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大全

关于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在存货管理的方式、货物流、成本、信息流、风险、计划及组织间关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使得供应链管理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具优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现代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还

要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让其产生幸福感。科特勒表示:“顾客就是上帝,没有他们,企业就不能生存。一切计划都必须围绕挽留顾客、满足顾客进行。”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客户,必然要求供应链企业能快速、敏捷、灵活和协作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面对多变的供应链环境,构建幸福供应链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具体的技术与方法。供应链管理最早多是以一些具体的方法出现的。

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快速反应(QR)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QR是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有效客户反应(ECR)

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是有效客户反应简称。它是1992年从美国的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也是一个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成员组成的,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更好、更快并以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客户反应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ECR与QR的比较

(一)QR与ECR的差异

ECR主要以食品行业为对象,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效率。

QR主要集中在一般商品和纺织行业,其主要目标是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快速补货。

这是因为食品杂货业与纺织服装行业经营的产品的特点不同:杂

货业经营的产品多数是一些功能型产品,每一种产品的寿命相对较长(生鲜食品除外),因此,订购数量过多(或过少)的损失相对较小。

纺织服装业经营的产品多属创新型产品,每一种产品的寿命相对较短,因此,订购数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大。

(l)侧重点不同。

QR侧重于缩短交货提前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ECR 侧重于减少和消除供应链的浪费,提高供应链运行的有效性。

(2)管理方法的差别。

QR主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快速补发,通过联合产品开发缩短产品上市时间;ECR除新产品快速有效引入外,还实行有效商品管理、有效促滚动

(3)适用的行业不同

QR适用于单位价值高,季节性强,可替代性差,购买频率低的行业;ECR适用于产品单位价值低,库存周转率高,毛利少,可替代性强,购买频率高的行业。

(4)改革的重点不同

QR改革的重点是补货和订货的速度,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除缺货,并且只在商品需求时才去采购。ECR改革的重点是效率和成本

(二) 共同特征

表现为超越企业之间的界限,通过合作追求物流效率化。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贸易伙伴间商业信息的共享

2. 商品供应方进一步涉足零售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3. 企业间订货、发货业务全部通过EDI来进行,实现订货数据或出货数据的传送无纸化;

为什么要实施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在存货管理的方式、货物流、成本、信息流、风险、计划及组织间关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使得供应链管理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具优势。

从存货管理及供货物流的角度来看,在供应链管理中,存货管理

是在供应链成员中进行协调,以使存货投资与成本最小;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则是把存货向前推或向后延,具体情况是根据供应链成员谁最有主动权而定。事实上,传统的物流管理把存货推向供应商并降低渠道中的存货投资,仅仅是转移了存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提供有关生产计划的信息,比如共享有关预期需求、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并使安全存货降低。

从成本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注重产品最终成本来优化供应链的。这里提到的最终成本是指实际发生的到达客户时的总成本,包括采购时的价格及送货成本、存货成本等。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在成本的控制方面依然仅限于公司内部达到最小。

风险与计划是供应链管理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的另外两个重要的方面。在供应链管理中,风险与计划都是通过供应链成员共同分担、共同沟通来实现的,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却仅仅停留在公司内部。在组织间关系方面,供应链管理中各成员是基于对最终成本的控制而达成合作,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则是基于公司内降低成本。

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具活力,更能对供应链成员带来实质性好处。不过,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各供应链成员之间必须要有很好的信息共享;而要做到开诚布公的信息分享,对于追求不同目标的企业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一家企业与其众多的竞争对手均有合作的情况下,要实现信息共享更加困难。因此,成功的供应链整合,首先需要各节点企业在如下一些方面达成一致:共同认识到最终客户的服务需求水平、共同确定在供应链中存货的位置及每个存货点的存货量、共同制订把供应链作为一个实体来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等。

上述第一个方面相对比较容易做到,但在决策时往往容易疏忽这一目标。最终客户的服务需求是在渠道中确定存货的关键,成功的制造商能辨认客户及它的需求,进而在制造商自己的范围及整个渠道中协调存货流。第二个方面是物流管理的基本作业原则,即满足客户需求的内容应包括需要什么、哪里需要和需要多少。第三个方面需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真诚合作才能实现,只有各节点企业均站在整个

供应链的高度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才容易彼此作出理解与让步,共同制订出某些政策与程序,并进而建立起综合性的物流组织。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方法很多,并且每个企业都不尽相同,从无数个经典案例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一些非常牛的供应链,大多采取了一般看来是错误的策略(不是学习案例做出的策略),如ZARA,如DELL,他们的供应链的确很优秀,但是他们供应链策略几乎很难被移植。

