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与人类生活Word版

植物生理与人类生活Word版
植物生理与人类生活Word版

1.植物生理与人类生活导读

2.植物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与人类生活

3.植物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

4.植物呼吸作用与人类生活

5.植物生长发育与人类生活

6.植物逆境生理与人类生活

一植物生理与人类生活导读

三个问题:

植物生理对人类生活特别重要?

植物生理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植物生理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人类生活处处离不开植物植物生活的道理

光合作用给人类生产基本的食物、能源和各种资源,释放出人类生存必需的氧气,美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包括:细胞、代谢、生长发育、逆境生理,是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形态建成和信息传递等植物生命活动的综合反应

物质与能量代谢来看:

物质与细胞代谢:

水分的吸收、运输与散矢

矿质元素的吸收、同化与利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机物的转化、运输与分配

植物激素等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植物从种子开始,萌发产生根芽形成器官再逐步生长成为植株

植株成熟后,开花结实又再次形成种子

信息传递与传导

感受外界的光照、温度、干湿,会导致植物体内发生一些反应

植物内部各器官、细胞间甚至内部也频繁进行信息的传递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不同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都是从“感知”环境条件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开始的,有利,加速,逆境,抵抗

1.植物的细胞有细胞壁,变形与运动受限

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与动物差别)

2.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新生、再生或更新,不断生长(韭菜)

植物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而导致植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新器官的不断出现带来的一系列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

3.植物为自养生物

无机二氧化碳和水,在阳光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所需食物(有机物质)

4、植物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

叶子放大很多小气孔,多条呼吸途径,适应多变环境

5.激素种类不同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气体)

6.植物抵抗逆境的反应机制

耐受耐逆

植物生理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1、农林生产

淡水资源越来越少,合理灌溉

合理施肥,知道需要什么元素,通过施肥对比实验,沟施叶施配方肥

无土栽培水溶液配制无机养料通气

水果催熟乙烯催熟剂乙烯利液体

插枝生根种子繁殖优良品质变异,保持原有品质,枝条埋土,产生根系,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调节开花植物开花后养料转移到花里,甘蔗开花茎秆没多少糖晚上增加光照,火龙果夜间补光,提早开花菊花秋天日照时间越来越短,夏天遮光处理缩短光照可以开花引种和育种引:开花受光照和温度控制育:加速育种世代

组织培养每个细胞含有植物全套的遗传信息(细胞全能性)人类控制下无菌生长,大量繁殖植株

2、工业生产

农资:

啤酒生长:赤霉素促进淀粉酶活性的作用提高大麦淀粉糖化效率以增加啤酒产量

生物质能源产生酒精

生物探矿铜草、石松(铝)锦葵(镍)紫花苜宿(锡)

3、日常生活

食品储藏与加工:晒干,种子脱离母体,本身进行着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有机物控制某一个元素, 11%以下低温储藏呼吸作用受到控制

切花的保鲜:

环境指示:污染敏感,变颜色或死亡

4、医药保健

人参种子休眠期长

青蒿素防治癌症

功能性产品

5、保护和美化环境

人类生产和植被破坏,调节碳氧平衡

吸收粉尘

阴生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高效解毒器

减灭有害微生物

减弱和吸收声波

生物修复重金属地香根草

6、外太空和海洋开发

宏观上:海洋植物生产,外太空开发

微观上:光合作用机理研究:水的光解,人工模拟,光合基因的转导

二、2. 植物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与人类生活

三问题:

为什么说“有收无收在于水”

为什么说“收多收少在于肥”

怎样利用植物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1.水是生命之源,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以及水分的存在状态

1.不同种类植物的含水量不同

2.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和组织含水量不同

3.同一器官和组织在不同的生育期含水量也不同

例如莲含水量90%,苔藓6% 根60-90%,种子10-14%

植物体内多数是亲水物质,对水分子产生亲和,防止水分子的自由运动

自由水,束缚水,亲水胶粒

植物体内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活动,束缚水不参与代谢活动

自由水/约束水比值高,植物代谢强度大,低,抗逆性强

(二)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水是重要的组成成分

水是植物有机质合成原料和反应媒介(光合作用)

水是植物体内多种物质的溶剂和运输载体(橡胶树割胶应用——水分带着胶质

有机物在体内运转

水分蒸腾降低植物体温—相当人出汗,降低体温

水分可调节植物运动(含羞草)——植物体细胞吸收大量水分有膨胀的力量,

含羞草受触碰,原先靠细胞里水的张力保持姿态,受到机械振动时,暂时性失

水压力释放,小叶闭合

宏观上看,大面积的森林通过蒸腾作用的失水可以调节整个大气湿度,热带雨

林雨水特别多,也是因为那大片森林在不断蒸腾水分,到一定程度会形成雨水

降下来增加大气湿度,同时改善土壤表面和大气中的温度

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丢失是非常有趣的过程。土壤获得水,运输到“高处”土

壤-植物体-大气

吸收方式:吸胀吸水(由原生质、细胞壁等亲水物质引起的吸水膨胀,吸胀能

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植物根吸收水分膨胀撞开石头

渗透吸水(亲水物质累积,细胞膜防止其外流,跟外界水分产生隔膜,实际上

细胞膜对水分可以自由通过,外面的水会顺渗透浓度的方向朝植物体内运输)

