写在百位上面,然后将百位的余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最后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如果百位上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上,然后继续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笔算: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百位上没有余数,遇到被除数的十位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或十位数是0时,就在十位商0来占位。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个位又是0,就不要再除下去,直接在个位商0占位。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而被除数个位数又比除数小,就在商的个位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直接落下来做余数。

2. 判断商是几位数?

如果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够除,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3. 如何验算?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 “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5.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6. 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例如120÷15=120÷3÷5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它连续除以两个数。例如64÷8(2×4)=64÷2÷4=8

7. 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8. 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9. 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0. 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3÷5=4…3,这里3叫做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计算过程中横式上不能丢掉余数。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11. [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12. 每次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这样估算和笔算结合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计算432÷4时先估算:被除数最高位上4等于除数4,商一定是三位数(108),

如果你计算出432÷4=18你就马上能感觉到这题一定错了。

13.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也可以说被除数里有几个除数。

例如:28÷4=7,说明被除数应该是除数7倍。被除数里有 7个除数。

14.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例如:100÷4=25商的末尾就没出现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如:604÷4=151商的中间就没有0。

15. 解决两步连除问题: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连除计算时也就是两次连续的等分,也可以用乘法算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的数量。

16. 数量关系式:

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

17.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想: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8. 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想: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想: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19. 有余数的除法。

a.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21÷4=5……1 (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如:21=4×5+1

b.包装问题。注意是取少不取多。

如:一束鲜花需要6枝玫瑰、8枝满天星、7枝百合,那33枝玫瑰、26枝满天星、44枝百合;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 33÷6=5(束)……3(枝) 26÷8=3(束)……2(枝) 44÷7=6(束)……2(枝) 3(束)<5(束)<6(束)答: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3束。

c.坐船、坐车问题。注意是使用进一法。如:一条船最多坐5人,那么37个人租几条船合适? 37÷5=7(条)……2(人) 7+1=8(条)答:至少租8条船合适。

口算技巧:

(A)60÷3=()。可以把60看成6个十,6除以3得2,所以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即20.

(B)240÷4=()。可以把240看成是由200和40组成的,百位上不够商1,就把240看成24个十,因为24除以4得6,所以24个十除以4得6个十,即60.

第二单元年、月、日

1. 一年有12个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2. 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 一年有4个季度(季度与季节不同);1个季度=3个月。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

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是90天或91天;第二季度是91天;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92天。

一年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它是按农历的节气划分的)。

5. 纪念日:

1月1日元旦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日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6. 时间口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365,闰年366,平年闰年很好判,年份除以4记心间,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单数一定是平年,如果遇到整百年,一定要用400算。

7. 平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8.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分针走24圈,计(24×60)1440分钟。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24时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9. 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记录时间可以用普通计时法,也可以用24时计时法,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以中午12时为界限,凌晨和上午的时间数值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上12。

如:早上7时就是 7时凌晨3时就是 3时

下午2时就是 14时晚上8时就是 20时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

中午12时以前的数值不变,但要在前面加上凌晨或上午;12时以后,用时间减12,再加上“下午”或“晚上”。

如:7时就是早上7时 3时就是凌晨3时

14时就是下午2时20时就是晚上8时

10. 时钟知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60秒).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是12小时;分针走1圈是60分,就是1时;秒针走1圈是60秒,就是1分。

11. 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不够减借1时当60分用)

12.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时,分,秒。

1年=12个月=4个季度 1季度=3个月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一周=7天一星期=7天

13. 计算经过时间

①在计算时间时:一般用24时计时法计算比较容易。终点时刻-起点时刻=经过时间

②在求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时,用结束(到达)时间-起始(出发)时间。

③如果出现跨天的时候,则:结束时刻+24时-出发时刻

或者 24时-出发时刻+结束时刻

(如:18时——第二天6时。计算:6+24-18=12小时或者24-18+6=12小时)

14. 天数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某年的天数时要先判断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②如果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采用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地计算)。

例如:某中学从7月15日开始放假,到8月18日开学,请问一共放假了多少天?

