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近代汉语研究

2020近代汉语研究
2020近代汉语研究

2020近代汉语研究

单项选择题

6、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有(大辣酥)

7、南戏所反映口语的地域大致是我国的(浙江地区)。

1、“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句中“度”的意思是( 递交 )。

3、《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回头看时,是一个酒博士”中“博士”的意思是(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15、“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颠八倒”这种词语现象叫做(模式词语)。13、明代出现的《金瓶梅》属于(长篇小说)。

1、“但自家不务农桑,不忻砍伐”,其中的“但”字属于(句首语气词)。

2、“把守――守把”、“热闹――闹热”这种词语现象叫做(倒序词语)。

3、下列各字中,既能作前缀,又能充当后缀的有(老)。

4、宋元时代的所谓“书会”是指(说书人、话本作者、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

5、“远公还在何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远公究竟在什么地方?)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合式的是(门户)。

7、“若更有疑,任相公所问”,其中的“所”字属于(词头)。

8、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唐代)时期才有所使用。

9、“小可许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顺唤做银匠李四。”句中“口顺”这个词的构成方式是(主谓式)

10、“向前”和“向后”本来是两个相反的空间概念,引申表时间后也是相反的:“向前”表“从前”,“向后”表“以后”。这属于词语的(同步引申)。

11、“我是高太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这个句子属于(判断句)。

12、从词的结构角度着眼,“阿谁”属于(加缀式)式。

13、第二人称代词“你”是由古汉语中的(尔)演化来的。

14、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如《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反映的是(山东方言色彩)。

15、以下诸例中的“和”相当于后世的(连)。①老去和头全换却。②此不是,则和前面皆不是。③被这一问,和我愁杀。④当时闻语,和俺也恓惶。

3、“吃我说了他几句,从今改了。”这个句子是(被动句)。

5、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最早写成“弭”和“伟”,这个时间大致是(唐朝)。

6、“者汉大痴,好不自知。”句中的“者”就是(这)。

8、元代以后北方话的四呼与现代汉语的情况是相近的。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y]的韵母是(开口呼)。

9、反映近代汉语口语最充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水浒传)。

10、下列作品中,文白夹杂半文半白的著作是(三国演义)。

12、下列词语中与科举制度有关的是(秀才)。

13、敦煌变文所反映口语的地域大致是我国的(西北地区)。

14、下列词语中与刻板印刷术有关的是(边栏)。

1、下列各句中属于祈使句的是(左右,与我唤将周德威来者。)。

2、以下句子中属于祈使句的是(五娘,救小人则个。)。

7、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式的有(细人)。

8、下列词语中属于动宾式的有(点胸)。

13、近代汉语中的“告身”是指(做官的凭证)。

14、白居易《琵琶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含有(模式词语)。

1、以下助词中属于时态助词的是(了)。

5、唐宋时代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当时的学人把这四声分成舒声、促声两类。其中“促声”是指(入声)。

8、音韵学中所说的“五音”是指的(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五类)。

9、“拔短梯”、“乌鸦嘴”、“另起炉灶”等属于(俗语)。

11、传统的音韵学中所说的“声调”是指(发音时声音高低长短的变化)。

4、“多谢伊来问当俺,纵来后何济!”句中所含有的词缀是(当)。

5、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近代汉语研究对象的是(后汉书)。

8、属于文言短篇小说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聊斋志异)。

11、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主干部分是(南宋至清代前半期)。

多项选择题

18、在近代汉语中的复数人称代词已经出现了排除式与包括式的对立,排除式人称代词如()。B.俺D.我们

17、下列哪些词语反映了戏曲的发展对近代汉语词语的影响()。A.书会B.杂剧C.楔子

17、唐宋韵书里对于现在的声母有不同的称谓,当时叫做(B.声纽C.纽D.字母)。

18、近代汉语主干部分的语料主要有()。A.话本、拟话本B.南戏北曲剧本C.长篇小说D.民歌时调

19、近代汉语文献语言有三个显著特征,即()。B.口语性C.时代性D.地域性

20、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有()。A.训诂学B.音韵学C.文字学

17、按照反映口语的程度可将近代汉语语料分为()几种。B.偶尔反映C.有所反映D.充分反映

19、下列()词语反映了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A.五体投地B.投机C.方便

16、下列哪些是古汉语中已有的词语但在近代汉语词语时期产生了新的义项A.博士B.头脑

17、36字母按照发音部位可以分为()等。A.唇B.齿C.舌D.牙E.喉

18、下列哪些词语是古汉语已有但在近代汉语时期产生了新的含义()。A.秀才B.举人C.大夫

20、近代汉语音节的韵尾有四种。其中一种是塞音韵尾,它包括()A.-pB.-t

16、近代汉语早期的语言材料主要有()。A.汉译佛经B.魏晋六朝志怪小说C.唐人传奇小说和唐代诗E.敦煌变文F.王梵志、寒山、拾得等白话诗僧的通俗诗18、2.伴随新的典章制度而出现的新词语有()。A.和买C.劄子E.警迹人20、“汉语语音三要素”是指()。A.声母C.韵母D.声调

