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知识点总结

运营管理知识点总结
运营管理知识点总结

1运营系统概念:在运营过程中,投入劳动、土地、信息、资本等资源,经过制造、运输或处理等活动,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并引入反馈机制,致力于实现增值的运营过程构成完整的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

2生产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包括服务业。职能:运营:创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运营是核心。财务:为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需求,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作用:1生产与运作是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2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3战略层次分为:1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目的的基本途径2业务战略:企业的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部门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其目的是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实现。生产战略属于职能战略层次。

4运营竞争力体现在:TQCF1价格C:价格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企业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但多数会促使企业将地产或劳务的成本。2质量Q: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3柔韧F:表现在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以及快速更新工艺或技术的能力这两个方面。4速度(交货期)T:指企业在承诺交货的当日或之前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5新产品开发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力模式:从最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给的变化带动需求的产生和变化。(青霉素)技术导向型的产品以科研-生产-销售的模式出现。2需求牵引动力模式: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然后进行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的研究;最后根据销售预测决定是否开发这种产品。(家用电器用品)它是以市场-研发-生产-市场的形式出现。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1投入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做好市场定位,加强广告宣传和广告推介,强调产品的新颖性。同时改进工艺,提高效率,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促使产品尽快进入成长阶段。2成长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细分市场,做好配套服务,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能力,扩大批量。并着手研制开发新产品。3成熟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同时适时推出新产品。企业把资源更多投向新产品。4衰退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果断地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代之以新产品。

7工艺类型:1转化工艺:通过生化方法,将一种或几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2制造工艺:将原材料加工成特定形状的产品。3装配工艺:各种零配件组合成产品。

8工艺流程指一个企业如何利用上述一个或多个工艺技术来组织物料的加工和转换活动。

分类:1单件生产: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很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或少数几件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多采用富有柔韧的设备,并按照工艺专业化布置设备,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如制作影视剧、建造大楼、为明星定制服装。2批量生产: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多种或为数不多的几种产品,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有限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当一批产品加工完毕改制另一批产品时,需要重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如机械加工、书刊印刷。

3大量生产:是一定时期内只生产一种或品种极少的产品,每种产品大量重复生产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多采用专业化的设备,按照产品专业化布置设备和工艺设备,管理重点是生产线的平衡。如汽车装配线、饮料灌装线。4流程型生产:是一定时期内不间歇的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生产组织的刚性强,要求上下游工序之间有非常高的协同作业,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带来极大损失。如化工、炼钢、制药、发电。

9P-P矩阵用于工艺流程选择:这种矩阵有两个维度组成:产品特性和工艺类型。代表产品生命周期(PLC)的箭头的涵义:对同一产品,在投入期倾向采用单件或批量生产,在成熟期,倾向采用装配线。代表单位成本箭头的含义:当采取单件或小批生产时,应尽量满足的定制化,以弥补单件或批量生产较高的单位可变成本。沿对角线选择和配制工艺流程最为经济。10运营能力的定义:组织接收、持有、容纳、给付的能力。度量:设计能力是企业新建扩建后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有效能力是一个系统在一定的产品组合、现实的员工工作

计划、设备维修计划和质量标准的条件下,运作系统可以合理地维持一个较长时期的最大产出水平。有效能力<设计能力。实际产出指由于机器故障、缺勤、材料短缺、质量以及其他管理者所不能控制的因素,通常要小于有效能力。效率=实际产出/有效能力。运营能力规划的重要性:1运营能力事关长远2运营能力决定着初始投资与运营成本3运营能力影响着组织的竞争力4运营能力影响到组织的日常运营管理。

11调整运营能力的几种策略:超前策略(积极)、滞后策略(消极)、折中策略(中间)规划运营能力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规模越大越好?与其它能力的配套性:大卖场的好生意与其它周围配套有关么?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生产规模一样么?需求的季节性:如何应对季节对生产规模的影响?规划运营能力的步骤:估算所需运营能力、核定差距、调整运营能力、评价运营能力方案、实施方案、测评实施效果。12选址方案的评价方法:1因素评分法:对影响决策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评分,根据影响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对备选方案综合评分,以此选择最佳决策方案。2重心法:借助重心来辅助选择经济重心的地理位置,使从该经济中心到各个配送目的地的总的配送成本最低。步骤:1绘制表示配送目的地相对位置的图2添加坐标系,并标明各个配送目的地的坐标

3计算重心位置坐标4根据重心位置周边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定位置。运输模型: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由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组成。求解运输模型最常用的是表上作业法,就是从最低的单位运输费用出发在满足供应量和需求量的约束前提下,求可行解。13企业选址的三种选择:在现址上进行扩建、保留现址并增加新址、放弃现址而迁至新址14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1工艺专业化布置:按照生产工艺特征安排生产单位和设备,相似的生产单位和设备被布置在一起。例如机械制造厂按设备设置成车工车间、锻造车间、磨工车间等,医院按功能设置成内科、外科等。特点:a对产品品种变换的适应性强,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b产品的物流比较复杂,生产过程连续性差;c在制品库存量较高;d生产周期较长。2产品专业化布置: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例如汽车厂的装配线、玩具生产线等。特点:a对品种变换的适应能力差,仅适合于大量、连续生产;b 物流连贯性强,节约了生产面积,缩短了运输距离;c在制品少;d按节拍组织生产,易于管理。

