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酚知识点

醇、酚知识点
醇、酚知识点

醇、酚知识点

一、醇

醇即是烃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不包括某些化合物的烯醇式)。羟基-OH是醇的官能团。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和多元醇。根据分子中羟基所连烃基的类型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脂环醇、芳香醇等。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可分为伯、仲、叔醇。

1、醇的分类

(1)按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

(2)按羟基连接类别分为脂肪醇、芳香醇。

(3)按连接链烃基类别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不饱和醇中羟基连在不饱和碳上不稳定,易转化为羰基)。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2n+1OH 或C n H2n+2O、R—OH

2、醇的物理性质

(1)n≤3,无色液体、与水任意比互溶;4≤n≤11,无色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

n≥12,无色蜡状固体,不溶于水。

(2)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3)碳原子数越多,溶解度越小。

(4)羟基数目增多,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增多增强,醇的沸点越高。如乙二醇的沸点高于乙醇,1,2,3—丙三醇的沸点高于1,2—丙二醇, 1,2—丙二醇的沸点高于1—丙醇。

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这是因为甲醇、乙醇、丙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乙醇

一、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 3CH 2OH 或C 2H 5OH

分子比例模型

二、—OH 与OH -的区别与联系

三、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点-117.3℃,沸点78.5℃,比相应的乙烷、乙烯、乙炔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分子中存在极性官能团羟基(—OH)。密度0.7893g/cm3,能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混溶。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5%。含乙醇达99.5%以上的酒精称无水乙醇。乙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注意:1.乙醇密度小于水,但二者混合时并不分层,原因是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用于除萃 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2.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酒精,而是饱和醋酸钙溶液与酒精混合形成的凝胶。

四、化学性质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变小,最后消失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乙醇

钠沉于无水酒精底部,不熔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滴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无二氧化碳生成

羟基(—OH )

氢氧根(OH -)

电子式

电性 电中性 带负电的阴离子

存在形式 不能独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 稳定性 不稳定,能与Na 等发生反应

较稳定,即使与Fe3+等发生反应,也是整体参与的,OH -并未遭破坏.

相同点

组成元素相同

C —C —O —H H H H H

H

比较:有机物中羟基(—OH )上的氢电离难易程度:羧酸>酚>醇

结论:

①水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密度:水>钠>乙醇,乙醇钠显碱性CH 3CH 2ONa (aq )水解显碱性。

CH 3CH 2ONa +H —OH CH 3CH 2OH +NaOH ②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

③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平缓得多,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HO —H +2Na

2NaOH +H 2↑

④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 反应,如2CH 3CH 2OH +Mg →Mg(CH 3CH 2O)2+H 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

C 2H 6O +3O 2??→?点燃

2CO 2+3H 2O

①CH 3CH 2OH 燃烧,火焰淡蓝色 ②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

C x H y O z +(x + - )O 2??→?点燃

x CO 2+ H 2O

(2)催化氧化

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 或Ag )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生成乙醛。工业上根

据这个原理,可以由乙醇制造乙醛。

I 、反应现象:将弯成螺旋状的粗铜丝先在空气中灼热,然后立即插入乙醇中,观察到

Na NaOH Na 2CO 3 NaHCO 3

醇 C 2H 5OH 生成H 2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生成H 2

中和反应

反应,不生成CO 2

不反应

羧酸 CH 3COOH

生成H 2

中和反应

反应生成CO 2

反应生成CO 2

2y 4y 2z

的现象是铜由红色变为黑色,再由黑色变为亮红色,并产生刺激性气味,Cu 的质量不变。

II 、反应机理:

Ⅲ、化学键的断键部位:在氧化过程中,乙醇分子O —H 键和C —H 键断裂。 注意:CH 3CHO 生成时,Cu 又被释出,Cu 也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 (1)条件—O 2/Cu △ 或CuO [>CH-OH ,去H 氧化为>C=O] (2)举例: (3)分类 伯醇 仲醇 叔醇 结构 有两个α-H 有一个α-H 没有α-H 通式 —CH 2-OH >CH-OH ≡C-OH 产物

