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一年级是孩子学校生活的开始,由此,学生的整体生活空间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以家庭和社区(周边邻里)为主,转变为学校、家庭、邻里。学校生活空间由此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对其整体的生活世界产生空间与意义上的巨大影响。如何适应自己生活的巨大变化,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生活问题,因而也是本册《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育主题。循着学生生活变化的叙事顺序,本册设计了“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庭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四个单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

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的感想与体会

(一)知道了部编本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专家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部编本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

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

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才深深感到: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这次的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仅从专家们的报告里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的认真与努力。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培训,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加强消化理解,并结合实际,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成为一名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好老师!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5,风儿轻轻吹

2017年春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二单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 一、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二、教学重点:①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②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①人们对风的利用。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扇子风车气球薄纸张香水 五、活动过程: 一、风儿在哪里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好),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课件)2、师: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对,是风。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和风儿一起玩感受风,发现风。 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同学们,你们能找到风娃娃吗?(能) 师: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我找到风娃娃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能)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②集体交流,指名 学生说。 生:我做的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 生:风藏在柳条里,因为柳条被风吹地斜斜的。

生: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因为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那个男孩子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这个小女孩闻到了花香。 师:这个小女孩是怎么闻到了花香呢? 生:因为风把花儿的香味带过来了,所以她闻到了花香。 生: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风把帆船吹向远方。 生: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到风吗?生: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三、风儿能帮我们 1、风儿吹动,帆船行驶更快。 2、风儿吹动,衣物晾干了。 3、风车的转动,能为我们发电。 4、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5、风儿还能帮我们……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风娃娃决定带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风) 四、风儿的“脾气” 师:同学们,风确实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不过有时风也会发脾气,播放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只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娃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专门为我们做好事。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强风天气,交流极端天气下的自护措施。(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总结:风儿能够帮助我们,但是他也有脾气,假如台风来袭击,我要保护我自己。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建议 二年级上册教材整体解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教材设计,聚焦一个教育主题:共有与共享,为公共生活奠基。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道德与法治》三维目标的价值观: 既然法治教育是为了提高青少年作为公民的法律素养,那么法律观念与法律态度的培养就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三维目标: 1.通过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的一些数字等完成知识标。 2.通过收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完成能力标。 3.通过分析、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初步形成珍爱和平的情感,完成情感标。 单元目录: 1我们的节假日 2我的班级 3我们在公共场所 4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 课题1.假期有收获

?用心过,有收获?有打算,不忙乱 课题 2.周末巧安排 ?说说我的周末?这样可以吗?怎样安排更精彩 课题3.欢欢喜喜庆国庆 ?新中国的生日?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 课题4.团团圆圆过中秋 ?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目地要求: 指导学生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过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 认知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 建议:厘清明暗线索,把握核心主题 明线:现实生活中的时空线索。是“学材”,实现与孩子的对话。 暗线:道德生活中的成长需求。是“教材”,实现与教师的对话。编写目的: 理解国庆节的国家历史意义。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及有关法律内容。明确与国家象征相关的正确的日常生活行为。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 课题5.我爱我们班 ?班级生活快乐多?我为我们班点个赞?团结友爱的同学们?全班来跳集体舞 课题6.班级生活有规则 ?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把“约定”做成文

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法治心得体会1 首先是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贾恩亮”的专题讲座《思想品德教学漫谈》,在他的讲座里主要是让教师们要懂得爱。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的艺术去理解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使我深受感动,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 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梁光荣”的专题讲座是《课程标准解读》她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课标学习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李艳华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她就针对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旗团队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她动听的声音,精炼的语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者及领导,成为了这次学习中的亮点。课下各地区的教研员与教

师纷纷向李老师讨教经验,从而也使我们树立了自信心,一定要努力向前上好思品课。 这次学习共听了两节课。一位是海拉尔市南开路小学的王灵云老师的《我学会了》,另一位是海拉尔区正阳小学王静飞老师的《做聪明的消费者》。两位教师的课很成功都能做到情感的培养与能力知识的培养,起到了资源开发的引领作用。教态自然,经验丰富,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自己教学中的缺陷。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非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道德法治心得体会2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

