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二,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呢? 三,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血液循环)1.心脏的跳动会停止吗?它不断跳动是在 干什么? 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 把心脏模型的这一端放入红色的血液中后, 模拟心脏跳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 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出去。舒张 的时候,血液又流进心脏里来了。 那么,如果心脏在不断地跳动,血液就 会怎么样? 那血液在人体中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 1.实验 让我们继续模拟实验。你觉得要做成这 个模拟实验,还缺什么?【板书】 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老师为大家准 备了乳胶管,把它当做血管,血管a和血管 b。还有一个用来连接血管和心脏的金属接 口(这两样东西就在桌肚里,组长可以拿出 来) 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认真看步骤。 看懂了吗?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或者你有提 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说一说。 1).先将这个金属端口连接上(图1) 2).将血管a和金属端连接,血管b与 蓝色端连接(图2) 3).再拔出金属端,吸入部分血液,再 重新安装上。(图3) 4).请注意,为了防止大家用力过猛导 致蓝色端飞出去,我们可以稍稍用力,像这 样,抵住它。(图4) 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肌肉的收缩和舒 张引起了心脏的跳动,所以,待会儿大家模 拟心脏跳动的时候,既要让它收缩,又要让 学生实验 水就会不断地流 出心脏,又流回心 脏。 血管 组长拿出乳胶 管和金属接口。

它舒张,慢慢地用力。否则蓝色端容易飞出 去的。我们可以捏住这里,抵住。 一边做一边仔细观察,血液在a、b管之间是怎样流动的。PPT 请你画下来。PPT 教师指导 2.交流 快好时,叫一组画得比较好的一组上黑板画箭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 心跳时,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呢?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交流 那一次又一次的心跳来临的时候呢? 就这样,血液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这样一个封闭的管道中,沿着同一个,固定的方向,不断地循环流动着。 【板书】心脏血液循环 总是通过血管a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出去,总是通过血管b负责把血液运送回心脏,那么,血管a我们就叫它:动脉血管,:血管b叫静脉血管。 【板书:动脉血管静脉血管】 3.当然,人体血管的分布比较复杂的, 出示图,看!为了更好的区分,特地给血管涂上了颜色,红色的代表动脉血管,蓝色的代表静脉血管。仔细看!人体的血管真的是遍布全身啊!你能看着图,说一说,血液在人体内是怎么循环流动的吗? 你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谁能上来说说? 还有谁能说得更好吗? 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血液循环的视频。 4.血液循环的意义 那血液为什么要不断地循环流动呢? 查阅资料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查一下书上的资料看看呢! 书上第54页的第2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教师适当小结:学生实验 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到血管a,舒张的时候,从血管b流回心脏 血液就不断地从心脏流到血管a,从血管b流回心脏。 学生交流 你补充得很好,学生回答 阅读

呼吸和血液循环

《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学校:李家堡小学 授课人:余军学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2、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了解血管的分类。 3、了解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意识到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心脏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认识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四、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和视频 学生:1、知道心脏的大致位置,会测量心跳。 2、能在自身找到脉搏,会测量脉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活动:请学生先找出身上的一处血管,紧接着找两处、三处、更多处。 2、提问:血管里有什么? 3、提问:血液在血管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又提出了几个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人体的奥妙。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心脏 (1)感受心脏的跳动。 (2)利用图片认识心脏。 猜想: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各抒己见) (3)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 A、实验: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分组实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B、看看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C、脱离鲢鱼身体的心脏还在跳动。 2、认识心脏不停跳动的原因 (1)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 (2)测一分钟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吗?(同桌讨论、汇报) (2)学生阅读教材54页内容。 (3),想一想:为什么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4)教师讲解。 4、讨论:心脏对人体这样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呢? (1)学生交流。 (2)出示保护心脏的方法。

血液循环教案

第一节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

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血液循环试题

七年级生物循环系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8分) 1长期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出到高原的头几天,血液中的血细胞数目会明显增加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三种血细胞 2、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止后血液分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层为血清 B、上层为血浆 C、下层为红细胞D中层为血小板和白细胞 3、当人体某处受伤后,病菌浸入时,下列那种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A红细胞B、白细胞C、血细胞D、肌细胞 4、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5、有一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烧伤面有大量体液渗出,需要输血,在输血时最好输()A血浆B、全血C、浓缩的血小板悬液D、浓缩红细胞 6、小刚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新鲜的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个试管内,在A、D两试管内加入了抗凝剂,B、C不做任何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在小鱼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属于()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细胞内的液体 8、能够说明人体血液具有防御功能的是() ①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毒②调节体温 ③血液将药物送到全身达到治疗的目的 ④伤口处凝血反应防止出血和病菌侵入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9、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所观

