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 质量手册第5章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 质量手册第5章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 质量手册第5章

第五章技术要求

5.1 总则

5.1.1实验室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检测报告的检测数据和结果以及据此作出的诊断和改进意见,确保出具技术上有效即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判断是实验室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最基本任务。影响检测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包括:

1) 人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2)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3) 检测方法及方法有效性的确认;

4) 设备和消耗性材料技术条件的控制;

5) 测量的溯源性及其有效性;

6) 抽样方案的正确性和所抽样品的代表性;

7) 检测物品的制(置)备。

5.1.2由于上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各类检测之间明显不同,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在制定检测方法和程序、人员培训和考核、选择和校准所用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5.1.3 技术主管和检测项目负责人应充分重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从中鉴别上述因素对该检测项目总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的大小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其中影响较大因素的有效控制。

5.2 人员

5.2.1 概述

为实现实验室的质量目标,本实验室确保配备足够和合格的人力资源,并制定了《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进行适时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

5.2.1.1本实验室人员职称、资质构成情况(本节如在实验室概况中已有叙述可删除)

5.2.1.2实验室管理层应规定以下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并确保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请说明任职条件)

1) 技术主管

2) 质量主管

3) 授权签字人员

4) 监督员

5) 内审员

6) 检测室负责人

7)检测人员

8)校核人员

9) 其他需要获得资质的人员(如果有的话)

5.2.2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考核

为确保实验室人员技能水平持续满足工作需要,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制定了长远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充分考虑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岗位需求以及知识更新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及应达到的技能目标。实验室对培训活动要组织相应的考核,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纳入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工作。

5.2.3人员的监督

本实验室使用长期雇用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和额外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时,本实验室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5.2.4建立人员技术档案

本实验室保留与检测有关的管理、技术和关键支持人员当前工作的描述,即为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

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包括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建立技术档案,以便需要时易于查阅。

5.2.5本实验室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进行特殊类型的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定类型设备的人员进行授权,并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资格确认,持证上岗。

5.2.6支持文件

1.ABCD-2XX-XX《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

5.2.7附录5

5-1实验室人员一览表(用实验室认可申请书的格式)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3.1概述

配备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监控是保证检测结果技术上有效的先决条件之一。本实验室制定了《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要求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均进行控制,如样品贮存、检测场所环境等,并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控和记录手段。技术主管负责组织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落实和监控。

5.3.1.1确定设施环境条件要求

用于检测的设施,能源、照明和环境条件,应满足检测标准或规范以及仪器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在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测时,应予特别注意。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应制订成文件。现场检测环境控制执行《现场检测管理程序》。

5.3.2实施监控

当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对诸如湿度、温度、生物消毒、电磁干扰、辐射和振级等应予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

5.3.3防止干扰

如相邻区域的相互干扰影响正常检测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相互影响或交叉污染。

5.3.4区域管理

实验室根据自身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区域有明确的警示,严格控制进入和使用。外来人员进入检测区域需经实验室质量主管批准,办理登记手续。

5.3.5安全与健康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有序、良好的内务管理,明确专人分管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健康及实验室设备、设施、被试样品的安全,并将安全教育纳入员工培训计划。对检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应实施严格管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实验室的内务管理执行《实验室安全与内务管理程序》。

5.3.6支持文件

1.ABCD-2XX-XX《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

2.ABCD-2XX-XX《现场检测管理程序》

3.ABCD-2XX-XX《实验室安全与内务管理程序》

5.3.7附录6

实验室平面图(如篇幅较多,则可放在手册附录本中)

5.4 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4.1概述

选择和制定检测方法是确保检测工作科学、技术上有效、防止检测活动出现随意和因人而异的前提条件,采用

满足客户要求并适合于所进行的检测的方法是实验室的基本职责。本实验室制定了《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实验室所用方法的确认、审批。开展新工作时,执行《评审新工作的程序》。

5.4.1.1补充作业指导书

如标准的内容已包含了如何进行检测的明确和足够的信息,可以直接引用;反之,如果缺少作业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技术主管应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所有与检测工作有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参考数据和参考资料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员工取阅。

5.4.1.2偏离的控制

对检测方法的偏离,仅应在该偏离已被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技术主管授权和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

5.4.2 方法的选择

5.4.2.1本实验室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并确保使用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可能使用。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对标准加以补充,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5.4.2.2当客户未指定方法时,本实验室选择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或由知名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实验室自行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要求并经过验证确认,也可使用。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在开始检测之前,实验室应确认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5.4.2.3当认为客户提出的方法不合适或已过期时,实验室应及时通知客户。

5.4.3实验室制定的方法

如本实验室为其应用而制定检测方法的过程应是有计划的。技术主管应组织具有足够资格的人员按计划实施。计划应随方法制定的进度加以更新,并确保所有有关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5.4.4 非标准方法

当本实验室必须使用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非标准方法时,应征得客户的同意,并在该非标准方法中清楚地说明客户的要求及相应的检测目的。所制定的方法在使用前应进行适当的确认,并制定成相应的程序,程序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5.4.5 方法的确认

5.4.5.1确认是通过核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

5.4.5.2本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本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放置在现场使用的作业指导书进行确认。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本实验室应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确认可以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置和传递程序。确认方法应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技术的组合:

(1)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2)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3)实验室间的比对;

(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5)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际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当对已确认的非标准方法作某些改动时,应当将这些改动的影响制订成文件,适当时应当重新进行确认。

5.4.5.3按预期用途进行评价所确认的方法得到的值的范围和准确度应满足客户需求,这些值诸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复现性限、抵御外来影响的稳健度。确认要在成本、风险和技术可行性之间作出某种平衡。

5.4.6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4.

6.1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应满足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公布的有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政策,本实验室据此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技术主管应结合本实验室实际组织各项目负责人认真评定。评定形成的文件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

5.4.