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长宁镇下鲍学校张栋 2017年9月14日,我如期参加了部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培训老师陈英和金利就这次部编教材的总体设计编写理念、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编写原则、教材特点、教材亮点、教材结构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案例、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使我们对统编教材有了一个多方位、多维度的认知。鼓励学生活动的实践性展现,服务社会的理念,都给培训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新理念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将在我今后的教学中逐一绽放。 本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标理念的新变化: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一、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二、新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三、新教材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更加丰富。 四、新教材促进任课教师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五、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 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突出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的认识 杨荣誉 今年秋季小一年级的学生拿到教材会发现,以往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所以,从思想品德课,到品德与生活课,再到道德与法治课,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将道德与法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模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表现,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 我想,这才是将《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的价值之所在。

(完整版)2019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市教研培训中心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聆听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教材的解析,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动,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中学法制教育,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生的教育之中,有力地促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针。 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作了以下一些改变: 1.课程性质发生变化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实践为基本,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2.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3、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突出全球意识。 4、增加了学生权利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5、突出情感体验,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新教材于2012年3月18日正式启动编写工作,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得到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 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总体设计 以中学生生活经验为论据,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核心,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 三、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三个层次的教学 1、学习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按教材编排的活动步骤进行教学。 2、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学校组织活动需要,组织教材进行教学。 3、以课文为 基础资源,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出彩。 (二)、做好课前准备 1.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2、认真备课,备学生、备老师、备课堂,抓住每个环节。 3、准备教学工具,学生活动用具,教师教学用具。 4、创设情境,制作课件。 5、写教案,课后写反思 四、教学方法的探讨: 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实践法。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

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焦卫红 2016年9月24日,在邯郸市第23中学,我参加了邯郸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会。在一天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洪霞老师对教材的解读,通过这一次培训,让我对该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为什么要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起初看到这本书,我以为是专门讲法律知识的,根本没想到它就是小学课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变身。它与之前的这些课程,一脉相承又有所侧重,它的更名也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发展的需要。 1、是贯彻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需要。 2、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3、是提升青少年在法治中国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的需要。 这次教材修订工作历时近4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多次严格审查,包括初审、复审、专项审查、综合审查,终审等近20次,参与广,历时长,要求高。 二、教材编排特点 教材遵循低段儿童道德养成的基础性,关注儿童生活,体现德育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体现时代和社会

的新变化新要求,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对接未来,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 内容上,新教材采用主题统领下的跨学科编写方式,把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和整合。形式上,全套教材的体系设单元题、课题及话题,每一课由导语、图画、文字等构成,课文内容采用栏目与活动设计结合的方式。单元体现的是学习领域,课题体现的是核心目标,话题体现的是重点学习内容。每个课题中设置了2--3个小话题,每个话题的内容都源于学生实际生活。 教材总体特点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1、内容更加鲜活。 2、特色更加鲜明。 3、图画更加精美。 4、版式更加美观。 5、操作性更强。 三、新教材指导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1、新教材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努力更新教学理念。 教材修改得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教材,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教师要站位高,使用教材时不局限拘泥教材本身,就教材教教材,要更好地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做到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一、教材研发背景 (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马敏表示: 首先,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教材统编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其次,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马敏介绍,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9月以前审完。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2.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三)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国务院成立教材委员会: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从治国理政高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鲁洁,女,四川阁中县人,汉族。1930年4月生于上海市。中共党员。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87岁高龄,深入一线课堂,检验教材,农村学校,小板凳一天听8节课。 (四)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下知识点总结.doc