察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A.a、b、c B.a、c、b C.c、b、a D.c、a、b 10、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可能会造成受血者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引起中毒死亡B.红细胞凝集成团,妨碍血液循环 C.血小板破裂,使血液凝固D.使血浆发生沉淀,血液无法循环 11、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 A.收缩一次B.收缩和舒张一次C.舒张一次D.收缩两次 12、现有一只新鲜的猪心,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出它的左右()A.将心脏切开B.手捏心室壁C.手捏心房壁D.向心脏内灌水13、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 A.心室和心房间B.心室和动脉间C.动脉内D.静脉内 14、甲血管与心室相连,流动着静脉血;乙血管与心房连接,流的是动脉血.则甲乙血管的名称分别是() A.主动脉、肺静脉B.肺动脉、上腔静脉 C.肺动脉、肺静脉D.主动脉、下腔静脉 15、在抢救时,医护人员发现伤员腿部外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他会做出怎样判断,又会在伤口的什么部位出血?() A.动脉出血、远心端B.静脉出血、近心端 C.静脉出血、远心端D.动脉出血、近心端 16、人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一结构特点与心室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是()A.接受全身的血液B.接受肺部的血液 C.把血液压到心房D.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 17、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血液循环知识点和题目(答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 (1)在新鲜的血液中加人抗凝剂,过一段时间血液分为3层(如下图所示),思考并完成填空。上层:是血浆,呈淡黄色 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呈白色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 结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其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血细 胞形态 大 小 有无 细胞 核 数量功能 异常 红细 胞富含(血红蛋白) (两 面凹) 圆盘 状 成熟 后 (无 细胞 核) 最 (多 ) 运输 (氧 气)和 部分二 氧化碳 少,(贫血) 病 白细通常最(有最(吞适量增多,

3.红细胞能运输氧的原因 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 铁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容易与氧结合 , 在 氧含量低 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 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动脉血与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 丰富 ,颜色 鲜红 。静脉血:含氧 少 ,颜色 暗红 。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特点

身各处) (静)脉较薄较 小较大,四肢 静脉有(静 脉瓣) 较慢将血液从 (全身)送 回(心脏) (毛细血管)最薄,只 由 (一层 扁平的 上皮细 胞构 成) 最 小 最小,只允 许红细胞 (单行)通 过 最慢将血液从 (小动 脉)送往 (小静 脉) 2.观察与思考 (1)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①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③管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④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进入了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从组织细胞进 人血液。 3.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为什么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保证小鱼正常呼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呼吸一次是指(人呼出气体,吸入空气一次)。 2、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大约(16-20),心跳每分钟大约(60-80)次。 3、用澄清的石灰水监测我们呼出的气体,结果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4、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6、健康人的肺是(红)色的,吸烟人的肺是(黑)色的。 7、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8、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病菌,鼻腔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 9、肺里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10、填写出下图中各呼吸器官的名称。 A:(鼻) B:(咽喉) C:(气管) D:(支气管) E:(肺)11、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2、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13、心脏的大小和(紧握的拳头)差不多。 14、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运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

(血液循环器官)。 15、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氧气)、(养料)带给身体个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6、(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脏最重要的方法,在饮食的搭配上要荤素结合,每天还要喝(6-8)杯水。 17、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低)。 18、我们呼吸时,需要的是空气里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等废气。 19、(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被称为“气体交换站”。 20、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心脏健康。 21、(心脏)和(血管)是人体血液循环器官。 22、吸烟(有害健康),对(肺)的损伤最大。 二、选择题 23、在做剧烈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情况是(C) A、呼吸加快心跳不变 B、呼吸不变心跳加快 C、呼吸加快心跳加快 D、呼吸不变心跳不变 24、下列器官中都属于呼吸器官的一组是(D) A、食管肺 B、血管气管 C、鼻腔心脏 D、咽喉肺 25、下列器官中都属于血液循环器官的一组是(B) A、心脏肺 B、静脉心脏 C、动脉咽喉 D、动脉气管 26、以下行为不属于保护呼吸器官的是(C) A、扫地前先洒水 B、到公园散步 C、在有人吸烟的环境中活动 D、空气污染严重时戴口罩出门 三、判断题 27、一个人的心跳和呼吸的频率保持一直不变。(×)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1.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七篇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测量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平时,一般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 )。 A、一样多 B、多 C、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同一个人,在( )时的心率最快。 A、平静时 B、慢走一分钟后 C、跳绳一分钟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心跳( )次左右。

