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装备

农业机械装备
农业机械装备

农业机械装备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

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农业装备系统通过合理的配置农业机器来降低作业成本,给农民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机装备;农业装备科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

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

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

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

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

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

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

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

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

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

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

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

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三是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

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却分别为世界的30%和26%,

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 - 1/2。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

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

畜粪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

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 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

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

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

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

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

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第二,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农机化节本增效的基本属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使人们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械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因高性能农机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它能有效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性能,它的性价比、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农机,今后将有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

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

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是小麦产区的农民创造了小麦收获机具跨区作业的方式,在经过农户自发探索之后,1996年农业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个小麦生产省组织开展了跨区机收大会战,之后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麦产区。

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转场数百公里,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由在本地作业的400~500亩增加到1000~1500亩,作业时间由5~7天增加到30~40天,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有效作业时间甚至能长达50天以上,作业面积达3000~4000亩。我国农户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及欧盟国家的1/40、美国的1/400的小规模农业的情况下,实现了小麦收获的全部机械化以及超过发达国家的农机作业高效率和高利用率。它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

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我国未来的农机机型的发展方向应以大型机械为主,兼顾小型机械的发展。

四、农业机械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

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

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

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

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

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

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 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 使得在任何地方进

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 3 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

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 农业关联产业

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

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 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

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 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

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 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五、结束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2] 陈栋栋.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34-35.

[3] 陈昂辉,邵益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机械代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机,2009(6):9-11.

[4] 陈柏槐.农机化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J].湖北农机化,2008(6):3-4.

[5] 张建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 丁健,设备状态检测故障诊断的程序化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

智能化农机装备生产制造项目申报材料

智能化农机装备生产制造项目 申报材料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近年来,工业领域的智能风吹得很猛,机器更换的趋势蓬勃发展。在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动下,第二产业迎来了一个转型和升级的黄金时期。然而,迫切需要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农业,不仅是充满了机械厂车间,而且还期待着在种植作物的领域出现新兴技术带来的技术创新。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大现代产业,其中现代农业部分,农业智能生产、智能农机装备引人注目,成为新增亮点。 该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5393.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35.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97%;流动资金1457.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03%。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1349.00万元,总成本费用9070.40万元,税金及附加96.44万元,利润总额2278.60万元,利税总额2689.33万元,税后净利润1708.9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80.3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25%,投资利税率49.86%,投资回报率31.68%,全部投资回收期4.66年,提供就业职位159个。

智能化农机装备生产制造项目申报材料目录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4775 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而现在农业机械新技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机械化操作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实现规模化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新技术,以及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自古以来农业在国民生产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深入,机械化农业生产是以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制造出适用于农业生产的

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

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 1、农业机械化是用机器装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2、农业机械的作用:①保证农业增产措施的实现,抗御自然灾害,减少农业损失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3、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①工作对象复杂②使用季节性强 ③工作环境条件差④售价较高。 4、农业机械的化的发展: ①起步(1949~1957年)②发展(1958~1965年) ③高潮(1966~1980年)④转制(1981~1994年) ⑤高速发展(1995~2000年):发展动力;装备水平提高;机械水平提高。 5、农业机械的重点:①种植业机械化②养殖业机械化③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第一章发动机 一、1、发动机的概念:①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 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发动机 ③燃料在气缸部燃烧的热力发动机叫燃机 ④根据所用燃料的不同,燃机又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①气缸工作容积(V h):活塞从上止点所扫过的容积,单为cc. ②燃烧室容积(Vc):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方的容积。 ③气缸总容积(Va):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容积。 ④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⑤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①进气行程②压缩行程③作功行程④排气行程 4、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可知:每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二圈,活塞上、下运动四次,进、排气门各打工一次。 5、一般汽油机有化油器和点火系,而柴油机则没,柴油机却比汽油机多了喷油泵和喷油器等喷油部件。 6、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性能比较: 汽油机的特点:汽油机具有转速高、质量小、工作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和维修成本低等优点; 缺点:是耗油率较高,因而燃料经济性较差。 柴油机的特点:压缩比高,耗油率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故燃料经济较好,且柴油机没有点火系故障。 缺点:是转速比汽油机低、质量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 7、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行程气缸进行换气和压缩工作,曲轴箱进; 第二行程气缸进行作功和换气工作,曲轴箱混合气被预压,换气过程跨两个行程。 8、四冲发动机的每个工作循环中,只有作功行程产生动力,其它三个行程都要消耗动力。 9、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和起动系组成,汽油机还有点火系。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探讨农业机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机的应用大大增加。现阶段我国的农机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使用体系,并且每年的农机进出口数量都呈增长趋势,农机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1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 1.1农机设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3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2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相当于之前30年的增幅。而且,在此之前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将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可以预计,今年较之以往,农机的设备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1.2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机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更是投入了巨额资金。小麦、玉米、水稻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都已经投入应用并日趋成熟;油菜、甘蔗

