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福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福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福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金光宇指导教师:向刚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涵授班2011级)

摘要:福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福泉市,拥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从福泉旅游资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福泉开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总体规划与科学管理,加强资源的保护;加大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阐述如何更加开发利用福泉旅游资源,对于福泉旅游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关健词:福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1.福泉概况

1.1地理位置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介于东经107°14′--107°45′和北纬26°32′--27°02′之间[1]。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与瓮安县相连。是贵州东线旅游第一站,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垣,洒金谷景区是省级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2地形和气候

境内地势由西北逐渐向东南倾斜,西部和北部较高,东部次之,中部和南部较低,处于乌蒙山脉至苗岭山脉中段,平均海拔1020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在气候分区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同季,各种生物资源丰富。

2.福泉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2.1.旅游资源丰富

2.1.1自然景点多:福泉现有的景区主要有6个,这些景区分别分布在全市的各个方向,主要景区有洒金谷风景区,黄龙山生态旅游区,十万千风景区,蛤蚌河风景区,陆坪小岩风景区,仙桥石林,此外,还有高石头摩崖,银杏王,茶花王,龙井卧龙古樟等景点。

洒金谷景区是省政府首批公布的十大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整个景区集“古、幽、奇、险”为一体,景区三江口由鱼梁江、诸梁江、犀江三水会聚而得名,故

又称三江口。是贵州东线旅游的第一站和集散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自然景观有涌雪瀑、金龟戏瀑、将军过河、黑巷、鸭爪坝等;人文景观有豆腐桥、仙影岩、仙人洞等。景区自1990年开放以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逾万人次。对景区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赞其雄奇秀美,并称其为“小三峡”。

蛤蚌河生态旅游区,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原始自然秀美,古朴中显露出纯净,是一个远离尘嚣和各种污染的清凉世界。景区植被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怡人,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景区内景观众多,如姊妹岩、猴子峰、珍珠水帘、乱石滩等;物种丰富,野生植物200余种,野生动物几十种,现景区内有猕猴200余只,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百科园”和“野生动物园”。并在景区内开展漂流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秀美风光的同时又能体验漂流所带来的刺激。

黄龙山生态旅游区,具有奇特天景、秀丽水景、绚丽生景等奇妙而古朴的自然景观组合在一起;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要素纯净自然,生态和谐;历史沿革渊远、民俗文化底蕴浓厚;同时还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消费水平较低等优越条件。

十万千,原名“十万溪”,以断陷峡谷为主体骨架的十万千风景区。整个景区山高壑深,峰峦叠嶂,溪水,裂泉悬挂,植被蓊郁。河谷两岸山高岭峻,险峰夹立,小岩小岩位于陆坪镇,地处全市海拔最低处,距福泉市区40余公里,是一个苗族聚居山寨,民族风情淳朴,每年正月、“六·二十四”跳起传统的板凳舞和对歌比赛。

仙桥石林,有“石王点兵过仙桥”传说故事,是风景与传说巧妙的结合。仙桥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传统的苗族节日有跳月、杀鱼、斗牛。

2.1.2人文景点:福泉古城垣,福泉山,葛镜桥(又称豆腐桥),杨老竹王城。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古城垣至今四城门保存完好。其小西门水城,由内城、水城和外城三道城墙构成,城水相依,结构独特,被誉为“贵州的小八达岭”,不仅具有较高的军事、水文、地质、建筑等诸方面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是游览观光、怀古的胜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古城垣遥相呼应的福泉山,是明代道教著名人物张三丰修道的处所,至今保存着回生桂、草鞋井、吊井等众多张仙遗迹和神话传说,是我国道教圣地之一。

竹王城,在杨老驿东半里,城墙用青条石垒砌,古老相传为竹王所建。明、清两代先后在古城内修建了关帝庙、城隍庙、武显庙、二郎庙、寿佛寺、万寿宫、文昌宫、三郎祠等庙宇。还设有“上堂兵营”和“下堂兵营”。城内建筑多毁于咸同兵火[2]。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豆府桥鬼斧神工,构造奇特,因造桥所用石料方不足尺,形如豆腐,故得名“豆腐桥”。这一黔中瑰宝,数百年来蜚声海内外,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豆腐桥又名葛镜桥,是平越(今福泉)明代里人葛镜耗时30年之功,修建而成。其后,葛氏家族在桥边建葛镜庙,铸钟一口于庙内,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的风土人情,这些历史遗留的人文景观与大自然赐予的山水田园风光为福泉旅游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2.2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区位优越,是大西南出海的主要通道和华东、中南地区通往大西南的咽喉要道,位于湘黔、黔桂、马遵三条公路和湘黔铁路交通线上,距龙洞堡国际机场仅80余公里。大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株洲至六盘水铁路复线,还有正在修建的马遵高速公路贯穿市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3.福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条件