A、80 B、100 C、120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跑或者跳时,人的呼吸次数比休息时( )。 A、减少 B、增多 C、一样多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为了身体健康,人要经常锻炼身体。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心跳的次数多。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一般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一定比运动休息几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少。(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每个人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不相同,是略有差异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心跳越快身体越健康。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每个人的心跳和呼吸次数都不相同,是略有差异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人体依靠______维持生命。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我们在运动时,身体上的变化会有______和______加快,还会出汗。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人的正常呼吸次数是每分钟(______),人的正常脉搏跳动的次数是每分钟(______)。 A、20次左右 B、80次左右 C、140次左右 【答案】: 【解析】:

人体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变化

人体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循环系统怎样变化 1.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进行新陈代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问的气体交换(肺换气),二者合称外呼吸;二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是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内呼吸。 肺通气的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是气体分压差的结果。 决定气体扩散方向和影响扩散速度的首要因素是分压差。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越大,气体扩散速度就越快。 在体循环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与气体在肺内的交换原理和影响因素相似,不同的是气体在组织的交换都是发生于液相(血液、组织液、细胞内液)介质之间,而且扩散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随组织活动和细胞内氧化代谢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肺胞气体交换的效率,除与气体扩散过程有关,还与肺胞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配比情况有关。这是因为气体交换过程需要两个泵:一为气泵,即通过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每分钟向肺泡输入氧气和输出二氧化碳;另一个为血泵,即通过右心室的活动,每分钟向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输人一定量的血液,借以运送部分氧气,并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人肺泡。这两个泵配合得宜,才能完成肺换气。 2.运动时呼吸机能的调节 运动或体力劳动时机体代谢加强,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都增加。增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骨骼肌活动的速率和强度。运动时,伴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在运动开始之前,有关运动的语言信号和环境已成为条件刺激,引起呼吸的相应变化。运动开始之后,除高级中枢的兴奋状态外,由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化学刺激等又进一步促进呼吸活动的改变。 具体过程是: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特别是动脉血中氧气分压的下降、PH的下降、二氧化碳分压的上升,刺激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活动加强,通过调节呼吸肌的运动,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加大肺通气量。 (1)二氧化碳是促进呼吸的生理性刺激,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起调节作用,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仅在CO:含量增加较多时才表现出来。 (2)化学感受器 接受血液和脑脊液中化学刺激的感受器称化学感受器。与呼吸调节有关的化学感受器因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类。

人体循环与呼吸试题汇编(有答案)

人体循环与呼吸试题汇编(有答案)1.(2018?大庆)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输血后,受血者的某种血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后果严重。这种血细胞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2.(2018?大庆)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2018?芜湖)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 A.加快血液流动B.减缓血液流动 C.防止血液倒流D.没有太大的作用 4.(2018?雅安)张华同学在家发生意外,失血过多,急需大量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 A.A型B.B型C.AB型D.O型 5.(2018?铁岭)不要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 A.痰内含有大量病菌B.气管内分泌的黏液太脏 C.吐痰行为不礼貌D.以免污染地面 6.(2018?邵阳)某人因车祸导致小腿受伤,大量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若需要你在车祸现场施以急救,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和急救时加压止血的位置分别是() A.静脉伤口近心端B.静脉伤口远心端 C.动脉伤口近心端D.动脉伤口远心端 7.(2018?绥化)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A.肺泡壁薄 B.肺泡数量多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以上三项都对 8.(2018?淮安)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A.血小板、血细胞、血浆B.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9.(2018?南通)呼吸系统中实现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A.鼻B.咽C.气管D.肺 10.(2018?广安)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如图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③是右心室B.④中的血液流向⑤ 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D.②中流的是动脉血 11.(2018?湘西州)正常情况下,人体呼气时,气体不会经过的结构是()A.鼻腔B.气管C.咽D.食道 12.(2018?湘潭)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13.(2018?深圳)B型血的人出现大出血,优先输入什么型血() A.A 型B.B 型C.AB 型D.O 型 14.(2018?自贡)人体血液在身体头部毛细血管处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可能出现的是() A.血红蛋白与氧分离B.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 C.氧的含量增加D.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5.(2018?滁州)如图中所示的器官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A. B. C.D. 16.(2018?亳州)当人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护士抽血时选择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都可以 17.(2018?绵阳)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其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组织的形成需经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才能完成 C.通过肺的气体交换排出机体产生的全部废物 D.各器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该系统的生理功能 18.(2018?衡阳)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D.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19.(2018?南充)关于“人体物质的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呼吸和血液循环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2.呼吸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1 ……………………………………………………………最新资料推荐…………………………………………………(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备课教案