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1.3社会服务效益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实现每家每户的机械化是不现实的。广大农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式:农业机械跨区生产。农业机械的跨区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制在机械化发展上的弊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实现跨区生产的机械种类从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发展到水稻、玉米收割机、耕地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多种,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也逐渐正规化,开始出现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兴的农业服务组织。我国的农机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2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2.1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 随着国家加快农业装备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的进程,各种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将被装备到农业机械上,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传统驾驶室中的仪表盘正迅速被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度,从而大大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信息时代的农业机械将更多地依赖传感器来监视作业状况,通过各种复杂模型、决策支持软件和高精度的执行器,来按时、定位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过程优化。以智能机器代替重型、复杂、高

现代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文 MaryShepherd 译文王建鹏 【字体:大中小】【关闭】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方针与政策影响着农民、装备销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生活和生计。 由农业装备制造商协会组织的“农业经理人研讨会”,是对影响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的年度回顾,会上的一些相关信息能被用作很多农业生产部门的决策依据,诸如:在农业上已经发生了什么,正在 发生什么,将会发生什么? Phillip Shull是美国农业外事部的高级官员,他认识到农业的政治价值超过了它的货币价值。他所在部门的目标就是增加美国农业出口的机会,帮助减轻世界范围内的饥饿和粮食短缺问题。最近,他正在同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AS)所认定的主流市场圈内的国家进行沟通,这些国家包括:中国、俄罗 斯、印度和巴西。 据Shull称,在积极的一方面,这些国家都具有大量的物质基础和现代化基础。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着阻碍FAS农业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包括:文化抵制、公司管理、法律法规的问题以及地方官员的集权。众所周知,良好的国际市场的形成需要靠产品需求者、购买者、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中国:农业装备改善成为世界关注的原因 Shull说,“中国的土地制度是国家所有制,个人只有使用权。农民的土地是从政府手里租赁的,多数农田大小不超过1英亩,因此规模效益就不是特别明显。” Shull提供的数字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增长驱动点,在2002-2004年度,全美出口额增幅的一半应该归功于中国,这三年间中国农业进口高达100亿美元。对美国而言,中国是继加拿大、墨西 哥、日本和欧洲之后的第五大农业出口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也已成为美国第六大产品供应国。2004年.中国出口额的28%归功于美国,中国的农业常量已经大幅度增长,现在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业生产国。另据美国小麦协会主席Alan Tracy 介绍,2004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小麦进口国,充分表明中国在世界小麦市场的重新崛起。 Shull还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采后处理和流通得到了很大改善,农产品加工和装备正在大幅度更新,生物工程技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这些现状都成为世界关注中国的原因。 俄罗斯:不存在提高农机化的需要