海边红树林根系长在海水,植物体内有机质含量更高,水分吸收会产生更强的

渗透吸力。

水分散失:液态,通过吐水夏日清晨或清晨活植物的叶缘叶尖有晶莹水珠透过

来,根部吸水往上运送,根压。

汽态:蒸腾作用

功能:水分吸收与运转的主要动力-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形式,水分往上的蒸腾拉

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蒸腾引发的流动,往地上部运输

降低叶片的温度——阳光给能量和热,会烤干枯,散失水分保持了叶表的温度

加强植物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孔开放所以二氧化碳进来合成有机物质,氧

气放出来。

植物体内水势的变化

同一植株中,地上器官水势比根系水势低,植物同一叶片,距主脉越远的部位

水势越低

。植物体内亲水物质作用,分子内能降低,土壤水分子内能高,空气中水分子能量最低就从植物体表夺走水分。水分子能量差异不断传递。,高能量传向低能量。

2.为什么说“有收无收在于水”

为什么说“收多收少在于肥”

肥料,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缺乏,植物不能完成生活史,表现出一定病症,用其他元素还不能进行恢复。植物必需元素19种

大量元素(10)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硅

微量元素(9)铁锰铜锌钼硼氯镍钠

除红色都是矿质元素

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有益元素:铝钴硒钒稀土元素

有毒元素:汞铅钨铬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

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部分:氮,磷硫钙等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如钾铁锌铜

作为电化学平衡的介质,即离子浓度平衡、胶体稳定和电荷中和等

作为细胞信号转导信使,特别是钙,二价离子钙,是信号传导中间的第二信使

作为渗透调节物质调节细胞的膨压,除亲水物质还依赖像钾,氯离子

缺氮矮小发黄

缺磷矮小叶片暗红色,紫红色

缺钾。芯部枯萎

作物营养元素缺乏检索简表

作物施肥的规律:

A.不同作物

小麦棉花多氮,多磷钾

烟草马铃薯需钾较多,水稻需硅较多,油菜需硼较多

豆科茄科需钙较多,油料作物需镁较多

B.不同生育期

营养最大效率期,是生殖生长时期——从花朵发育到成花到结成果实,最后果实成熟,种子成熟,对肥料需求最大

油菜开花期硼,缺则花儿不实

玉米生长早期,较多肥料提高产量与品质

怎样利用植物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水肥知识后,

(一)合理灌溉(看天看地看植物)

1.作物需水规律

A不同种类,同一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不同

B作物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时期

以种子为收获对象,为生殖器官形成和发育时期;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在

营养生长最旺盛时期。

2.土壤墒情(含水量)

多数植物60-80%,低于50%长不好,水太多气太少,无氧

3.形态变化

幼芽萎蔫,茎叶细胞生长缓慢为暗红色,生长速率下降都是缺水表现。

灌溉方式影响水分利用效率

漫灌沟灌喷灌滴灌暗灌

(二)合理施肥

1.合理施肥的三个指标

A 土壤:PH、土壤溶液浓度等,有饱和效应,太高造成烧苗

B形态指标:长势、长相、叶色

C生理指标:营养元素、酰胺、酶活性

2.增强肥效的措施

适当灌溉,适当深耕,改善光照条件,控制微生物的有害转化,改善施肥方式

(普通施肥对比实验、沟施、叶面施肥、配方施肥)

3.设施农业(水肥清楚后)

地面种植与立体种植结合,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三)健康生活

灶心土

1.从植物中获得人体所需水分

2.从植物中获得人体所需矿质元素

三植物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

三个问题:衣食住行离不开光合作用

食:粮食

衣:棉花,化纤衣-石油,早先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住:建筑材料

行:燃料

光合作用怎样进行

怎样利用植物光合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同化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特点:水被氧化成分子态氧

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

完成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变

重要性: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地球上自养植物每年同化固定的碳素约为7*1010-12*1010吨,合成5*1011吨有机物,60%是陆生植物同化,余下是浮游植物同化

蓄积太阳能——绿色植物每年同化碳所储藏的总能量约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0倍,石油,煤炭煤炭,天然气等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每年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5.35*1011吨,大气中氧气含量稳定在21%

整个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存在繁荣和发展的源泉

(二)怎样进行的

三个步骤: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为电能过程

叶绿体色素捕获光能

叶绿素(a,b)大于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四种吸收光能,不溶于水

小叶红松红色,另外还有花青素,随植物体内细胞液PH值显现不同颜色,不参与光合作用衰老叶黄色:叶绿素分解快,尤其秋天稳定低,类胡萝卜素分解慢,花青素也显现就五颜六色。

叶绿素a,b分子结构是复杂的环状头部加上一个长长的碳氢长链尾巴,头部中间一个镁很多氮,头部吸收光能,尾部不溶于水。镁用氢离子铜离子和锌离子置换有不同效果

氢离子置换:泡菜,酸处理叶片,置换其中的镁,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看到植物标本长期绿色不变,铜代叶绿素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的过程(ATP,NADPH)

光的水解和光能转换

利用太阳光能,水分解为氢和氧,不是氢气形式放出来,而是电子和质子方式,然后用来还原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物

碳同化: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有机物合成

前面两个阶段贮存的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葡萄糖,蔗糖等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植物因素:遗传、生育时期

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气体营养元素

(三)怎样利用植物光合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粮食问题第一大问题

植物光能利用效率:落在叶面上光能的损失和利用情况:

利用效率5%

不能吸收的光波60%(吸收其他波长,反射绿色波长,吸收红光),反射透光8%,散热8%,代谢19%,转化储存在糖类的能量5%。

提高光能利用率—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照)

—增加光合面积(合理密植,改变株型)

—提高光合效率(高光效育种,改善外部环境)