姓名:张亮 学校:扬州市梅岭小学 手机: 地址:扬州市史可法路2号 邮政编码:225002 电子邮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科学 √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知道心脏的大致位置,会测量心跳。 二、能在自身找到脉搏,会测量脉搏。 二、教学课题 本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心脏,了解血液循环,感受到血液循环器官与组织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懂得怎样保护心脏。 1、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2、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了解血管的分类。 3、了解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意识到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心脏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学生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之后,了解了心脏的大概位置,能模糊地感觉到心脏与肺很接近,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心脏及其作用,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解开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借鉴已有知识探讨对于心脏的保护。 教学重点:学习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教学难点:认识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以及呼吸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教学实录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搜索到“心脏运动”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启发学生分析心脏的作用。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从而正确地认识心脏的情况,血液的循环路线,心脏的保护等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心脏的作用、心脏的保护、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等问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与质疑,建构科学概念。 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结合心脏的构成以及血管的分类作简要的讲解,以便学生大致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心脏的运动使人感到心跳,学生不怎么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视频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情况,有助于学习与认识的深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百度搜索】心跳的声音下载 播放心跳的声音,问:你听到了什么? 2、你了解心脏吗?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作业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填空题 1.体育锻炼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呼吸急促、气喘、心跳加快、出汗)。 2.跑步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 心跳的次数(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减少)了。 3.在医院诊室里,医生用手轻轻地 按在病人的手腕上,那是在(测脉搏);还会用听诊器放在左胸部,那是在(测心跳)

2.肺和呼吸 填空 人体在呼吸时,气体要经过(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 1.呼吸时,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2.(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疾病,温暖和湿润空气。 3.(喉咙)让气体进入气管。气体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再在肺里分解成许多(更细小的支气管). 4.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它里面遍布(毛细)血管。

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3.心脏和血液循环 填空题 1.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 感觉到(一次)心跳。 2.人的心脏大小与(紧握的拳头)差 不多。用测(脉搏)的办法可以测 量出人1分钟心跳的次数。 3.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 血管里不停的循环)流动。心脏和 (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 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

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的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判断题 1.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也可算作心跳两次。(错) 2.一分钟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不同。(错)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科学教师:王晓飞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根据课标要求、《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建构主义原则及?以儿童立场关照教学?的思想,以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体验、模拟等实践操作,注重交流对经验概括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新知。 2.英国哲学家K.R.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设置?输液的药物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情境,从生疑到到释疑,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加工的过程、脑力激荡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3.刘默耕老师说过?要为儿童精心设计所要认识的实际事物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亲密接触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以便有效突破教材重难点,提高探究效率。 4.?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努力创设一种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环境,信赖、接纳每位

学生,把赏识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在互评中共同发展。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和总结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认识了人体的肺等呼吸器官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其意义。来认识人体的心脏、心跳;心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方法:对于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清晰,这些内容不便于学生直接研究和学习,所以要用?解暗箱?的方法来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 1.以描述、讨论、体验、触摸、模拟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表象,由此来推测事物内部的结构、功能,揭开人体内部的秘密。 2.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过程的整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五年级科学上册 呼吸和血液循环 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2.呼吸和血液循 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1)分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2)交流,出示探究问题: ①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②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③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3)布置任务:我们分小组来对不同的问题展开研究。 介绍教室里准备的相关模型和实验用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器材和用品。 4.小组活动。各个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探究问题,选用不同的模型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并搜集相关实验数据。保证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小组在开展研究。 5.探究“我们呼出和吸进的空气有何不同”的小组活动。 (1)提问:我们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吸进的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并把假设记录下来。 (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4)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和用品?合理选用材料开展实验。 (5)实验活动: 选用一杯清石灰水,先用打气筒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再用塑料管用嘴向水内吹气,观察现象有什么变化。 (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作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8)教师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清石灰水,它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石灰水变浑浊了就是这个原因。 (9)阅读: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10)谈话: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

第四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学目标: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 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

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 6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7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 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

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 mmHg,舒张压一般为 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