1.在镜子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还可以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期望,从这些自我期望中也可以找到自己。 2.我们每个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要学会改进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4.我们和同学们都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但我们每个人又各不相同。 5.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6.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精彩。 7.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诚实,不能说谎。有时,我们会因为恐惧、胆怯或虚荣好胜而没有说实话。 8.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们不仅能玩多人游戏,而且还可以开展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9.在“海岛逃生”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1.我们的家乡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2.我最熟悉家乡,熟悉这里的环境,熟态这里的人和事,对它有待改进的地方了如指掌。 3.尽管我们最熟悉家乡,但还是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4.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多去公共场所找小伙伴聊天,一起玩耍,认识邻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邻居。 5.去邻居家玩耍时行为要适当,邻居来自己家玩要时态度要热情。 6.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7.邻里互助,生活和睦。为增进邻里友谊,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8.在行政区划图上能找到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邻省有哪些,还要了解家乡电话号码的区号、简称等。 9.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可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 10.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 11.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新中国成立以

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践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反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铁矿中学赵雪硕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铁矿中学赵雪硕20XX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包头九原区沙河一小多媒体教室,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两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北京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

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 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 (全册) 1 2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珍惜粮食、做事不拖拉等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的成长进步,获得成就感;懂得有烦恼是正常,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努力向优秀进发。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参加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熊世涛2017年7月14日至15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纳雍县教育局对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触。 一、在培训会开幕式上,贺老师对培训的纪律作了严格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在课堂纪律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课堂纪律,要确保会议室的卫生,不能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为道德的进步教育局的老师们真是用心良苦。 二、观看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解析关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教育视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的讲座详细认真的向我们阐释了《道德与法治》对于少年儿童成长学习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对于今年新使用的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朱部长指出,今年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道德与法治》,这是我们国家在现代教育史上一个巨大的突破。目前我们国家倡导依法治国,法律的意识应该从小就扎根在我们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的心中,同时教材所涉及的法律知识,都是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也是法律最基本的内容,在教材编写和试用的过程中,朱部长说,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师对于教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恰当的修改,这些都为新教材成功实行起到了保证作用。 其次,朱部长细致地为我们分析国际国内教材对历史极大的影响力,它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朱部长痛批小日本意欲以教科书抹杀侵华历史,想蒙蔽他们的子子孙孙,他们的祖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犯下的深重的不可饶恕的罪行,由此体现出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影响力作用可见一斑;以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是根深蒂固的。 朱部长教给我们深刻的分析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各类情况的方式方法,让我们更了解一年级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就像是一张白纸一般,需要恰当的色彩对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 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2、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学习。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会分辨生活中哪些是学习,认识到学习没有终点。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等。 学生:课前小调查“大人是否还需要学习”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小儿郎》导入新课,学生看完谈感受。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成长离不开学习 1

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学生交流:(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学整理等等)。 教师:活动小调查:请同学们问问爸爸妈妈一下问题: 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吗?你在学习中或得了哪些本领?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小孩子需要学习,那么大人是否还需要学习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做的小调查,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师: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学习?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二:处处可学习 教师:你知道学习的途径有哪些吗?看看下面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学习的? 学生交流:学生观察教材,回答问题。 ①从报纸和儿童杂志上学到很多知识; ②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友好相待; ③跟叔叔学吹笛子,使我更喜欢音乐了; 2

④在野外玩耍时,我认识了许多植物和昆虫。 教师:玩耍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学习途径。说说自己在玩耍中学到了什么?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总回答。 教师:做事也能长本领,我们有许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说说你的哪些本领是从“做”中学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学习,随处随地不在学习,我们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我们更应该争取时间好好学习,勤学好问,快乐的学习,过好我们美妙的小学学习生活。 第二课《我学习,我快乐》 教学目标: 1、学生做到快乐学习,敢于战胜困难。 2、学生明白快乐学习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体会战胜困难后的快乐。 3、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明白遇到困难要解决困难,克服畏难情绪。 教学重、难点: 3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网络研修学习,苦并乐着 网络研修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国培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研修,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谈谈一点看法:一、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二、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从课程性质方面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从这次网络培训,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

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所以我们就得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从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 得体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西河学校施莉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介绍(一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一、教科版课标教材特点: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四、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1、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2、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 3、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性认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材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