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国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国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音xx

清末民初音乐

学堂乐歌主要内容:

抵御外侮、富国强兵学堂乐歌的兴起实际上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历史的开端。其中以《中国男儿》最具代表性,旋律来源于日本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

xxxx曾志忞

沈心工《体操--兵操》《革命军》《赛船》《竹马》《铁匠》《黄河》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中称他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李叔同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类别:

爱国歌曲《祖国歌》《我的国》《出军歌》《大中华》《隋堤柳》抒情歌曲《春郊赛跑》《春游》《忆儿时》《早秋》《西湖》《送别》出家后哲理歌曲《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曾志忞《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

xx第一个话剧团体:

xx与xx等组织的话剧“xx社”

xx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近代早期的音乐社团:

有沈心工的音乐讲习会,曾志忞的亚雅音乐会曾志忞创立,以“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为宗旨夏季音乐讲习会张謇的伶工学社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戏曲学校

二十年代音乐

萧友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

1、1927年创办了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院校)。

2、《卿云歌》曾被北洋政府定为中华民国国歌

3、中国第一首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代表作品:

《问》《xxxx》《五四纪念xx歌》

xxxx称之为“xx的xx”

1、20年代:

《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卖布谣》《劳动歌》《上山》《听雨》《呜呼三月一十八》(和鲁迅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可谓音乐界和文学界“匕首雨投枪”之双璧)《也是微云》《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是赵元任歌曲创作中唯一的一首具有清唱剧特色的合唱作品)《秋钟》

2、30年代《西洋镜歌》《我是个北方人》《背着枪》

3、40年代,《xx》

4、《新诗歌集》是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第一本歌曲集。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1儿童歌舞表演曲:

《可怜的秋香》(是儿童歌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好朋友来了》《因为你》《寒衣舞》《欢乐歌》《谁和我玩》《努力》《吹泡泡》《蝴蝶姑娘》2儿童歌舞剧:

《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三蝴蝶》《春天的快乐》《神仙妹妹》《七姊妹游花园》《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小羊救母》《小利达之死》。刘天华中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三首琵琶曲:

《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以及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创作了“十大二胡名曲”:

《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王光祈是音乐救国的理想主义者重要理论著作《德国人的音乐生活》《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音乐史》

中华美育会19年,上海成立,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发起,成员多位来自全国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师。建团宗旨:

联合全国艺术工作者和大中小学艺术教师,共同推进新艺术活动。1920年,办会刊——《美育》。办刊宗旨:

宣传美感教育和艺术民主化并探讨有关艺术教育问题。

大同乐会19年,上海成立,前身是“琴瑟学社”是20~40年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民族乐团组织。宗旨为复兴宫廷雅乐,以有助于世界大同的实现。早期主要演奏宫廷祭祀雅乐,后期为古典音乐,民间丝竹乐。乐队拥有吹管、拉弦、弹拨、打击乐器。改编曲目:

《将军令》《妆台秋思》《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流水操》

20年代音乐思想类型:

国粹主义的音乐思想代表人物:

王露《音乐泛论》中西结合的音乐思想代表人物:

刘天华和黄自刘天华(“中为西用”,由中到西):

以xx

国传统器乐形式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创作中国器乐作品。——《国乐改进社的缘起》

黄自(“xx用”,由西到中):

用西方声乐、乐器音乐形式创作中国音乐风格的作品。

《和声乐·序》《音乐的欣赏》《勃拉姆斯》《乐评丛话》《调性的表情》全盘西化的音乐思想A欧漫郎——《中国青年需要什么》《中国新音乐运动》B 青主——《音乐当作服务的艺术》《乐话》《音乐通论》

工农群众歌曲中最早创作歌曲——瞿秋白《赤潮曲》根据地音乐:

中央根据地培养文艺干部的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和文艺团体“蓝衫社”