所以,一味地去借鉴别人的供应链,不如安下心来专注研究自己的供应链。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每个企业都不一样,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供应链既然是企业的药方,那么它所采用的药方也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一个企业A方面强,B方面弱,它所采用的供应链A方面弱,B方面强,则正好优势互补。如果不加以分析而贸然引进他的供应链,对他来说,就是一套在计算机里运行良好的软件,对你来说,植入的就是病毒!正因为如此,才决定了你的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的不可复制性,就是因为这个不可复制性,才决定了你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取代性。这才是核心,才是根本。

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应用供应链不同方法的案例”:

(1)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的;

(2)壳牌石油通过IBM的Lotus Notes开发了SIMON(库存管理秩序网)的信息系统,从而优化了它的供应链;

(3)利丰的供应链优化方法是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是基于整合供应商的角度;

(4)HP打印机和丰田是通过麦肯锡咨询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并降低经营成本,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选择。

(5)宝洁是通过宝供物流,采用分类的方法,与供应链运作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详细分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可以实现显著的优化供应链,是基于分类的细化。

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代背景

1.全球一体化

纵观整个世界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就制造业而言,产品的设计可能在日本,而原材料的采购可能在中国大陆或者巴西,零部件的生产可能在台湾、印尼等地同时进行,然后在中国大陆组装,最后销往世界各地。在这个产品进入消费市场之前,相当多的公司事实上参与了产品的制造,而且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生产水平、管理能力,从而形成了复杂的产品生产供应链网络。这样的一个供应链在面对市场需求波动的时候,一旦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鞭子效应”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中必然会被放大,从而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价值产出。而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产品生产日益丰富,产品消费者拥有了越来越多选择产品的余地,而技术上的进步则带来了某些产品(如电子类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导致了产品需求波动的加剧。市场供求格局对供应链适应能力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生产管理领域,面向需求的“拉式”生产理论、JIT制造理论、柔性生产理论等纷纷被提出,且已进入了实践阶段。

2.横向产业模式的发展

仔细观察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产生以及其后的发展,我们发现PC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电子产品技术上的进步,将世界带进了信息时代,而且还引发了世界产业模式的巨大变革。由于IBM的战略失误,忽视了PC的市场战略地位,在制定了PC标准之后,将属于PC核心技术的中央处理器以及OS的研发生产分别外包给Intel和Microsoft公司,在短短的10年内,这两个公司都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巨头,垄断了行业内的制造标准,同时也改变了IBM延续了几十年的纵向产业模式,当IBM意图再次进入桌面操作系统和微处理器体系涉及领域,开发出OS/2和Power芯片期望推向桌面市场的时候,都遭到了惨痛的失败。70年代IBM垄断一切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当IBM 意识到其不再在该领域拥有优势的时候,与Microsoft和Intel的继续合作使得横向产业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反观Macintosh,虽然其

垄断了自身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生产,但是由于与IBM兼容机不兼容,从而失去了大量希望使用Windows平台上某些软件的用户,而使发展受限。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汽车产业领域,也在类似的年代,发生了同样的变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脱离了整车生产商而逐渐形成了零部件制造业的一些巨头。这种革命性的模式变革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缓慢进行,逐渐使人们意识到,今天已经几乎不可能由一家庞大的企业控制着从供应链的源头到产品分销的所有环节,而是在每个环节,都有一些企业占据着核心优势,并通过横向发展扩大这种优势地位,集中资源发展这种优势能力。而现代供应链则将由这些分别拥有核心优势能力的企业环环相扣而成。同时企业联盟和协同理论正在形成,以支撑这种稳定的链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3.企业X再造

回顾11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Hammer) 和CSC顾问公司的杰姆斯·钱皮(James Champy)联名出版了《企业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该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组织管理制度中的弊端——部门条块分割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并给出了BPR的概念,以期望打破部门界限,重塑企业流程。而这个时代正是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最大革命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共享。人们认识到部门间的界限是由于知识和数据资源的垄断带来的权利的垄断所造成的,而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共享,透明化了企业内部流程的运作,打破了这种垄断。在早期的ERP项目实施中,由于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与管理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而遭遇到了失败。今天我们谈到信息化,一般都会有意识地提到BPR,这就是观念上的进步。而ERP毕竟只是打通了企业自身的.关节,面对全球一体化浪潮和横向产业模式的发展,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自身处在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之上,就需要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增强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筑在相互了解、协同作业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相互为对方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这种关系才能够永续。在2002年,钱皮又灵光闪现,将此归结为

《企业X再造》,为企业向外部拓展过程中如何突破跨组织之间的各种界限出谋划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共享、协作的观念也一起跨出企业。我们今天所谈及的SCM,正是为了实现这种观念而进行的一次实践。

从SCM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深刻了解SCM发展的由来和趋势,因此就更加需要将视线投入到当前SCM在实践中的应用,SCM系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SCM系统的实施,也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最新趋势。本文第二部分将根据SCM观念内涵的基础和信息系统实施的一般方法论,探讨总结SCM系统在制造业实施的一般步骤。

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事实上,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确保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尴尬境况。

具体地说,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如下一些:

1、配送网络的重构

配送网络重构是指采用一个或几个制造工厂生产的产品来服务一组或几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渠道商时,当原有的需求模式发生改变或外在条件发生变化后引起的需要对配送网络进行的调整。这可能由于现有的几个仓库租赁合同的终止或渠道商的数量发生增减变化等原因引起。

2、配送战略问题

在供应链管理中配送战略也非常关键。采用直接转运战略、经典配送战略还是直接运输战略?需要多少个转运点?哪种战略更适合供应链中大多数的节点企业呢?