17、近代汉语音节的韵尾有四种。其中一种是鼻音韵尾,它包括C.-mD.-nE.-ng

填空题

21、“看清只一箭射去,不偏不歪,不歪不正,射着憨哥大腿。”其中

22、“我们怎敌得过他?弄到后边,不伶不利,反为不美。”句中含有模式词语,将这

23、汉语的第一人称复数原本没有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产生这种区分的原因是由于汉语受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契丹语或女真语影响的结果。

23、《伍子胥变文》“不贪宠禄荣华,愿君知儿怀抱!”中的“儿”是_第一人称代词_。

21、“信心、火坑”等词从来源上说与有关。佛教的传入

22、及第人士的名录叫做。登科记

23、“语言三要素”是指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语音、词汇、语法

24、中国有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传入,一是一是

朝及民国初期西学东渐,自汉代开始的长达近千年的古印度的佛教文化的传入。

25、非主干时期是从前一主干时期向后一主干时期过渡的时期,是前后两个语言时期的。共管地带

21、元代周德清编写的是近代汉语语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中有个声母和个韵部。《中原音韵》 25 19

23、周德清关于汉语声调演变的两大发现是和。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24、“桥下翻银滚雪般的水,流从石洞里去。”句中的“从”是介词,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情况下应该用字。向

21、在唐代诗歌中,动词“看”和“见”都引申出了“听”的用法,这实际上是体现了汉语词汇中的现象。同步引申

25、从词的结构角度着眼,“老婆”属于式,“头高”属主谓式。加缀式

22、科举制度是从朝开始的。隋朝

23

变化是很缓慢的

24、给歌伎艺人的赏钱,在唐时用“缠头”,到了宋以后则利市

25、汉语史学界为了便于对近代汉语进行研究,可把近代汉语分为两个时期。南戏北曲剧本和长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汉语进入了时期。主干

22、“浑家”在唐以前指,宋以后指“妻子”。全家

24、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这个引子叫做。得胜头回21、近代汉语最主要的特征是。记录口语

21、汉语中的“四呼”是按照来区分的。介音的有无或是什么样的介音

名词解释

26、偏义词语:一个并列式结构的合成词语的意义偏向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没有词汇

意义,这样的词语叫做偏义词语。

27、模式词语:有些词语有一定的字数,其中有不变的字,有固定的组合模式,有固定的

意义类型,这种类型还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词语。如不前不后,不歪不斜。

28、词的影响义:词语的新义和旧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即新产生的意义不是从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产生的,此类新生义称为影响义。词语的影响义多数是由词语的搭配产生的。如A、B两个词语经常搭配连用,由于受了B词意义

的影响,A词可能具有B义,A词这个新生义即为影响义。

29、倒反词语:倒反词语是指那些不但有较为固定的与其字面意义相反的意义的词语,而且这类词语还往往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即含有“不”“没”“无”等否定词却又不表否

定)。这样的词语叫做倒反词语。

30、倒序词语:组成双音词的两个词素(或组成四音固定词组的两个双音词)的次序可以前后颠倒,颠倒后整个结构的意义并不改变的一组词语,就叫倒序词语。

26、开口呼:四呼的一种,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y]的韵,称为开口呼。

27、音韵学中的“五音”:音韵学中的“五音”是指按照发音部位把36个声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

29、今音学:今音学以研究唐宋语音为主。这个时期的语音研究条件最好,因为从六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韵书,清楚地记载了某个字在当时的语音状况。最典型的韵书就是隋代陆

法言编撰的《切韵》,以及后来扩展而成的《唐韵》和《广韵》。成为后人研究隋唐语音的极为重要的资料。此后历朝韵书不断,但多数仍沿袭《切韵》体系,直到元代周德清撰写《中

原音韵》,才完全按照当然的实际语音来加以记载和描写。

27、合成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单位(主要是双音词素)的词称为合成词,按照不

同的结合方式,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加缀式、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和述补式等类型。