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 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大现代产业,其中现代农业部分,农业智能生产、智能 农机装备引人注目,成为新增亮点。 该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2525.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 资2209.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47%;流动资金316.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53%。 达产年营业收入250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943.33万元,税金及附 加44.49万元,利润总额561.67万元,利税总额683.63万元,税后净利 润421.2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62.3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2.24%,投资利税率27.07%,投资回报率16.68%,全部投资回收期7.50年,提供 就业职位43个。 近年来,工业领域的智能风吹得很猛,机器更换的趋势蓬勃发展。在 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动下,第二产业迎来了一个转型和升级的黄金时期。然而,迫切需要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农业,不仅是充满了机械厂车间,而且还期待着在种植作物的领域出现新兴技术带来的技术创新。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 目前,欧洲很多发达国家农机企业是完全自动化生产线,不需人工就可完成一系列生产制造。以博世集团为例,博世力士乐致力于为各类机械和系统设备提供安全、精准、高效以及高性价比的传动与控制技术。该企业很多模块都在向工业智能化迈进,同时,博世力士乐是德国工业4.0战略主要发起者之一,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并荣获“工业4.0创新大奖”,该公司在中国的首条工业4.0智能线项目已经启动,取得显著成效。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增加10倍、人力成本降低50%、灵活生产7种产品35种型号、投资回报率需2.5—3年。该企业通过Nexo无线WiFi螺母拧紧装置、云平台以及开放式嵌入式工控彻底改变了软件工程,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随着各种尖端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加速扩展和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已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还需要从智能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入手。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对于加快农业生产力的释放,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我国农业的综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的应用研究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机械化农业发展已成必然,这是农 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是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生产机具组织农业生产,通过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 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已经不仅限于田间生产,还向着生产前与生 产后相关生产的领域延伸,从而推进农业产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为农业现代化 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机具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以农业为生的人口数量非常大,农业生产在我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提升,而我国的土地使用量却在逐渐缩小,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这就要求要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要对品种进 行细致的选择,而且要对技术和机具进行创新和完善,依靠新技术和新机具来大 幅度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量。 1.农作物生产中机械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应用 应用在农作物生产中的新技术和新机具,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播种和育苗方面,但这些技术和机具的普及与应用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当前,我国的农机购 买政策和施工作业补贴政策都比较完善,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农机具购买压力。目 前我国生产的一些新兴农机具的售价较高,但是由于国家的支持,这些机具的补 贴金额也较高,因而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购买这种新型的农机具,从而推动了我 国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普及与应用。另外,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为了让人们了 解适合当地使用的农作物种植新技术和新机具,在当地设置了示范区,通过直观 的演示,让人们对这些新技术和新机具有了更深的了解,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作用。这种方法让农民看到了整个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收获过程,清楚地展现出了 新型机具和传统机具的差别,让更多的农民愿意采用新技术和新机具进行农作物 的生产。 2.水果蔬菜生产中机械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应用 机械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应用,能够使水果蔬菜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而且可以实现水果蔬菜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对于提高我国水果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加大对优良品种的使用率,不 仅提高了水果蔬菜的种植效率,而且提升了经济价值。水果蔬菜的机械化生产新 技术,主要体现为对种植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无土栽培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 用有利于提高产量,并免除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水果蔬菜 种植中的广泛应用,满足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水果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在不断提高,新机具 的使用不仅体现在水果蔬菜的收获方面,更是延伸到了茶叶的采集方面。虽然应 用在水果蔬菜生产方面的机具只有一部分能够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支持,但是, 由于这些机械的应用给种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家和政府对于这些机具的宣传 力度较大,使生产者对相关的机械操作和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 这些机具应用到水果蔬菜生产中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作强度,而且节省了大量的 时间,因此这些机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doi:10.*****/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23638.html,ki.njwx.2019.04.02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唯有提高农机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农民的耕作时间,全面实现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机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给予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我国受到传统思想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观念落后,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认识仅仅浮于表面,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许多地区农业现代化设备的配置极其落后,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尚且没有完成脱贫。目前农业机械大市场鱼目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专门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受到各自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民都会选择价位较低的产品,而这类产品质量都不过关,在操作使用中经常出现各类问题,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严重。低质量农机产品的出现,严重地影响到农机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机械更好的创新。 北方地区多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因为这些小型机械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大型农机合作社發展不足,致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严重短缺,农业生产效率迟迟不能提高,各地农机部门只重视农机管理,而忽视农机服务,对大型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农民对农机辅助农业生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农机推广的进程。农业机械的出现使得农民从繁重的作业当中脱离出来,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走向城市,农民走上其他岗位,从而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生活水平。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农业机械的飞速发展势不可挡。各级农机部门都应当在各自发展规划中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关乎“四化”同步推进全局。智能农机装备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农业及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农机装备技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凸显,农机产品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迫切。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与产业发展,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 1

发展的宗旨,立足“智能、高效、环保”,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目标,进行智能装备、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产业链与基础研究、关键攻关、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创新链相结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设计,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本专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质增效对高端技术和市场重大产品的紧迫需求,重点突破智能农机作业信息感知、决策智控、试验检测等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产品智能化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加大力度开发大型与专用拖拉机、田间作业及收获等主导产品智能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创立自主的农业智能化装备技术体系,形成智能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功能部件与整体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加快创制大宗粮经作物生产、丘陵山区、设施生产及农产品产地处理等装备,支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 2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Word版