6.2校准实验室或进行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对所有的校准和各种校准类型都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对所有校准的量值都应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并在校准证书中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

6.3对检测实验室开展的需出具数字结果的检测参数,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并在以下三种情况出现时有能力在检测报告中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1)当客户有要求时;

2)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

3)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值的符合性判断时。

5.4.

6.4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情况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度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通常不考虑被检测或校准物品预计的长期性能。

5.4.7数据控制

5.4.7.1本实验室制定了《数据控制与保护程序》。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制定检测流程,检测人员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的校核检查。对有疑问的数据应安排必要的验证

5.4.7.2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应执行《计算机管理控制程序》,确保:

1) 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被制订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验证;

2) 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这些程序应包括: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 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护检测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5.4.8支持文件

1.ABCD-2XX-XX《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2.ABCD-2XX-XX《评审新工作的程序》

3.ABCD-2XX-XX《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4.ABCD-2XX-XX《数据控制与保护程序》

5.ABCD-2XX-XX《计算机管理控制程序》

5.4.9附录7

检验/校准流程图

5.5 设备

5.5.1概述

本实验室配备了申请认可项目需要的所有设备、量具、量器、标准物质和所需的辅助设备。当实验室需要使用永久控制之外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的要求。设备管理执行《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5.5.2确认技术指标

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的准确度、分辨力、稳定性等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或规范等方法的要求。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值,应制订校准计划。

新购和损坏修复后的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满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精密设备、移动使用的设备或停用时间过久的设备,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或校准。

5.5.3设备操作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精密、贵重和操作技术复杂的设备应编制操作和维护规程。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5.4标识管理

用于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5.5.5建立设备档案

技术管理层应指导设备管理人员建立并保存对检测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档案)。该记录至少应包括:

1)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2)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3) 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验收及首次实验记录;

4) 当前的处所(如果适用);

5)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其存放地点;

6) 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7) 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

8)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5.5.6技术管理层应针对设备固定或移动使用的特点,制定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5.5.7如果设备发生了过载、误操作或处置不当、显示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均应停止使用,记录上述现象。尽可能单独隔离存放以防误用,或加贴标记以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检测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检测部门的负责人或监督员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对先前所出数据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

5.5.8所有需校准的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5.5.9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会同有关人员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5.10对重要的、使用频度较高、长期稳定性较差的关键测量设备要利用期间核查以维持设备在两次校准之间的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检测部门负责人应明确需期间检查的设备并责成设备使用人员制定出核查方案,监督员应对其实施监督。

5.5.11如果对某些设备的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检测部门负责人或监督员应责成设备使用人员确保该修正因子的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及时正确的更新。

5.5.12技术主管应组织人员对检测和校准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实施保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失效的调整。

5.5.13支持文件

1.ABCD-2XX-XX《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5.6 测量溯源性

5.6.1总则

校准/检定(验证)可以使测量得到的量值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国家或国际计量基标准相连接,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本实验室与外部检测机构所出具数据的一致性。实验室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实施《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建立满足本实验室量值溯源技术等级要求的量值溯源渠道,保证检测量值的可溯源性。

本实验室用于检测的所有设备,包括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技术管理层应组织制定设备、量具、量器、标准物质的校准计划和程序并对溯源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5.6.2特定要求

5.6.2.1技术主管应组织检测室负责人(或监督员)确定所有测量设备应溯源的参数或量值。选择其溯源性资质、校准能力满足要求的校准机构进行校准。并制定校准溯源计划。技术管理层应组织制定各测量量值的溯源

图表。

5.6.2.2每次校准/检定后,设备使用人员应对溯源有效性和量值稳定性进行确认。

5.6.2.3测量无法溯源到SI单位或与之无关时,要求测量能溯源到诸如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约定的方法和或协议标准。

5.6.3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5.6.3.1参考标准(此条是针对建立和保存测量参考标准的实验室,没有时可以删除)

本实验室制定了《测量参考标准的管理程序》,技术主管负责参考标准校准计划的审批。参考标准应由能够提供有效溯源的资质和资格、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机构进行校准。本实验室所持有的参考标准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或之后均应进行校准。

5.6.3.2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此条是针对使用标准物质的实验室,没有时可以删除)

本实验室制定了《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规定必须购买和使用国家公布的,且带有授权机构颁发证书的有证标准物质。以保证标准物质的量值能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上级有证标准物质。实验室应对内部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和验证。

5.6.3.3期间核查

对参考标准、传递标准、工作标准、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必须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6.3.4运输和储存

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变质、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5.6.4支持文件

1.ABCD-2XX-XX《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2.ABCD-2XX-XX《测量参考标准的管理程序》

3.ABCD-2XX-XX《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5.6.5附录9

9-1测量量值溯源关系链(溯源关系图由实验室定出需要溯源的量值后,按认可委的要求画出)(如篇幅较多,则可放在手册附录本中)

5.7 抽样

5.7.1概述

抽样是通过对所抽取典型样品检测的结果来判定所代表整体产品的质量,因此是一种风险检测。在评定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时,样品的不均匀性也是一个需考虑的分量。因此本实验室制定了《抽样管理程序》,指定有足够经验的人员来执行抽样活动,使所抽取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从而使误判概率降至最低。技术主管负责抽样工作的组织实施。

技术管理层应保证抽样人员在抽样场所能够得到有效的抽样计划和程序。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抽样计划可以根据已颁布的标准、文件和适当的统计方法制订。抽样计划应规定抽取样品的名称、样品基数、抽样方法、抽取样品的数量等条件,对需控制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抽取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5.7.2当客户对文件规定的抽样程序有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时,制定抽样计划的负责人员应详细记录这些要求和相关的抽样资料,并记入包含检测结果的所有文件中,同时告知所有相关人员。