3.1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福泉虽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是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等综合性天然风景区,但由于缺乏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景区内得到开发虽已开发和建设,但品位低,综合开发能力差,资源优势没有转为经济优势【3】。

3.2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缺少知名度

旅游宣传是增加知名度,扩大客源的必要手段,但福泉的宣传力度不够,虽有一些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难以对游客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不利于该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3群众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

目前,群众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政府的事,只要旅游业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和财富,他们就不惜以环境为代价,破坏旅游资源环境,达到致富的目的。为此,我们要把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自然、人文资源

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旅游资源开发科学性和实效性。

3.4旅游环境不够好

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知名饭店和洒店缺少高档大型购物和娱乐场所,同时,资金、土地、规划等方面也制约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旅游业管理和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4.福泉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福泉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依托于福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有的基础,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治理、建设和利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展示福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福泉文化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把景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坚持特色性,保护性,滚动性和联动性原则,实现多元化、精品化、人性化和规模化四大开发战略【4】,打造观光、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同时应主动参与持续发展的战略,推动旅游业GDP的持续增长,促进福泉市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福泉市依托古城垣、葛镜桥、福泉山、洒金谷、蛤蚌河、竹王城等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板块”的空间布局[5],科学规划,以对福泉古城进行深入的挖掘提炼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速恢复古城墙和古建筑,开发完善规划区内的景区景点,打造福泉独特的古城文化、三丰文化、道教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考古研究、健身、购物、娱乐、体验道家餐饮等为一体的古城文化,打造具有福泉特色的旅游形象。

5.福泉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5.1总体规划与科学管理

福泉旅游资源必须总体规划,形成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6】,要树立大福泉的理念,谋求大福泉的发展。立足福泉的资源实际,依托福泉山水和文化两大品牌,抓好旅游目的地的整体促销和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加强与全国旅游组织和我驻外机构的联系,在巩固状大贵州市场的同时重点加大全国市场的营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前来福泉观光旅游,大幅提

高入境和高端游客在旅游中构成的比重。要致力于区域协作,构筑“福泉山,洒金谷,古城垣,黄龙山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观群体;致力于省内联营,加强与贵阳、都匀、凯里等城市以及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合作,打造“古城——名山”省内黄金旅游线路,实现市场共建,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加强资源的保护。

5.2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旅游业的大事,保护不力,即使再好的资源也会成为废物。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应对景区制定一些保护法规,建立建全各项环保制度,明确保护制作法规,严格科学管理。景区一切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有包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内容的可行性论证和总体规划制度,景区各项建设的审批制度,环保监测,监督制度,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和合理收取环境补偿费的规定等。

5.3提高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

目前,福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都是政府行为,群众认识度不够,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作用,使群众普遍感到,旅游业发展好他们的生活就好,旅游业发展慢他们致富就慢,如果广大群众认识到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就能够积极支持发展旅游业,自学维护景区秩序,遵守有关规定,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6.结论

客观的说现阶段福泉的开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全面,不平衡,这是各方面因素决定的,如有些景区远离福泉市区,离交通枢纽较远,所以发展福泉旅游业,与国际国内水准还有一段距离。旅游业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在目的地社区的公平分配,当地政府及当地居民及国家有关人员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持,将福泉打造成贵州的旅游城市,使福泉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福泉旅游业要形成一条旅游链:古城垣——洒金谷——竹王城——黄龙山生态旅游区,以福泉为中心,其他景点为依托,将福泉市打造成旅游城市,使福泉市的GDP在福泉旅游业的带动下迅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福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泉县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1

[2]贵州省福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泉县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860—862

[3]谢爱良,杨太保.西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国土与自然研究,2006,(6):78—81

[4]邱琴芳,陈洪波.宁波市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2009.,(05):66—73

[5]黔南日报[N].2013,(07):第二版

[6]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定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2):226—229

