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蛋白的作用

糖蛋白的作用
糖蛋白的作用

糖蛋白的作用

含糖的蛋白质,由寡糖链与肽链中的一定氨基酸残基以糖苷键共价连接而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细胞或分子的生物识别,如卵子受精时精子需识别卵子细胞膜上相应的糖蛋白。受体蛋白、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属糖蛋白。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可按存在方式分为三类:①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内液、各种体液及腔道腺体分泌的粘液中。血浆蛋白除白蛋白外皆为糖蛋白。可溶性糖蛋白包括酶(如核酸酶类、蛋白酶类、糖苷酶类)、肽类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促甲状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补体、以及某些生长因子、干扰素、抑素、凝集素及毒素等。②膜结合糖蛋白,其肽链由疏水肽段及亲水肽段组成。疏水肽段可为一至数个,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嵌入膜脂双层中。亲水肽段暴露于膜外。糖链连接在亲水肽段并有严格的方向性。在质膜表面糖链一律朝外;在细胞内膜一般朝腔面。膜结合糖蛋白包括酶、受体、凝集素及运载蛋白等。此类糖蛋白常参与细胞识别,并可作为特定细胞或细胞在特定阶段的表面标志或表面抗原。③结构糖蛋白,为细胞外基质中的不溶性大分子糖蛋白,如胶原及各种非胶原糖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它们的功能不仅仅就是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成分起支持、连接及缓冲作用,更重要的就是参与细胞的识别、粘着及迁移,并调控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寡糖链通常指由2~10个单糖基借糖苷键连成的聚合体。糖蛋白的寡糖链多有分枝。由于单糖的端基碳(异头碳)原子有α、β两种构型,而且单糖分子中存在多个可形成糖苷键的羟基,因此,糖链结构的多样性超过多核苷酸及肽链。在糖链结构中可以贮存足够的识别信息,从而在分子识别及细胞识别中起决定性作用。糖蛋白参与的生理功能包括凝血、免疫、分泌、内吞、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神经传导、生长及分化的调节、细胞迁移、细胞归巢、创伤修复及再生等。糖蛋白的糖链还参与维持其肽链处于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及稳定肽链结构, 并赋予整个糖蛋白分子以特定的理化性质(如润滑性、粘弹性、抗热失活、抗蛋白酶水解及抗冻性等)。

糖蛋白与很多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血管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再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及糖脂可“脱落”到周围环境或进入血循环,它们可以作为异常的标志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患某些疾病时体液中的糖蛋白亦常有特异性或强或弱的改变,这可有助于诊断或预后的判断。糖蛋白还日益介入治疗。例如,针对特定细胞表面特异性糖结构的抗体可作为导向治疗药物的定向载体。利用糖类(单糖、寡糖或糖肽)抗感染及抗肿瘤转移也已崭露头角。

生物合成及降解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就蛋白质部分而言与一般分泌蛋白质相同,在粗面内质网进行。糖链的生物合成在肽链延长的同时与(或)以后进行。始于粗面内质网,经滑面内质网,完成于戈尔吉氏体,有的甚至在到达质膜后在那里最终完成。肽链的糖基化及糖链的延长都在各种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进行。糖基转移酶有两个作用物。一个就是活化形式的单糖,作为糖基的供体,另一个就是肽链或寡糖链,作为糖基的接受体。糖基转移酶对供体及接受体皆有严格的特异性。一种糖苷键由一种酶催化形成。糖链的结构及糖基排列顺序无模板可循,而就是由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包括单糖基种类、端基碳构型、糖苷键连接位置及接受体结构)及其作用的先后顺序决定,因此就是由基因通过糖基转移酶而间接控制的,属于基因的次级产物。

糖蛋白的降解可从糖链开始,亦可从肽链开始,糖蛋白肽链的降解同样就是在各种蛋白水解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糖链的水解由各种糖苷酶催化。糖苷酶分为外切及内切糖苷酸两大类。外切糖苷酶水解糖链非还原末端的糖苷键,每次水解下一个单糖。这类糖苷酶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参与糖蛋白、糖脂及蛋白聚糖的分解代谢。糖苷酶对于所水解的糖苷键及作用物的糖结构(有的不仅要求一定的单糖,还要求一定的糖链结构)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一条糖链的完全水解就是在一系列糖苷酶依次作用下完成的,每种糖苷酶只能水解下来一个特定的单糖。如果缺少一种糖苷酶,则下一步的糖苷水解被阻断,导致糖链水解不完全,而致分解代

谢中间产物在细胞内堆积成为糖累积症。例如缺乏α-甘露糖苷酶或α-L岩藻糖苷酶可分别引起甘露糖苷或岩藻寡糖、糖肽的堆积。它们多为先天性酶缺失所造成,属于遗传性疾病。血浆糖蛋白的降解在肝中进行,其非还原末端唾液酸基直接控制其清除率。内切糖苷酶可水解糖链中的糖苷键。常作为工具酶用于糖链结构的研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及植物中,动物组织中少见。其特异性十分严格。除糖蛋白外,透明质酸及细菌壁胞壁酸的降解亦由内切糖苷酶(如透明质酸酶及溶菌酶)催化。