28、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如实反映了描写了以元大都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语音状况。由于〈中原音韵〉主要反映的是广大的北方地区的语音,所以又称《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这本韵书中声、韵、调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27、撮口呼:四呼的一种,韵头是[y],或者主要元音是[y]的韵,称为撮口呼。

28、连绵词:连绵词是汉语中固有的双音词。它的特点就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因此两个音节不能分开,一定要连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概念。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往往具有语音上的联系,如声母相同(叫双声连绵词)或者韵相同(叫叠韵连绵词),当然也有少数既不双声也不叠韵的连绵词。

26、同步引申:一对(一组)同义词的引申义也是同义的;或者一对反义词的引申用法也是

相反的,这种现象称为同步引申。

30、单纯词:由两个或多个音节组成,但只含一个构词单位(或称词素)的词,包括叠音词、连绵词、象声词和译音词。

改错题

33、近代汉语文献中的“惭”和“愧”都有“羞愧”的意思,又都有“感谢”的意思,这属于词义的影响义。()×属于同步引申现象

34、《元曲·东墙记》中有台词:“小子李郎中是也,别无买卖营生,专靠我

这药上盘费。”其中的“郎中”指古代的一种官衔。×近代汉语中指医生。35、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的“大夫”都可以指“医生”。×古代汉语中“大夫”无医生义。

31、“某”、“某甲”、“某乙”这几个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于南方方言。×这几个是

第一人称代词,也不限于南方方言中。

32、《中原音韵》的作者是隋代的陆德明。×元代周德

33、俺、咱、洒家、侬这些人称代词都是南北通用的词语。×俺、咱、洒家是北方方言词,侬是吴方言词。

34、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y]的音节,就是合口呼。×开口呼

35、“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中“问”的意思是“询问”不是“询问”,而是“向”

33、《水浒传》中有“林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其中的“可”

是“可以”的意思。()ד可”为后缀。

34、《二刻拍案惊奇》“小姬叫声:‘惭愧!也有这一掷该我赢的。’”中“惭

愧”意思是“因有缺点、错误而感到不安或羞耻。”ד侥幸”、“运气好”之义35、《儒林外史》第二回“荀老爹向申祥甫道:‘你亲家自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其中的“门户”为“当家人”的意思。×是指在衙门当差。

31、《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道:‘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其中的“大辣酥”为一种点心的名称。×大辣酥是蒙语“黄酒”的音译。

33、“我尚不自识,是伊争得知”句中“争”相当于“就”。×相当于“怎”35、蒋绍愚先生指出:广州话里的“哋”字就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家”。×。相

当于普通话里的“们”。

31、助词大抵分为三类: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着、过”是结构助词。×时态助词

35、去枣槊巷口一个小小底茶坊,开茶坊人唤做王二”中“去”的意思是“到”。错。“去”的意思是“在”。

32、“同州缓急,看兄弟的面皮相救援则个”。其中的“缓急”是个倒反词语。×偏义复词

33、《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小妹上了轿,全不在意。跟随的老院子却听得了,怪这道人放肆。”其中的“院子”与现在的意思相同。ד院子”指家中仆人。

35、近代汉语“热闹”、“闹热”是一对偏义词语。×。是一对倒序词语。

34、近代汉语中“老”字只能做前缀。×还可作后缀。

31、《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待我去世后,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尽你心中拣择个好头脑,自去图下半世受用。”其中的“头脑”是“脑袋”的

意思。×。是“人物、对象”的意思。

34、“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其中的“渠”字属于第二人称代词。这个代词现在还活在广东(粤)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