15成组技术:建立在工艺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的方法。扩大了零件的生产批量。

16流水线的基本特征:1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2工作地按工艺顺序排列,劳动对象在工作地之间做单向移动3各个工作地的加工时间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4按统一的节拍进行生产。流水生产线是典型的产品专业化布置方式。节拍:相邻两件产品的出产时间间隔。17工艺专业化布置方法:1从一至表法:是一种逐步寻优的设施布置方法,经过有限次的试验和改进,求得加权移动距离近似最短的设施布置方案。假设两个基本条件:各项临设施之间的距离相等;不考虑零件的重量和数量差异。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设施数量较少的情况。2活动关系图法:通过图解方法描述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从而得出较优的平面布置方案。

18质量螺旋:美国朱兰提出,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在不断的上升循环提高的过程。PDCA 循环是美国戴明提出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美国费根鲍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一多样: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加的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各个管理层都有其质量管理内容;产品产生的各个过程都有质量管理;每个人都参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质量功能展开QFD、顾客满意度测评、QC小组、田口方法

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核查表、分层法、帕累托图、因果分析图、散点图、控制图

19库存的定义:即存货,是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分类:1按在投入-转换-产出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成品库存。2按

库存的作用,分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和在途库存。3按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4按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独立需求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是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有市场所决定的需求,在数量和时间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可以通过预测粗略估算。如库存控制模型) 相关需求是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一种确定型需求。如MRP)。库存的作用:1满足不确定的顾客需求2平滑对生产能力的要求3缓解运营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问题4降低单位订购费用与生产准备费用。5利用数量折扣6避免价格上涨。

20库存的ABC分类管理:依据80/20原则,以库存物资单个品种的库存资金占整个库存资金的累积百分比为基础,把库存物质分为ABC三大类,然后进行分类管理。A类物资是品种少、占用资金多的重要物资,物资品种占10~20%,却占用了全部库存资金的70~80%。安全库存水平低,要经常检查按需订购,需要全面及时精确的管理。B类物资是介于A类和C类之间的物资,物资的品种占30~40%,占用了全部库存物资的15~20%。安全库存水平中等,正常订货即可,一般的管理要求。C类物资是品种多、占用资金少,采购较容易的次要物资,物资的品种占40~50%,但只占用全部库存资金的5~10%。安全库存水平高,需要周期订货,保有余量,简化的管理要求。

21经济订货批量: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达到最小的订货批量。

22综合计划是企业一年左右的中期生产计划。编制综合计划通常采用滚动模型。编制综合计划的两种策略:1追逐策略:在计划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能力来匹配需求。当需求变化时,通过雇佣或解佣员工使生产能力与需求达到一致,关键在于:当需求增加时,是否有一批容易培训、可供雇佣的工人。优点:存货水平相对较低。缺点:缺乏运营的稳定性。特点是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工人会有意放慢速度,因为他们担心订单完成就会失去工作。2平准策略:在计划期内使生产能力保持相对稳定,通过库存的缓冲作用,提前或延迟交货来应对需求的波动。优点:人员稳定、产出平衡。缺点:当需求低于正常生产能力时,导致存货,资源利用不平衡。

23编制综合计划的方法:1线性规划法:在需求和生产能力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安排各种生产方式来达到总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制定生产计划。一般线性规划模型由决策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2表上作业法:对于约束条件较少的生产计划问题。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形式,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明了,广泛应用于编制企业计划。24主生产计划(MPS)是根据预期产品到达量、订货提前期和现有库存等因素而规定的计划期内必须完成的具体产品的数量和进度。

25 物料需求计划MRP: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确定一种零件、组件和生产产品所需资源的逻辑。MRP有3个输入:主生产计划(MPS)材料清单(BOM)库存记录。多品种加工装配

26企业资源计划ERP:把供需链内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作为管理对象,实现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人事,工程技术等的有效管理。克服了MRP的局限:资源局限于企业内部;决策方法局限于结构化。所有企业27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

28作业排序的目标:1满足顾客或下一道工序的交货期要求2流程时间最短,即各作业在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最小3准备时间最短或成本最小4在制品库存最低。任务:1分配作业、机器、人员到作业中心或者其他特定地点2决定作业执行的顺序。

29为了得到所希望的排序方案,提出了很多优先调度法则,在实际中常用的是:1先到先服务法则2最短作业时间法则3交货期最早法则4剩余作业时间最长法则5剩余作业时间最短法则6剩余作业数最多法则7临界比最小法则8随机法则。

