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配色正式稿

计算机测配色正式稿
计算机测配色正式稿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工拼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熟悉Datacolor SF600系列软件的使用;

3.了解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的建立;

4.根据数据库测出标准样的配方;

5.了解人工拼色与计算机测配色的差别与成本;

二、实验原理

1.拼色原理

拼色是以“减法”混色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实际应用中由于找不到理想的三原色,常以红、黄、蓝作为代用三原色(也称一次色)。如果用两种不同的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二次色;若以两种不同的二次色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相拼,可得到三次色。拼色结果如下所示:

一次色红黄蓝红黄

二次色橙绿紫橙

三次色黄灰蓝灰红灰

(棕) (橄榄) (咖啡)

2.计算机配色仪工作原理

照明光投射于不透明织物时,除少量表面反射外,大部分光线被织物吸收和散射。光的吸收主要是染料所致,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导致织物呈现各种色泽。同时,染料越多,吸收地越多,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少,可见,染料浓度和该织物反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Kubelka-Munk的K/S 函数可作为测配色中的理论依据。

(K/S)

λ=(1-Rλ)2 /2 R

λ

式中R为反射率,λ为波长。

因为假设散射作用全由纺织妨碍了所致,即S与染料浓度无关,则:

(K/S)

λ=KλC

在可见光400-700nm范围内,以20nm作间隔,取16个波长点测量,可得到一下方程组:

(K/S)

λ,400=(K/S)λ,400 + K1,400·C1 + K2,400·C2 + … + K n,400·C n (K/S)

λ,420=(K/S)λ,420 + K1,420·C1 + K2,420·C2 + … + K n,420·C n ·

·

·

(K/S)

λ,700=(K/S)λ,700 + K1,700·C1 + K2,700·C2 + … + K n,700·C n 根据Mc Ginnis 的研究,用三种浓度满足上式,则浓度上的自由度很小,不妨先考虑考虑在一些波长上上式两边出现微小差异,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极小差值是的解,即产生了配方。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材料:棉粘交织布

药品:直接耐晒大红4BS, 锡利桃红F3B, 直接深棕ME, 直接黄棕ND3G,直接耐晒黄RS, 直接荧光黄7GFF, 直接枣红GB, 直接紫N,

直接翠兰GL, 直接绿NB,直接黑2V25, 直接丈青GR

雷米帮A、元明粉

仪器:电子天平、剪刀、烧杯、移液管、洗耳球、水浴锅、表面皿、玻璃棒、温度计、染缸、试剂瓶、容量瓶、量筒。

四、实验步骤

(一)染单色样:

(1)准备工作

①染料(4g/L)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2+0.02g染料→在小烧杯内

加热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内(小烧杯内的残液要全部倒入容量瓶

中)→定容至500mL→储存入棕色试剂瓶中备用。

②助剂的配制:雷米帮A(20g/L):用分析天平称取20+0.02g雷米帮A→

加热溶解→加水至1000mL→转移至白色试剂瓶中备用;

元明粉(30g/L),配制过程同上。

③织物准备: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棉粘交织物2+0.002g。

注:一个班建一个数据库,一共有12支染料。本人负责染直接荧光黄

7GFF。

(2)染色:

②操作步骤

配制染液→放入水浴锅内加热→待缸内温度达到90℃干布入缸→染色45min(染色期间不时地翻动织物以免色花)→织物出缸→水洗→烫平→放置12小时以上。

(二)空白样的染制:

空白样是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建立时的基础数据值,配方上只加助剂

不加染料,工艺条件同单色样的染制。

(三)拼色样的染制:

随机抽取拼色样为人工配色提供来样,选择2-3种基础染料拼混,总浓度不超过3%,工艺条件同单色样的染制。

(四)色卡的制作:

将以班级为单位的全部单色样按不同染料浓度递增的规律贴制成三本色卡,可以为人工配色提供视觉上的直接参考。

(五)人工配色:

以目测及经验为依据,采用减法混色原理进行拼色。仿色试样→标准试样的设计思路:

随机抽取到的标准样为紫色带红光,对照色卡,其深度介于0.6%-1.2%直接紫N之间,故最初采取直接紫N拼混0.3%-1.2%直接耐晒大红4BS,之后也尝试过直接紫N与锡利桃红F3B、直接耐晒大红4BS+直接枣红GB等多种组合,主要配方如下,总共染制了21块织物后,最后的色差最小达到0.99。因为经验的不足,所以浪费了很多材料与染料。

配方1:

结果与标准样比较,结果都与表样不同,紫的用量太高了。故下面便尝试了几种染料的组合。

配方2:

试样晾干后与标准试样对比知,试样的蓝光还不够;有直接耐晒大红4BS的红光比锡利桃红F3B还重,染料的提升性过好;有直接翠兰GL的又过蓝;相比之下,直接枣红GB红光较黯淡,较接近标准,但0.6%的浓度还有点淡,故下面便先稀释了直接枣红GB,在进行浓度逐梯度微调。

配方3:

体数据为:△E=0.99,△L=-0.23,△a=0.26,△b=0.15,试样合格。

(六)计算机配色

(1)建立数据库:

纤维资料输入:在“纤维”视窗内,根据实际的要求输入“纤维”视窗内的相关资料,最后按“存档”按钮就将新增资料储存于电脑配色系统内。染色法资料输入:在“染色法”视窗内,按实际要求输入相关资料,最后“存档”。染料资料输入:在“染料”视窗内,右击“物料品种”,从右往左分别填入“染料

颜色”、“供应商品名”、“染料种类”、“染料”相关资料,“存档”。染色程序输入:在“染色程序”视窗内,名称输入“全棉浸染45分钟90℃”,依

次填入其他带*栏的资料,存档。

色样输入:在“色样输入”视窗中,输入名称,并对不同染料不同浓度的色样进行测色,测色完毕后,点击“插入”。

染色组:在资料库视窗空白处右击,选择“染色组”选项,输入名称、实际基材,并将纤维、染色程序、染料等内容串联起来。

(3)计算机给出的配方

结果第14

给出的配方是

色差还是有1.87

的目的。

五、实验结果分析

(一)计算机配色的误差分析

(1)基础色样的误差,单色样在染制时由于是分组进行,故在工艺条件控制上会有所不同,出现缸差,而同一台水浴锅中也会出现同机色差,导致

数据库内染料曲线的线性关系不好,甚至出现反射率重叠的情况;

(2)测色次数的影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少随机误差,增强数据的重现性;(3)试样测试位置不同的影响,试样在测量时折叠情况不同也会造成光线透光情况不同,引起测量误差,此外,混纺织物正面与背面的色差也不同。

(二)、比较分析人工配色及计算机配色

人工配色具有传统特点,依靠工人的经验和水平的限制,费时费料,但是设备成本低,工厂目前还是主要采用这种方式。

计算机配色是发展趋势,能迅速提供经济合理的配方;预测产品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变;

精确迅速的修色功能,提高对色率及产量;配方档案能够进行科学管理;色料、助剂的检验分析;提高印花残浆的再利用率;数值化的品质管理;与自动称量、小样染色机等形成网络系统,提高准确性,并可进行在线检测等,但是设备前期资金投入很大。

贴样

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

目习题色色届1 3 测配复一.名词解释单色光:单一 波长的光(物理学),较窄波长范围内的光在颜色测量中通常被1. 看成是单色光(颜色测量学定义)。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的光。2. 颜色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表示物体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3. 4.颜色的彩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颜色的色相: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是色彩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5.条件等色:两种颜色的本质(分光反射率分布)本来就不同,而将这两种颜色6. 判断为等色的现象就是条件等色,也叫同色异谱(俗称跳灯)。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7.色温: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用8.同色异谱指数:当某一条件变化后,原来匹配的两个样品之间的色差大小,表示。M提升力好的染料具有较9.提升力:是指染色深度随染料用量增加而递增的性能。提升力差的染料则达到好的染深性,可以通过增加染料用量获得深色染色效果;一定深度后,得色不再随染料用量增加而加深。 二.填空题色光的三原色是指10.红、绿、蓝,也称加法三原色。黄、品红、青。 11.色料的三原色是指年正式推荐了四种测色的“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包括1971于12.CIE. 。/漫射;漫射垂直°;45°/垂直;垂直/ /45垂直、“45/0” d/0 、(“0/45”“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13.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为“”)d/0”、“0/d 、2个) CIEL*a*b* 14.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名称包括(至少写出 ISO 。 CMC、 CIE94 、c):(l c= 1 。中,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CMC l= 2 ,15.)L-c(或“反向”)。反向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光路设计是16.(填写“正向”。分光测色仪单色器的主要部件是光栅17.。光源、单色器、积分球、检测器分光测色仪的结构组成包括 18.使积分球内硫酸钡,其作用是 19.分光测色仪中,积分球内所涂白色物质为 部形成高反射散射性表面。两类。和20.条件等色可分为光源条件等色固体表面色条件等色 观察者条件等色 21.物体表面色的条件等色可分为两类。照明体条件等色和 A = K C L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https://www.360docs.net/doc/c54016113.html,mbert-Beer 计算机配色的方式包括 23.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三刺激值匹配。 ”模式(填写“RGB24.对于户外广告电视屏幕,其颜色设置时应工作在 RGB