5.7.3当抽样作为检测工作的一部分时,实验室应制定程序记录与抽样有关的资料和操作。这些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程序、抽样人的识别、环境条件(如果相关)、必要时有抽样地点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果合适,还应包括抽样程序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5.7.4如果本实验室不从事抽样或不直接负责抽样或不能保证从批量产品中抽取的样品真正有代表性,则应在报告中作出“本检测结果仅与所收到的样品有关”的书面声明。

5.7.5支持文件

1.ABCD-2XX-XX《抽样管理程序》

5.8 检测(校准)物品的处置

5.8.1概述

检测结果取决于检测物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它与测量系统的适配关系,物品的制(置)备、安装、连接等诸多环节均是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被检物品的管理贯穿于检测全过程,对其有效管理与控制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质量和实验室的信誉。本实验室对物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销纳管理执行《检测(校准)物品处置和管理程序》,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实施。

5.8.2物品标识

为防止物品识别管理上的混淆,实验室建立了物品的标识系统。该标识系统包括物品的唯一性编号和待检、在检、已检的检测状态,物品在实验室的整个期间应保留该标识。标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确保物品不会在实物上或在涉及的记录和其他文件中混淆。如果需要,标识系统应包含物品群组细分的子系统和物品在实验室内外部的传递。

5.8.3物品接收

物品接收人员在接收检测物品时,应记录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方法中所述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当对物品是否适合于检测存有疑问,或当物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或对所要求的检测规定得不够详尽时,物品接收人员应在开始工作之前询问客户,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并记录下与客户讨论的内容。

5.8.4物品储存

物品经手人员应当确保避免检测物品在存储、处置准备和保管过程中发生退化、丢失或损坏。应遵守随物品提供的处理说明。当客户要求或方法要求物品需要被存放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时,接收物品的相关人员应维持、监控和记录这些条件。当对检测物品或其一部分需要安全保护时,本实验室的管理层应对存放和安全作出安排,以保护该物品或其有关部分的状态和完整性。

5.8.5支持文件

1.ABCD-2XX-XX《检测(校准)物品处置和管理程序》

2.ABCD-2XX-XX《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5.9 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

5.9.1概述

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体现于其检测设备和人员水平的高低和对检测质量的控制。只有充分重视并主动采取各种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措施,使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得以长期坚持下去,才能确保出具数据和报告的准确、可靠、有效。本实验室制定了《确保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控制程序》,由技术主管组织实施。

5.9.2技术主管应组织适用和有效的方法来监控检测过程和确保结果的技术有效性。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应根据项目的工作特点分别选用监控和验证方法,指导项目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计划实施。监控和验证可采取以下方法(但不限于这些方法):

1) 定期使用核查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和(或)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2)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3) 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4)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5) 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5.9.3应及时记录实施监控和验证所观测到的数据和结果。记录方式应利于能够发现检测质量的发展趋势,如可行,尽可能采用统计技术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超出预定的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以防止出具错误的结果。技术主管应适时组织对所采用的监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对可操作性差的措施应当及时予以调整。评审结论应在管理评审会议上专题报告。

5.9.4支持文件

1.ABCD-2XX-XX《确保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控制程序》

5.10 结果报告

5.10.1 总则

检测/校准报告是实验室提交给客户的最终“产品”,授权签字人签发的检测/校准报告确立了实验室和客户之间的民事责任,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报告的使用风险和客户的切身利益以及实验室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信誉。实验室已制定《检测(校准)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对报告的起草、校核、批准、发送等做作出明确规定,技术主管应负责监控报告的质量。

5.10.2对报告的一般要求

5.10.2.1实验室应确保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测/校准,或一系列的检测/校准的结果,并符合标准或检测/校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5.10.2.2本实验室的检测/校准结果应以检测/校准报告的形式出具,并且应包括客户要求的、说明检测/校准结果所必需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除非实验室有充分的理由,否则每份检测/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1) 标题(例如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

2)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进行检测/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3) 检测/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校准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校准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4)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5) 所用方法的标识;

6) 检测/校准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7) 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校准的日期;

8)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相关时,实验室或其他机构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9) 检测/校准的结果,适当时,带有(SI)测量单位;

10) 检测/校准报告证书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和日期;

11) 相关之处,结果仅与被检测/校准物品有关的声明;

12) 未经本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检测/校准报告的声明;

超出认可能力的检测数据应当加以显著的标识,防止客户误解并给使用带来风险。

5.10.2.3在为内部客户进行检测或与客户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可用简化的方式报告结果。对于 5.10.2至5.10.4中所列却未向客户报告的信息,应能方便地从本实验室的检测记录中获得。

5.10.3检测报告(本条适用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可以删除此条)

5.10.3.1当需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除本手册5.10.2.2中所列的要求之外,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2) 需要时,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3) 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4) 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见本手册第5.10.5款);

5)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5.10.3.2当需对检测结果作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除了本手册5.10.2.2和5.10.3.1所列的要求之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抽样日期;

2) 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适当时,包括制造者的名称、标示的型号或类型和相应的系列号);

3) 抽样地点,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4) 所用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5) 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6)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5.10.4校准证书(本条适用校准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可以删除此条)

5.10.4.1如需对校准结果进行解释时,除5.10.2中所列的要求之外,校准证书还应包含下列内容:

1) 校准活动中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条件(例如环境条件);

2) 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或条款的声明;

3) 测量可溯源的证据。

5.10.4.2校准证书应仅与量和功能性检测的结果有关,如欲作出符合某规范的声明,应指明符合或不符合该规范的那些条款。

如果只给出了符合某规范的声明而没有给出测量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时,实验室应记录并保存这些结果,以备日后查阅。作出符合性声明时应考虑测量不确定度。