不可氧化

(3)与强氧化剂反应:

2K 2Cr 2O 7 + 3CH 3CH 2OH + 8H 2SO 4 =

2Cr 2(SO 4)3 + 3CH 3-COOH + 2K 2SO 4 + 11H 2O 橙红色 蓝绿色(检验酒驾) 3、卤代(取代)反应 乙醇与HBr 的反应

CH 3—CH 2—OH +HBr CH 3CH 2Br +H 2O

4.硝化反应

5.酯化反应

RCOOH+HOCH 2CH 3 RCOOCH 2CH 3 + H 2O 4.磺化反应

2CH 3CH 2OH +O 2 2CH 3CHO +2H 2O Cu

△ CH 3CH 2OH +CuO CH 3CHO +H 2O+Cu △

浓硫酸

5.脱水(消去)反应 A.分子内脱水

B.分子间脱水(醚化反应)

①该反应是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的主要副反应.实验室制乙烯要求“迅速升温170℃”就是为减少该反应的发生.

②该反应属取代反应,而不是消去反应,因为脱水在分子间而非分子内进行. ③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

五、乙醇的制法

A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

B 、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 +H-OH CH 3CH 2OH

C 、乙醛与氢气加成

D 、乙酸乙酯碱性水解

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CH 3CH 2OH E 、葡萄糖发酵

C 6H 12O 6(葡萄糖)发酵2CO 2+2C 2H 5OH

二、酚

1、苯酚的分子结构

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NaBr

△ CH 3CHO+H 2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1)酚的分子结构特征:

①具有苯环结构;

②具有羟基官能团;

③羟基跟苯环连接。

(2)苯酚和乙醇的结构相同点和不同处:

①相同点:它们都有羟基,都由烃基和羟基组成。

②不同点:烃基不同,乙醇分子里是链烃基(乙基),苯酚分子里是芳烃基(苯基)。

2、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没有颜色的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熔点是43℃,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70℃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

[结论]苯酚能与碱反应,体现出它的弱酸性。

[分析]乙醇分子里的羟基难电离,不呈酸性,而苯酚分子里的羟基可电离出H+,呈弱酸性。这说明什么问题?

乙醇和苯酚都有—OH,但—OH所连的烃基不同,乙醇分子中—OH与乙基相连,—OH上H原子比水分子中H还难电离,因此乙醇不显酸性。而在苯酚分子中—OH与苯环相连,受苯环影响,—OH上H易电离,使苯酚显示一定酸性。由此可见,不同的烃基与羟基相连,可以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思考]苯酚水溶液的酸性如何?你怎样用事实来证明它酸性的强弱呢?

①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不变色。

②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浑浊出现。

[结论]①苯酚的酸性表现在可以跟碱反应。但是它的酸性较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苯酚酸性较弱,所以它的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③苯酚酸性很弱,比碳酸还弱。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

取少量的苯酚溶液于一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浓溴水与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这说明羟基对苯环产生了影响,使取代更易进行。

[比较]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用液态溴,并用铁屑作催化剂,生成一元取代物。苯酚的取代反应条件:溴水,不需要催化剂,生成三元取代物。

[结论]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

[总结]

①溴取代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与甲苯相似)

②该反应很灵敏,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③不能用该反应来分离苯和苯酚。

(3)苯酚的显色反应

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这一反应也可检验苯酚的存在。反过来,也可利用苯酚的这一性质检验FeCl3。注意溶液显紫色,没有沉淀析出。

[小结]在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两个基团,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由于二者的相互影响,使苯酚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化学性质。苯酚分子中苯环上连有一羟基,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更活泼,因此苯酚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苯酚分子中的—OH与苯环相连,受苯环影响,—OH上H原子易电离,使苯酚显示一定酸性。