测色与配色

纺织与材料学院 --测色与配色作业 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303班 姓名: 学号:4130 完成日期:2016年7月1日

读后感 颜色科学是门重要的边缘学科,它的应用面极广,涉及到轻纺 化工、电影电视、造纸印刷、玻璃陶瓷、光源照明、颜色计量、军 工伪装、遥感技术,口腔学等许多部门,因此加强理论和应用技术 是必然的趋势。 在印染工业中测配色是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测配色 主要用人工的方法,这不仅工作量大,费时耗料,而且在生产样品 与来样之间的色差,也是由丰富辨色经验的人靠视觉进行,辨色的 结果与人的心理状态、年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带有很大主观性,因而供需双方有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差异,使双方发生争执。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测配色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从人工目测发 展为仪器测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色度学是研究人眼对颜色感觉规律的一门科学。颜色是一种受 物理学、视觉生理学、心理学影响的综合量,为了能够得到一致的 色度度量效果,同一色度数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一套标 准度色系统。由于不同的三原色的量(即三刺激值)能匹配各种颜色,因此可借三原色的三刺激值来表示各种颜色。CIE于1931年建立了 一个国际通用色度学系统,即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完善了色 度学的理论。用R,G和B代表颜色分量。因为1931CIE-RGB存在一 些问题,后来在此基础上以三个假想的原色光。建立起一个新的色 度学系统CIE1934XYZ表色系统。用X, Y和Z代表三原色的三刺激值。虽然CIE1931色度系统能准确表示颜色,但色品坐标x和y变 化的大小与人眼颜色视觉差别变化并不一致,就是说CIE1931色度 系统是非均匀颜色空间。为此,国际照明委员会在1976年提出了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系统。CIE 1976 LAB均匀颜色空间,是 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的非线性变换,它将X, Y, Z直角坐标颜 色空间转换为柱而极坐标,分别对应与眼睛视觉相一致的明度L*和 色度a*, b*,其中a、b*与色调、饱和度的感觉相一致。L*为明度,表示黑一白轴;色度a*表示红一绿轴,色度b*表示黄一蓝轴。L*为100时,表示对光完全散射的漫射体;L*为0时表示对光完全吸收的 黑体,a*值越大样品的色调越红;b*值越大色调就越黄。只要测量出 样品三刺激值,就可以按公式计算出L*, a*, b*的值。公式中X, Y, Z为完全反射漫射体的三刺激值两样品的颜色不同就存在着色差,则根据色差公式计算出即可。色差在颜色测量和生产质量控制 方而有广泛的应用。两样品的色差△E*和目视色差感觉关系如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论文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论文 题目:计算机测色与配色 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13级轻化01班 学生姓名:卢聪 学号:41301030107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系统的发展状况 自古以来,每一个人都能用语言或实物来表示颜色。然而,颜色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起来仅仅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颜色科学是一门仍在发展中的学科,现已取得许多成就,并且在工业界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较突出的是现代颜色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它给颜色科学在工业界的实际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并提供了普及的条件。在先进国家中,与着色有关的行业如:纺织印染、染料、颜料制造、涂料、塑料着色加工及油墨等行业普遍采用这类系统作为有色产品的开发、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的有力工具,普及率很高。它给使用者带来了生产科学化,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六十年代一些生产着色剂的跨国公司在大型计算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测色配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里程碑意义的突破,确立了在一定程度上至今还在应用的计算机配色数学模型和算法。小型机的出现,为计算机测色六十年代一些生产着色剂的跨国公司在大型计算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测色配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里程碑意义的突破,确立了在一定程度上至今还在应用的计算机配色数学模型和算法。小型机的出现,为计算机测色配色在工业界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因此,七十年代小型机测色配色系统使这项技术在与着色有关的工业界掀起了一个电子配色的热潮。可是价格昂贵的小型计算机和光谱光度计加上并非万能的配色系统还是使绝大多数人停留在传统的手工

