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香花岭建设,今年下半年,镇政协工委组织政协委员,在民政所、卫生院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站所负责人、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座谈等方式,对我镇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我镇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镇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475元,高于5000元的达到25%以上,低于2000元贫困线的不到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198元,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9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90%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6.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8%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2%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镇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街道3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在镇里或县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2、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压力太大,象我镇渌到埠头过百花村到东安的公路属村级公路,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就需要200多万元,几个村组实在无力负担。

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失修,人畜机械破坏、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荷叶塘村蓝球场水泥面因挖机进场装载锰矿被被压坏、大源村变压器被盗、塘复村烤烟房因管理缺位,未能完全发挥作用。杨柳村办公楼杂草丛生,塘复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很少,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到位。镇里从没进行一期就业技能培训,每年送一批40多人到县里参加培训的只是报名就完成任务,无实际内容。有的部门是借培训之名套取国家培训资金。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镇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流出快;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2、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

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镇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12%享受低保比例过少,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

目前我省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城镇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医疗保险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5年底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6.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有的群众嫌手续麻烦,几百元的医药费就不报销了。城镇医疗保险自2009年推行以来,交纳金额大,推行面不大。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镇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部分农民种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以业农副产品涨价,尤其是下半年大部分产品价格飞涨,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留守多为386170人。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电线、电器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改进的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相关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3、

加强宣传,落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搞好城镇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加快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6、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建议协调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落到实处。

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一、民生问题的界定 对于“民生”有一个比较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对民生的界定过于模糊或者过于宽泛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界定的民生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于庞杂、模糊不清的状况。相反,如果对于民生的界定过于狭窄的话,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民生政策也不免会出现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形。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同上,第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同上,第835页)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二、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 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春节民生问题的思考

春节民生的思考 2010级法学一班仲云云 摘要: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它是新年的开始,是一家人合家团聚的日子。在此期间的许多问题都反映了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人们群众最真实的需求。春节交通,春节消费是反映民生问题的有力证明。 关键词:春节交通春节消费民生重要性解决措施 春节是中国最富特色的节日,在春节期间的民生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当下一些涉及普通百姓生活利益的春运问题和消费问题。在这个温暖、和谐的2011年春节期间,笔者对其期间的民生问题做了一些实践调查,采访了一些普通民众,收集了有关资料,分析了春节民生之中有关春节交通,春节消费等问题。 一、春节及春节民生 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它强调的不仅是人的生存条件,而更追求人的生活质量。民生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群众利益的起点。春节期间人们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的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民生问题的最好反映,尤其是人们在此期间的一些观念和消费行为。笔者在此期间,做了一些社会实践,其中反映了许多春节期间的民生问题。 二、春节交通及问题 春节是亿万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也是千千万万在外务工这期盼回家的日子。一年到头,一地打工的艰辛,与父母儿女离别的忧伤,都即将被回家过年的喜悦冲淡,然而,对许多农民工来说,回家过年的路却是艰辛漫长。 临近春节的一天,笔者走访了宿迁市沭阳县的火车站,我们县的车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中转站,汽车票太贵,许多人都会坐火车,然后再从我们县城坐到其他地方。当我进入车站就被吓了一跳,偌大的车站里到处都是人,站着的躺着的坐着的都有,几乎都是农民工打扮,还有人棉被裹在身上就这样躺在车站里睡觉。 事实上,春运期间车票供不应求造成车票价格上涨,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人却借此大发其财,所谓的黄牛党,他们通过其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者通过雇佣大量人员打电话,排队等方式一次性取得大量车票,囤积居奇,高价出售,从而加剧了春运矛盾。在春运期间,车站的附近总有这些人神神秘秘的拉住过往的行人,问其要不要票,他们利用乘客急于回家的心理高价兜售,而乘客却也不得已接受。在笔者与周围要回家的民工聊天时,笔者了解到,他们为了能早日回家过年,许多人是转了几天没买到票的儿从黄牛那里高