?摘要机械化农业是20 世纪农业生产方式的代表性变化它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的发展在新世纪要提高 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积极地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为此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 资料,总结并简要地论述了国外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农业机械化技术概况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综述新技术智能化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S2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 06)05─0007─03 0 引言 现代化农业除要求农业机械性能稳定工作可 靠操纵方便机动灵活等基本特点外还应使作 业过程达到半自动化自动化并具有运行状态监 测故障自诊及其自动报警功能以便能及时准 确地报出故障部位提高作业效率近年来电子 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形成的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以及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新材料的涌现为农业 机械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推动了农业机械向智能 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机产品性能 的提高[1] 1 国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现状目前欧美国家大田生产已经高度机械化形

成了比较稳定的生产体系与配套机具但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和农业生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产增收为目标的新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还会不断产生 20 世纪70 年代德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根 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其动力机械进一步向大功率大型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同时复式作业和联合作业机具有了新的发展开发出了免耕深松灭茬 施肥播种1 次完成的机具以适应保护性耕作多种高性能机具前后挂接进行联合作业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一体化牧草收获机械集收割捡拾压 捆装载为一体甜菜马铃薯收获机械将去叶 刨掘收获清土装运联成一体等这些机械大 幅度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而且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生产出了一些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的农业机械如有利于保护性耕作的深松灭茬圆盘有利于节水的喷灌机械及节约种子的精密播种机等并推出了液压旋转双向犁同时卫星定位激光制导等高新技 术也被应用到农业中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均耕地较多

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复习资料详解

现在农业机械与装备 绪论 农业机械-凡是用于农业方面的动力机械如电动机、内燃机、拖拉机等,以及与动力机械相配套的各种农机具,即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是用机器装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农业机械的作用 1)保证农业增产措施的实现,抗御自然灾害,减少农业损失;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经农业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1)工作对象复杂; 2)使用季节性强; 3)工作环境条件差。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重点 1)种植业机械化; 2)养殖业机械化; 3)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第一章发动机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的热力发动机。 上止点: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的位置; 下止点: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近的位置; 活塞行程: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单位为L; 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容积; 气缸总容积: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容积,它等于气缸工作容积和燃烧室容积之和。 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冲程汽油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需要经过进气、压缩、燃烧膨胀(作功)和排气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对应着活塞的四个行程。 1.进气行程。化油器式汽油机先等汽油和空气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混合成可燃混合气,然后吸入气缸; 2.压缩行程。为了吸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迅速燃烧,使发动机能发出更大的功率,燃烧前必须将混合气进行压缩,使其容积减小,密度增大,温度升高; 3.作功行程。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仍关闭,当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时,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4.排气行程。可燃混合气燃烧后的废气必须从气缸内排出,以便进行下一循环的进气行程; 由汽Y油机的工作原理可知:每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圈,活塞上、下运动四次,进、排气门各打开一次,四个行程中只有作功行程产生动力,其他三个行程都是为作功行程准备的辅助行程,是由飞轮将在作功行程贮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带动曲轴旋转完成的。 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柴油机每个工作循环也经历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柴油机在进气行程吸入气缸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行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学课程论文2013年11月26日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行业水平一直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在农业机械方面出行了重大措施,但任然无法弥补这其中 的天堑。中国的农业想要达到现代化,其中的生产工具的工业化是其重要部分。本论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至今拥有哪些农业机械,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中国农业 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主要是以下几点:产品技术水平低、品种结构不能适 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虽然农业机械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进程仍处于低等水品。 一、农用动力、耕耘和整地机械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动力、耕作和整地上拥有的农业机械主要有以下几类: 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农用柴油机、耕整机、微型耕耘机。在 中国的大棚温室种植中,所采用的农业机械大部分都采用露天的小型耕作机器,这些微型耕作机器一般功能都比较单调,应用不广,其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近几年,中国虽然研究了部分高端机械,但这些机械的外形都 比较大,质量都比较重,不适合在在大棚内工作。从而使大棚内所使用的农业 机械都还比较传统,这大大阻碍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而在西方国家,其设施农业机械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作业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小巧简便。例如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已经广泛用于 旋耕、犁耕、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和施 肥等作业项目,其产品功能非常齐全。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大,在美国 加州的99%农业都实行了农业机械化,人工只负责很少的边角作业。农业机械 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培训、使用、维修服务等,均在市场中形成了稳定的分 工合作体系。另外,美国对农业机械的科研投资非常大,在美国各高校和各研 究所均有其农业机械的研究部门。国内有些机械的研究刚刚起步,有些则属空白。如筑埂机,山东工程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研制生产了自己的产品,但 前者与东方红-75型拖拉机配套,后者与18.4 kW四轮拖拉机配套,都不能进 入大棚作业。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大棚的小型筑埂机。 二、种植、施肥和田间管理机械 这三类机械在中国农业机械市场所占比例相对而言比较大,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播种机、水稻插秧机、喷粉机、手动喷雾器、踏板式喷雾器、谷物干燥机、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农用螺旋榨油机、农用水泵、潜水水泵、微型泵、饲料粉 碎机、铡草机深松机、旋耕条播机、免耕播种机、风送式喷雾机、背负式电动 喷雾器、热烟雾机及各类移栽机等机械。尽管有这些类型,但其和耕耘类机械 相似,其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低。很多只是在中国新中 国成立初期所制造的农业机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关乎“四化”同步推进全局。智能农机装备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农业及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农机装备技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凸显,农机产品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迫切。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与产业发展,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宗旨,立足“智能、高效、环保”,瞄准“关键核 1