生物学作用生物界种类繁多的糖蛋白执行着千差万别的生物学功能。如作为酶的糖蛋白催化体内的物质代谢;作为免疫分子的糖蛋白参与免疫过程;作为激素的糖蛋白参与体内生理、生物化学活动的调节等等。糖蛋白中糖链的生物学作用就是研究的热点,许多问题还未阐明。大致可归纳为直接或间接参加生物学功能两种情况。直接参与生物学功能方面的作用与细胞或分子的生物识别有关;间接作用则在于维持整个分子的天然构象,保持一定的活性寿期及决定理化特性等。

糖蛋白糖链最独特的生物学作用就是参与生物识别。细胞识别无论对于个体发生还就是成体生命活动的维持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同种受精决定于精子表面与卵透明带糖蛋白糖结构的相互识别。细胞表面糖蛋白还参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内细胞团及滋养层的形成及随后组织、器官形成过程中同类细胞在识别基础上所发生的聚集。胚胎发育需全能细胞进行分化。通过细胞迁移及生物识别,相同的细胞在一定部位聚集成团,最后发展为特定的器官。这些过程依赖于特异性的细胞识别及选择性的细胞粘合。糖蛋白糖链就是细胞识别及粘合的分子依据。在结构多样的糖链中存贮着足够的各种识别信息。抑制糖蛋白糖链的生物合成则胚胎发育中止。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及细胞增殖的不同时相细胞表面糖蛋白不断发生改变。某些细胞表面糖蛋白可以作为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生活状态的标志。例如,神经细胞粘合分子(N-CAM),就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质膜糖蛋白,其糖链含有多个唾液酸基。多唾液酸链随发育而缩短,至成年时期消失。糖链中唾液酸的这些变化对不同时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调节意义。N-CAM可能在胚胎发育中对细胞间相互作用具有普遍性重要意义,对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及神经—肌肉连接的建立更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在若干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亦发现具有多唾液酸糖链的N-CAM。

细胞归巢在造血、毁血及淋巴细胞再循环中必不可缺。在血中循环的造血干细胞(来自卵黄囊)需到骨髓中进行增殖、分化;淋巴细胞在血流及淋巴样器官(脾、淋巴结及扁桃体)间保持再循环。血循中造血干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归巢都就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亦属于凝集素)来认别靶组织中糖链上的糖基而进行。衰老红细胞“归巢”入脾就是由于其表面的带Ⅲ糖蛋白糖链游离末端的唾液酸基大为减少,导致次末端的半乳糖基暴露。它可与免疫球蛋白G结合,从而可被脾内的吞噬细胞识别并内吞。至于致病微生物感染寄主细胞亦必须首先粘附于靶细胞。微生物与靶细胞间的特异性粘合作用不仅可以解释为感染寄主的选择性,而且已有不少证据表明这种特异性粘合就是由糖蛋白糖链介导的。

还有一些粘合分子就是细胞外的游离成分,由相互作用的细胞产生或由远处的某些细胞产生,分泌至细胞外并运送至细胞间。这些粘合分子作为桥梁介导细胞间的识别及粘合。如出血时血小板的聚集就是由两种细胞外糖蛋白及其在血小板膜上相应的受体糖蛋白介导的识别及粘合。这两种糖蛋白就是血浆中的血小板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它们彼此之间亦发生特异性识别及结合,并为其糖结构所介导。

糖链亦参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着作用。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都就是含糖的蛋白质,如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及蛋白聚糖等。在各种细胞表面则分别存在着特异性结合一定基质成分的受体糖蛋白。这种结合就是有选择性的。例如,上皮细胞与基膜中的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结合;成纤维细胞与Ⅰ或Ⅲ型胶原、纤粘连蛋白结合;软骨细胞与Ⅱ型胶原、软骨粘连蛋白及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结合。细胞外基质成分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态、代谢及迁移有决定作用。这对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创伤修复就是十分关键的。例如,造血干细胞只有在适于它们增殖及分化的骨髓基质中才能进行造血过程。骨髓的体外长期培养亦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造血环境。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借助于一定糖结构的结合,在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中亦具有决定性作用。

细胞与其外环境中可溶性糖蛋白(如激素、抑素、干扰素、抗体、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毒素等等)的作用不但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及功能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维持整个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已有一些实验证明某些可溶性糖蛋白与细胞的作用由糖链介导。糖蛋白激素在去除糖链后,则生物学活性丧失。迄今发现的20种血型体系中的160多种血型抗原完全或主要由糖蛋白及糖脂的寡糖决定。A 型、B型及O型血者的抗原决定簇分别就是α-D-N乙酰氨基半乳糖基、α-D半乳糖基及α-L岩藻糖基。组织相容性抗原亦为糖蛋白。其抗原特异性与糖链结构有关。

糖链与免疫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已发现补体系统可在无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情况下被一定的糖链结构活化。不但各种免疫球蛋白都就是糖蛋白,其糖链结构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有一定影响;而且很多免疫介质,如淋巴因子、单核因子、辅助因子、抑制因子、活化因子、趋化因子、毒性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及其在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都就是糖蛋白。不少证据表明糖链参与其相互识别与结合。干扰素亦与靶细胞表面的糖结构相结合。