5.10.4.3当用于被校准的仪器已被调整或修理时,如果可获得,应报告调整或修理前后的校准结果。

5.10.4.4除非法律和法规已经作出要求和规定,本实验室出具的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对校准时间间隔的建议。

5.10.5意见和解释

如证书中包括专业性意见和解释时,本实验室应把作出的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制订成书面文件。意见和解释应与检测报告一样,被清晰地标注。

5.10.6从分包方获得的检测结果

当检测报告包含了由分包方所出具的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本实验室要求分包方应以书面方式向本实验室报告结果。

当校准工作被分包时,执行该工作的实验室应向本实验室出具校准证书。

5.10.7结果的电子传送

本实验室发送的检测报告应遵循与客户在检测委托书中达成的发送方式。但当客户要求用电子方式发送检测结果时,实验室应向客户详细询问发送方式,尽量采取保密、可靠的措施。本实验室应向客户发送满足客户需要数量的报告,但此类报告的编号应当具有唯一性识别。为了分清保密责任,本实验室只保存报告的副本。

5.10.8报告的格式

为防止提供给客户报告的随意性,造成对报告使用的误解,本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应按照能够清楚地表达检测数据,读者容易理解,符合检测标准格式的要求统一编排,并使之标准化、规范化。技术管理层应认真组织对报告格式的编排和制定。

5.10.9检测(校准)报告的修改

5.10.9.1报告的更改

对已发出的报告如需要作补充或实质性修改,则仅以追加文件或资料调换的形式实施,并应由技术管理层起草一份“对编号为XXX报告的”补充或修改声明文件,该声明文件应附以补充或修改后的检测数据或结论。当需要重新发布全新的检测报告时,应在新报告上注以唯一性标识。本实验室还应当在新报告中书面作出“对编号为XXX报告全部作废”的声明或本报告完全取代编号为XXX的报告或原编号为XXX报告的结论全部作废的声明。

5.10.9.2对报告疑问的处置

当发现诸如测量设备有缺陷或测量过程失控等危害情况时,技术管理层应立即组织对所出具报告和报告修正件的正确性进行认真的校核。如发现存在隐患或对报告结果的正确性有怀疑时,实验室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或报告的所有接收方。

5.10.10支持文件

1.ABCD-2XX-XX《检测(校准)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第六章质量手册的附录

-----------------------------------

实验室质量手册范本

Q/YF-SSC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依据:ISO/TS16949:2002(7.6.3)及 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 版本号:B/0 分发号:

受控标识: 目 录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1目 录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02发布实施令文件编号Q/YF-SSC 版次B/0 共页第页 企业名称 替换实验室质量手册

发布实施令 公司为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中7.6.3条款“实验室要求”,依据ISO /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实验室质量手册》(第二版),现予以批准。本手册于二○○二年六月一日起正式实施。 《实验室质量手册》是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行为准则和评审的依据,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的证实,手册所涉及的单位和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总经理: 年月日

授 权 书 根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授权___ 为实验室负责人,并授予如下职责和权限: --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代表部门经理行使权利; --按建立、实施和保持全面的质量体系; --对质量体系运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负责外部质量保证的协调; --定期向部门经理报告有关质量状态; --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并且由此推进质量改进计划。 总经理: 年 月 日 授 权 人 签 字 识 别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3授权书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工地试验室质量手册doc

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TD1项目经理部 工地试验室 质 量 手 册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 TD1项目经理部试验室 1.质量方针与目标质量保证体系 1.1质量方针 科学、公正、准确、满意。 科学:检测工作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熟练的检测技术为基础,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 公正:试验室抵制一切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行政干预及其他人

为因素和经济利益的不良影响,维护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准确:试验室建立并有效运行完善的质量体系,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满意:试验室信守承诺,为工程提供快捷、满意的优质服务,让业主、公司放心; 1.2质量目标 1.2.1跟踪实验室认可准则等质量和技术标准及规范,始终保持质量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争创一流的工地试验室。 1.2.2热情周到地为工程提供优质的服务,树立各级对检测中心永久、牢固、权威、安全、满意的信心。 1.2.3试验室控制下列内部质量指标: a)报告重大差错率0以下,一般差错率为1%以下; b)报告及时率90%以上; c)有效抱怨每年在5件以内。 1.3公正性措施 1.3.1工地试验室工作人员有权抵制来自各级背离质量方针的、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和压力。 1.3.2工地试验室任何人不得阻拦各级提出与检测有关的抱怨。 1.3.3工地试验室任何人不得暗示委托单位接受任何不合理的附加要求。 1.3.5工地试验室人员不得从事与检测产品有关的任何兼职工作。 1.3.6工地试验室人员不得将委托检测的产品和技术资料作为科研和开发对象。 1.3.7工地试验室人员不得留用、试用委托单位提供的受检样品。 1.3.8工地试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守为客户保守技术、商业秘密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作者:————————————————————————————————日期: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企业管理论文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吕超俊 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39 摘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做好产品的质量管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实验室检测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途径,不断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论述,分别对体系的目的、构建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运行 1 概述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监视检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一系列相关的测试活动,对影响产品质量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排除,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要使实验室质量管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不流于形式,应积极构建先进的、科学的、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在推行ISO9000 系列标准,建立实验值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已经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实验室中存在质量管理体系和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实际管理运作并存。这种自相矛盾的两面性,严重阻碍了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产品质量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当前面临的紧迫的任务。 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1 建设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确保实验室具有对产品进行客观、规范检测的能力,并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为持续改进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动力支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 案例介绍 本文以A 公司为例,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详细说明。A 公司实验室主要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该公司成立之初使用仪器较为简单,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是对入库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并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以及承担研发任务中的简单试验。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业务量和检测任务也不断上升,而工作人员的数量增长却被控制的较为严格,实验室仅能通过培训原有职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满足实际检测任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给检测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 公司的实验室管理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综上所述,A 公司当前的问题主要为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企业对员工检测能力要求较高。 2.2.2 问题分析 A 公司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夯实基础,提高实验室现有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以提高企业在行业内中的权威性。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检测机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运行后,使原有的工作流程向程序化、文件化方向不断改进,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极大的益处。成功的经验为A 公司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促使A 公司高层领导树立了利用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手册 姓名:白海波 班级:10级预防二班 学号:10501010201