作坊式的配色和调色方法。普及应用的时机并未成熟。然而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已经由少数人的研究状态进入了工业实际应用的阶段。八十年代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经历了真正的变革,光谱光度计、软件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微机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给这项技术的真正普及应用带来了光明的前景。进入九十年代,从欧美到港台,再到国内,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已以相当普及的价格成为工厂甚至连锁店的普通工具。它使使用者在生产活动中能以科学的方法高效地进行配色或调色,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原材料成本;以符合国际标准的测色方法和公式客观地评价产品的颜色质量;使得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的产品颜色要求由实物传递过渡到数字传递,从而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并可在因特网上传递。 电脑测色配色技术的发展趋势 (1)化验室自动试样系统 国际上纺织服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需要有极其快速的应变能力,对面料的要求不仅仅是小批量多品种多色号,而且要求的颜色质量很苛刻,交货期也很短。使得印染厂往往一天内要处理上百个色号,在这种压力下,必须使用电脑配色系统,并且和自动滴料(CCK)系统组成一整套化验室自动试样系统。印染厂化验室的这种配套的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配色系统,自动称料配液系统(单色染料配液),自动滴料系统(配方染液配制)和多种自动小样染色机。在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印染厂,没有这类设备已经不能应付市场的需求和竞争。 (2)电脑配色系统应用的第二个领域是和印花图案设计描稿CAD

13届-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

1 3 届测色配色复习题目 一.名词解释 1.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物理学),较窄波长范围内的光在颜色测量中通常被看成是单色光(颜色测量学定义)。 2.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的光。 3.颜色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表示物体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 4.颜色的彩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5.颜色的色相: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是色彩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 6.条件等色:两种颜色的本质(分光反射率分布)本来就不同,而将这两种颜色判断为等色的现象就是条件等色,也叫同色异谱(俗称跳灯)。 7.色温: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8.同色异谱指数:当某一条件变化后,原来匹配的两个样品之间的色差大小,用M表示。 9.提升力:是指染色深度随染料用量增加而递增的性能。提升力好的染料具有较好的染深性,可以通过增加染料用量获得深色染色效果;提升力差的染料则达到一定深度后,得色不再随染料用量增加而加深。 二.填空题 10.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11. 12.CIE于1971年正式推荐了四种测色的“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包括

13.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为 d/0 (“45/0”、“0/45”、“d/0”、“0/d”) 14.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名称包括(至少写出2个) CIEL*a*b* 、 、 CIE94 、 ISO 。 CMC (l:c) 15.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CMC 中, l= 2 ,c= 1 。 (L-c) 16.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光路设计是反向(填写“正向”或“反向”)。 17.分光测色仪单色器的主要部件是光栅。 18.分光测色仪的结构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积分球、检测器。 19.分光测色仪中,积分球内所涂白色物质为硫酸钡,其作用是使积分球内 20.条件等色可分为光源条件等色和固体表面色条件等色两类。 21.物体表面色的条件等色可分为照明体条件等色和观察者条件等色两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c54016113.html,mbert-Beer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A = K C L 。 23.计算机配色的方式包括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三刺激值匹配。 24.对于户外广告电视屏幕,其颜色设置时应工作在 RGB 模式(填写“RGB” 或“CMYK”) 25.对于户外广告印刷介质(如直至横幅或画布),其颜色设置时应工作在 CMYK 模式(填写“RGB”或“CMYK”)。 26.两个滤色样品的反射率曲线如下图所示,饱和度较高的样品是 (填写“实线”或“虚线”)。