三十年代音乐

国统区的抗战歌曲:

xx《卖花词》

学院派黄自清唱剧《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声乐作品。第三乐章“渔阳鼙动地来”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最为出色2艺术歌曲(旋律、歌词,钢琴伴奏融为整体的歌曲形式)《思乡》《春思》《玫瑰三愿》《花非花》《踏雪寻梅》《雨后西湖》和为古诗词谱曲的《点绛唇——赋登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剧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抗日救亡歌曲《抗敌歌》《旗正飘飘》《九一八》《热血歌》《国旗歌》《青天白日满地红》

周淑安指挥家救亡歌曲《同胞们》合唱曲《鸣,鸣,鸣!》艺术歌曲《乐观》被赵元任称赞为很有音乐价值的作品。

应尚能声乐专家国立音专教授,他为建立中国声乐教学体系的理想打下基础。

在30年代引进西方美声唱法的时代,他开始探索和中国民族声乐相结合。音乐创作:

歌曲作品:

《吊吴淞》《雁》《恨》《腰有一匕首》《无衣》《国殇》《渔父》合唱作品:

《一句话》《请告诉我》

青主音乐美学著作《乐话》《音乐通论》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奠定了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艺术歌曲:

《大江东去》《我住xx头》《xx》

xx琵琶名家被誉为“国手”

xx提出固定唱名法

贺绿汀开创xx风格钢琴曲的先河:

《牧童短笛》抗日救亡歌曲:

《心头恨》《谁说我们年纪小》《游击队之歌》《保家乡》《再上战场》电影歌曲:

《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代表性作品:

《游击队之歌》《xxxx》

xx救亡抗战歌曲:

《战歌》《长城谣》(电影片《关山万里》插曲)《上前线》儿童爱国歌曲:

《喜春来》《xxxx》钢琴套曲:

《中国组曲》(包括《头场大闹》《傀儡舞踊》《西楼怀远》《中国少年进行曲》四首钢琴曲)

艺术歌曲:

《枫桥夜泊》《春夜洛城闻笛》《飘零的落花》《红豆词》《追寻》探戈舞曲:

《何日君再来》(为广告歌舞片《三星伴月》而写)《摇篮曲》《新中华进行曲》《岁月悠悠》《打杀汉奸》《国殇》《碧血》和合唱歌曲《呦呦鹿鸣》。

江定仙《新中华进行曲》《岁月悠悠》《打杀汉奸》《国殇》《碧血》《呦呦鹿鸣》陈田鹤抒情歌曲《采桑去》《江城子》儿童歌曲《燕姿的歌》《怀古》聂耳四首改变的民族器乐合奏曲:

《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山国情侣》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群众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打长江》抒情歌曲《梅娘曲》《毕业歌》《塞外村女》《采茶歌》《铁蹄下的歌女》儿童歌曲《卖报歌》《牧羊女》《卖报之声》

任光《渔光曲》《月光光》《抗敌歌》口号歌曲《打回老家去》民族器乐《彩云追月》歌剧《洪波曲》

吕骥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他是“救亡派”新音乐理论著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有《中国新音乐的展望》《论国防音乐》《音乐的国防动员》《伟大而贫弱的歌声》等麦新《大刀进行曲》

张寒晖《松花江上》《去当兵》《干吗要悲伤》《军民大生产》

冼星海4首大合唱《黄河》《生产》《九一八》《牺盟》代表作:

《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赞美新中国》《只怕不抵抗》《谁说我们年龄小》《热血》《黄河之恋》《莫提起》器乐作品《二月里来好春光》江文也管弦乐《台湾舞曲》《北京点点》《孔庙大成乐章》

流行音乐的肇始

黎锦晖中国歌舞音乐开拓者“黄色音乐鼻祖”《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黎锦光《夜来香》《五月的风》《拷红》《采槟榔》

陈歌辛《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夜上海》《南屏晚钟》、《疯狂世界》等。

30年代音乐社团

中华口琴会1930,成立于上海,宗旨“研究及普及口琴音乐并提倡高尚艺术”会刊:

《中华口琴界》口琴在30至40年代是我国最为普及的乐器之一。

今虞琴社1934年,查阜西和琴友发起成立,古琴音乐社团宗旨是提倡琴学,交流琴艺,并以演奏和研究古琴艺术为主要活动,是我国近代最有影响和最具贡献的古琴社团会刊:

xxxx主持编辑的《xx刊》

三十年代音乐思潮的冲突:

分为“救亡派”“学院派”“xx”。

青主《乐话》提出了“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和《音乐通论》提出了“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音乐并不是礼的附庸”

xx《xx音乐史》

xxxx指挥家、钢琴家xx:

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19——1941年,创建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并担任指挥。1945以后,一度担任上海交响乐队指挥。他在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开拓我国交响乐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将它建设成亚洲第一流的管弦乐队。

xx美籍xxxx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三十年代音乐社团1935年,应聘国立音专名誉教授。

同年,在大光明戏院和国立音专举办了钢琴音乐会。

同年,个人出资举办“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评奖。

同年,于北平和日本东京创立了一所音乐出版社。

他写于一本钢琴《五声音阶练习曲》,帮助中国学生了解五声音阶作曲的可能性。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远古夏商) 1、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 感情说 劳动说 信号说 摹仿自然说 异性求爱说 语言扬抑说 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 (周秦时期) 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 (5)商汤时的《大濩huo》; (6)周朝当代的《大武》。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 (2)石类乐器:磬、排箫 (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 (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 (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 无柱:琴 (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笙、竽、巢 (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 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学堂乐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都设有乐歌课。乐歌课在当时来说,既新鲜又时髦,吸引了不少人为它选曲、写词、配曲,以及投身于乐歌教育工作。1905年以后,随着乐歌课的增多,乐歌活动的声势和范围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所谓“乐歌运动”,这时期大家所唱的歌,一般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先进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民主与爱国的思想。乐歌的旋律,大多采自欧美或日本现成的歌曲曲调,也有少量用中国传统乐曲填词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1870—1947)和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是中国新音乐的启蒙与开端,开创了近代国民音乐教育之先河。 2、萧友梅的代表作、贡献;。 萧友梅: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获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也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主要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有声乐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 3、青主、赵元任、黄自等的艺术歌曲、特点。 青主:原名廖尚果,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是中国近代较早的音乐美学专著。出版《清歌集》和《音境》两部歌曲集,其中以《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最为有名。青主艺术歌曲的特点他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他的作品中,大都是自己创作并配钢琴伴奏,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精神内涵的融洽。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改那种“选曲填词”的方式,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有"汉语言之父"之美称,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的“舒伯特”。他的代表作有声乐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合唱曲《海韵》等;他音乐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曲创作,尤其是艺术歌曲和合唱曲。而他创作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同时体现了他在音乐艺术和语言学领域的双重才华。被认为"他是我国最早敏锐地感到和声在色彩上的意义和最早懂得运用…调性感 情?的中国作曲家。" 黄自:黄自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并代表了黄自音乐创作风格的典型特征。他的代表作有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曲《玫瑰三怨》、《花非花》等。其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构思,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采用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词作为歌曲歌词,在艺术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音乐线条展示诗词本身所蕴涵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黄自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和体现,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的特点,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真正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51307213.html, 1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导师信息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01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邓钧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2戏曲音乐研究刘静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3戏曲音乐史论孔培培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4音乐考古学王清雷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5音乐学研究田青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6中国音乐史项阳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7中国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李玫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51307213.html, 208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李岩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9中国古代音乐史李宏锋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0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石一冰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1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弹拨乐演奏方向)吴玉霞一级演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推荐】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点真题精编》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总结梳理、中国古代文论补充,西方文论补充,艺术理论热点补充,必考点笔记资料补充。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内部资料一本通》包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全套考研历年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试抽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两门专业课全套考点笔记资料总结、独家内部必考试题库。