所谓直接转运战略就是指在这个战略中终端渠道由中央仓库供应货物,中央仓库充当供应过程的调节者和来自外部供应商的订货的转运站,而其本身并不保留库存。而经典配送战略则是在中央仓库中保

留有库存。直接运输战略,则相对较为简单,它是指把货物直接从供应商运往终端渠道的一种配送战略。

3、供应链集成与战略伙伴

由于供应链本身的动态性以及不同节点企业间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目标,因此对供应链进行集成是相当困难的。但实践表明,对供应链集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它能够对节点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那么集成供应链的关键是什么呢?信息共享与作业计划!显然,什么信息应该共享,如何共享,信息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设计和作业;在不同节点企业间实施什么层次的集成,可以实施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等就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4、库存控制问题

库存控制问题包括:一个终端渠道对某一特定产品应该持有多少库存?终端渠道的订货量是否应该大于、小于或等于需求的预测值?终端渠道应该采用多大的库存周转率?终端渠道的目标在于决定在什么点上再订购一批产品,以及为了最小化库存订购和保管成本,应订多少产品等。

5、产品设计

众所周知,有效的产品设计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多方面的关键作用。那么什么时候值得对产品进行设计来减少物流成本或缩短供应链的周期,产品设计是否可以弥补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为了利用新产品设计,对供应链应该做什么样的修改等这些问题就非常重要。

6、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技术是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在于应该传递什么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响是什么?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否作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

7、顾客价值的衡量

顾客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于其顾客的贡献大小的指标,这一指标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部货物、服务以及无形影响来衡量的。最近几年来这个指标已经取代了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等指标。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物流发展的最高级形式。虽然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且动态、多变,但众多企业已经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当前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时间与速度

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时间与速度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在IT行业,国内外大多数PC制造商都使用Intel的CPU,因此,如何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安装Intel最新推出的CPU就成为各PC 制造商获得竞争力的自然之选。总之,在供应链环境下,时间与速度已被看作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个环节的拖沓往往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它们之间物流、信息流的紧密连接,以达到对最终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减少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2、质量与资产生产率

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就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销商仓储的数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评价。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信奉物流质量创新正在演变为一种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制造商越来越关心它的资产生产率。改进资产生产率不仅仅是注重减少企业内部的存货,更重要的是减少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趋势要求企业开展合作与数据共享以减少在整个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

3、组织精简

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供应链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减少物流供应商的数量,并且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与迅速。比如,跨国公司客户更愿意将它们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外包给少数几家,理想情况下最好是一家物流供应商。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

供统一的标准服务,更好地显示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整套优势。

4、客户服务方面

越来越多的供应链成员开始真正地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传统的量度是以“订单交货周期”、“完整订单的百分比”等来衡量的,而目前更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服务水平的量度也以它为标准。客户服务的重点转移的结果就是重视与物流公司的关系,并把物流公司看成是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合作者。

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合作机制

供应链合作机制体现了战略伙伴关系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基于这种企业环境的产品制造过程,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投放市场,周期大大地缩短,而且顾客导向化(customization)程度更高,模块化、简单化产品、标准化组件,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柔性和敏捷性显著增强,虚拟制造与动态联盟提高了业务外包(outsourcing )策略的利用程度。企业集成的范围扩展了,从原来的中低层次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在这种企业关系中,市场竟争的策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基于时间的竞争(time-based)和价值链(value chain)及价值让渡系统管理或基于价值的供应链管理。

(二)决策机制

由于供应链企业决策信息来源不再仅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处于开放的信息网络环境下,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达到供应链企业同步化、集成化计划与控制的目的,而且随着EDI, Internet/ Intranet发展成为新的企业决策支持信息基础平台,企业的决策模式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处于供应链中的任何企业决策模式应该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开放性信息环境下的群体决策模式。

(三)激励机制

归根到底,供应链管理和任何其他的管理思想一样都是要使企业在朝着面向21世纪的竟争中在“TQCSF”上有上佳表现(T为时间,指反应快,如提前期短、交货迅速等;Q指质量,意指产品、工作及服务