32、“鱼尾”“象鼻”属于与科举制度有关的词语。()×与印刷术有关

33、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是最重要的,非主干部分是次要的。×一样重要

35、唐宋八大家写的典雅的文言文因为属于近代汉语时期,所以也是近代汉语语料。×是古代汉语语料

现代汉语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语音和一定语义的结合体,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汇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语言。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研究普通话的科学,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方言的研究。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_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语依赖口语而存在,口语是书面语的存在基础,先有口语而后才有书面语。 9.“五四”以来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某一地区内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11.北方方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使之消除各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余的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言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一般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词汇双音节词多,词汇丰富;有丰富的量词、语气词,语法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19..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这主要从单位的明晰性、表义的任意性以及传授性就可以论证出来。 20.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江淮方言方言。 二、判断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x) 2.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3.文字、手势、表情、旗语、眼神、甚至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也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4.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有的经过一定的训练也可以具备掌握语言的能力。(x) 5.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突变性,尤其在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6.语言各个要素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发展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8.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9.就汉语的情况而言,语言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x 10.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此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语言也属于这一范畴。x 1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去指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x) 12.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多得难以计算,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x 1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漫谈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漫谈 程棠 汉语进修学院举办这个讲座,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问题,邀请我参加,我很高兴。那我就先说,跟大家聊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问题,从宏观的角度谈点看法,不一定有什么系统性。 一、学科和专业的正名及定位问题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的名字,目前意见不一。为了说起来方便,我还是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字。 上世纪80年代,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发生了几件大事。大事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大事之二,是在高等学校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这两件事,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科建立之后,“增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意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就成了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近30年的时间里,学科建设应该说是很有成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不用我多说,在座的老师都能看得到。我也曾应邀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过,今天咱们主要不谈成绩,而想说说还存在什么问题。年轻的老师对过去的事,没有我知道的多。我就讲讲老故事,可能对大家有点参考价值。 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学科和专业的名称问题。给学科起个名字,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在我们这个学科里,却搞得非常复杂。这是开始没有意料的。 在1983 年以前,也就是“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之前,没有“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一般是说“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或简单地说“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有过“外国留学生语文专修班”;周祖谟先生写文章,用过“非汉族学生汉语教学”这个名称。80年代初,开始酝酿成立学会。1982年4月在北京召开学会筹备会;会上讨论起名问题。有人提议把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叫做“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是一个解释性的陈述,虽然能表明我们这个学科的外语教学性质,但用来作为学科的名字,觉得不怎么妥当,说起来也有点儿拗口。最后,大家决定采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学会的名称也就这样定了。学会叫“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学科自然也就叫“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了。后来又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还有一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是“国家汉办”。于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就被普遍使用,并深入了人心。 但是,在这个术语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有人觉得不妥。一是这个名字学科性质不明确,因为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不见得都是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二是在国外的汉语教学就不能叫“对外汉语教学”,只能说“汉语教学”,如后来成立的世界性的学会就叫“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曾有学者建议用“华语教学”代替“对外汉语教学”。可是,“华语教学”是指海外华人和华侨的汉语教学,用来代替“对外汉语教学”也不妥。大家一时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名字,也就只好这么用着。反正大家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再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名字也不能随便改。 学科的名称,大家有不同看法,跟着专业的名称也很费思量。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正式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培养对外汉语教师。 本科专业的名称跟学科的名称一致,起初大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后来遇到学科定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 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陆俭明 提要 本文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强调,必须区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并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说明。 关键词 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本体研究 汉语本体研究 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以前称作“对外汉语教学”,以下简称“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最早,认为“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后来又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而“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汉语教学对于汉语本体研究也起着推动作用”,“汉语教学拓展了汉语本体研究”。(陆俭明,2005a、2005b)这些认识不能说错,但还有进一步认识的必要。本文想进一步说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的问题,着重说明二者的区分。 这里首先要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不是一码事。 汉语本体研究是指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诸种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考察、描写、分析、解释,并升华为理论,以建立相应的理论系统这样的一系列研究。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则是指围绕和服务于汉语教学的汉语应用研究。 区分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二者研究的范围不一样。汉语的本体研究,如上所说,是就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诸种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描写、分析、解释,而且进一步升华为理论,以建立相应的理论系统。当前不管是运用形式派的理论方法(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生成语法学的理论方法),还是运用功能派的理论方法,还是运用认知派的理论方法所作的汉语研究,都属于汉语本体研究。而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则是指以下一些方面的研究: 一是开展服务于汉语教学的汉语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以及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及其教学之研究,其研究成果应该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且能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以解决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

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黄廖版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二、讲词位变体。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如:倒[dǎo]——倒[dào]。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现代汉语新词之特点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現代漢語新詞之特點 新詞是為了表達社會上出現的新事物、新觀念、新價值觀而產生的,因此,新詞是觀察社會演變的重要指標。本文中的「現代漢語新詞」指按原有的或新的構詞形式構成,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觀念及廣為流傳的詞彙。本文使用「地區」的概念,主要以在「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通行的新詞為研究對象,而且為了擴大探討的視角,還包含了在「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地區」使用的新詞為次要研究對象。本文藉由對「現代漢語新詞」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的一些結論。 一、現代漢語新詞產生的機制 為了了解現代漢語新詞的特點,本文在第二章的部分,以「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為主已經討論過現代漢語新詞的形成背景。台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雖然是從共同根源出發的漢語,但是兩岸在採取不同的體制之下,對共同語的稱呼方式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出現了不少的差異,也逐漸形成了不同的語言環境。 台灣地區國語的推行甚為成功,已經成為公認的共通語。可是,研究台灣地區的語言文化時,若僅以「共同語」眼光來看,可能會有許多盲點。台灣地區的方言以閩南語為主,在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中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出現頻率較高,在傳播媒體中也十分容易接觸到閩南方言詞,這一點是和其他華語地區不同的最明顯特點。融入台灣國語的閩南語詞彙,如“抓狂"(發飆,近乎發狂)、“俗擱大碗"(便宜又物美)、“霧