电脑配色

电脑配色系统,电脑配色,电脑配色仪,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电脑配色软件,测色仪,分光光度仪,分光测色仪,颜色管理系统,色差,电脑调色系统,配方管理系统,瑞士汽巴精化可立配,电脑配色,测色配色软件,配色软件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不仅要求舒适,而且要求美观,并会花不少的金钱在家居的装修装饰上,涂料便是人们首选用作布置家居的材料,因为选择得宜的涂料色彩,再配合家居的其它家俱,可以使家居有不同的美感。 无可厚非涂料颜色对家居是十分重要,所以人们开始对家居内墙壁或家俱的涂料颜色十分重视,不论用家或室内设计师都会寻找最合适涂料颜色来布置家居。可惜他们所喜好的颜色在市场往往采购不到。因此,各涂料生产商都会为人们在对涂料颜料的要求,寻找一种最好的技术及销售形式来迎合人们的需求。现今的涂料生产商及销售点会提供以下技术及销售服务。 一标准色卡 标准色卡是常见的涂料销售方法,生产商会把流行或经常生产的颜色印刷在一张标准色卡上。一般的标准色卡都会有二十至五十种颜色供选择,消费者只要在标准色卡内选择所喜好的颜色,销售商便可依据标准色卡上的编号,提供所需的涂料成品。 二、扇形色卡 近年来国内涂料销售商开始普遍使用扇形色卡。扇形色卡是把很多涂料颜色造成窄身色卡,然后把很多的窄身色卡钉装成一本貌似“热狗”状的扇形色卡。扇形色卡的优点是色卡内有很多颜色,一般都会有一千至二千种颜色不等。由于颜色较多而容易在扇形色卡内找到心爱的颜色。 如上两种涂料销售方法,从理论上是很好,但仍然存在很多缺点:就如标准色卡销售方法,由于色卡上的颜色有限,所以客户的选择亦相对地有限。客户会因为在某品牌涂料色卡中找不到心爱的颜色,以至于选购另一品牌涂料。同时,因为标准色卡上有二十至五十种颜色,再加上每种颜色的涂料亦有不同的容量包装,从而使销售商必须每种颜色及容量包装都须要保留存货,否则不能迎合客户的要求,而且有些颜色现可能因不受客户垂青导致长期积压。 扇形色卡销售方法,色卡上的颜色虽然提升到一千至二千种颜色不等,但涂料生产商不可能全部生产那么多种颜色的涂料。另外,销售商也不可能保留那么多种颜色涂料及容量包装的存货。因而客户选中某一颜色后,只有转到涂料厂商生产出来,再送到销售商手中才能交货,各种环节繁杂,交货时间延长,假如客户的选购量很少时,生产及运输成本附加上去,涂料成本明显高涨。另外,扇形色卡虽然拥有超过一千多种颜色,但客户仍然有可能找不到心爱的颜色。 三、新一代的涂料配色中心 在欧美各国现正十分流行名为POS电脑配色系统(Point of Sales TintingSystem),例如大型建材销售连销店内设有POS电脑配色系统为客户实时配制颜色。此系统一般比在实验室内使用的配色系统便宜,而且在操作方面更为容易。客户只需把心爱的颜色色样提供给销售商,销售员使可立即利用POS电脑配色系统的分光光谱仪测量颜色色样。POS电脑配色系统还可在不足十秒内计算出该颜色的配方,

计算机测配色在印染行业的应用

电脑测配色技术及应用 摘要:简单阐述了电脑测色配色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如分光仪配色系统和YP色彩应用配色系统基础资料的建立等;详细的论述了电脑测配色系统在纺织印染中测色和配色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脑测配色;原理;硬件和软件系统;应用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or measuring and match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spectrometric color matching system, as well as database establishment of color matching system with YP colors are also given.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ory of the color measuring and matching system are detailed. Keyword: color measuring and matching system; principl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application 0.概述 纺织品染色需依赖配色这一环节把染料的品种、数量与产品的色深联系起来。长期以来, 均由专门的配色人员担任这一工作, 即先凭经验估算染色处方, 打小样, 目测核样,然后逐次逼近, 直到同标样相比, 目测色差按灰卡达 4 级以上为止。这一过程工作量大、费时、费料、还受配色人员的心理、生理因素变化的影响, 配色重现性差[1] [2] [3]。随着新染料、染料助剂的不断涌现, 纤维原料的变化, 流行色周期的渐趋缩短, 人造光源日益丰富, 再加上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 使配色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继续依赖经验, 无疑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为此, 人们希望能有仪器协助配色。随色度学、测色仪和计算机的发展, 使这一愿望逐步实现。计算机配色适应当前纺织品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 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找到最经济的染色处方, 打样次数少, 节省了人力, 缩短了生产周期,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计算机配色可降低染色料的消耗, 减少常用染料和助剂的种类, 减少库存。它使用数据储存颜色信息, 具有不褪色, 便于查找等优点, 有助于提高印染厂的管理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正由于上述原因, 使得计算机配色的研究方兴未艾。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介绍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简答 一.问:运用本系统是否需要特定的染料? 答:不需要。ORINTEX公司只提供配色软件。所使用的染料全部是工厂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染料。利用工厂现有的染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二.问:如何建立数据库? 答:配色所需的数据库是利用本厂的染料和工艺亲自建立。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如下: ①确定浓度梯度点:每一染料可选5-8个不同的浓度点(浓度梯度), 如:0.01%, 0.03%, 0.1%, 0.3%, 1.0%, 2.0%, 3.0%, 4.0%。 ②按照工厂现行的染色工艺,将选择的每一浓度点打出小样。 打出的浓度梯度样品如下图所示: 0.01% 0.03% 0.1% 0.3% 1.0% 2.0% 3.0% 4.0% 在打小样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保证此八个浓度梯度小样染色工艺的一致性。小样的染色工艺和条件的控制应尽可能和大生产一致。 ③染好的样品要用烘箱烘干或自然晾干,切记勿用熨斗熨烫。将此八 个浓度点的颜色样由浅到深,通过分光光度计(测色头)读取,储存在计算机里。