质量高;;C为成本,企业要以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S为服务,企业要不断提高用户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F为柔性,企业要有较好的应变能力)。缺乏均衡一致的供应链管理业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弱点和导致供应链管理实践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必须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使我们知道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给予企业改进和提高,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也使得供应链管理能够朝着正确的轨道与方向发展,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乐于接受和实践的新的管理模式。

(四)自律机制

自律机制要求供应链企业向行业的领头企业或最具竟争力的竟争对手看齐,不断对产品、服务和供应链业绩进行评价,并不断的改进,以使企业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自律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自律、对比竟争对手的自律、对比同行企业的自律和比较领头企业的自律。企业通过推行自律机制,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销售量,更好地了解竟争对手,减少用户的抱怨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信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业绩差距也可以得到缩小,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风险机制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为了使供应链企业之间对合作满意,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如信息共享、合同优化、监督控制机制等,尤其是必须在企业合作的各个阶段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实施各种激励手段,以使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有效。针对供应链企业合作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特征,应该采取不同的防范对策。对风险的防范,可以从战略层和战术层分别考虑。主要措施包括:

(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因此,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供

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的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来消除信息扭曲,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3)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道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来消除代理人所造成的道德风险问题。

(4)柔性设计。供应链合作中存在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企业合作时,通过在合同设计中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柔性设计是消除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

(5)风险的日常管理。竞争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风险,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风险的日常管理包括:风险的预测与分析、风险跟踪和监控、风险预警、危机处理等。另外,建立持久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六)信任机制

信任机制是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和关键。信任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加强节点企业的核心竟争能力,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竟争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在供应链企业的相互合作中,信任是基础、信任是核心。没有了企业间的起码信任,任何合作、伙伴关系、利益共享等都只能成为一种良好的愿望,因此,建立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下载全文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讲解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讲解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讲解 所谓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 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 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 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 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 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应链时,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发展 战略、组织战略、技术开发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 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应链运做方式、为参与供应链联盟而必需的 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 营管理战略。

(二)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质量和速度是企业能否在供应链中获益大小的关键,也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关键。因此,信息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信息管理的基础是构建信 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通过ERP和VMI等系统的应用, 将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节点企业,从技术上实现与供 应链其他成员的集成化和一体化。 (三)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是供应链的起点。如前所述,供应链源于客户需求,同时也终于客户需求,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以满足客户 需求为核心来运作的。通过客户管理,详细地掌握客户信息,从而 预先控制,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供应链各方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减少需求预测的误差,用实时、 准确的信息控制物流,减少甚至取消库存(实现库存的“虚拟化”),从而降低库存的持有风险。 (五)关系管理。通过协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改变传统的企业间进行交易时的“单向有利”意识,使节点企业在协调合作关系基础 上进行交易,从而有效地降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实现供应链 的`全局最优化,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增加收益,进而达到双赢的 效果。 (六)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导致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运作风险,必 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地规避这些风险。例如,通过提高信息透 明度和共享性、优化合同模式、建立监督控制机制,在供应链节点 企业间合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节 点企业间的诚意合作。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顺应市场形势的必然结果,供应链管理能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同时又能避免自己投资带来 的建设周期长、风险高等问题,赢得产品在成本、质量、市场响应、经营效率等各方面的优势,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

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 1.1供应链管理概述 1.1.1 供应链的内涵 ●供应链的概念 ?广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以自己企业为核心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近几年,小米提出“生态链”;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狭义供应链:企业内部的产供销链条管理,企业通过组织上下游的业务协同,将产品交达给客户的过程管理; 企业内部的供应链 ●构成供应链的基本要素 ?供应商,即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 ?厂家,即产品制造业,它是产品生产的最重要环节,负责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售后服务等。 ?分销企业,即为实现将产品送到经营地理范围的每一角落而设立的产品流通代理企业。 ?零售企业,即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企业。

?物流企业,即除上述企业之外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 ●供应链的工作流程 ?物流 ?商流 ?信息流 ?资金流 1.1.2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和制造工厂到仓库和配送中心,再到零售商和商店,这些对成本有影响、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 ?供应链管理是围绕着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机而高效地结合起来这一问题展开的,因此它包括企业许多层次上的活动,包括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操作层次。 ●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节约交易成本。 ?降低存货水平。 ?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应商管理。 ?减少循环周期。 ?收入和利润增加。 ?网络的扩张。

1.2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 1.2.1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构成 ●销售管理: ●MRP计划: ●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 ●存货核算: ●应付款管理: ●应收款管理: ●总账: 1.2.2 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销售部门: 销售工作主要是开拓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合理的价格、合理的交期达成销售,为企业创造利润。