4、苯酚的用途

(1)制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医药、染料、农药。

(2)可用于环境消毒。

(3)可制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止痛作用。

(4)是合成阿司匹灵的原料。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 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 2H 2 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点燃 通电 通电 电解水口诀:

醇酚知识点巩固

醇酚知识点巩固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 ? (2014江门月考)下列关于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酚类是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化合物 C. 酚类可以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利用该反应可以检验酚 D. 分子中含有羟基和苯环的含氧衍生物都属于酚类 解析 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 A 对;酚羟基可以电离出 氢 离子,所以酚类可以和NaOH 溶液反应,B 对;酚类中羟基的邻、对位易 于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 对;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的物质不 油分馏为物理变化,不能得到乙烯、苯;由于酸性: H 2CO 3>O —()1【 B.酚类都具有弱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 NaOH 溶液反应 定属于酚类,如 属于芳香醇,D 错。 答案 D 2. (2014潮州统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H 4O 和C 2H 6O 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 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钠 () II —OClIh 与过量的 NaOH 溶液加热充分反应, 能消耗 5 mol NaOH 解析 CH 4O 一定为甲醇, 石 而 C 2H 6O 可为 CH 3CH 2OH 或 CH 3OCH 3, A 错误; D. 1 mOI

解析 NaCI 溶液与水杨酸不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钠都既与羧基反应,又 与酚羟基反应;碳酸氢钠只与羧基反应,不与酚羟基反应,因此反应后的产 物为 C 7H 5O 3Na 。 答案 A 4. (2014汕尾月考)鉴别苯酚溶液、己烷、己烯、乙酸溶液和乙醇 5种无色液体, 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 A. 溴水、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 B. FeCl 3溶液、金属钠、溴水、石蕊试液 C. 石蕊试液、溴水 D. 酸性KMnO 4溶液、石蕊溶液 解析 A 、B 、C 选项中试剂均可鉴别上述5种物质,A 项中新制Cu (OH )2 需现用现配,操作步骤复杂;用 B 选项中试剂来鉴别,其操作步骤较繁琐: 用石蕊试液可鉴别出乙酸溶液,用 FeCb 溶液可鉴别出苯酚溶液,用溴水可 鉴别出己烯,余下的乙醇和己烷可用金属钠鉴别,而 C 选项中试剂则操作 简捷,现象明显:用石蕊试液可鉴别出乙酸溶液,再在余下的 4种溶液中分 别加入溴水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使溴水褪色的是己烯,发生萃取 现象的是己烷,和溴水互溶的是乙醇。 答案 C > HCO 3,因此_)^()N H 与CO2反应只能生成苯酚和 NaHCO 3;由于该物质水解生成【、11「工一 因此1 mol 该物质会消耗(2 +2+ 1)mol = 5 mol NaOH 。 答案 D 3. (2012 上海高考)过量的下列溶液与水杨酸 ( OH 得到化学式为C 7H 5O 3Na 的是 A. NaHCO 3 溶液 B. Na 2CO 3溶液 C. NaOH 溶液 D. NaCl 溶液 )反应能 )。

醇的知识点

醇复习知识点 一、醇的定义: 羟基与烃基或者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二、醇的分类: (1)按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 (2)按羟基连接类别分为:脂肪醇、芳香醇。 (3)按连接链烃基类别分为: 饱和醇、不饱和醇(不饱和醇中羟基连在不饱和碳上不稳定,易转化为羰基)。 (4)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 2n+1 OH 或C n H 2n+2 O、R—OH 三、醇的物理性质 (1)状态:C1-C4是低级一元醇,是无色流动液体,比水轻。 C5-C11为油状液体,C12以上高级一元醇是无色的蜡状固体。 甲醇、乙醇、丙醇都带有酒味,丁醇开始到十一醇有不愉快的气味,二元醇和多元醇都具有甜味,故乙二醇有时称为甘醇。 甲醇有毒,饮用10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 (2)沸点:醇的沸点比含同数碳原子的烷烃、卤代烷高。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 (3)溶解度:低级的醇能溶于水,分子量增加溶解度就降低。含有三个以下碳原子的一元醇,可以和水混溶。 由于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作用,这种吸引作用叫氢键。 醇中的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这是因为甲醇、乙醇、丙醇与水形成了如下所示的结构: (4)几种常见的醇:

1.甲醇:甲醇俗称木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有毒,饮用10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 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工业酒精里为了防止盗窃通常加入了甲醇。 2.乙二醇:乙二醇是一种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 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3.丙三醇(甘油):丙三醇俗称甘油,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四、乙醇的物理性质: 1.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 2H 6 O 结构简式:CH 3 CH 2 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沸点78℃;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五、乙醇的化学性质 1.置换反应 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①乙醇和金属钠反应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可以被一些金属性较强的金属置换出来。②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羟基的存在,并可以计算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因为2mol羟基与足量钠反应放出1mol氢气。 ③金属钠可以取代羟基中的H,而不能和烃基中的H反应。 2. 氧化反应 ①燃烧: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乙醇可用作内燃机的燃料,实验室里也常用它作为燃料。 ②催化氧化 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生成乙醛。工业上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由乙醇制造乙醛。 I、反应现象:将弯成螺旋状的粗铜丝先在空气中灼热,然后立即插入乙醇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由红色变为黑色,再由黑色变为亮红色,并产

高一物理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2. 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每个力的产生必然同事联系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3.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图示:力可以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5.力的分类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就能产生作用的,称为非接触力。 三.弹力 1.接触力:接触力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弹力和摩擦力,他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2.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者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 形变。有些物体在撤去力之后形变可以恢复,称为弹性形变。3.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 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与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4.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 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称作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结构决定。 四.摩擦力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醇和酚知识点

第一节醇和酚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醇 1、醇的定义:羟基直接连在脂肪烃基上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醇 2、醇的分类 1)烃基:区分为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2)羟基数目:区分为一元醇和多元醇 3)是否含芳香烃基:区分为芳香醇和脂肪醇 4)与羟基直连碳上的直连氢数:伯醇(2)、仲醇(1)、叔醇(0) 3、醇的通式 1)链状饱和醇:CnH2n+2O 2)链状烯醇:CnH2nO 3)芳香醇:CnH2n-6O 4、代表物质:乙醇 【习题一】 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A. B. C. D.

【分析】官能团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物为酚类,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中苯环侧链与羟基相连,名称为苯乙醇,属于醇类,故A正确; B.苯环与羟基直接相连,属于酚类,故B错误; C.,分子中烃基与官能团羟基相连,属于醇类,故C正确; D.羟基与烃基相连,为环己醇,故D正确。 故选:B。 【习题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跟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B.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C.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

【分析】A.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B.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C.酚类和醇类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D.苯环可通过链烃基再与羟基相连则形成醇类. 【解答】解:A.羟基跟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故A正确; B.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醇类,如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属于酚,故B错误; C.酚具有弱酸性而醇则没有弱酸性,故C错误; D.苯环可通过链烃基再与羟基相连则形成醇类。 如,故D错误。 故选:A。 二、乙醇 1、基本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 2、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带有特殊气味,密度比水小,可与水互溶,易 挥发,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俗称酒精 2、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a、与金属的反应(K、Na、Ca、Mg等) 2CH3CH2O-H+2Na → 2CH3CH2ONa+H2↑ 断键理:氧氢键断裂,原子构成氢气分子 b、与卤化氢的取代 CH3CH2-OH+H-X → CH3CH2X+H2O 断键基理:碳氧键断裂,羟基与卤化氢中的氢原子形成水分子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催化剂 加热、加压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④烃类燃烧通式: O H 2 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 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O H 2 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 +????→?点燃 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CaO △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主义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优势)和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 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5.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 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

斗争。 8.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 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9.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将“一化”比喻成鸟的“主体”,“三改”比喻成“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1.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 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解放生产力) 1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醇复习知识点