XX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然兴起。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题,结合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研究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593797.html,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作者:刘晨付秋峰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 洛阳是一座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古城。历史上曾经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同时也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但总的来说,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很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洛阳旅游业的实际考察,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希望对洛阳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 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 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庆阳市区域概况及城市规划简介

庆阳市城市规划简介 一、区域概况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区和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南部与陕西省咸阳市、铜川市和甘肃省平凉市为界;东部与陕西省延安市相连;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毗邻。地处东经106°20′-108°45′,北纬35°15′--37°10′之间。全市辖庆阳、镇原、宁县、正宁、合水、环县、华池7县,144个乡镇,1263个行政村,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总人口262.43万。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随着庆阳市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等资源贮量的探明,庆阳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庆阳被列为“能源新界”。2004年根据长庆油田多年勘探开发资料表明,全市煤炭预测储量达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6.4%,其中千米以上浅层资源量达190亿吨,具备建设亿万吨级大煤田的资源条件。 二、发展战略及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战略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突出两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破解四大瓶颈(交通滞后、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人才缺乏),开发

四大资源(红-革命老区、绿-农产品、黑-石油煤炭、黄-黄土民俗文化),努力建设经济强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战略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十二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十三五”末,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进入全省乃至西部前列。 三、建设目标 庆阳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陕甘宁接壤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城,陇东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绿城,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生产指挥和生活基地,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四、城市性质 庆阳市城市性质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黄土生态城市。 五、规划年限及范围 1、规划年限: 2009年——2025年 2、规划区范围:北至彭原乡草滩村,南至董志镇周庄村,东至温泉乡西头组,西至后官寨乡巴家咀水库,面积约210平方公里。 3、建设用地范围:北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至董志镇小崆峒风景旅游区,东至温泉乡八里庙村陇东学院东侧,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丁书宏,张仲福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735000) E-mail: zzfjshy@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593797.html, 摘要:甘肃省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丰富,因而有着较多且独具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根据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将甘肃省的旅游地质资源划分为科考性旅游地质资源,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和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3大类型,再根据旅游地质景观和地质旅游的特点划分为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岩溶地貌景观、冰川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雅丹地貌景观、沙漠景观、峰林石麟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文物性地质景观等13个亚类。文章在介绍甘肃省已建立的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1个省级地质公园独特地质景观的同时,对该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及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资源研究不够、统一规划滞后、科普宣传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建议。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地质公园;保护开发建议;甘肃省 0. 前言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地质结构复杂,地貌多样,使得甘肃境内广布种类较多而独具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典型地层剖面、岩溶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重要的矿山开采遗址、地质灾害遗迹等旅游地质资源。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与保护旅游地质资源,从2001年开始,甘肃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选择典型的旅游地质资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并审批省级地质公园。截至目前,甘肃境内已经建立了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1个省级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已经成了甘肃省着力开发的旅游资源。 1. 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在地质资源中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科普价值,适合开发为旅游地,能开展观光、游览、休闲、科考等旅游活动的资源。它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挽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旅游地质资源是地质资源的外延,是地质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的结果[1]。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分类方案。本文按照骆华松、杨世瑜两位专家的理论,将旅游地质资源根据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分为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和科考性旅游地质资源3大类型,再按旅游地质景观及地质旅游资源的特点差异划分为13个亚类。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日期: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刘强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本文在分析邹城市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邹城旅游客源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出游。(二)旅游活动边界的泛化,游客的足迹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内,景区边界逐渐向外延伸,旅游竞争由单纯的资源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三)游客更加注重出游的体验性、舒适性和全程的整体品质。这些变化都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品质和档次上下功夫。 二、邹城市旅游资源现状 (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 邹城农业基础较好,枣林、桃树、山楂、苹果种植规模大,品种优良,在峄山及城市近郊区大面积分布,特别是百里枣林、千亩桃园花红叶绿,果实甘甜,是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二)文化底蕴深厚 邹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交辉映。其中,全