在清洁能源中的利用

植物生产燃料乙醇,光合产物生物柴油

在外太空和海洋开发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20种食用植物小论文

寻觅诗文中的植物的身影 摘要 本文阐述了作者在诗文中寻找到的一些植物,并结合植物的营养价值、功效、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进行阐述。 0、引言 0.1本学期选修课有幸上到宋老师的关于食用植物的选修课,在课上他告诉我们很多食用植物早就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课后我查找了一些感兴趣的诗人,并利用网络资源,确实在一些诗人的作品中觅得了他们所爱食植物的身影。其中,大诗人苏轼笔下描写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不禁要封他一个“美食家”的称号。 1、方法 1.1网上收集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 1.2 收集资料时间:2016年4月30日 2、结果 2.1 表1、部分食用植物用途或作用i 中文植物 名拉丁学名主要营养成 分 主要食用 (部位) 主要食用功效(效果) 落葵Basella alba L. VC、P、Ca 叶子⑥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VC、Ca、P 叶子?菠菜Spinaciaoleracea VC、VK 叶子①②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VC、Na、Mg、茎、叶子③④黄瓜Cucumis sativus VC、VB2、VE 果实、花⑩韭菜Allium tuberosumRottl VC、Cm(H2O )n 茎、叶⑤ 萝卜荷Raphanussativus Malvacrispa VC VC、Ca、Fe 茎,叶子 茎、叶子、果实 ⑥? ②⑩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L VC、VA、K、叶子③⑨菱TrapabispinosaRoxb VC、Cm(H2O )n 果实⑥⑧芹菜celery coriandrum VC 、VA、VB1 叶子、茎⑨⑩葫芦Lagenariasiceraria VC 、Pro 果实、果皮⑩芡实Euryale feroxSalisb Pro、Ca、Cm(H2O )n 种子⑤竹笋bamboo VC、P、Ca、Fe 叶子、竹笋①③丝瓜Luffa cylindrica VC 、Pro 果实、花⑥莴苣Lactuca sativa VC、P、Ca、Fe 茎、叶子⑥

浅谈植物与人类生活

浅谈植物与人类生活 【摘要】 地球上有种类众多的植物,其中包括菌类、藻类、蕨类等丰富的植物种类构成了供生物生存的生态基础。从任何方面来说,植物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能取代和复制的。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有了质的提高,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是联系的越来越紧密,随处可见的观赏植物,各种新品种的绿色植物以及植物带来的经济效应都是植物与人类紧密生活的体现。所以在此形势下,人类更应该深刻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促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本文从美化、经济效应、生态作用三个方面解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键词】美化经济效应生态作用 【正文】 一 、植物美化人类生活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都是各色各样的植物,许许多多的植物都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我称此类植物为观赏植物。这类植物用自身独具特色的色彩、形态、气味时时刻刻的美化着人们的生活,人类也因随处可见的美丽景色享受生活。 植物的色彩美。色彩是观赏植物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看到一种花卉的色彩时,往往会联想到与其有关的一些事物,影响人的情感和情绪。植物的色彩美主要表现在花的色彩、叶的色彩和枝干色彩。花的色彩是极其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不仅不同的花卉种类具有不同色彩,就是同一花卉种内的不同品种其花色也足以构成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植物的香味美。花卉的香气可以刺激人的嗅觉,给人以一种无形的美感。不同种类的观赏植物的花香味也不同。如茉莉花的馨香、兰花的幽香、梅花的暗香等。有些花如玫瑰、茉莉、玉兰、桂花等还能制成饮料和食品,给人别具一格的味觉美。 植物的形态美。植物形态的多样性是任何其它经济作物不能相比的,千姿百态,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吊兰,其叶似兰、叶色清翠,别具飞动飘逸之美;文竹,叶色碧绿、枝片重叠、纤秀文雅;松树,挺拔,竹类刚直潇洒。花型,植物中较为丰富的观赏部分。有的花形似仙鹤,有的花形似荷包、有的花形似兔耳等等。叶形,形态千变万化,大的巴西棕高达到20多米。小的叶片仅几毫米。七叶树的叶子为掌形,羊蹄甲的叶子为蹄形等等。果实,形态各异、色彩差别较大。如红果的石榴、柿子等,黄果的银杏、佛手等等。 二 、植物为人类带来的经济效应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许多人把注意力转移到植物的经济效应上,通过利用植物自身的特点,大量种植培养,谋求经济效益。最基础的来说,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来自植物,身上的棉麻衣服来自植物,我们阅读书籍的纸张来自植物。这些都是植物给人类的最简单经济产物。接着对这些经济产物进行加工就能形成各种形形色色的经济产品,满足了人类的需要由此可见植物带来的经济效应超乎想象。 大多数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用。根、茎、叶、花、果、种子及其所分泌的乳胶、汁液等可以入药、食用或做工业原料用。牡丹、芍药、银杏金银花等均可入药;栗类、银杏等果实的种子富含淀粉,被誉为“铁杆庄稼”。生产者还可通过培育苗木、生产盆栽花木和树桩盆景等获取经济效益。如金发藓属的部分种,即本草中的土马骔,有败热解毒作用;全草能乌发、活血、止血、利大小便。暖地大叶藓对治疗心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一些仙鹤藓属,光萼苔、金发藓属等植物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总之,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逐步深入,对苔藓植物的研究利用,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当某个地方环境很好、空气质量高时,石头缝中一般会出现苔藓。所以,有苔藓出现的地方,多为环境好的地方。 三 、植物带给人类的生态作用 植物生态作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吸收CO2释放氧气,人类的生