30关键活动:时差为零的活动。

31约翰逊法则:1全部作业中找出加工时间最短的2如果最短的加工时间发生在第一个作业中心,则把相应的作业排在第一位,如果最短的加工时间发生在第二个作业中心,则把相应的作业尽可能后排3把确定的作业从序列中去掉,重复步骤。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 过程、流程是企业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流程战略的目的是寻找在一定的成本及管理约束下,生产满足客户要求和符合产品规格的产品的方法。 第一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一、生产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某种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要消耗人的劳动,故可按人的劳动消耗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分解为劳动过程、自然过程、等候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直接参加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①工艺过程:直接使劳动对象在形状、尺寸、性质、相互位置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加工制造过程)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必需包括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毛坯加工-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三个工艺阶段 ·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它是组成工艺过程的最基本的单位。 ②检验过程。③运输过程。 (2)自然过程:借助自然力完成的生产过程。酿酒——发酵、香肠——风干 (3)等候过程:实际生产中,对劳动对象的加工并不总是不断地进行的,常常由于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上的原因,需要停下来等候下一步加工、检验、运输。 ·有弊:等候时占用空间(库房或生产用地),难免发生损耗,增加生产费用。 二、企业生产过程(广义)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企业范围内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准备、服务过程的总和。包括: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正式生产之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设施布置等 (2)基本生产过程:企业生产基本产品的过程。基本产品:代表企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产品)。汽车厂——汽车;机床厂——机床;家具厂——家具。 (3)辅助生产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辅助产品与劳务的过程。家具厂;油漆、钉子(4)附属生产过程(副业生产过程):利用生产基本产品剩下的边角余料、废渣、废液,生产副产品的过程。如机床厂——饭盒 (5)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各种服务性活动的过程。如生产物资的供应、保管和运输。 ?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把各种生产过程划分为少数几种典型形式。 这些典型形式就是生产类型。 ?按工艺过程划分的生产类型 (1)流程式生产(2)装配式生产 ?按确定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产品通用性) (1)备货生产(2)订货生产 ?按生产数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通用性) (1)大量生产(2)单件生产(3)成批生产 ?为什么要划分生产类型 *类型不同,方法各异*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便于推广,指导生产

战略管理知识点汇总

战略:根据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为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长期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全局性谋划。 愿景: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望,是企业努力经营想要达到的长期目标。企业愿景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我们要成为什么?反映了管理者对企业与业务的期望,描绘了未来向何处去。 使命企业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从长期来看,企业使命说明了未来将要变成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企业对于它所要服务的对象与经营范围的界定等基本问题。企业使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原则、方向和哲学 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战略态势战略态势是指在目前的战略起点上,决定企业的战略业务单位在战略规划期限内的资源分配和业务发展的方向。 稳定型战略:是指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约束下,企业准备在战略规划期限内使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的战略。 增长型战略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引导企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层战略:也称竞争战略、事业部战略,指经营管理某一个特定的战略经营单位的战略计划,是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又叫低成本战略,是通过采取一整套行动,与竞争对手相比,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具有某种特性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这种特性是被消费者接受的。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1)可以发掘企业内部优势,实现资源共享;(2)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3)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4)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其他优势; 多元化经营的弊端:(1)容易分散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2)不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竞争力;(3)会造成管理质量下降;(4)降低了企业适应市场的灵活性;(5)面临更大的市场整体风险;(6)削弱原有产业;(7)行业进入风险;(8)行业退出风险; 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就是企业将原来可独立进行的、相互联系或相似的经济活动组合起来。相互连续的活动的组合,称为纵向一体化;相似的活动组合,称为横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优点:(1)降低产品成本(2)提高产品的差别化能力(3)增加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产品市场适应性(4)提高进入障碍(5)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

运营管理复习材料

运营管理 第一章 一、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运营管理可定义为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 二、运营管理的目标(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增值。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顾客满意是前提,只有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三、运营管理的实质(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实质可概括为三句话:通过有效管理实现增值,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特定的需求。 四、运营管理的特征(填空、简答) (1)集合性运营管理由多个可以识别的子系统所组成,如物资管理系统由计划管理子系统、库存管 理子系统、质量检验子系统等组成。 (2)关联性若干个体集中在一起,只能算一个“群” ,只有当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或相互作用时,才能成为一个系统。 (3)目的性一个现实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一定的功能且有一个或多个目的,如果这些目的达 到它们的最大等级,就说实现了系统的最优化。 (4)环境适应性运营系统必须适应周围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五、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名词解释) 1、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2、费用控制:费用控制就是保证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3、进度控制:就是把运营中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在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以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 第二章 一、运营战略、运营策略、实际运营(名词解释、填空) 1、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组织在组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组织系统的运行与控制以及组织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方面所做出的中长期谋划。 2、运营策略:运营战略是针对某一运营战略而形成运营模式。 3、实际运营:主要涉及组织内的产品、工序、方法、使用的资源、质量、成本、生产准备时间及进度安排等。 二、生产率(名词解释、填空)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 三、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论述、多选、简答)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 四、例题计算(P25 某机械加工厂,一周内生产出10000单位的产品,产品售价为5元/单位。为生产这些产品投入了500个工时,工时费用为8元/小时。此外,还投入折合价值为5000元的原材料和1000元的管理费用。试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多要素(劳动、原材料和管理费用)生产率。 解:

运营管理知识点总结

1运营系统概念:在运营过程中,投入劳动、土地、信息、资本等资源,经过制造、运输或处理等活动,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并引入反馈机制,致力于实现增值的运营过程构成完整的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 2生产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包括服务业。职能:运营:创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运营是核心。财务:为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需求,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作用:1生产与运作是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2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3战略层次分为:1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目的的基本途径2业务战略:企业的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部门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其目的是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实现。生产战略属于职能战略层次。 4运营竞争力体现在:TQCF1价格C:价格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企业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但多数会促使企业将地产或劳务的成本。2质量Q: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3柔韧F:表现在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以及快速更新工艺或技术的能力这两个方面。4速度(交货期)T:指企业在承诺交货的当日或之前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5新产品开发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力模式:从最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给的变化带动需求的产生和变化。(青霉素)技术导向型的产品以科研-生产-销售的模式出现。2需求牵引动力模式: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然后进行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的研究;最后根据销售预测决定是否开发这种产品。(家用电器用品)它是以市场-研发-生产-市场的形式出现。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1投入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做好市场定位,加强广告宣传和广告推介,强调产品的新颖性。同时改进工艺,提高效率,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促使产品尽快进入成长阶段。2成长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细分市场,做好配套服务,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能力,扩大批量。并着手研制开发新产品。3成熟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同时适时推出新产品。企业把资源更多投向新产品。4衰退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果断地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代之以新产品。

CP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

C P公司战略与风险管 理知识点总结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2012年复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一章 知识点一、战略的定义 日常大家经常说的是“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中国与西方有各自不同的源流。“战略”用于其他领域,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战略的作用: A:方向指导,指导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B:沟通协调,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情况。 商场如战场。战略,应用的对象,大到世界、国家,中到行业,微观到企业集团或者企业,再小到企业的业务单位,甚至对于各位学员你们自身也需要有战略管理理念。本书的内容的思想,完全适合于这些各个层面的战略管理。 知识点二、名茨伯格的5P战略 “战略”的含义。名茨伯格从五个角度去综合理解战略: 战略是一种计划,战略是一种计谋,战略是一种模式(范式),战略是一种定位,战略是一种观念(视角、思维模式)。 (一)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指向未来,是某种有意识的行动过程,是处理某一形势的指导方针。此定义特点是:(1)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战略先于行动;(2)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事先的有目的的活动。

(二)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是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以及受到威胁的智谋。有准备和意图。不是竞争行动本身,是为改变竞争态势而采用的计谋。“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竞争的角度。 (三)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企业的一系列行为的模式,在一系列行动里显现出来的模式,有行为就有战略。计划是有意图的战略,模式是已经实现的战略,一种总结。 一系列行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基本目的而进行竞争、分配资源、建立优势等决策与执行活动。 计划: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使得先前的意图得以实现; 模式:是应急战略,模式的发展与意图无关。 (四)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按照这个定义,战略变成了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媒介力量,涉及到企业如何适应所处环境的问题。定位包括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市场定位。 战略的定位观认为,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战略,取决于它所处的时间和情况,今天的战术问题可能成为明天的战略问题。 (五)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战略是一种观念,第四种战略定义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寻求来定位组织,第五种战略定义则留意组织内部。战略之于组织,就像性格之于个人。 5P战略的联系: 战略同时作为定位和观念可以与战略作为计划、模式保持一致。但实际上,不同定义间的关系可以比这些更复杂。比如,当一些人把观念看作计划,另一些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 法。 3.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4.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5.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7.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公式为:Es=(△S/S)/(△w/w)。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8(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9(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1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1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2(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 1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其公式为:Ed=(△D/D)/(△w/w)。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分为五类: 14(1)需求无弹性,即Ed=0 15(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16(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17(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18(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9.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0.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