计算机将浓度点和该浓度点的实际颜色样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即颜色深度随浓度增加而加深的关系曲线(K/S值与浓度C的关系曲线),有了这条关系曲线后,计算机就可以进行配色了。 三.问:电脑配色具有哪些优势? 答:电脑配色与传统人工配色相比,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降低成本等。本系统在给出配方的同时,能得到如下信息:配方与标样的色差、同色异谱值、成本、牢度等。能够预测配方与标样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差值。另外,该软件能够与自动配液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使配色、配液一体化。 四.问:对于不同批次的原材料(基布),对配色结果有没有影响? 答:有影响。但是该软件能够自动修正由于基底的变化而带来的影响。 该软件只要求在建数据库时,保证基布的一致性即可。染色时,由于基布的变化,使得第一次配方的颜色与标样有差异,但通过配方修正功能,自动消除基布变化带来的影响,使配方的颜色与标样一致;对于不同批次的基布在配色前,系统可将基布读入计算机中,来抵消由于基布的不同而带来的第一次配色时颜色的差异。 五.问:电脑配色系统配色时,多长时间能配出一个颜色? 答:本系统配色效率及高,一般通过打样1-2次就能达到标样的颜色。 六.问:如果染料的力份变了(染化料不稳定),如何处理? 答:首先,本系统具有力份自动计算功能,该功能可自动计算不同批次染化料的差异。配色时,计算机根据力份自动调整染料的用量。本软件对染料没有选择性,对于国内染料不稳定的现象,有一定的调整功能。 七.问:购买此软件后,是否需要购买相应的配套染色设备? 答:不需要。该软件主要应用于化验室,它的唯一要求是在建立数据库时,准确称量染化料,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染色设备就用目前车间或化验室现有的设备就可以了。 八.问:电脑配色系统是如何配色的? 答:配色的基本过程为: 数据库的准备与建立→计算机读取来样(标样)→选择可能的染料及个数→计算机自动配色,给出配方→根据配方打样(仿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介绍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简答 问:运用本系统是否需要特定的染料 答:不需要。ORINTE)公司只提供配色软件。所使用的染料全部是工厂目 前正在使用的所有染料。利用工厂现有的染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问:如何建立数据库 答:配色所需的数据库是利用本厂的染料和工艺亲自建立。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如下: ①确定浓度梯度点:每一染料可选5-8个不同的浓度点(浓度梯度)如:%, %, %, %, %, %, %, % ° ②按照工厂现行的染色工艺,将选择的每一浓度点打出小样 打出的浓度梯度样品如下图所示: %%%%%%%% 在打小样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保证此八个浓度梯度小样染色工艺的一致性。小样的染色工艺和条件的控制应尽可能和大生产一致。 ③染好的样品要用烘箱烘干或自然晾干,切记勿用熨斗熨烫。将此八个

浓度点的颜色样由浅到深,通过分光光度计(测色头)读取,储存在计算

机里 计算机将浓度点和该浓度点的实际颜色样建立对应的尖系,即颜色深度随浓度增加而加深的尖系曲线(K/S值与浓度C的尖系曲线),有了这条尖系曲线后,计算机就可以进行配色了。 三?问:电脑配色具有哪些优势 答:电脑配色与传统人工配色相比,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降低成本等。本系统在给出配方的同时,能得到如下信息:配方与标样的色差、同色异谱值、成本、牢度等。能够预测配方与标样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差值。另外,该软件能够与自动配液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使配色、配液一体化。 四?问:对于不同批次的原材料(基布),对配色结果有没有影响 答:有影响。但是该软件能够自动修正由于基底的变化而带来的影响。 该软件只要求在建数据库时,保证基布的一致性即可。染色时,由于基布的变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研究 摘要:简单阐述了电脑测色配色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如分光仪配色系统和YP色彩应用配色系统基础资料的建立等;详细的论述了电脑测配色系统在纺织印染中测色和配色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配色系统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设备建立一个色彩数据库。并且配色以后我们还可以检验颜色匹配是否正确。如果颜色偏差超过△E的要求范围,我们还可以迅速修正配方,直到达到标准。 引言 利用计算机配色方法来配色,将油墨颜色的数据储存在计算机里,它的针对性很强,由于每个印刷厂都有自己的特点,它的针对性