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极不寻常。这是一份非常时期的政府工作报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来在三月初例行召开的两会延期到五月下旬。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必须综合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新的形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要做出适时调整。 在极度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确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怎样化危为机应对更加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所有的关注便聚焦到今年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短,但内容依然是沉甸甸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把握了一个“实”字,突出了一个“民”字,回应了各方关切,是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 把握一个“实”字:直面困难挑战,着力当前谋及长远 这份报告的一个最大看点,就是没有提出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是实事求是的。 事实上,不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指标,也有利于我们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唯GDP数字论英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果有一个数字杠杠横在那里,许多地方就难免会在数字上搞层层算账、层层加码,甚至弄虚作假形成新的形式主义。眼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抓好复工复产达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守住“六保”底线,稳定经济运行。长远看,面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决不能回到简单以经济增速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老路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疫情对我们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从经济工作的角度看,一方面我们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数字增长思维,全力提高发展质量,这也是应对疫情挑战产生的历史机遇。无论是实施疫情防控,还是适应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客观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已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疫情发生也暴露出我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上还有诸多欠缺,必须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所以,看淡一点增速,抓住发展质量,才是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才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 当然,不确定具体全年经济增长指标,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不重要。其实,宏观经济运

《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修订印发的《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政策解读: 一、修订背景 2015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建〔2015〕58号),对加强全省公共建设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求,为进一步优化财政扶持政策,规范专项资金分配和管理,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办法》修订工作,主要从规范性、现实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总体仍分为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支持领域,第三章分配、下达和使用管理,第四章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第五章附则,共计17条。与原办法对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是明确了实施周期。按照省财政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要求,《办法》明确省级专项资金实施周期原则上为3年,周期结束后需对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研究确定新一轮实施计划。 二是突出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省委、省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求,本次修订将专项资金的使用重点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取消了政策到期的产业集聚区支持领域,主要聚焦支持公益性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循环发展、服务业、能源发展、山海协作、价格监管等6大领域。 三是体现机构改革变化。根据我省机构改革方案,原省物价局拟定并组织实施有关价格政策职能并入省发展改革委,相应的成本调查、价格监测等财政支持内容并入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 四是完善分配方式。按照根据省政府“两个一般不”改革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求,主要采取项目法和因素法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用于支持公益性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实行项目法分配,其他支持领域的资金实行因素法分配,并根据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和绩效要求,对因素法的分配因素作了调整,更加注重工作的整体推进和绩效情况。 五是强化绩效管理。按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引入绩效目标管理有关内容,要求在资金分配方案、项目安排、实施情况等各环节全面体现绩效目标,并对绩效申报、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职责和要求作了规定。 六是强调时间节点。按照当前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省级专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2.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近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和地方最近相继出台了新政策、新措施,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民众的生计与生活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日常生存生活和发展相关的问题。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具体地说,包括由低到高的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主要指民众基本生计状况的底线,侧重于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民众的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等等。第二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基础性的基本权力。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具体内容包括:充分就业问题,提供基本的职业培训问题,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第三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幅度提升和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等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问题之后,就应当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众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状况,社会成员权力的全面保护状况

等。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层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 民生问题为何成为时代主题。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我国的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000多美元,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按照现行汇率换算得出的,而我们国家不是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得国家,所以仅仅从汇率的角度来评估我国的发展是不确切的。现在无论是世界银行还是联合国,在评估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个项目,那就是人均PPP(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一致认为,中国现在实际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70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方方面面,限于时间,我们难以展开,对我们来说感受最直接的至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另一个方面就是居民生活水准得大幅度提升。我国以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取得这样得成就,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得成就之一。然而,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这条腿长,而社会发展这条腿短的现状,社会发展明显的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突出的表现在我们国家民生问题没有得到突出的改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一方面是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另一方面是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西部地区的农村,老百姓走的还是土路,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就会引发种种纠纷,甚至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专家研究发现,中国有80%的群体事件是因为民生问题没有得到

房价过高对民生的影响和分析 论文

房价过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住房供求失衡,出现了区域性投机购房过热现象,房价涨幅远超居民收入增幅。尤其是近几年,部分城市房价连续快速飙升,“房价高、住房难”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连续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住房问题都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民生热点之一。从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住房已成为社会矛盾激化、各方利益冲突的焦点问题。房价过高对房地产的协调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金融的稳定运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各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字:房价上涨 房价过高的危害 1、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及损害房地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高价房导致房地产市场过热,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在几大重要行业中占居首位。房地产能否良性发展,不仅关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多个行业,还会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从以往经济数据可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