煞煞"(一頭霧水,不明白)、“雞婆"(好管事)等,非常生動、活潑,和國語的同義詞比較起來產生不同的感覺。因此,台灣地區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日增,讓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十分多樣。另外,台灣地區割讓給日本達50年,日本統治時間長久,因此日語對台灣地區的語言發展已頗具影響。這些過去的語言歷史背景,再加上現代台灣社會風靡的哈日風,更產生了大量的日語詞彙或受日語影響的詞彙,如“秀逗"(遲鈍、智力弱、記憶力差)、“奇蒙子"(心情)、“暴走族"(飆車族)、“運將"(司機先生)等。今日,台灣民眾崇拜日本文化及事物的心理,對台灣國語及民眾的語言生活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978年10月,大陸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在各方面都有空前的發展變化,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反映改革開放的新詞,尤其是與經濟生活相關的新詞佔了絕大數量。這些新詞反映出大陸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科技方面興旺發達,以及與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有些新詞,只限於大陸地區使用,其他華語地區根本不流通,例如“持平"、“扶貧"、“致富"、“倒掛"、“理順"、“創收"等,可知,這些新詞正好說明改革開放後大陸社會的現況。透過大陸地區新詞的分析,發現來自港澳、台灣地區的詞彙大量增加,這是一個明顯的特徵。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地區引進了許多之前沒有過的新事物、新概念等,此時,就把先發展的港澳、台灣地區已有的詞彙直接引進使用。如“酷"[台]、“作秀"[台]、“炒魷魚"[港澳:粵方言]、“煲電話粥"[港澳:粵方言],這些詞彙十分生動、有洋味,因此,隨著大陸地區與港澳、台灣地區經濟文化上的交流頻繁,也跟著大量流入了大陸社會,而填補了大陸地區普通話中缺少的詞彙。 人類求新求變的心態使得人們的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這對語言生活方面也不例外。在社會上新的事物、新的價值觀念以及新的社會意識出現,人們幫它們取相應的新名稱,或者已有的詞彙不再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時,又創作出代替舊詞的新詞。由此可見,人們求新求

对外汉语学科都有哪些研究领域

对外汉语研究可以定位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之内,它应该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结合“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学”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基本三角形框架,可以包括四个层面的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研究目的是“教什么”。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研究目的是“如何学”。包括对学习中语言的研究,学习者普遍性的认知规律与习得方式的研究、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个体差异研究,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研究目的是“怎样教”,包括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法研究、教材研究、汉语测试研究等。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目的是“用什么技术手段”。 “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对外汉语研究是一种会通的研究。因此,我们应走出单项研究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把对外汉语研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 以下介绍两方面主要研究成果:

(l)语法教学研究。迄今为止,语法教学一直是现代的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有学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教学语法研究,即为教外国人汉语进行的语法研究;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即为教外国人汉语制定语法体系;语法教学研究,即研究教授外国人汉语语法的策略、原则、方法。分别简述如下:1.教学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跟一般的汉语本体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研究目的、内容、重点、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有学者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点归纳为以下基本类型:体系型语法点,如补语系统、表示比较的句式、“把”字句、动态助词“了”;自立型语法点:如量词;格式型语法点,如“跟〃〃〃〃〃一样”、“是……的”等。其中,体系型语法点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重点,应该自始至终地加以安排,并反复重现。2.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1958年《汉语教科书》所体现的教学语法体系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刘月华等编著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代表作之一。以后的研究也一直持续不断。3.语法教学研究。由于语法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研究语法教学的文章是最多的,除讨论语法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之外,比较集中在如何教授汉语语法教学的难点上,如“把”字句、“T”、“的”、趋向补语等。 (2)汉字教学研究。学界普遍认为,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世界汉语教学中,汉字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汉语教学只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瑞典)高本汉: (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 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探 究 现 代 汉 语 新 词 语 的 来 源

科目:语文 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摘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词语,本文试对现代汉语的新词语的来源进行了探索,新词语主要来自新造词,赋予旧词新义和从外部吸收新词等。 关键词:新词语来源 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变的状态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新词语以年上千的速度增长。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它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本文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索。 新词语的来源是比较宽泛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六种: 一、新造词语这类词语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造出新词新语。比如入世、连锁店、传销、手机、电脑、软件、啤酒节等,它们多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类词的构词大都是采取复合式构词,表现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也有一部分是由类似词缀的语素加在别的语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词,如词缀“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词语:建设性、可行性、可读性等。 二、旧词新用新词语中也有一部分是加工旧词语,使其表示新的意义。这类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赋予旧词新的意义如“老板”不仅指私营企业主、企业领导人,甚至连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等都被冠以此名,并广为接受。这种新词