第一章绪论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和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 第一节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 第二节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 一、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正确鉴定医院感染中所涉及的微生物。 二、在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的作用:由于微生物的特殊生物学特征,对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必须在特定的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应在特定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 第二章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须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首先得到实验室主管的承诺,形成知道

原则和实施宗旨,即质量方针;需要相应的一套程序来支持质量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并制定质量管理方案。 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资源。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识别过程、确定控制对象; 组织结构及组员配置;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纠正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3.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制定: 质量方针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不是任何地方都准的理论,应有各实验室的特色。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可以度量的,具有可挑战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 二、质量体系文件的确定 1.质量体系文件的构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记录。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变更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ISO9001:2008、CNAS-CL01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满足客户和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变更。 3.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3.2 质量负责人组织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3.3 质量管理室组织实施和归口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4.程序 4.1 组织结构 4.1.1 实验室主任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4.1.2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和授权,实验室主任负责从实验室当前任务和中期发展需要出发,策划建立或变更质量管理体系,确定组织结构,包括质量管理室,检测室设置,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和任职要求,确定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资源。

4.1.3 实验室设置质量管理室、生产管理室和标准计量室、制样室和2个检测室,实验室内部机构图见《实验室内部机构图》 4.1.4 实验室管理岗位设置主任、技术负责、质量负责、《检测报告》意见和解释人员、检测方法主管、授权签字人、质量管理室负责、生产管理室负责、检测分析室负责。操作岗位设置检测员。核查岗位设置监督员、内审员。岗位职责见《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支持文件《工作说明书》。 实验室主任组成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 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质量负责组成实验室领导层,负责实验室重大问题的决策。 4.1.5 质量管理室负责编制《实验室内部机构图》、《实验室平面布局图》、《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职责分配表》,实验室主任批准。4.2 质量管理体系 4.2.1 质量管理体系 1)根据从事检测活动的范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9001:2008除7.3条款、7.5.2条款外的全部条款、CNAS-CL01包含的25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19项要素,符合CNAS-CL10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实验室从事的检测活动及所有部门、场所、检测设备和人员。 3)实验室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的所有制度,规定,程序,计划,指导书制订成文件,成为实验室内部法规,传达至有关人员,便于其理

(质量管理)第三方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编写纲要

第3方实验室质量手册编写提纲 质量手册编写提纲-1 (仅提供参考使用,不得照抄!) 质量手册围绕着实验室认可的四个目标来写: 一. 实验室良好的服务行为;(阐明实验室公正的立场)(17025的4.1条) 1)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公正和诚实的行为规范 3)能够做到独立检验和独立判断 二. 运作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有一个围绕检验活动的组织机构(附带二张图) 2)明确的分工和无缝隙、无重叠的质量职责(附带一个表) 3)真情、切实的质量方针、服务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这是实验室工作的灵魂) 4)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17025的4.3~4.14条)(附带一张图) 三. 真实、准确、有效、可靠的技术检测能力; 1)符合能力要求的资源和活动(人员、机器(仪器)、材料、方法和环境)并对资源和活动进行控制与管理(17025的5.1~5.8条)(附带一张图) 2)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措施(17025第5.9条) 四. 质量合格(无使用风险)的检验报告/校准证书;(17025第5.10条) 1)足够的信息; 2)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检验数据和结论; 3)责任免除的声明。 法定代表人的郑重声明 ---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授权书 我作为XXX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任命XXX同志出任我单位XXX实验室的首席执行者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五条之规定,代理行使我对实验室的管理职权,负责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配置检验活动的资源,维护实验室的检验能力,保持实验室的技术发展。在XXX检验服务活动领域中,可以独立与客户签立检验合同,开展检验工作,行使我所赋予的法律职权,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我承诺我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授权有效期至:

实验室质量手册模板

` XXXXXXXXXX研究院 XXXXXXXXXX设备检测实验室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XXXX-SC 版本:A 更改:0 编写:文件编写组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XXXX年04月01日 实施日期:XXXX年05月01日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01 修改页 02 批准令 03 公正性声明 04 质量方针声明 05 前言 1.0 适用围 2.0 引用文件 3.0 术语和定义 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要求、合同的评审 4.5 检测的分包 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7 服务客户 4.8 投诉 4.9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4.10 改进 4.11 纠正措施 4.12 预防措施 4.13 记录的控制 4.14 部审核 4.15 管理评审 5.1 总则 5.2 人员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4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5 设备 5.6 测量溯源性 5.7 抽样 5.8 检测样品的处置 5.9 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5.10 结果报告 附录1 《检测围和承检能力分析表》附录2 《职责分配表》 附录3 《实验室人员一览表》 附录4 《实验室平面图》 附录5 《检测工作主要标准目录》附录6 《仪器设备一览表》 附录7 《量值溯源图》 附录8 《检测设备量值溯源一览表》附录9 《授权签字人及签字识别》

批准令 依据CNAL / 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 / IEC 17025:2005)编制的《XXXXXXXXXX研究院 XXXXXXXXX设备检测实验室质量手册》(A版)是阐述实验室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及质量改进的保证和质量体系审核的重要依据,是实验室进行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该《质量手册》业经审定,现予批准颁布,自2006年5月1 日起正式实施。实验室全体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以维护实验室的权威性,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和科学,向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良的检测及其他服务。 实验室主任: 日期: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几个问题