可以这样思考:先想把七月份过完在家休息了几天,也就是从7月15日到7月31日一共有31-15+1=17(天),8月18日开学说明八月只能休息到8月17日,然后再加八月的17天,17+17=34天也就是一共放假的天数。

15. 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16. 制作年历或日历步骤:

(1)先查清第一天是星期几。

(2)做年历时判断该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休息日可用另一种颜色标出。

(4)节假日等可标注出来。

17.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18. 一个人12岁只过了3个生日,他一定是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

19. 求周岁或周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64周年。(2013-1949=64)

20. 根据一周有7天,推算星期几:

例:1月10日是星期二,1月份中是星期二的还有哪些日子:

往前推:1月3日往后推:1月17日、1月24日、1月31日

21. 求出经过的天数是几个星期多几天?

例:3月5日是星期一、3月21日是星期几?

步骤:先求出一共有几天,后根据余数往后推算。

方法一:(不包括3月5日的算法)

第一步:21-5=16(天)(从3月6日算起,共经过16天)

第二步:16÷7=2(周)……2(天)

从3月6日星期二算起,从星期二到下个星期一为一周

所以余下的第一天是星期二;

余下的第二天是星期三;

因此,3月21日为星期三。

方法二:(包括3月5日的算法)

第一步:21-5+1=17(天)(从3月5日算起,共经过17天)

第二步:17÷7=2(周)……3(天)

从3月5日星期一算起,从星期一到下个星期日为一周

所以余下的第一天:星期一;

余下的第二天:星期二;

余下的第三天:星期三。

因此,3月21日为星期三。

22.[分月计算] 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23. 求经过多少天:主要分析是否包含开始时间

如果包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图书展从5月3日举办到5月25日结束,一共举办多少天?

25-3+1=23(天)(包括5月3日)

例:7月5日放暑假,9月1日开学,一共放几天?

(不在同一月份的,需要分别求出期间的每个月各放了几天)

7月:31-5+1=27(天)(包括7月5日)

8月:共31天

所以27+31=58(天)共放了58天。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1. 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物体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

2. 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图形平移的方向按箭头指向用上、下、左、右来叙述。

(2)确定平移距离要先找好一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对应点或对应线段之间的距离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

3. 看、画平移图形:弄清方向,数对格数;画平移图形:弄清方向画箭头,确定——点数格数,再画出整个图形。(平移的特点:图形、大小、方向不变;位置改变。)

4. 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1)要把平移图形各个顶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子数平移到新的位置,描出各点。

(2)把各点按顺序连接起来,得到平移后的新图形。

5.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平移的特征: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变了。

6. 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旋转。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自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

注意点: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第四单元乘法

1. 口算乘法:

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如:30×32=960;想:3×32=96,在96的末尾添上1个0,是960.)

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两个乘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把十位上的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书写竖式时要末尾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尾从个位写起;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尾从十位写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㈡先用下面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积从个位写起;再用下面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积从十位写起;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2. 乘法的估算一般有这样几种方法:比谁大;比谁小;在谁左右。

(1)估算积比谁大。例如29×42可以把这两个乘数看作接近它们同时又比它们小的整十数,29看作20,42看作40,20×40=800,所以29×42一定比800大;

(2)估算积比谁小。例如29×42可以把29和42这两个乘数都看成比它们大又接近它们的整十数,29看作30,42看作50,30×50=2000,29×42的积一定小于1500。

(3)积在谁左右:可以把两个乘数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例如要知道29×42大约是多少,因为29≈30 , 42≈40,所以29×42≈1200。29乘42的积在1200左右。

(4)估算积大约是多少时要用约等号不能用等号。

(5)估算方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可以同时将两个因数都看作是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来计算,也可以将其中的某个因数看作它最为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6)乘法的估算必须会用四舍五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3. 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四舍五入法(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把多位数看做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计算。估算的结果一定要用“≈”。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 0乘任何数都得0。

6. 乘法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7. 简单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

8. 速算技巧:

(A)60×20=(),把60×20看作6乘2,得12,60是6的10倍,20是2的10倍,再将得数扩大10×10=100倍得1200,心算过程是6×2=12,末尾共有两个0,积12后面添上两个0,得1200.

(B)估算时,把一个两位数看成是整十数进行估算。

如39×40,把39看成40,40×40=1600,39×40≈1600;

再比如51×30,估算过程是50×30=1500,51×30≈1500。

(C)35×11=(),把35乘10得350,再用35×1=35,350+35=385;

心算过程是:35×11=350+35=385,又如43×11=430+43=473.

(D)23×19=(),把19看作20来乘,多乘1个23,再减去23;

心算过程是:23×20-23=460-23=437.