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老城区历史建筑17处。 (三)民俗节庆活动众多 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邹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旅游格局。 三、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窗口作用发挥不明显 邹城市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系统以及旅游标识系统还不完善,旅游信息散布于济宁旅游政务网、邹城外宣网、微信和微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成,内容同质性高,利用率低。截止目前,邹城共建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家,位于香城镇和看庄镇,数量不足且功能不全。 (二)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作为邹城市两个核心旅游资源区,孟府孟庙景区和曲阜的三孔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因此两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峄山景区大力实施“生态邹东”发展战略,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造了“邹城深呼吸”生态旅游品牌,但大多还停留在“采摘”和“吃农家饭”的初级阶段,难以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分别开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尽管邹城完成了首批4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建设,为市内5个A级景区景点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提供交通指引,提高旅游者的出游效率。但是,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间道路不够通畅,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部分景区缺少旅游标识,景区支线路网标准低,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一、庆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庆阳旅游资源丰富l.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庆阳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文物单位2700余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处,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9处,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7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庆阳曾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有白垩纪的环江翼龙、更新世的黄河象等;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就出土于庆阳市 华池县王咀子乡 “奔戎狄之间”的周祖不、公刘在庆阳这片土地上“教民稼墙”,以兴“周道”,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在庆阳诞生的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汉有思想家王符,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秦长城、 秦直道、北石窟、政平塔、双塔寺、大顺城等古代军事、宗教的建筑遗迹遍布全市;馆藏历史文物种类和数量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高原自然风光十分独特 处于庆阳市中心地带的董志塬以其黄土层之厚、 原面之大、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第一黄土原;簇拥着以董志塬为中心的广阔原面的梁、峁、崾岘等黄土丘陵景观亦独具特色;林莽丛生、风光旖旎的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上独一无二的原始森林,林区之内,生长着银杏、紫斑牡丹等数十种国家珍稀植物。林缘区葫芦河流域的川台小溪涟潋,稻田如镜,婉若江南水乡。这些高原自然风光的独有魅力,蕴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3.农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庆阳这块古雍州之域,是我国古代众多民族融合生息的地方之一。多种民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印有多民族烙印 的婚葬文化、 古老的自然崇拜和深厚农本意识的节令时岁文化、源自上古“陶复陶穴”时代的民居文化、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形成了至今带有周文化遗韵和浓郁的农耕民俗文化韵味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进一步挖掘和宣扬庆阳的乡土文化艺术, 不但可以增强庆阳旅游业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不断促使香包、 刺绣、剪纸、皮影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4.红色革命文化影响深远 庆阳是陕甘宁边区发源地。从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扩大,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革命遗迹和革命文物。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 址、抗大七分校等革命旧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修缮保护,南梁革命纪念馆及多处革命旧址分别被国家和省市确定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这些著名的红色革命文化遗存,都是庆阳丰富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宝贵资源。 (二)庆阳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1.旅游业的投资不断趋旺 近年来,庆阳旅游业投资不断趋旺,2011年,旅游业的直接投资数亿元,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部分企业和个人也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有力的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建设。近几年,庆阳建成了和谐广场、农耕民俗文化村、周祖陵国家森林公园、岐伯胜景、双塔森林公园、 秦直山庄、夏家沟森林公园、潜夫山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这对加快旅游业产业发展无疑是极其有利的因素。 2.经济增长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庆阳作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国家和甘肃省给予了大量的投资。近年来庆阳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带动了人们休闲消费的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庆阳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 庆阳财政收入增长了79.8%,达到了105.6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338元,既保证了产业开发的投资,也为旅游消费增加了活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旅游、休闲消费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庆阳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筹规划与综合发展庆阳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地域分布上比较分散,加之黄土高原梁、峁、沟壑的天热地形地貌特色,很难集中开发旅游景点。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多属于各县自主的投资开发,各自为政,零散杂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设计,出现了各地自我为主的发展意识,有些县区就开发旅游资源而开发,没有和其他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杂乱无章。 (二)旅游产业品牌意识淡漠庆阳旅游产品开发滞后,资源特色挖掘不够,品牌意识薄弱。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庆阳旅游资源开发严重滞后,表现出有旅游资源基础而没有开发,或开发只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作者简介:马永祥(1971-),男,甘肃环县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企业管理问题。 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马永祥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 要:庆阳是中国西部的新型发展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对庆阳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庆阳旅游 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庆阳实际,提出了庆阳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战略,对促进庆阳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庆阳市;旅游资源;战略措施 马永祥: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176··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宝鸡地处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以人文景观著称,种类的多样性及悠远的历史沉淀使其在西部旅游文化资源中独树一帜,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经济 一.宝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一级文物481 件(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4A 级景区6处,3A 级景区处19处。我们所调查的7个县、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陇县、麟游县)中,每个县、区都至少有一个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凤翔的东湖景区、秦宫一号大墓;陇县的关山草原;扶风的法门寺及法门寺博物馆(国家4A 级景区);岐山周公庙;千阳的莲花山狩猎场;麟游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等。有些县、区的旅游资源密度好,可形成小的旅游环线;而且,由于地方多数旅游资源污染小、环境质量高,对城市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陇县的秋菊山庄、向阳川;千阳县的莲花山狩猎场;岐山的堀山森林公园等。而且,宝鸡北部各县占有相当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周文化旅游区和三国文化旅游区及以草原、山水风光见长的关山,龙门洞,景福山旅游区。相对于优势的旅游资源,宝鸡的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宝鸡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特别是海外旅游人数和比例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 2. 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陇海、宝(鸡)-成(都)、宝(鸡)-中(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鸡,宝(鸡)-平(凉)线、宝(鸡)-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摘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国的旅游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洛阳的牡丹和龙门石窟更是驰名中外。本文把洛阳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比较重要的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接着对洛阳的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1 行政区划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另设正厅级新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 1.1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l1。08~112。59,北纬33。35~35。05之阆。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东连省会郑州,南接南阳、平顶山,西邻三门峡,北跨黄河而与济源、焦作相连。辖区东西长179kin,南北宽168km,全市总面积l5208.60kin。2 1.2气候条件 洛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年均气温13.4~15.0℃,年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0.2~0.3℃和26.2~27.5℃。年均降水量531.9~853.6rim1,主要集中在7~9月。洛阳非常适宜牡丹的生长,该区牡丹特别是中原品种群的生长表现在全国最为良好。1.3交通条件 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焦技在洛阳交汇,郑西高铁(郑州一西安)已通车。洛阳也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连云港一鹿特丹)的重要一站,可直接发货运往中亚、东欧、中欧等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区域内公路网健全,横贯东西的3l0道和纵贯南北的207国道交汇于此,连霍、南洛、二广、郑少洛、西南环高速公路也通过此地。洛阳机场距市中心10kin,与北京、成都、重庆、广州、青岛、上海、深圳等市的航班已开通。 一.旅游资源 洛阳自建成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历经13个朝代,共l500余年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市域内文化古迹众多,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湖朝游、铜驼幕雨并称为洛阳八景。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点1个,4A级景区l4个,3A级景区l0个,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在全国各省辖市中名列前茅。2006年开放的27个景点中,有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国家4A级景区并有佛教界“释源”和“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国家4A级景区、我国唯一拥有“冢、庙、林” 1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593797.html,/view/373622.htm 2《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及对策》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8期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与衡量