音乐史考研笔记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简单论述 乐记:乐记是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原有23篇现存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音乐的原理及艺术规律。特别在音乐的本原,音乐与民情,音乐与政治等方面有突出的见解。 内容:A.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见解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属于“他律论”B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情感美学,它强调音乐反应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符合当时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C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哲学主张把音乐看做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等同看待。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D乐记还十分的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相当的深度。E它反复强调认为音乐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美感来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意义:乐记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治学和政治的关系,音乐伦理教育和美感作用,它反映了先秦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反映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用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首先提出了生无哀乐论的基本观点,音乐是客观实体,哀乐只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其次,以音乐的本质“和”即“美”,但是这种美是没有内容的抽象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和某种具体的感受。另外,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劳动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动”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的音乐理论相抵抗,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 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 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 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 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育: 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乐语:“兴、道、讽、诵、言、语”; 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 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 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时的乐舞。《诗经》里保存了《商颂》、《周颂》、《鲁颂》等三颂。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带有神话色彩。颂有乐章形式、有乐歌形式、也有纯器乐形式,一般速度较慢。 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 乐器:八音分类法: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诸类乐器中以打击乐器较多。 乐律:三分损益法律是一种用数学计算的生律方法。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称为“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 汉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间色彩,取代了周秦以来的宫廷歌舞的巫术风格。民间歌舞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史图文稿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 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中国音乐史 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着名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3. 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又称《海青拿鹤》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琵琶曲。全曲共有十八段,充分展示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其音乐有数次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了海青出现前的欢乐宁静,海青与天鹅的紧张搏斗,海青得胜返回后重新恢复的和平场景。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纵览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由于前辈们的不断开垦与探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和经验,迄今已发展成为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端可以说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其中的《古乐篇》记载了远古至周代先民的音乐活动。西汉时,司马迁《史记?乐书》建立了官修史书的“乐志”体例,不仅记载了本朝的音乐,也记载了前朝的音乐。到了唐代,杜佑的《通典?乐》开创了通史性质的音乐史学著作。同时,私家音乐史学著作不断出现,如南朝陈代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北宋陈肠的《乐书》,北宋朱长文的《琴史》,清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全面记述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著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重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著作有:叶伯和的《中国音乐史》(1922),郑瑾文《中国音乐史》(1929),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1),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1937),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1952),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1956),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史》(1964),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1981),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1983),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1989),刘

再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1989),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1994),李纯一《先秦音乐史》(1994)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在以往有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习中所用的教材大多采用通史的体例, 这本书也不例外。此书作者为郑祖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5月出版。 郑祖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1998)《华夏旧乐新证――郑祖襄音乐文集》(2005)《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2008)等。此外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有《姜白石歌曲研究》《“徽”字与徽位》《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开皇乐议”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试述中国音乐起源的多民族、多地域现象》《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阮籍评析》《“南九宫”之疑――兼述与南曲谱相关的诸问题》等,并兼任《音乐研究》编委,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 这部著作在秉承了音乐史学通史体例的同时,又具有一 些独特新颖的特点。 一、秉承传统体例,按朝代分章编写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

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 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著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臶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

考研中国音乐史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

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多用于祭祀、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共收编了诗歌311首,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之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多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有11首作品组成。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只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上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后笔记 赵昭 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思想停止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学生来到学校为的是学习知识,而知识是学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现在的小学生看到的见到的事物也是越来越多,想要从老师这里获取的知识也不在局限在课本上了,学生要学习,老师更要进步。 读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所是好书呢?对学生有用的书就是好书。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歌曲都显得没有兴趣,而对于听不清楚歌词,节奏悠长的流行歌曲却听几遍就会。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古代人们耳中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好奇我找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这本书共有两册,一册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文字部分》和《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谱例部分》,基本内容是围绕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大类别即: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而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发展脉络,体裁分类形式,音乐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和知识。 同时,这本书兼顾汉族与少数世族的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的音乐形态做了细致分析,并附以完整的谱例对其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进行介绍;对宗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也做了一般性叙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对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国音乐史的发展也有了肤浅的理解。中华古乐,源远流长。史实为证中华文明是古乐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承载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也埋藏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皆蔚为大观。历史蹉跎,许多曾经广为流传的乐章已成残曲败谱,甚至于成了千古绝唱,更有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乐器到如今却已埋骨黄沙,永久的失传了。诸多怀古之辈,一直不停的追寻着民族古乐的芳踪,却也只能触其冰山一角。古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固有局限,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乐谱符号也与现今的通用七音不同。 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民间攻于笙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这类古琴大家和家喻户晓数千年的《高山》和《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齐出,百家争鸣,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发展得相当繁荣,儒家、墨家、道家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思想,更有人将那时的宫廷贵族乐和民间乐喻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唐朝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在这盛世天朝下自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此时外来文化的传入也囊括了音乐。