再比如45×21=(),把21看作20来乘,少乘1个45,再加上45,45×20+45=900+45=945.

(E)34×15=(),把34×10后再加34×5,因为34×5=34×10÷2=340÷2=170,

所以34×15的心算过程是:340+340÷2=340+170=51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从相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根据从两面看到的视图形状来推测物体的形状,不要认为物体的形状只有一种,有的物体形状不同,但从某一面或两面看到的视图却是相同的。

3. 这个单元还出现数小正方体的个数的题目,数小正方体时,一定要一层一层有序地数,一定要数清楚被压住或挡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1.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

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是尼罗河长6671千米,亚马逊河6400千米,中国的长江6300千米。

南京长江大桥有6772米,大约7千米。

2.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3.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100袋10千克的大米重1吨、50个体重25千克的小朋友体重是1吨。

4.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5. 基本换算方法

6.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的质量单位换成低级的质量单位只要把原来的数乘以进率,把低级的质量单位换成高级的质量单位只要把原来的数除以进率。

吨×1000 千克× 1000 克

7. 数量式:跑道1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8. 常用单位与进率

9. 要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称。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千克用符号“kg”表示,克用符号“g”表示。1千克=1000克。

10.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11. 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一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一枚2分硬币重1克,一粒蚕豆大约重1克。

12.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一只兔子大约重2千克。一只东北虎大约重300千克。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1.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对称轴(折痕两边的图形方向相反)。

2. 画轴对称图形:先根据对称轴确定方向,再找准对称点,最后连线画出整个图形。

3.画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先把轴对称图形对折,沿折痕画虚线,这条虚线就是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

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例如这个有无数条对称

轴,

4.

5.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M、O、T、V、U、W、X、Y。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1. 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 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或一个物体的一份、几份时;一定要把这整体或这个物体平均分。

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只要把这个数除以分母,再乘分子。

4. 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的含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

5. 把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

6. ①分数的比较大小: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②分数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分数(反而)小。

7. 简单的分数计算:

(1)同分母分数加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同分母分数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1减几分之几:看减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写成和减数分母相同的分子和分母相同的

分数,再计算。(1-

3

10

10

10

3

10

7

10

8.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9.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分数单位),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八分之五里面有5个八分之一。

10. 分数的读写:

读法写汉字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写法写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写分母,上面写分子。

11.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2. 分数: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

如:90个桃子的五分之三是多少?(90÷5×3=54个)

13. 在两个整体的数量不能确定时,不能比较它们几分之几的大小。

例如:一堆苹果的五分之三大于另一堆苹果的五分之二。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一堆苹果与另一堆苹果实际有几个没告诉我们,无法确定它们的五分之三有几个,所以一堆苹果的五分之三与另一堆苹果的五分之二无法比较。

14.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 ;取其中的(3)份,就是3

4 。

第九单元 面积

1. 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2.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格法

3.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4.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长方形的面积用S 表示;长方形的长用a 表示;长方形的宽用b 表示。 S=a ×b

6.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用S 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a 表示。 S=a×a

7.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隔一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 (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8. 当正方形周长相等时,面积相等;当正方形面积相等时,周长相等。 9. 平面图形一周的总长度是周长。

10. [长度单位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3.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或先用:周长-2个宽,得数÷2;

14. 在长方形里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可以剪几个,由长方形的长所决定。

15. 几个知识点:

①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②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后,面积不会变,周长会变。

④不同的计量单位之间不能进行比较。如: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但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进行比较。

⑤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如: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 30000平方厘米=3平方米

(大化小,乘;小化大,除以)

⑥思考题:甲图形的面积比乙图形的面积大。但是他们的周长相等。

⑦用20个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用2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两种情况不一样)

⑧当长方形周长相等时,图形越方,面积越大。当周长相等时,长和宽的长度相差越小,面积越大;

用数量相等、长度相等的小棒围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相等,

但面积不一定相等。

⑨当长方形面积相等时,图形越方,周长越小。当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长和宽的长度相差越大,长方形周长

就越长;

用数量相等的同一种小正方形去拼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第十单元小数

1. 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

2.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取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一,

也写作0.1;取其中的3份,就是十分之三,写作0.3......这些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十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写成分数就是十分之几。

3. 小数点是小数中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标志,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4.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再从低位开始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或减数中的小数点对齐。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5. 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点后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还是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第二位……