旅游与区位 一、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前言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甘肃省旅游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区,包括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的广大范围;地形狭长,两头稍大,中间细长,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版图之中;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接青海、新疆,北与内蒙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仅25公里,海拔最低500米,最高近5000米,由东南向西北斜长绵亘。全省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2008年底总人口为2628.12万人,有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的民族。甘肃是华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悠久的历史赋予了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瑰宝。 ●丰富的旅游资源 甘肃地域广阔,地貌类型齐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风情浓郁。与其它省区相比,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品位较高,地域特色明显;自然风光、古代文化遗迹、当代民俗风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被誉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让人产生不尽的遐想;黄土高坡、大漠戈壁、冰川雪山,以及裕固、回、藏等少数民族风情,更使人流连忘返。按旅游活动主题,甘肃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四个方面和20个基本类型,是甘肃向外界重点宣传推介的“精品旅游,多彩甘肃”的主要内容。到甘肃来,将会让您实现“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梦想。 文化甘肃在甘肃这块土地上,曾经历了伏羲文化的启蒙,周文化和先秦文化的提升和拓展,秦汉文化、长城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洗礼,大唐文化的熏陶,东西文化的汇聚和近代文明的传播,为甘肃的历史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散布在丝绸之路甘肃沿线的著名文物古迹有莫高窟、玉门关、阳关、榆林窟、锁阳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张掖大佛寺、马蹄寺、武威文庙、雷台汉墓、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平凉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品位极高、价值极大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文物大省、石窟之乡。 山水甘肃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形狭长、气候多样,有八个气候类型区,植被种类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学家认为,甘肃是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征博物馆,从旅游角度分析,这些地貌特征都极具观赏性和开发价值,甘肃不仅有面积广大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草原森林、世界上距城市最近的冰川雪山,而且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武都万象洞;丹霞地貌,如永靖黄河三峡、景泰石林、兰州天斧沙宫;雅丹地貌,如敦煌的魔鬼城,以及甘肃南部数以百计的绿色峡谷群。多种地貌类型使甘肃的山水风光旅游产品具有了选择的多样性。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的发展需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唤起了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野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选题以奉化滕头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的3种主要开发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2.1 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期的欧洲发达国家,但大规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国外的国情与我国国情大不相同,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例如王素洁,刘海英(2007)通过整理国际旅游相关资料,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供给、需求、影响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了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乌镇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乌镇的旅游资源 开发研究 B14020831 靳禹熙