生活园艺学论文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园艺学》课程论文要求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论文,论文要求条理清楚,格式规范完整,观点明确。要求11月2日晚上上课时上交打印稿和电子稿,打印稿需同学亲笔签名,电子稿以学号和名字命名。 1.水泥森林般的都市空间,喧闹而吵杂,降低了都市人的生活质量。人们开始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有了植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彩多姿。以“发现生活园艺”为题,具体说说生活中园艺的应用,谈谈你对生活园艺的感想。 2. 近年来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无止境地汲取大自然的资源,使得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渐枯竭。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贯彻、践行园艺的环保之道? 3. 谈谈生活园艺适用的蔬菜类植物(或果树类植物);并选择1-2种蔬菜(或水果)作物,重点介绍具体的盆栽栽培管理技术。 4. 以一种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选购新鲜的、高品质蔬菜或水果;蔬菜水果保鲜考虑的因素,贮藏环境以及具体操作的方法。 5. 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做人何妨做一朵花,多给人一些欣赏,一些芬芳,一些气质,一些美感。园艺栽培与利用常常结合美学艺术创作,简单谈谈生活园艺与美学关系。 6.【家家户户拈花草】,但室内植物也需要慎重选择,以利于营造健康、环保、美观的室内空间。请谈谈卧室植物的选择、栽种与装饰要点。 7. 国庆期间朋友送了你一盆盛开的蝴蝶兰(或仙客来)。你要如何养护它,使它能最大程度地延长花期。 8. 结合庭园设计的相关理论,谈谈你对居家庭园设计的认识和你心中理想的庭园模式。 9. 根据你的兴趣,你可以针对生活园艺学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可结合你的专业,谈谈如何将你的专业应用到人们园艺生活的提升?或者探究生活园艺的发展与历史。例如居家外部环境的选择;宋代的居家生活;现代郊居生活的类型;莳花的园艺生活等等。(要有新意;高水平的可发表)

植物学期末课程论文

外来化合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急性Zncl2染毒对小麦幼苗SOD活力影响 学院: 专业: 年级: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外来化合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急性Zncl2染毒对小麦 幼苗SOD活力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级专业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本实验以小麦幼苗为实验对象,从Zn2+毒性的氧化损伤出发,测定染不同浓度的Zncl2(浓度依次为100mg/L、200mg/L、400mg/L、800mg/L和1600mg/L)后小麦幼苗茎叶组织中的SOD的活性变化,来讨论ZnCl2对小麦幼苗茎叶组织SOD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细胞分子水平毒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Zncl2浓度为100mg/L与Zncl2浓度400mg/L、800mg/L及1600mg/L相比,SOD酶活的差异极显著,说明Zncl2浓度为100mg/L与其他三个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差异极大。当Zncl2浓度分别为100mg/L、200mg/L时,与对照组相比,SOD酶活的差异显著,说明该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明显。当Zncl2浓度分别为400mg/L,800mg/L时,SOD酶活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不明显。本实验说明不同浓度的Zncl2对小麦幼苗SOD酶的活性的影响不同。且对Zncl2影响SOD酶的活性的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外来化合物细胞生理代谢影响急性Zncl2染毒小麦幼苗 SOD活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中,能清除自由基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O2具有细胞毒性,可使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引起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能促使机体衰老。 在生态系统中,Zn是生物的多种生命代谢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生物对Zn的需求大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当Zn的浓度超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容量或“弹性限度”时,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并直接或问接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Zn的不足和过量均会使动植物出现生理代谢紊乱。植物Zn含量超过50 mg/kg时往往会发生Zn中毒,大量Zn在根部积累,使根系吸收K受到抑制,从而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这“四大发明”之花更是相继遍布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马克思在其《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文中曾发表过这样精彩的论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翻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最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莫过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了,它们在历史上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也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试想,要是没有这些发明,今天的人类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只好仍将字写在竹片、龟壳乃至石头上,我们将没有现在的书和练习本;而作战的兵器可能仍是长矛,大刀和弓弩……。一句话,没有成千上万诸如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那样的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以发明马的使用为例,起初马生来并不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的祖先由于当时生存的需要,人们经常从事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的远程迁移,迫切需要代步工具和交通工具,以减轻劳动强度。马的体能比人强,而且容易驯服,所以人类发明了使用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据说最早把受力点放在马颈上,发现行不通,后改放在马肩上,才发挥马的潜力。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战争,马又被人类发明为作战的工具,为了增强战斗力,人类又发明马蹬、马鞍、马鞭和马刺,当时发明使用了马蹬和马鞍的民族很快征服了没有这个发明的民族。因为有了马蹬和马鞭,能更有效地发挥人类在地面直立行走积累的所有的作战技能,显示了这个发明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给马脚钉铁马掌,一直沿袭至今。被认为马的使用方面的发明已相当完美了,但是不然,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1985年我国有人发明了塑料

植物与人类生存发展的论文

植物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姓名:韩永健 班级:2012级地理教育 学号:123371141005 系别:环境与资源科学系 指导老师:杨洪老师 日期:2013、10、25