6. 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3=3.0)

记住: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①小数比0大。(√)②小数都比1小。(×)[正例:0.6;反例:1.8]

第十一单元统计

1. 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物体的实际数量。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2.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般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小数,又小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因此平均数应该在一组数据的最小数与最大数之间。

3. 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

(2)先合再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数

(也就是先求出一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求得平均数。

4. 运动与身体的变化:运动后人的脉搏会加快。休息几分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5. 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6. 简单的数据分析

常见的有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代表1个单位,也可以代表若干个单位。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统计数据比较大时,起始格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

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前,必须弄清楚统计图中所包含的数据情况,再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分析。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 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 南。 第二单元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时要注 意: ( 1) 0(2除以任何数( )0乘 0 除外)都等于 以任何 0; 数都得 0; (3)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本身。

※2 、 3、 5 倍数的特点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2、 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2、验算除法 : ( 1)被除数÷除数 =商( 2)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 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 0 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 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 .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 数 =总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 1 个,2 个, 5 个, 10 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1 月 1 日元旦节。 3 月 12 日植树节, 5 月 1 日劳动节, 6 月 1 日儿童节, 7 月 1 日建党节, 8 月 1 日建军节, 9 月 10 日教师节, 10 月 1 日国庆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第一单元除法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除起,如果百位数比除数大,商就写在百位上面,然后将百位的余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最后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如果百位上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上,然后继续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笔算: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百位上没有余数,遇到被除数的十位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或十位数是0时,就在十位商0来占位。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个位又是0,就不要再除下去,直接在个位商0占位。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而被除数个位数又比除数小,就在商的个位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直接落下来做余数。 2. 判断商是几位数? 如果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够除,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3. 如何验算?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 “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5.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6. 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例如120÷15=120÷3÷5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它连续除以两个数。例如64÷8(2×4)=64÷2÷4=8 7. 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8. 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9. 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0. 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3÷5=4…3,这里3叫做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计算过程中横式上不能丢掉余数。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11. [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12. 每次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这样估算和笔算结合 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计算432÷4时先估算:被除数最高位上4等于除数4,商一定是三位数(108), 如果你计算出432÷4=18你就马上能感觉到这题一定错了。 13.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也可以说被除数里有几个除数。 例如:28÷4=7,说明被除数应该是除数7倍。被除数里有 7个除数。 14.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例如:100÷4=25商的末尾就没出现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如:604÷4=151商的中间就没有0。 15. 解决两步连除问题: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连除计算时也就是两次连 续的等分,也可以用乘法算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的数量。 16. 数量关系式: 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 17.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想: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 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8. 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想: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想: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 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 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19. 有余数的除法。 a.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21÷4=5……1 (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如:21=4×5+1 b.包装问题。注意是取少不取多。 如:一束鲜花需要6枝玫瑰、8枝满天星、7枝百合,那33枝玫瑰、26枝满天星、44枝百 合;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 33÷6=5(束)……3(枝) 26÷8=3(束)……2(枝)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后时间- 前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 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 1吨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 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1、生活中的示意图(如:地图)一般是按:上 2、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或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7、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8、典型例题 (1)我们学校的东面有(餐厅),南面有(厕所),西面有(大路),北面有(大门)。(2)今天刮西北风,红旗向(东南)方向飘。燕子到秋天都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3)在商场东面60米的地方有一个游乐场,请你用标出游乐场的位置。 北 10米商场