中国音乐史

1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8 1、我国音乐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2、这一章提到有哪些古歌和古乐舞? 3、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4、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19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43 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哪些成就? 我国有明确的音乐教育制度始于何时?如何进行? 周代有哪几种重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 《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何关系? 什么叫“八音”?每类列举出两种乐器。 本章论述的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 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对于墨子的“非乐”思想如何评价? 44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72 1、名词解释: 百戏、 乐府、 鼓吹、 相和歌、 京房十六律、 李延年。 清商乐、 歌舞戏、 何承天新律、 文字谱、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 《碣石调·幽兰》。 2、汉代俗乐的发展表现哪些主要内容? 3、两汉时期,哪几类乐器的发展反映出值得注意的内容? 4、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声无哀乐论》和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6、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两汉,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的发展。 73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

西方音乐史重难点总结笔记

西方音乐的脉络: 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四世纪)——中世纪音乐(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公元十五世纪-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十七-十八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时期(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初-二十世纪初)——20世纪音乐(整个二十世纪) 西方音乐的晨光 从历史资料了解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常以诗与乐、舞与乐或诗舞乐“三位一体”等综合 形式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中认为,音乐的发明者与实践者是神与半神。例如:缪斯女神、阿 波罗等。(神话记载:缪斯女神是宙斯掌握艺术的九个女儿,每个人分别掌管音乐、史诗、 历史、抒情诗、悲剧等) 在古代,音乐被赋予了神的力量,认为能医治疾病,净化身体与心灵,在旧约中记载: 大卫弹竖琴医治扫罗的疾病。 古希腊的音乐不仅能从神话中找到,还从考古中发现:古希腊音乐活动主要存在于祭祀、 诗歌与悲剧中,且出现了最早的乐器和乐谱。 第一,在神的祭祀中总能看到音乐的存在。如:在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人们为了表达 对居住在奥林匹克山上的天神宙斯的崇敬,便会举行祭祀仪式,并伴随载歌载舞的庆典仪式。还有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人们为了祭奠雅典娜女神而经常举行歌舞活动。其次,与与音 乐有着密切联系的题材—诗歌,当时的人以抒情诗表达对现实矛盾的情感。在抒情诗中有一 种题材叫琴歌,它是伴随音乐的歌曲类诗体,代表诗人有:萨福,一共创造了九卷诗集,并 创建了音乐学校,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个缪斯”。 第二,在悲剧的表达过程中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悲剧以诗、乐、舞三位一体 的形式构成,是古希腊戏剧的重要题材。它的产生与祭祀祈福有关,后来才演变成戏剧表演 的形式,多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与史诗,往往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惨遭遇里表达命运的冲突。(悲剧通常包括开场白、进场、戏剧场面、退场四个部分,其中音乐包括合唱、独唱,并由 阿夫洛斯管和基萨拉琴伴奏。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洛斯、欧里庇德斯)第三,在考古中发现西方最早的乐器:里拉——通常用在阿波罗神的祭祀仪式中。即我 们现在所说的乐徽。 阿夫洛斯管——在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仪式中常用, 音乐狂放而粗犷,是我们现在双簧管的前身。 第四,在考古中,我们在一块墓碑上发现古希腊音乐的乐谱刻有古希腊文字,内容是反 映对去世的人的眷恋 古希腊哲学家的音乐思想对音乐功能的探索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这一点在我国儒家思想也有类似的阐述。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体现了我国古代对礼乐的重视,也说明了音乐在 当时的社会功能。