凝集素就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的一类蛋白质,它由非免疫途径产生并特异地与一定糖结构相结合。很多凝集素本身亦为糖蛋白。各种凝集素识别与结合糖结构的特异性强弱不等。一定的凝集素可凝集一定种类的细胞,并可选择性地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凝集素的上述作用可被特定的单糖或寡糖或糖肽抑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在体外可被一定的外源性凝集素识别并结合,有人称之为凝集素的受体。凝集素即通过其多价性及细胞表面受体而引起细胞凝集。凝集素可存在于体液中及细胞表面。在各种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生物中发现的凝集素已多达百余种。其生物学功能复杂而多样。但基本作用都就是对细胞或游离分子进行识别。例如,在鼠、兔及人的肝细胞质膜中有识别半乳糖的凝集素(肝凝集素)。血浆中的蛋白质多为以唾液酸为非还原末端的N糖苷糖蛋白。去唾液酸后暴露出次末端的半乳糖基,可迅速被肝细胞通过肝凝集素识别而结合,进而引起内吞,从而将去唾液酸血浆糖蛋白摄取,从血中清除并在溶酶体中降解。以致其半寿期缩短至若干分钟。严重肝炎、肝硬变及肝癌的组织中缺乏肝凝集素,从而导致血中去唾液酸糖蛋白的堆积。另外,在肾、肠上皮,甲状腺及骨髓细胞表面亦发现结合半乳糖的凝集素。在肝库普弗氏细胞及脾、肺巨噬细胞表面存在识别与结合甘露糖及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凝集素。这些细胞表面凝集素一旦与相应配体结合便可引起内吞,内吞后配体在溶酶体中被消化。而凝集素本身可再循环至细胞表面。

糖蛋白糖链对引导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到达预定部位有决定性作用。很多分泌蛋白质必须经过糖基化才能分泌到细胞外。若糖基化被阻断则不能分泌出去。溶酶体的各种水解酶在内质网及戈尔吉氏体合成后集中在初级溶酶体内,这亦由其糖链决定。所有各种溶酶体酶,除组织蛋白酶B1外,都就是高甘露糖型糖蛋白,其某些甘露糖基发生6位磷酸化。这些带有[6]磷酸甘露糖(Man-6-P) 标志的溶酶体酶与定位在戈尔吉氏体膜腔面一定部位的受体相结合。这些受体实际上就是特异性识别Man-6-P 的凝集素。通过这些集中分布在一定膜区的受体带有M-6-P标志的溶酶体酶被集中起来,再通过该膜区的发泡,从戈尔吉氏体形成膜内面挂着全套溶酶体酶的初级溶酶体。溶酶体膜含有高度糖基化(每条肽链上带10余条糖链)的糖蛋白,其糖链富含唾液酸,并朝向腔面。这些糖蛋白糖链不但可以防止溶酶体膜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降解破坏,而且可以在溶酶体腔面形成低pH值环境,使溶酶体酶与膜受体的结合减弱,然后溶酶体酶的糖链发生脱磷酸。由于脱磷酸去除了可被膜受体识别的标志,各种水解酶遂游离于溶酶体囊腔内。当初级溶酶体与内吞泡融合后溶酶体酶即可水解经内吞进入细胞的大分子及细胞、组织碎屑。此外,在细胞表面亦存在特异性识别Man-6-P的受体。可将分泌至细胞外的溶酶体酶结合并内化回收。细胞表面识别Man-6-P的受体只占细胞总受体量的10%,其余90%存在于溶酶体、戈尔吉氏体及内质网。人类罹患的一种稀有病,I-细胞(inclusion-cell)病系在细胞内堆积大量的高分子量糖复合物,可造成早天。其缺陷主要就是缺乏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因而溶酶体酶缺乏Man-6-P标志。以致其各种溶酶体水解酶不存在于溶酶体内而被分泌至细胞外。其溶酶体膜及细胞表面虽存在正常的识别Man-6-P的受体,却不能将自身的溶酶体酶按正常路线运送。但可将外源性正常的带标志的溶酶体酶回收并运至溶酶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1.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3-磷酸甘油酸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阶段BBC 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阶段CABNADPH 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阶段和阶段D .合成物质③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1 () 】在需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变式训练 A.ATP BCO CHO D[H] ...22 2 CO2,其中①②表示【变式训练丙酮酸】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2O [H] B A[H] 都用于生成.①和②中产生.①和②产生的较多的是②DC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3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通过电子传递链,携带氢的特殊分子与氧结合生成水ATP130C中的能量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分子12D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分子葡萄糖和厌氧呼吸)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CCO DTPA时伴有氢的生成.剧烈运动时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产生2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比较) 1.(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7 / 1 A BATP 中.都能产生丙酮酸.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C DCO2H2O 和.都能产生.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1】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变式训 练)(作用的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