战略管理知识点总结 -

战略管理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6个;简答4个;论述2个;案例分析1个(30分) 一、名词解释 1、战略: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2、转换成本:是指顾客转向新的供应商所引起的一次性成本的发生。 3、竞争性对抗:是指竞争者为了获取有利的市场地位,各自所采取的竞争性行动以及随之所发生的竞争性反应。 4、战略联盟:是一种合作战略,企业间通过该战略组合其资源和产能,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5、组织结构:是企业正式的报告关系机制、程序机制、监督和治理机制以及授权和决策的过程。 6、合并:指的是两家公司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将相互的业务进行整合的一种战略。 7、战略群组:是指某一行业内强调相似战略维度并采用相似战略的一组企业。战略群组内部企业间的竞争比企业与群组外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8、外包:是指从外部供应商那里购买的一种可创造价值的服务。 9、纵向收购:指的是企业收购其某一种或多种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或分销商的行为。 10、多国化战略:是指企业将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配到各个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由这些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 11、公司治理:是用来管理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决定并控制组织战略方向和业绩的一套机制。 12、差异化战略:是指集成的一系列行动,以对顾客来说很重要的方式向其提供不同的产品或者服务(以可接受的成本)。 二、简答题 1、外部环境分析的构成 (1)扫描:包含对总体环境各方面的研究。通过扫描,企业能够辨别出总体环境中潜在变化的早期信号,探测到正在发生的变化。 (2)监测:分析师通过观察环境变化,看是否有某种重要的趋势从环境扫描的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航空运输系统及机场系统 2.定义: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 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3.主要功能:A 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B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的上下飞机C提供方便、快捷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 4.机场等级划分标准:飞行区等级、机场救援与消防级别,跑道导航设施等级(飞行区等级—备注:A“飞行基准飞行场地长度”是指飞机以规定的最大起飞质量,在海平面高度、标准大气温度、无风和跑道纵坡为零条件下起飞所需的最小飞行场地长度 B“指标II”应选用翼展和主起落架外轮侧间距两者中要求高的代字) 5.机场系统:A空域:供进出机场的飞机起飞和降落 B地域:飞行区、航站区、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 定义:是规划人员对某个机场为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而做的发展设想 2.目的:为了在下述诸方面提出指导方针: 济和财政的可行性;各项设施实施的优先次序和阶段划分 3.过程和内容:第一阶段:确定机场的设施要求。现状调研、航空运输需求预测、需求—容量分析、确定所需的设施、环境影响的研究第二阶段:场址选择(针对新机场)。A场址选择是从环境、地理、经济和工程观点出发,寻找一块其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B选择场址最重要的是对各候选机场场址进行正确的评价(可利用空域;净空要求是否满足;对周围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场址的物理特性;接近航空业务需求点;现有出入机场地面交通系统;现有公用设施的可利用程度;土地价格)第三阶段:机场总平面图。机场布置图(土地使用图); 第四阶段:财务计划。 4.补充:机场规划不但适用于新机场,还适用于扩建机场 预测项目:年旅客、货物和邮件运输量(最常规最基本的项目);典型高峰小时飞机运行场为基地的飞机数;机场和所服务地区之间的出入交通系统要求;机场工作人员和访客的人数 2.预测方法(各自优缺点):经 定义:机场系统各项设施在一定时段内(通常为1h,也可为1年或1天)通过不同运输对象(飞机、旅客、货物 A容量分析:主要用于判别现有设施是否满足运输需求,确定设施新建或扩建所需的规模 B延误分析:则主要用于方案比较及经济分析评价 2.跑道容量的影响因素:A空中交通管制因素B机队组成(FAA采用机队指数MI来反映这一点MI=(C+3D)(%)。C为最大起飞重为55.6~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D为最大起飞重大于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C跑道布置和使用方案D环境因素 3.机坪—门位的容量:可供飞机使用的门位 跑道基本构型:A单条跑道(确定跑道的方位时,应避免使飞机飞越人口稠密地区的上空和避开障碍物。同时, 95%以上的时间可在侧风风速低于容许值的情况下使用跑道)B平行跑道C 开口V字形跑道D交叉跑道 2.航站基本构型:线型、廊道型、卫星型、转运型 3.航站区与跑道的关系:航站区的位置,应布置在从它到跑道起飞端之间的滑行距离最短的地方,并尽可能使着陆飞机的滑行距离也最短 4.滑行道布置:滑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飞机提供从跑道到航站区去的通道。滑行道的设置,可使着陆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从而使跑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容量潜力,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 第二部分:机场管理模式及组织 机场所有者:国家政府;地方和(或)州、地区政府;公司实体;私人投资者 2.机场经营者: 理承包者)3.管理模式:模式A: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运营模式B: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地方或地区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和运营模式C: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有可能包括私人)联合所有;由公共所有或私人所有的公司按照管理合同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D: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E: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拥有大部分股份,私人拥有小部分股份,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F:同模式E,但是有一些股份可以公开交易模式G:完全或大部分由私人投资者拥有,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运营模 背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的经济形式得到空前发展;必然会严重的制约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调节