前言 实验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使这些因素全部受控,就必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研究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协调和配合的工作。因此,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律,要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将检验工作的全过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几个问题 摘要: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实验室生命的体系,针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确保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宜、充分、有效。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问题 1领导的认识很高,但重视不够 谈到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实验室的领导都认为很重要,因为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保障实验室生命的体系。但在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由于实验室领导或忙于各种检测工作或忙于处理协调各种关系,因而忽略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涉及实验室的各个部门,如果实验室领导不重视,实验室内部间不配合,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这就要求领导不但要有很高的认识,而且还要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足够的重视,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名成员分工管质量(质量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要经常过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质量负责人也要随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同时还要定期或随时做好内审与管理评审,内审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体现在体系文件上,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等,体系文件要反映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范围和公正性。并适合本实验室的特点,要充分、有效,既将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都要加以考虑并得到控制。但很多实验室的质

内部试验室质量手册

内部试验室质量手册 公司公正性声明及政策和措施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维护客户合法权益,本实验室郑重声明如下: 一、本公司具有独立开展检测业务的权力,检测结果不受经济利益驱使、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干预,本公司对检测数据与结果负责。 二、检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行为、能力和可靠性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检测人员均执证上岗、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三、检测人员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正确的记录检测情况、不徇私情、廉洁奉公,不伪造记录、不篡改数据、不弄虚作假。 四、未经授权的各种人员不得介入检测工作,与委托方存在利害关系的检测人员也不得介入该项目检测,检测人员不得参与任何与检测有关的设计、生产、开发、兼职活动、不得接受被检单位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回馈、凡是参与影响公正性、有损判断独立性和检测诚信度的活动者,给予相应处分。 五、对客户的技术、资料、数据以及其他商业机密严格保密、尊重客户所有权,绝不利用客户的技术和资料从事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 本公司严格遵守上述公正性声明、敬请社会各界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实验室负责人: 公司总经理: 年月日

公正性政策和措施 a)本公司依据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标准要求建立质量体系,编制《质量手册》。把《质量手册》作为内部管理的准则,为客户提供质量保证的承诺。 b)为保证公正性,本机构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从事咨询的人员三年内不得参加咨询客户的产品检测; 2、不得将受检客户的产品和技术资料作为科研和开发对象; 3、不留用、试用受检客户提供的受检样品; 4、不阻拦受检客户与检测有关的申诉; 5、不暗示受检产品的客户任何不合理的附加要求; 6、独立承担检测中的民事责任; 7、工作人员有权抵制来自各级背离检测质量方针、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和压力。并制定《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以保证管理层和员工工作质量不受来自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保证工作人员在公正性、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 c)本公司制定《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对客户相关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实施严格的保护和保密措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d)本公司制定《客户抱怨与投诉处理程序》,对客户的投诉、申诉给予高度重视,虚心接受有关各方的监督。 e)以保证公正性作为公司行为准则的基础,坚持公正三原则:即公开原则、公平原则、无歧视性原则;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以公司的诚实性自觉规范检测行为,持续改进,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CNAS实验室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文件编号: 版号: 受控状态:电子版受控

手册目录 修订页……………………………………………………………………简介………………………………………………………………………授权书……………………………………………………………………公正性声明……………………………………………………………… 批准页……………………………………………………………………公正性保证措施…………………………………………………………第1章范围……………………………………………………………第2章依据和引用标准………………………………………………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管理要求……………………………………………………… 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5 检测的分包……………………………………………………… 4.6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4.7 服务客户………………………………………………………… 4.8 抱怨……………………………………………………………… 4.9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4.10 改进……………………………………………………………4.11 纠正措施………………………………………………………… 4.12 预防措施………………………………………………………… 4.13 记录的控制……………………………………………………… 4.14 内部审核………………………………………………………… 4.15 管理评审…………………………………………………………第5章技术要求………………………………………………………

中心实验室质量手册全册

1.1简介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至2011年3月仪器设备已基本齐全。 本单位现有专职检测人员16人,其中检测工程师7名,检测员9名。试验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公路、桥梁、土木、建筑等专业,多年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具有丰富的试验检测工作经验。本单位占地面积650m2,设有总经理室、力学室、水泥室、养护室、水泥砼室、集料室、土工室、化学分析室、现场检测室、来样室、留样室、抽提室、沥青原材料室、沥青混合料室。现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500万元左右。本单位是一个检测设备比较齐全,室内环境条件较好,检测人员机构比较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的检测机构。 本单位按照《实验室资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了质量体系,编写了第A版《质量手册》。本单位将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运行,还将根据顾客的要求,不断提高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以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及其结果的准确可靠。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负责公路工程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试验检测,各种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及范围内的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作。根据《实验室资认定评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为确保本单位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特作如下声明: 1.2.1 保证严格按照国家或交通部最新颁布的技术规范、试验规程、标准进行试验、检测和评定。 1.2.2 具有独立开展业务的权利,试验检测工作不受任何外界和行政部门的干预,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2.3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扰试验检测工作。 1.2.4 全体人员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工作中不受外界压力和舆论影响。 1.2.5 保证对任何委托单位一视同仁,提供同样工作质量的试验数据和试验报告。 1.2.6 保证维护委托单位的合法权益,不泄露数据结果,负责保护委托单位的技术机密。 1.2.7 保证不将委托单位的数据结果用于本单位的技术开发。 1.2.8 所有试验检测报告必须盖有试验报告专用章,否则无效。 以上声明,请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给予监督。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2011年3月25日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范本