摘要:植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植物自身就有一种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使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来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自然界中的植物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特别是植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的作用更是不能小视的。下面我们就从环境、衣食住行、美化环境及植物四个方面来阐述植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衣食住行、美化环境、文化 一、植物对环境的作用 植物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着保护和稳定的作用,从而使植物保障了人类的正常生活。 (一)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能通过叶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能降低和吸收粉尘,净化空气。特别是有的植物表面具有皮毛、粘液、油脂,因此可以吸附灰尘,转化有害物质,减少大气中的有害物含量,同时叶片经雨水冲刷后又可恢复吸附能力。 (二)植物能够净化水域。在一定浓度范围里,植物能分解和转化某些有毒物质,如凤眼莲可以从水中获取有毒物质汞和其它有害物质;通常在污水暂存池里放养小球藻48小时,被净化的污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三)植物对水土保持有一定的作用。植物茂密的枝叶和强大的根系,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如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有效地阻碍了沙漠进一步的扩张,而在我国西南地区,植物有效的对土地进行了水土保持。美国波士顿附近的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湿地森林每年减少洪涝灾害方面的价值相当的高。而澳大利亚墨尔本区周围森林每年在保障城市水供应上的价值将近于2.5亿美元。 (四)植物对环境有监测作用。有些植物对环境污染极为敏感,被用来作为监测植物,如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只有千万分之三时,紫花苜蓿就会受不了,马上出现病症,如今,我国已相继选出多种监测植物用以协助监测环境,如紫茉莉可以监测二氧化硫的含量,菠萝、丁香、三叶草可以监测光化学烟雾的含量,向日葵可以监测氨的含量,报春花可以监测氯的含量等等。 二、植物对人类衣食住行的作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温和,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而植物种类极为繁多。但是植物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衣:总所周知,我们的衣物几乎都是来至于我们的植物,在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种桑养蚕的历史,同时栽培棉花的历史也同样悠久,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衣物的必要原料,由此我们难看出植物在我们“衣”这一方面的作用。 (二)食:植物是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之一,自然中将近有3000多种植物是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1 【单选题】生物进化过程中,(D),蛋白质生命从水中爬上陆地得条件开始形成。 A、 植物 B、 水蒸气 C、 肺 D、 臭氧层 2 【单选题】生物大爆炸,其发生时间大概就是(C)。 A、 3亿年前 B、 4亿年前 C、 5亿年前 D、 2亿年前 3 【单选题】根据考古所得化石判断,地球上得生命大概出现于(B)。 A、 30亿到35亿年前 B、 35亿到38亿年前 C、 38亿到40亿年前 D、 20亿到30亿年前 4 【判断题】大概经过了10到20亿年,原核生命形成了真核生命。(√) 1 【单选题】在生物得进化过程中,人类出现于(C)。 A、 5亿年前 B、 6000万年前

400万年前 D、 2亿年前 2 【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关于生物进化发展得过程,说法正确得就是(ABC)。 A、 它就是自然变异与选择得协同 B、 它就是从低级到高级得 C、 它就是从水生到陆生得 D、 它就是从陆生到水生得 3 【判断题】脱氧核糖核酸就是DNA得化学本质。(√) 4 【判断题】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就是人类物种得进化顺序。(×) 1 【单选题】在各类元素中,(D)就是地球上生命得骨架。 A、 氧 B、 氢 C、 硅 D、 碳 2 【单选题】生物体这一复杂体系,就是由(C)等分子组成得。 A、 碳水化合物与核酸 B、 碳水化合物与核算 C、 蛋白质与核酸 D、 水与蛋白质

【单选题】在人类身体中,(B)就是水。 A、 0、6 B、 0、7 C、 0、8 D、 0、5 4 【单选题】人体得细胞数量大概有(A)。 A、 100万亿个 B、 150万亿个 C、 200万亿个 D、 50万亿个 1 【单选题】生物得基本属性不包括(C)。 A、 新陈代谢遗传繁衍 B、 应激性、运动适应性与内稳态 C、 物种多样性 D、 生长发育 2 【多选题】下列关于克雷格·温特尔说法正确得就是(ABD)。A、 她测序出了人类基因组 B、 她合成了生命 C、 她合成得人工支原体没有借用天然得支原体外壳 D、 她参加过越战