中国音乐史自己总结1

中国音乐史为古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金辽—明清(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堂乐歌时期—20年代(1919年到1929年)—30年代—40年代 原始社会音乐 原始乐舞: 《葛天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8支歌,内容为《载民》《玄鸟》《逐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1.《载民》是歌颂载负人民的大地 2.《玄鸟》是一首鸟图腾崇拜的歌谣 3.《逐草木》祝愿草木茂盛 4.《奋五谷》祈求五谷丰登 5.《敬天常》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6.《达帝功》歌颂天地的功能 7.《依地德》感谢大地的赐予地神的恩惠 8.《总禽兽之极》盼鸟兽繁殖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肉食皮毛 葛天氏之乐勾画人类的远古生活图景,反映了原始人的敬神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望以及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信仰,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作品 《朱襄氏之乐》:炎帝部落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是说朱襄氏部族的生活环境,风沙很大,天气干旱,植物萎枯,有个叫“士达”的人造了一张五根弦的瑟,用来求雨,咦安定百姓生活。反映了原始人在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前以音乐娱神,祈求降雨的愿望。 《箫韶》: 1.舜时之舞,又名《韶虞》,以排箫为主奏乐器,乐舞有九个段落,所以又叫《九韶》,有 九次歌唱,又称为《九歌》,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由此可见,《箫韶》内容丰富多变,为多段体乐舞 2.有记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即演奏到第九段时,连神鸟凤凰也从天而降,可见乐 舞的高潮为第九段,并以鸟图腾为主要内容,将具体的鸟类崇拜抽象化为“神鸟”凤凰 3.《箫韶》的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具有高度抒情化的特色 4.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和孔子都曾经亲眼观赏过《箫韶》的表演。因此,这是一部在 历史上真实存在了很长时间的乐舞作品。至汉高祖六年更名为《文始》 图腾:totem 是原始社会中最早出现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人类群体和某种物种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的超自然的关系,将某种的动植物作为自己部族的祖先加以崇拜,这种万物有灵的思想,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化与精神文明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 成立于 1927年, 这所学校的建立, 标志着中国高等 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 ;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 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 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答:要点:第一个注意到中国语言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 第一个明确提出 “中国化”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对于其“中国化”音乐发展观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 创作实践 (如《教我如何不想她》 , 中国化的和声探索等) 。此外, 他也是中国 第一个大型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 13、刘天华对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1在五四及以后西化之风甚嚣张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改进国乐” 的主张,明确提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神,一方面容纳外 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 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 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 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 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 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 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 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 /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 答: 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 (1923年 6《新青年季 刊》 ) ; 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 6《新 青年季刊》 ) 。 16、 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 答: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 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 ,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 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 答:略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 电影和 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 《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 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重点) 答: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国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 +西方风格的音乐)的 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 1939年, 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

音乐笔记小结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笔记小结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 【内容】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应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分子要求学习欧洲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思想其创作思想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也有改曲记词的,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另外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歌的曲调。 【意义】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篇,它是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势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接受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乐歌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乐歌运动”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 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名词解释】、个人作品名称易出【选择题】。) 1、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名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1902年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 1904年曾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他的乐歌通俗流畅,注意儿童歌唱特点《体操——兵操》(又《男儿志气高》)、《铁匠》、《竹马》等很受欢迎,广泛流传。 沈心工的乐歌所涉题材极其广泛,作品大多沿袭了日本乐歌的风尚,多用欧美或日本的名曲,民谣填配歌词,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谣的曲调。 他在进行大量的选曲填词过程中,也尝试进行了为数不多的歌曲创作,其中以《黄河》(杨度词)一曲影响较大。 2、李叔同(【名解】其作品【选择】)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又名岸,字叔同,其人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他曾留学日本主修绘画,兼习音乐在日本曾与普孝谷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1906年,他一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仅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