产生的渠道虽然没有增加汉语词汇的总量,但是却使词汇的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语的泛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专业词汇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泛化为一般词语。这种词语往往由原有的词义扩大或引申而成为新词新语。如“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应”、“轰动效应”、“负面效应”等。 三、外部吸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重视了国内外的交流和联系,汉语也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这类词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吸收外语词汇如:丁克、卡丁车、德比、蓝牙、料理、人气、写真等。近年来与英语国家接触频繁,大部分外来词都是从英语中吸收的。由于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从日语吸收进来的。吸收的初期以意译为主,但笔者发现近些年来直接音译的吸收的词汇有上升的趋势。 2.吸收港澳台地区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的各个方面都通过语言这个传媒深深地影响着内地,因而产生了一些带有港台风味的词汇。如:搞笑、作秀、个案、发烧友、搞定等。这些港台词语的吸收往往是先进入粤方言而后再进入普通话。 3.吸收方言词语在方言词语的吸收上,首当其冲的是北京方言、粤方言和上海方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的词汇很容易进入普通话。如:蹦迪、托儿、宰人等。经济上的优势使粤方言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拍拖、买单、无厘头”等都是从粤方言吸收的。“派对、套牢、动迁”等词主要从上海话中引进。

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施正宇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施正宇 [个人简历]1983年--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字应用管理司,任副主任科员;1994年至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学术研究]一、发表论文1.现代汉语离合动词的结构和特点,《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8;2.现代汉语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测查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3."缩略"也要使人明白,《词语评改千例》,语文出版社1992.1;4.洋学生眼里的中国语文,《国际人才交流》1992.3;5.现代汉字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4;6.外国人对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的批评和建议,《汉语学习》1992.4;7.繁体字书写环境面面观,语言文字报1993.3.21/《语文建设》1993.10;8.现代形声字形符意义的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9.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8;10.现代汉字的几何性质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语言文字应用》1998.4。并收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届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11.论汉字能力,《世界汉语教学》1999.2;12.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并入选《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13.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内容,《语言研究》增刊2001;14.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0.1;15.日本学生汉语汉字书写偏误分析,《汉字的应用与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016.从童蒙识字课本看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语文建设》2001.8;17.论双音复合词中的"一字之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18.两岸常用字之比较,载《文字学论丛》第二辑,崇文书局2004年1月;19.汉语教师戈鲲化出使哈佛初探,载《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澳门理工学院出版2005年7月。20.从《说文》所收、《十三经》未见之字得到的启示(合作),《说文学研究》第二辑,崇文书局,2006年6月。22.戈鲲化与美国早期汉语教学,载《对外汉语研究》第三期,商务印书馆2007年10月。22.对外汉语教学各类大纲的统计分析,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Yuan,B.(Ed.),CypressBooks, London;23.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字词计量研究,载《汉语教学学刊》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24.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该文后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8年第8期;25.汉语教学本位之争的历史回顾与思考,载《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四册,世界华文出版社2009年; 26.再论近代中国语文拉丁化的历史进程,载《汉语教学学刊》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7.从汉字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载《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28.汉语中的字与汉字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载《汉字教学与研究》第一辑,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二、著作及教材1.中国语文大词典,现代出版社1995.8(合作编写);2.汉字的故事(增订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8出版;3.汉字的故事(英文版),新世界出版社,1997年出版;4.汉字津梁(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教材);5.新编汉字津梁(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教材);6.原原本本说汉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汉语教与学词典,商务出版社,2011年。(合作编写)

2016年华师《近代汉语研究》作业

2016年华师《近代汉语研究》作业 1.第1题 “吃我说了他几句,从今改了。”这个句子是()。 A.处置句 B.祈使句 C.判断句 D.被动句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小可许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顺唤做银匠李四。”句中“口顺”这个词的构成方式是() A.偏正式 B.主谓式 C.述宾式 D.联合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近代汉语研究对象的是()。 A.敦煌变文 B.后汉书 C.王梵志诗 D.唐人小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下列词语中与刻板印刷术有关的是()。 A.秀才 B.说话 C.边栏 D.信心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以下助词中属于时态助词的是()。