使得对工作的经验要求减低。并且它还可以节约时间,减少油墨的浪费,最重要的是节约了成本。 1.计算机配色系统的功能简介 我们利用计算机配色系统建立一个色彩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的色种是我们印刷时用的基本墨,即CMYK和专色油墨。然后我们利用仪器测量和专业软件计算,快速得到所需要的配方。配色以后我们还可以迅速修正配方,直到达到标准。一般我们以△E为标准来判断我们所得到颜色是否合格。而传统的配色方法主要通过人工目测和经验来判断色相,再进行实验,然后再通过目测方法和经验对配方进行多次修正,这种方法存在了大量的人为主观因素,不稳定性很大,难以精确控制印刷所需要的颜色。所以说与传统配色方法相比,利用计算机配色系统配色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减少了油墨的浪费,还更客观地控制印刷品的颜色。同时计算机配色系统还能把废墨当基础墨输入到数据库里,应用在下次配色中,从而大大降低了油墨成本。 2.计算机配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配色基本原理是当一束白光照射到颜色物体表面时,光一部分被吸收另外一部分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出去,配色系统主要考虑的是反射光。反射光的波长即决定了眼睛所看到的颜色,而在计算油墨配方时,简单来讲就是计算机配色系统通过计算光的吸收值K 与光的反射值S,计算反射光谱反射率。这种配色的结果无论何种光源照明,观察者是谁,产品的颜色总是与实际样品一样。就能够计算出油墨配方。但是,通常情况下,传统的光谱配色对每个波长点进行同等匹配,而实际上,物体不同波长处的同等大小变化,所引起的颜色感知变化却有明显差异,因而应该对不同波长给予不同权重的匹。配色之前必须先有一个油墨的基础数据库,其中各个基础油墨的K、S 值都需要

计算机测配色正式稿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工拼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熟悉Datacolor SF600系列软件的使用; 3.了解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的建立; 4.根据数据库测出标准样的配方; 5.了解人工拼色与计算机测配色的差别与成本; 二、实验原理 1.拼色原理 拼色是以“减法”混色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实际应用中由于找不到理想的三原色,常以红、黄、蓝作为代用三原色(也称一次色)。如果用两种不同的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二次色;若以两种不同的二次色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相拼,可得到三次色。拼色结果如下所示: 一次色红黄蓝红黄 二次色橙绿紫橙 三次色黄灰蓝灰红灰 (棕) (橄榄) (咖啡) 2.计算机配色仪工作原理 照明光投射于不透明织物时,除少量表面反射外,大部分光线被织物吸收和散射。光的吸收主要是染料所致,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导致织物呈现各种色泽。同时,染料越多,吸收地越多,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少,可见,染料浓度和该织物反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Kubelka-Munk的K/S 函数可作为测配色中的理论依据。 (K/S) λ=(1-Rλ)2 /2 R λ 式中R为反射率,λ为波长。 因为假设散射作用全由纺织妨碍了所致,即S与染料浓度无关,则: (K/S) λ=KλC 在可见光400-700nm范围内,以20nm作间隔,取16个波长点测量,可得到一下方程组: (K/S) λ,400=(K/S)λ,400 + K1,400·C1 + K2,400·C2 + … + K n,400·C n (K/S) λ,420=(K/S)λ,420 + K1,420·C1 + K2,420·C2 + … + K n,420·C n · · · (K/S) λ,700=(K/S)λ,700 + K1,700·C1 + K2,700·C2 + … + K n,700·C n 根据Mc Ginnis 的研究,用三种浓度满足上式,则浓度上的自由度很小,不妨先考虑考虑在一些波长上上式两边出现微小差异,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极小差值是的解,即产生了配方。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计算机测配色概述