醇复习知识点 一、醇的定义:羟基与烃基或者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二、醇的分类: (1)按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 (2)按羟基连接类别分为:脂肪醇、芳香醇。 (3)按连接链烃基类别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不饱和醇中羟基连在不饱和碳上不稳定,易转化为羰基)。 (4)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2n+1OH 或C n H2n+2O、R—OH 三、醇的物理性质 (1)状态:C1-C4是低级一元醇,是无色流动液体,比水轻。C5-C11为油状液体,C12以上高级一元醇是无色的蜡状固体。甲醇、乙醇、丙醇都带有酒味,丁醇开始到十一醇有不愉快的气味,二元醇和多元醇都具有甜味,故乙二醇有时称为甘醇。甲醇有毒,饮用10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 (2)沸点:醇的沸点比含同数碳原子的烷烃、卤代烷高。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3)溶解度:低级的醇能溶于水,分子量增加溶解度就降低。含有三个以下碳原子的一元醇,可以和水混溶。 由于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作用,这种吸引作用叫氢键。醇中的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这是因为甲醇、乙醇、丙醇与水形成了如下所示的结构: (4)几种常见的醇: 1.甲醇:甲醇俗称木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有毒,饮用10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 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工业酒精里为了防止盗窃通常加入了甲醇。 2.乙二醇:乙二醇是一种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乙二 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3.丙三醇(甘油):丙三醇俗称甘油,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 作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四、乙醇的物理性质: 1.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沸点78℃;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五、乙醇的化学性质 1.置换反应 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①乙醇和金属钠反应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可以被一些金属性较强的金属置换出来。②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羟基的存在,并可以计算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因为2mol羟基与足量钠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 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分子。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构成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不离开不是一定要接触)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力的矢量运算,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2.力的作用效果 $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可同时产生。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5.重力 (1).重力的产生: -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g取米/秒方。 ○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假设的点) $ ○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加速运动的系统中,例如:发生超重和失

醇酚知识点讲解及习题解析

醇酚知识点讲解及习题解析

烃的衍生物 醇酚(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醇类的结构特点、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 【预习作业】 1.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CH2— — 【基础知识梳理】 一、认识醇和酚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二、醇的性质和应用 1.醇的分类 (1)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多少,可以将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C n H2n+2O 饱和二元醇的分子通式:C n H2n+2O2(2)根据醇分子中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氢原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

伯醇:-CH2-OH 有两个α-H 仲醇:-CH-OH 有一个α-H 叔醇:-C-OH 没有α-H 2.醇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命名原则: 一元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把支链看作取代基,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羟基在1位的醇,可省去羟基的位次。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取含有尽可能多的带羟基的碳链作为主链,羟基的数目写在醇字的前面。用二、三、四等数字表明 3.醇的物理性质 (1)状态:C1-C4是低级一元醇,是无色流动液体,比水轻。C5-C11为油状液体,C12以上

高级一元醇是无色的蜡状固体。甲醇、乙醇、丙醇都带有酒味,丁醇开始到十一醇有不愉 快的气味,二元醇和多元醇都具有甜味,故 乙二醇有时称为甘醇(Glycol)。 甲醇有毒,饮用10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 (2)沸点:醇的沸点比含同数碳原子的烷烃、卤代烷高。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3)溶解度:低级的醇能溶于水,分子量增加溶解度就降低。含有三个以下碳原子的一元 醇,可以和水混溶。 4.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 5.乙醇的性质 (1)取代反应 A.与金属钠反应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 化学键断裂位置:① 对比实验:乙醇和Na反应:金属钠表面有气