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目标,进行智能装备、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产业链与基础研究、关键攻关、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创新链相结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设计,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本专项按照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典型应用示范等创新环节进行专项任务一体化部署,设置围绕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与验证、智能作业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智能农业动力机械及高效精准环保多功能农田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智能高效收获、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制,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产地处理、丘陵山区及水田机械化作业应用示范等11个任务方向共47个项目。2016年度首批指南已发布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粮食作物高效智能收获技术装备研发、经济作物高效能收获与智能 2

农业机械化装备课程复习概要

08 级农业机械化装备课程复习概要 第一章 1、几个概念、术语; (1 )、农业…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现代农业… 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3 )、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4)、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5)、农业装备…装备指配备的一些设备,农业装备也就是为现代农业生产配备整套装备。 (6)、农业装备及自动化…为现代农业生产配备整套装备,就是要将机械技术、电气化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 空航天技术等工程化手段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去,节本增效,降低劳动强度,实现优质高产,同时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现代化农业的七个要素; ( 1 )生产过程机械化 ( 2)生产技术科学化: ( 3)增长方式集约化: ( 4)经营循环市场化: ( 5)生产组织社会化: ( 6)生产绩效高优化: ( 7)劳动者智能化: 3、现代化农业的七个特征; ( 1) . 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 2) . 现代农业是工程农业(3). 现代农业是商品农业(4.) 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5). 现代农业是产业链不断延伸扩展农业(6). 现代农业是高素质农业(7). 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 4、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2)、完善技术培训机制,提高各层次人员业务素质( 3)、规范农业服务组织管理,推进社 会化服务( 4)、加大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力度( 5)、稳固现有基础,发展特色农业机械( 6)、发展低碳农业配套机械化装备 第二章 1 、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2、保护性耕作的作用;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①秸秆与表土处理;②免耕播种施肥;③杂草及病虫害防治;④深松。 4、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的机械装备;秸秆还田机(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他作物秸秆) 免耕播种机(麦类小粒种子、玉米类大粒种子)植保喷雾机(压力喷雾、弥雾机、土壤消毒机械)土壤深送机(方位深松机、行间局部深松机) 5、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秸秆覆盖量过多或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会导致播种时播深不一致,种子分布不均匀,甚 至出现缺苗断垄等播种质量问题。2,小麦免耕播种机的适应性、可靠性仍然不是很理想,对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产生一定影响。3,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较困难。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其次,有的杂草受秸秆遮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草上,影响杀草效果。保护性耕作必须更仔细的观察杂草情况,发现杂草,在幼苗时就及时喷施除草剂,或用机械锄草 第三章 1 现代种植机械与传统技术相比有那些技术创新和机械装备的革新 播种技术----按农艺技术的要求将作物种子摆放到土壤中(深度株距行距方向……等等) 一、播种方法播种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等,其次还有覆土,镇压,覆盖 二、播种机械传统耧车,现在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机上有排种器,开沟器,覆土器等。