糖蛋白在药物中的新应用

糖蛋白在药物中的新应用 刘桂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1级4班,学号:11114060422) 摘要:综述近五年来,糖蛋白在药物中的研究进展。利用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文献,介绍了糖蛋白在新药物中的应用,包括其特性、结构、作用机制、底物、抑制剂以及诱导剂等,同时也阐明的其部分药物动力原理。总而言之,糖蛋白在药物领域的利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字:糖蛋白;药物;药物动力;吸收作用机制 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但是其结合糖也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物质,例如说糖脂、脂多糖、糖蛋白以及蛋白聚糖。 近年来,关于药物中利用的糖蛋白的研究愈加多,特别是P糖蛋白。 杜慧慧、任强、刘晓民等做了P糖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策略的相关研究。他们在相关文献中说过,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MD R) 是影响肿瘤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 P-糖蛋白过度表达是引起多药耐药的常见原因,因此抑制 P-糖蛋白介导的外排作用,从而提高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进而逆转多药耐药,这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代昌远、李庆文等也做过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研究。他们在其中谈到,P糖蛋白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70×103的依赖 ATP 的具有跨膜转运功能的糖蛋白,它是由MDR1编码的一种跨膜蛋白,其通过将化疗药物从细胞内泵到细胞外而导致细胞耐药。P糖蛋白可在许多正常组织中表达,与某些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7]。P糖蛋白参与了上皮细胞的分泌及排泄,具有屏障和解毒作用,并与内分泌及免疫有关。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的李洁、杨力、郭泽云老师对三七及单体对P糖蛋白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P-糖蛋白属于ABC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ATP依赖性的外向型转运泵,参与生物的各种生理功能以及多类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同时也是产生临床多药耐药作用的主要原因。三七作为云南的特色中草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其副作用小、多靶点及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在逆转Mdr1和P-gp表达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前景。综述近年来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通过多种途径下调P-gp及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三七及其单体成分对P-gp及Mdr1基因下调机制的进展研究及展望。 三七,别名:假人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拉丁学名: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ill) Hoo et Tseng.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肉质根圆柱形,掌状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萼杯状。[1] 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三七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 三、细胞呼吸的能量变化 ★当CO 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弱,最宜存放。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C 6H 12能量 O 2浓度 O 2浓度 CO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热能(内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光与光合作用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 二、光合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 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 四、专有名词辨析 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衡量量: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 2消耗量、CO 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b :黄绿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 (含量约占3/4) 类胡萝卜素 (含量约占1/4)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含量 排 名: 1 2 3 主要吸收: 蓝紫光和红光 主要吸收: 蓝紫光 CO 2+H 2O (CH 2O)+O 2 光能 叶绿体

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 (1)黑暗 (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吸收 (O 2CO 2 释放 (O 2 光照强度 CO 2放出CO 2 2 (3)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4)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2

糖蛋白分析方法

糖蛋白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侧链被糖基化修饰后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糖蛋白的传统方法一般是将糖链切掉并分离纯化后再分别进行研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这一软电离生物质谱技术,可直接测定糖蛋白的平均分子量及糖含量,应用蛋白酶切及内切糖苷酶酶切相结合的方法,可确定糖基化位点及糖苷键类型。 一、糖蛋白平均分子量及糖含量的测定: 在糖蛋白MALDI-TOF-MS质谱图上表现为一簇峰,各峰之间约相差一个或几个糖基,同时还出现多电荷峰,有些样品中还含少量不带糖链的蛋白峰。糖蛋白的分子量为这些多重峰的平均值。 从不含糖链的蛋白的分子量可以直接得到糖含量,但因其丰度太小难以准确测定。采用内切糖苷酶F将糖链切除,得到含一个GlcNAc的肽链,肽链与糖蛋白平均分子量之间的差值即为糖链的分子量,糖链的分子量与糖蛋白平均分子量的比值即为糖含量。 二、糖苷键类型及糖基化位点的测定: 糖基化位点的确定,则必须依赖一系列酶切反应的实现来加以证实。一般步骤是:①先将糖蛋白还原烷基化、脱盐,加Glu-c酶切,产物再用内切糖苷酶酶切,含糖肽段峰将出现位移。采用差位酶切法对其进行验证:内切糖苷酶F(Endoglycosidase-F)切断N-糖链中五糖核心区中,两个N-已酰氨基葡萄糖间的内糖苷键,而糖N肽酶F(PNGase-F)切断糖链与天冬酰氨间的糖肽键,两者相差一个N-已酰氨基葡萄糖(194Da);②凝集素对糖肽的提取:凝集素是一类糖结合蛋白,能专一地识别某一特定结构的单糖或寡糖中特定的糖基序列并与之结合。核糖核酸酶B中的糖链为高甘露糖型,我们选用其特异性吸附凝集素----伴刀豆球蛋白(ConA)对含糖肽段进行提取,并直接进行MALDI-TOF-MS检测,为今后糖肽序列分析及糖链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 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

(完整)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 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 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 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下列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糖蛋白的作用