ISO9000-2000版质量体系文件范本

0.1 目录 标题 ISO 9001:2000标准条款对比 0.1目录 0.2质量手册讲明 5.5.5 0.3质量手册修改操纵 0.4企业概况 1.0公司组织机构图 2.0公司质量治理体系结构图 3.0质量治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 4.0质量治理体系 4.1、 4.2.1、4.2.2 4.2.3文件操纵程序 4.2.3 4.2.4质量记录操纵程序 4.2.4 5.0治理职责 5.0 5.1~5.3治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方针 5.1 、5.2、5.3 5.4治理策划操纵程序 5.4.1、5.4.2 5.5职责和权限 5.5.1 、5.5.2 、5.5.3 、5.5.4 5.6治理评审操纵程序 5.6

6.0~6.1资源治理 6.0、6.1 6.2人力资源操纵程序 6.2 6.3~6.4设施和工作环境操纵程序 6.3 、6.4 7.0产品实现 7.0 7.1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7.1 7.2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7.2 7.3设计和(或)开发操纵程序 7.3 7.4采购操纵程序 7.4 7.5生产和服务运作操纵程序 7.5 7.6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操纵程序 7.6 8.0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8.2.1顾客中意程序测量程序 8.2.1 8.2.2内部审核程序 8.2.2 8.2.3~8.2.4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8.2.3、8.2.4 8.3不合格操纵程序 8.3 8.4数据分析操纵程序 8.4 8.5改进操纵程序 8.5 附录1 第二级文件清单 附录2 质量记录清单 0.2 质量手册讲明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

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

实验室质量手册

实验室质量手册
单位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1 目 录
文件编号 版次 共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 依据:ISO/TS16949:2002()及 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
Q/YF-SSC B/0
第页 Q/YF-SSC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版 本 号:B/0 分 发 号: 受控标识: 目录
批准 日期
序号 文 件 编 号
文件名称
1
Q/YF-SSC 01 目 录
2
Q/YF-SSC 02 发布实施令
3
Q/YF-SSC 03 授权书
页 数 总页码

实验室质量手册
4
Q/YF-SSC 04 实验室概况
5
Q/YF-SSC 05 职能分配表
6
Q/YF-SSC 质量管理体系及手册管理程序
7
Q/YF-SSC 技术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
8
Q/YF-SSC 校准/检测的分包
9
Q/YF-SSC 校准/检测分包程序
10
Q/YF-SSC 设备与标准物质控制程序
11
Q/YF-SSC 检验质量申诉及不符合检测工作处理程序
12
Q/YF-SSC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3
Q/YF-SSC 记录表控制程序
14
Q/YF-SSC
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程序
15
Q/YF-SSC 10. 人员管理程序
16
Q/YF-SSC 11 设施环境控制程序
17
Q/YF-SSC 12 校准、验证和测试控制程序
18
Q/YF-SSC 13 实验室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19
Q/YF-SSC 14 测量的溯源控制程序
20
Q/YF-SSC 15 被校件与被测件管理等距离
21
Q/YF-SSC 16 证书与报告管理程序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材料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制定木认定条件。 第二条木认定条件适用于依据《食品安全法》开展食品检验活动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第三条木认定条件规定食品检验机构在组织机构.检验能力、质量管理、人员、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等方面应当达到的要求。 第四条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机构应当能够保证检验活动的独立、诚信和公正性,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本认定条件的要求。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是依法设立(注册)或相对独立的检验机构,能够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非独立法人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由其法人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员负责并承担责任。 第七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使用正式聘用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只能在一个食品检验机构中执业。 食品检验机构不得聘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 第八条开展动物试验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取得省级以上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书》;自产自用动物的检验机构必须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O 第三章检验能力第九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备下列一项或多项检验能力:

(一)能对某类或多类食品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包括物理.化学与全部微生物项目,也包括对食品中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的检验; (二)能对某类或多类食品添加剂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包括物理、化学与全部微生物项目; (三)能对某类或多类食品相关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B 进行检验,包括物理、化学与全部微生物项目; (四)能对食品中污染物.农药残留、曽药残留等通用类食品安全标准或相关规定要求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五)能对食品安全事故致病因子进行鉴定;(六)能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行政许可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七)能开展《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其他检验活动。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与其所开展的检验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依据《食品安全法》,针对所开展的检验活动,制定相应的检验责任追究制度、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等。 第十二条承担政府委托监督抽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等任务的食品检验机构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第五章人员第十三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备与其所开展的检验活动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应当熟悉《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原理,掌握检验操作技能、标准操作程序.

质量体系文件通用格式(模板)

一、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有关场所使用的文件都是有效版本。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控制。 三、职责 1 本程序的主控部门为综合部,负责对文件资料的编目、分发、回收和销毁,对文件的控制结果负责。 2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的批准和发布。 3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以外的所有质量体系文件的审批和发布。 4 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管理。 5 综合部负责对各部门的文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内容 1 文件分类

综合部负责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清单》,明确文件控制的范围和现行修订状态。 1.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管理。 1.2 支持性文件包括 a)、管理标准、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职责、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检验规范、质量记录文件。由各部门保存并报综合部备案。 b)、质量计划、作业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由使用人保存。 c)、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由综合部保存。 2 文件编号 2.1 质量手册 采用:公司代号-手册代码-手册版本号/修订状态号码的样式构成。公司代号为公司名称主体词“银谷玫瑰科技”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的大写;手册代码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英文缩写,即QMS;手册版本号采用英文字母表示;反斜线后的修订状态号码用数字来表示。 如:《质量手册》文件编号为:YGMGKJ-QMS-A/0,意思表示为,银谷玫瑰科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第A版,第0次修订,即未修订的初发布版本。 2.2 作业文件 采用:文件代码加空格,加文件编号,加横线,加四位年代号构成。 —— 发布年