高中化学:醇知识点

高中化学:醇知识点 一、醇的概述 1.醇的概念、分类及命名 (1)概念 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饱和一元醇通式为CnH2n+1OH或CnH2n+2O(n≥1,n为整数)。 (2)分类 (3)命名 ①步骤原则 ②实例: ③注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醇,确定最长碳链时不能把—OH看作链端,只能看作取代基,但选择的最长碳链必须连有—OH。 2.物理性质 (1)沸点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②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增加,醇的沸点升高。 ③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醇的沸点越高。 (2)溶解性: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3)密度: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几种重要的醇 二、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1.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断裂不同的化学键,如 (1)与钠反应 分子中a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消去反应 分子中b、d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3)取代反应 ①与HX发生取代反应 分子中b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②分子间脱水成醚 一分子中a键断裂,另一分子中b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4)氧化反应

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分子中a、c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③醇还能被KMnO4酸性溶液或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醇催化氧化的规律 (1)RCH2OH被催化氧化生成醛: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 ①将浓硫酸与乙醇按体积比3∶1混合,即将15 mL浓硫酸缓缓加入到盛有5 mL 95%乙醇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冷却后再倒入长颈圆底烧瓶中,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②加热混合溶液,迅速升温到170 ℃,将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KMnO4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 KMnO4酸性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 1、两类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优势具体表现 储量丰富探明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7年生产规模计算,可开采430年 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有煤田分布 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煤田煤种特点用途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燃料发电 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低硫、低灰、抗碎强度大、抗磨性好冶炼钢铁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起止点铁路名称起止点大秦线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京包线北京-内蒙古包头 神骅线陕西神木-河北黄骅港太焦线山西太原-河南焦作 焦日线河南焦作-山东日照石太线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 3、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2000年后,晋电外输增长迅速,此举对山西省的有利影响是: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 大气污染;③提高经济效益。 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 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 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山西内蒙古东部储量(占全国比例) 1/3 1/10 矿种齐全单一 特点煤质优良,埋藏浅煤质中等,埋藏浅 开采条件优越,适宜露天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区位我国中部紧邻东北重工业基地邻近工业中心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铁路线京包、石太滨州、京通、通霍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 根源所在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废渣(煤矸石:用于发电、 供热和填充矿坑及塌陷区;煤泥:经干燥除尘后再利用);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废水: 沉淀净化;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水 [授课建议] 1、水体的类型 2、河流的补给关系

3、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说,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流量越大;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补给方式。 (2)汛期(水位):包括丰水期、枯水期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3)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4)结冰期:取决于冬季气温的高低。冬季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4.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 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长度、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流经山区的河段窄、落差大、流速快,而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段往往比较宽,比较浅(黄河下游段除外),流速缓。 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联系总结如下图: [深度探究] 植被的破坏会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1)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即枯水期流量减少,汛期水量增大;(2)洪峰到来快,水位陡涨陡落;(3)河流含沙量增大。 4、水循环的类型

5、水循环环节 6、水循环的意义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 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 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 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 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 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3.利用水循环,探究生活实例 (1)沼泽地的形成 (2)西部地区一些内流河断流 [深度探究] 1.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后,下游河流径流有哪些变化 提示:修建水库后,河流下游丰水期水位下降,流量减小,枯水期水位上升,流量增大;洪峰到来时间推迟;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醇酚知识点及习题

点燃 Cu 或Ag △ △ △ 浓硫酸 170℃ △ 一对一个性化学案 学生姓名: 学案编号: 乙醇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 C 2H 5OH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官能团:-OH (醇)羟基 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沸点较低,易挥发。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汽油、苯)和无机物(I 2),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化学性质 乙醇与钠的反应:2CH 3CH 2OH+2Na====2CH 3CH 2ONa=H 2↑ 1、 羟基中的H 原子的活泼性:醇<水 2、 反应中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2CH 3CH 2OH :1H 2 3、 其它活泼金属如K 、Ca 等也可与乙醇反应 氧化反应: ①燃烧:C 2H 5OH+3O 2====2CO 2+3H 2O (现象: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2C 2H 5OH+O 2====2CH 3CHO+2H 2O (工业制乙醛) 1、 分反应:2Cu+O 2====2CuO ;CH 3CH 2OH+CuO====CH 3CHO+Cu+H 2O 2、 氧化反应是有机物分子失氢或得氧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有机物分子失氧或得氢的反应。 3、 醇的催化氧化规律:羟基碳上有2个氢原子的醇被催化氧化成醛;羟基碳上有1个氢原子的醇被催化氧化成酮;羟基碳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③被其他氧化剂氧化: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能使重铬酸钾(K 2Cr 2O 7)酸性溶液由橙黄色变为灰绿色 (检验酒驾)。 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成烯:CH 3CH 2OH====CH 2=CH 2↑+H 2O (1v 乙醇:3v 浓硫酸) 取代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5醇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5醇的知识点 一、醇的概述 1 .醇的概念、分类及命名 (1) 概念 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饱和一元醇通式为C nH 2n+1 OH 或C nH 2n+2 O( n ≥1,n 为整数) 。 (2) 分类 (3) 命名 ①步骤原则