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知识

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知识 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知识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供应链管理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从本质来说,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给和需求管理的集成。 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边界和关系分析,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认为,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业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物流发展的最高级形式。虽然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而且动态多变,但众多企业已经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深入供应链的`各个增值环节,将顾客所需的正确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是以顾客和最终消费者为经营导向的,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最终期望。 供应链管理还有以下几种特点: 1、供应链管理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 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原料生产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旨在最大 程度地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一些与 供应链管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组织的协同管理方法,旨在最大程度地满 足顾客需求,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它的目标是实现物流的 高效运作,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供应链周期,并通过信息共享和 合作建立强大的供应链网络。 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关键要素 1. 采购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合作关系建立、合同签署和采 购计划制定等。重点是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稳定。 2. 生产计划与控制: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确定生产计划, 包括生产量、生产时间和工序安排等。同时,要进行生产进度的 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执行。

3. 库存管理:通过合理的库存策略和技术手段,实现库存控制和优化,以减少库存成本和降低风险。 4. 物流管理: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重点是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和合理的运输方案,以便及时交付产品给顾客。 5. 客户关系管理: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售后服务。 三、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 全球化和多元化:供应链管理面临着来自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法律和政策的影响。解决方案包括建立跨国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供应链网络优化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2. 需求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困难。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弹性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反应速度。

3. 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信息流动不畅,信息共享不足。解决方案包括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 四、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和重要性 1. 成本控制:通过供应链管理的优化,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同时,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服务水平:通过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可以促进创新,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 4. 管理效率:通过协同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减少纰漏和错误。 总结: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降

供应链管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第1章供应链管理概述 1.供应链概念供应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 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客户需求,交叉性,层次性 2.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是连结企业内、外部结盟的企业伙伴,为满足市场的最终消费者需求,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所有营运活动,创造出整体供应链的最佳化(最高效率及最小成本),以达成具高度竞争力的供应系统。 或者答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书上是: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对节点企业的相关运营活动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整合它们的竞争能力和资源,从而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 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通过调和①总成本最低化、②客户服务最优化、③总库存最小化、④总周期最短化、以及⑤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层次性,交叉性。 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供应链的整体价值最大化。供应链所产生的价值是最终产品对顾客的价值与顾客需求满足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 供应链管理的特征:1.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出发点2.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战略基础3.以提升供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纵向一体化的弊端: 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2.承租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 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 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二、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 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 三、外包:是指讲究专业分工的20世纪末,企业为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且因组织中人力 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派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 四、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概念。 1.物流: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这一过程中的实物流动。 2.资金流:整个供应链上资金的流动 3.信息流:整个供应链上信息的流动。包括供应链上的供需信息和管理信息,它伴随着 物流的运作而不断产生。 4.供应链强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集成与统一,用最佳的形式安排物流,依靠 准确的信息流产出最大限度的资金流。 五、推式供应链:有企业根据对顾客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然后讲产品推向下游经销商,再 由经销商逐级拖向市场的运作过程。 六、拉式供应链:是指企业根据所获得的客户订单来进行生产,有消费者需求来刺激最终产 品的供给,企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生产定制产品的运作过程。 七、供应链管理的层次:战略层次、计划层次、实施层次。 八、供应链关系管理的内容: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渠道关系管理。 第二章 一.分散化供应链的特点: 1.利益冲突,独立决策 2.信息共享不足 3.缺乏信任 二.供应链绩效管理的意义 1.供应链绩效管理对企业起到激励作用 2.供应链绩效管理可以支持组织作出正确决策 3.供应链绩效管理能增强供应链及其成员的竞争力 三.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P):业务流程再造-标杆管理-最佳实践分析 四.标杆法类型:内部标杆法。竞争性标杆法。功能性标杆法和综合性标杆法 五.实施标杆法的收益 1.标杆实施过程帮助企业辨别最优秀企业以及其优秀的管理功能,并将吸收到企业的经营计划中来。以通过标杆活动改进工作绩效。 2.实施标杆法可以克服阻碍企业进步的顽疾。 3.实施标杆法还是一种市场信息的来源。 六、标杆法的实施阶段:计划-分析-统一-实施-完成 第三章 一.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1•物流领域三个观点:黑大陆物流冰山学说第三利润源 2•对物流的认识:产品生产出来后到消费者手中的一段物流一一产品领域的物流 产品物流加原材料物流一一综合物流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及下游的分销商到客户一一供应链管理 3•企业的核心活动:质量——立足之本成本——生存之道时间——发展之源 4•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体化战略:企业在目前的经营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扩展。前向后向横向 前向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建立、购并或合资经营一个、多个企业,向其产品销售行业发展。后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建立、并购或合资经营一个、多个企业,向其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供应行业发展。横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并购或合资经营处于同一行业阶段的企业,获得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其的控制。 5•纵向一体化模式:需求环境多变时,其弊端: 加快企业投资负担,丧失市场时机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对众多竞争对手 6•横向一体化:优点:规模经济、市场份额、竞争压力、资本利用率及市场的重新划分等。 7•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当今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方法: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制造一一CAD/CAM 柔性制造系统一一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一CIMS 物料需求计划一一MRP 准时生产制——JIT 制造资源计划一一MRP n 精细生产 均是基于企业的满足用户需求响应的方法和措施。 缺点:在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突破 8•物流概念: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 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9•四种主要的经济效用:形态(生产)地点(仓储)时间(运输)占用(营销)。10•物流作用:物流与宏观经济关系:有利于专业化生产;使商品供应丰富多样;降低价格;土地价值升值。 第二章;供应链的基本分析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消费者,自生产至制成品交货 的各种工作努力。这些工作努力可以用计划、寻找资源、制造、交货和退回等五种基本流程 来表述。 ――美国供应链协会(SCC)的定义 2.有效性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物理性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反应性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的市场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映。