临床基因扩增PCR实验室质量手册的书写教学文案

临床基因扩增PCR实验室质量手册的书写 许斌 (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 1 质量管理的历史 1950年代临床实验室开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1980年代参照工业的GMP管理思路建立良好实验室实践准则(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进入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1990年代实验室引入质量体系认证及实验室认可制度,实现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质量体系认证——ISO9000(2000版);实验室认可——ISO/IEC标准17025-2000《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ISO/DIS标准15189-1999“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2 美国临床实验室认证 ?发证机构:HCFA(Health G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s),卫生保健署 ?认证依据,CLOA38,行业认可,强制,体系+能力 ?认证中介机构: *JCAHO(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卫生机构认可联合委员会 *CAP(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 美国病理家学会 *COLA(Commission on Office Laboratory Accred- itation) 医生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3 我国实验室合格评定 ?认可 *依据:ISO/IEC 17025,15189 *国家评审,自愿,体系+能力 ?认证 *依据:ISO 9000:2000版 *中介机构,自愿,体系 ?行业技术验收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江苏省医院检验科建设与管理规范》 *省、市临床检验中心,强制,体系+能力

新版质量手册模版

0.1 《质量手册》历史修订记录页

0.2 《质量手册》颁布令 《质量手册》是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63号令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所规定的要求并结合*********有限公司实际情况而编制的。 本手册规定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描述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是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法规性文件,是对内进行质量管理和对外进行质量保证的依据。对外适用于第二方客户和第三方认证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公司是否具有稳定的提供满足客户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评审。它是指导本公司全体人员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本手册现已批准,并予以发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望*********有限公司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理解,坚决贯彻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以实现本公司的质量目标。 批准人: 年月日

0.3 公正性声明 0.3.1 法人代表公正性声明 法人代表公正性声明 我作为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要求本公司制定并贯彻为维护检测工作公正性和诚实性的行为准则,按照《认证准则》要求建立和维护管理体系,贯彻管理方针和服务目标;保证本公司完全独立自主的开展检测业务,坚持公正、诚实的服务宗旨,杜绝单位内外领导和部门不恰当地干预检测活动,不给员工施加商业、财务和其他压力;要求人事、后勤和物资管理部门对检测工作给予大力配合和支持,在人力资源,能源保证,物资采购,设施修缮,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承诺在检测活动中尊重和保护客户的知识产权、专利权和所有权,并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年月日

实验室质量手册

长春方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验室大纲 依据:ISO/TS16949:2002(7.6.3)及 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 版本号:A/0 分发号: 受控标识:

长春方圆实验室大纲 01目录 文件编号Q/FY-SSC 版次A/0 共页第页

长春方圆实验室大纲 02发布实施令 文件编号Q/FY-SSC 版次A/0 共页第页发布实施令 公司为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中7.6.3条款“实验室要求”,依据ISO /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实验室大纲》(第一版),现予以批准。本手册于二○一○年十月一日起正式实施。 《实验室大纲》是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行为准则和评审的依据,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的证实,手册所涉及的单位和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总经理: 年月日

授 权 书 根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授权___ 为实验室负责人,并授予如下职责和权限: --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代表部门经理行使权利; --按建立、实施和保持全面的质量体系; --对质量体系运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负责外部质量保证的协调; --定期向部门经理报告有关质量状态; --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并且由此推进质量改进计划。 总经理: 年 月 日 授 权 人 签 字 识 别 长春方圆 实验室大纲 03授权书 文 件 编 号 Q/FY-SSC 版 次 A/0 共 页 第 页

长春方圆实验室大纲 04实验室概况 文件编号Q/FY-SSC 版次A/0 共页第页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是公司计量管理、理化试验的技术机构。隶属于质量保证部。实验室筹建于2010年4月,并于2010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主要业务是计量管理、化学分析、冲击检验、拉伸试验,为保证我公司产品的内在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200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生产量的加大,工厂扩建,为满足ISO/TS16949条款7.6.3“实验室要求”及ISO/IEC17025:1999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持续改进的需要,新建实验室 20 平方米,实验室现有环境已符合标准要求。并新增了一系列的检测设备、仪器,已基本完善了各项检测手段,在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减员增效,进行了“一人多职、一职多能”。实验室现设经理1名(兼职),计量管理员1名(兼职),检验人员 2名。 大纲覆盖范围 对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设备进行检定(外委)、校准、检修,确保溯源统一、正确。对公司所有产品提供内在质量检验及失效分析报告。 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 计量管理:所有在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包括体系确认和过程控制. 实验室:钢化学分析、溶液分析 拉伸、冲击、弯曲、阻燃、色差分析、硬度试验等试验

研究所质量手册模板

研究所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

-12-17发布-12-18实施 《质量手册》编写的原则是以我所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全面贯彻GJB A-标准的要求,以过程管理的思路、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我所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咨 询专家及全所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写过程中, 对我所的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范,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写人员对新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尚有待于深化, 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以利于程序文件更好的符合我所的实际《质量手册》更好的规范我所的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 质量手册编写小组 二OO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颁布令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所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科学研究和生产产品的质量, 满足顾客的要求, 巩固和扩大我所的市场竞争力, 依据GB/T19001 :和GJB9001A —标准,结合我所科研、生产管理取 得的经验, 编制了本所《质量手册》, 现予以颁布。 质量手册》规定我所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建立和实

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范围和要求, 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本所各部门、各岗位开展活动必须遵循的法规和准则。全所各级人员必须根据本手册及其支持性程序文件, 规范地开展工作, 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定的要求, 创造一种持续满足顾客要求的环境。 我决定第 A 版《质量手册》正式颁布, 并自12 月18 日开始实施。相关人员必须按本手册要求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以符合GB/T19001 及GJB9001A 标准的要求。 任命余吟山同志为本所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全权代表——管理 者代表, 代表本所行使质量管理方面的一切权利, 并负责: a) 对外代表我所联系与协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实施和保持; c)向所长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d)监督或组织监督各环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对执行不力者代表本人行使处罚权利。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所长 二OO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 — 前言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安徽光机所)成立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