2017年CPA《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 ★★★必须现在牢牢掌握 ★★循序渐进记忆 ★考前突击记忆 内容索引 序号知识点描述要点数页码 1 明茨伯格的 5P 战略★★★5 1 2 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3 2 3 战略的关键要素★★5 4 4 战略测试★ 2 4 5 企业存在的理由★★2 5 6 企业使命的要素★★57 7 企业使命陈述三作用 ★★ 3 8 8 确定战略目标五原则★★★ 5 8 9 形成企业战略的方法归结为两类 ★★★ 2 8 10 企业战略理性形成方法步骤★ 5 8 11 企业战略理性形成方法局限性 ★ 6 9 12 企业战略应急战略局限性 ★ 3 10 13 战略管理的主要特点★★ 4 10 14 战略管理的流程 ★★★ 3 11 15 战略实施具体构成内容★★★ 3 13 1.明茨伯格的 5P 战略Plan)、计谋 ( Ploy )、明茨伯格以其独特的认识归纳总结了“战略”的五个定义:计划( 模式( Pattern)、定位( Position )和观念 ( Perspective)。 ①战略是一种计划 ②战略是一种计谋 ③战略是一种模式 ④战略是一种定位 ⑤战略是一种观念 上述五种定义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战略特征的解释和认识,它们的重要性程度并没有差异。了解这些不同的定义,有助于对战略的全面理解。 8 2.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①公司战略 ②业务单位战略 ③职能战略 3战略的关键要 素① 有愿景 ② 具有可持续性 ③ 有效传递战略的流程 ④⑤与获取竞争优势有关 能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4.战略测试 应用相关性检验(价值增值检验、竞争优势检验、一致性检验) 学术严谨性检验(原创性检验、目标性检验、灵活性检验、逻辑一致性检验和风险和资源检验) 5.企业存在的理由:营利和非营利。

运营管理第一至十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 以下哪个行业所生产的产品是以无形产品为主?() A. 工业 B. 农业 C. 制造业 D. 服务业 D 2. 对由输入到产出间的这一中间转换过程进行设计、运行和改进的管理是()。 A. 运营管理 B. 财务管理 C. 营销管理 D. 人力资源管理 A 3. 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A. 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 B. 尽可能减少生产时间 C. 建立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系统 D. 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 C 4. 在设计产品质量时要确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主要取决于()。 A. 产品的成本 B. 产品所面对的消费者需求 C. 生产过程的管理 D. 工人的技术水平 B 5. 企业如果能够迅速改变产品设计、产品组合以及产品批量,反映了企业的()。 A. 服务能力强 B. 设计能力强 C. 柔性程度高 D. 技术能力强 C 二、多项选择 1. 与制造业的产品相比,服务业的产品主要是()。 A.无形的 B. 不可见的 C. 难以形成库存 D. 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合二为一 E. 产品质量主要通过消费进行感知 ABCDE 2. 运营管理的输入的主要资源有()。 A. 人力资源 B. 设备和物料 C. 资金 D. 信息与技术 E.能源和土地 ABCDE 3. 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运营系统设计的管理 B. 销售渠道的管理 C. 运营系统运行过程的管理 D. 资金运用的管理 E. 运营过程改进的管理 ACE 4. 运营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 A.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B. 流程的设计 C. 设施的选址 D. 设施的布置 E. 运营计划的制定 ABCD 5. 运营系统的运行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 A. 流程再造 B. 运营计划 C. 库存管理 D. 质量管理 E. 项目管理 BCDE 6. 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有()。 A. 成本 B. 质量 C. 柔性 D. 服务 E. 时间和环保 ABCDE 第二章产品与服务设计 一、单选题

运营管理知识点学习资料

运营管理(选择、判断、简答) 1.运营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企业组织的三 个基本职能是运营、财务和营销。运营职能是核心地位。企业组织的顾客服务、质量保证、生产计划控制、进度安排、工作设计、库存管理等均由运营职能来实现。企业组织其他所有活动,如营销、工业工程、公共关系、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等都与运营管理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3.SWOT(机会O、威胁T、优势S、劣势W)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的市场潜力;消费 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法律、经济、政治和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竞争对手的活动。波特五力模型图(2)、BCG矩阵从两个维度分析:即“相对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 4.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生产优质产品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附 加价值,从而维持和增加企业实际收入的能力。企业竞争力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价格、质量、柔性、速度(交货期)等。 5.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 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从本质上讲,生产率反映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6.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 制度等。 7.评价并选择决策方案:(1)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借助确定型模型(线性规划、非线性规 划等)来评价决策方案;(2)风险型决策环境下,采取最大期望值准则进行选择;(3)不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则首先选定决策准则:乐观准则,即大中取大准则;悲观准则,即小中取大准则;折中主义准则,即a准则;等概率准则;后悔值准则,即最大最小后悔值准则。 8. 9.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力模式是指按照被称为Seed Theory的方式 进行新产品/服务开发。即从最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给的变化带动需求的产生和变化。技术导向型的产品以“科研-生产-营销”的模式出现。青霉素、纳米、微纳米材料都是典型的技术导向型产品。(2)需求牵引型动力模式是指按照所谓的Need Theory方式进行新产品/服务开发。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新产品;然后,进行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根据销售预测决定是否开发这种产品/服务。需求牵引型产品以“市场-研发-生产-市场”的形式出现。模糊控制洗衣机、电饭煲、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就是典型的需求牵引型产品。 10.运营能力规划的重要性:运营能力规划就是对企业的规模作出决策。对任何一个组织都 至关重要。(1)运营能力事关长远;(2)运营能力决定着初始投资与运营成本;(3)运营能力影响组织的竞争力;(4)运营能力影响到组织的日常运营管理。