供应链管理知识大全

供应链管理知识大全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 M)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供应链的产生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结构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与联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成本。 2.供应链的主要环节: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责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3.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功能: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运输、销售等五大主要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协同作用,企业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和价值增加。 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和正确

的价格将产品送到正确的地点。同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和客户满意度最大化。 5.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效益,如库存减少50%,供应链总成本占收入比降低20%,准时交付率提高40%,库存周转速度提高2倍等。 6.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物流管理阶段、后勤阶段和同步一体化供应链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关注点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7.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和各种通信方式,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 8.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为响应国家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我国积极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推动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供应链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总之,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管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供应链基本结构 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结构模式,它包括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供应链的基本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4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 供应链的设计过程:1建立供应链目标2制定供应链策略3决定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式案4评价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案5选择供应链结构6决定单个供应链成员的候选企业7评价并选择供应链的绩效8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9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 供应链考虑的注意事项:1市场覆盖范围目标2产品特性 供应链的四大表现形态:1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2企业外部上下游供应链管理3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4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第二章物流理论 物流的功能:1物流网络2运输和储存3包装、配送和流通加工4信息处理和集成 物流作业流程:1生产领域的物流作业(1进货物流2生产加工物流3进货物流)2流通领域的物流作业(1批发企业的物流过程2零售领域的物流过程3生活领域的物流过程) 物流管理战略的框架:1全局性的战略(用户服务)2结构性的战略(1渠道设计2网络分析)3功能性战略(1物料管理2运输3仓储管理)4基础性的战略(1组织2信息系统3政策与策略4设施) 第三章市场营销计划 掌握住消费者需求的四方面:1寻找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2倾听客户的意见3持续不断接近客户4品质由客户决定 供应链营销的特点:1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相互作用的重点正在从交易转向关系2供应链营销的重点在于有利于客户和客户群自始至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3供应链营销战略重视与几个关键“市场”建立和扩展关系4质量、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是紧密联系的,然而对它们的管理往往各自单独进行,供应链营销巴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使之更加联系紧密。 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步骤:1锁定目标市场2选择目标市场3决定目标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有些产品在进入市场不久之后即被淘汰,但有些产品则“活”得很久,这就是“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曲线:1导入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 市场营销策略:1产品策略2价格策略3渠道策略4促销策略 第四章制造理论 MRP(物流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根据主生产计划计算独立需求物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日期,再根据BOM(物料清单)自动推导出构成独立需求物料的所有相关需求的物料,再由毛需求减去现有库存量和计划接收量;根据每种相关需求物料的各自提前期推导出相关需求的开始采购(生产)时间。 基本MRP的依据:1主生产计划2物料清单3库存信息 闭环MRP缺陷:1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2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一览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一览 1、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就、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产品流通过程中所涉 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其特征:复 杂性、动态性、多层次性、竞合性、面向客户需求、交叉性。 2、供应链管理英文(supply chain management) 3、7R目标:将恰当的产品或服务按照恰当的状态与包装以恰当的价格和合理的成本费用在 恰当的时间交与恰当的地点的恰当客户。 4、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的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 5、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客户价值与客户服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与管理、 物流网络设计问题、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供应链财务与风险管理、供应 链管理战略 6、客户价值的含义:客户价值是客户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有碍于)实现自己目标和 目的的产品属性、这些属性的实效以及使用的结果所感知的偏好和评价 7、客户价值=总收益/所有权总成本 8、客户价值影响因素: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自然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供应链内部 环境因素、不同供应链之间构成的环境因素;企业自身因素,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的意愿、 企业对客户需求的认知能力、企业的成本控制力、企业员工的服务能力、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客户自身的因素:从订货到交货时间的长短、是否按约定的时间交货、产品收到是的完场情