植物与生活期末小论文

植物与生活论文 浅谈植物性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从热带的雨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温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到寒带的草甸;从海底森林——巨大的褐藻群,平原的栽培植物,丘陵山地的森林,到高山矮灌丛,地球上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植物,给地球带来无限的生机。目前已知的40多万种植物各有特色:长寿的银杏树(Ginkgo biloba)可生活1000多年,而短命菊(齿子草)只需几周就完成了整个生活史;最简单的衣藻(Chlamydomonas)只有一个细胞,而种子植物则具复杂结构,并有根、茎、叶等的分化。有的植物需要强烈阳光,有的则喜欢阴湿的环境;绝大多数自养,但也有异样的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Cuscuta)等。各种植物可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多个类群,它们共同组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植物界。 【关键词】植物结构、经济效应、环境和谐 在低等植物中,有的植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如衣藻),有的植物数个细胞聚合成一个个体,但细胞间尚无分化(如团藻);到了高级的多细胞藻类(如海带),才出现了细胞的分工,出现了组织(tissue)的雏形。被子植物细胞来源于种子内胚芽和胚根的原始细胞(相当于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分裂,开始并无分化;长到离茎尖和根尖1~2cm的地方,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具有各自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及组织。 植物中那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似,个体发育来源相同的细胞群(cell group)称为组织。根据功能和形态,一般把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地生长和分裂;成熟组织的细胞,则经过分化,显示不同的形态特征,利于承担不同的功能。成熟组织又可进一步区分为:薄壁(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等不同组织。 植物生长可归结于细胞的生长(cell growth)和分化两个主要过程。所谓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增加;所谓分化(differentiation),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特化。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成,都取决于细胞的分化。 绿色植物中,低等的藻类大多数无组织分化,因此也就不存在器官。它们的营养生长就是细胞的分裂和长大。高等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进而构成负责一定功能的器官(organ)。在营养生长期,一般有根、茎、叶(苔藓)完成。这些器官各有其一定的外部结构,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它们的活动与物质的吸收、同化、运输和贮藏等营养生长有关。因此,把根、茎、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感悟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感悟 学生姓名:毛伊航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冶金工程 学号:20123179 二〇一四年四月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感悟 作为一名重大的学生,每学期都会有一两次固定战争,这种战争往往让学子们身心疲惫、灵魂出窍,但还不得不打。这就是惨烈程度堪比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选课大战!而其中又以选修课战役为惨中之惨,同学们为了一门两分课程争得头破血流,其下手速度简直堪比零点的淘宝双十一。幸运的我,抢到了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这门名称中每个字都透露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两分课程!八周的课程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在叶老师及刘助教的教授下,也颇有收获。 第一次上课,叶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以枯燥的专业知识做开场白,而是强调了上课纪律,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手机不要响,同时老师自己也做了保证。而老师规定上课迟到不准从后门进入,也给那些爱迟到不把选修课放在心上的同学一记重锤。随后叶老师向我们展示如何使用学校数字图书馆查找收集资料以及各种文献,在这之前,对于数字图书馆,我从未听说过,更没真正使用,更不用说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作为自己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在那次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使用数字图书资源后,它便成为了我日常学习,写论文,查资料的好帮手,里面不仅有各个学科的科技论文、毕业论文、硕博论文,还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真题,这就让我们的学习多了一个有力的渠道。 然后老师让我们在纸条上写出我们认为自己专业与生物学的关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问题,这让同学们深思,自己专业与生物的关系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让同学们放远眼光,跳出认识的圈,从而产生出创新性的思想。 随后叶老师提问了各个专业的同学,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分析本专业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也结合了各个专业来讲解生物的应用。而我也被点到了名,一开始我认为冶金工程与生物的关系仅限于通过生物技术解决因炼钢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和工人的健康问题。后来在叶老师的介绍下我才知道一门新兴的先进金属冶炼方式——生物冶金技术。 通过那次课上的学习我也知道了生物无处不在,所有学科都与生物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之后我也对生物产生了兴趣,想去了解更多生物冶金的应用。查过资料后发现,常规冶金技术在品位低的矿物加工过程中,成本比较高,污染非常大,使用生物冶金技术,通俗的讲就是用含细菌的菌液进行浸泡,这些微生物大多是一些化能自养菌,它们以矿石为食,通过氧化获取能量,这些矿石由于被氧化,从不溶于水变成可溶,人们就能够从溶液中提取出矿物。是一种非常环保先进的冶金技术。 第二节课叶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上课都必须带纸笔,一开始我不是很理解。叶老师说遇到什么问题都让我们在纸上画,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确实不知道怎么画,以前也从没听说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没有试过。但在大家一起解决叶老师提出的“树为什么不能没有皮”后我发现,就算是乱画,我也在思考相关的问题,而且这种思考因为手动的过程而带有创造性,发散性,更容易得出一些理性思维得不到的答案,这也让我想起了叶教授曾经强调过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植物与文化论文

浅析中国茶道的真谛 摘要: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世间万物皆如此,茶也不例外。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他的精神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当前形式下有着非常广义的定义,每个人从茶道精神中领略的体会不同,他折射于朋友、及社会的程度也不同。进而言之,茶道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可谓是百花齐放。作者根据中国茶道“四谛”,“和、静、怡、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总结出中国茶道的社会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关键词:茶道、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茶道 茶道本属于东方文化。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茶道也是如此,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1.1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一出现就开始了使用材料。材料的历史与人类史一样久远。从考古学的角度,人类文明曾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人类的出现到20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材料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1.使用纯天然材料的初级阶段在原古时代,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类所能利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虽然人类文明的程度有了很大进步,在制造器物方面有了种种技巧,但是都只是纯天然材料的简单加工。 2.人类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阶段这一阶段横跨人们通常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10000年前到20世纪初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并且延续至今,它们分别以人类的三大人造材料为象征,即陶、铜和铁。这一阶段主要是人类利用火来对天然材料进行煅烧、冶炼和加工的时代。例如人类用天然的矿土烧制陶器、砖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从各种天然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材料,等等。 3.利用物理与化学原理合成材料的阶段20世纪初,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的出现,人类一方面从化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化学键、结构及合成方法,另一方面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物性,就是以凝聚态物理、晶体物理和固体物理等作为基础来说明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的关系,并研究材料制备和使用材料的有关工艺性问题。由于物理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在材料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出现了材料科学。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开端,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仍将继续下去。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加上已有的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了现代材料的三大支柱。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类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