A.将 B.里 C.得 D.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者汉大痴,好不自知。”句中的“者”就是()。 A.这 B.那 C.好 D.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7题 下列作品中,基本上是用文言写作,仅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是()。 A.西游记

B.北梦琐言 C.金瓶梅 D.水浒传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8题 属于文言短篇小说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A.水浒传 B.聊斋志异 C.北梦琐言 D.三国演义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9题 从词的结构角度着眼,“阿谁”属于()式。 A.主谓式 B.偏正式 C.述宾式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单位代码:001 分类号:H102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齐富东 学生学号: 0701014137 指导教师: 汪东锋 毕业时间: 二○一一年六月 2011年5月5日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摘要:汉语词汇的规范化作为当前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将从词汇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s a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uffer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exical rul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s and method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rules proposed own view.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s; Standar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 (1) 1.约定俗成 (2) 2.逐渐规范 (2)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3) 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3) 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 (3) 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 (3) 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 (3) 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 (4)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 (4) 三、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5) (一) 新词语的规范 (5) (二) 缩略语的规范 (5) (三) 港台词语的规范 (5) (四)外来词语的规范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摘要: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语言里的词汇,更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新词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地域的交流,新事物的产生等等。这也就使得新词的种类很多,网络语言、数字语、广告语等等,特别是网络语言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新词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丰富了语言的内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继续发展下去。对于新词现象,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承认为主。对于新词我们应采取宽容、容纳的态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它,规范它,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关键词:新词,新词现象,网络语言,规范 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唯一正确的,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动物,甚至高度发展的动物,彼此要传达的东西很少,……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如对人依恋,感激等等表现感情的能力,在这种能力以前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和这些动物经常交往的人很难避开这样的信念。这些动物现在感到没有说话能力是个缺陷。”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语言是人在生产劳动中因为必须进行交际,进行合作,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劳动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以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不能离开语言,离开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语言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研究和使用,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下,语言就随着一些东西被淘汰或需要其他的词来代替或消失,也就出现一些社会现象而不断丰富它适应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许多新词,这里所谓的“新”一是从未出现的词语,二是本有的词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这些年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词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一天出现三个新词”的现象。本文就新词中的“网络语言”展开叙述。 语言折射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新语。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经在《汉语史稿》中说:“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经通行的新词巩固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的创造新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最近五十年来汉语发展的速度超过以前的几千年。” 继“五·四”运动之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是新词语发展的第二高峰。诸如“公私和营”之类的大量新词潮水般涌现。而第三个高潮,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二十几年。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而且随着社会开放程度而不同,人们在文化上的宽容度也随之加大,于是新词新语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形态。新词语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科技或社会生活方面的新事物产生了,就需要有新的词语来表示它们。上网、下载、转基因、试管婴儿、物业、信用卡、一国两制等许许多多新词新语,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还有一些新词语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例如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很自然地用到“代沟”这个词。在社会生活中,以某种厉害关系共处的双方,不一定都是彼消此长,甚至你死我活。如果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会取得没有输家,都是赢家的结果。这几年,称述这种双方都受益的情况用到一个恰当的词——“双赢”。有些新词则反映出语言使用求新求雅的心理。比如,汉语里原来有“卷铺盖”一词,意思是因解雇或辞职而离开工作的地方。这些年用的更多的是一个新词“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相比之下,“炒鱿鱼”比“卷铺盖”不仅显得新奇而且有幽默感,人们更喜欢使用。 社会多元化,语言也自然鲜活、多样了。而且社这样会越开放新词语也就越活跃。我们这里谈到的新词语,有的是新造的,有的是从外来语借鉴而来的,有的是从方言中借鉴而来的,另外还有的是通过语言本身的一些手法减缩的,有的是通过修辞手法得来的等待。 二 面对新生词语的大量出现,有人提出现代汉语急需规范,呼声认为很多外来词,流行语,缩略语……或者是胡编乱造的新潮,或者是莫名其妙的符号链,有害于语言的纯洁和