年产xx套智慧农业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年产xx套智慧农业装备项目 合作计划书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年产xx套智慧农业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的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农业耕地面 积广,但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 向发展,传统农业也不断与新兴科技技术结合,逐渐向精准农业、智慧农 业转变。在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智能农业装备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该智慧农业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8592.6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298.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30%;流动资金2294.0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6.70%。 达产年营业收入2230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628.53万元,税金及 附加177.47万元,利润总额4672.47万元,利税总额5494.42万元,税后 净利润3504.3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90.0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4.38%,投资利税率63.94%,投资回报率40.78%,全部投资回收期3.95年,提供就业职位496个。 报告根据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投资项目项目产品 的发展前景,论证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价 格定位,以此分析市场风险,确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 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现代农业有 三大科技要素:品种是核心,设施装备是支撑,信息技术是质量水平提升 的手段。智慧农业完美融合了以上三大科技要素,对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 意义。

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及应用要素【论文】

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及应用要素 摘要: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推广新农机具、农机新技术,普及农机化科学知识,指导民众改善农作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率。农机新技术推广的内容多而复杂,影响因素同样很多。介绍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及其应用影响要素,在认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的解决策略——提高认识,加大领导管理力度;深化农机服务体系,加快农机服务前移步伐;加强农机农艺部门联合攻关,破解主要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难题;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净化农机市场,加强农机产品监理;重视农机人才培养,加快农机产学研基地建设等,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推广;农机人才培养 1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及其应用影响要素 1.1农机推广体系 农机推广工作重视度不够,“等、靠、要”思想突出,

工作不认真,往往只限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而不是主动到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去找项目。农机推广属公益性工作,强调的是公益性。由此,经费补贴方面,往往仅够人员工资,而工作开展难以为继,单位人心不稳[1]。农机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缺少农机专业人才,农机服务工作难到位。另一方面单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不少知识面窄,推广实践能力差。 1.2农机推广对象 以往老百姓被动去接受农机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老百姓选择农机产品的主动性变强,真正成为农机市场的主人。这种转变,要求我们能主动适应,放下架子,努力服务好农民。老百姓文化水平低,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他们思想保守,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信息反应冷漠,对农机化推广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2]。 1.3农机推广产品 当前农机市场,厂家往往重视销售环节而忽视质量细节,使得有的机械常出毛病,挫伤农民用机积极性。除此之外,市场推广农机具在某地适用性良好,而在别的地方难以

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投资计划书

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投资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大现代产业,其中现代农业部分,农业智能生产、智能农机装备引人注目,成为新增亮点。 该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0644.4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305.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03%;流动资金2338.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7%。 达产年营业收入160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400.00万元,税金及附加172.07万元,利润总额3610.00万元,利税总额4280.00万元,税后净利润2707.5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572.5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91%,投资利税率40.21%,投资回报率25.44%,全部投资回收期5.43年,提供就业职位331个。 目前,欧洲很多发达国家农机企业是完全自动化生产线,不需人工就可完成一系列生产制造。以博世集团为例,博世力士乐致力于为各类机械和系统设备提供安全、精准、高效以及高性价比的传动与控制技术。该企业很多模块都在向工业智能化迈进,同时,博世力士乐是德国工业4.0战略主要发起者之一,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并荣获“工业4.0创新大奖”,该公司在中国的首条工业4.0智能线项目已经启动,取得显著成效。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增加10倍、人力成本降低50%、灵活生产7种产品

35种型号、投资回报率需2.5—3年。该企业通过Nexo无线WiFi螺母拧紧装置、云平台以及开放式嵌入式工控彻底改变了软件工程,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智能化农机装备项目 随着各种尖端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加速扩展和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已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还需要从智能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入手。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对于加快农业生产力的释放,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智能观念、智能设备、新材料、农机设备的深度整合,不断推进关键零部件的产品创新,农业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高端农机设备将成为关键。 近年来,工业领域的智能风吹得很猛,机器更换的趋势蓬勃发展。在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动下,第二产业迎来了一个转型和升级的黄金时期。然而,迫切需要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农业,不仅是充满了机械厂车间,而且还期待着在种植作物的领域出现新兴技术带来的技术创新。 (二)项目选址 某某经济新区

现代农业新技术

内容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oman>(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oman>(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roman>(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roman>(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乱铺摊子,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搞小城镇经济建设,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20年来,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8倍,发展到了19060多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