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制定计划,采用走访、等形式中的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调查,了解一种植物的生产、加工、以及成为我们食物的过程;能用排序、分类的方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将整理的信息记在记录本上;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本小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乐于倾听其他组的研究情况,并进行评议;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植物的例子。 内容设计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到植物,特别是在“食”上。本课设计的活动主要是植物与我们饮食的关系,最后讨论一下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关系。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 (1)了解能吃的植物有哪些。第二单元中的种植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时,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如蚕豆、豌豆等,已经可以收获能制定计划,采用走访、生产基地调查、市场调查、收集图书、网上查找,本课从收获春天的植物的果实入手,引出“能吃植物有哪些?”的问题上。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前测,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食物来源途径知道多少。 (2)调查一种植物怎样到我们餐桌上的。学生先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然后兴趣相同的同学组合成小组,共同调查这种植物是怎样生产、加工,最后成为我们的食物的。在调查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植物的生产是一个社会化的复杂过程。调查过程中,小组同学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和汇报。 (3)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植物。植物除了可以做我们的食物,还可以在其他方面为人类服务,如美化环境。让学生讨论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要位。教学准备 活动(1):了解当地常见的食用植物种类:粮食、蔬菜、水果、干果各有哪此,收集它们被生产、运输、销售、加工过程的资料。 活动(2):搜集植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其他资料,如:美化环境(观赏植物)、衣(棉花、桑叶)、住(建筑、家具)行(草鞋、行道树、花坛)等方面以及茶叶、中草药等特殊用途的植物。 1.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各种各样的果实 看到这些果实,你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可以吃吗? 生:是从哪里来的? 它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吃? 师:好的,同学们,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解答。 一、选择一种植物,了解它的一生。 1.出示一份研究计划 日期:20XX年6月9日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超星尔雅课后和考试答案

此文档基本上包括了所有课后问题和考试答案 不过因为是乱序,所以只好下载下来然后通过word关键词搜索法方法如下,把题目复制到word搜索框,就会弹出。如果搜索不到可以删除若干个修饰词,只留下几个名词再次搜索 1生物大爆炸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A、2亿年前 ?B、3亿年前 ?C、4亿年前 ?D、5亿年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生命可以从水里爬上陆地的条件是()形成以后。 ?A、臭氧层 ?B、植物 ?C、水蒸气 ?D、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3根据考古所得的化石,地球上的生命大概产生于()。 ?A、20亿到30亿年前 ?B、30亿到35亿年前 ?C、35亿到38亿年前 ?D、38亿到40亿年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自然变异和选择的协同 ?B、它是从低级到高级的 ?C、它是从水生到陆生的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于(), ?A、2亿年前 ?B、5亿年前 ?C、6000万年前 ?D、400万年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3人类物种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1生物体是由()等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 ?A、水和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和核酸 ?C、碳水化合物和核算 ?D、蛋白质和核酸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 2在各类元素中,地球上的生命以()作为骨架。 ?A、碳 ?B、氧 ?C、氢 ?D、硅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3人类的身体中间有()是水。 ?A、.5 ?B、.6 ?C、.7 ?D、.8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1下列关于克雷格·温特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测序出了人类基因组 ?B、他合成了生命 ?C、他合成的人工支原体没有借用天然的支原体外壳 ?D、他参加过越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2生物的基本属性是()。 ?A、生长发育 ?B、新陈代谢遗传繁衍 ?C、应激性、运动适应性和内稳态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 3所谓的新陈代谢就是指生物的一生都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从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暴露出它对生活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尖锐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危机,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的深层矛盾;同时,在西方世界形成了反科学技术的思潮。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日显重要。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生活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生活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义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培根曾说:“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一、环境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而环境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园林植物。本文从美化生活、改善环境、降低噪音、保持水土等方面阐述了园林植物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环境; 作用 当今世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断增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是, 由于盲目开垦, 过渡放牧, 放纵排污以及人口的剧增, 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特别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 因远离绿色, 对城市环境的喧嚣和拥挤, 日感不安。于是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渴望与绿色植物相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环境质量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园林植物则是环境绿化的主体, 它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美化生活 室内、庭院、公园、绿地种植的园林植物能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这是因为园林植物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的美不仅在于其色彩、姿态和风韵, 同时还因环境条件、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使其朝夕不同, 四时各异。植物所表现的美, 按其固有的特征, 可分以下几种: 一) 色彩美 植物的色彩给人的美感是最直接、最强烈的, 每当人们看到不同的花色时, 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例如红色使人激动、令人兴奋、催人向上; 黄色象征着智慧和权力, 而绿色则是生命、自由、和平与安静之色, 给人充实与希望之感。植物的色彩包括花、叶、果实与枝干四部分:

1、花色: 对于整个植株来说, 花是主要的观赏器官, 花的色彩是大自然中最为丰富的色彩来源之一。不同种类的植物花色不同, 同一种类的花不同的品种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品种, 在不同时期花色也不同, 其花色的变化足以构成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按植物开花的颜色将其分为红、黄、白、紫色等。常见的红色花有桃花、玫瑰、一串红等; 黄色花有迎春、连翘、万寿菊等; 白色花有广玉兰、马蹄莲、荷花等;紫色花有紫荆、紫薇、紫藤等。 2、叶色: 叶的色彩主要以绿色为主, 但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植物刚抽出的新芽是嫩绿的, 随季节变化由浅入深, 由淡转浓。特别是枫树类, 夏末秋初叶子逐渐变红, 层林尽染, 景色秀丽, 令人心旷神怡。叶色可分为浅绿(刺槐)、黄绿(黄金侧柏)、深绿(松)、以及赤绿、褐绿、茶绿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彩叶类, 如变叶木、彩叶芋、银边八仙花等具很高的观赏价值。 3、果色: 果色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特别是夏末初秋, 万花凋零时, 万绿丛中点缀着红色或黄色的果实, 既有极佳的景观效果, 又给人以收获的喜悦。常见的果实颜色有红、黄、蓝紫等, 如红果的枸杞、山楂, 黄果的金橘、银杏,蓝紫果的葡萄、紫珠等。 4、干色: 干色虽然多为褐色且粗糙, 但对植物整体来说, 也起到调和的作用, 而且不同种类的植物干色也不同,有灰白、绿、紫褐等色, 如白皮杉, 白桦为白色, 梧桐、槐为绿色。 (二) 香味美味给人的感觉并不象色彩那样直接, 但却能使人产生如痴如醉的美感。如桂花飘香的季节, 十里八里都能嗅得到。当然不同种类的花香味也不同。如梅花的暗香, 兰花的幽香, 含笑的浓香和茉莉花的馨香都给人带来不同的美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2.0