糖蛋白的作用 含糖的蛋白质,由寡糖链与肽链中的一定氨基酸残基以糖苷键共价连接而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细胞或分子的生物识别,如卵子受精时精子需识别卵子细胞膜上相应的糖蛋白。受体蛋白、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属糖蛋白。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可按存在方式分为三类:①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内液、各种体液及腔道腺体分泌的粘液中。血浆蛋白除白蛋白外皆为糖蛋白。可溶性糖蛋白包括酶(如核酸酶类、蛋白酶类、糖苷酶类)、肽类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促甲状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补体、以及某些生长因子、干扰素、抑素、凝集素及毒素等。 ②膜结合糖蛋白,其肽链由疏水肽段及亲水肽段组成。疏水肽段可为一至数个,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嵌入膜脂双层中。亲水肽段暴露于膜外。糖链连接在亲水肽段并有严格的方向性。在质膜表面糖链一律朝外;在细胞内膜一般朝腔面。膜结合糖蛋白包括酶、受体、凝集素及运载蛋白等。此类糖蛋白常参与细胞识别,并可作为特定细胞或细胞在特定阶段的表面标志或表面抗原。③结构糖蛋白,为细胞外基质中的不溶性大分子糖蛋白,如胶原及各种非胶原糖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它们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成分起支持、连接及缓冲作用,更重要的是参与细胞的识别、粘着及迁移,并调控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寡糖链通常指由2~10个单糖基借糖苷键连成的聚合体。糖蛋白的寡糖链多有分枝。由于单糖的端基碳(异头碳)原子有α、β两种构型,而且单糖分子中存在多个可形成糖苷键的羟基,因此,糖链结构的多样性超过多核苷酸及肽链。在糖链结构中可以贮存足够的识别信息,从而在分子识别及细胞识别中起决定性作用。糖蛋白参与的生理功能包括凝血、免疫、分泌、内吞、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神经传导、生长及分化的调节、细胞迁移、细胞归巢、创伤修复及再生等。糖蛋白的糖链还参与维持其肽链处于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及稳定肽链结构,并赋予整个糖蛋白分子以特定的理化性质(如润滑性、粘弹性、抗热失活、抗蛋白酶水解及抗冻性等)。 糖蛋白与很多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血管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再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及糖脂可“脱落”到周围环境或进入血循环,它们可以作为异常的标志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患某些疾病时体液中的糖蛋白亦常有特异性或强或弱的改变,这可有助于诊断或预后的判断。糖蛋白还日益介入治疗。例如,针对特定细胞表面特异性糖结构的抗体可作为导向治疗药物的定向载体。利用糖类(单糖、寡糖或糖肽)抗感染及抗肿瘤转移也已崭露头角。 生物合成及降解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就蛋白质部分而言与一般分泌蛋白质相同,在粗面内质网进行。糖链的生物合成在肽链延长的同时和(或)以后进行。始于粗面内质网,经滑面内质网,完成于戈尔吉氏体,有的甚至在到达质膜后在那里最终完成。肽链的糖基化及糖链的延长都在各种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进行。糖基转移酶有两个作用物。一个是活化形式的单糖,作为糖基的供体,另一个是肽链或寡糖链,作为糖基的接受体。糖基转移酶对供体及接受体皆有严格的特异性。一种糖苷键由一种酶催化形成。糖链的结构及糖基排列顺序无模板可循,而是由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包括单糖基种类、端基碳构型、糖苷键连接位置及接受体结构)及其作用的先后顺序决定,因此是由基因通过糖基转移酶而间接控制的,属于基因的次级产物。 糖蛋白的降解可从糖链开始,亦可从肽链开始,糖蛋白肽链的降解同样是在各种蛋白水解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糖链的水解由各种糖苷酶催化。糖苷酶分为外切及内切糖苷酸两大类。外切糖苷酶水解糖链非还原末端的糖苷键,每次水解下一个单糖。这类糖苷酶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参与糖蛋白、糖脂及蛋白聚糖的分解代谢。糖苷酶对于所水解的糖苷键及作用物的糖结构(有的不仅要求一定的单糖,还要求一定

记叙文阅读指导——独立段在文章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指导 ——独立段在文章的作用 一、教学要点: 独立段在文章的作用 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在文首总领全文、在文中转承过渡、在文末总结全文的句子。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引入: 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从全文看,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背影在“我”心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归纳方法: 答题方向: 结构上:根据独立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能帮助我们快速确定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内容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写,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结构上(作用) 内容上(作用)(表意)写出了 (1)位于开头 结构上: 1、总领下文。 文章在开头即直接点明中心,对全文起总领作用。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章往往采用倒叙形式,以达到此目的。 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 文章在开头引用诗句或描写环境、人物心情,为下文的叙事或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内容预先作出暗示性的铺垫,然后在后文相宜之处作出呼应,使故事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内容上: 点题。 有些句子紧扣文题,起着点题的作用。 B、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故乡》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表明作者的心绪由悲凉变得更加沉重。 注意:内容上的表达记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 常见答题形式: 结构上(作用) 内容上(表意)写出了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糖蛋白药物的研究