地产,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从地方政府层面分析,有太多的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介入房地产之中,房地产承担着财政增收、GDP增长、城市改造等重任。地方政府越来越倚重拍卖地皮、推高房价带来的经济繁荣,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2、积聚了巨大的银行信贷风险 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必将导致更多的消费者通过长期按揭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住房需求,消费者在办理按揭的时候通常根据自己当前的收入水平预期未来的债务偿还能力,一旦将来实际收入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就很可能出现相互拖欠、甚至不能偿还的现象。如果经济出现整体不景气,社会上就会出现大批的“负资产者”。信用渠道的阻滞和中断,将会严重危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3、抑制了其他正常消费,社会利润过度集中于房地产领域 消费需求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由投资波动所引起的震荡。在购房过热的背景下,普通工薪族基本上都是靠大比例信贷资金购房。为了住房这个基本生存需要,他们不

关于当今中国民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今中国民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民生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建设被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等领域,我国加快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步伐,一系列相关社会政策付诸实施,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具体成果如何呢?请看本次调查的几点结论。 70%的城乡居民认为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然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城乡居民认为,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五年前有所上升,只有12.4%的城乡居民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有近60%的城乡居民认为,未来5年的生活状况还将继续改善。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生活状况改善的充分肯定,也表明了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自2006年以来,农村居民的受益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在有关资料2006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的比例为69%,高于同期的城镇居民近13个百分点;而在2008年的调查中,认为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的农村居民比例上升到了76.3%,依然比同期的城镇居民高了13个百分点。这种趋势说明,自2006年以来,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保农、惠农、助农、富农的政策,使得广大农村居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收入差距方面,据此次调查数据测算,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最高20%收入组的家庭平均收入是最低20%收入组的16.3倍。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当明显,城中地区的居民家庭收入平均是城东部与西部的2.03倍和1.98倍。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制约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在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上,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差距甚为明显。以冰箱为例,最高20%收入组家庭有87.5%拥有冰箱,而在最低20%收入组中只有22.75%的家庭拥有;家用电脑的差距就更为明显了,最高收入组有近2/3的家庭有自己的电脑,但最低收入组中有电脑的家庭只有不到4%!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对于启动内需是十分关键的。 物价、看病、收入差距和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调查给出的18个社会问题中,公众认为最为严重的前三项是“物价上涨”、“看病难、看病贵”和“收入差距过大”;排位第四到第七的分别是“就业失业”、“住房价格过高”、“贪污腐败”以及“养老保障”;排在八至十位的分别是“环境污染”、“教育收费”和“社会治安”。除“物价上涨”属于阶段性问题外,其余社会问题的排序和调查相关资料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 与农村人口相比,城镇居民认为“就业失业”和“住房价格过高”与其切身利益相关,有30.5%左右的城镇居民把它们排入前三位的社会问题,而在农村居民中仅有15%左右的人如此认定。相反,在农村居民看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他们急于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这里特别指出一点:这个调查是在2011年8月进行的,当时物价问题突出,现在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物价大幅回落,就业问题因经济形势变得非常突出。 大部分居民感知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但近40%的人认为矛盾不会激化 在调查中,我用“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这个问题来考察民众对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现实感知。结果表明,一方面,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状况给予了肯定,认为“有一点冲突”和“没有冲突”的人占了70%,但另一方面,也有30%的人认为存在较大的或严重的社会群体利益冲突。 当前主要的社会群体利益冲突主要聚焦于贫富矛盾和干群关系 公众对于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感知,主要集中在对一系列社会群体之间差异和矛盾冲突的判断上。在调查中,列出了七对具有对应关系的社会群体,向公众询问“哪两个群体差异最大”,“哪两个群体最容易产生矛盾”。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差异的角度还是从容易产生冲突的角度,“穷人和富人之间”与“干部与群众之间”都排在前两位。这说明贫富关系和干群关系,是目前最需要处理好

3.民生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民生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公共财政的建设,用于民生项目的财政资金逐渐加大,主要有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城乡统筹等内容。从本期开始将逐步整理部分民生项目指标供参考。 3.1 某城区义务教育项目评价指标与标准 某城区义务教育项目包括主要用于校舍维修、购置教学设备和学费资助等,以改善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减轻进城务工家庭的教育负担。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标准) 标准分值 一 级 二级三级 业务指标 目标 设定 情况 (6分) 依据的充分性项目资金设立依据是否充分。有批准文件:2分;没有批准文件:0分。 2 目标的合理性项目预定目标设置是否客观、合理。合理:2分;基本合理:1分;不合理:0分。 2 目标的明确度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明确。明确:2分;基本明确:1分;不明确:0分。 2 目标 完成 情况 (9分) 目标完成效果项目实施完成后达到预期的效果的:3分;一个学校未达到预期效果扣0.5分,扣完为止。 3 完成的及时性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的:3分;一个学校未按规定时间完成扣0.5分,扣完为止。 3 完成的相符性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完全相符:3分,基本相符:2分,部分相符:1分;不相符:0分。 3 组 织 申报内容真实 性和完整性 各区申报人数是否真实,申报资料是否齐全。真实完整的:5分,一个区作假扣1分,扣完为止。 5