生物大爆炸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生命从水中爬上陆地的条件开始形成。?A、植物 ?B、水蒸气 ?C、肺 ?D、臭氧层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生物大爆炸,其发生时间大概是()。 ?A、3亿年前 ?B、4亿年前 ?C、5亿年前 ?D、2亿年前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根据考古所得化石判断,地球上的生命大概出现于()。 ?A、30亿到35亿年前 ?B、35亿到38亿年前 ?C、38亿到40亿年前 ?D、20亿到30亿年前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大概经过了10到20亿年,原核生命形成了真核生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生命的起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出现于()。

?A、5亿年前 ?B、6000万年前 ?C、400万年前 ?D、2亿年前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关于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自然变异和选择的协同 ?B、它是从低级到高级的 ?C、它是从水生到陆生的 ?D、它是从陆生到水生的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脱氧核糖核酸是DNA的化学本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是人类物种的进化顺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生命的本质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在各类元素中,()是地球上生命的骨架。 ?A、氧 ?B、氢 ?C、硅 ?D、碳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2 【单选题】生物体这一复杂体系,是由()等分子组成的。

普通生态学期末小论文

以小见大的生态学 这学期我接触到了生态学这门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种佛家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得出的感悟呢。生态学之于人类就像是水与舟之间的关系一般,一旦人们将生态的平衡打破,自然界就会像洪水一般把人们生存的小舟倾覆,因此如何与自然界的生物友好相处、互利互惠,实现生态的平衡成为了现在的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习生态学使我了解到了环境和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哪怕是一颗小小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与人发生联系。一棵树的成长会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其价值是无法估计的。一朵月季花的开放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人与植物就这样被奇妙的规律所联系着,所以就算是在自然界中再弱小的群体也会有其生存的理由,无论作为食物链的底层或是顶层都为生态的平衡做出着重大的贡献。例如草原上的农药污染,对于草来说不足以构成威胁,但是经过生物链的层层积累,毒素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到了食物链顶层的时候,所积累的毒素就足以威胁到生物的生存。故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生态上面,一点点的积累最终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想要保护大的动物,就要从最基本的植物开始做起,生态作为一个链条是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在任何一个链条上出问题都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那么人类的生存也将会在崩溃中走向末路。从小处着手,一点点的进行改变,最后积累出来的成果将会是十分可观的。人们为了自身的发展和享受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进程是迅速的,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物种的灭绝,这些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的治理却是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如今人们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算是没有这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大道理,那么了解生物的某些行为对于个人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对于一个物种的充分了解,能使我们避免很多尴尬和遗憾的事情。曾看过一个小笑话,讲的就是一个人养了一只宠物的乌龟,但是有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乌龟不吃不喝也不动,就以为是乌龟死掉了,很遗憾的扔掉以后他才知道乌龟是会冬眠的,他的乌龟就这样在冬眠的时候悲剧的被扔了。 生态学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使我们对现实的环境作出了思考。可以说生态学的以小见大体现在了它对事物发展所具有的前瞻性上,也可以说生态学的以小见大是从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上得出的。总之,我们学习生态学现实的作用就是促使我们关注、了解身边的生态,用小的行动改变大的世界。

科学技术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知识分享

科学技术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类生活方式的历史考察表明,人们怎样生活,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是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决定的。当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时,一种生活方式发展成为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结构向更高级的生活结构转化。生活方式的这种历史性发展,呈现如下的总特征: 1、人类劳动工具或劳动技术,从使用石器—犁耕—机器系统—电脑的发展,生产工具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发展,使人们从艰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断克服异化劳动的性质。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所有艰苦繁重的劳动将由机器人完成,劳动强度大大减弱,劳动时间大大缩短,未来,劳动最终成为快乐的事情。 2、人类社会和物质生活,总的方面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发展,越来越进步。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符合人的需要,越来越舒适和方便,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的生活节奏加速,突然的变化增多,人们的生活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3、人类修复创伤,抵御死亡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和寿命不断提高。 4、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文化、信仰、审美、娱乐、旅游等,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比较,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要,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在未来的网络经济时代,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类活动的半径超过工业社会的10倍甚至1万倍,甚至可以说,人类的交往差不多已经不受时间的限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系列高新技术应允长生,它们具有科学与技术融合的特点,因而被称为“高科技”,它们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刻、普遍和全面的。高科技发展到引起人的生活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出现新的生活方式。 (1)信息技术的飞跃 a、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的“数字化生存” 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各种各类的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奥运期间北京还投入了500辆新能源汽车服务赛场内外,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 b、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发展:人的“网络生存” 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可在家中或任何一个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上新闻,网上影院,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游戏,还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如远程教育,但网络也有消极影响,比如有的人控制能力差沉迷于网络,过着非现实的虚拟世界的生活。 信息技的发展,很快就会使像办事员、销售员、秘书之类的职业成为多余,智能机器人把这些人以及工厂的劳动者顶替下来,从而改变传统的劳动社会。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虚拟生活方式”,又被称为“后PC时代”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