糖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上) 糖蛋白(glycoproteins)以溶解状态或与细胞膜结合状态广泛存在于细胞内外。其相对分子质量从 1.5×104至大于106,含糖量差异也很大,从1%~ 85%不等。糖蛋白在生物体内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糖链和蛋白相互作用介导细胞的专一性识别,调控各种生命过程如受精、发育、神经系统的维持,在目前炎症及癌细胞异常增殖、自身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就其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分离纯化技术及糖蛋白药物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 结构 糖蛋白通过糖肽键(carbohydrate-peptide linkage)将糖链和肽链两部分连接起来,连接方式主要分为β-构型的N-糖苷键和α-构型的O-糖苷键,另外还有阿拉伯糖羟脯氨酸(Ara-Hyp)、半乳糖羟赖氨酸(Gal- Hyl)等。目前所知,组成糖链的单糖超过百种,动物糖蛋白主要有9种,包括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葡萄糖胺、半乳糖胺、木糖、N-乙酰神经氨酸、N-羟乙酰神经氨酸,它们通过1-2,1-3,1-4,1-6 键连成糖链或分枝结构。参与糖肽键组成的有5 种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以前3种为主。 2 代谢 2.1 糖蛋白的生成合成糖蛋白肽链的生物合成包括多肽链的合成和多肽链的糖基化作用,糖多肽链的合成受基因控制,而多肽链的糖基化作用不受基因调控,由糖基转移酶将糖基转运至肽链上。糖蛋白糖链的合成按糖肽键性质不同可分为N-糖苷键型寡糖和O-糖苷键型寡糖两种生物合成方式。影响糖链合成的因素很多,如神经系统的控制等。 2.2 糖蛋白的降解糖蛋白的降解主要由位于溶酶体的蛋白水解酶和糖苷酶催化。参与糖链降解代谢的大多数糖苷酶是外切酶,要使糖链彻底水解,必须具备全套外切糖苷酶,如缺乏某个酶类,将使糖链降解中断,相关代谢物堆积产生遗传疾病如糖类过多症等。 3 生物学功能 3.1 构成α-构型血抗原的基本物质构成血型的抗原为血型糖蛋白,是一组含大量唾液酸糖链的跨膜蛋白,无论ABO血型系统或MN血型系统都是由血型糖蛋白决定。寡糖链的识别作用决定着细胞的识别、集聚和受体作用。 3.2 黏膜保护作用由于糖蛋白的高黏度特性,可作为机体的润滑剂,防止蛋白水解酶的水解作用;还可防止细菌、病毒的感染或机械作用的损伤。 3.3 构成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识别和黏着有关一些外源凝集素、毒素以及病原体的受体均是糖蛋白。一些植物凝集素可使血液细胞发生凝集,动物凝集素不仅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还和肿瘤转移作用有关。不同性别性细胞相互作用成合子或聚集成组织,都以糖和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间的识别和结合为前奏,特别是与糖链的结构与识别功能有关,为医疗上避孕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利用精细胞表面糖蛋白特异结合的特性,将外源基因导入成熟精子,使外源DNA进入卵中受精,可借此产生优良品种。病原体感染宿主也是通过病毒上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糖基专一结合导致的,生物体内,具不同糖链结构的分子乃至细胞可被不同器官或细胞识别、吸收并降解,这些糖蛋白的糖结构决定它们不能长期存在于血液,只能限制在特定部位,此即归巢现象。

糖蛋白的作用

糖蛋白得作用 含糖得蛋白质,由寡糖链与肽链中得一定氨基酸残基以糖苷键共价连接而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细胞或分子得生物识别,如卵子受精时精子需识别卵子细胞膜上相应得糖蛋白。受体蛋白、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属糖蛋白、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可按存在方式分为三类:①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内液、各种体液及腔道腺体分泌得粘液中、血浆蛋白除白蛋白外皆为糖蛋白、可溶性糖蛋白包括酶(如核酸酶类、蛋白酶类、糖苷酶类)、肽类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促甲状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补体、以及某些生长因子、干扰素、抑素、凝集素及毒素等、②膜结合糖蛋白,其肽链由疏水肽段及亲水肽段组成。疏水肽段可为一至数个,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嵌入膜脂双层中。亲水肽段暴露于膜外、糖链连接在亲水肽段并有严格得方向性。在质膜表面糖链一律朝外;在细胞内膜一般朝腔面。膜结合糖蛋白包括酶、受体、凝集素及运载蛋白等。此类糖蛋白常参与细胞识别,并可作为特定细胞或细胞在特定阶段得表面标志或表面抗原。③结构糖蛋白,为细胞外基质中得不溶性大分子糖蛋白,如胶原及各种非胶原糖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它们得功能不仅仅就是作为细胞外基质得结构成分起支持、连接及缓冲作用,更重要得就是参与细胞得识别、粘着及迁移,并调控细胞得增殖及分化。 寡糖链通常指由2~10个单糖基借糖苷键连成得聚合体。糖蛋白得寡糖链多有分枝、由于单糖得端基碳(异头碳)原子有α、β两种构型,而且单糖分子中存在多个可形成糖苷键得羟基,因此,糖链结构得多样性超过多核苷酸及肽链。在糖链结构中可以贮存足够得识别信息,从而在分子识别及细胞识别中起决定性作用。糖蛋白参与得生理功能包括凝血、免疫、分泌、内吞、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神经传导、生长及分化得调节、细胞迁移、细胞归巢、创伤修复及再生等、糖蛋白得糖链还参与维持其肽链处于有生物活性得天然构象及稳定肽链结构,并赋予整个糖蛋白分子以特定得理化性质(如润滑性、粘弹性、抗热失活、抗蛋白酶水解及抗冻性等)。 糖蛋白与很多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血管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得发生、发展有关。再者,细胞表面得糖蛋白及糖脂可“脱落”到周围环境或进入血循环,它们可以作为异常得标志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患某些疾病时体液中得糖蛋白亦常有特异性或强或弱得改变,这可有助于诊断或预后得判断。糖蛋白还日益介入治疗。例如,针对特定细胞表面特异性糖结构得抗体可作为导向治疗药物得定向载体。利用糖类(单糖、寡糖或糖肽)抗感染及抗肿瘤转移也已崭露头角。 生物合成及降解糖蛋白得生物合成就蛋白质部分而言与一般分泌蛋白质相同,在粗面内质网进行。糖链得生物合成在肽链延长得同时与(或)以后进行。始于粗面内质网,经滑面内质网,完成于戈尔吉氏体,有得甚至在到达质膜后在那里最终完成。肽链得糖基化及糖链得延长都在各种糖基转移酶得催化下进行、糖基转移酶有两个作用物、一个就是活化形式得单糖,作为糖基得供体,另一个就是肽链或寡糖链,作为糖基得接受体。糖基转移酶对供体及接受体皆有严格得特异性。一种糖苷键由一种酶催化形成。糖链得结构及糖基排列顺序无模板可循,而就是由糖基转移酶得特异性(包括单糖基种类、端基碳构型、糖苷键连接位置及接受体结构)及其作用得先后顺序决定,因此就是由基因通过糖基转移酶而间接控制得,属于基因得次级产物。 糖蛋白得降解可从糖链开始,亦可从肽链开始,糖蛋白肽链得降解同样就是在各种蛋白水解酶得催化下进行得、糖链得水解由各种糖苷酶催化。糖苷酶分为外切及内切糖苷酸两大类。外切糖苷酶水解糖链非还原末端得糖苷键,每次水解下一个单糖、这类糖苷酶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参与糖蛋白、糖脂及蛋白聚糖得分解代谢。糖苷酶对于所水解得糖苷键及作用物得糖结构(有得不仅要求一定得单糖,还要求一定得糖链结构)具有严格得特异性。一条糖链得完全水解就是在一系列糖苷酶依次作用下完成得,每种糖苷酶只能水解下来一个特定得单糖、如果缺少一种糖苷酶,则下一步得糖苷水解被阻断,导致糖链水解不完全,而致分解代