(整理)CPA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归纳.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二章 1、战略是一种计划:包含两个含义。第一、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具有前导性;第二、战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是一个理性思维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2、战略是一种计谋:强调战略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智谋; 3、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一系列行动的模式或行为模式,或者是与企业的行为相一致的模式。在选择企业战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和尊重企业原有的行为模式,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如果需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那么需要充分认识到推行这种改变的难度; 4、战略是一种定位:企业必须要明确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在市场中的位置。将战略作为一种定位,涉及到企业如何适应所处环境的问题; 5、战略是一种观念:战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战略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而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 6、战略设计企业的全局,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 7、公司战略涵盖了公司的整体范围,平衡公司的业务组合,关注在每个战略业务单位中创造竞争优势; 8、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公司战略的终极责任; 9、公司战略的作用是确保各部门或职能之间协调运转、减少冲突,以整合各部门的工作,使它们能为公司战略做出最大贡献; 10、业务单位战略关注的是在特定市场、行业或产品中的竞争力; 11、战略的五个关键要素有:有愿景、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流程交付来传递、与获取竞争优势有关、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12、一般应该在应用相关性和学术严谨性两个层面上检验战略是否良好;

运营管理知识点

运营管理(选择、判断、简答) 1.运营系统得特征:集合性、关联性、目得性、环境适应性。 2.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得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企业组织得三个 基本职能就是运营、财务与营销。运营职能就是核心地位。企业组织得顾客服务、质量保证、生产计划控制、进度安排、工作设计、库存管理等均由运营职能来实现。企业组织其她所有活动,如营销、工业工程、公共关系、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等都与运营管理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得联系 3.SWOT(机会O、威胁T、优势S、劣势W)分析得主要内容包括:新得市场潜力;消费者不断 变化得需求;法律、经济、政治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竞争对手得活动。波特五力模型图(2)、BCG矩阵从两个维度分析:即“相对市场占有率”与“业务增长率” 4.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自由与公平得市场环境下生产优质产品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附 加价值,从而维持与增加企业实际收入得能力。企业竞争力决定企业成败得关键因素。企业之间得竞争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价格、质量、柔性、速度(交货期)等。 5.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与服务)与生产过程中得投入(劳动、材料、 能量及其她资源)之间得关系,就是一个相对指标。从本质上讲,生产率反映出资源得有效利用程度。 6.生产率得影响因素:管理、资本、质量与技术、标准化、工作场所得设计与布置、激励制 度等。 7.评价并选择决策方案:(1)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借助确定型模型(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来评价决策方案;(2)风险型决策环境下,采取最大期望值准则进行选择;(3)不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则首先选定决策准则:乐观准则,即大中取大准则;悲观准则,即小中取大准则;折中主义准则,即a准则;等概率准则;后悔值准则,即最大最小后悔值准则。 8. 9.新产品开发得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力模式就是指按照被称为Seed Theory得方式进 行新产品/服务开发。即从最初得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给得变化带动需求得产生与变化。技术导向型得产品以“科研-生产-营销”得模式出现。青霉素、纳米、微纳米材料都就是典型得技术导向型产品。(2)需求牵引型动力模式就是指按照所谓得Need Theory方式进行新产品/服务开发。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得新产品; 然后,进行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方面得研究;最后,根据销售预测决定就是否开发这种产品/服务。需求牵引型产品以“市场-研发-生产-市场”得形式出现。模糊控制洗衣机、电饭煲、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就就是典型得需求牵引型产品。 10.运营能力规划得重要性:运营能力规划就就是对企业得规模作出决策。对任何一个组织都 至关重要。(1)运营能力事关长远;(2)运营能力决定着初始投资与运营成本;(3)运营能力影响组织得竞争力;(4)运营能力影响到组织得日常运营管理。 11.运营能力得度量:设计能力就是建厂或扩建后运营系统理论上达到得最大能力。实际中, 设计方案确定得能力即为设计能力。有效能力就是在理想运营条件下能够达到得能力,即交工验收后查定得能力。这些条件包括原料、动力得正常供应,设备得正常维修,工作制度与人员出勤等。有效能力总就是小于设计能力。利用率=实际产出/设计能力;效率=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 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某市对企业战略管理认识、重视深浅和应用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结局的企业为数众多。某市有两家新办企业,一个是以经营杂粮为主的贸易公司,一个是以回收废钢铁为主的回收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购销过3000万元,连续两年利润超百万,势头都很好。但如今,回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贸易公司却兼并了一家亏损企业,分立出一家盈利企业,本身发展成为一家副外贸、贸、种植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为当地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从情况分析来看,90年以后的8年间废钢铁、杂粮市场都由旺盛转向疲软,经营在低谷中运行。而为