②实例: ③注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醇,确定最长碳链时不能把—OH 看作链端,只能看作取代基,但选择的最长碳链必须连有—OH。 2 .物理性质 (1) 沸点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②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增加,醇的沸点升高。 ③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醇的沸点越高。 (2) 溶解性: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3) 密度: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相关链接 几种重要的醇

二、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1 .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断裂不同的化学键,如 (1) 与钠反应 分子中a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2CH 3CH 2OH +2Na―→2CH 3CH 2ONa +H2↑。 (2) 消去反应 分子中b 、d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3) 取代反应

①与HX 发生取代反应 分子中b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②分子间脱水成醚 一分子中a 键断裂,另一分子中b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4) 氧化反应 ②催化氧化 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分子中a 、c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③醇还能被KMnO 4酸性溶液或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醇催化氧化的规律 (1)RCH 2OH 被催化氧化生成醛:

九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 3.功率 (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 (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 第三节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二、杠杆的分类 (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科学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 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 完全变态发育。(青蛙)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 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醇、酚知识点(推荐文档)

醇、酚知识点 一、醇 醇即是烃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不包括某些化合物的烯醇式)。羟基-OH是醇的官能团。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和多元醇。根据分子中羟基所连烃基的类型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脂环醇、芳香醇等。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可分为伯、仲、叔醇。 1、醇的分类 (1)按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 (2)按羟基连接类别分为脂肪醇、芳香醇。 (3)按连接链烃基类别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不饱和醇中羟基连在不饱和碳上不稳定,易转化为羰基)。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2n+1OH 或C n H2n+2O、R—OH 2、醇的物理性质 (1)n≤3,无色液体、与水任意比互溶;4≤n≤11,无色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 n≥12,无色蜡状固体,不溶于水。 (2)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3)碳原子数越多,溶解度越小。 (4)羟基数目增多,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增多增强,醇的沸点越高。如乙二醇的沸点高于乙醇,1,2,3—丙三醇的沸点高于1,2—丙二醇, 1,2—丙二醇的沸点高于1—丙醇。 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这是因为甲醇、乙醇、丙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乙醇 一、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 3CH 2OH 或C 2H 5OH 分子比例模型 二、—OH 与OH -的区别与联系 三、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点-117.3℃,沸点78.5℃,比相应的乙烷、乙烯、乙炔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分子中存在极性官能团羟基(—OH)。密度0.7893g/cm3,能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混溶。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5%。含乙醇达99.5%以上的酒精称无水乙醇。乙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注意:1.乙醇密度小于水,但二者混合时并不分层,原因是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用于除萃 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2.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酒精,而是饱和醋酸钙溶液与酒精混合形成的凝胶。 四、化学性质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水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变小,最后消失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乙醇 钠沉于无水酒精底部,不熔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滴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无二氧化碳生成 羟基(—OH ) 氢氧根(OH -) 电子式 电性 电中性 带负电的阴离子 存在形式 不能独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 稳定性 不稳定,能与Na 等发生反应 较稳定,即使与Fe3+等发生反应,也是整体参与的,OH -并未遭破坏. 相同点 组成元素相同 C —C —O —H H H H H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