管理水平(25分) 资金拨付的规 范性 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对专项资金是否按程序拨付。严格按程序办理:4分;部分环节没有按程序办理:2分; 不按程序办理:0分。 4 项目组织、制度 保障 依据市教育是否对本项目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办法和发展规划及区教育局是否对本项目制定了专门的项目 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满分:4分;每少一项扣1分。 4 市教育局对项 目的管理 市教育局是否编制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表,对区教育局的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是否进行监督检查, 并制定资金跟踪反馈表。编制项目计划表、资金使用计划表和资金跟踪反馈表各得1分;对专项资金使用和 管理情况是否进行监督检查,满分3分,严格监督检查:3分,部分没有监督检查:1分,没有监督检查:0 分。 6 区教育局对项 目的管理 区教育局是否制定了专项补助经费使用情况表,对专项补助经费的实际用途是否明确。一个区未制定专项补 助经费使用表扣1分,扣完为止。 6 社会效益(30分) 改善办学条件 通过项目投入,对改善了办学条件是否有帮助。90%-100%受益学校认为有很大帮助:6分;80%-90%受益学校 认为有很大帮助:4分;70%-80%受益学校认为有很大帮助:2分; 70%以下的:0分。 6 进城务工人员 子女入学人数 变化 项目对吸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接受义务教育的作用。入学人数增加比例=(2010年入学人数-2006年入 学人数)/2006年入学人数×100%。≥60%:6分;50%-60%:4分;40%-50%:2分;40%以下的:0分。 6 学校的满意情 况 90%-100%受益学校满意:6分;80%-90%受益学校满意;4分;70%-80%受益学校满意:2分;70%及以下受益 学校满意:0分。 6 减轻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就读 义务教育负担 项目对减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负担的作用。90%-100%受益学生家长负担得到减轻:8分;80%-90% 受益学生家长负担得到减轻:6分;70%-80%受益学生家长负担得到减轻:4分;60%-70%受益学生家长负担 得到减轻:2分;60%及以下受益学生家长负担得到减轻:0分。 8 项目的可持续 性 教育部门对该项目做出远景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的得4分,未作相关规划的不得分。 4 业务指标得分小计70 财务指标资金 落实 情况 (10 专项资金到位 率 专项资金到位率=实际拨付金额/计划投入资金×100%。≥100%:3分;90%-100%:2分;70%-90%:1分;70% 以下的:0分。 3 专项资金到位 及时性 专项资金按照项目要求及时到位的:2分;延迟到位:1分;一直未能到位的:0分。 2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文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文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全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 到大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以下简称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 人口。 第三条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 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分别 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对地方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及指标取值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三章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八条各地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紧密围绕促进减贫的目标,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民生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 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具体内容 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等。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

论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途径修订稿

论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和主要途径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论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途径 姓名:梁颖荣学号: 【摘要】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直至今日民生问题也尤为重要。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本。所以民生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与发挥等问题。什么是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通常表现为: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种种问题。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a【关键词】民生;意义;解决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又体现和蕴含着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科学发展观。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内涵 民生问题无论是当前还是将来都有着无限极的意义,它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它是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即生存条件)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即生活质量);它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基于此认识和理解民生的内涵是有必要的且是必须的。今天我们所说的民生问题,不仅是物质生活层面,即当年孙中山概括的衣食住行四要素,还包括了精神生活层面的问题,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这个“文化”,又是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大文化”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及人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我们国家的各种民生问题也在不断放大,从物质到精神,从原本意义上的“人民的生计”上升为精神文化等生活层面,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民生的涵义日益深远。 立足理论和实际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知: (一)民生是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民生问题以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即国家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人之为人所应该具有的权利和尊严,主要包括社会救济、基础性的和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 (二)民生是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从而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 (三)民生是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民生问题从这一意义上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