何一家消亡,而另一家更兴旺呢?对这两家企业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强者在顺境时末而绸缪,制定了迎接未来市场的发展战略,并楔而不舍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奋斗,而亡者则没做到。早在90年代初,某市贸易公司王经理就对企业未来进行了具体谋划。指出,"两条腿"走路,趁着经营优势还在,把贸搞上去。花了很大力气,在全国10多个省开辟了十几个贸购销基地,尽管当时这一经营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但90年代以后,出口形势下滑时,他们已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经营得以支撑、发展。如今,他们已在杂粮加工、种植、育种等多方面有所作为,形成了围绕杂粮的多个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战略规划,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稳

运营管理复习

第一章1.生产经营活动的角度看,社会组织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 系? 基本职能:(1)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用以制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所需的服务。(2)理财: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3)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关系: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没有市场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只能看着别人抢占市场。有了市场或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但没有资金,显然也是不行的。 所以生产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本活动,生产活动是营销活动的保证,理财中资金是社会组织的血液,是对营销、生产活动的保障。营销是发现和创造顾客的需求,促进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2.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是什么? (1)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2)目标: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现在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并且这些取决于设计阶段形成于制造阶段。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4.说明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 (1)流程式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连续性生产。 连续性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生产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高,协作与协调任务少,易于管理的特点。 (2)加工装配式生产 指物料离散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离散性生产。 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具有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协调、组织任务相当繁重,生产管理复杂化的特点。 (3)订货型生产 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照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订货型生产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虽然库存水平高,但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特点。 (4)备货型生产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 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 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品质;确保准时交货;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安全、清洁、文明生产。 1. 工艺专业化原则:按照工艺特点设置生产单位。 特点:是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里,对多种不同的零件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 2. 对象专业化原则:以产品(零件或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 特点:是将生产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的不同类型的设备、工装和工人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里,以完成该种产品(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

5.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1.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3.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4.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5. 生产过程的柔性 6. 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6.零件在工序间三种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计算题) 1.进行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 1.通过对外部环境分析,找出企业的经营机会,发现企业面临的威胁,以抓住机会, 规避风险。 2.通过对内部环境的分析,明确企业的优势,发现企业的劣势(隐忧),以发挥优 势,消除隐忧,扬长避短,构建企业的经营优势。 2.宏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 经济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变量。3.波特的“五力”模型 4.何谓SWOT分析?SWOT分析的目的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常用方法。这里: 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 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 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 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5.波士顿矩阵法的原理及应用 1. 该矩阵指出了每个经营业务(产品)在竞争中的地位,使企业了解它的作用或任 务,从而有选择和集中地运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2. 波士顿矩阵将企业不同的经营业务(产品)综合到一个矩阵中,具有简单明了的效果。 较为合理的产品结构是: “明星”产品约占公司全部销售额的30%-40%; “金牛”产品约占公司全部销售额的40%-50%; “问题”产品约占公司全部销售额的15%-20%; “瘦狗”产品约占公司全部销售额的5%-10%。 6.何谓专业化、一体化、多样化发展战略?各有何优缺点?三种战略分别适合于什么样的企业? 1. 专业化发展战略 集中资源做好一种产品,努力提高其市场地位。 优点:管理简单,可以获得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 缺点:环境适应力差,风险较大。 注意:该战略只适合于小型企业。 2. 一体化发展战略 包括前向一体化,如纺织企业做服装;后向一体化,如汽车企业生产座椅、CD,计算机企业做芯片等。 优点:便于企业掌控核心资源,获取利润。

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

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 导读: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心得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某市对企业战略管理认识、重视深浅和应用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结局的企业为数众多。某市有两家新办企业,一个是以经营杂粮为主的贸易公司,一个是以回收废钢铁为主的回收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购销过3000万元,连续两年利润超百万,势头都很好。但如今,回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贸易公司却兼并了一家亏损企业,分立出一家盈利企业,本

身发展成为一家副外贸、内贸、种植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为当地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从情况分析来看,90年以后的8年间废钢铁、杂粮市场都由旺盛转向疲软,经营在低谷中运行。而为何一家消亡,而另一家更兴旺呢?对这两家企业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强者在顺境时末而绸缪,制定了迎接未来市场的发展战略,并楔而不舍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奋斗,而亡者则没做到。早在90年代初,某市贸易公司王经理就对企业未来进行了具体谋划。指出,"两条腿"走路,趁着经营优势还在,把内贸搞上去。花了很大力气,在全国10多个省开辟了十几个内贸购销基地,尽管当时这一经营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但90年代以后,出口形势下滑时,他们已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经营得以支撑、发展。如今,他们已在杂粮加工、种植、育种等多方面有所作为,形成了围绕杂粮的多个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