目录 一、绪论1.乌镇历史源流 2.气候特点 3.乌镇旅游开发前景的概述 4. 旅游开发前景预测的意义 二、调查的结果 三、乌镇旅游开发现状及完整意见 1.已有的旅游开发设计理念 2.已有的旅游管理模式的运营现状及完善建议 3.已有乌镇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分析 4.部分景点开发需要改进的建议 四、乌镇旅游开发之路的原则及总体规划 1.乌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2.乌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附录:乌镇旅游建议

【内容摘要】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关键词】江南水乡城镇旅游开发乌镇 一、绪论 1.乌镇历史源流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3]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2.气候特点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作者: ————————————————————————————————日期: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 (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

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分析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建议设想,为高新区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旅游资源;特色;高新区 旅游资源的本质在于吸引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的战略,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当前对于高新区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高新区旅游开发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对其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初步研究,以期为高新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所谓“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地方旅游发展过程中,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为当地旅游业利用以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体现地方独特风格和色彩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苏州高新区地处苏州古城西侧,沪宁旅游带黄金分割点上,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西部都市中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苏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目标,使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苏州高新区自然资源以“一湖(太湖)、一山(阳山)”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则围绕“一河(京杭大运河)”而展开,其他自然与人文资源交错点缀其间,构成高新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结构,为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富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特色自然旅游资源 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以阳山、大石山等山地景观为代表的山地自然旅游资源; 珍稀生物旅游资源——以白马涧桃花水母为代表的珍稀生物旅游资源; 湖岛生态旅游资源——以太湖、大小贡山岛等湖岛资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 从高新区资源状况看,集聚度高、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主要是特色自然旅游资源,“真山真水园中城”已成为描述高新区的经典话语,阳山、大石山等山地自然资源如同明珠镶嵌于苏州的城市之中,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太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后发优势明显;白马涧桃花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一、导言 凤凰古城,作为湘黔边界上的一颗明珠,古城依山傍水,流水穿城而过,建筑高低错落,千百年来聚居着苗族、土家族、汉族人民,是一处兼具独特自然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类聚居地。 凤凰古城开发至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可以说十分红火,在全国都享有盛名。2001年,凤凰古城被列 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2004年,凤凰古城连续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2005年,凤 凰古城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首,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 ;2007 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从1999开发年至今,凤凰古 城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共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 4个国字招牌。 在凤凰为期四天的实习活动中,我游览了凤凰古城内的八景,苗人谷苗寨以及南方长城,对这些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看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凤凰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它的自然旅游受到地形,资金开发的影响,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在它的旅游业发展上,它注重的是人文旅游。凤凰是一个集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三者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独特景点,这种特殊的融合是独一无二的。凤凰古城在开发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但如何更好的利用,保护这一独有资源去发展凤凰的旅游业,使凤凰旅游发展更上一个新层次,是凤凰在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自这几个方面:①书籍上,报纸上,以及凤凰官方网站查到的资料凰实地研究,参与 ②在凤观察,同时,也对随行的游客,带队的导游,以及撑船的船夫进行了一个随机访问调查得出的结果,采访人数15人 ③用雪球抽样法对周边去过凤凰的朋友,同学进行定向采访,在这一部分,我选择了30个样本进行调查。在获得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资料分析。调查样本包括1999年开始发展至2009年凤凰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及某些具体方面的发展情况。即:对凤凰古城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总体评估;古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凤凰县依托资源优势,将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对内加强景区(点)建设开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对外加强宣传促销,“天下凤凰、神秘古城”旅游品牌初步打 响,已发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湖南省旅游三大品牌之一。从下图可以看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情况 凤凰之所以得到这么好的发展,这跟凤凰的旅游特色是分不开的。凤凰古城是以文化旅游为主,自然旅游为辅的旅游景区,它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二是以长城兵营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三是以古城为代表的名人故里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单从每一种景观来看,凤凰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这三大类人文景观的特殊融合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这也就是凤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