我国高房价对民生的影响初探——基于民众价值观视角

我国高房价对民生的影响初探——基于民众价值观视角 摘要:我国的房价在已经大大超出普通民众购买力的情况下仍然持续高涨,给 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从民众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了高房价 的危害性,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控制房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确保社会稳 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房价危害价值观 0 引言 老子曾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把“人”和“道”、“天”、“地”是放在一个层次考察的。“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世界万物的起源;“天”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古代 皇帝即为“天子”;“地”乃是安身立命之基础;“人”即指芸芸众生,普通百姓。由 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把“人”与“道”、“天”、“地”相提并论,体现出了高尚的民生情怀。古人早已悟出的道理,到了现代化的今天反而略显苍白。“国以民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但是如今,民生这条大道却被高房价,低就业率,飞涨的物价,暴力的拆迁等等问题挤的满满当当。尤其 是房价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高字可以形容的,早已达到疯狂的地步。 根据2010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 量近9.4亿平方米,均价约4695元/平方米。另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站上 的数据显示,北京2009年第4季度,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排第一的“东钓鱼台花园”达70639元。而早在2008年,据赳客网“宜居城市研究室”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商品房均价为14099元,杭州为13338元,就连武汉,南昌,贵阳等内地城市的 商品房均价也都在4000~6000之间。如此高的房价,不仅对经济产生了诸多消极 的影响,而且严重考验着正常的伦理道德秩序。在高房价重压下的普通民众们, 身心疲惫,生活变形,价值观体系紊乱,信仰危机也随之而来。具体影响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房价腐蚀了传统的婚姻爱情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 节一切个人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婚姻爱情观属于价值观的一部分。在高房价的今天,传统的以“爱情至上”的婚姻标准已经悄然发生了异化。恩 格斯曾经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爱情、婚姻是需要道德来维 系的,婚姻的质量、状况也与道德有关。以是否有爱情来判断婚姻是否道德,是 人类在进化发展中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时,我还处于孩提时代,由于好奇作祟,跟着我姑姑 参加过不少相亲活动。记得那时候,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对方的人品、能力、长相等,注重双方是否合得来,强调感情的因素较多,物质因素较少。但到了现在, 很多人首先关注的是物质经济条件,是否有房,是否有车,是否有良好经济来源。尤其是男青年,如果没有房子,即使人品再好,能力再强,也是等于空谈,因为 这些是隐性的,未必是一眼可以看出的,可是房子就不一样,它是显性的外在的,显而易见的东西。一套房子几乎可以压倒一切。房子竟然成了是否开始爱情或婚 姻的首要先决条件。在很多生活压力大的城市,有很多相恋多年的情侣就因为买 不起房,而分道扬镳。不禁想起了曾经在网络上看见的一句话:现在女性择偶新 标准“有车,有房,最好死了娘”。由此可见,从过去的“爱情至上”过渡到今天的“房子至上”,高不可攀的房价无疑是幕后推手之一。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看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是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实行有利于就业的财政、税务、金融政策,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着力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其次,“教育是民生之基”。知识就是财富,科教兴国,百年大计。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义务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所有的家长不再为学费发愁,让所有的校门都对莘莘学子敞开。 其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民生的14个经济指标含义详解 1、GDP 国内生产总值, 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 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2、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专项项目申报书

项目级别:□小额□一般□重点□重大 渝北区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专项 项目申报书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Ο一六年七月制

填写说明 一、本申报书适用于民生创新类科技计划项目。对该类计划项目的界定,具体内容参见《渝北区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二、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应符合渝北区科委发布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并在渝北区属板块内实施或应用。项目名称总字数限30字(含数字和字母)。 三、本计划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四、申报书正文中涉及目标和考核指标等内容,原则上将成为项目任务书的主要内容,请慎重填写。“考核指标”中“约束性指标”是指申报单位必须完成的考核指标,如无法完成,则考核不合格;“选择性指标”是指申报单位在完成约束性指标之外,反映项目成效的其他指标。 五、申报单位是渝北区属板块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充足经费的能力。合作单位不受地域限制。 六、项目负责人应当符合《渝北区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完成项目的能力。 七、项目申报书用A4纸张双面打印(七份);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应在申报书上亲自签名,交由申报单位签章后统一报送渝北区科委。

二、考核指标 1、约束性指标 (1)描述技术研究应达到的指标 (2)描述节能、环保、安全等指标 (3) 科技传播与普及 (4) 其它 2、选择性指标 (1)申请发明专利(件) (2)获得发明专利(件) (3)申请其它专利(件) (4)获得其它专利(件) (5)技术标准 (6)软件著作权 (7)生产(应用)许可 (8)人才团队培养 (9)国际合作 (10)其它 三、主要合作单位 四、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