(4)看图完成: 1)、从小明家出发,向(北)走100米,再向(东)走50米到超市。超市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家在超市的(西南)方向。 2)、从小明家出发,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到医院。医院在小明家的(西北)方向。邮局在小明家的(东南)的方向,两处相距(120)米。 3)、小红家在医院向东150米处,请用“□”标出小红家的位置,小红家的位置正好处于超市向(北)的(50)米处。 4)、从邮局到医院可以怎么走?两地相距多少米? 120+100+150=370(米) 答:邮局向西北走120米小明家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医院。两地相距370米。 5)、小明从家到医院近,还是到超市近?近多少米? 小明从家到医院:100+150=250(米)小明从家到超市:100+50=150(米) 相差距离:250-150=100(米)答:小明从家到超市近,近100米。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的方法: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或(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记着在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 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就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与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就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瞧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就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就是西,后面就是东,左面就是南,右面就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就是北,后面就是南,左面就是西,右面就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 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瞧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就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加法:1.加数+加数=和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方法: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五、位置与方向。 1、辨认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商 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和倍应用题:小数=和÷(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 5、差倍应用题: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 6、除法的解错题。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正确的除数=正确的结果 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1分=60秒1时=60分半时=30分种1时=3600秒 一年=12个月半年=6个月 1天(日)=24小时 1、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 10月、12月),每月有(31)天,永不变。有(4)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每月有(30)天,永不变。2月是个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有(29)天,全年有(366)天。 2、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1月、2月、3月)为第一 季度,(4月、5月、6月)为第二季度,(7月、8月、9月)为第三季度,(10月、11月、12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 一定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 4、1天=24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圈。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这一时刻就是0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时到6时叫做凌晨;7时到11时叫做上午;12时叫做中午;13时到17时做下午;18时叫做傍晚;19时到24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如果两个时刻的表示不同,要转化成相同的表示法,再计算。 九、两位数乘两位数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 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沪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概念

三年级下数学概念 1、1㎡=100dm2 1 dm2=100㎝21㎡=10000㎝2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0cm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小丁丁家的面积大约是208㎡ 游泳池占地约500㎡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dm2 小胖的手掌大约是90㎝2橡皮的面积大约是6㎝2 书本的封面大约是400㎝2书本的封面大约是4 dm2 2、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54米/分表示每分钟跑54米,读作:五十四米每分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人步行速度大约4千米/时骑自行车速度大约16千米/时 大巴士速度大约750米/时小轿车速度大约2千米/分 飞机速度大约200米/秒火箭速度大约8500米/秒 船速度500米/分摩托车速度60米/秒 3、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时,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 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用“0”占位。 4、估算28×112的积小于(☆),接近于(☆)。想:30×112=☆ 5、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最大是四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 6、因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有可能有0。想(25×4) 7、算式457×23中“4”乘“2”表示400×20 8、□160÷42,如果商是两位数,□里填(),想:□1≥42 □160÷42,如果商是一位数,□里填(),想:□1<42 9、2□43÷27,要使商中间有一个0,□里填(),想:2□≥27,再竖式判断 10、在除法算式408÷8中,被除数增加(),商就增加1,被除数减少40, 商就减少△,想:商增加1表示被除数就增加1个除数,被除数减少40就是40÷除数=△,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 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 =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公斤=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 8月小月(30天)的有:4 9 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的要领: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面商0。 2、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验算的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或者被除数=商×除数 4、估算的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或依照乘法口诀来 估算。 5、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 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就是三位数。 6、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任何数除以1或乘1都得原数。 第三单元:统计 复式统计表可以清晰的反映数据的情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也是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 测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m2、dm2、cm2,相邻 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3、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是10,特殊的 有1千米=1000米。 4、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6、周长在四周,面积在其中。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与面积的区别:概念不相同,单位不相同,计算方法不相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8、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9、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不相等,因为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书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期知识点总结 姓名: 第一单元时、分、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一个钟面上有(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5)个小格。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1分=60秒 有些钟表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它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1小时大约可以走5千米;跑50米大约需要10秒。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注意:写算式时要用汉字表示)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口算37+49时,可以先算(37+40=77),再算(77+9=86)。还可以先算(30+40=70)和(7+9=16),再算(70+16=86)。 口算83-58时,可以先算(83-50=33),再算(33-8=25);也可以先算(83-8=75),再算(75-50=25)。 第三单元测量 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课桌大约高7分米1步大约长5分米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我们学校的操场1圈是200米,(5)圈是1千米;标准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 1千米大约要走12分钟。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一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250千克,40名这样的同学大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只东北虎重250千克,4只大约重1吨;一袋水泥重200千克,5袋重1吨。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 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还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等不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等不等于被减数。还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等不等于减数。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举例: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020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汇编 一、计量单位以及进率应用 1.计量物体的长短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1公里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两个长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单位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是10。) 2.计量物体有多重时用重量单位,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生活中一般说一颗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千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吨做单位。 3.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60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他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它走一小格式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中间那根针叫分针。它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

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1时=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1分钟=60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几小时几分钟)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几时几分)(几时几分)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4、单位转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是乘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是除以进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 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2、 3、5倍数的特点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2)0乘以任何数都得0;※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