计算机测配色概述 纺织品染色需要依赖配色这一环节把染料的品种,数量与产品的色深联系起来。长期以来,均有专门的配色人员担任这一工作,即先凭经验估算染色处方,打小样,目测核样,然后逐次逼近,直到同标准样相比,目测色差按灰卡达四级以上为止。这一过程工作量大,费时,费料,还受配色人员的心理,生理因素变化的影响,配色重现性差[1][2][3]。随着新染料,染料助剂的不断涌现,纤维原料的变化,流行色周期的逐渐缩短,人造光源的日益丰富,再加上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使得配色问题变的更加复杂。如果继续依赖经验,无疑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为此,人们希望能有仪器协助配色。随着色度学,测色仪器和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这一愿望逐步实现。计算机测配色适应当前纺织品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最经济的染色处方,打样次数少,节省了人力,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计算机测配色可降低染色原料的消耗,减少常用染料和助剂的种类和库存。它使用数据存储颜色信息,具有不褪色,便于查找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印染厂的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正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得计算机测配色的研究方兴未艾[4]。 同时,纺织品计算机测配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时代性的学科,它涉及到颜色光学,纺织染整,数值计算,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它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与仪器测配色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时开始的,后来随着数学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测配色仪器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更为快捷与完善。计算机自动测配色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普遍,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业颜色控制的质量,同时又强有力的推动了颜色科学的完善和发展[5]。 1 仪器测配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长期以来染料与颜料的应用中普遍以色彩合成与颜色混和理论为基础,采用人工配色,对配色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但既费时又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且成本高、正确性程度差。为此,早在1940年就有人提出了用光电比色计读数法解决配色问题,即仪器配色。仪器配色是随着现代色度学及测色仪器的发展、

测色与配色

一、填空 第九章 1.在成像系统中使用合适的硬件、软件和算法来控制和调整颜色的过程称为颜色管理. 2.把计算机主机与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和输出设备相连所构成的彩色成像系统就是为系统的预期应用提供满意颜色质量的颜色管理系统。 3.设备相关的颜色各种设备都有自己的颜色空间,设备的颜色空间是与设备相关的. 颜色数据在各种设备之间的交换是在各个设备的颜色空间之间转换。 设备无关的颜色是基于人眼的视觉色空间的。 4.颜色转换的基本原则:同一颜色要在不同设备上保证仍然是同一颜色. 5.ICC主要的工作是:对所有的图象文件格式进行整合,并在统一标准下定义各种颜色复制设备的颜色特征文件(ICC profile), 也被简称为ICC。 6.颜色管理系统工作的核心:建立描述设备颜色的特征文件,建立颜色连续空间,利用设备特征文件就可以完成该设备的色空间和L*a*b*色度空间之间进行映射转换,色彩转换模块(Color Management Module)简称(CMM)。 7.色彩信息管理应做到下列的匹配:1、输入设备间的颜色匹配。2、原稿颜色与显示器颜色之间的匹配。3、输出设备间的颜色匹配。 8.颜色管理过程有3个要素:校正、特性化、转换 第八章 计算机配色的三种方式: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三刺激值匹配。 第五章 1.孟塞尔表色系统中的色卡基本上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均匀颜色空间。 2. 孟塞尔表色系统是以色卡的形式出现的,但由于对色相、明度、彩度都按特定的顺序编号,因此在实际中,也可以把各种不同的颜色用孟塞尔标号,即以一组孟塞尔表色系统的参数来表示,其表示方法为: 首先写孟塞尔色相,然后写孟塞尔明度,在明度后划一斜线,接着写孟塞尔彩度,即:H·V/C=色相·明度/彩度例如:5R·4/14,5R为红色,明度中等,饱和度很高,所以它是一个中等深度的非常鲜艳的红色。 3.在孟塞尔表色系统中,表示颜色明亮程度属性的量,称明度,用V表示。表示颜色鲜艳程度的量,称彩度,以C表示。表示色相属性的量,称色相,以H表示。在以孟塞尔表色系统构成的柱坐标系中,Z轴为孟塞尔明度(V),θ为孟塞尔色相(H),r为孟塞尔彩度(C)。 4.孟塞尔表色系统是把染好的色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制成图册,作为物体知觉色的标准。 5.知觉色是基于颜色知觉的色。所谓颜色知觉是为了区别人对物体形状和大小判断的视觉功能,指的是单纯由于光刺激(物体的反射光)而产生的视觉特性。 6.在太阳光的照明条件下,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通过大脑的分析判断而产生的颜色视觉特性,称之为色知觉,此时的颜色称之为知觉色。 第四章 1.测色条件:绝大多数被测样品不是完全反射漫射体,存在不均匀的吸收、透射、各种不同角度的反射。 2.ρ(l)的测定:测量不透明物体的分光反射率ρ(l)是以完全反射漫射体作为参照标准。(完全反射漫射体就是反射率在各个波长下均等于1的理想的均匀反射体,它无损失,全部反射入射光,并且在各个方向上亮度均相等。不透明物体的分光反射率ρ(l)是在同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