况等、客户对某种产品和服务账务的信息多少、对某种消费的偏爱和市场供求状况等 9、客户价值测量:观测法、倾听客户的声音、与客户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定量测量法 10、客户价值的实现策略:市场驱动的供应链、客户市场细分、基于客户价值的供应链策略(供应链改良策略、供应链集中策略、供应链扩展策略、供应链革新策略) 11、采购是各个企业所共有的职能,企业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行为,采购过程不仅是一种活动 的重点而是一系列跨越组织边界的活动的成功实现(采购是从资源市场获得资源的过程、采 购是商流过程和物流过程的统一、采购是一种经济活动) 12、采购的目标保证组织拥有可靠的物料供应采购的类型:连续采购、调整采购、全新采购 13、采购流程:确定或重新评估、需求说明、决定自制还是外购、确认采购类型、选择供应 商收到运送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采购后的绩效评价 14、采购策略:供应链理念下的采购策略主要是指企业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型、重视程度 及不同的组合方式是企业对自身行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15、采购成本包括基本投入成本、直接交易成本、供应链关系成本、运输成本、质量控制成 本和运营或物流成本 16、供应商选择评价的步骤: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确立供应商选择目标、制定供应商评价标准、成立评价小组、供应商参与、评价供应商、实施供应链供应关系 17、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全面简洁原则、客观性和可比性原则、可塑性和可扩展性、科学 性原则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总结

1.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37 [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视为一个整体。 [2]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3]对所有企业采用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4]强调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具有协调与激励机制 2.根据市场环境分为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根据用户需求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 失衡的供应链38 3.上游推动效率;下游拉动响应;40 4.供应链企业间委托- 代理问题的特征50 [1]供应链的企业间是一种合作竞争的关系。如三星与苹果,三星帮苹果代工CPU处 理器。 [2]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多阶段动态特性的。 [3]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是多任务多委托-代理。 [4]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存的。 5.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55 [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 [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 [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4]柔性化设计 [5]风险的日常管理 [6]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6.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效应89 定义: 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其来自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放大了。 原因; [1]需求预测修正; [2]产品定价销售策略导致订单规模的变动; [3]分摊订货成本; [4]补货供给期延长; [5]短缺博弈。 解决: [1]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实现信息共享; [2]科学确定定价策略; [3]缩短提前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4]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 一.名次解释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是在整合利用资源的理念指导下,对从原始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供应链网络进行管理、协调和控制,使供应链网络能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提供合适数量的优质产品,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和成员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库存:用于将来目的的当前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 4.牛鞭效应: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的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5。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由供应商按照预期需求以及事先达成的最高和最低库存水平,代表客户组织对客户的库存进行监督,规划和管理 6.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tory 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着(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着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7。物流: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上各种物料,服务及信息从起始点到终点流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的总称 8。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模式 9。采购:(狭义)采购时企业购买货物与服务的行为 (广义)采购是企业取得货物与服务的过程,它包括了企业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 10.供应商开发:企业寻找符合自身要求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关系的过程 11.供应商调查:供应商调查时在收集到潜在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并核实有关供应商在生产,质量,研发,财务等方面的实际能力的信息12。供应商认证:通过对供应商的详细调查,认定供应商在某方面的能力能够

供应链管理基本定义知识

供应链管理基本定义知识 供应链管理基本定义知识 供应链管理:是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将所处的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 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使得该供应链的产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管理 模式。 供应链式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 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将供应伤、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物理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 输等。 市场反应性供应链: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推动式供应链:指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有计划的将商品推销给客户。在传统的推式模式中,商品是被“推向”顾客的。 拉动式供应链:在拉动模式中,消费者是供应链的开端,因此也叫需求驱动模式。 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容量和用户需求的关系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 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但用户需求却处于不断变化中。 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当市场变 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供应链处于倾 斜状态。

物流:是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效益,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道消费地,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 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联合的物流计划系统:为了更好地做好供应链物流业务过程的总体计划,需要对每一作业流程进行计划,因此要有供应链计划、库 存计划系统和运输计划系统。 供应物流:指物资供应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即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 之间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应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逆向物流:是商品退货、回收和废气物流。 物流网络:是由固定的物流设施组成的具有物流能力的物理结构。 市场区间:市场区间的本质,就是将大市场分割为几个较小的市场,使每一个小市场中的客户对该营销商而言,都具有某些类似而 重要的性质,如需要、偏好、购买习惯、使用类型与媒体影响等。 市场利基者:产业内的一些小厂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公司规模小但却仍可生存在各大厂商之间,且各大厂商的行动不致于 对它们发生太大的冲击。它们不会追求整个市场或是市场中的某一 个大区间,相反地,其目标皆放在区间中更小的区间,或称为利基。 吸脂性定价策略:吸脂性定价是建立高价位并吸收所有市场需求曲线上端的客户的策略。 快速掠取策略:厂商定高价并支出较高的促销费用来推出新产品,此种营销策略之所以制定高价格,主要是希望能够尽快地赚取足够 的利润,以抵回投资成本。 缓慢掠取策略:缓慢掠取策略指以高价格与低促销支出水准的方式推出新产品制定高价格的目的,是为了尽快获得单位销售额的毛 利润而低促销水准则是为了降低营销费用。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梳理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梳理 1、供应链的产生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20世纪后期政治和经济都发生剧烈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其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世界各国和各个企业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联系加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活动趋向于国际化,贸易和投资趋向自由化;世界金融市场趋向于一体化,信息技术趋向于网络化,世界经济正走向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经济领域中的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自由流动,寻求最佳配置,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企业认识到要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赢得市场,仅靠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才能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同时企业还认识到赢得市场的关键不在于具体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本身,而在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的改变,为此,企业开始考虑与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把整个产品的物流过程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