电力调度机构独立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铁路、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但改革从何处切入才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是一个仍待破解的问题。 电力调度机构独立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 华中电监局 晓 宇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全面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之际,我们也需要认真总结几年来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成果,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和把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电力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和条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步伐,调整电力结构,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树立人们的信心,激发大家的热情。 经过全面分析和认真思考,我们认为当前将电力调度机构从电网企业独立出来时机已经成熟,是掀起新一轮电力改革浪潮较好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 电力调度职能具有公共属性 电力安全是基础。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方

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力系统运行的客观物理规律要求供需保持瞬时平衡,但是由于机组物理特性约束、网络阻塞限制以及负荷波动、水情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干扰,特别是电力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发生,电力供需平衡随时会被打破,并可能发展到危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调度必须被赋予充分的职能,一般情况下可以安排和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以保证电网运行有足够的安全稳定裕度,而在事故发生后可以独立指挥电网操作、隔离故障,将负荷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快速恢复供电。 厂网分开以后,发电投资主体多元化,厂网之间、厂厂之间、中央与地方企业之间、国有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多种经济利益搏弈。发电利用小时数以及峰谷电量结构对于发电企业经营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发电量计划和市场交易结果如何分解到实时电力曲线,机组参与系统调峰力度、备用大小、启停次数等经济技术指标,都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成本,还有调度是否“按需调用”辅助服务,调用是否公平、合理等,都关系到发电企业的切身利益。 年度发电计划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制定,但最终要靠调度分解和执行,即使开展了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的省(市),虽然取消了年度计划,但在调度运行中也隐含有月度计划控制目标。另外国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 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 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

独立主格结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

独立主格结构是高中英语考试中考查频率很高的语法点,除了在单选中会遇到它,在其它各种题型中如完型、阅读中也会看到它。如果在作文中能用上一两个独立主格结构,文章瞬间提升一个档次。今天,小简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独立主格的概念、作用和形式。 一.独立主格结构的概念: 独立主格结构(Absolute Structure)是由名词或代词加上分词等构成的一种独立结构,用于修饰整个句子。独立主格结构中的名词或代词与其后的分词等构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这种结构与主句不发生句法上的联系,它的位置相当灵活,可置于主句前、主句末或主句中,常由逗号将其与主句分开。 需特别注意的是,独立主格结构与主句之间不能使用任何连接词。 二.独立主格结构的作用:独立主格结构在句子中一律做状语状语。 三.独立主格的形式: 1.名词(代词)+现在分词 The question being settled, we went home. 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就回家了。 We shall play the match tomorrow, weather permitting. 明天假设天气好,我们就进行比赛。 2. 名词(代词)+过去分词 The job finished, we went home. 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回家了。 More time given, we should have done the job much better. 如果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我们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3.名词(代词)+不定式 So many people to help him, he is sure to succeed. 有如此多的人来帮助他,他一定会成功的。 4. 名词(代词)+介词短语 The soldiers dashed in, rifle in hands. 士兵们端着枪冲了进来。 A girl came in, book in hand. 一个少女进来了,手里拿着书。