国内外关于汉字教学的研究动态

国内外关于汉字教学的研究动态 201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刘北北在1996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法国汉语教师协会主席白乐桑在题为《汉语教材中的文、语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的发言中指出:“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危机。汉语教材虽然有一方面的改进,可是因为大部分教材没有抓住汉语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即怎样处理“字”这一语言教学单位),可以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仍然处在落后的状态。他还说:“无论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方面,在教材编写方面,甚至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地处理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特有关系。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所在。 200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举办的由世界汉语教学会,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对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究会”上原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吕必松在发言中提出:就当前而言,改革汉字教学和加强书面语言教学是关键。他认为,目前的汉字教学,是把字作为词的附属品加以处理的,而没有把字作为独立的教学单位,没有按照字的规律进行教学,这是造成汉字难学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汉语书面语言滞后的原因之一。他还提出,应该建立专门的汉字教学系统,把汉字作为融形音义为一体的语言单位,由易到难进行教学。这样做,可以使汉字学习化难为易,同时提高书面语言的教学效率。 在汉字教学与策略方法方面,借鉴国内汉字教学方法运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的研究中,有的人认为汉字的本体是字形,汉字教学须从字形出发,因此(朱志平 2002)从汉字构形说、汉字学习和习得规律三个方面论证了汉字构形学说作为汉字本体理论与汉字教学的密切关系。除此以外(邓琳、李雅琴2007)也提出了主张利用汉字构形规律开展汉字教学。(叶德明 1999)对在台湾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做的一项汉字识记和书写策略探讨结果指出,有一半的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

或問W AKUMON143 No.16,(2009)pp.143-148 简讯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是2004年7月在澳门注册、以“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宗旨的国际性学术组织。现该学会拥有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国家的会员近二百名,学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两届学术年会,学会理事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1-2次。鉴于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抛点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经学会理事大会通过,2007年10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将注册地点更改为日本关西大学,学会在中国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两地分设秘书处,同时展开工作。 关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 (一)2004年7月,在澳门召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应与会学者的要求,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会章程如下: 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属国际性民间学术组织,会址在澳门。 第二条本会宗旨是: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 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第三条本会任务是根据上述宗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和组织理论研究、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定期出版书籍和有关中国古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国现当代 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史研究、16—19世纪西方入华传教士汉语研 究、近代各国汉语教育史研究、20世纪各国汉语教育研究以及汉语教育史方法论研究的 资料和成果。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三言”“二拍”反映( C.吴方言)口语色彩 “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句中“度”的意思是(B.递交 ) “但自家不务农桑,不忻砍伐”,其中的“但”字属于(C.句首语气词 多谢伊来问当俺,纵来后何济!”句中所含有的词缀是C.当 第二人称代词“你”是由古汉语中的( C.尔)演化来的 《金瓶梅》“没甚肴馔,亵渎大人,且吃个头脑儿罢。”其中的头脑是指D.山西传统补品 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这个引子叫做(D.得胜头回 唐宋时代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当时的学人把这四声分成平、仄两类。其中“仄”是指(D.上声、去声和入声 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如《醒世姻缘传》反映的是(D.山东方言色彩 音韵学中所说的“五音”是指的( D.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五类 小可许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顺唤做银匠李四。”句中“口顺”这个词的构成方式是(B.主谓式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近代汉语研究对象的是(B.后汉书 下列作品中,文白夹杂半文半白的著作是(D.三国演义 唐宋时代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当时的学人把这四声分成舒声、促声两类。其中“促声”是指(C.入声 以下句子中属于祈使句的是( C.五娘,救小人则个 “若更有疑,任相公所问”,其中的“所”字属于(C.词头 “我是高太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这个句子属于( B.判断句 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 C.唐代)时期才有所使用。 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最早写成“弭”和“伟”,这个时间大致是(A.唐朝 明代出现的《金瓶梅》属于(D.长篇小说 “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颠八倒”这种词语现象叫做(A.模式词语 “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其中含有(A.偏义词语 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主干部分是(A.南宋至清代前半期 下列作品中,基本上是用文言写作,仅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是(B.北梦琐言 下列各句中属于祈使句的是(C.左右,与我唤将周德威来者。 “知彻澄娘”属于(B.舌音 下列词语中与刻板印刷术有关的是(C.边栏 以下助词中属于时态助词的是(D.了 “向前”和“向后”本来是两个相反的空间概念,引申表时间后也是相反的:“向前”表“从前”,“向后”表“以后”。这属于词语的(C.同步引申) 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C.唐代)时期才有所使用。 按照反映口语的程度可将近代汉语语料分为( B.偶尔反映C.有所反映D.充分反映)几种。 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有(A.训诂学B.音韵学C.文字学 “汉语语音三要素”是指(A.声母C.韵母D.声调 下列哪些词语反映了文化娱乐活动在民间的发展对近代汉语词语的影响( B.勾栏C.说话D.话本 近代汉语晚期的语料主要有(A.长篇小说 B.笔记小说C.讲唱文学 下列(A.五体投地B.投机C.方便)词语反映了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近代汉语音节的韵尾有四种。其中一种是鼻音韵尾,它包括(C.-mD.-nE.-ng .伴随新的典章制度而出现的新词语有(A.和买C.劄子E.警迹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