采购与供应,到生产加工、运输与仓储、配送与销售,直至用户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条网链结构,这就生了供应链的概念。 2、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涉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最终产品的生产与交付的一切过程。它包括了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 早期的供应链的概念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操作层面,注重企业本身的资源利用。它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加工和销售,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看作一个过程。强调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往往独立运作。 如今的供应链概念已发展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强调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集成,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的一体化。 供应链是一个新型的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运输、销售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这种企业管理模式注重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关联和影响,强调相互间的协作和整合,是一种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大全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 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 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 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 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 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 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 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 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 率等的测量。 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 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现代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还要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让其产生幸福感。科特勒表示:“顾客就是上帝,没有他们,企业就不能生存。一切计划都必须围绕挽留顾客、满足顾客进行。”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客户,必然要求供应链企业能快速、敏捷、灵活和协作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面对多变的供应链环境,构建幸福供应链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具体的技术与方法。供应链管理最早多是以一些具体的方法出现的。 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快速反应(QR) 快速反应Quickresponse(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QR是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有效客户反应(ECR) 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ECR)是有效客户反应简称。它是1992年从美国的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也是一个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成员组成的,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更好、更快并以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客户反应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ECR与QR的比较 (一)QR与ECR的差异

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知识

供给链管理根本概念知识 供给链管理根本概念知识 对于供给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 参与供给链时,必须从企业开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下面是为大家 的供给链管理根本概念知识,欢送大家阅读浏览。 (一)供给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给链管理的含义 供给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 和供给链整体的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 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给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 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给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给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 供给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给链的本钱,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 业的总体效益。 供给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 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 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 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给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给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 断改良;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给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本钱。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给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给 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那么是实施供给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本钱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为供给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给链管理 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给链战略管理。供给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给链时,必须从企业开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开展战略、 战略、技术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给链运做方式、为参与供给链联盟而必需的信息支持系统、技术与 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二)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质量和速度是企业能否在 供给链中获益大小的关键,也是实现供给链整体效益的关键。因此, 信息管理是供给链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信息管理的根底是构建信息 平台,实现供给链的信息共享,通过ERP和VMI等系统的应用,将供 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节点企业,从技术上实现与供给链其 他成员的集成化和一体化。 (三)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是供给链的起点。如前所述,供给链源 于客户需求,同时也终于客户需求,因此供给链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总结

供应链管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 1.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整个渠道的总 体流程的集成哲学。 2.供应链五个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 3.供应链两个支持平台: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 4.供应链管理基本职能领域: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 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辅助职能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 5.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传统管理采用了“纵向一体化”模式,有一下缺 点:(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6.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2)非核心 业务一般采取外包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合成战略联盟关系,加强外包过程中的协调和管理。(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服务化管理(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6)借助信息技术实 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7)更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 1.供应链的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 2.供应链的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

和失衡的供应链(3)效率型的供应链和响应型的供应链(4)风险规避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 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1)合作机制(2)决策机制(3)激励机制(4)自律机制(5)风险机制(6)信任机制 4.扩展企业的定义:扩展企业可以定义为一个概念性组织的单元或系统,它包括采购公司和供应商(一个或多个),它们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共享。 5.扩展企业的特征:(1)核心企业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活动,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外部产品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2)扩展企 业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了一种长期的、互相信赖的关系,把供应商和客户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3)为了实现供应商、客户在商业和技术信息上的集成,扩展企业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运输手段支持跨组织的商业活动 6.什么叫业务外包: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7.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1)临时服务(2)子网(3)与竞争者合作(4)非核心业务完全外包 8.供应链运作方式和区别:有两种不同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一种称作推动式,另一种成为牵引式。区别:制造商推动式的供应链: 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用户牵引式的需求链: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技能

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技能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现代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还要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让其产生幸福感。科特勒表示:“顾客就是上帝,没有他们,企业就不能生存。一切计划都必须围绕挽留顾客、满足顾客进行。”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客户,必然要求供应链企业能快速、敏捷、灵活和协作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面对多变的供应链环境,构建幸福供应链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具体的技术与方法。供应链管理最早多是以一些具体的方法出现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