糖蛋白质相互作用

化学进展第20卷 合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此时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基因表达的人工调节是后基因组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生物医学领域(如基因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糖基化的DNA与基因的表达是相关的协?30]。Matsuura等bh32]利用糖.凝集素的相互作用实现了DNA转录的人工调节。他们制备了质粒DNA与乳糖的复合物(plasmidDNAlactose)作为糖基化DNA的类似物,该类似物通过乳糖基与凝集素RCA。∞的识别作用发生交联.加入的RNA聚合酶不能与DNA有效结合,于是DNA的转录受到抑制。加入过量的乳糖以竞争结合凝集素,RNA聚合酶与释放出的DNA类似物结合,DNA转录得以进行,从而实现基因表达的人工调节(如图1)。 图1利用糖.凝集素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的示意副”1 Fig?1Schematicillustrationofmodelsystemfor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utilizingcarbohydrate.1eetininteraction[32] 1.4基于凝集素媒介的药物导向治疗 导向治疗属于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应用一定的生物医学技术让治疗药物与靶向载体相结合,在载体的导向下把药物运送到需要发挥作用的特定部位,从而减少药物对健康机体可能的副作用和毒性。导向药物的设计是导向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D引。1987年,Bagshaweml首次提出了抗体导向酶.前药治疗(antibody—directedenzymeprodrugtherapy,ADEPT)这一新概念,即利用抗体作为载体携带前药的专一性活化酶,活化酶通过肿瘤细胞表面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到肿瘤部位,当前药进入体内,前药就与结合到细胞表面的活化酶发生特异性反应,释放药物作用 于肿瘤细胞。这种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酶与底物的双重选择特异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同时也降低了药物毒性。凝集素与糖类的识别作用就可以起到这样的导向作用¨5|。随之,凝集素导向酶.前药治疗(1ectin-directedenzyme-activatedpmdmgtherapy,LEAPT)也发展了起来¨引。其3个基本步骤如图2所示:(1)糖基化的鼠李糖苷酶通过受体媒介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RME)进入细胞;(2)鼠李糖包裹的前药进入到细胞;(3)前药在酶的作用下释放药物。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只需要对酶进行糖基化改性,同时药物的靶向选择性也提高了60倍。Benito等¨引设计了一类连接有多糖的树枝状p.环糊精衍生物,合成了一系列这种具有不同单糖单元和空问结构的衍生物,考察了它们与ConA及一种巨噬细胞表面甘露糖/海藻糖特异性受体的结合能力。抗癌药物docetaxel借助口一环糊精圆筒状的分子结构特征与之结合。这种新型的糖导向药物就可以像“生物导弹”一样发挥针对性的靶向治疗作用。 图2LEAPT双向导向系统示意图‘蚓 F睡.2LEAPT船abipartitedeliverysystem‘”1 2糖.凝集素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学与器件 生命体系中涉及大分子与大分子或大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的形式包括化学键的断裂、组合或重排,还包括氢键、疏水作用、偶极作用和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复杂的结构变化,伴随能量转移。人们对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也逐渐成熟起来。本文主要综述了电化学、压电传感、光谱、纳米技术、微阵列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方法和器件在糖.蛋白质(凝集素)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2.1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分析,可用于氧化还原过程及其机理、催化过程 与机理、新材料表征、表面分析和电池反应跟踪等研

论独立自主的科学意义

论独立自主的科学意义 摘要: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也是新中国对外战略的主要奠基者和决策者。毛泽东的外交思想的精髓便是独立自主原则,同时独立自主又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根本指导路线。它具有指导和鼓舞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革命性地创造世界和指导新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科学意义。 关键字:毛泽东、独立自主、科学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含义以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其的科学意义。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同时期提出的外交政策都紧紧围绕着独立自主原则来发展实施,可以衡量出独立自主原则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毛泽东在1949年6月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指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时,明确强调:“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1]这足于说明独立自主原则是毛泽东外交思想中根本原则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根本指导路线。 那么,独立自主的含义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来说,独立是指人们自己拥有主权,自主是指人们自己掌控主权。毛泽东说过:“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2]我们不怕美国的封锁,我们也不急于要同美国建交,不急于进联合国,我们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3]此外周恩来也说过:“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4]到后来邓小平也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5]从三位伟大的领导人的观点中,我们不难可以概括出独立自主的含义:人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定自己的主意,维护自己的主权,主宰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道路,谋求自己的生存,克服自己的困难,规范自己的活动,推进自己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是基于这含义,独立自主原则具有了指导中国广大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创造更为发达的中国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意义。 二,独立自主具有指导和鼓舞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革命性地创造世界

第二章习题

1.图示电路中,已知:U S=15V,当I S单独作用时,3Ω电阻中电流I1=2A,那么当I S、U S 共同作用时,2Ω电阻中电流I是( )。 (a)-1A (b)5A (c)6A 2.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 (a)越高(b)越低(c)不能确定 3.一个实际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模型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模型来表示。在这两种模型中,该实际电源的内阻应为( )。 (a)0 (b)∞(c)定值 4.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1=4V,U S2=4V。当U S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是1mA。那么当U S1 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 是( )。 (a)1V (b)3V (c)-3V 5.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2A。当外接电阻为 3Ω时,其端电压U为( )。 (a)3V (b)2V (c)1V 6.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 (a)2A的理想电流源(b)2V的理想电压源(c)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 7.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1所示,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如图2所示,其中U S 值为( )。 (a)6V (b)4V (c)2V

1.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电阻R的值。 1.答案原图 图中: 5=(4//4+R)?1 R=3Ω

2.图示电路中,已知:U S=1V,I S=1A,R1=R2=R3=1Ω。试用叠加原理求支路电流I1,I2及电流源的端电压,并说明哪个元件是电源。 2.答案 I S单独作用时:I1'=I2'=0.5I S=0.5A U'=R3I S+R2I2'=1.5V U S单独作用时: U"=R2I2"=0.5V 叠加得:I1=-I1'+I1"=0I2=I2'+I2"=1A U=U'+U"=2V 电流源I S是电源 3.图示电路中,已知:U S=10V,I S1=5A,I S2=2A,R1=R2=R3=R4=2Ω。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I。 3.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